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之风云路-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背后肯定有高人。”林海立即丢下所有的事,拿起报告骑上车就直奔东兴大队。到了大队部一见到大队支部书记,就掂着那份报告问道:“赵书记,这个报告是谁写的?”
赵书记一看漏了陷,吞吞吐吐的道:“是——是我们支部集体写的。”
林海看他还在掩饰,心里好笑道:“把这个人交出来就功过相抵,否则按弄虚作假大会上作检讨。”
赵书记知道在瞒不过去了,只得说出了实情。
原来写报告的人叫刘文辉,家在陆山县城,本人在外县工作。这次是和母亲一起来姥姥家过十五的。这几天大队里为完成公社布置的任务,动员社员们提建议,刘文辉知道了就写了这么一份东西交给了大队,大家一看都觉得写得好,就当作大队的报告原封不动交到了公社。
“这个刘文辉还在不在这?”林海急切地问。
赵书记道:“昨天交报告的时候说过两天走,今天应该还在,离这里不远,一会就能走到。”
林海说:“你现在就马上带我过去,只要人还在你就没事了,报告也算你们大队的。这也是你们发动群众的结果。”
第四十一章 礼贤下士
在一栋靠山坡的农舍外,一个三十岁左右戴眼镜的年轻人正身后靠了一把竹椅,腿上垫着另一把竹椅坐那晒太阳看书,一付很享受的松散样子。那人见林海他们往这边走来就站了起来。
赵书记松了一口气,说这人就是刘文辉。
林海忙上前伸出手道:“你好!刘文辉同志。我是公社党委副书记林海。”
刘文辉先前一付不在乎的摸样顿收,迎上握着林海的手道:“林书记,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看着比想象的还要年轻。”一边就把林海往屋里请。
还没等林海进去,一屋子的人听说小书记来了,就都涌了出来。刘文辉的姥姥姥爷都已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林海忙上前扶住了问候了一阵,然后请他们回屋里坐,自己就在外面和刘文辉谈点事。一家人见林海上门就知他有事,忙搬了桌凳放在院子里,倒了茶便进屋回避了。赵书记也说大队还有事赶紧溜了。
林海林海搀着老人进了屋后才回来坐下道:“刘文辉同志,我来的目的不说你也知道。你写的东西我看了,很有见地。今天来就是想和你做进一步的细谈,还希望你原谅我的冒昧,咱们敞开了说。”
刘文辉见林海的态度很诚恳,也就痛快的答应了。
开始是林海问,刘文辉答。后来就互有问答,到最后也分不清谁问谁答了,反正俩人是越说越投机。渐渐的林海也把刘文辉的基本情况大致搞清楚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原来刘文辉今年三十岁,河中农学院六七届毕业生。父亲是陆山县农机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没什么门路,六九年就被分配到了平阳地区的最偏远的山区县竹林县,在县农业局上班。由于他平常爱提个意见和建议什么的,领导嫌他多事,加之他又不是本地人,所以基本把他闲置在一边。
可刘文辉偏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没事就看看书,再到下面转一转,局里不给补助费他也不在乎,所以对山区的情况很了解。光明大队的事他在竹林就听说了并深以为是,也知道有林海这么一个小书记。这次来姥姥家正好碰上大队征求建议,问了舅舅后才知道,这又是那个已当了公社副书记的小书记搞出来的。
“山区经济模式”几个字让刘文辉眼前豁然一开,好象有了一块万能磁铁,把头脑里原来散乱的东西一下就汇集在一起,产生了有一股要把心中所想全部整理出来的冲动。于是他就用心写了这么一份报告。其实对小河公社是否会重视这些建议,他心里并没有做什么太多的指望,倒是不吐不快才是主要的动机。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昨天中午刚把报告给了大队,今天上午林海就找上门来了。加上林海对老人的态度尊敬有加,才使得他能无保留的和林海进行交流。
林海对刘文辉道:“咱们现在都是纸上谈兵,刘文辉同志,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呢?”
刘文辉道:“当然愿意。算上文革停课,我已经八年没做什么事了,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面对林书记你,我是万分惭愧啊!”
林海道:“大器晚成的有志者数不胜数,何况你还在年轻人之列。你愿不愿意来这里工作,当公社副主任,负责山区经济模式的实施。”
光是为了想调回陆山,刘文辉跑了好几年都没结果,现在一听不但能调回来,而且还能当官,虽不在县城,但重要的是有了实现理想的初步条件,刘文辉当然愿意。可一想到办调动之难,林海又只是个公社副书记,刚热起来的心又有些冷了。
他道:“我倒是愿意,但是这可能吗?”
林海道:“这些事你就不用操心了,都由我来办。等一会你和我一起到公社一趟,见一见公社王书记,调人的事还是要征求他的意见。虽然他不会反对,但见一下你,和你谈一谈还是有必要的,这是对你负责也是对领导的尊重。”
刘文辉道:“去到是可以。只是林书记你看到公社就已经是午饭时间了,不如在我们这吃完饭再走,家里的菜都是现成的。”
林海一想可不是?王书记中午是回家吃饭的,这会去了他也不公社。另外如不在这吃饭,刘文辉肯定也会认为自己见外,刚拉近的感情又会产生隔阂,还不如痛快点答应。便说道:“好啊!以后就是同事了,我就不客气了。”
一听小书记要在家吃饭,女人们都赶快进厨房准备去了。林海趁这功夫也和刘文辉的姥爷姥姥和母亲拉起家常。
刘文辉已结婚,爱人在县百货公司上班,有一个三岁的女孩。刘文辉的爱人现在又怀孕了,今年六月就可以成为四口之家。听说可以把刘文辉调回来,大家都意外和高兴。
林海道:“可惜离家还是远了一点,还是照顾不了家,咱们以后一步一步来。”
刘文辉的母亲说:“这就不错了,总算回到了自己县。我亲家他们也在县城住,家里事还真不用他操什么心。把工作干好就行。小书记这事谢谢你了!”
说话间菜就陆续端上了桌。林海看着刘文辉的两个舅舅在张罗倒酒就赶忙道:“等一会回公社还有事,照说是不能喝酒。不过今天有老人在,我就喝一个双杯,祝两位老人家健康长!五世同堂!”
人家现在就已经四世同堂了,再往下说好听话当然是五世同堂了。老人喜乐得杯子里的酒都洒了出来。
在王士安的办公室里,林海给王士安和刘文辉互做了介绍,又把自己的想法对王士安说了,留下两人在办公室里继续谈话,就回自己办公室去了。
副书记万明德正在屋子里悠闲地看着报纸,见林海回来了便放下报纸打了个招呼。
万明德在公社领导中年龄最大,有四十七了。林海来公社前他实际上是公社的二把手。所以这次要所有干部写报告时林海对他给了特殊照顾,把其他人交上来的报告抽出一些让他参考,因此他的报告早就完成了,对林海的态度也变得热情了。
林海把刘文辉写得东西递给了万明德道:“万书记,这里还有一份高水平的报告,你先看一下。写报告的人我都带来了,王书记正在和他谈话。你看完要是感兴趣的话等会我带过来认识认识。”
万明德第一页刚看完就问道:“林书记,这个人不是我们公社的吧?”
林海道:“我是看完了以后才反应过来,万书记你这一看了个开头就知道。要论对公社情况和人员的了解,我比你差远了。这个人是竹林的,不过家在陆山,母亲娘家在东兴大队。我和王书记正想办法把他挖到我们这来。”
万明德被林海捧得舒服,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一会王士安过来了,也没避万明德就道:“林书记,这么个人才都让你挖到了,我们一定要把他留下。不过你看是不是先办一个借调,等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办正式调动和下任命,我们利用这个机会也把小刘的表现和家庭社会关系都考察一下,这样以后再办调动和任用时的阻力就会小一些。就是不知道刘文辉同志会不会有想法?”
林海一想刚才自己是有些急了。现在提拔重用一个干部哪里有这么简单,表现不说,祖宗三代至少是要查的。哪像自己那个背景,县委组织部到XXX师去外调只是走个过场,凳子都没坐热,拿着师干部部写的半张纸就走了。
林海于是道:“话我去对刘文辉说。我的意见即便暂时不是副主任,也要给他副主任的职权和待遇。不然工作不好开展。”
王士安和万明德都表示同意林海的意见。
林海到了王士安办公室里,对正在坐立不安的刘文辉道:“你的事公社其它领导都没有意见,只是调动的事现在办有些麻烦,我们先按借调办理,但来公社以后还是行使副主任的职权。你要是没有意见我现在就联系。”
刘文辉听了林海的话,心里多少有些失望。但借调怎么也比窝在竹林县农业局强,就表示没有意见。
林海拿起电话找到了地区农业局葛局长。葛局长一听是林海,电话里就道:“小书记,今天怎么想起我老葛来了,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还是给我准备了好吃的。你等我先去吃两片药,别一会血压高了。”
林海道:“葛伯伯,有件事只要您肯帮忙,好消息过一段时间会有的。到时候还请您来玩。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随便您点。”
葛局长道:“呦!呦!别光拿好听话哄我,你许愿越多我心里越不踏实。说吧,有什么事要我老葛帮忙?”
林海就把刘文辉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道:“我是想让葛伯伯您给竹林农业局说一声,只要他们同意了,我就找我们县组织部去办借调手续。您是上级,说话管用。”
葛局长想了一想道:“我说话倒是管用,不过县和县之间办借调,别人竹林县面子上不好看。这样吧,由我们地区农业局来借调,这是常有的事。然后我们在以驻点的名义把人派到你们那,简单省事,组织部门都不用经过。将来如果干出成绩来也算我们一份功劳就行,我也不要你那个什么天上地下水里的了。怎么样?”
林海道:“葛伯伯,我服您了,就是把十个我捆在一起也算不过您。我还是请您的客得了,用您的话说就是简单省事,免得以后不好算账,伤了咱们爷俩的感情。”
葛局长知道林海是玩笑话,电话里一阵大笑便道:“和你小子说话就是开心。你把那个人的名字再说一遍,一会我就给竹林打电话。”
刘文辉是见过葛局长的,看到林海为自己的事居然直接和葛局长通了电话,还没老没小的互开玩笑,几句话就把事情办完了,而且还是借调到地区,在同事们面前也足够风光了,因此对将来能正式办调动的事也就不怀疑了。当即表示明天就赶回竹林收拾一下,争取四五天后就来上班。
林海是用人心切,也顾不得客气就答应了。他觉得捡到了个宝,以后具体的事有人来办,自己就可以轻松多了,走起路来都有些飘飘然。
王士安笑林海是不是中午的酒劲刚上来。林海手一挥颇有伟人气势的道:“知道二十世纪什么最重要吗?是人才!”
王晓燕回来后,对林海白天到公社上班,晚上才回来吃饭睡觉,一白天都见不到他竟有些不适应。每天都要问林海上班忙不忙,午饭吃的什么,中午休息了没有?其实公社食堂也没几个人吃饭,一顿饭交一毛钱和四两粮票,哪能有什么荤腥。林海为了不让王晓燕和孟凡英挂心,每天都要编出一两个好菜来糊弄她们,竟还一周都不重样,使王晓燕两人对公社食堂的师傅佩服的不得了。时间一长,林海也觉得自己都可以写一本菜谱了。
直到有一天王晓燕到公社办事留在那里吃午饭,才发现她们佩服的那师傅原来就是林海的嘴巴。
心疼之余,王晓燕和孟凡英每天早上都要逼着林海多吃一个鸡蛋,再喝一杯奶粉才准他走。
过年到林家拜年的时候,曲静可是关照她和林海要互相照顾好对方,这让王晓燕感到很欣慰,同时也觉得多了一份责任。
林海则不以为然,刚下乡那几个月天天吃粗粮喝杂面糊糊也都过了,再想想现在除了光明大队以外,其他大队的社员还是是半饥半饱,现在自己每顿有饭有菜就知足了。再过三个月麦收一到,那时自己就是顿顿吃好的心里也安生。
王晓燕批驳林海道:“向你这样,除非是不升官,不然一辈子都吃不是好的了。”
虽然林海对王晓燕对自己的体贴关心感到很温暖,不过他嘴上可不放过王晓燕,说:“这样也挺好,可以早点攒够了钱好娶媳妇,然后再继续攒钱娶儿媳妇。”
王晓燕道:“那你干脆做梦娶媳妇岂不更省钱?”
第四十二章 山区经济模式
刘文辉如期来公社报到了。同时报告和建议也全都按时交上来了。
于是公社党委召开了党委扩大会,专题讨论经济工作。这一次大家都有了充足的准备,所以会议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精神,议论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当林海拿出了和肉食品公司等单位签订的协议后,整个会议气氛达到了高潮。
但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很快就集中到了资金问题上。庞大的计划没有大笔的资金作依托只能是画饼充饥。大家反映过来以后,刚点燃的热情很快又低落了,都陷入了一种要做无米之炊的无奈。
而林海此刻却镇定自若的对众人道:“在解决了出师有名这个前提以后,所有的玄机就在这个资金上,不然随便谁都也可以搞钱,哪里还能轮得到我们?我现在来算一本帐,大家看一看钱是怎么变出来的。”
众人听林海说要变钱出来,立刻都集中了精力,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林海拿着粉笔站到了黑板前,开始连写带说的阐述起了他的计划。
第一步是将所有鸡羊的饲养全都分下去,由公社委托给社员家庭来承担,到时候公社负责协调收购,提成15%做代办费,这样可以不花一分钱,而集体个人都能得益。同时生猪的饲养也可以一部分采用这个办法,不同的是仔猪要由公社统一购买优良品种。
计划之二是自筹资金,公社目前可从所属单位筹集资金一万五千元。另外已经和军工厂商量好了,用猪肉冲抵他们投资的事可以暂停半年,这样光明大队连同各小队又可以抽出五万元以上的资金。不过公社要从以后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做为资金占用的补偿。这笔资金主要是用来购买第一批仔猪和饲料,以及新建鱼塘和养殖场。
计划之三是借鸡生蛋。第一批仔猪入栏后,肉食品公司等单位可以提前支付收购款十五到二十万元,这笔钱实际可以作为长期预付款放在这里不动,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在增加。另外以和肉食品公司等单位及部队签订的五方协议,可从县和地区两级获得扶助资金六万元,长期贷款二十万元。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些事有些是林海在平阳的时候已经谈好的,有些是这几天又落实的。只等公社党委通过了以后就开始实施。
这样算下来小河公社可以筹集到的资金就有近五十万元,到夏收后还可以从各大队再得到补充。不但可以维持养殖业的正常生产,还可以用于发展其它产业和项目。
几十万元啊!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林海就这么不动声色的真给变了出来,而且一笔笔都算得明明白白。这个小书记不知费了多少脑筋,也得亏只有他才能想得出来而且还有路子办得到。
众人纷纷表示了赞叹,这差距不承认也不行啊!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被林海彻底折服了。
林海此时又说道:“我以前多次说过,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能得到这些资金当然有上级的支持,也有其他关系的帮助。但首先是自己要去想去干。比如上面的专项补贴资金和贷款,本来就是放在那里的,可为单单什么给了我们?如果我们不动脑筋拿出真东西的话,我没那个面子,领导也不是傻瓜,敢拿着国家的钱随便扔。关键是我们有扎扎实实的项目能拿出来,让上级能够满意和放心,不至于让别人说闲话抓辫子。所以最关键的一条还是‘路就在自己脚下’。下一步怎么走就看大家的。”
众人回想了一下,从光明大队到小河公社,林海说的确实是这个道理。
有了林海这个大铺垫,又有了刘文辉的参与和大家的积极配合,再加上下面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几天后,小河公社的《七四年经济工作计划》和《山区经济模式发展纲要》就出台了。
按计划除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外,全公社要新增饲养肉鸡两万只,蛋鸡两万只,羊三千只,生猪存栏五千头,鱼塘两百亩,温室一百五十亩。并根据《发展纲要》的规划适时发展其它产业。使全年副业产值达到六十万元。
《山区经济模式发展纲要》共分为八个部分:
一,资源普查。
二,自然资源开发。
三,种植业。
四,养殖业。
五,加工业。
六,基础建设。
七,资源及环境保护。
八,管理体制。
公社党委决定成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王士安任组长,林海,刘文辉,万明德为副组长。同时设立经济工作办公室,由刘文辉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光明大队的许亮为副主任,另外从社属单位和大队抽了八名工作人员。随着人员的迅速到位,经济工作办公室就投入了运行。
种植养殖的指标分配给了各个大队,公社的其他领导和干部则每人负责重点指导和督促一个大队。
许亮任经济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自然是林海提议的。因为今后的对外联系以及采购和销售任务将很繁重,调许亮主要是让他负责这些外部事务。
随着资源普查的进行,有人反映上来的两件事情引起了林海的注重。
一件事是大炼钢铁时曾有地质队来这一片勘察过。铁矿没找着,但留下话来说有一处山上的花岗岩的石质特别好,储量也很大。
另一件事就是有一户人家种了几颗苹果树苗栽在房后,结果结出的苹果又大又好吃。可惜林海和刘文辉赶去时只见到树,而没有苹果了。那个社员说他在山东当兵时,那个地方苹果树很多,连部队的营区内都种的有,他平常也学了一些栽种的方法,复员回来时带回了三棵树苗想种了试试,没想到还真种成了。外观看着挺好看,吃起来比那边的还要甜一些。
刘文辉仔细观察了苹果树后说这应该是一种叫“国光”的品种,看样子还比较适应这里的气候和土壤。而且山区阳面坡上的温差大,水果的含糖量也会大一些。
林海让刘文辉把这件事和花岗岩的事都赶快调查清楚。另外他还根据前世的了解告诉刘文辉香菇和木耳的人工培植应该是可行的,而且成本低市场潜力大,也要他和农业科研部门很好的沟通一下,看他们是否有相应的资料。
小河公社的经济工作计划和发展纲要一经向上汇报,就迅速的摆在了各级主要领导的案头上。其力度之大、眼界之广、观念之新,无不象重锤一样敲击着看过这些报告的人们,也使得“山区经济模式”这个暂新的概念深深的映在了各级领导的脑海中。
有人坐不住了。
县委书记庄永华为此又带了一帮人来小河公社住了两天。见到了林海就道:“咱们俩也不知道是谁的官大,你这一动我就得来。”
地委书记宋汉杰放下材料就喊着要车到小河公社去,看看那小子是怎么折腾的。
省委书记则严明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沉思。“这个小书记,和上次来才时隔了三个月,你到底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东西?”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省、地、县的有关部门也纷纷前来调研。
由于《山区经济模式发展纲要》的出台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小河公社筹集到的资金比计划还多出了十万。其中省里下拨了五万,地区肉食品公司增加了五万。
罗经理来小河公社时提出的唯一的条件就是,小河公社将来总结成绩时,一定要把他们的无私支援写进去。
对此林海表示了深深的理解,接着就厚颜的提出如果能再增加二十万,就把门口“陆山县小河人民公社”的牌子改为“平阳地区肉食品公司人民公社”。
罗经理也认为林海的建议很好,表示等他们回去后向国务院请示了再给林海答复。不过时间说不准,少则几天多则几十年,要林海耐心的等待。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小河公社的社员群众。养鸡限额的禁令一解除,人们立刻欢天喜地。山区养鸡可不要多少成本,一天稍喂点食往山坡上一放就不用管了,那些草籽小虫把只只鸡喂得油光水滑。只这一项下来家家的日常生活用度就不再用愁了,还可以有些积攒。
对以前在家庭副业问题上那些限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