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上第一暴君-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敲此降那Ь蚵矶杂谒此挡槐鹊静萸康侥睦锶ィ嬲婵梢宰龅秸渡蓖蚯П淙绺畈菀话恪�
不过那些距离如今的刘轩还有点遥远,才刚刚凝聚出龙蛋的他,还需要更多的龙气来温养体内的这颗龙蛋,所需要以及耗费的龙气可要比他前二十年一共吸纳的龙气之总量还要多的多,就目前这末代王朝所残余的龙气,根本就不可能让他完成这一阶段。
“这般说来,还得想法子将这末代的衰微龙气给提升上来才行。”
好在这个时期的刘轩纵使不能动用玄术,也不能使用什么特异的招法,但是温养龙蛋时期的他也不惧怕任何害人的邪术——所谓的蛋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起保护作用,体内凝聚出了龙蛋的刘轩,同样受到这个龙蛋的保护。
说白了就是他想害人是不行了,但别人想害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想要做到这一点,除非在正面对决上能够以压制姓的力量将他击倒,或者是拥有比刘轩强大的多的法力才可以无视龙蛋的保护而动用法术来伤害刘轩。
“以我目前的武力,即便没有术法可用,天下间能打败我的怕是也没谁。何况如今已经登基为帝,身边有足够兵马护卫,寻常人想要伤我几乎不可能!唯一可用手段便是用一些邪门法术暗中害我,但在龙气佑护下,我对这些手段都是免疫的。”
细想了下,他的安全依旧没什么可担心的,只是没了术法相助,与董卓的较量估计要稍微落于下风一阵。
“看来还需要隐忍一段时间!”
不过这本来就在计划之中,甚至于在刘轩的谋划中,讨伐董卓这件‘历史大事’是绝对不可以消失掉的。
因为对于刘轩来说,他并非是要重现汉王朝的昔曰荣光——实际上汉王朝的腐烂溃败已经无法逆转,刘轩就算再有才华,也不可能在这一片废墟上建立出多么强大的帝国。
这就好像刘轩想要建造一座高楼,可是这个地基已经濒临报废,那么无论刘轩多么有手段,最后即便建立起了高楼,同样也是那种经不起半点风雨的东西。真正的好办法是将原有的废墟彻底摧毁,然后重新修建地基。
因此他要做的事情,实际上先占住天下之主的名义,然后坐等这个汉室江山彻底被摧毁,然后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其中在原本历史上汉家江山的最终崩溃中,诸侯讨董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在这一次讨伐战中,关东诸侯彻底意识到如今的汉室朝廷已经没有了什么威慑力,在拥有兵马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展自己的势力,甚至不须看朝廷的脸色而对周围的势力进行吞并。
这种情况在董卓迁都长安后达到了一个巅峰——所谓的群雄并立就是这个时期,关东群雄在没有了任何约束后,开始了频繁的兼并战争,这种情况一直到曹艹挟天子入许都诸侯才稳定下来。
刘轩所希望的,就是要他们打,因为只有这样,那些真正让汉室走向衰微,以及许多潜藏在地下的家伙才会真正的冒出来,只有等到那个时候,刘轩再以平乱之名将这些家伙尽数剿灭,就可以真正的将这些潜藏的危机给彻底清洗掉。
至于这些所谓的王朝隐患,说白了没什么稀奇:士族门阀!
这些所谓的大家族、大门阀从来不会将国家王朝的利益放在眼中,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家族才是最重要的,而刘轩不需要这些家伙的存在——更讨厌的是这些家伙自以为高高在上甚至可以决定天下谁属的态度,根本不是刘轩能忍受的。
并不是说刘轩不能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抱团或者小势力,但是他无法接受这些人将个人乃至团体的利益置于整个王朝之上,如果家家如此,他还统治个什么?
一旦某些法令威胁到了这些团体的利益,立刻想方设法的破坏,而国家会因此而承受什么损失?他们从来不会去考虑。
这些情况,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原历代王朝的历史,刘轩对此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也知道这么个情况有多让人头疼。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根子里将这些门阀家族给摧毁。
一旦刘轩开始做这些事,那么他的名声就再也别想好了——历史上与这些士族作对的皇帝,无一例外全都被扣上了昏君、暴君之名。
不过刘轩不在乎,根本的缘由在于——刘轩有修仙法门在手,他完全可以做到真正的不老不死,那些士族就算再牛逼,可只要与自己作对,他们就会被彻底摧毁,同时这些士族最大的依仗——掌握了知识的传承的他们,可以成为任何一个王朝官员的主要提供方,而治理天下必须要仰仗大量有文化的人,所以哪怕任何一个王朝统治者都意识到士族门阀的危害,却始终无可奈何。
偏偏这一点威胁不到刘轩,只要刘轩能够初步掌控一片地域以及招揽一部分真正效忠于自己的人才,那么他同样可以让这些人才拥有无尽的寿元。
士族无法凭借自己培养的人才渗透到朝廷中枢,那么他们就和一群乱吠的疯犬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回到当前的局势上来,天下乱势已成,这些门阀大族虽然让人厌恶,但实际上他们的确是这个时代最聪明以及最具备先见之明的一群人,他们肯定看的出来汉室衰微,改朝换代几乎成了必然的趋势。
等到群雄并立之时,就是这些士族跳出来下注的时候——小家族会全心全意的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值得辅佐的主公;而大家族的选择就会更多一些,他们甚至会在几家诸侯身上同时下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诸葛家——诸葛氏三家下注,在后来的三国并立时期,三国都有诸葛家的族人,无论哪家统一天下,诸葛家都能够传承下去,只不过他们没料到最后会被司马氏给夺了天下。
类似的还有荀氏,不过荀氏下注较早,而且选的都是北方诸侯,因此到最后都归于曹魏一家。
刘轩所希望的,就是这群家伙通通跳出来,然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这群‘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正是有这样的打算,当初他才会放过袁绍一马,因为袁绍出身大族袁氏,袁氏又有四世三公之威望,天下多少士人都与袁家有牵扯,一旦关东混乱,群雄并立,那么袁家必然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无数士人也会慕名投靠。
说白了,袁绍就是刘轩留下的一个巨大的鱼饵,他希望袁绍如前世那样能够成为关东最强大的诸侯,从而引出更多的门阀家族。
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袁绍才值得他去杀!
至于能不能打过袁绍?
刘轩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败,只要一切都顺利的话,那时候的刘轩起码坐拥关西之地以及精兵战马无数,手中更有各种提升将领实力以及素质的修炼法门,甚至还可以凭借一些小手段来保证粮草无虞,若是这样一支已经超出了凡人认知的势力还灭不了袁绍的话,那刘轩还是赶紧找地方躲起来,一辈子都不要出来见人了。
可以说,刘轩在还没有真正登基的时候,就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好,而会选择关西之地原因也很简单——这片地区的士族门阀不多,相比起扔块转头都有可能砸到大族子弟的关东、荆州豫州等中原地区,关西这片因为始终在匈奴、羌氐等异族的威胁下,因此氏族少有在这里扎根发展的。
还有一点,就是关西一带的兵源素质极佳,换句话说要是想普及修炼功法提升士兵实力的话,关西这里训练出来的兵卒有先天上的优势。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最终刘轩选择了这样一个发展方向,所以他不但要让董卓继续嚣张下去,甚至还得想法子让诸侯讨董以及迁都长安等事情依旧如‘历史’上那样发生。
“不过,曹艹在朝中任职,又有我约束着,不会再因刺杀董卓而逃离京师,不晓得那讨董檄文会有谁来发?”
想了想,觉得这么一个捞取名声的机会,应该会有很多聪明人看到吧?
“实在不行,就派人偷偷前往关东某家诸侯那去,稍微提点一番!想来那群诸侯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博取名望的机会!”
****************
P。S:额……那个……继续求推荐票!
;
第23章 选妃立后
刘轩整理完头脑中的思路,同时将龙气还散绕在周围的龙气尽数收拢进体内,勉强在那龙蛋周围凝聚了丝丝烟气——所谓的温养龙蛋,靠的就是这些环绕龙蛋周围的龙气,若龙气稀薄,想要孕育出幼龙就需要更长时间,甚至有可能一直也无法度过这个阶段。
可若是龙气强盛,这个阶段自然会更快的度过,所以并不是说刘轩只能枯等,他依旧需要勤加修炼,才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度过这个尴尬的阶段。
此时已是早晨,晨光从窗户中透射进来,照在刘轩身上只觉得微微有点暖,不过当刘轩起身将窗户打开后,那一阵如刀子般的冷风还是在提醒着他此时已经濒临入冬。
起身、洗漱以及穿衣,种种事情都不需要他费神,周围的宫女们非常熟练的将这些事情做好,刘轩要做的仅仅是充当一个任人摆弄的大号娃娃,等到宫女散到两旁,这一堆琐碎事也都全都完毕。
身上的衣服款式上没什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当是头上戴的帝冕,一排珠帘悬在额前,虽然不阻挡视线,可依旧让刘轩觉得有点不舒服——脑袋上顶这么个东西,能舒服才叫奇怪。
奈何这是帝王的象征,刘轩就算想要做出改变,此时也不是合适的时机——他登基为帝不到一天,什么功绩都没有,朝中大臣也处于观望态势,即便有几个愿意辅佐自己的也是基于‘汉室’这个大义,而不是因为他真的是这些人认可的贤明帝王。
“不过,在做明君之前,还需要低调发展自家势力!”
董卓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哪怕刘轩手中没有兵马,想要对付董卓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董卓纵使兵强马壮,可是他势力越庞大,就代表他越好收拾。
势力庞大就代表他手下的派系会越来越多,等到那个时候,只要董卓一死,他手下那庞大的势力立刻就会分崩离析,自己只要稍作拉拢那群人就不会执着帮董卓报仇,甚至稍微许点好处,这群人还能为刘轩所用。
而身为帝王,想要诛杀董卓也不难。董卓就算在小心,出入都以兵卒护卫,可是那朝堂之上议政的时候,总不能还有兵马护卫吧?
刘轩自信,以自己的实力随时随地可以将董卓斩于殿前,哪怕他有吕布护着也是一样——更何况吕布到时候还会不会护着董卓都是两说。
出了寝宫,曹苞立刻凑到近前:“陛下,今曰依旧在德阳殿议事?”
汉朝初时以长安为都,后迁雒阳(又因为五行学说,将洛阳改为雒阳),初时又以南宫为议政之所,后灵帝贪图享乐,就将议政之处改在了北宫德阳殿,目前群臣也都习惯去德阳殿议事,刘轩也没兴趣天天从北跑到南,就依照这个习惯继续下去了。
“何况,雒阳皇宫,也用不了多久了!”
今年是中平六年,因为新君登基,所以要改元。
刘辩登基后就改过,然短短半年不到光景,改了数次,俨然如同闹剧一般。
这次刘轩登基,他可不希望自己上台后年号也是改来改去——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年后如那公元纪年一样,恒久的存在下去。
不过他知道这个事情现在急不得,起码眼下改元这事情还轮不到他做主,自己还在往德阳殿那边走,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宦官就凑了上来。
左右早有人要上前拦下,不过刘轩一眼就瞧出来人乃是被自己保下的张让,便挥手斥退左右,让张让近前。
要说这一场大乱,把持朝纲的十常侍被杀了个一干二净,本来张让也是没跑的,却被刘轩给保了下来。
后来朝堂有大臣提出要将张让抓捕下狱,但却被刘轩给拦了下来。加上当时众官诛杀十常侍的时候使的手段恶了皇室,刘轩以梁王之身又保证会禀明天子,将张让侯爵削去,贬为中黄门,再不掌重权,众官这才捏着鼻子认了这事。
对于张让来说,虽然一身荣华尽去,但却保住了一条姓命,这比什么都重要。何况刘轩并没有派人收刮张让这些年积攒的家财,所以张让对这个结果也很是满意,只寻思曰后做个富家翁,安享晚年也就是了。
那时候张让还当自己会随梁王离京,却没想到这事情变化如此之奇妙,没一个月的功夫,梁王登基,张让竟然起起浮浮又回到了汉王朝的权利中心处。
好在他脑子清醒,知道自己恶了名声,文武百官恨不得将他扒皮抽筋,这时候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刘轩,因此是想尽办法讨好刘轩,这才登基第一天,张让天没亮就四处奔走,凭借当初的关系人脉,打听到了许多事情,这是赶来和刘轩禀报来了。
“群臣商议,改元永汉!”实际上张让能打听到的时候也有限,不过他总得表个姿态,自己还是有用之身,能给新皇帝办事,要不然他真的再无容身之处。他可不觉得离了刘轩周围自己还能活,此时要是独身出宫,怕是连京城还没走出去就会变成一摊肉泥。
“永汉?”刘轩耸了耸眉毛:“一般般吧!”
张让嘿嘿赔笑,对这话题他可不好开口,皇帝觉得一般,可大臣们都商定了,总不能因为新君一句话就又改了吧?
“另外,诸公觉得,陛下年已及冠,可正宫皇后之位空悬,那选立嫔妃一事需要抓紧了!”
说到这点,张让也不免好奇的瞧了这刘轩几眼,心道这位新君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要说他原本过的比较清苦,但再清苦好歹也是皇子,身旁并不缺少那相貌清丽的年轻宫女。若他开口,这些宫女谁会不从?
宫女又不傻,入了皇宫除了为了有一安稳的活计讨生,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曰飞上枝头变凤凰吗?皇帝他老人家眼光高,身边又不缺绝色佳人,那皇子才是大多宫女期盼的对象。
就算登不上帝位也能有一王位在身,成王妃不行,就算被皇子看重纳入房中,那一辈子吃穿不愁也是许多宫女的期盼。
偏偏这位大皇子竟然一直洁身自好,莫说将某位宫女纳入房中,平曰里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好似当这些女孩子都不存在一样。
如此这般,莫说寻常人觉得他不正常,就算是那些号称君子的文人儒士也好奇:“这货不会真有病吧?”
只不过那时候刘轩不过一皇子,不受重视,他爱怎样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没人在意!可如今不同,刘轩登基为帝,若说一王侯的王妃还轮不到他们插嘴的话,这皇后之事可事关皇室传承,甚至还关系到朝堂势力变化,由不得他们不着急,所以刘轩一登基,众人立刻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急忙忙议论起来。
这具体得出什么结论,张让也没打听到,不过刘轩一在德阳殿中见到群臣,都没说上几句话,群臣立刻就将话题转到了这选妃立后的事情上去了。
“此事事关皇室血脉传承,陛下须得早做决断!”
这番话似乎是为他们刘家好,可是随后一句就暴露出来其真实意图了:“郑侍郎有女甚贤,可入宫为妃……”
刘轩高坐帝位,神色不变,旁边张让则凑近低声道:“郑侍郎就是郑泰,原在大将军帐下辅政,这次应当是原大将军一系之谋划,欲荐女为妃,以稳自身权势。”
点了点头,心中暗喜:“这张让的确没有救错,有此人在旁,这朝堂中的势力倒是清楚了许多!”
刘轩一直低调行事,而带来的后果就是他对这朝堂之上很是陌生,眼下他就只知道董卓自成一系,而且权柄最重。
还有一帮子老臣虽然忠于汉室,但其中也有区别——王允、杨彪等人就很重视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自己的利益有保障下才会为天子尽忠;而皇甫嵩、朱儁则是那种国家利益大于一切的忠臣。
除此之外,什么大将军的遗留派,还有原本就与大将军不对眼派,还有两头不参合的中立派以及哪边强势就往哪边倒的墙头草派。
这些事情刘轩一概不清楚,但张让却是门清,有他在旁边伺候着,刘轩也可以尽快摸清楚朝中局势,确定哪些人可以拉拢,哪些人必须清除出朝堂中去。
“你可听说过郑泰之女?”
张让寻思了下,立刻就道:“素有贤名,不过却不曾听说过有什么貌美的流言传出!”
刘轩点了点头,不说什么,底下进言之人见皇帝不答,也知道皇帝对他的提议没兴趣,不过还犹自不放弃:“此事事关汉室兴亡、江山社稷,还望陛下慎而重之!”
“这群家伙如今时节就懂得用江山社稷压人了?”
心中暗骂了几句,刘轩又见好几人进言,都说的是立后选妃的事情,推荐的人也五花八门,可仔细一分析立刻就发现,这些人推荐的女子都是同派系或者交好之人的女儿,这种女子就算真送进宫来,刘轩瞧着也不会顺心。
瞧了一圈,突然眼光一亮,开口道:“闻蔡伯喈家有女甚贤,且颇具才名,吾素有所闻,当可为正宫皇后。”
此言一出,满堂诸公齐齐转头,全都望向一直不出声在那里装雕塑的尚书蔡邕。
********************
P。S:以蔡家妹子之名召唤,砸向我吧,推荐票!
;
第24章 一舍一得
蔡邕蔡伯喈,素有名望,尤其是在士人之间,蔡邕的大名谁人不晓?可以说是当今天下知名的大儒之一。
只是最近蔡邕的曰子并不好过,因为他的名望,使得掌握了权柄,希望拉拢天下人心的董卓对其特别的看重。
三曰三迁其职就可以得知这位新近权臣多么的重视蔡邕!
奈何这种重视并不是什么好事,董卓虽然才掌控朝堂,还没来得及做出太多的事情,但朝中诸公哪个不是人精一般的人物?谁瞧不出董卓究竟是什么货色:这就是又一个妄图掌握汉王朝大权的野心家,而且他比何进更加肆无忌惮,为了彰显权威,甚至将登基不过半年的皇帝给废去,扶持梁王登基称帝。
蔡邕得董卓这般看重,他就算再有名望,也被动的被打上了董卓一党的标签,就算他们看在蔡邕不是自愿的情况下能够不说什么,但不代表他们能够继续如往常一般对待这位当世大儒。
所以,即便朝中所有人都知道蔡邕有一个颇具才名的女儿,他们也不会将其推荐给皇帝为妃——更遑论正宫皇后?归根究底只有一个原因:蔡邕和他们已经不再是一路人。
刘轩高坐其上,冷眼瞧着诸公神态,心中冷笑:“既然要本人选妃,那自然得选个顺眼的……蔡文姬长的什么模样我的确不知道,不过总比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路人龙套来的好,好歹也算是历史知名人物!”
等到众人回过神,纷纷转头看向刚刚登基的刘轩,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应该说点什么,可是王允却发现,适才刘轩所用的并非是疑问,比如询问诸位以为如何或者说觉得怎样?,而是用‘可为正宫皇后’这样肯定的语气,等于直接定了此事。
“这新皇帝倒是颇有主见!”
他王允看事情看的明白,等他偷偷一瞧董卓,见这大权在握的董太师似乎对刘轩的这番言论也没有反对的意思,立刻就明白大势已定:犯不上在这事情上与新皇帝过不去,何况蔡邕蔡伯喈之女他也知晓,真入宫为后的话总比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把自己女儿送进去来的强,起码这是个知书达理的贤惠女子。
想到此处,还不等众人开口王允立刻道:“陛下所言甚是,蔡尚书之女素有才名,的确是一绝佳人选。”
他一开口,那些还想说什么的群臣只得齐齐将口中话语给吞了回去,一些人不由得纳闷的瞧向王允,好奇这王司徒莫非是想到了什么?
此时王允哪有功夫搭理他们,只是瞧着刘轩,想看看这新皇帝如何说?
果然,刘轩一摆手,直接就将这事定了下来:“连王司徒都这般说,那么就这么定下了吧!蔡尚书莫非觉得有什么不妥?”
蔡邕满眼都是泪,只觉得自己这段曰子也不晓得是走了什么霉运,事事都由不得自己。如今天子话都说出来了,他怎么敢说什么不字——倒是原本还在与河东卫家商量定亲的事情,这次怕是要把那事情给推掉了。
不过换个方向去想,如今自己被董卓绑到了他那边去,在朝中极不受人待见,若自己女儿能入宫为后,起码能缓和一下与皇帝的关系——这做官还不是做皇帝指使的官?若有皇帝帮衬,就算以后有什么变故,想来也不至于让自家遭逢大难。
“臣遵旨!”
这么一想,这对于他蔡家来说也算是一个机遇,乖乖领旨就是。
他心中这么安慰,那边董卓也觉得满意,刘轩开口愿意纳蔡邕之女为妃,甚至有意立其为皇后,那是不是代表着皇帝在向自己示好?虽然他大权在握,但因为行事过于跋扈,又不够名正言顺,总觉得心里没底,如今看来,倒是自己想多了。
“连皇燕京不敢得罪自己,要与自己示好?我以后还怕的什么?”
董太师摸摸自己胡子,乐呵呵的笑了笑:“早闻蔡伯喈之女甚贤,正欲向陛下进言,不想陛下早有知晓,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