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大军阀-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军上阵。”
倪映典转向吴绍霆说道:“元首,在山东的国防军三个师,以及最近新编成的国防军第四师已经完成了战后所有补充,包括兵员、装备、物资和相应的经费。目前国防军第四师正驻扎在河南郑州营区。”
吴绍霆沉吟了片刻,随后不疾不徐的说道:“如果真有必要,国防军自然还是要顶上去,这一点在稍后的计划布置中要加进去。”
何福光点了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了。另外,战情局那边也侦查到关于日本在朝鲜新增两个师团的消息。”他说着,向站在前面的王长龄点头示意了一下。
王长龄于是接过话来说道:“新增设的两个常备师团在一月三十日那天已经确定下来,正是第十九师团和第二十师团,不过目前征兵和训练工作还没有开始。根据我们手头上的情报资料显示,这个月内日本陆军省会拨下军费到第十九师团和第二十师团筹备处,计划在全国和朝鲜、台湾紧急招募新兵。在陆军省的文件上显示,他们要求一个月内完成征兵工作,七十八天之内完成新兵训练。”
吴绍霆问道:“新增的两个师团会招募朝鲜人和台湾人吗?”
王长龄回答道:“可能会征召一部分朝鲜人充当随军杂役,台湾人应该不会,据说台湾老一辈反日情绪依然很浓烈,日军不可能轻信台湾人。”
吴绍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忽然说道:“看看能不能找几个朝鲜人混进去,日后必定有所作用。”
何福光、韦汝聰对视了一眼,他们不知道吴绍霆怎么会突然有这种想法?虽然说这个想法很出人意料,让人防不胜防,而且如果成功的话的确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是然而如果失败的话,那可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比如被敌人将计就计!从谨慎的角度出发,最好还是不要多此一举为妙。
韦汝聰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霆帅,这么做有必要吗?”
吴绍霆知道这个年代的军人想法都很保守,他强调的说道:“这是决定我们大中华民国国运的对决,自然要把所有能够掌握在手里的优势都准备齐全。另外,朝鲜现在虽然与日本合并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朝鲜人心甘情愿臣服于日本,而这也是我们要好好利用的契点。”
韦汝聰认真的思考了一阵,随后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一定要办的严谨小心,千万不能有任何纰漏发生!”
王长龄郑重其事的说道:“请放心,战情局一定不辱使命。”
第889章,分寸
何福光把话题拉回到正题上,他接着刚才新增师团的内容说道:“日本官方文件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征召,两个半月之内完成训练,这可是非常赶时间的增兵计划。要是这么来算的话,正好能与第七师团、第十师团移防到朝鲜的时间差不多。也就是说,日本最有可能发动进攻的时间,就是在今年六月份到七月份左右。”
吴绍霆沉yín了一声,郑重的说道:“那我们就定在五月份左右主动挑起进攻,先对付旅顺的第五师团和东三省南满铁路的六支守备队。这仅仅是前奏,不过等到真正大决战时,我要求一定要把战场推到中朝边境,尽量避免在本土上作战!”
韦汝聰说道:“这事应该不难,第五师团和南满铁路守备队总兵力不超过三万,而且武器装备非常落后,只要突袭计划布置的周全,行动的恰当,我想只要三天之内就能全歼了这股日军势力。”
这时何福光语气严肃的说道:“不过,虽然我们是如此计划,但是有一件事必须要在开战之前彻底解决。”
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了何福光身上。
何福光接着说道:“东三省盘踞着大大小小的军阀不少,这些人之前跟日本人来往密切。另外满清王室不少遗贵也都跟日本jiāo往不浅,一旦战争爆发,很难保证这些人当中没有败类出现。所以,这件事不可小视。”
吴绍霆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严肃的说道:“崇石所言极是。所以我有一个想法。”
何福光有些疑huò的看着吴绍霆,问道:“元首有主意?”
吴绍霆好整以暇的说道:“也算不上什么主意,只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我决定一个月之后在奉天城举行一次chūn季考核阅兵,名义上是让北一集团军进行成立之后的第一次考核,当然同时也是趁这个机会让北一集团军顺利进驻东北。阅兵当天我会邀请东三省所有将领到场观摩,届时跟这些人好好谈谈,谈得拢最好,谈不拢的话……”
说到这里,他双眼闪过一丝凶光,脸sè渐渐yīn沉下来,却没有接着把话说完。
何福光与韦汝聰对视了一眼,周围其他官员也都在心中暗暗提紧了一把。
他们并非不赞成对地方军阀采取强硬的手段,只是就算要行动也得分清楚时机。吴绍霆刚刚确立元首制不久,虽然在舆论上把持住了全国的声音,可北方那些手里有兵的军阀可没有小老百姓那么好糊nòng。一旦在这个时候向东三省的军阀动手,必然会使得北方其他省的军阀提心吊胆,尤其是西北军阀,想着北二集团军就在眼皮子底下,只怕睡觉都不敢安心。再者有可靠消息称,之前由于唐绍仪泄密事件和熊希龄叛国事件,英国、俄国还刻意与西北军阀进行了暗中会面,可见这是非常明显的隐患所在。
“元首,如果谈不拢的话,您打算怎么处理?”何福光表情严肃的问道。
“在我看来,这件事一定能谈得拢,毕竟关乎国家利益,就算这些小军阀sī底下跟日本有什么利益往来,他们也应该分清楚形势。现在的形势很简单,如果不支持中央政fǔ对付日本人,那就是与全国上下为敌,这个责任他们承担不起的。”吴绍霆平静的说道,他的语气里透lù着一股坚信不移的意味。虽然这仅仅是一种预想,但是他深知目前东三省的军阀势力还没有完全凝聚成形,未来的东北王张作霖此时仅仅是一个小师长,东三省全部兵力合计也不过十万之数。
东三省的军阀应该有自知自明,目前东三省的民众情绪早已形成了一股cháo流,即便这些军阀想要维持自己原有的统治地位,但也不可能不考虑民众的影响。失去民心的统治者,注定将会失去一切。中央政fǔ目前是中国最强的政fǔ,又有全中国民心的支持,再加上这几年一直在制造中日之间的矛盾,眼下以名正言顺之师进攻全国公敌,军阀们难道还敢公开站在日本一边与全国作对吗?
“但是军阀最担心的未必是国家利益,而他们自己的利益,一旦北一集团军和国防军入驻东三省,他们的地位可是岌岌可危啊。这段时间东三省的军阀之所以对中央政fǔ的命令言听计从,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中央军没有侵犯他们的利益,另外一方面也是他们在故意讨好中央,不希望中央的势力涉足地方。”韦汝骢分析的说道。
“韦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并非对付不了一个两个地方军阀,然而眼下的难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拿一个军阀开刀,北方所有军阀都会胆战心惊。”何福光强调的说道。
周围其他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相互之间jiāo头接耳的议论着。
吴绍霆陷入了沉默状态,他的脸sè随着思索而变得越来越沉重,所有人都在猜测着他的决定,也在等着他开口说出这个决定。足足过了三分钟的时间,这或许是吴绍霆犹豫最久的一刻,事实上他此时正在犹豫的并非单单是出兵东北的决心,更多的还是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心,或者说该如何参加这次世界大战。
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他终于开口做出了决定,说道:“在奉天chūn季军cào之前,派人到东三省去跟所有人接触,尽可能的说服他们,有什么条件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如果这些人执mí不悟,甚至做出跟日本人勾结来对抗中央政fǔ的事来,我是绝不会善罢甘休,哪怕对北方所有军阀宣战我也在所不惜。”
全场的气氛顿时深受感染,从之前的担忧渐渐变成一种严肃。他们当然知道这是吴绍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将意味着中国必须选择一条高风险的发展道路。不过在场的人心里也都非常明白,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军阀问题和继续保持对日本的强硬政策,中国迟早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国际环境之中,要想发展和壮大则会更加困难。
吴绍霆略略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强调的说道:“与日本的决战大家都明白这是什么意义,如果我们不能专心致志应付这场决战,我们大中华民国的前景终归还是把持在洋人手里。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谁敢阻挡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是敌人,就必须彻底、绝对的消灭!”
何福光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元首的意思,接下来就按照这个意思来办。东北一战是真正关乎国家的命运,我们必然要全力以赴。”
韦汝骢点了点头,虽然他心里仍然认为这么做有些太草率,可凡事都会有风险,而且这次的行动只要cào作的得当,未必真的会引起大反应。他沉着的说道:“即便事情闹大了,只要北洋公党能站在我们这边,对付北方那些军阀还是不在话下的。就是担心洋人们也会趁着这个节骨眼暗中使坏,我们中央若不能一举拿下军阀,跟军阀持续的消耗下去,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吴绍霆严肃的脸上lù出了几丝欣慰,说道:“很好。第一个环节就这么决定下来。”
何福光顿了顿,迟疑的问道:“元首,西藏和外méng的事您打算如何安排?”
众人的jīng神再次绷紧起来,这两件事同样意义不小,一旦中国真的要收复西藏和外méng,肯定会引起沙俄和英国的不满。如果协约国拿这件事加大对中国的施压和制裁,以吴绍霆的xìng格和跟德国人之间的盟约关系,只怕真的会正式宣布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宣战,可中国一旦卷入了欧洲列强之间的作战,到时候可不会像对付单单一个日本那么简单了。
吴绍霆表情坚定不移,语气十分认真的说道:“收复西藏和外méng乃至全中国被列强侵占的土地,这是我们中华民国中央政fǔ不容置疑的要求。当然,西藏和外méng的行动可以等到中日决战差不多掌握大局之后再开始。当我们的大军顺利收复西藏和外méng之后,如果德国人提供经济和物资上的支持,或许我们对协约国的态度可以继续强硬下去,如果德国人自身难保,那么我们则改用外jiāo手段调节与协约国的矛盾,专心对付日本即可。”
这是他最开始的想法,毕竟参加世界大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也不是手里有士兵就能开战,最关键的还是国家有没有这个实力。更何况对中国来说,协约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明显大于同盟国,这是要承担非常巨大的风险,如果得不到德国的援助,凭白无故冒这样的风险简直是自讨苦吃。
何福光微微的点了点头,沉着的说道:“收复国土和对外开战确实是两码事,我们一定要从长计议、审时度势才是。不过,如果欧洲战场的形式有所预判,我认为参加世界大战是改变我们大中华民国国际地位最好的机会。”
韦汝骢拧着眉头说道:“要说机会……世界大战确实是一次机会,但是战争终归是消耗国力的事情,依我看,我们中华民国目前单单应付日本国已经有风险,没必要再增加更多的风险。何不趁着欧洲列强打得不可开jiāo之时,我们中华民国暗中稳步发展,岂不更好?”
吴绍霆打断了他们二人的谈话,他说道:“这件事我自有分寸,当务之急还是处理好亚洲战略的第一个环节。”
“是。”何福光、韦汝骢应道。
第890章,布置
四天之后,国防部“猎雕”作战室定下了“亚洲战略”的框架方案,中央政fǔ所有部mén开始遵照新的“亚洲战略”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前期准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财政部利用中央的宏观调控,在最短的时间里储备一笔用以战争的经费。
这方面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统一规划国内股票市场,控制股票市场上的流动资金,暗中掌握一笔现金;又比如发行“建国国债”,对外称用以国家未来建设,只向国内销售;同时财政部与外jiāo部也在积极联系美国,进行第二次国家借贷。
其二是北方第一集团军的建成之后完善所有系统,并且由国防部参谋长作战会议与陆军部一起,对北方第一集团进行战前的实质评估。同时关于北方第一集团军的人事任命也会在月内落实。经过两天的磋商,吴绍霆决定调蔡锷为北方第一军团总司令,直辖新三十七师,吴佩孚为总参谋长,直辖新三十八师。
不仅如此,吴绍霆决定撤销战区战略编制,直接设置永久xìng的区域统帅部。战区战略编制从之前南北战争到最近的青岛站在,都是属于临时xìng的最高战略指挥中心,其作用是为了统筹一个地区众多部队的行政指挥情况。而新设置的区域统帅部,则是以集团军为主要战略单位,并以集团军所辖区域为主要行政指挥区域,不仅加强了指挥系统的效率,减少了战区司令部与集团军司令部的层次。
当然,战区与统帅部各有各自的优势劣势,相对统帅部来说,临时编制的战区cào作更灵活,更适合在多部队区域执行。而统帅部仅仅只掌握集团军和辖区地方军政的指挥,一旦遇到多部队同时作战,则需要申请更高规格的指挥权。
其三是从外jiāo和地方政务上,继续扩大中日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东北三省地区,派出更多的谍报人员一边搜集日本的最新进展,一边散播对日本不利的舆论消息。(首发)在这个方面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与北京大本营着重出力,前者在商业上利用官商背景大肆排挤日本企业,后者则提供政治保护,同时也与东三省的地方士绅拉拢关系,注资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扩大中国企业的资本全力对抗日本。
中央政fǔ在未来四个月时间里的侧重点虽然是放在“亚洲战略”上,但是国内民政的建设也不是毫无建树。在南京中央政fǔ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中央政fǔ内与“亚洲战略”并无直接联系的部mén马上按照吴绍霆做出的指示,开始投入各自的工作当中。
财政部成立了国家税务局总局,分派官员赶赴地方省府整顿国税,同时也监督省府的地税系统建设。吴绍霆在中央政fǔ工作会议上关于国税、地税的一番jī烈言论,很快就通过各党派官员传递了出去,仅仅三、四天的功夫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地方政fǔ知道吴绍霆既然能说这番话,也就能按照话中的内容来付诸行动,各省不由自主感到压力倍增。
不过吴绍霆在南方执政期间,已经于南方诸省打下了一定税政基础,尤其是在执政fǔ时期更是加强了这种税政体系。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尤为其甚,浙江、云南、贵州、四川四省也有一定政治基础,至于湖南、江西、湖北三省虽然政治势力不属于吴绍霆的范畴,但因为有嫡系大军驻扎在此,推行起来也不会太困难。
真正感到担忧的还是北方诸省的地方政fǔ,这些地方政fǔ就指望着扣押税款来维持政fǔ运营,而且十多年来一直如此,突然要把地方的税务分一大半给中央,换做谁都不会心甘情愿。不仅如此,地方政fǔ依靠这些税收才能与中央政fǔ对抗,如果失去了这比资金,地方政fǔ的权力会大打折扣,中央政fǔ反而会越来越强,此消彼长之下迟早会损害地方官绅的利益。可是吴绍霆把话都放出来,毕竟中央政fǔ现在手握雄兵,而且还赢的了全国民心,真是惹máo了吴绍霆只怕遭殃的会更快。
北方诸省的态度各有不同,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无比愤怒,有人郁闷不已。但是经过中央政fǔ内部的北洋公党去北方各省做了工作,劝说北方各省不要轻举妄动,更何况这次仅仅是整顿税政,又没有说要撼动地方政fǔ的权威,只要好好配合一定不会有亏待。北方诸省的众人听到如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除了遵从之外别无他法,总不能现在揭竿而起跟中央政fǔ对着干吧?再者只要有北洋公党在中央把持几分席位,必然会为北方争取利益。
税政的问题得以解决,但真正要发挥税政系统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民间老百姓对这项政务仍保持着许多猜疑,唯一让百姓们欣慰的那就是新的税政不会增加税负。
教育部部长朱执信在中央政fǔ工作会议郑重许诺之后,第二天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执行任务。他先在广东、福建、江苏三省几个大城市里推行三年义务教育试点,要求这些城市的所有小学堂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入学,直至完成三个学期课程之后再开始收费。
当然,为了保证这些学堂能够正常运作,他派遣专员到广东、福建两省联系地方教育部,协调地方与中央一同拨款赞助小学堂。至于江苏省的教育工作则由他亲自督办,要求江苏省所有教育部mén、机构在三个月之内完成所有统计和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在六月中旬正式推出三年义务教育试点。
为了给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尤其是在“亚洲战略”是姓期间,朱执信从财政部要到的经费少之又少,他不得不推出教育基金以及教育部募捐项目。前者分为地方教育基金与中央教育基金,不过xìng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份由省教育部管理,另外一份则由中央教育部直辖。教育基金属于商业基金,采取自愿购买的形式,以为学生储备高中、大学的学费为目的。
而教育部募捐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每年定时向全社会公开募捐,而定时的这一天则被称为“教育节”;另外一部分是接受海内外热忱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人募捐,甚至对捐款到达一定数额的人给予受益学校某栋大楼命名的特权,这样一来则能吸引一些希望名流千古或者沽名钓誉的富户豪商。
无论是教育基金还是教育募捐,所得资金统一jiāo给教育部专mén机构保管,用来进行盈利xìng质投资,当然前提还要保证资金运作的风险。如果这两项教育资金来源控制的很好,那么教育部手中就能掌握一笔充裕的资金,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有帮助。
朱执信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除了计划三年义务教育试点和教育资金之外,还huā了大功夫规范全国的教育部mén。经过常年内战,不少地方政fǔ还是军政fǔ的xìng质,而军政fǔ当中几乎很少有教育部mén,就算有也只不过是摆设罢了。
中央教育部的命令能否得到贯彻和落实,能否执行的更有效率,必然要有地方教育部的配合,毕竟中央政fǔ不可能把全中国上校的教育事业一揽子都囊括了。在经过三次会议之后,朱执信决定成立教育部督办小组,派遣专员到每个省审查教育部工作,对还没有教育机构的省府协助组建中央直属的教育工作站,一步一步完善全国的教育系统。
为了配合三年义务教育试点,民政部也加快了户籍制度的落实,所有享受三年义务教育的家庭都必须有当地的户籍,否则暂时不予办理免费入学。而在正式推行的户籍制度当中,民政部决定将户籍分为三级,其一是城市户籍,其二是县镇户籍,其三是农村户籍。这项户籍制度的出台,正式为中国奠定了“城市”化的概念,虽然分为三个不同户籍,实际上正是为了将中国旧有的“县”向“城市”过渡,而在这个过渡的过程当中,利用不同户籍更好的进行民政上的调控和监督。
第891章,法租界
上海的天气逐渐转暖,在国民大会闭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上海城的街头巷尾总是显得非常拥挤,随处碰到的都是三五成群的各国时政记者和外国游客,前者是抱着采集最新一手政治新闻的心态而忙碌,后者则是趁着中国传统佳节之际来探索这个东方古老国家。
在卢湾法租界南边的迈尔西爱路路口,一辆黄包车摇摇晃晃拉着客人靠边停下,从黄包车从容不迫的走下来一名中年人。中年人西装革履,头上戴着一定崭新的圆檐帽,手里提着一个泛旧的但保养很好的真皮公文包。下车之后,他大方的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一元的银元交到黄包车夫手里。
“不用找了。”他颇有绅士风度的说道。
“谢谢老爷,多谢老爷,老爷真是大富大贵之人呀!!”面对这天外飞来的一笔不小的收入,黄包车夫简直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忙不迭的说了一番好话,还躬着身子送这位大老爷走上人行道。
中年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把有些紧的领带合适的松动了一下,然后左顾右盼的打量一下这条街道的地形。虽然说上海法租界是法国人在中国四个租界里最繁华、最大的一个,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繁华的租界里,仍然有像迈尔西爱这样欠缺打理的地方。这条路不算脏乱,却显得很拥挤,街道两旁几乎全是三层以上高的旧楼房,看着楼房外墙面上斑驳的墙皮,不用仔细询问也知道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