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逍遥-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不到一起分开也好,硬绑在一块也无益。”潘宝山宽慰道,“两个人过日子就是要相互温暖的,既然他不能让你取暖,也用不着留念。”
“凡事都是相互的。”刘海燕摇头叹笑,“婚姻亮红灯,我也有原因,跟他结婚快十年了,也没为他生个孩子。”
“这个我听江燕说过,你开始是工作忙没工夫,后来拖着拖着就……”
“不,我不是个铁石心肠的女人。”刘海燕打断了潘宝山的话,“女人的伟大,往往就体现在做母亲的那一瞬间,我也想。”
“大姐,听你这意思,不是不想生?”
“一直没怀上,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我跟他去医院查过,都正常。”刘海燕苦笑道,“也许这就是天意,人生并不能事事称心如意。”
话讲到这里不好再说下去了,总不能接着探讨排卵期还有受孕方面的问题。
“离婚时,房子他没要?”潘宝山转移了话题。
“他不要这套旧的。”刘海燕道,“那套新房归他。”
“你干脆也别住这旧房子。”潘宝山道,“卖掉再买套新的,来个全新开始。”
“我也这么想,到时一起买两套,刚好你跟江燕结婚住一套。”刘海燕道,“住得近一些,也好有个照顾。”
潘宝山本来想说不,但听了刘海燕的后半句,也不好说什么。
“好了,早点休息吧。”刘海燕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
潘宝山马上洗漱,进房关门。
不过潘宝山睡不着,今晚和刘海燕聊得很多,从工作到家庭,聊得有点兴奋,越来越真实的一个刘海燕,逐渐呈现在了他眼前。
面对刘海燕这样知性成熟的女人,已不能单单用美貌来衡量她身上所散发的魅力。
此刻潘宝山躺在床上,闭眼一想起刘海燕,甚至有点异样的感觉,他摸了摸下身,不由得皱起眉头,立刻缩蜷着身子自语道:“潘宝山你可不能做畜生!”
现在需要转移注意力,潘宝山打电话给刘江燕,她关机了。
“工作,想想工作!”潘宝山小声嘀咕着,“徐市长马上就要来调研了,得全力以赴好好表现,乱七八糟的事都得统统放下。”
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对于潘宝山来说已经枪弹上膛,几不可控。此时他不但想近在隔壁浑身散着熟热气息的刘海燕,也想到了远在夹林纯如羔羊的刘江燕,还有怜人娇苗的蒋春雨以及让人血脉喷张的邓如美,甚至挟裹着一身骚气的郑金萍和丰腴到彪壮的孔娜,也随着他快速地摩挲蹦进了脑海。
男人的性幻想恰如天马行空,熟识的和陌生的,爱恋的和憎恶的,有同等出现的几率。因为幻想的发泄,寻求的只是快慰,温柔或粗暴,除了相互欢愉,还会带着一种惩戒性的征服。孔娜的出现,无疑属于后者。
几个女人的面孔和臆想中不断变换着姿势的躯体,来回在潘宝山脑际闪现,他的呼吸渐渐急促起来。
就在潘宝山握紧、喷涌的一刹那,他忽地想到了把爱情看成至高无上的沈欣丽,一个宁愿要没有婚姻的爱情,也不要没有爱情的婚姻的俏娇娃。
“噢。”潘宝山唏嘘着松弛下身子,蜷腿拉下湿了整个前脸的裤衩,攒成一团扔到床脚,尔后软缩在被窝里,裹紧被角。
现在应该是心宁神静,沉沉睡去。
不过,脑海中最后出现的沈欣丽让潘宝山又出现了些许小波动,思维又活跃起来。
这时的思维活跃,已经没了刚才那种强烈的欲念。
潘宝山只是觉得应该好好感谢一下沈欣丽,这次徐光放来调研产业园,和她写的报道有直接关系,没有她的精彩报道,徐光放怎么能知道夹林有个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又怎么能还动了心要视察一番?
潘宝山摸到手机拨通了沈欣丽的号码,应该表示一下谢意。
可电话通了刚响一声,潘宝山就急忙挂了,他刚刚意识到时间问题,已经是小半夜了打电话妥当?虽然沈欣丽是单身,还不至于会引起家庭矛盾,但这却很容易表明他别有用心,做不得。
没想到的是,很快,沈欣丽就回了电话。潘宝山懊恼地直拍脑门,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接了。
“沈主任不好意思,刚才拨错了电话。”潘宝山支吾着,“打扰之处还请见谅。”
“行了吧潘局长,以你做事的风格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打错电话,除非你是喝多了。”沈欣丽笑道,“不过听你的状态,应该很清醒。”
潘宝山把头蒙进被子,笑了起来,“的确不是打错,是一时疏忽了时间问题,电话一通才意识到不合适,所以就赶紧挂掉,不想你还是听到了。”
“对于单身的人来说,没有不合适的时间,只有不合适的人。”沈欣丽道,“说吧,什么事?”
潘宝山赶紧拐上正题,把徐光放要来夹林调研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事讲了,说这一切都亏了她写的报道,还说其实不仅仅是报道,就是产业园的兴建,当初也是受她的启发。
“呵呵,原来是这事啊。”沈欣丽笑了笑,道:“潘局长照你那么说,也不能就是一个电话表示感谢吧。”
“那是当然,改日一定去市里专门拜访!”潘宝山道,“感谢不当面,说啥都不算嘛。”
“好,那我等你来面谢。”沈欣丽道,“你来之后有一点可以保证,不会让你喝多,否则我一个人还没法服侍不了你呢。”
沈欣丽的这句话,很清晰地向潘宝山传递了一个信号:去市里找她的时候,只身前往。
潘宝山能领会,不过没敢轻易接招,只是装着糊涂打着呵呵,“去市里肯定是要注意的,就是再高兴也不能往醉里喝呐。”
“不只是在市里,就是在富祥,咱们再见面时你也不能往醉里喝啊。”沈欣丽笑了起来。
潘宝山一听沈欣丽的话有点言外之意,忙问道:“沈主任,你要来富祥?”
“对!”沈欣丽回答得很干脆。
第一百二十章 一哆嗦
赶在元旦前夕,沈欣丽随同徐光放调研组一起来到富祥。平常采访中沈欣丽一般不跑领导活动,这次是她主动要求的。
祁宏益带着县四套班子领导还有几个单位部门负责人,在县城南入口处迎接调研组一行。
相关步骤已经安排好,徐光放来到后下车简单打了个招呼,然后上车直奔县大院,进了会议接待室坐下。
不到十分钟的简单欢迎仪式后,徐光放对祁宏益点点头,说抓紧时间去夹林。
下楼的时候,潘宝山来到沈欣丽身边,说今天事情多忙不开,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要多担待。
“今天确实够你忙活的,那这次不算。”沈欣丽笑道,“下次好好招待吧。”
“没问题!”潘宝山豪爽答道,“下次招待不好,有一罚十。”
潘宝山说完就撇下沈欣丽开始打电话联系郑金萍,调研环节的具体安排都由他负责,不能出差池,现在需要最后确认。
情况很好,郑金萍说产业园那边早已准备妥当,该打扫的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绝对是全新亮相。仲崇干和梁延发也已整装,随时可到产业园坐地迎接。
“他们两个怎么表现无所谓,关键是园内的事项要准备好。”潘宝山道,“肉畜肉禽养殖区装扮得要像,否则万一徐市长要过去看怕是不太好应付,当然了,我会把进程筹划好,让他没时间过去。”
潘宝山所说的肉畜肉禽养殖区,是让郑金萍临时凑上去的,本来产业园内有四大片区,但目前只有大棚蔬菜、禽类养殖和蘑菇种植三区投入使用,看上去有些残缺。潘宝山想了个点子,让郑金萍安排人在空闲机动区沿路搭建一排养殖棚,找了几十头肉牛和一批肉鸡放进去,作为肉畜肉禽养殖区,原先的禽类养殖区作为蛋禽养殖区。这样,“一园四区”的规模就很齐备了。
路上行进速度不快,两个小时后才到夹林,直抵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
所有的人都下了车,簇拥在徐光放周围。
这时,潘宝山才真正跟徐光放照面。
祁宏益将他引荐过来,“徐市长,这是县农业局副局长潘宝山,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构思与筹建,均由他一手打理,有关情况还是让他介绍会比较详实。”
“哦,你就是潘宝山?”徐光放呵呵笑着,大方地伸出手来。
潘宝山一看,连忙点头带笑,两手迎上去握住,“徐市长,您辛苦了!”
“要说辛苦嘛,在基层一线更辛苦!”徐光放慢慢抖了几下手,继续笑道:“小潘局长,今天我来可不是听你诉苦的,主要是想听听这个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发展运作和建设经验!”
徐光放话音一落,引来一阵赞笑。
潘宝山也笑了,引着徐光放步行进入产业园大门头内。潘宝山边走边观察徐光放,刚才他说话很幽默,看上去平易近人。不过潘宝山仍然觉得他身上有种威严风度,也许是到了一定位置,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的气场。
穿过产业园门头,站在清洁干爽的水泥道上,潘宝山笑着抬手一指,对徐光放说:“徐市长,这是纵向园区路,还有一条相当长度的横向路,纵横交叉,快速有效地将园内大棚蔬菜种植、蛋禽养殖、肉畜肉禽养殖和菌类种植四大片区连结在一起。目前整个产业园水、电、运输路以及照明等硬件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下一步,将注重分片区内的辅路硬化。”
徐光放点头示意,转着身子看了一圈。
“硬件设施的打造是为了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如今产业园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已步入良性轨道。”潘宝山面带微笑,身体正向徐光放,“徐市长,园区比较大,还是以车代步好一些,我向你慢慢汇报下各生产区的情况。”
“嗯,那才是最重要的。”徐光放道,“在园区发展上,骨架易拉,鲜肉难长。”
“徐市长您说得是。”潘宝山不住地点着头,“这正是我们产业园在发展中力克的难题!”
“好吧。”徐光放边上车边说,“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你们做得都还不错,先看看情况。”
潘宝山不敢怠慢,立刻上车带路。
先到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区。鲁成升家是必去的,经过几次锻炼,他在配合采访、调研上已经游刃有余,介绍起情况来混熟明晰,还带着点煽情的味儿。
“现在外面寒风劲吹,大棚里可是温暖入春!”鲁成升乐呵呵地指着翠绿的西葫芦说,“瞧这西葫芦,长势多喜人!我家有两个这样的大棚,是主产蔬菜,此外还有两三个西红柿、黄瓜、辣椒和茄子混合大棚,年采摘量加起来可达十万斤,获利在十万元以上!”
“嗯,效益是不错。”徐光放看上去很满意,背着手走了两步,问潘宝山:“像蔬菜种植区有多少个大棚?”
“两百多个,还在不断增长中。有效益影响,发展起来很快。”潘宝山道,“当然,在整体数量和规模上有一定控制,因为整个产业园是按照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来发展的,需要平衡。”
说完,潘宝山指指棚外整理出来的大堆蔬菜茎叶,继续说道:“每天,大棚蔬菜区在生产成品销售的蔬菜时,会产生大量这样的角料,它们将被及时收集并送往蛋禽和肉畜肉禽养殖区作饲料。”
话音一落,大棚口的郑金萍打了个手势,几辆电动三轮开了过来。几名工人把地上的茎叶装车运走。
“徐市长,咱们跟过去看下一环节。”潘宝山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把徐光放让出蔬菜大棚,上车后跟着电动三轮前往蛋禽养殖区。
蛋禽养殖区内,范少华早已准备妥当,接到蔬菜茎叶后立刻吩咐员工进行加工,有的打碎成片粒状,与饲料搅拌后放入“U”型食槽,有的经过分理后直接投食。
养殖笼内,蛋鸭和蛋鸡立刻扑棱着翅膀欢快抢食,好不热闹。
“徐市长,这是蔬菜余料利用的一个部分。还有一部分会运到肉畜肉禽养殖区去,多是供肉牛食用。”潘宝山及时向徐光放介绍,“肉牛食量大,收集供应处理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比较耗时间,所以就没过去,但程序跟这边差不多。”
“既然来了就看看嘛。”徐光放笑道,“现在热讲可持续发展,产业园的循环利用就是一个生动写照,要看看!”
肉畜肉禽养殖是个临时冒牌货,怎能经得起考察?
潘宝山听了心里一紧,旁边的郑金萍更是惊得一哆嗦。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七仙姑
听徐光放说要去肉畜肉禽养殖区去,潘宝山虽也有些紧张,却并不慌乱。
“好的徐市长,等下这边情况介绍完就过去。”潘宝山笑着指向养殖棚后面,“那边是蛋禽区堆放粪便的地方,经过堆沤后生成有机肥,供应给蔬菜大棚做养料。”
潘宝山说完,觉着再拖延下去也无意义,便神色坦然地对徐光放说现在去肉畜肉禽养殖区去,看看那边肉牛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用途。
众人调转方向,朝养殖大棚外走去。潘宝山趁机安排郑金萍,马上叫人准备几辆推粪车,到肉畜肉禽养殖区把这几天的牛屎装起来,拉到养殖区入口处,等会他们赶到的时候,故意掀翻一辆,把地面弄脏。
“然后呢?”郑金萍问。
“然后就交给我了。”潘宝山催促道,“赶紧去安排,别误事!”
交待完这些,潘宝山快步赶上徐光放,听着他和紧随身边的祁宏益交谈。
“徐市长,肉畜肉禽养殖区就在旁边,我们步行过去吧。”潘宝山挤身上前插话,尽量为郑金萍那边争取时间。
“好,步行过去。”徐光放欣赏地看着潘宝山,“小潘局长,刚才祁书记表扬你了,说虽然年纪轻,但工作能力强,在夹林任副乡长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徐市长,那是祁书记领导有方,在他的指挥棒下,干什么都能有大收益!”潘宝山笑道,“当然,也离不开当时乡里黄开建书记和梁延发乡长的大力支持。”
“是啊,地方的发展不单单是靠某一个人的努力奉献,而是靠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的结果。”徐光放不由地打起了官腔,扭头对祁宏益道:“话说回来,领头羊的作用十分关键,关系到全局工作的方向性,那可是个大问题。”
“所以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广纳建议,好中选优,坚决不能指鹿为马搞一言堂,那是百害而无一利。”祁宏益笑道,“很容易成为事前拍胸脯决策,事中拍大腿懊悔,事后拍屁股溜号的‘三拍’官害。”
“祁书记说得好,很深刻。”徐光放一拉嘴角,说道:“为官从政,就得有这样认识!”
说话间,已经到了园区路十字路口,左拐就是所谓的肉畜肉禽养殖区。
“徐市长,肉畜肉禽养殖区是最后投产经营的,有些地方还正在完善,但正常运作不受影响。”潘宝山边说边看入口处,几辆推粪车正在磨叽。
调研人群一到,时候正当时,倒数第二辆突然倾倒,牛粪翻落一地。
“怎么搞的!”潘宝山望过去,故意沉下脸来,不过马上又露出笑容,转对徐光放道:“徐市长,这个养殖区还处于运行初期,有些工作要求还不太上规矩,正在逐步完善,像那个推粪车,按正常要求是需要密闭运输的。”
“那些都是枝节问题,解决起来也很快。”徐光放说。
“是的徐市长,下一步就整改。”潘宝山略显局促,说道:“徐市长,我就在这里汇报一下,等等门口清扫干净再过去,您看怎样?”
“也好。”徐光放点头同意。
潘宝山暗喜不止,指着靠近路边临时搭建的养殖棚说:“那是肉牛养殖区域,开始看到的蔬菜大棚区产生的蔬菜角料,相当一部分都送到这里,作为比较重要的食料之一供肉牛、肉羊及肉鹅等食用。这里牛羊产生的粪便量大,用途也大。”潘宝山说着,抬手指向不远处的几车牛粪道:“那些粪便将送往菌类种植区,经过技术处理发酵后,用灌装菌包,作各种菌类很好的生长源体。”
说完潘宝山停顿了一下,“徐市长,要不先到菌类种植区看看?”
已经十一点多,时间不早。
“嗯,那就过去吧。”徐光放略一点头。
菌类种植区临近入口的大棚内,邓如美正带领几名工人整理料架,用牛粪和锯木为原料做成的菌包依次分层排开,有些生长周期短的蘑菇已经长出了白胖胖的菌体。
“以前牛粪多是下地做肥料,经济效益不是太明显,而且堆放过程中还会污染环境,现在只要及时收集到这里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再和少量的锯木混合成菌包,马上就能成为蘑菇的生长源体,经济效益就很明显了。”邓如美笑吟吟地介绍着,“现在的品种主要有金针菇、香菇和黑木耳三种,马上还要培植茶树菇和杏鲍菇,将来再上两个品种,总数达到七个。”
“对,徐市长,现在正和农技中心合作,争取再培植秀珍菇和蟹味菇。”潘宝山插上话笑道,“那时就可以称之为‘七仙姑(菇)’了!”
“好个七仙姑!”徐光放哈哈一笑,“这是个很好的商标名称嘛,力求到时闯出自己的品牌来!”
“徐市长这话可真是金点子,马上就注册‘七仙姑’品牌!”潘宝山拍起手来,对邓如美笑道:“邓总,可要抓紧行动呐,千万别被抢注了!”
在众人的鼓掌和笑声中,邓如美拔高音量,说:“要被抢注的话,也只会是在场的各位领导透露信息,所以还请暂时保密几天,等我明天注册好了你们再宣传,也帮忙打打广告开拓市场啊!”
“邓总,还有一点要注意。”潘宝山笑道,“不能忘了‘七仙姑’这个专利权,是属于徐市长的!”
潘宝山的话引来更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徐光放也随众人仰头大笑了两声。
“呵呵,不过今天徐市长来是调研产业园的,专利权的转让问题改日再说。”潘宝山继续笑道,“徐市长,下面还是由我接着介绍吧。”
“嗯,好。”徐光放点着头,还没合拢嘴。
“这里的蘑菇采割数次后,菌包废料还可以下地做肥,完全达到高效利用。”潘宝山指着成片的料架道,“绝对是天然的熟沤有机肥,和蛋禽养殖区出来的肥料一样,能让蔬菜更加绿色天然。”
“那是不错,经过这么一看一听,这产业园当真是循环高效!”徐光放用赞赏的目光看着潘宝山,“对产业园的未来规划,有没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说没有?可实际上还真没有。
潘宝山快速转动脑筋,寻求答策。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机会
“徐市长,产业园发展长短期目标在建园起始就已制定,短期目标是力争在两年内把辐射效应彻底放大,将周边的庄稼种植吸纳进来。”潘宝山说起来几乎没有停顿:“稻麦秸秆既可以作为养殖饲料,也可用作菌类繁殖的生长源体,反过来,养殖和菌类种植产生的废弃物,又可以还田做肥料。”
“那样就更好了!”徐光放道,“如果能把辐射效应做实,产业园的影响就有了相当的社会效益。如今电、气、煤供应越来越实惠,稻麦秸秆用来做柴火的使用价值不大了,多是被农民就地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太大。如果产业园能把稻麦秸秆利用起来,也就在破解秸秆焚烧这一社会性难题上,作出了一个有益尝试!”
“既然徐市长把意义点得这么重大,下一步产业园一定要完成这个目标,而且要尽最快的速度!”潘宝山笑道,“这个星期就邀请相关专家对此事进行商讨!”
“嗯,有了目标就要紧紧咬住,一时放松就会步步松,容易导致美好的愿景无法实现。”徐光放道,“说到愿景,产业园在长期规划上有什么打算?”
“随着产业园的壮大和各功能区的完善,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嬗变。”潘宝山道,“首先是要对功能区进行升级,目前的设施大棚蔬菜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生产力转化率还不高,将来园区将着力打造智能化育苗温室,对蔬菜培育进行全方位科技跟进;蛋禽养殖要和大企业联姻,融入品牌的效应;肉畜肉禽养殖方面,则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含量,另外也能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在菌类种植上,会按照徐市长的建议,着力打造地方品牌,培育出地方拳头产品。其次是要加强政府的引导性和服务性作用,利用招商引资,筹建一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全力打造成为富祥县最具影响力的基地型交易市场;还将成立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为园内的商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
潘宝山说得很有激情,徐光放也很当回事,只是一旁的郑金萍很惊愕,她不知道潘宝山怎么说胡话连大气都不喘。不要说之前从来都没听他提过那些,就算是有那规划,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
“规划很好!”徐光放相信潘宝山制定过目标规划,起码用心思考过,否则不会说得这么条理流畅,“不过目标的最终实现,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是的徐市长。”潘宝山点头道,“不能犯急躁的毛病,产业园一定要在不断完成短期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实力的增强来慢慢寻求提升,绝不会急于求成搞假大空。”
“不错。”徐光放欣赏地看着潘宝山,“你刚开始介绍的循环利用就很好,一定要做实了,那可是大循环内有小循环,高效之下是全效。好好努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