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少帅-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之后,而迫于东夷,风俗杂坏,言语衣服有时而夷,故《传》言其夷也。”如果杜预的解释不误,那么孔子将语言、服饰都作为区别夷夏的标准。而到了唐代,“胡乐”已经作为“国乐”而登上大雅之堂,唐朝宫廷音乐中的十部乐中,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或扶南)、高丽、高昌7部都属于夷狄之乐。而胡人的服饰,也是唐人所喜好的,甚至连达官贵人,往往也胡服骑射,外出巡游。所以陈黯、程晏以“礼义”或“仁义忠信”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一方面是对孔、孟以来“用夏变夷”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同时也是对唐初以来大量少数民族部落入居内地并且势力日益强大、民族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的现实的反映。
  萧芷琼虽然也称博学,却也第一次听汉人尤其是云铮这样名震中原文坛的大才子分析华夏与夷狄的区别,以往魏人见了辽人,可都是一口一个夷狄、蛮夷的叫的,她忍不住问:“真的吗?”
  云铮笑起来:“当然,你只要书读得跟汉人一样好,但凡碰见有人乱喊什么蛮夷,就一口一个‘子曰’,一口一个‘圣人云’,包管人家不敢再说。”
  萧芷琼噗嗤一笑,白了云铮一眼:“读了书就了不起吗?我们辽国皇室可都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汉书的。”
  “所以他们是夷狄。”云铮这回却很不客气,道:“你可知道为何我大魏不会因为养不活人而要攻打别国,而你们大辽却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吗?”
  萧芷琼摇头道:“你莫非要说是因为汉人读了书?我看不是吧,汉人里头读了书的也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一百个里面有一个就不错了。”
  云铮摆摆手:“不,不完的问题。书,只是以往经验、文化的记载,是一种传承文明的载体,华夏之所以是华夏,是因为华夏文化的特性。”
  萧芷琼这回开始有些不懂了,只觉得云铮说话跟书里看到的那些子乎者也完全不同,虽然说出来没那么玄乎,可似乎更加听不明白,心里没来由地觉得云铮真是学识渊博,说话竟然深奥至此。
  云铮见她一脸迷惑,便继续道:“这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包容和自省。包容,所以可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省,所以可以知错而改,不断完善。包容,所以赵武灵王可以胡服骑射,唐朝可以以胡服为美,胡笳为妙。自省,所以有廉颇负荆请罪……华夏文明传承了悠久的历史、经验,这其中也并非许多人认为的只,譬如耕作的进步,也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回到先前那个问题,芷琼,我问你,辽人为何会吃不饱?”
  萧芷琼被他说得有些迷糊:“自然是粮食不足。”
  “那么粮食为何不足呢?”
  萧芷琼毫不犹豫地道:“天灾呀,像上次……不就是因为雪灾吗?”
  云铮却摇了摇头:“大魏也常有灾祸,怎么就没闹到一出灾祸就只能出兵抢掠的地步?”
  萧芷琼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想了想,又道:“那是因为你们中原地方好。”
  云铮哈哈大笑:“怎么就叫地方好?”
  萧芷琼被他笑得有些不满,气道:“很多地方可以种田,自然是地方好。”
  云铮摇了摇头:“你们辽国境内也有许多汉儿,他们也种田,而且事实上辽国地广人稀,能种田、适合种田的地方多了去了,养活你们那点人,说句不客气的话,就凭你们辽国境内的汉人其实都已经足够了,只是你们没有做到而已。”
  萧芷琼半信半疑:“怎么可能?难道那些汉儿种田都不用心?”
  云铮再摇头:“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种得多了,自己也才吃得饱,怎么可能会不用心?”
  萧芷琼就奇了:“那为什么?”
  云铮道:“我叔父云岱,想必你是知道的吧?”
  萧芷琼点点头:“当然知道。”
  云铮点头,道:“叔父先在工部,后到户部,前些日子我与叔父闲谈,叔父告诉我许多事情,这些事情虽说算不得什么军事机密,但要往大了说,却也事关我大魏经济命脉……”
  萧芷琼见他这么说,还以为他犹豫了,虽然很想知道,却还是道:“你若不方便讲,就算了吧,我能理解。”
  云铮摇了摇头:“不方便讲我还对你说这些做什么?要想老百姓吃得饱饭,其实无非重视农业技术和投资罢了。譬如我大魏,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的发展就很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我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则是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是海边的沙淤地、架田是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等。这大幅增加了我朝的耕地面积。万昌二年时,国朝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万昌十五年便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还有各种新的农具在我朝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这些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前些年有人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现在我们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也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则遍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苏浙一带为何如此受朝廷重视呢?因为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现在我们脚下的苏州府为最,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之称。农作物产量,据户部文案表明,前朝唐代平均每亩约15石(比汉代高50%),而我朝则约2石,比唐时高出约三成。另外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糖也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了天下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王灼的《糖霜谱》。——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萧芷琼大为震惊,呆立半晌,喃喃道:“难怪……难怪……我虽不清楚大辽境内这些详细数目,但也听说过一点,我们每亩只能产一石出头的粮食,这样几乎只有你们大魏一半,难怪你们能养活这么多人……”
  云铮好像一位圣徒,话中充满“引导”:“所以,汉人之所以是华夏,乃是因为知识、文化先进。之所以能享有你们所说的‘好地方’,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辽国现在虽然看上去荒凉一些,事实上若是辽人能学习汉人的文化,用不了多久,整个辽国都可以建成一座大粮仓,没有人吃不饱饭,没有人穿不暖衣……芷琼,你不想帮他们吗?不想帮助辽国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吗?”
  萧芷琼目中神采飞扬:“我当然愿意,可是我该怎么做?”
  云铮微笑起来,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卷二 坐看长空飘乱雪 第150章 连发手弩
  云铮的话说完,萧芷琼便面现苦涩:“这些办法……皇族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这话只说了难处,却没有否定云铮的建议由道理,是以云铮便想再加把劲,还没来得及再开口,忽然面色一动,转头望去。
  果不其然,是白衣卫来了。云卫离和宁鹏轩一起过来,云铮摆摆手,没让他们多礼,却苦恼地朝萧芷琼道:“我忽然想到一件麻烦事,咱们能救这母女一次,却也护不了她们一辈子,这次事情闹到朱勉身上,且不说我这里如何作罢,便是我这一走,这母女二人便没了依靠,日后却是如何是好?”
  萧芷琼听了也是一阵为难,天下纨绔都一个德行,萧芷琼见识了辽国的纨绔贵族,自然能想象得出那朱勉的公子朱贤吃了这么“大”的苦头之后定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到时候云铮早已拍拍屁股走了人,谁再来保护她们?只怕那时候她们面临的灾祸会要更大。
  宁鹏轩年纪虽然不大,而且生在南方富贵之乡,但却偏偏是个豪爽仗义之人,一见风哥为难此事,便包揽过去道:“风哥,你别担心,你走之后,我让司马堂主保护她们安全便是,我们听水山庄这些年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管事,但在苏州府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任谁都要给几分面子的,护住一对母女,想来不会有什么为难。”
  云铮却摇了摇头:“你不清楚朱勉这个人,此人虽然贪婪成性,无恶不作,但却偏偏深得皇上宠信,乃是陛下跟前的大红人,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只有朱贤这么一个儿子并且为人极为护短……此番他执掌两省新法大权,乃是威权正盛之际,我此时打了他的独子,必然被他看做故意挑衅,说不定这黑心的东西还会向皇上进献谗言,说我此番乃是故意折辱于他,也就是折辱陛下,反对新法……麻烦事啊!……你此刻若是把这件事情揽过去,对听水山庄甚是不利,我是不会同意的。”
  宁鹏轩哪里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拐拐,当下被云铮说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毕竟是聪明人,想了想,道:“既然是这样,那唯有将她们母女转移一个办法了。”
  云铮点点头,皱眉道:“只是这事情还得跟人家商量,鹏轩,你去跟她们谈谈,把现在的情况说明清楚,也可以告诉他们我的身份,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去淮安落户吧。”
  宁鹏轩原本倒是打算把她们接进听水山庄闲养着的,反正听水山庄一不缺房子而不缺两个女子的开销,不过听了云铮的话,倒也觉得不错。淮安公主跟风哥的关系他自然是知道的,她们母女去了淮安公主的封地,自然是安全的,只是……宁鹏轩看了云铮一眼,又看了萧芷琼一眼,心里不禁有些别的想法,风哥该不会是对刚才那位姑娘有什么意思,打算先把人弄去淮安再……他心里摇了摇头,自己怎么想到这里去了?驱散掉这奇怪的想法,宁鹏轩点了点头,领命去了。
  云卫离这才上前道:“少帅,咱们就在这等朱勉的人上门吗?”
  云铮心中一动,看了他一眼,心中不禁想,江苏三大臣到任,叔父大概是不会在江苏再逗留多久了的,到时候新法一条条颁布下来,只怕这江苏境内权力最大的便是今天这朱勉了,那时候自己的鹰扬卫仍在江苏境内集训,虽说军械军饷军粮都是鹰扬卫自己负责,与地方官并没有什么关系,但那朱勉有风头正劲的新法护身,沈派的江苏巡抚龙佑只怕不见得能有效地掌控江苏政务,到时候搞不好真正的大权反而会落在朱勉手中,到那时他掌握江苏政务大权,要想给鹰扬卫设置一下麻烦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再一个,自己跟宁家的关系,朱勉到了这个级别,他肯定是知道的,这样的话,他甚至有可能故意找宁家的茬,那更麻烦,毕竟找一支军队的麻烦比找一个江湖豪门的麻烦更大,后者虽然高手众多,但总不能派人刺杀一个朝廷二品大员吧?
  这样一想,云铮就有些想低调处理,毕竟朱贤其实啥也没干成,结果却是被打伤了,这个理云铮占得不足。他开始考虑是不是派人去朱勉府上代表自己陪个礼,说几句好话把这事情揭过去算了。毕竟现在**教蛰伏在暗,而新法的前途原本就不为云铮所看好,若是自己还跟朱勉闹起来,那么到时候最开心的只怕就教的那帮人了。这是云铮所不愿意看见的。
  “这样吧,卫离,你去……”云铮话梅说话,忽然一转头,正好看见一群中央军打扮的士兵从大街两头忽然涌出,正朝云铮所在的香粉小店围了攻来。
  云铮没作声,云卫离却是把手一挥,白衣卫们顿时拿出了连发弩。白衣卫原本就抢占了位置,眼下把持路口的把持路口,抢占房顶有利位置的抢占房顶有利位置,剩下的则将云铮、萧芷琼和云卫离三人围在中间护卫着,以现在的有利位置,又有连发弩在手,除非朱勉此刻能出动几倍于白衣卫的正规军不计伤亡猛攻,否则中间的云铮安如磐石。倒是萧芷琼先前带来的那些人却是一个都没瞧见了,连那“摧花手”莫小红也不见踪影,却不知去了哪里。
  刚才的假设有一半成立。来人确实是标准的正规军,而且人数也的确是白衣卫的数倍:曹川带了三百禁军围过来。
  不过曹川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好歹也能看出眼前这一批面无表情地白衣人不是普通人。尤其是他们身上还穿着白色的软皮战甲,手里更是拿着有些眼生的怪异手弩,再加上他们面色如常的气度,怎么看都像是一支正规军队,而且还是特别精锐的那种。
  难道是苏州驻军?曹川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但转念一想,扯淡吧,苏州驻军要是能有这样子,那不比老子经常见到的关东卫御林军和禁军还厉害多了?有这样的军威,还轮得到四大边镇如此气盛么?可不是苏州驻军,这苏州城里怎么会忽然出现这样一批人呢?
  曹川想站出去喝问对方乃是何人,但看着白衣卫手中那手弩已经上好弩箭,弩箭的箭头正在下午的阳光中闪耀出点点寒光,不禁又有些胆气不足,脚尖动了动,最终没有踏出脚步,只是站在人群中大喊:“尔等何人,何故在苏州城内手持凶……军械?莫非想造反么?”
  云铮在一边听得好笑,老子就是造反也不会选在这里动手嘛。但是心中却一动,忽然计上心来,在里头高声道:“本将乃是鹰扬卫都指挥使云铮,前来苏州……游玩,却不料竟有人胆敢行刺本将,是故麾下亲卫有此防备。尔等可是江宁第五卫钱将军麾下兵士?”
  曹川在愣了一愣,云铮?就是那个在洛阳满大街传说的云家少帅?他顿时有些不相信,云少帅此刻在扬州练兵呢,正是忙的时候,怎么可能跑苏州来游玩?再加上……他想起刚才朱勉看见儿子几乎被一脚踢破相之后那愤怒的表情,心中一阵盘算,想这里头十有**不可能是云铮,再说就算是云铮又如何,咱们曹家跟云家又没什么关系,而跟曹家关系密切的顾家听说跟云家关系可僵呢,就算这里头真是云铮,只要老子不动他本人,拿他身边这些亲卫出出气,一会跟朱大人说起来也算是分功劳,说不定朱大人心情一舒畅,就保举老子再升一升呢?这样的好买卖岂能不做?
  他打好如意算盘,胆子顿时肥了起来,冷笑道:“朱公子在这里遇袭,看来定然是你们干的了。哼,袭击朱公子,假冒云都指,哪条罪名都够你们乐呵了,若是你们放下武器,就地投降,本将说不定还能帮你们在朱大人面前求求情,若是负隅顽抗,休怪本将不客气!”
  云铮在里头听得一奇,这家伙谁呀,胆子挺肥啊,老子的名头摆出去都不管用呢。
  萧芷琼却偷笑了起来,见云铮看过来,笑意更盛:“卖那舞,你的面子不好使哦,这人不光不怕你,还要你放下兵器向他投降呢。”
  在一个爱上自己的美女面前丢面子,云铮顿时火气就上来了,男人的特点当下就显现出来,哼了一声,冷然道:“不解释,发一弩警告!靠近者射杀!”
  他的声音不大不小,却是正好让白衣卫们能听到,但再远一点的禁军们却听不见。白衣卫成立以来,整天玩命的训练、练功,就是没有真刀真*的干过一票,眼见得今天搞不好就能有这个机会,刚才还面无表情地白衣卫战士们当时面色就有些跃跃欲试,前面离禁军最近的一人一抬手弩,“嗦”地就是一箭过去,那弩箭噗地一声射进禁军头列前面三步的地上,竟然将苏州城中的石头地砖射穿,直插石砖之中。
  禁军顿时大骇,这批人根本没有经历过战阵,平时训练也稀稀拉拉,把军装铠甲一穿,武器一拿,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其实战斗力也就对老百姓管用,真要玩命起来,哪里顶得什么事?
  再说,这东方无晴设计得连发手弩,岂是开玩笑的东西?
  说到弩,其实也被称作“窝弓”、西方叫“十字弓”。众所周知是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虽然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特大型*弩的射程可达千米。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等,还有能数箭齐射或连射的连弩和装有数把弩弓的*弩。
  中国最晚在战国时就已使用弩,著名的庞涓所率大军就是中了孙膑的弩阵埋伏全军覆没。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于车战和野战。汉代的弩,有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蹶张弩两种。据说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二月(公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要说东方无晴,实在是个器械天才,她先是发明了神臂弩,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威力强大,矢可入榆木半杆。威力强于汉代著名的大黄力弩,其他器械都及不上,呈献给云家之后,成为云家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然后,她竟然从古籍中那一些残留的线索,复制出了失传的诸葛连弩。这诸葛连弩,乃是三国时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并且与当时的强弩相比这种连弩射程较短,杀伤力较低作战时一般与蹶张弩配合使用。后来大发明家马钧对其进行了改进,改成了一种五矢连弩,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武器,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来失传了。然而东方无晴却奇迹般的将它复原出来!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东方无晴复制出了诸葛连弩还觉得不够,又将其多次改进,这才出现了综合神臂弩和诸葛连弩优点的连发手弩,不仅可以连发,而且威力十分惊人,特别关键的是其一个箭夹中的弩箭射完之后,换箭夹的时间很短,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不间断的“火力优势”,从而杀伤力大为增强。
  这一弩射出,禁军们自然不知道这连发手弩的其他好处,但这惊人的威力总是看得明明白白的,当下站在前面的士兵便生起了畏惧之心,想人家人数也不少,又有手弩,咱们只有短兵,还是别玩了……
  卷二 坐看长空飘乱雪 第151章 少帅野望?弩
  要说到这个连发手弩,云铮心里是有怨望的。不为别的,就为这个利器制作之慢、之难。一个熟练的工匠,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至少三天才能制造一把。而这个“原材料充足”本身就不是说着玩的,制造弓弩的木料是要花大时间和大工夫准备的,更别说还有弩弦等物的准备,也不是易事。最后就是这个连发手弩的结构复杂,连弩箭都是特制产品,更加把制作难度进一步提高了。
  然而云铮作为一支军队的主将,一个军事世家的接班人,他想要的是一个制作简单、威力巨大而价格低廉的武器,要求的性价比相当高。就好像后世老毛子的AK,不光要好使,还要便宜,还要制造得快。对比老毛子和小胡子的坦克就知道,小胡子的产品好自然是好,可那玩意造起来难啊,产量上不去,最终还得被毛子的坦克海给淹没。
  云铮原本上次就打算跟东方无晴这个器械大师交流交流,希望能够简化连发手弩结构,降低制作成本,当然最重要的是,云铮打算跟她说说关于标准化与流水线的问题。可惜那天晚上云少帅摸错了房门,尽然把无晴小姐给袭胸了,结果第二天直接逃之夭夭,原先的计划自然也就随之告吹。
  云铮的标准化和流水线自然比不得后世福特老兄的那种,不过原理差不多,而且实际上在中国是有经验的。这个经验来自于他心目中的中华第一帝国——秦帝国。
  秦国能灭掉六国,不说其制度上的优越、的优势以及秦始皇本人的雄才大略,就说兵器制造,秦国就有其必胜的一个优点。
  战国晚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数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铜兵器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但在这个阶段,铜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特别是在秦代,承战国余绪,仍较多使用青铜兵器,并在铜兵器的形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继续有所发展。
  后世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铜矛、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战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兵马俑坑**土的4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当然不是,战国晚期铁制兵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尚未为列国所广泛使用、金属工艺也未尽成熟;而此刻,中国青铜古兵器的冶炼铸造技术(包括金属工艺)正处于最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