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维宇宙-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无形的东西,比如爱情,它也是生命体产生的概念,因此它就是不能算生命,也同样要承认它具有生命的特征,具有生、死、变、坏等系列特征,也符合爱情相对论的观念,爱会慢慢的变老。

  生命的多样性也解开了极端生命之谜:

  自然界存在很多的极端生命,它们是依赖于一种或多种极端物化因子的特殊生命形式,在100℃以上或0℃以下、近饱和的盐度、pH>;10或pH<;2等极端环境下,都具有极端的生命世界。已发现的极端生命形式包括嗜热菌、嗜冷菌、嗜碱菌、嗜酸菌、嗜盐菌、嗜压菌等,它们构成了地球生命形式的独特风景线。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嗜盐生物:在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个欧文斯湖,这是一个含盐量极高的湖,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9倍!此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湖水呈红色,湖水制成盐后也呈粉红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科学家发现即便在含盐量如此高的湖水中仍有微生物存在,它们以盐作为自己的食物,称为嗜盐杆菌。这种微生物是粉红色的,大量生长的微生物将湖水染成了红色。 

  喜温生物:已经发现的最喜温微生物是延胡索酸热球蛋白菌,它们生活在海洋喷气孔的岩壁里,那里的温度高达113摄氏度。

  嗜酸菌: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名叫蚀固硫杆菌的细菌生活在浓度高得足以溶解金属的硫酸里,实际上它们离开浓硫酸就活不成。

  嗜放射微球菌:有一种名叫嗜放射微球菌的细菌在核反应堆的废罐里过得怪舒服的,吃着钚和别的残留物过日子。嗜放射微球菌似乎真的是杀不死的,几乎不受放射作用的影响,要是你用放射性轰击它的DNA,那些碎片几乎会立即重新组合,就像不死的人到处乱飞的四肢。

  还有的细菌生活在沸腾的泥潭里和烧碱池里,岩石深处,大海底部,冰水池里,以及压力比海面上高出1000多倍的太平洋深处。

  这些生命的不断发现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一般的生命理论是无法解释这些生命存在的基础,而在宇宙生命论看来,多样生命是非常正常的事。

  结论:生命是多样的,是生命等级层次无限推论的结论。

  4.生命起源

  单元宇宙中的生命都起源于另一个生命,人是由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的受精卵分裂发展而成的,精子与卵子本身就是生命,是细胞。因此人起源于细胞生命,是细胞生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命体。胎儿在母体内的演变过程也映射出原始生命演化的过程。

  动物、植物也如此。

  细胞是由基因分裂、原子加盟而成的,细胞起源于基因及原子生命;原子中的质子、电子等粒子均起源于更小的粒子生命;最小的粒子应该起源于万维宇宙。

  这样就解开了单元宇宙起源于奇点的物理学推论,奇点生命经过膨胀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处的单元宇宙,而奇点生命源于万维宇宙。

  万维宇宙是永恒的,它不存在开始和结束的问题,一切生命源于它。

  生命起源于生命还成功解释生命的演化问题,最初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现在关于生命的起源,经常要说什么条件,即在原始海洋上、存在什么雷电等系列的条件下。

  宇宙生命论认为:外部的条件是需要的,但内因更重要,物质本身是生命,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组成了新的大生命。

  生命起源于生命还可以解释其他的现象:化学钟、生命钟、耗散结构、混沌等。《时间之箭》这本书中提到很多美丽的图像,它是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非常美丽的结构,这样的情况是很难用简单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来解释的。  

  设想一辆载满网球的卡车,一半是白的,一半是黑的,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卡车开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突然自动排出一个规则的图案,好比说,所有的黑球和白球突然分开了。这样出现的大规模秩序是令人注目的,它意味着巨大数目的个别分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行动。

  现有的生命起源理论,都是将原子、分子当成没有意识的物质,难以解释生命的起源之谜。

  宇宙生命论认为:生命的起源就如同人类是怎样形成国家一样,最初起源在海洋中的可能性大一点,因为液体分子运动比固体分子运动快,这样发生碰撞组合的几率大一点。

  最初是由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根据其意志形成自组织系统,在演变过程中,随着分子数目的增加,分子组织内部进行协商分工,形成意识更强的大分子结构,出现DNA等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随着意识进一步增强,DNA开始建立自我保护系统,形成细胞壁等系列物质,最后形成单细胞生命。

  单细胞的意识比分子的意识强,它们已经开始具有繁殖功能,即能选择吸收其他分子、原子转化为体内物质,当细胞内部的物质增加一定程度后,细胞内部进行协商分家形成2个细胞,2个细胞再分裂4个细胞。

  当细胞生存受到限制,就如同人类社会的产生。一个原始人要与老虎进行搏斗,危险很多,为了更好地生存,人类选择群居,内部之间合作分工,共同采摘果实、捕捉动物、种植植物等。

  细胞也如此,几个细胞开始进行资源共享,同一细胞分裂后的细胞具有血缘关系,它们联合起来。

  最初的细胞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更多细胞的联合就可以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光合作用,有的负责储藏能量,这样细胞之间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多细胞体,多细胞体在生命进化中能取得竞争优势。

  因为细胞发展很快,有些细胞可能被其他的细胞压在水底,突然有的细胞发现最懒的办法不是进行光合作用,它开始思考如何不进行光合作用,直接侵略一个细胞,将它的物质占为己有。

  最懒的细胞发觉如果联合自己的同源细胞是可以吃掉一个其他细胞的,于是有意识的联合同源细胞进行侵略战争。

  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多细胞生命的雏形开始,随着多细胞数目的增加,内部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决策,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消化,有的负责捕捉食物(植物性细胞群有的负责光合作用)。

  多细胞之间分工越来越系统,于是各种更大的原始生命开始出现了。

  因为这样的分工导致更大的生命出现,这些细胞又是同源细胞,它们认为生活在这样的大生命中更有前途,就如同人找到了组织,感觉生存更有安全感、不再孤独。所以,它们将形成的组织特征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就是通过基因来记录的。

  以后的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都说了,云寒就不重复,提一个遗传观念:



  基因是遗传的密码,但也不是全部密码,因为宇宙生命论承认一切物质的生命意识,因此人体受精卵的其他非基因物质也同样存在控制人的遗传作用,只是作用小一点。

  需要说明的是:

  本段生命的演化不是云寒凭空想象的,因为从微生物的构成情况看,它们都是原始生命,它们的结构存在不同形式,充分说明了当初在形成细胞这样的阶段中,分子们研究出很多的大生命组建方案,有很多种分支生命,只是后来细胞这样的生命在激烈竞争中更有优势,所以形成核心蓝本,形成一系列的大生命。 

  从人、动物、植物都是细胞构成情况看,原始生命中细胞这样的形式是取得了竞争优势,因此可以认为地球上目前多数生命都是由一个原始细胞演化出来的。这个解释也说明了宇宙对称论中的手性问题,为什么人和动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分子都是左旋型的,组成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却都是右旋型的,因为都是从一个原始细胞演化的,原始细胞最初的手性决定现在生命的手性,这才最吻合宇宙对称论的解释。

  本文中提到的奇怪粘菌,实际正是反映细胞是如何形成大生命的过程,它说明粘菌是没有完全进化到其他多生命体的一种中间阶段,它的存在就说明本文的理论是成立的。

  结论:生命起源于生命,是生命起源的核心之谜。

  5.生命存在

  人这样的生命体是生活在地球生命体内,细菌生活在人的体内。同样推论,地球生活在太阳系这样的生命体内,太阳系生活在银河系这样的生命体内。目前所看见的各种星系、超星系都生活在我们所处于的单元宇宙。

  我们所处的单元宇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生命,它同样生活在万维宇宙中,至于万维宇宙本身,奇点特征说明它不存在内和外的区别,它是生命的本元,它既包含一切生命,又组成一切生命。

  单元宇宙是活在万维宇宙的海洋里,在这个海洋里不仅有无数个单元宇宙,还有与它对称的反宇宙。我们之所以找不到反宇宙,原因在于宇宙与反宇宙均生活在万维宇宙内,我们不能在宇宙中找到反宇宙,就如同我们不能在地球上找到月亮一样,如果能找到的话,那也仅仅是月亮的影子。

  如果我们抬起低俯的头去观瞻无限天空时,就会发现月亮原来是在我们的天空中。同理,当我们理解了万维宇宙理论后,我们就会理解反宇宙是在万维宇宙的海洋中。

  结论:生命存在生命中,是生命生活的基础条件。

  6.生命组成

  人体是由很多的器官和细胞组成的,没有这些生命体就无从说起人是什么了;器官、细胞是由分子、原子生命组成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生命组成的;地球是由人类、动物、植物、山川、大气层、海洋、地壳、地心、地幔等组成的;太阳系是由太阳、大小行星、彗星、尘埃组成的;银河系是由1000多亿的太阳系及太阳的同源兄弟组成(黑洞、白矮星、中子星、红巨星、星云等)的;我们所处的单元宇宙正是由上述众多的星系生命组成的。

  生命是可以不断发展的,以蚂蚁为例:

  群蚁具有一种社会结构,既复杂又有高度的组织,其社会结构是以分工和集体负责为基础的。虽然每一个单个蚂蚁的行为种类非常有限,或许连某些现代的微处理机都不如,可整个蚁群却显示出很了不起的智能和目的的层面。

  建造蚁穴牵涉到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没有哪一个单个蚂蚁在其脑子里装有这样浩大工程的设计图。每一个蚂蚁都只是一架自动机,按程序完成一套简单的动作,这就与电脑硬件层面的描述相似。一旦把蚁群当成一个整体,复杂的图形就显现了。

  我们习惯认为个体的蚂蚁是首要的生命体,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体的蚁群也是一个生命体。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个大的细胞群,是几千万亿个细胞共同合作产生的大生命,人体细胞内部的联系比蚁群中的单个蚂蚁之间联系要紧密一些,但就其分工和集体负责而言,其基本原理显然是一样的。

  在蚁群中存在着显现的整体特性一样,在细胞群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特性。如果说蚂蚁群不过是一群蚂蚁而已,那么就忽视了蚁群行为的实际存在,其荒谬程度就如同说电脑程序不是实在的,因为它们不过是电脉冲而已。同样,如果说一个人不过是一堆细胞而已,这些细胞不过是DNA之类的片断而已,DNA也不过是成串的原子而已,那么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生命的存在是模式,是整体现象,生命的发展就是生命组成了新生命。

  结论:生命组成了生命,是生命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命复杂的核心之谜。

  7.生命循环

  宇宙生命论是从万维宇宙角度来论述生命的本元,如果我们孤立地谈论生命是如何起源,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包括自由意识的由来、生命的演化等。

  宇宙生命论中最难以理解的是生命的超级循环

  构成循环的基础是万维宇宙,即万维宇宙产生一切生命、组成一切生命又包含一切生命,这样的循环是不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它是很难被三维空间生命的思维所理解,但却又是真实的生命现象。

  原因在于:万维宇宙是永恒的,它本身不存在维度概念,它的空间是没有内外之分,更没有中心和不中心的问题,它具有一和多相等的特征。

  一切生命其实可以理解为万维宇宙本元的一个生命变化状态。

  结论:生命形成超级循环,是生命最难以理解的核心之谜。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章 宇宙生命论下
四、生命特征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1.组合模式

  从替代性看,一个人脑中的一个电子和一块砖头的电子交换,则人体系统的状态和它过去的状态不仅不能区分,而且是完全相同的。

  人每天都在吃食物,我们不断吃鸡、肉、蔬菜,意味动物、植物原先的生命元素转化为人体的生命元素,人体的细胞也在不断地生灭,即使大脑细胞不换代,但每一个大脑活细胞中的原子还是被换了许多次。

  究竟人体什么部分是独一无二的?什么物质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呢?

  其实都不是。生命不是完全对应具体的物质,它是组合模式,是整体现象。

  结论:生命第一个特征,是组合模式而不是组合本身对应的具体物质。

  2.模糊模式

  生命是一种模式,但这个模式不是不变的,就人体而论,这样的组合模式是不断变化的。从小到大,我们的大脑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心脏、体重、皮肤都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认为存在不变的自我,实际是认定一种模糊的模式,而不是固定的、不变的模式。

  一个人缺少一个胳臂,我们还是承认他是原来的自己,只是认为形体上有变化。一个人经历不同,我们认为他还是他,只是性格变化了。这说明生命模式不是清晰的,是模糊的。

  结论:生命第二个特征,是模糊的组合模式,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

  3.意识融合

  生命组成了生命,就意味说人有意识,细胞也有意识,那么人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为了说明这样的问题,宇宙生命论将生命的意识分为本级意识、次级意识、上级意识三种层次。

  比如当我们谈论人的时候,人的意识就是本级意识,细胞意识看成次级意识,企业、国家这样的人类组织意识看成上级意识,这样就可以描绘意识的形成过程。

  人的意识是如何运转的呢?比如说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前面有两条分叉的路,你是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而放弃另一条路呢?

  实际这个选择完全是感觉,是细胞意识的组合决策,类似大脑细胞同时进行投票,选择哪一边的细胞多就形成人的意识选择哪一边。

  人经常会决策反复,物质构成的思维为什么会出现反复的变化?

  如果是因为未来的情况证实了以前的决策错误,这种后悔,可以当成对过去决策的不满,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人性格优柔寡断,刚决定的一件事情,很快就改变了态度。如果是因为外来的因素改变,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是他进一步深思熟虑的结果。可有时候环境什么也没有变化,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发生态度变化,严重的能出现选择性障碍。

  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是经常可以遇见的,如果完全用物质运动来解释后悔的行为,就根本行不通,因为不能解释意识是如何经常变化的。

  宇宙生命论就可以解释这种情况:因为人的本级意识是细胞次级意识融合的产物,这样的决策变化是因为细胞的活跃变化不确定性导致的。

  有一个项目要投资,干还是不干。形成这样的决策是需要大脑细胞参与的,比如说60亿个细胞说干,40亿个细胞不干,那么就会出现人的本级意识说要干。

  问题是大脑细胞并不是全过程的参与决策,每个大脑细胞是处于激活和抑制这两种状态,每个细胞的意识是不一样,通常事情大脑细胞的意识是比较一致的。比如电是危险的,没有几个大脑细胞决策要人去触电,这等于它自己想找死。但如果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投资、婚姻、人生选择等,那么大脑细胞的意识就不统一了。

  这样就可能出现,某件事开始是60亿个细胞说干,40亿个细胞说不干,人的本级意识是要干。过了几分钟,说干的细胞休息了一部分,又有不少细胞被激活,它们加入到说不干的行列,就会形成本级意识不干的情况,因此表现为人马上就翻脸。有时候更奇怪,细胞之间激活和抑制情况又变化,导致人就表现为反复无常。

  经常反复的人有两种:

  一是怀疑心重,大脑细胞已经培养了一批专门提反对意见的细胞。

  二是经历坎坷,一件事决策总喜欢研究正反两面性,充分论证,本来是好事情,可这样的思维形成了习惯,结果大脑细胞也被训练成两大阵营,所以经常反复无常。

  结论:生命第三个特征,本级意识是次级意识的融合

  4.加权融合

  人的细胞是分工的,五官、手、脚、大脑等各负其职,那么意识是不是大脑细胞单独所有的呢?



  也不是。既然所有的细胞都有意识,那么人的意识必然就是全体细胞意识共同的融合。问题是细胞也是有分工的,细胞的意识是平均融合还是加权融合呢?

  以国家为例,什么是国家的意志,它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吗?

  其实说是或不是都不完全,因为国家的意志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意志,有时候甚至仅仅是核心人物一个人的意志。

  古代皇帝自己想修个陵园、发动战争都是很简单的事,完全取决于这个皇帝的决心问题,但如果认为完全是中央政府的单独意志,那也存在问题,因为人是群体生活的,一个人的意志某种程度并不是完全由他自己决定的。

  核心人物也不是处于真空,他们同样受到自身经历、家庭、各种组织、下属等影响。因此即使表面看上去是核心人物或者核心团队的决策,他们同样受到周边的人、全国的百姓意识映射,所谓民心向背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做一件稍微大一点事,就会明显感觉到意识的映射问题。比如我们买房子,我们不仅要考虑房子的面积、价格,还要看小区的环境、物业管理、交通、教育设施、购物便利等情况,这样的考虑既包含了自己的个人要求,也包含了自己家庭成员、朋友的意见。

  一个富人如果住在贫民区,他会感觉不舒适,因为他的朋友、社会关系不会认同,除非他是个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人,或者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否则他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从多种角度思考。

  所以尽管人的意识表现为大脑细胞的意识,但实际是加权合成的,即细胞中大脑细胞的意识在人意识中占的比例较大,其他心、肝、胃等细胞的意识占的比例小,而且大脑细胞的意识本身也有分工,有的大脑细胞可能决策权力更大,有的仅仅是服务系统,是收集信息、传递功能,这样一起加权合成人的意识。

  而且大脑的决策取决于当时活跃的细胞决策,这个决策同样取决于其他细胞,比如人处于生病、情绪低落的时候,决策能力就出现差异问题,也就是说身体其他细胞的亚健康状态同样影响到大脑细胞的决策能力。

  那么所谓加权融合,就存在权数的问题,即大脑细胞的权数是多少呢?其他身体器官的权数又是多少呢?

  宇宙生命论认为这是个模糊的权数,而且是不断变化的。

  比如美国的总统和国务卿两个人占美国的国家意志的比例是多少呢?

  其实是模糊的数字,而且随着时间不同、具体的事情不同,权数就不同。如发动对外战争,国防部长的意志就可能比总统大,因为总统认可他是专家,自然要多听意见。

  这样的类比,其实与人的意识合成是同一个原理:根据不同的事情,大脑细胞进行不同的决策,决策程序根据分工进行意识合成,由于细胞之间的联系性,尽管表现为大脑细胞进行决策,实际仍是全体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决策的。

  生命的本级意识是次级意识的加权融合,可以解释三个生命之谜:

  一是精神变化:当一个人身体受到创伤,比如少一个胳臂、腿,甚至开刀等,由于身体不完整,导致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原因是参与意识决策的细胞减少了一些,原先的细胞又在这减少过程中受到刺激,所以导致人的精神发生变化。因为大脑的细胞意识权数最大,所以如果大脑受到损伤,人的精神变化是最大的。

  二是神经分裂:两个大脑半球互相不沟通,形成两个意识中心。这样的情况如同中国的南北朝一样,即大脑分裂,相当形成两个中央,各自与一些细胞的意识进行合成,形成两个意识中心。如果两个大脑半球后来联系起来,意识又开始合成一个中心,如同南北朝重新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