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支游军已经牵制了我二十万大军,搅得漠南、漠北草原都不得安宁,我们的对手不弱啊!”

朱济世笑道:“幸好是和英法土一起收拾老毛子,要是单干,咱们能不能打败人家真不好讲。”

“那是皇上战略高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俄国人在这方面比皇上差太远了。”刘炯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不过说好话的本领倒是不差。

朱济世得意地笑了下,这一次的外交功夫的确做到了位。以及是立于不败了,只是毛子打仗的手艺高明,要胜利总还得费些力气。不过蒙古草原上的俄鞑游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真正没把握的还是琉球的毛子海军,如果不能全歼,麻烦还是不小的。

“六个铁甲舰的舰长到了吗?”

“回皇上的话,都已经到了,就在万壑松风殿外面候着。”

“好的,让他们立即进来见朕。”朱皇帝的话音方落,刘炯还未及转身,就看见御书房副大臣翁同龢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上还捏着一张电报纸。

“皇上,是明子贵妃的急报,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在8月3日上午去世了。”

德川将军死了!虽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对眼下这场还在热身阶段的对俄战争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死的真不是时候啊!”朱济世挠了挠头,却没有伸手去接电报纸,“德川家幸的地位还稳固吧?”

德川家幸就是竹千代,德川家庆为了让他继承将军和德川家督,便让他提前元服,起名家幸。大概是希望他可以为德川家族带去幸运吧?不过这位还是小毛头的德川家幸却得不到日本朝廷的支持。虽然继承了德川宗家家督,但是却没有得到征夷大将军和源氏长者的宣下。这两个武家栋梁的名号,仍然是属于故去的德川家庆。

当然,日本朝廷也没有公开反对家幸继承德川家。而是拖拖拉拉的办事,现在终于把德川家庆给拖死了。

“贵妃娘娘的折子上只说正在为德川家幸争取征夷大将军和源氏长者之位。”翁同龢回答道。

“皇上,要不要海军出访一下日本?”刘炯在旁边提醒。

朱济世摇摇头:“大明军威是靠打出来的!派几艘战舰出访没有太大作用,不如全歼琉球的俄国舰队有效!慕林,去把六位铁甲舰舰长请进来吧。”

刘炯行了抬手军礼,转身离去。朱济世又对翁同龢道:“去明子发电谕,如果家幸实在无法成为将军,那就让德川庆喜先上,家幸做庆喜的接班人,现在无论如何要维持日本国内的安定……”

所谓的电谕,其实是电报加帆船的模式,现在大明到日本之间还没有水电报线连接,只能把电报派到旅顺,再用快船把朱皇帝的电谕送去日本。

朱皇帝想要维持日本国内稳定的想法也不难理解,现在有四万多日本武士被编入了明军,准备用于中亚和西蒙古作战。如果日本国内出现动荡,这些人哪里还有心思为大明征战?另外,朱皇帝还想让德川幕府出一个师的步兵用于东西伯利亚作战。如买卖城这样的棱堡,穆拉维约夫可是修了不止一座!就算有威力巨大的淀粉炸药,攻打这样的堡垒还是要付出重大人员伤亡的。

如果能使用日军参战,不仅能减少明军自己的伤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日本武士的数量——这些人不仅是日本国内不安定的根源,同时也是日本崛起的资本,如果能在这场战争中死个十万八万,日本至少能再稳定上20年!

翁同龢闻言却没有挪步,而是斟酌了一下,低声提醒道:“皇上,现在不是让明贵妃示弱的时候。”

“示弱……”朱济世有些不解地看着翁同龢。

翁同龢淡淡一笑,用一口吴侬软语说道:“自古以来,宫廷政争的事体就是在比决心比狠心,往往就是谁能横下一条心,谁就能笑到最后!谁要是一味示弱退缩,下面的人心就会变化,原本支持追随的人,也有可能投靠到对手那边去。

臣研究过日本的历史,这德川幕府的将军虽然要朝廷来封,但是谁做将军,朝廷是没有发言权的!这已经是200多年的惯例,这一回日本朝廷利用家庆将军病重和德川家更换继承人的机会发难,恐怕就是要染指将军继承问题!如果明贵妃退让,那么日本朝廷的声望一定会大增,接下去一定会得寸进尺,在公武合体问题上再做文章,将来家幸能不能即位当将军可就很难说了。所以,明贵妃现在万万不可示弱于人。”

翁同龢是什么人啊,历史上的两朝帝师,虽然没有教出什么明君,但是玩弄权术的本事还是有一套的——他们这种大儒,除了读圣贤书,不就是研究权术吗?不过朱皇帝不大喜欢这些自己人玩自己人的本事,也不需要在自己的朝廷上搞这些东西,所以他的本事总也没有显山露水的时候。

第714章 海军的后起之秀们

朱济世静静地看着翁同龢这个“历史名人”,过来好久才淡淡地发问:“翁卿,你有什么建议就直说吧!”

翁同龢斟酌了一下,认真地道:“皇上,臣觉得权位这东西不牢牢操在手中,说什么都是白费!如果家幸错过现在这个机会,二十年后还会有机会?德川庆喜会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大位让出来?这事体臣是不信的。

而操持权位的关键就是枪杆子就是刀把子。在这方面,日本朝廷根本没有什么本钱,他们只有个空头名义罢了,凭什么对将军继承问题指手画脚?现在优势全在明贵妃和家幸一方手中,几万日本新军就是德川家的私兵,家幸已经是德川家督,是有调动这些军队的名义和权力的。

实在不行还可以拿银子收买军心,现在幕府的财力也远远大于日本朝廷,光是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就有上千万之巨。最关键的是,明贵妃和家幸还有皇上您做后盾!在这场日本国内的政争中根本就立于不败,现在只需要施展一点雷霆手段,把新军开进京都,逮捕几个挑事的公卿皇族就万事大吉了!”

翁同龢深吸口气,上前一步:“皇上,这可是咱们控制日本政治的天赐之机啊!臣不才,愿意远赴东瀛,帮助明贵妃出谋划策,无论如何都要让日本一国为陛下马首是瞻!”

朱济世板着脸思索半晌,心里面反复盘算着翁同龢的这番话语,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现在的确不能让明子和家幸退让!否则日本还是有可能走上军国主义的老路!而且,等到这一次对俄战争结束,英国人大概就要考虑如何遏制大明了吧?除了俄国,在大明的周边,也就是日本还有点威胁。所以日本这个国,最好还是由自己在背后操纵吧……

想到这里,他微微点头:“去给郑王发电,让他速来承德。另外,给皇后去电,让她和淑宫一起也来承德一趟。”他看着翁同龢,沉默了一下又道,“翁卿,朕命你为副使陪郑王一起去日本。记着,你只是副使,不可越俎代庖,知道了吗?”

翁同龢躬身一礼,大声道:“臣知道了,请皇上放心,臣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的。”

……

“臣童海峰、陆毛峰、冯子烨、陈道员、于北归、王瑶,参见皇上!”

翁同龢离开之后没多久,六个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海军军官被带了进来,都穿着帅气的天蓝色海军军服,比灰溜溜的陆军军服漂亮多了。和他们一块儿进来的还有总参谋长刘炯和海军部尚书王德虎。

“卿等都是黄埔海军一期的毕业生?”朱济世淡淡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六个笔直挺立的海军军人。

“回皇上的话,我等都是海军一旗毕业,今年六月才毕业的。”

回话的是个湖南口音的海军少校,皮肤黝黑——干这行的几乎没有长得白的,眉目炯炯有神。

“你叫什么名字?”

“臣童海峰。”

朱济世点点头:“是什么时候上铁甲舰的?”

“臣等见习的时候就上了铁甲舰,一开始是在定海号上当见习军官,跟着南洋行的技师学习操舰驾船。随后才分到崇明、台湾、琼崖、琉球、澎湖等舰上当大副和代理舰长的。”

“这铁甲舰如何?可能战否?”朱济世目光又扫了余下没有机会说话的五个海军少校,“一个个说,你们五个都要回答。”

童海峰似乎是六人中最机灵的,他抢先答道:“铁甲舰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固,即便是68磅实心弹都无法击穿铁甲舰的外壳。臣认为,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大炮可以对铁甲舰的防御构成威胁。因而铁甲舰在近海和江河防御中的威力极大,完全可以替代陆上炮台。”

目前海军所使用的大炮都是滑膛炮,的确没有多大的破甲能力,对付坚固的木船都有些吃力,遇上水面部分都被钢甲包裹的铁甲舰当然无能为力了。

陆毛峰是个浙江口音的年轻人,高高瘦瘦的,眼睛很大,透着机灵。他接过问题答道:“皇上,臣认为蒸汽铁甲舰必将是未来海军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现在却受制于蒸汽机马力太小,驱动力不足,因而航速太慢,无法用于远洋作战。臣觉得,大明海军应该装备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的铁甲舰……至于现在的6艘铁甲舰,也不是不能用于进攻,可以由风帆战舰拖曳到敌对港口外进行港口封堵或港口攻击作战。”

朱济世点点头,这个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看来把6艘铁甲舰拖到那霸港外的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皇上,臣以为如果能在铁甲舰上搭载一到两门实验中的线膛炮,将可使铁甲舰的战斗力加被提高。特别是填装了淀粉炸药的爆破弹对木质战列舰的杀伤力大到难以形容。”

这个名叫冯子烨的广东籍青年海军军官的想法也是可圈可点的,兰芳行在过去几年已经试制出了好几门前装线膛炮——差不多就是贝色麦步枪的大炮版,不过由于钢材质量达不到要求,炮弹填装非常麻烦等原因,炮弹加工困难价格太高等原因,眼下的线膛炮实用价值不高。但是安放在铁甲舰上,作为远距离攻击的杀手锏倒是个不错的想法。

“皇上,臣觉得未来风帆战列舰必然被淘汰,朝廷不宜再大造风帆舰。而且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也是个过渡产品,未来必将被蒸汽动力的铁甲舰所完全取代。因而朝廷应该集中全力发展蒸汽铁甲舰,不应该在混合动力舰上浪费资源。”

这名叫陈道员的福建籍海军少校是几人个中年级最大的,约莫有27、28了,不知道之前是不是做过生意,还是挺有经济头脑的。

朱济世心想,这蒸汽铁甲舰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其技术在20年内恐怕都难以成熟。这个过渡的混合动力舰船还是要发展一下的。

“皇上,臣认为海军不应该重造船而轻要塞基地,目前海军的母港只有定海一处,重要军港数量也很稀少,可用的只有广州黄埔港、上海吴淞港、福建马尾港、辽宁旅顺港等寥寥几处,在海外也没有重要港口。”

“是啊,人家英吉利和法兰西的海军在全世界都有基地,可咱们大明海军在日本都没有个基地……”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铁甲舰的问题实在没有什么好说了,于北归和王瑶两人干脆将话题转移到海军基地上去了。后者还提出了要在日本建立海军基地的请求,还别说这个建议倒还是非常必要的。

朱济世点点头,温言道:“好啊,诸位,朕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大明海军的未来,你们的确是海军的栋梁。你们提出的意见,朕都会认真考虑的。而且朕现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消灭琉球那霸港的俄国东方舰队主力!用你们手中的铁甲舰去消灭!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有信心,大明海军必胜!”

回答自然是异口同声。朱济世淡淡道:“很好,你们就在承德把作战计划拿出来吧,需要动用多少舰队配合,需要投入多少登陆部队,都要做出详尽的计划,海军部会配合你们的。”他冲王德虎点点头:“老虎,这些年轻人都是海军的后起之秀,你这个前辈一定要好好提携后进,我大明的海军,恐怕要在他们这代人身上发扬光大了。”

第715章 铁路去哪儿了?

漠北的天气,即使是在夏天的季节里,早晚也是寒冷得出奇。南方过来的明军将士们,全都在呢子军服里面穿上了滩羊皮的褂子,在早晚的时候,才能抵挡塞北的凛冽寒流。

石达开指挥的草原军团第一骑马步兵军的三个师现在正分成三路,承担了搜索戈壁沙漠北部的任务。这可不是个很轻松的差事,石达开所部需要控制的战线长达三百华里,而他又不敢将军队拆得过散,免得被数量不明的俄鞑联军各个击破——虽然军团部发下的通报声称这支俄鞑混合骑兵的数量约在5000左右,战斗力不强。不过石达开还是打着小心无大错的算盘行事,以师级纵队行军,再用大量的侦察骑兵搜索师纵队之间的空隙。这样虽然辛苦了侦察骑兵,但是却保证了主力的安全。有一个师的兵力,哪怕遭遇上一万俄鞑骑兵,都是不用怕的。

除了第一骑马步兵军的三万七八千官兵之外,随同行军的还有大约六千蒙古骑手,他们是比较特殊的存在,算是武装民伕吧?都配了武器(大多是冷兵器),赶着牛羊、骆驼、马匹和驮马大车,跟在明军行军队伍后面,他们驱赶的牛羊马匹,就是草原军团实行“无后勤作战”的保证。

连着随军伕子达到了四万多人的一个军,就分成三路行军队伍在无边无际的草原大漠上已经走了七八天了,偶然碰到一些蒙人聚居的区域,他们都知道这是腾格里大汗的军队,所以表现的非常友好。石达开则命令他的军队离他们远处扎营或通过,同时还派随军行动的蒙古贵族带着银元去购买牛羊马匹。

每当夜晚,都是石达开最紧张和头痛的时候,这个草原大漠实在是太辽阔了。白天还好,可以用骑兵侦察封锁,实在不行就升起热气球观察。可是到了晚上,他真是担心俄鞑骑兵会从两个师级纵队之间通过,这可就麻烦了。

远远地看见对面的高坡露出了一个瞭望塔的顶子,骑马在石达开身边的西乡隆永笑着指着那里道:“敢当兄,那里就是铁路工人的营地了,日月同辉旗还在,看来是安然无恙啊。”

西乡现在的地位不低,是德川家幸的“阵代”,理论上可以指挥草原军团的全部武士佣兵。不过这仅仅是理论罢了,他现在的实际工作是充当石达开的参谋长。说实话,他对西方军学的研究可能超过明军中的任何一个中国将领,他这几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军事教学和研究,所掌握的知识是足够承担这份责任的。

对于这支渗透到蒙古草原上来的俄鞑骑兵的目的,西乡的判断也最贴近事实,他认为俄鞑联军的目标是正在修建的蒙古铁路。因为这条铁路就是明军夺取东西伯利亚的关键,如果明军铁路修到贝加尔湖,俄国人在东西伯利亚的仗就不用打了。

石达开望着远处高塔上的旗帜一笑:“西乡君,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老毛子没有攻击这条铁路,看来他们的指挥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啊。”

西乡隆永呵呵大笑:“看来是我多虑了,不过毛熊的指挥官还是不错的,如果皇帝陛下不是提前装备起草原军团,现在可就很麻烦了。”

两人正谈笑间,就看见十来个骑兵飞马赶了过来,看身上的军服,应该是护卫铁路工地的明军骑兵。

骑兵们驰到石达开的面前,将马勒住,在马上行礼。石达开也回了个军礼:“情况怎么样?工地有没有被俄鞑骑兵骚扰过?”当先的骑兵是个少校,他大声道:“工地平安无事,只是施工进度有些缓慢,胡督办急得不得了,天天站在瞭望塔上面东张西望,现在你们来了,他就能放心一点了。”

“有俄鞑骑兵的消息吗?”西乡隆永追问了一句。

“有一些报告,是从西面的城寨传来的,俄鞑的侦察骑兵一直在几个城寨周围徘徊,他们的活动区域还不断向南。”

西乡和石达开互相看看,都露出疑惑的神色,俄鞑骑兵在干什么?是想攻打某座城寨吗?那些可都是简易版的棱堡,哪儿那么容易被占领?

……

“报告长官,我们我们已经侦察了150俄里范围内的三座明军堡垒,附近并没有修筑铁路的迹象!”

几乎同一时间,罗索夫斯基正郁闷地坐在马上听着手下一个哥萨克连长在汇报侦察结果。因为怀疑八旗兵的视力有问题,这两天他干脆派出哥萨克和八旗兵一起进行侦察,但是结果没有什么不同——传说中的蒙古铁路依旧踪影全无!

这些日子,这支俄鞑骑兵都是沿着明军“堡垒线”向南搜索前进,一边打劫沿途遇到的蒙古部落以补充物资;一边就在搜索铁路线,准备当一回铁道游击队。可问题是这些铁道游击队在蒙古草原上找了半个多月也没有发现铁路在哪儿。

“傅,你确定在攻打那个什么古列延的时候见过钢轨?”罗索夫斯基瞅着身边一脸焦急模样的傅方。

“这个……就是见过一些笔直的粗铁条,每根都有三丈,或许是四丈长,用麻绳捆在四个轮子的大车上面。另外还有许多木桩子,都是四四方方的累在一起,有五六尺长。”

“没错,是钢轨和枕木。”罗索夫斯基嘀咕道。这个时代俄国已经有铁路了,罗索夫斯基见过铁轨和枕木是什么样子。既然有铁轨和枕木,那就肯定是在铺铁路,可铁路在哪儿呢?

“有没有抓到舌头?”罗索夫斯基接着问。

“抓到过一个明军骑兵,审问了一下,可对方连铁路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

罗索夫斯基摇摇头,挥手让这个哥萨克连长下去休息了。

“傅,看来我们犯了个错误,明军的铁路线不是沿着城堡线修建的。”罗索夫斯基按着额头,眉头深皱,“只有这一种解释,中国人的铁路居然不经过这些城堡,可是他们的后勤物资明明是沿着这些城堡运输的呀……铁路线怎么会后勤线不在一起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傅方也跟着摇头,他当然也猜不到明军的这条城堡线连接的是绥远和腾格里城,而他们所要寻找的铁路线是连接张家口和腾格里城的。两者在达尔汗城汇合,形成一个人字形的线路。所以他们才会在达尔汗城附近遭遇到运送铁轨、枕木的车队——胡林翼为了加快铁路修建的速度,想要采取双向同时施工的办法,在达尔汗城另开一个工地。

可是罗索夫斯基和傅方却理所当然地认为,铁路线和城堡线一定是重合的,所以他们一路南下都沿着城堡线进军。直到差不多穿过整个戈壁荒原,将要进入漠南草原时才发现不大对劲儿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少将阁下,要不要向东搜索明狗子的铁路?”傅方也是眉头紧拧,从军多年的他,现在都已经能用鼻子闻到危险的味道了。这一路上,他们不仅同明军在飞狼堡附近打过一仗,还打劫过蒙古部落,他们派出去的侦察兵还不止一次同明军的侦骑较量过,不仅抓到过明军骑兵,也有人被明军所捉,所以他们的行踪早就已经暴露了。现在一定有大批的明军正从四面八方扑过来。

罗索夫斯基摇摇头:“不能向东,只能向西穿过明军的城堡封锁线。”

傅方松了口气,可是罗索夫斯基接下来的话,又让他刚刚放下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这次我要在白天从明军的城堡边上穿过!”

第716章 被发现

“武卫堡”和分布在漠北漠南的另外三十一座城堡一样,都是简易版的棱堡,由六堵长约三十丈,高四丈,宽也是四丈的夯土城墙构成,六个角各有实心棱堡伸出城外,六面城墙上各开一座城门,城门外面筑有三角堡。城池之外有壕沟环绕,深两丈,宽三丈。这样一座城堡,虽然不能同买卖城相比,但也不是几千没有携带攻城重炮的骑兵可以攻占的,而且这个城堡又接近被明朝牢牢控制的漠南蒙古,所以守卫这个武卫堡的一营绥远镇军上下这几日都安心的很,谁也不认为会遭到攻击。

绥远镇军第五营副营长兼一连连长吴长庆从城墙上面走了下来,朝自己的顶头上司宋庆苦笑道:“还是太平无事,一个鞑子兵的影子都没有。看来这个‘武卫堡’就是咱们俩养老的地方了。”

宋庆是山东人,吴长庆是淮南人,都不是苗沛霖最相信的淮北人,而且也没有上过正规军校,所以这前途也就是营级了,估计在武卫堡驻守上几年,真的就能退休回家抱孩子了。好在两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另一段历史上混得多么风光,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多抱怨的话儿。

宋庆手里真拿着两张卷饼,递给吴长庆一张,笑道:“先吃早饭吧,咱们这儿太平无事也好,没仗打就没伤亡了,这一营兵可都是咱们俩的同乡同宗,死了谁都心疼。”

苗军原先的规矩是兵为将有,募兵招兵自然也是兵头们自己负责,一般都是去自己的家乡拉人。如这个绥远镇军第五营有两个连是吴长庆的老乡同宗,另外两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连则是宋庆的山东老乡。因为宋庆拉来的人多一些,所以就当了营长。在到达绥远之前,苗军的军饷都是发到各营营头手中,吃空额和克扣军饷的事情都是稀松平常的。不过到了绥远之后,朱济世在自己的“腾格里汗领地”中拨出了320万亩土地分配给了8万苗军官兵,将之变成了在陆军部登记注册的“军户”,同时也将苗军变成了“半中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