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事情汇报到赵东云手里的时候,赵东云也是皱眉,虽然他不太相信段祺瑞会玩什么花样,但是本着谨慎为上的原则,他道:“前方敌情不明,我看徐州那边还是要稳一稳。”
第三百零六章徐州战启
苏北战线上即将汇集奉皖鲁三军十余万大军,该线上的兵力总数已经是超过了之前直奉两家的唐山战役,尽管十多万兵力的战役对于日俄战争时期来说不算什么,毕竟日俄战争时期的奉天、辽阳会战中,参战的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六十万之数,更加无法和后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那种动辄百万规模的会战相比。
但是这由十多万近代化陆军汇成的战役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却已经是极为难得!
虽说由于国内内战的爆发,导致最近一年来国内的各种武装力量激增,各大军阀的麾下的正规以及非正规武装力量加起来已经是超过百万,但是里头真正能打的野战部队却是并不多,大部分都集中在北洋诸位军队手中,尤其是在赵东云手中,其他的则是分散在皖军、鄂军、晋军里头,至于南方联邦手中的军队虽然总数不少,加起来不比北洋诸军阀的部队少,但是南方联邦的部队大多杂乱,只有少数几支主力能够勉强和北洋精锐一战,比如张之洞麾下第八镇、第二十一镇、赵尔巽麾下第十九镇、端方在两广新编的第三十八镇、锡良的原江北混成旅,一路败退到福建后整编扩建的第四十六镇。
你从南方联邦这几支主力部队的番号就可以看得出来,此时南方联邦的部队番号、编制到底有多乱了,这镇级的番号都排到了四十多,但实际上能够拉出来的镇也没有几个,大多数都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新军、旧军占据了那些番号,随便几百人就敢打出某某镇的旗号来。
国内各军阀手中的正规野战军加起来,其实三十万都不到,而赵东云一家就占据了其中十多万将近一半。
这也是国内诸多军阀视赵东云为最大威胁的原因,别看奉军如今南下部队也就十来万,但是要知道这十几万可都是正规野战军,每一支都是配属了完善轻重武器的,经过完整训练的部队,这些部队里随便一支都是能够和其他军队麾下最精锐的部队相对抗的,所以尽管这奉军南下还兵分两路,但是依旧让其他军阀感到头皮发麻,哪怕是拥有十余万的段祺瑞也照样如此。
要不然段祺瑞也不会如临大敌,大肆从南方战线抽调兵力北上了,而且一抽调就是七八万之多,但就兵力数量上来说,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奉军从山东南下的第二军三万余人。
而段祺瑞的抽调那么多兵力汇集徐州,摆出了一副要在徐州决一死战的架势,也就是让奉军被迫更改原先的战略,不但新组建的第三军南下增援河南,更是在拿下郑州后就是抽调了第一军东进徐州。
如此也就导致了围绕着徐州战线,奉军汇集了第一军、第二军总兵超过八万人的庞大兵力。
这对于段祺瑞来说,算得上是弄巧成拙了,如果段祺瑞只是抽调三四万人北上徐州的话,奉军还不会如此重视,不会特地把第一军从河南抽调到皖北参加徐州战役。
战争里头双方的各种行为都是相互影响的,之所以后续会造成什么结果,那就只有打过才知道了
而徐州一线汇集了双方超过十五万的庞大兵力,也就造成了去年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如此庞大规模的战役对于奉军的指挥体系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随着第一军、第二军陆续抵达徐州一线,尤其是在第十九旅拿下海州,奉军利用海军、军需部的诸多船只进行海运补给后,前线各部队,尤其是从山东南下的第一军得到了充足的补给。
而这个时候,奉皖双方准备了半个月的徐州大战也终于是来开了序幕!
九月十九号,赵东云正式任命孟恩远为徐州前敌总司令,徐邦杰为副司令,统一指挥第一军、第二军以及配属的两个统帅部直辖的一百毫米重炮营。
经过多天休整后,徐邦杰麾下的第十师第二十旅从峄城南下,对徐州六十公里外的邳州发动了进攻,该地乃是宿迁和徐州之间的重要据点,不但扼守运河通道,而且攻占此地也能够避免第二军的其他部队进攻徐州的时候免受侧翼威胁。
因此在奉军统帅部作战司的作战规划里,攻占该地是对徐州发起总攻之前的前奏。
然而对面的段祺瑞也是知道自己要守的不仅仅是徐州一个城市,而是整条苏北防线,而像邳州这样的重要外围据点也不会轻易放弃,因此防守该地的可是有着一整个混成旅。
不过偌大的一场徐州战役,自然不可能只在邳州这里爆发战事,于此同时第十九旅拿下海州,除了派遣一营兵力继续东进沿海掩护港口外,第十九旅的其他部队则是继续南下沐阳一带。
徐邦杰麾下第二军的其他主力部队,包括第三师、第一混成旅以及重炮部队则是沿着东南直奔徐州而去。
而在徐州西面,孟恩远率领的第一军也是逼近到徐州不足三十公里外,先后攻克汤山、夏邑等多道皖军的外围防线,不过面对奉军第一军的凶猛攻势,段祺瑞明智的选择了收缩防线,把西面的诸多外围防线上的兵力收缩到了徐州来。
二十七号,第一军麾下第九师攻占了徐州防线西面的重要外围据点萧县,这个时候,第一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已经是兵临徐州城下。
然而越靠近徐州,前线的奉军将领们打的越是小心,用兵作战也是显得谨慎无比,因为任何一个中高级奉军将领都知道,此战的胜败关乎到奉皖两家最终谁能登顶中国,而后方的赵东云也是不会容忍任何的指挥上的失误。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年头的通讯手段还太过落后,赵东云都想要学后世的志清兄遥控指挥了,不是他不知道遥控指挥的缺点,而是他实在担心。
随着徐州战役的爆发,赵东云的这种担心旁人都是能够看得出来,尽管赵东云此时还是和以往一副风云淡清的样子,但是跟随他身边久了的人可都是能够看得出来,赵东云这段时间一直都是担忧着徐州战事。
李三作为赵东云身边的老资格随从,对赵东云的各种表情、身体语言自然是了解的非常清楚,要是没有这手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也不可能跟随赵东云身边那么久了。
“总统,茶来了!”李三把茶杯放下,但是赵东云却是没有转过身来,依旧盯着办公室后墙的大幅中国地图上看着。
李三略微等候了数息,原本打算就此出去的时候赵东云却是开口了:“李三啊,你跟随我多久了!”
李三听着这没头没尾的话,有些一愣,然后道:“回总统的话,职部跟随您已经有七年了!”
李三在赵东云1901年担任武卫右军营统带的时候就是他的侍卫,然后他就是一直跟随在赵东云身边,从寻常侍卫升为马弁,再升为护卫队队官,后历任第三镇营务处处长,盛京将军府、东三省总督府、东三省巡阅使府的秘书处处长,再到现在的总统府秘书处处长。
尽管他的职位多有变化,但是干的工作却是不曾变过,名义上他是秘书处处长,但实际上他并不插手政务,他主要还是充当赵东云的随行秘书,说的不好听些就是拎包、端茶倒水的角色。
但是尽管这样,但是却是苏系里却是没一个人敢小瞧他,在苏系里赵东云的信任就是代表了权势。
赵东云道:“算起来,你跟随我的日子也算久了,你说这么多年来,我可曾失败过?”
李三面露疑惑之色,不过还是继续恭敬答道:“没有,自从总统任职武卫右军起,无论是内外争斗都未曾一败!”
赵东云转过身来,然后李三看见了他脸上露出了苦笑,李三看见这个表情,心中猜测道:难道是徐州前线出了什么问题?
可是李三虽然很少具体插手军政事务,但好歹是秘书处处长呢,对很多事情可都是清楚的,每周的军事简报他也是有权利过看的,而根据他所得知的消息是目前奉军在徐州一线虽然说进展不算太快,但那是奉军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缘故,实际上目前奉军在徐州一线的行动都算是非常顺利的,一切都还在作战处事先制定的计划在进行。
如果不是徐州前线的原因,难道是内阁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好像也没有啊,这第二届内阁可是赵东云亲自组建的,选用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资深官员,而且其中一大半都是苏系出身,自从内阁组建以来虽然遇到的麻烦不算少,但是却平稳有序的处理着国内诸多政务,内阁的诸位总长们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李三在暗自猜测着,但是赵东云却也没打算隐瞒什么,眼前的这个李三不仅仅是他的下属,也是跟随他多年的老人了,他当即就是道:“日‘本那里传来,说是扣下了我们的一批军械订单!”
李三一听,当即脸色就是数变:“这东洋人好生可恶,竟然如此不顾信义!”
李三骂日‘本人不顾信义,但是信义二字对于赵东云来说也不算什么,让他真正在乎的是日‘本人此举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第三百零七章日‘本干涉
不管什么时代,大规模的军购都是有着浓厚的政治意义,尤其是利益相关国家。
赵东云还没有入关的时候,为了扩军可是大肆从日‘本、德国购入军火,尤其是以火炮为主,德国那边不去说,德国人说实话在远东没啥影响力,而德国在远东尤其是中国的利益实际上就是军火商的利益,这和英国、日‘本以纺织品,轻工业商品出口中国为主不太一样。
说到这里,得重点说一说对于各国来说,所谓的远东利益是不相同的。
对于当代的超级帝国英国来说,在远东方向的首要战略就是扼制俄国的扩张,其次是中国的纺织品等轻工业市场,日‘本重工业尤其是战舰等军火的市场,一旦知道了英国人的这种远东战略,那么就很好理解英国在远东方向的诸多外交行为了,包括扶持日‘本对抗俄国,向日‘本出售战列舰,历史上英国人扶持袁世凯统一中国以保障中国的商业环境不受破坏。
对于日‘本来说,当代日‘本的核心利益就是自身发展!
而日‘本这样一个内需有限的岛国,其发展就需要外部市场了,当代日‘本的核心经济支柱有三大方面,一个是生丝出口,当代日‘本乃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而历史上1910年日‘本的生丝出口总量将会占据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产量,第二个是茶叶出口,日‘本乃是当代全球第五大茶叶出口国,第三个就是棉布产业。
前面两项对于中国来说关系不大,顶多算是有竞争关系而已,但是当代中国的生丝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其实都远远逊于日‘本,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国际竞争中被日‘本生丝即便了,而茶叶的话关系也不大。和当代中国有直接利益矛盾的乃是棉布产业。
日‘本的生丝和茶叶都是销往欧美列强,但是他们的棉布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销往的却是中国,他们里固然还要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争夺市场,但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还是中国的民族工业。
这种情况在日俄战争爆发后显得尤为明显,之前日‘本的货物尤其是棉布都是销往东三省、直隶等北方省份,但是日俄战争日‘本货供应断绝了后,被中国的大量国产布匹和英国洋布抢占了市场,尤其是在东三省里畅销各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东洋布,而是福元纱厂、葫芦岛纺织公司为代笔的北方民族资本纺织企业的国产机布,目前来说,国产布匹在北方地区的市场占有量达到了六成之多。
除了棉布等轻工业产品和中国存在竞争外,日‘本还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包括木材、豆饼、煤炭等等,目前东北大豆产业里的相当多一部分的豆饼其实都是销往日‘本。
日‘本的这种外贸型经济体系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军政外交政策,这才有了后续和满清争夺朝‘鲜,日俄战争后建立满铁,经营辽东半岛乃是后续入侵中国,可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于他们的这种外贸型经济体系,需要市场和原料的来源地。
而对于1907年的日‘本来说,他们对待中国的政策也是相当明确的,为了扩大日‘本货物在中国的市场,同时为了扼制中国的重新崛起,他们就是期望中国能够陷入混乱,国家都乱了天天军阀混战,这民族工业自然也就别想发展起来和日‘本货竞争了,而中国持续混乱的甚至最后分裂的话,那么对于日‘本而言就少了一个强大的邻国。
日‘本的这种中国政策这和英国支持袁世凯初步统一中国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除了英国这个超级帝国和近邻日‘本外,俄国对于中国的态度就是那永无止尽的领土贪欲,斯拉夫人对于扩张领土的超过了任何一个民族,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能够成立一个所谓的黄俄罗斯,至于所谓的经济利益倒是不大。不过俄国在日俄战争吃瘪了后,目前已经是把熊爪缩了回去,只是想着从善后借款里捞取些许经济利益,再让赵东云保持对远东地区的物资,尤其是高烈度酒的出口,基本上他们就不会说其他的了。
德国就更是如此了,虽然他们占据了青岛,不过那不客气的说只能算是威廉二世的面子工程,区区一个青岛并不是德国在中国的核心利益,德国在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军火出口!
从晚清时代‘开始,中国就一直有向德国进口军火的习惯,这种习惯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其他国家的军火商想尽了办法都无法改变,当代也是如此不管是赵东云还是段祺瑞又或者是南方联邦,他们都是德火商的大主顾,最近一年里德国对华军火贸易金额将近两千多万圆之巨,其中赵东云一家就是从订购了高达五百多万圆的火炮,而南方联邦更是大手笔,各家加起来订购了足足超过千万圆的巨额军火,只是南方联邦那群败家子虽然购买了大量火炮,但依旧被段祺瑞打的节节败退,导致大量购自德国的军火落入皖军之手,要不然你以为段祺瑞的十几万大军是怎么武装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南方联邦送人送装备送过来的。
这个时代的南方联邦就是一运输大队长!
基于德火商的利益,那就是让中国的战争继续下去吧,打的越惨烈越好,当然了他们也不会说刻意去左右什么,反正不管谁打赢了最后还是得找德国人购买军火,也就是说,甭管中国局势变的怎么样,反正这军火市场还是德国人的,连英国人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国人大批大批赚枪炮的银子。
而法国、美国、意大利之流基本上可以忽略,他们在中国并没有什么核心的利益,非要说有的话就是中国的商业市场了,所以美国叫嚷着门户开放,而法国人在两广地区和英国人进行激烈的商业竞争。
而纵观列国的远东战略以及对华政策,那么就会发现,当代能够想要阻挡中国事实统一,并且有能力这么做的实际上只有一家,那就是日‘本!
先不提日‘本会不会派遣干涉军这么去做,至少目前日‘本扣下苏系购买的军械就已经足以证明,日‘本已经对赵东云逐步南下统一中国有了阻挠的意思。
“他们不仅仅扣下了我们的这批军械,而且我方驻日代表已经确定,这一批军械已经离港驶往上海,毫无疑问日‘本人是把我们订购的军械移交给了段祺瑞!”军械部的赵东平此时此刻待在赵东云的办公室里。
赵东云也是脸色深沉,这一批军械还是奉军入关前向日‘本订购的,足足有三十多门七十五毫米火炮,而起其中有十多门日本最新式的三十八年式75毫米野战炮。
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可是向德国订购了足足五百多门火炮,不过当初德国的库存量没有多少,产量也不算多,所以实际到货的并不多,日俄战争后期日‘本又像德国购买了该炮授权专利自行仿制生产,这就是后世非常出名的三十八年式野战炮了。
随着这两年日‘本兵工厂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日‘本的三十八年式野战炮批量装备部队后,替换下来的那些三十一年式野战炮、过山炮则是大规模的抛售给了中国诸多军阀。赵东云就是购买了不少,另外听闻日‘本的三十八年式野战炮已经成熟,所以也是提出购买了一批,日‘本人之前是同意了,但是那时候日‘本人还没有想到赵东云竟然会这么快入关,而且入关的诸多战役里打的频繁获胜。
这个时候,出于扼制赵东云继续扩张,同时扶持段祺瑞的考虑,日‘本人扣下这一批军火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外交部难道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得知?”赵东云对于外交部在此事上的毫无表现也是严重不满,这么大的事情之前外交部竟然是一点都不知道,等到日‘本人把这批军械直接发往上海后才是匆匆得知,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了,估计这会人家段祺瑞已经是在上海欢天喜地的接受了这一批军械。
陆微祥也是一脸沉色:“此前日‘本人那边一直没有提及过,而且该批军械在抵达港口之前一直都是顺理的,一直到他们驱赶了我们的军械代表这才获知!”
货物既然已经没了,赵东云也知道不可能让日‘本人再掉过头来给自己,事实既然已经造成,那么徒然生气也是不可行的,当即他转头对赵东平道:“我记得我们还欠了他们不少军械款吧!”
赵东平当即点头道:“上月到货的日‘本军械只支付了第二批款子,尾款二十万圆还没给!”说到这里,他想了想又道:“这一批被扣下的军械我们前头给的定金是三十万!”
赵东云道:“嗯,把尾款先扣下,具体的外交部你们和日‘本人去谈!”
货物虽然没有了,但是赵东云可不打算让自己的定金也打水漂了,哼,日‘本人敢做初一,他就敢做初二!
随后他继续道:“日‘本这边以后恐怕是很难购买到军械了,而我们目前的火炮尤其是长身管的大口径火炮颇为紧缺,外交部这边多和德国联络,另外法国和俄国那边也可以去谈一谈,我就不信有钱他们不来赚!”
日‘本人既然不卖给赵东云军火,那么赵东云就找其他国家买,只要有真金白银在手,什么买不到啊!
只是如今的军械被扣本身来说不算什么,赵东云更加担忧的是背后所透露的意思!
次日,赵东云临时召开了军事会议,然而这一次会议只是对正在进行的徐州战役说了三言两语,然后赵东云就是谈起了东三省防务,尤其是鸭绿江防务来。
第三百零八章安东警备司令部
“如今的奉天防务还是过于空虚了,安东那边只有区区一个巡警团是万万不够的,再往那边派驻两个巡警团,第十混成旅这边也抽调一个步兵团到凤城驻扎!”赵东云继续说着:
“此外安东那边也不要一直闲着,平日里要把野战工事提前挖宝,争取打造出一条永久防御工事出来!”赵东云抬头看了看洪浦涛:“军需部看着往安东方向分配一些水泥、铁丝网等物资!”
赵东云没钱雇佣好几万民夫长年累月在安东建造一条永久防御工事,但是巡警团里的士兵本来就是辅助性质的士兵,让他们转行充当工程部队挖战壕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果不是怕引起和日‘本的纠纷,引发日‘本戒备的话,他都是想要直接把第十混成旅派往安东了,只是安东这地方太过于敏感,自己直接部署一个混成旅上去的话,人家日‘本人肯定知道是防备他们啊,到时候少不得会引起外交上的扯皮。
至于巡警部队嘛,这部队不仅是奉军内部还是外军眼中,都不是什么正规部队,派三个团到鸭绿江边上也就四千多人而已,人家日‘本人看了也就忍了。
反正有着当初日‘本人修的安东铁路在,如果中日关系一旦紧张,不用两天功夫自己的大军就能云集安东,到时候在大量工事的辅助下,他都是想要看看日‘本人怎么突破自己的安东防线。
“不仅仅是安东,还有满洲里、绥芬河这两个边境重镇的防务也需要加强,虽然我军目前的野战兵力紧张,但是多派一些巡警部队还是可以办到的,提前把守备工事修起来,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诸多变化!”
赵东云没有直接说未来的变化是什么,但是在场的都不是笨蛋,听到今天赵东云说起东三省的防务,而他们也或多或少听说了日‘本扣押了苏系所订军械的事,很明显日‘本此举刺激到了赵东云的防备之心。
而他们越听赵东云说,就越是觉得赵东云这是准备着防备日俄的干涉军啊!
“之前的哈尔滨、沈阳、锦州三大防务司令部虽然撤销了,但是类似机构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赵东云道:“我打算设立几个警备司令部,以辖巡警部队为主,日常除了担负维护地方治安外,也要担负起边防巡逻的的责任来!”
赵东云今天突然说起这个警备司令部并不是突然说说的,设立这个警备司令部只是其次的,关键的是他打算把现有的巡警部队进行改编!
如今苏系体系下的巡警体系其实是不正常的,在军方将领看来巡警部队是二线兵力,必要时候是要拉上去当炮灰的,但是在内阁官员们看来,这些巡警部队乃是弹压地方,维护治安的军事警察,这从苏系里的巡警部队接受统帅部和内阁警察部双重领导就可以看的出来。
而对于这种状况赵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