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帝保佑我们!杀清妖啊!上天堂啊……”
“上帝保佑我们!杀清妖啊!上天堂啊……”
“杀清妖啊……”
就在此时,大声的鼓噪声从湘军大队的前方传来,无数人在齐声呐喊,声音好像是天边的滚雷在轰鸣,惊心动魄。每个听到这个声音的湘军官兵,都知道一场生死之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很好,士气高涨!”
杨秀清咧开嘴大笑了起来,光是这等士气就已经将对面的湘军完全压制了,这一战,必胜无疑!
“东王殿下,清妖开始列阵了!”李开芳举起马鞭遥指前方道,“洋枪横阵,也是洋人的打法,队列很不错,比咱们严整,不在明军之下,看来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是精锐!”杨秀清脸上的笑容不变,“不过却非百战精锐,和咱们相比差不少,如果能假以时日,必是我太平天国的又一劲敌!”他忽然厉声道,“因而,今日就必须将其一举摧破!”
李开芳拱拱手道:“东王殿下,这次的头阵就让我洋枪右军来吧!”
杨秀清没有作答,而是在马蹬上立起身子,举起单筒望远镜开始观察湘军列阵的情况。湘军是结成方阵而行的,现在只是将方阵展开成横阵,在战场上拉出了好几里长的人墙,个个手握洋枪,刺刀雪亮。大炮也推了出来,都是9磅、12磅的洋炮。
放下望远镜,杨秀清笑着对李开芳道:“好,头阵就是你的了,洋枪左军的炮队也归你指挥,先轰他娘的一阵,等清妖乱了再打冲锋!”
第366章 湘军斗长毛之炮战
“传令,调集各营大炮,在阵前列阵,先给粤匪迎头痛击!!”
曾国藩同样准备用大炮开始今天的决战,作为湘军的主帅,他知道自己不能流露出丝毫的惊呼,因而强作镇定,只是在那里一叠声地发下命令。
在湘军的编制中,大炮的数量也不算少,每个营头有两门。这次曾国藩带来整整20个营头,一共有40门大炮。不过都是9磅炮,没有12磅炮——林则徐把所有的12磅炮都留在了江南,而让湘军带着口径小一号的9磅炮北上去勤王。
太平军一方,每个师都配了5门12磅大炮,都是佛山铸造的铜炮,质量堪比正宗的洋炮。杨秀清麾下一共有10个师,一共摆出50门12磅炮,在火力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太平军的炮队却没有经过西洋教官严格训练,射速和准头都不如湘军炮队,因而优势也不是太明显。
不多时,双方的炮队都摆放完毕,炮战随即展开。一阵阵轰鸣响起,金属弹丸便呼啸着在战场上来回飞舞。不时砸落在双方的密集队列当中,带起一片片血雨,还有人体的残肢断臂。
湘军大帅,河南巡抚曾国藩此时表现的非常镇定,端坐在马上,列于步兵阵后,目光凝视着前方,还不是点头,似乎胸有成竹。这样的表现,给周围的湘军官兵都吃了个定心丸,总归能硬着头皮挨炮轰了。
不过此时双方炮兵轰击的重点并不是对方的步队,而是对方的炮队。都想要把对方的炮队轰垮,然后便能完全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了。
“让捻军马队向清妖左翼迂回,据清妖大阵千步即停,若清妖阵形散乱,则前突通击之!!”
杨秀清向捻军马队下达了命令,此时他手中有三个旗约万余捻军骑兵可用,算是一支极强的突击力量。不过捻军并不是什么强兵,单靠他们是冲不垮阵型严整的湘军。不过湘军的步队的阵型一旦散乱,可就无法阻挡万余马队的冲击了。
至于能不能轰乱湘军的步队,就看那50门12磅炮的威力了。
“咣当”一声巨响,一门太平军的12磅大炮忽然从散开的炮架上面飞了起来,然后又重重落下,顺便还将两名太平军炮手的脑袋好像西瓜一样砸碎开来。竟然是湘军的炮弹首先建功!
血浆、骨渣、木块瞬时四处溅射,即便没有被炮身扫到的炮手,也被飞溅的小木块打得遍体鳞伤,倒在地上惨叫不已。
不多时,又有一门太平军的12磅大炮被湘军的炮弹击中,同样是炮架散落,炮身飞得老远,不过这次没有炮手丧命,只有被木块碎屑击中的炮手倒在地上惨叫。
湘军的士气一时也高涨起来了,特别是他们的炮手个个都喜气洋洋,光着膀子在卖力填装炮弹,然后快速往太平军的炮兵阵地上发射出去。
“清妖的炮是往一处打的,咱们的炮是散开来打的……朱明的教习没有教你们要集中火力吗?”
杨秀清已经看出问题了,原来湘军的大炮是集中轰击一个目标,四十门大炮对着一门大炮轰,命中的概率当然高了。这一招是湘军的法国教官传授的,太平军却不知道这个窍门,朱明的教习只是教会他们怎么操作火炮罢了。
“让所有的大炮都对准一处轰!”杨秀清果断下令道,“让李开芳派个轻兵旅去袭扰清妖的炮阵!”
轻兵队就是轻步兵,配备了贝克来复枪,都是明军淘汰下来的旧货,冯云山差人淘换来的。太平军在宜章吃了明军轻步兵的亏,现在就照猫画虎建立自己的轻步兵队了。每个洋枪师都有一个轻步兵旅。李开芳接到命令后很快派出了一旅轻步兵,用散兵队形迎着湘军的炮弹发起了冲锋!
这样悍勇举动让湘军上下吓了一跳。粤匪,果然悍不畏死!?
“霰弹!换霰弹……”
指挥炮队的湘军军官大声呼喝起来。用霰弹轰击企图靠近的步兵本来就是炮兵操典上面规定的,可是靠近的太平军步队却摆出了散兵队形,士兵之间的间距极大,一发霰弹根本打不死几个人。
“轰轰……”
随着一阵炮声响起,正在冲锋的太平军轻步兵顿时倒下约五分之一,可是余下的人还是蒙着头冲。
“快快快……快装霰弹!”
再怎么快也来不及了,9磅炮霰弹的有效射程不过五百步上下,贝克来复枪在三百步内就有相当高的命中概率了。就看见那些太平军轻步兵纷纷单膝跪地,双手托起步枪,用跪姿开始射击。虽然只打出不到400发子弹,不过还是让忙乱的湘军炮兵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阵地上面哀嚎一片,都是被铅弹打中的炮手。
“步队,让步队冲锋!驱散粤匪的神枪兵!”曾国藩连忙下令掩护炮阵的步兵冲锋。同时,心中也吸着凉气。神枪兵,湘军也是有的,可是他们敢迎着粤匪的大炮决死冲锋吗?
看到湘军约两营步队冲了上来,太平军的轻步兵倒是迅速退了回去。不过太平军的炮队却把实心弹轰到了他们头上。这些湘军步兵是摆成横阵冲锋的,一共是十二个“哨横阵”。其中一个“哨横阵”成了太平军的48门12磅炮齐射的目标,一下子被打死了三分之二的人,剩下的全都精神崩溃往后跑去。剩下的十一个哨队也都慌了神,脚步和阵型都乱了起来。
“凡后退着,杀无赦!”
后面督战的曾国藩森然下令,一队戈什哈领了军命就在湘军炮阵后面排成一线,个个钢刀在手,看见有退后的湘军官兵,无论是谁,都给砍了脑袋。
“还行,倒是比寻常的清妖强多了,不过不是咱们的对手!”杨秀清瞧见湘军的表现,缓缓地点了点头。
“东王,得尽数灭了他们!”一旁的太平军悍将曾天养接过话题道。
“没错,要不然迟早是个祸害!”杨秀清点点头,同意曾天养的看法。
“东王,不如发起冲锋吧!现在天色已经不早,再打下去……到了晚上,清妖就容易走脱了。”
“不急,让炮队再打一阵子。”杨秀清淡淡地道。“咱们最能打的其实就是两个洋枪军,不能损伤太大了。”
由于湘军炮手被太平军的轻步兵打死打伤了不少,接下去的炮战便是太平军占上风了,四十八门12磅炮连续打出的二十轮齐射很快就打哑了十一门湘军火炮。不过太平军炮兵的优势没有再持续发挥下去。因为双方的大炮炮身都打得近乎发红,炮手门用沾满了水的拖把刷在炮声上,顿时咝咝啦啦的水汽直冒。
看来一时半会是无法给大炮降温了,双方的炮兵只得给这些大炮加上后座,套上马车,拉到一边去,将战场让给了步兵和骑兵了。
此刻湘军上下的军将们都是面有难色,今天这仗打得太轻率了。从一开始就轻率,派出9个营头分三队去索敌就是个失误,后来出动主力来救援更是轻率。粤匪号称百万,从广西一路打过黄河,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真本事呢?况且还有朱明给他们提供枪炮,早就已经磨练成一等一的精锐。哪里是初建的湘军可以单独对阵的!
不过曾国藩的脸上却平静异常,眼神中还流露出一丝轻松的神情。这曾国藩打仗虽然呆得很,然而这份大将的风度倒是成色十足。
第367章 湘军斗长毛之一招鲜
太平军和湘军的军将开始大声地发令,点鼓声同时在两军之中响起,双方中央的数千洋枪兵迈着便步向前挺进。
而双方的统帅,曾国藩和杨秀清,都借着这个机会在观察对手。在号令下,双方的每一个横阵、方阵都好像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队伍那样的严整——当然这是他们俩人没有见识过西方军队的队列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样的号令、纪律,无不彰显出今日交战的两军都是一等一的强兵,实在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硬仗。
噼噼啪啪的乱枪响了起来。
这是两边的轻步兵在交锋,都是差不多的西式战术,轻步兵在前,线列步兵在后,马队则从侧翼迂回。那本恩格斯所著的《泰西兵略》在现下的中国倒是流行开来,成了《孙子兵法》一般的存在。这大概是朱济世的功劳吧?
轻步兵的交锋很快结束,此时贝色麦步枪还不普及,只有明军才大量装备。太平军和清军所配备的来复枪都是贝克枪或者干脆用褐贝斯滑膛枪拉个膛线凑合着用。也没有装备昂贵的底部扩张弹——普通的铅弹非常容易制造,太平军和满清的工匠都会造。不过底部扩张弹就困难多了,在中国只有兰芳行的工厂能造。
“放平枪口!放平枪口!”
湘军最前线的是江忠源的四个营头,他的弟弟刚刚被太平军所杀,正是急红眼想要报仇的时候,所以主动请缨打头阵。看到太平军的洋枪兵压了过来,湘军的哨官、棚长们大声地发令,第一排单膝跪地放平步枪,第二排站立不动放平步枪,第三排则准备替补上前。这就是排队枪毙的打法,最是考验战士们的精神和纪律。
密密麻麻的枪口向前指着,任谁看见都要头皮发麻,如果是朱明军队,这会儿肯定也放平枪口准备开火了。可是太平军的洋枪兵们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继续便步向前。
“上帝保佑!杀清妖!上天堂……”
太平军的口号响了起来。同时,湘军的排枪也打响了,第一排队太平军战士顿时倒下了一片。
“打得好!”
江忠源见到这一幕不禁叫起了好,这一阵排枪至少打倒了一百多人。的确打得很好!换成明军,也就打成这样了。
“杀清妖!上天堂……”
可是太平军却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喊着口号往前挺进,湘军的第二轮排枪又打响了,二百多名太平天国勇士被击倒在地,这时双方的距离只剩下不到30步了。
“停步!”
“看齐!”
“枪口方平……”
三十步!这就是大英帝国吃遍天的一招鲜!按照恩格斯对这个时代欧洲陆军的评价,英国陆军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沉着……能够将敌人放到尽可能近的距离才开火,除了这一个优点之外,英国陆军就一无是处了。可就是这一招,常常能为英国陆军赢得胜利。
而在眼下的中国,太平天国的精锐步兵,无疑就是龙虾兵的翻版。他们的勇气,是中国的其他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的!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天堂!真的相信……
“瞄准——放!”
“轰”的一声巨响!就好象有一个暴雷直接在对垒的湘军和太平军中间炸响似的。一道整齐的白烟从太平军兵阵前喷出,30步外的湘军人墙顿时就绽开一条鲜红的血线,不知道有多少人翻到在地,江忠源麾下的3营湘军顿时乱成一片。别说是寻常兵士,就是不少哨官、棚长,都被这道排枪给打懵了。还没有反应过来,第二阵排枪又响了起来。两千多枚铅弹像暴雨一样扫过湘军阵前,又不知道扫倒了多少官兵。
两道排枪之下,四营湘军完全崩溃!
就在湘军的中军被太平军打崩的时候,太平军的右翼也发起了冲锋。这次出动的是三个师方阵,总共7500名战士,便步前进到距离湘军阵前不到80步就打出来排枪,然后便是白刃突击!而湘军的左翼因为要防备附近的9000捻军马队,所以摆出的是空心方阵,而非横阵,同样没有办法集中火力射杀突击的太平军。双方的勇士很快撞在一起,激烈的肉搏战立即开始。
不过,步队对步队的肉搏并不是杨秀清的目的,7500名太平军勇士的冲阵只是为早就等得不耐烦的捻军骑兵创造机会。由四营湘军组成的空心大方阵在7500名太平军的冲击下很快就无法维持。阵形一散,张乐行的马队就如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将湘军左翼完全冲垮。
双方步队交锋不过两刻钟,湘军的中、左两翼就陷于崩溃,只剩下右翼没有遭到攻击。
“大帅,中军顶不住了,快发援兵吧!”
“大帅,左翼垮了,快派兵填补……”
“大帅……打不过啊,快撤吧!”
曾国藩身边一票幕僚这时都七嘴八舌在乱出主意。曾国藩也沉不住气,不摆什么大将风度,气急败坏地下达着命令。
“温甫,快派一个营头去增援左翼!”
“温甫,快派一个营头去增援江岷樵!”
“温甫……快派人去掩护炮队,让他们找地方架炮轰敌……”
曾国藩口中的“温甫”是他的弟弟曾国华,曾国藩的“吉字大营”一共有10个营的兵,曾国荃、曾国葆已经带走了6个营,还剩4个营便由曾国华统带,是此战湘军方面的预备队。
“大哥,不能这样打!”曾国华却不肯奉命,大声嚷道:“就只有4个营头了,须得用来殿后,否则就全军覆没了!”
殿后?打败了才要殿后啊!
“着胡润芝全军突进,不得延迟!”
曾国藩不甘心啊,这可是湘军的第一战,就这么败了将来在朝廷上还有什么面目?那么多跟着自己从湖南出来的士子还有什么前途?就这么灰溜溜跑回开封,还不如搏一下,让右翼的胡林翼出击。没准粤匪的左翼是虚的。看着战场安静的北面,曾国藩紧咬牙关,他只能这般期待了。
不过曾国藩的命令还没有传到胡林翼处,胡林翼自己已经动了,不是去进攻杨秀清的左翼,而是增援自己左面的江忠源。
可他还是慢了一步,就在江忠源大呼酣战,想要约束住混乱不堪的部下时。杨秀清已经将自己的亲兵,杨秀聪带领的聩营投入了战场,直扑湘军中军和右翼的结合部。与此同时,太平军的炮队也转移到了己方左翼放列开来,开始炮轰湘军右翼了。
炮弹不断落入湘军的人堆,沉默的聩营战士举着上了雪亮刺刀的洋枪,不喊口号,也没有点鼓声伴随,只是将5000大军铺开,列为两道纵队从江忠源部和胡林翼部的结合部插了进去,将湘军阵线分割成了两段。江忠源一部完全三面受敌,完全溃散。胡林翼部无法增援友军,又遭到太平军炮群猛轰很快也濒临崩溃。至于湘军左翼,则在7500名太平军步兵和9000名捻军骑兵的冲击下乱成一团,完全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纷纷向东溃逃。
10月6日黄昏时分,白沙镇战场,太平军和湘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终于分出胜负,20个营头的湘军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中被大约四万太平军打崩,兵败如山倒。主将曾国藩在其弟曾国华的保护下仓惶逃离战场,一路狂奔到了中牟县城之内闭门死守待援。而杨秀清所率领的太平军,也抵近中牟县城下寨,摆出一副马上就要攻城的架势来了。
第368章 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
大清河南巡抚曾国藩要自杀了!
这个消息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中牟县城,不仅曾国藩身边的幕僚们晓得了,那十几个残缺不齐的湘军营头的军将兵士们都知道他们的老大想不开,准备自己了断拉倒了,甚至连中牟县城内所剩不多的老百姓还有满清地方官员,也全都知道他们河南一省的民之父母预备要自己杀自己了,现在连遗书和给皇帝老子的遗折都已经写好了。
遗书的内容,一是交代身后世,主要是给自己的大弟曾国璜的,让他照顾老爹曾书麟——就是那个湖南著名的笨蛋,考了17次秀才都不中的那位。另外还劳烦曾国璜照顾自己还有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的家人——此时曾国荃和曾国葆其实并没有死掉,而是趁着夜色往南溜走了。杨秀清忙着追杀曾国藩的主力,没有功夫管他们,只让捻军骑兵追杀了一阵,不过黑灯瞎火的也不是骑兵作战的时候,所以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但是被困在中牟县城内的曾国藩并不知情,还以为他们曾家四兄弟要一门忠烈了呢。
第二则是请林则徐出银子给战死的湘军官兵抚恤的——他也知道道光皇帝现在是穷光蛋一个,没有占了江南的林穆翁豪阔。至于战死的湘军官兵的具体数量还没有统计上来,不过肯定是极多的。因为随着曾国藩退进中牟县城的湘军官兵拢共不过10000人。湘军核心将领的损失也很重!江忠源、曾国华、江忠济已经确定战死。曾国荃、曾国葆下落不明,估计凶多吉少。现在还在曾国藩跟前晃悠防他一时想不开自杀的只有胡林翼、郭嵩焘、杨载福等寥寥数人。
而遗折自然就是给皇帝看的折子了,内容是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自杀?不是因为感情问题,也不是因为久病厌世,更不是因为投资失败。而是因为在河南打了败仗,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大清,对不起河南人民,所以才要一死谢罪。请皇帝老子原谅云云的,然后还郑重提出了抬旗的请求,不仅是为他一个人求,而是为他的三万湘勇(包括战死者)求一个汉军旗人的身份……总之,文章是很好的,字也很漂亮,人家是同进士出身嘛,文字功夫当然是一流的。
……
“死了!?”
河南开封城外,八旗新军的大营之内,惠亲王绵愉拿着袁甲三冒死从中牟县城里面带出来的《曾国藩遗书》和《曾国藩遗折》倒吸口凉气,愣愣地问。
“还没呢,不过涤丈已经让人在书房里面准备上吊的绳子……”
袁甲三叹着气说道。这个曾国藩真是死也死不利索,还让家仆门生给他准备上吊绳,就不会用裤腰带偷偷地吊吗?
“那就是死不了了。”僧格林沁嗨了一声,也不知道是失望还是松气的意思。“既然死不了,还写什么遗书上什么遗折啊?逗我们玩儿呢?”
“贝勒爷,涤丈一时死不了,可不代表真的就不死了……”
“废话,一直不死那是神仙!”
“僧贝勒,粤匪主力可还在中牟县城外呢!”袁甲三一脸害怕地道。他为了送这个遗书遗折可是九死一生啊!
粤匪……主力!?
僧格林沁不说话了,湘军什么样儿他是见过的,可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就这么一下让粤匪打崩了,这个粤匪,比去年城前岭一战的时候更厉害了!
“不会吧?不是说才四五万人吗?粤匪可有一百万呢!”棒槌王爷绵愉摇摇头不解道。
“王爷,一百万人是号称,哪儿能都是精锐?自古流寇者,十万里面顶多一万能战……午桥,你确定中牟城外的都是粤匪精锐?”
袁甲三想了下,还是摇摇头,“白沙镇一战属下虽未在场,不过能在那么短时间里把18000湘勇打垮,想必是粤匪精锐。但是这股精锐有没有到中牟城外,就不知道了……”
太平军并没有围城,要不然袁甲三也出不来,不过县城周遭有大批捻军马队巡逻,把战场都遮蔽住了,所以谁也不知道太平军主力有没有来中牟。
“真是个糊涂仗!”
僧格林沁埋怨一句,脑子也微微发昏,本来想让曾国藩的湘军去探探粤匪的虚实,可是一仗打下来还战场形势还是云遮雾绕的,只知道曾国藩让粤匪精锐打了个丢盔卸甲。
“贝勒爷,咱们不能不管曾国藩吧?”王爷绵愉一脸不忍地道。
僧格林沁只是摇头不说话。
“王爷,僧贝勒,涤丈的三万兵是两江在协饷。”袁甲三低声提醒了一句。
两江协饷……这才是关键!
三万湘军每个月光是军饷开销就不下20万银元,再加上赏号、抚恤、军火、服装、粮草等等各项开销怎么都要三四十万!曾国藩死不要紧,可是每月三四十万的银子林则徐还肯往外掏吗?他不肯……朝廷立马就少了三万可用之兵了。
“是啊,僧贝勒,这曾国藩怎么都是个可用的奴才。”绵愉刚刚看过曾国藩给道光皇帝的遗折,颇有些感慨地说。
眼下大清朝的行情很不好,奴才越来越少,可用的奴才更是凤毛麟角啊!
“那……黄河北面呢?傅方也有急报过来,说是粤匪大队已经进入卫辉府、彰德府境内!要是不能把粤匪挡在卫辉、彰德两府境内,他们可就要入直隶了。”
曾国藩遇上的粤匪能打,可过了黄河的粤匪也不弱,僧格林沁摆在河北的那点绿营兵根本不是对手,卫辉、彰德、怀庆二府所属的州县纷纷被打破,连傅方带去八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