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东云听罢满意的点了点头:“嗯,前几日我这边刚运到了一批三英寸口径的榴炮弹,我想你们应该用的上!”

安德烈一听,当即就是道:“哦,不知道有多少?”

赵东云道:“量倒是不太多,只有五千发,不过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我为了弄这一批炮弹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所以这价格嘛!”

安德烈一听只有三千发,脸上露出明显的失望神色,这三千发炮弹如果是放在和平时期可以训练很久了,但是在战时,尤其是现在火炮射速大大提高的现代战争里,这三千发炮弹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不过赵东云的下一句话却是让安德烈激动了起来,只听赵东云道:“当然了,如果这一次我们合作的愉快,那么后续还会有更多符合贵军火炮口径的炮弹运到锦州来的!”

安德烈连忙道:“不知道后续还能有多少?”

赵东云道:“这个就要看贵军的能付出多少代价了,就算量少的话但是我想每个月三五千发不是问题,甚至价格合适的话,还能有更多!”

安德烈听罢似乎在考虑赵东云的话,半天后他道:“如果我猜的不错,这一批炮弹应该是赵将军属下的唐山机器厂所生产吧!”

赵东云没有回答,而是继续微笑算是默认了此事!

安德烈并没有猜错,赵东云向俄军提供的机枪子弹以及炮弹大多数都是福元机器厂生产的,其中的德式机枪专用的7。92毫米子弹就不用说了,福元机器厂最近半年来一直都在不断的购置机器扩大产量,子弹产量大大提高,要匀出一出来来卖给俄国人问题不大。

而炮弹的话,原本就麻烦许多了,因为这年头各国的火炮口径也不同,中国国内陆军采用的多以57毫米,75毫米为主,而俄军则是有76。2毫米,87毫米,107毫米等口径。

而火炮口径的不同导致炮弹也就不同,这也是俄军很难从远东的国际军火市场上购买到大量炮弹的原因,因为其他国家的兵工厂没事又不会生产俄国口径的炮弹。

赵东云之所以能够弄出来这一批俄国口径的炮弹,还是指示福元机器厂那边专门改装了一条生产线,这才能够生产出俄国口径的炮弹,这些俄国口径的炮弹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卖给俄国人。

安德烈继续道:“只要赵将军能够提供炮弹,那么价格上可以在按照国际军火市场上的价格上浮百分之三十,但是您必须保证炮弹不能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

安德烈和赵东云打交道也有小半年了,可是知道赵东云自家的第三镇里可是装备了不少劣质炮弹,比如那些采用铸铁炮壳,装黑火药的炮弹,他可不想赵东云用这些垃圾货色来糊弄他。

赵东云满脸微笑:“那是当然了,客户要求什么,我们自然是提供什么了!”

他此时已经是想着,和俄国人的军火交易能够给福元机器厂以及自己带来多大的收益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初露峥嵘

福元机器厂那边收益并不会太大,为什么,因为福元机器厂的产量本来就不算太高,而且由于肩负整个北中国的军火供应,不管是步枪还是子弹又或者是炮弹的几乎都是供不应求的。;。;

为了扩大产量,过去两年时间不到福元机器厂已经先后三次扩大股本增资,同时也是从国内的七八家银号、票号联合借贷了高达一百多万两银子用以扩张。

可以说从成立的那天起,福元机器厂就走上了借贷扩张再借贷再扩张的路子,导致现在的福元机器厂已经负债将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然而国内的那些民族资本家又不是笨蛋,之所以大方给福元机器厂提供大批贷款,自然是看中了福元机器厂的收益。

而福元机器厂那几乎可以生产到后年去的订单就是利润的保障!

饶是已经接受了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工人和机器设备,同时也一再二再的购置机器扩张,但是受限于成立时间太短,福元机器厂的产量短时间内依旧不算太高,其他先不说,就说这炮弹,如今的月产量不过一万五千多发而已,这个产量如果说供应整个北中国诸多军队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现在是和平时期,而炮弹这玩意是消耗性的物资,只要北洋新军没有打仗,那么对炮弹的消耗就不会太多,之所以还会大规模购进炮弹,主要是为了储备。

按照当代的惯例,一门火炮一般会储备大约三百到五百发炮弹备用,而北洋新军现在所用的火炮大多是这两年从日‘本以及德国进口的,而进口这些火炮的时候都会随同订购相应的炮弹。

也就是说,当今的北洋新军里头,包括赵东云的第三镇在内都是储备有大量当初进口的炮弹,并没有急迫大规模储存炮弹的需求。

这样的情况下,赵东云才能够从福元机器厂的炮弹产量挪出一小部分来卖给俄国人。

抛开了赵东云这个因素外,那么对于福元机器厂本身来说,卖给俄国人炮弹并不会带给他们太多额外的收益,因为他们的炮弹本来就供不应求。

不过对于赵东云这个二道贩子来说,收益却是大了去!

他卖给俄国人弹药虽然是政治性的目的居多,但是赚钱也是一个次要的目的了,这他从福元机器厂订购的炮弹如果一枚要三十两银子的话,那么他卖给俄国人就会是五十两银子,其中的利润几乎达到了50%左右。

不过赵东云对此也承担了诸多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

俄国人虽然付出了比较昂贵的价格,但是他们给了钱后,赵东云可是送货上门啊,那些炮弹将会从唐山通过火车直接运输到锦州,然后再由赵东云秘密转运到奉天。

怎么说呢,一分钱一分货!要是在欧洲购买同样的炮弹只需要三十两银子,但是现在战争期间谁有这本事一路运到东北去?

除了日俄自身外,唯一的物资通道就是关内外铁路,而这条铁路的重要枢纽锦州就盘踞着赵东云,只要赵东云愿意,他甚至可以不让一粒子弹流入东北交战区,同样的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把整列军火运往奉天!

赵东云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也承担了别人不愿意承担的风险!

这才是他在这场军火走私贸易里收获庞大利益的原因。

赵东云利用福元机器厂,自己坐镇辽河西部的便利,同时还有手下上万军队的掩护,顺利的给俄国人输送了大量的物资弹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俄战争也在继续着。

双方自从二月十号宣战后,除了一开始日‘本海军卑劣的用不宣而战的方式偷袭了旅顺军港,造成俄国海军数艘军舰损失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显得非常平静。

因为这个时候双方都在进行调集物资和兵员,酝酿着随后的大规模战争行动!

这一时间,看上去竟然是平静无比!

然而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了,日俄两国的是什么情况暂且先不说,中国国内却是群情奋勇,众多人想要抗击俄国,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们甚至提出要组建义勇军前往东北加入日军参战呢。

而国内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作为国内派驻到东北的唯一一支新军的统帅,赵东云的名字再一次被广泛提起,和去年年底广泛指责赵东云不主动抗击俄军不同,这一次随着朝廷正式通报‘局外中立’后,众人埋怨的对象已经从赵东云这个前线将领转到了朝廷诸公上头。

不过人们依旧对赵东云,尤其是他的第三镇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国内对赵东云以及对北洋体系的指责虽然少了一些,但是依旧还有。

为了回应国内的庞大舆论压力,袁世凯和赵东云一商量后,决定在锦州弄一场小规模的军事演习,以表示日俄战争里头我们虽然中立了,但是我们玩的是武装中立。

好吧,说白了这场演习不是给日俄两国看的,而是给国内民众看的!

为了避免刺激日俄两国,同时又为了满足国内的舆论压力,赵东云把这场演习地点设立在锦州,规模也不大,就两个营参加而已,不过却是邀请了诸多中外记者参加,尽管演习过程毫无新意,这种对外的公开演习里头赵东云自然不可能把迫击炮,机枪战术之类的拿出来给别人看,但是依旧让外人看到了一支新式军队应该有的面貌。

外国记者莫斯利道:“和中国的其他军队比起来,赵东云将军的第三镇明显出色太多,严格的军纪和新式的装备让这支军队具备了现代军队的战斗力!

当北洋新军主动大规模公开新军的编练情况,尤其是公开了诸多第三镇的演习照片后,国人们看到的是一支精神抖擞的现代化军队,此外赵东云的多副戎装照也是随着这一次舆论的宣传活动里广泛被各报刊登。

照片里的赵东云丝毫看不见年轻稚嫩的痕迹,他穿着当今北洋常备军里的军官冬季礼服,侧着身子拄着一柄军官指挥刀,头上虽然戴着军帽但是依旧可以看见他是个光头,而嘴上的那两道略显夸张的八字胡须更是让他看起来和时下的普通军人极为不同。

肩上的是团蟒抱珠以及袖口上的盘花金辨都更是让他看起来极有年轻显贵的味道,他身上的军服是冬天北洋常备军才开始全面实行的新式军服,这种新式军服虽然练兵处在年初下发新军军服章程后,也是已经被作为全国各省新军的标准军服。

这种新式军服的常服虽然是和作战,但是礼服却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让人看到的第一眼就能够感到新式军人的俊朗潇洒,当然了更多国人会直接认为是假洋鬼子……

尽管已经有很多人看见过北洋新军的模样了,但是赵东云的戎装照和他手下的第三镇的诸多照片开始在国内流传,并频发登上报纸后还是引来了极大的议论。

一时间里,赵东云的个人名声大幅度上扬,人们一说起北洋会想起袁世凯,但是要一说起北洋新军,诸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赵东云的身影。

某种程度上,赵东云已经成为了北洋军官的典型形象!

再加上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一镇统制,在局势混乱的东北里坐镇锦州,成为中国执行武装局外中立的具体负责人,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偶像,无数前往其他国家留学的年轻学子们,尤其是学军事的那些年轻学子把赵东云当成了成功的楷模。

赵东云的名字和照片很快就是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传到了全球各地,在纽约时报关于日俄战争的专题报道中,赵东云的照片和日‘本将军大山岩、俄罗斯将军库罗伯特金上了头版!

因为以上三人就是中日俄三国在东北的实际军事负责人!

赵东云对于自己的突然出名有些不习惯,他之前在北洋内部的名声其实也不算小,但大多是在北洋的诸多中高层军官里流传,再有就是同为北洋体系的文官、幕僚们听过或者见过他,甚至很多同为北洋体系的中下层文官都不知道他呢。

这也是当代北洋新军中高级军官的一个缩影,虽然他们已经掌控了这个时代中国最为强悍的武力,但是人们所看到的大多是袁世凯,对袁世凯后头的段祺瑞、王英楷、冯国璋、赵东云等人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这些后实力大名鼎鼎的北洋军阀被普通人所熟知,还是要辛亥年武昌起义以后,那个时候冯国璋、段祺瑞等人才频繁出现在报纸之上。

现在,他们在很多国人看来不过是袁世凯手下的一个手下而已!

赵东云之所以能够出名,其实也和他的政治地位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因为那几张照片以及他的年轻的过分的年龄!

诸多年纪比较大的人对年纪轻轻的赵东云非常担心!

广东的岑春煊给朝廷上的奏章里,就公开对赵东云表示担心:赵子杨年轻资浅即坐镇东北一方恐非朝廷之福!

赵东云看着手中袁世凯转发而来的这道奏章副本,脸色不是很好看:“这个岑疯狗,是看谁咬谁啊!”

岑春煊此举其实倒不是针对他赵东云,而是针对袁世凯,试图用赵东云年龄和资历问题来抹黑袁世凯的用人策略。

“别管那些人了!”方若莲此时脚步轻移,然后坐进了沙发里,她不喜欢赵东云在她面前还关心什么正事。

赵东云放下奏章的副本,转头看着方若莲:“锦州比保定要冷许多,这几天有没有习惯?”

方若莲听罢似乎感觉到冷了一样缩了缩身子,然后道:“对于我来说,保定和锦州都一样冷!如果冬天能够回香洲过就好了!”

赵东云听罢:“岳父不是搬到了上海吗,你可以去上海看他们的!”

赵东云并没有说他陪着她去上海看岳父岳母,因为他没有时间,这年头当官其实也挺苦逼的,没事可不能乱跑,身为第三镇统制,尤其是现在东北时局紧张,日俄爆发战争之际,他赵东云不可能随便离开锦州的。

不过方若莲却是摇头:“我不喜欢坐船,而且我十月份的是才去看了他们!”

赵东云听罢有些无语,这个方若莲婚后就更变了个人一样,身子还是和以往那么诱人,和她说话依旧能够随便瞎扯,也会毫不掩饰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并时不时就想要劝赵东云以及身边的人入教。

但是她却是变得极为慵懒了!

尤其是秋冬时节,她可以在窗边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书一整天,很多事都不愿意去做了,甚至赵东云觉得很多事她都不愿意去想了。

现在的她很难和赵东云脑海里的那个修女联系起来!

“等几年等津浦铁路开通了后,以后南下上海看望岳父岳母就容易多了!”赵东云伸出手搂住她,让她可以舒服的靠在他的身上。

“嗯!”方若莲并没有多说,只是轻嗯了声就闭上了眼。

赵东云则是拿起了桌边的书看了起来,初春里极为难得看见到午后阳光穿过玻璃窗户,然后晒在两人身上。

赵东云手中的书并不是什么小说或者其他类的书籍,而是一本德文的军事理论书籍,是上个月他托人从德国带回来的。

这几年来,他一直都是持续的阅读专研大量的西方军事书籍,他坚信要想成功,就得提前让自己准备好,而要当一个合格并成功的军阀,只依靠些许后世的记忆或者小聪明是远远不行的,赵东云不要求自己成为拿破仑那样的军神,但是最基本的东西还是需要掌握的。

午后的阳光并没有在客厅里停留太久,当身上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后,赵东云放下了书本,再回头看看已经依偎着自己的妻子,她已经睡着了,精致的脸庞上的那两道睫毛遮住了双眼,红唇微闭的她正在平缓的呼吸,这个时候的她看起来漂亮极了。

轻轻扶住她的身子,然后从沙发起身扶着她侧躺下,再拖过了一个枕头让她垫上,午后阳光已经逝去,为了不让她感受到寒意他又是从另外一侧拿着羊毛毯过来给她盖上。

看着似乎已经陷入了美梦中的妻子,赵东云也是露出了笑容,然后情不自禁地伸出了手抚摸她的脸庞,感到到了触摸感方若莲似乎醒了,不过她依旧没有睁开眼睛,她能够感受到这略显粗糙的手是她丈夫的手,她伸出了手盖在赵东云的手背上,嘴上喃喃着:“我睡了多久了?”

赵东云道:“没多久,还没有一个小时呢!”

方若莲转动了身子,让自己趟的更舒服下,依旧没有睁开眼睛:“那我再睡一会!等我睡着了再走!”

赵东云轻嗯一声,看着这个迷迷糊糊说着话,连眼睛都不愿意睁开的女人,心中感受到的是别人无法带给他的平和。

到了沙发的另外一头,他重新拿起书本看了起来,外面的阳光也已经消失不见,天空很快飘来了诸多灰云,透过玻璃窗看见的是越来越厚的云层,也许今年春天的第一场暴雨就要来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当军阀不容易

随着1904年日俄爆发战争后,国内讨论时局的时候也经常挂上了赵东云的名字,再加上为了缓解国内的舆论压力,袁世凯为首的北洋上下也是在做一些宣传工作,比如第三镇在二月中旬举行的那场小演习就是其中一环。

同时为了展现北洋新军的强大战斗力以及全新的面貌,北洋官方首次对外界大规模公布相关照片,不仅仅有演习,行军之类的照片,还有摆拍的大量照片,比如为了展现北洋装备了世界上的最新式的诸多武器,摆拍了重机枪组,德式炮组以及较射气球等。

此外还有诸多北洋的高层将领的戎装照也是被大规模公布,这诸多人里头又以赵东云最受关注,除了他是北洋新军在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负责人外,也和他的年龄有关系。

某种程度上来说,袁世凯把赵东云推出来,为的就是说明他袁世凯用人唯才是用,资历,年纪背‘景全都不是问题,只要你有能力,那么你能够和赵东云一样迅速成为举足轻重的人,如此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北洋新军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是试图吸引更多的英才效力。

清末时期的北洋体系能够吸引无数年轻人为止效力,导致袁世凯领导下的北洋成长为中国的第一大政治集团,自然是有他的理由的。

清末时期,说起革命很自然会想起孙文,但是说起改革那么大多人是会想起袁世凯的。

袁世凯在清末时期主导的新政改革,不仅仅只有军事方面,更多的是涵括了教育、交通、工商、政治等。

教育方面主张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化的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教育体系,鼓励士子留学并授予留学生举人或进士功名。

工商方面包括推动工商部的成立,颁布公司法,为中国建立了全新的工商环境,使得中国的近代民族资本经济发展大大加快。

交通以及通讯上上,包括建立邮政系统,支持建立京汉铁路、津浦铁路,此外收回关内外铁路也和他有着极大关系。

政治上他推动君主立宪制,迫使清廷开始预订立宪等。

尽管他后世有着称帝这么一招臭棋,导致他被钉在了历史的屈辱柱上,但是在庚子年后的清末新政时期,他袁世凯却是被无数国人寄予厚望的改革者,清末新政时期的短短十年时间里,是袁世凯政治生涯里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可以说一天胜过一天,哪怕是日俄战争爆发中国被迫宣布中立,国内有不少人对原始有着批判的声音,然而这种声音并不是主流。

尤其是当二月中旬,袁世凯为了进一步挽回舆论,同时为了扩大北洋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大举宣布调遣北洋常备军第二镇进驻山海关。

这个举动在普通国人看来,是袁世凯对日俄展现强硬态度的一个姿态,表面北洋新军虽然没有足够的实力进军东北和日俄交战,但依旧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障武装中立的执行,避免战火被波及到辽西地区尤其是关内地区。

这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也许看起来并没有太过高明的地方,但是袁世凯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了,他不用多复杂的手段,技巧之类的东西,他只是向国人展现他的态度和决心而言,而就这就已经足够让他获得更为庞大的威望了。

相对来说,在日俄战争这一场战争里头,张之洞和岑春煊等其他国内政治要员的表现就要逊色的多。

当然了,这些舆论争夺,政治影响力这些东西暂时和赵东云还没有什么关系,他现在还没到那个层次,那些都是袁世凯和张之洞以及岑春煊他们的游戏。

现在的赵东云只是依靠北洋的这一场舆论争夺中小小的出了一把风头,使得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诸多报纸上,让广大国人知道了北洋新军里头有着赵东云这么一号人。

暂时来说,赵东云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气是可以直接忽视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在国内的军政高层之中,名声却是非常显赫,国内军界普遍上把他当成了北洋新军大佬之一,同时由于他驻扎锦州这个东北的战略要地,最为靠近日俄交战区的所在,所以他的名字也是频繁被国内的军政遥远额提起。

简单来说只要说起日俄战争,说起武装中立,控制局势扩大化,保障关内安全这些话题时,那么就绝对绕不过赵东云和他的第三镇,谁让他现在牢牢的钉在锦州呢。

不过国内对他议论纷纷,赵东云是关注不了的,这短时间来他忙碌的很!

一方面是要和俄国人偷偷摸摸做军火生意,把前头商定好的那批炮弹以及新到的一批机枪子弹给俄国人运过去,俄国人自己的运力紧张而且由于中国的中立问题,俄国人自然是不方便派出大量人马来接受这一批弹药以及其他作战物资,所以赵东云还得派人把这一批军械护送到营口,然后由当地俄军接受。

当然了,以上都是秘密行动的,不可能让国人和日‘本人发现,要不然的话破坏中立不说,而且很容易引来国内的责骂,这个时候,吕双枪和石阳这两支被赵东云收复的土匪骑兵就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吕双枪和石阳这两个人可不是什么国家培养的科班出身的职业军官,他们心里头可没有什么国家民族这些东西,他们投靠的是赵东云,而不是北洋或者朝廷。

换句话说,他们效忠的并不是袁世凯或者慈禧光绪这些人,他们效忠的只是赵东云个人,这里头有非常大的区别。

这种关系也就使得赵东云用他们走私运输军械弹药放心许多,至少不用担心遇上什么叫嚷国家和民族的人。

为了保障对俄国的物资运输通道,吕双枪和石阳还联手在辽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肃清行动,把流窜在这一地方的流匪给一股脑肃清了,搞的冯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