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老板,无需在意这些,直接就在这里谈就可以了。其实我是政府官员,主管周围几个县的修路工作,我们现在水泥的钢筋都到齐了,就是还差大量的碎石子,听说刘老板口碑是这一带是最好的,所以政府打算由你来供应碎石子,我们会按照市场价格采购,一分都不会少。”董荷斌说直接的说出了目地。

刘庆健听到董荷斌说自己是政府官员,加上一脸和气,心中免不了升起丝丝好感。对中华帝国的崛起,打败了英法日,刘庆健心中心中十分自豪。当初西南军队在上海全歼日本的上海派遣军时,刘庆健还高兴了好几天,杀鸡宰羊和众多员工好好庆祝了一番。

现在得知政府需要来他这里购买碎石子,刘庆健心中顿时滋生一个想法,随后便开口道:“董先生,我刘庆健也是一个热爱国家的人,国家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别说是碎石子了,只要是国家需要,我都可以随时上战场,敢和任何敌人拼命。今后只要是修路用到的碎石子,都可以全部来我这里取,一分钱不要。不够的话,我可以再帮你们联系其他石场老板。”

“刘老板大义,董某佩服。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刘老板做生意也不容易,还要养活一大堆工人。碎石子照拿,钱照付。”

“不,这些钱我还是能拿得出来。能为国家做点事,是我的荣幸。”当初打败日本后,签下了那一张合约,刘庆健的心已经被兴奋装的满满的,那时候起,他就决定以后只要国家需要,叫他上战场,或者捐出所有家产都可以。如今只是要碎石子,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之后两人扯了很久,一个死活要送,一个硬是要给钱,最终刘庆健只收一半的钱,其他的坚决不要。

眼见对方如此坚定,董荷斌也只能接受这个提议。

中华大地上不乏像刘庆健这样的人,有些则是组织一些工人去帮忙。一些有名望点的,则是直接发起捐款,呼吁各界人士,捐款支援祖国的大建设。

陈绍的免费教育方案,让很多人再次被他的义举感动。在他们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的去回报国家的付出是他们应该做的,比起陈绍免费教育的举动,这些都是小节。

这段时间修路几乎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什么时候修路啊!”

“快了,听说快。”

“明天就要修路了。”

“还招人吗?”

“招,你没有看到那张大大的告示。”

这类的话天天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这是人们在茶余饭后时常议论的事。大概是由于太渴望了吧!稍有一点修路的消息便会引起一阵阵轩然大波。修路的好处不只是让某一个人,某一层阶级的人获利。这是对于全民而言的。以前的出门难,以前担心水果都坏了,以前进城赶集要绕一大段路。只要道路开始畅通,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些马路之前都是一片狼藉,地上到处坑坑洼洼。污水填满了洼地,就像一个水坑,就算是骑着自行车在上面,裤脚都会浸湿一大片。晴天时,风刮起飞尘土四处飞,呛得人呼吸不过来。雨天一片泥泞,厚厚的泥土沾在鞋子上,几乎不能拔动,就是这样的一条土路,一些村庄不知用了它多少年。?

如今,这样的土路,已改了昔日的面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它已改头换面,泥泞,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路的两旁栽满了树木,期待它们有一天能绿树成荫,为行人带来一些凉爽。?

当然这离不开大量的劳苦大众来帮忙,各地有许多的很多村民看到由军人牵头来修路,都很自觉的来帮忙,当要付给他们工钱时,很多人都不愿意收。很多村民都明白,帮点忙不要紧,相比起政府为他们做的,这点忙根本不算什么。黑心的地主被抄家了,如今各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村里的小学也在建造,以后就不用担心娃不识字,怕他们一辈子出不了头。如果没有现在的政府,或许他们还在过着以前浑浑噩噩的日子,有上顿没有下顿。他们不是知恩不报的人,只是出把子力气而已,都是穷苦农民出现,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虽然很多人都不要工钱,但工兵们并没有收回那些钱,在修好路后,这些钱都相继出现在他们的家里。看到坐着卡车远去的工兵,很多想把钱再拿回去的百姓,也只能无奈放弃。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四个月过去了,中华大地上,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整个中华开始爆发出他的力量,有了万众一心的百姓,加上后面庞大的水泥生产能力的支持,这个全国公路网建设计划,完全不需要五年来做。

陈绍粗略看了下几个月来大建设情况的报告,报告上给出的数据,陈绍很满意,道路事关国家大计,必须要执行好。陈绍也从这份报告中感受到一种温馨,这个民族很好,很亲切。这十几年艰辛的奋斗史,陈绍在这一刻完全忘却了以前的幸苦,因为这一切都值了。

从中陈绍也感觉到一种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就是力量。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百姓的积极参与,现在这份报告绝对不会如此完美。各种建造速度,完全超出了陈绍的预料,所有预定的工期基本上都缩短的三分之一,有甚者还缩短了一半。当中还出现许多人一天完工后直接跑掉,根本不要工钱。

看完报告后,陈绍在后面批示道:“每个来帮忙的百姓都要详细记录下来,并且负责三餐。对那些不要工钱的百姓也不要强求,吩咐各地区官员详细记录下来,以后有困难再给予帮助。”

对那些真心为国的百姓,陈绍也会拿出真心去对待他们。

随后陈绍又拿起一份报告看了起来。

几十万的日本人并没有空闲下来,也参与了大建设。还是哪里有危险路段,哪里就会出现日本人的身影。他们被士兵一路押送,奔跑在中华大地上。面对冰冷的枪口,他们也只能摸摸的忍受下来,这半年来,不是没有人逃跑过,可最终都被子弹撕碎。并且还采取了连坐制度,二十个人被分成一组,只要一组中有人逃跑,那全组都必须受到制裁。制裁,对这些日本人来说,就等于是死亡。所以到后来很多日本人都变得很乖,互相监督,除非是整组一起大逃亡。现在虽然累了点,但好歹也饿不死,能活下去一天算是一天,很多人都已经认命了。

对那些日本娘们,负责看守的士兵也没有手下留情,该干活还是要干活,重活干不了,那就做轻点的。反正是不会让他们有太多的休息时间。

劳动只是初期的,等陈绍什么时候心情好点了,还要进行审判了,现在法院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审理这些外国犯人的临时部门。人数有点多,要准备很多材料,就算是要审判,也只能先审判一半。而且陈绍也不急在一时,多让他们干点活,赎赎罪。

至于那些英法两国商人和在华英法国民,陈绍并没有强压他们去修路。因为他们还有另外的工作,那就是修建中华帝国历史博物馆。这里将会收录英法送回的珍贵文物,当然,国内那些仅余下的皇家文物以后也会出现那里面,每天都会开放,以供世人瞻仰。

英法当初还一直抗议来着,只是陈绍一直都没有理会。而是拿出一大堆犯罪的证据,堵住他们的抗议声,在这件事情上,中华再一次站到了道德点上。英法也只能不断的安抚国内的民众,那些证据不但有人证物证,还有大量的情节,完全可以概括成一部英法公民犯罪史。英法再一次落下了面皮,只是这次世界各国除德国外其他的国家都没有笑,他们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要不是中华不想引起众怒,或许他们的许多国民也和英法国民一样,现在正在修建博物馆呢!

不过这也促使了一件事的前进步伐,华盛顿海军条约在昆仑山级战列舰出来后,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本来美国还想改下合约就行,只不过这次其他四国并没有同意,而是直接希望合约就此结束。这件事也扯了几个月,英法日三国沆瀣一气,美国坚持了几个月,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撕毁合约。

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结束,预示着新的海军竞赛即将展开。

陈绍看完这小报告后,嘴角微微一翘嘀咕道:“真不知道当他们都在建造军舰时发现没有钱了,会是何种场面。”

第二百零八章 印尼华人

东南亚的华人问题既由来已久有又相当普遍,而其中拥有600万之众华人的印尼是华人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印尼的华人多灾多难,在1740年以来,华人就曾遭遇大屠杀,一百多年来,这种噩梦还云绕在印尼华人心头,他们能否摆脱恶梦仍是未知的答案。

华人向印尼移民的历史可追述到汉代,但是直到16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没有形成所谓的华人问题。在这之前,原住民与华人相处融洽。从未发生过排华运动。其原因是,当时的华人虽然在情感上归属中国,但是其在印尼的经济地位不足以引起原住民的顾忌。另外,中华历史上封建王朝(至晚清政权前)都无华侨政策,甚或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态度。

印尼华人问题便在晚清政权的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的颁布,这一对海外华侨政策由放任、敌视到保护的转变发生以后产生的。自此以后的中印(尼)关系可分为这样几个历史时期:晚清政府、民国政府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阶断。

晚清政府时期明清立国以来,为防海盗、倭寇,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国人出洋谋生。政府长期都对海外的臣民漠不关心,甚至敌视态度。直到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被迫准许华工出国做工,禁令才被打破。

被带到世界各地的华工苦力惨遭非人待遇,拐匪掠贩人口出洋引起的对外纠纷和社会动荡,有损清廷颜面及其统治。另外,晚清政府派遣的外交官员与海外的华人有了接触,对华侨的富有有了极深印象,并认为可用于中国的现代化。基于此,清廷便逐渐转变过去漠视、敌视华工的态度。1893年在洋务派官员的推动下,正式废除了“海禁”令,此后又制定了不少涉侨政策,申明了对海外华人的保护态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09年颁布的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规定凡是中华种族之人,不论是否出生于中华,都属于中华国籍。而印尼的殖民政府依据出身地原则确定国籍,这样使许多华人拥有双重国籍身份。这样的身份使以后原住民对华人对印尼的效忠产生怀疑,埋下了以后的排华、反华的祸根。

这一时期,印尼华人由于政策的松动使其原本就强烈的对祖籍国的归属感得到释放的空间。另外,华人在印尼被排斥于政治之外,受殖民统治者的压迫。此时中华也惨遭列强侵略。这些使得印尼华人把自身与祖籍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印尼华人对于洋务运动、推翻满清革命等中华民族自强图存的运动都积极支持。

这一时期印尼华人与祖籍国关系的升温,给其在印尼的处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印尼当时处于荷兰殖民者的统治中,殖民统治者对华人和原住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华人置于第一等级西方人和第三等级原住民之间的第二等级。将华人作为殖民统治的工具,造成了华人与原住民的巨大分歧,华人被原住民看作“殖民剥削制度的代理人”。这段时期发生反华、排华事件多是在殖民者的主导下。因此,后人分析时只看到“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的原因。实际上,此时华人与祖籍国的关系也同样是原住民对华人充满不信任乃至仇恨的原由。因为当时华人的地位高于原住民,并且是努力向第一层的西方人靠拢,对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原住民疏远。

现如今中华帝国的成立,颁布了一系列法案,更加明确的指出,世界华人是一家。只要你是站在道德的一方,中华帝国有能力有责任维护你们的权益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希望海外华人能和国内多多交流,血浓于水。

陈绍发布这个命令是出于警告世界各国善待华人,只不过陈绍少考虑了一个民族。印尼人已经对华人相当反感,加上华人普遍富庶。一方是勤劳拼搏的华人群体,一方是懒惰贪婪的印尼人,印尼人的其主要代表就是爪哇人。

荷兰为了更好的管理印尼,在有意的分化两个民族的政策下,加上中华帝国成立,印尼的华人越发团结在一起,帝国的强有力宣言也让印尼华人越加心系祖国。此事也更加激发了两个种族的矛盾。

雅加达的华人聚集区,这里算是雅加达最富裕的行政中心。最中间是荷兰的总督府,驻有一个团的荷兰士兵,在雅加达外围还有一个师的驻军。至于印尼人都生活在外围,他们根本没有钱住在这里,懒惰和贪婪只能让他们偶尔过来溜达溜达。不少人看到华人的商铺,眼中流露出的那种贪婪,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

临近过年,晚上雅加达众多华人都聚集在空旷的场地上。他们拉家带口,搬着椅子凳子,围坐在一张白色大荧幕下。

“诸位印尼华人同胞们,今天我们给你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请大家细细品尝。不过请大家要注意保持安静,看好自家的孩子,坐在中间的朋友,请尽量不要站起来。”一个中年人站在荧幕前用华语喊道。

原本还算吵闹的场地渐渐的安静了下来,那些在人群中奔跑嬉闹的孩子也被父母拉到身边。

中年人看到场面平息了下来,示意电影可以开始后,中年人便走离荧幕下。

电影一开始就极具震撼性,重炮裂地,坦克冲锋,飞机肆虐,舰炮威武,士兵英勇善战。影片开头就把对日之战和英法之战所拍摄的场面一次性拿出来。旁边的播音器同步发出各种声响,炮声,爆炸声,坦克发动机的声音,枪声,士兵冲锋时的吼声。让所有人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何时见过这种场面。这些战争场面是实打实的实战,完全就是记录影片,靠演员来拍摄,根本没有如此效果。

荷兰驻印尼总督德克德被这样的声音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有军队进攻雅加达,内心顿时紧绷起来。随后从窗户中,看到总督府外的空地上正在放映电影,刚刚的炮声和枪声正是从那里传出来的。之前他就接到了申请,中华要在这里放电影,德克德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没有必要为了这种事情去触怒风头正盛的中华帝国。只是他没有想到,只是普通的电影,根本没有预料到电影里是这种画面。

德克德现在就是想阻止也来不及了,何况此时他也没有阻止的想法。荷兰已经没落了,如今连军舰都需要向中华购买,自己拿什么去阻止。一边是落魄老牌帝国,一边是军事强大的新生帝国,德克德不用想也清楚。荷兰单独惹上中华会是什么后果,东南亚距离中华实在太近了。海上马车夫已不复以往荣耀。

就在德克德站在窗口看着电影时,总督府办公室大门被推开,一个身穿荷兰制式军装三十出头的男子大步走了进来。

“你没有看到那些该死的华人在放什么东西吗?你应该马上命人去阻止,再这样下去,会动摇我们对这里的统治地位的。”来人叫亨德利斯,是荷兰女王威廉明娜丈夫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亨德里克的胞弟。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二世祖,此时亨德利斯是荷兰在印尼驻军最高长官。本身也是一个贵族,来这里也是为了镀金,说道军事上,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亨德利斯平时就对华人很看不惯,特别是中华的崛起,让他时常担心印尼的华人会造反。一直都在扶持印尼人和华人对着干,以前制造了不少两个种族之间的矛盾。对于德克德,亨德利斯基本上不放在眼里,虽说挂着一个总督的头衔,但比起亨德利斯的身份后台,根本无法比拟。就是爵位,也比亨德利斯差了一级。而且印尼的驻军兵权都掌握在亨德利斯手中,所以对德克德,亨德利斯没有丝毫的尊重。

“亨德利斯伯爵,你要记住,现在的中华帝国已经打败了日本,然而有打败了欧洲强国英国、法国,你建议你最好停下那些小动作,免得引来中华的报复。你要清楚这个地方离他们的南海很近,中华的舰队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到达,到时候你拿什么去抵挡。”德克德并没有在意亨德利斯的语气,而是直接提起事情的本质。

“哼!胆小怕事,你有什么资格当上总督的,再者说了,就算真的动手了,那是也是印尼人的事,和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中华要是拿不出证据,要撒气,找印尼人去。反正多死点也不要紧,人少点反而利于我们统治。”亨德利斯先是蔑视的看了一眼德克德,随后又一脸无所畏惮的说道。

“白痴!”这两个字德克德并没有说出来,心中也只有无尽的悲凉。他现在只希望,有些事情不要发生。只不过看到身边一脸寒气的亨德利斯,心中那种不好的预感,变得更加的强烈。

第二百零九章 冲突之始

不管德克德和亨德利斯在总督府里面谈论什么,外面的电影依然在播放着。

战争场面很快便结束,接下来是宗离站在上海龙腾酒店外的演讲,宗离的声音和画面同步,一纸《上海合约》经过电影的传播,更加生动的出现在海外华人面前。这部电影也不单单出现在印尼,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点,这部电影也在播放。一时间上海合约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这张合约是中华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和国外人签写的,对所有华人来说,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荧幕上在直接出现了开国阅兵的盛况,陈绍讲话是被近距离的录制了下来,短暂的讲话,陈绍第一次生动的出现在世人眼前,我有一个梦想的宣言让人热血澎湃。此时此刻多少海外儿女落下的心酸的泪水,血浓于水,时间和距离是无法斩断种族间的关系。不管走得再远,华人始终是华人,身体还是留着炎黄血脉,一样都是龙的传人。

以前祖国蒙难,顾不上在各地饱受欺压的华人,现在祖国强大的崛起,如今可以为世界所有华人负责。陈绍要告诉世界华人华侨,中华始终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保驾护航。

阅兵的画面,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澎湃的激情。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整齐划一的方队,热血的阅兵进行曲,无一不让人感到热血沸腾。刚刚是因为心酸个落泪,现在就是激动的泪水。海外华人也无时无刻不在希望中华强大起来,很多都不奢求能不能开疆扩土,更多都只希望不要再受人欺负了。中华是个大国,但一直都不是一个强国,强国梦想根植在好几代人的心中,如今他们终于看到了强国的雏形,怎能不叫人热血澎湃呢!

陆地上的阅兵结束了,画面转到了海上的阅兵盛况,两百多米长的战列舰,威武霸气的主炮,震耳欲聋的炮声,舰上飘扬的黄金龙旗。虽然是黑白的效果,但并不妨碍众多华人观众心中的自豪感。在国外待久了,看惯了外国强大的军舰,有多少人都在盼望有一天祖国也能有这样的大舰。两艘五万吨的战列舰,看起来的震撼效果,比几十艘小舰来得强烈。

很多海外华人都清楚,这样的大舰意味着什么,更何况这样的大战舰还是自己祖国制造的,这里面突出的问题,让所有华人都感受到祖国此刻的强大之处。而且这种战列舰还是现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排水量和主炮口径可以秒杀世界上任何战列舰,他们自豪中华第一次走在世界之前,还是在国之利器上面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一支最有力的强心剂,激起了无数华人的自尊心,以后他们再也不会感觉自己矮人一等。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阅兵渐渐的过去,可电影并为结束,其中记录的几个大建设的场面首次出现在世界华人眼前。风风火火的大修路,马路上奔流不息的客车,不是拉着钢筋、水泥,就是沙石,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等这些工程器械也相继出现在电影中,虽然拍摄的角度不是很好,但并不妨碍要展现出的内容。热火朝天的景象,旁边还挂上一条横幅,要致富先修路,工人劳作的口号声一次次盖过了机器声。

汽车工厂里的大建设情况也出现在了世人眼前,这是陈绍有意露出一些东西给世人看看,这部电影不只是要放给华人看,还要放到全世界。汽车厂里面都是组装的场面,只是一些机械吊装比较先进而已,组织起来更为方便,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也不是很稀奇。其他东西根本没有保密的必要,很多国家都有。

随后还有民用造船厂,画面是从高处俯拍,一个规模十分大的造船厂里,各个船坞中,已经摆满已经在建造的轮船,有些已经把大体外形造出来了,电影画面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轮船个头并不算小。

……

电影后面形形色色的介绍了大量的工厂,除了军工厂外,一些大型的工厂基本上都有出现。

电影最后也出现了一段话为结尾: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世上没有停滞不前的脚步,只有攀登不进的高峰。在激扬的青春岁月里,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畏艰难,永攀高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的创业精神;遵章守纪、求实苦干、自强不息是我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