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梭时空的商人-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阳本人认为一群整天无病呻吟的文弱书生们凭什么比肩负保家卫国重任的军人待遇要好?事情搞反了吧?

高阳不是不尊重知识。相反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他非常明白知识的力量。只不过那些之乎者也的知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能有什么用处?那些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书生们对于这个国家又有什么用处?

古代的君子六艺传承到现在,除去读书之外读书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古代那些个上马能管军,下马能御民的大儒们岂是这个年代的穷酸书生们能够相比较的?

高阳已经决心接着这次的兵灾**重新将一切腐朽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

教育一直都是被所有人承认的立国之本,知识代表一切。高阳没想过让那些读书人们被饿死,他给出了一条活路。在各个府、县甚至是村子里面开设基础学堂。由当地的读书人们负责教书育人。当然不是教四书五经,只是单纯的认识字,明事理。

所有同意加入这一行的读书人们都将继续享受之前的待遇,甚至还有所提高。这对于那些基数庞大的,连年没有成功中举的读书人非常有吸引力。

读书和学武一样都是极其消耗生产力的事情。一个脱产的人至少需要三个人去养活。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对于普通人家来可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读书人们十年寒窗,甚至二十年,三十年的寒窗苦读,真正能够从科举那座独木桥上走过去的能有几个?大部分人都是蹉跎了岁月熬白了头发。

高阳给了他们一条全新的出路,去教孩子们认字,明事理。等到孩子们长大之后就可以去开始在府城之中的专业学馆学习各种知识。高阳会从现代时空带来完整的科技树,让那些生化战士们四散到全天下各处去燃希望的火种。

高阳从来就没有想过事情可以一蹴而就。这种学习的循环极其消耗时间,知识的积累也同样需要时间。高阳估计想要初步见到成效,恐怕要等到那些生化战士们都老死了之后才行。

还那句话,做了才有希望,不做的话什么都没有。

科举也会继续下去。虽然高阳很想取消这个没什么用处的东西,但是他不想在这个时候面对全天下读书人们的唾沫。

取消了科举就等于是断了人家的财路,这可是无可化解的生死之仇。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后人去烦恼好了。只要时代在不断的进步,那终究会有强制淘汰所有不合理事物的一天。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非常有地位的。而且历朝历代以来,朝廷的触角最多也就是伸到了县城一级。再往下就是各个宗族们的天下了。而各地的读书人就是朝廷和宗族交流的最重要桥梁。

高阳在给旧式读书人留下一条出路的同时,认真呵护着未来希望的火苗。他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做完,他能够做的就是燃火种。等到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究是需要时代自己做出改良的。

安排好读书人的事情之后,高阳就开始对全国各处号称百万之众,但是真的打起仗来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的军队进行开始大刀阔斧的大规模改编。

相对于温和手段慢慢限制着的读书人,高阳在对军队进行整编的时候可就下手狠的多了。毕竟现在的军队非常虚弱,无论是内是外,都没有能够反抗高阳的力量。这是最好的时机。

第五百五十九章 道路

虽然这么说并不好,但是金军接连不断的大举南下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一个推到一切之前不合理,将所有的事情全部重新来过的大好机会。

在被强大的,蛮横无理的外力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之后,高阳携带着无尽的威势和声望将这腐朽的一切事务改造起来就变的轻松的多了,受到的阻力也相应的变小了许多。

原先那些个近似于地方割据状态的各个军城全部被强制取消,所有人员兵册物资列表全部收回汴梁城。简单的说就是,取消所有编制。没有了编制也就没有了身份和待遇,没有了按时发放的各种俸禄,没有了大义的名分!不再是国家和朝廷所承认的军队!

各支军马全部重新都要整编,吃空额什么的全部取消,后勤物资的发放全都交由专门的职责机构去做。杜绝长官和兵血的事情再次发生。

从被整编的军队之中择其精锐编为边防军,驻防于国境线抵御外敌。老弱不堪者全部发放财货遣散回家种地去。北方这俩年连年兵灾,无人耕作的土地多的是。

那些个比老弱们要强,但是达不到精锐标准的军士们全部转为地方衙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

这个年代的治安状况可真不怎么样,出了村子就有可能遇到盗贼。再加上一直在打仗,地方行政系统几乎崩溃,许多生活无以为继的人还有战败的溃兵们纷纷落草为寇,威胁乡里。加强地方安保力量,维持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实他们也是在继续行使着之前厢军的工作。只不过换了个名头,不再是世世代代永远做下去的军户。取消了军队的编制,改成了类似于警察的模式。

陈方亮带着大队军马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巡过去,整顿再整顿。军户世袭的制度被全面取消。今后军队将全部改为募兵制度,俸禄待遇什么的都按照服役年限来全部重新做过。

从此之后全天下的兵马都将被统一到朝廷麾下。军令政令统一,极大的提高效率。虽然距离真正的令行禁止还差的远。但是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

全国范围之内的军队整编不是一件很快就能完成的事情。像是那些偏远地区。还有临近国境线的地方,这件事情就要缓上一缓。毕竟现在高阳真正能够完全掌控的只有汴梁城以及周边地带。还有就是河东路以及刚刚收回的烟云十六州和云内诸州。

如果不是高阳占据着大义的名分,而且接连不断将金*队击垮,威名赫赫到了天下皆惊,人人畏惧的地步。那各处早就已经纷乱不堪了,谁还会去听什么朝廷的调遣?

天下大乱之际,多少人野心勃勃的想要出人头地?哪怕是刀斧加身也甘愿冒此大险!陈方亮率军外出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抓起了数百抵死反抗的各处野心家们。

随着气温的日渐寒冷,汴梁城外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基础道路建设。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无法大规模修建铁路的情况下。

以汴梁城为中心,首先开建的就是一路向西,连接洛阳城。在修到洛阳城之后分成俩部分,一条路北上进抵黄河岸边,和应州修建到太原城的那条大道隔河相连。

洛阳城的另外一条大道还是一路向西,经过潼关之后进入八百里秦川,一直连接到长安城去。

这条大道将会极大的提高中原地区对西北方向的控制力度。日后还会以长安为中心,向着西北方向继续修建道路。将触手伸向遥远的西域。毕竟在海军还没能兴起的时候,只有丝绸之路才能前往遥远的西方世界。

北边开建最早的应州到太原城的大道已经修建完毕。接下来就继续向着南北俩个方向同时修建。北边要一直修到云州城下,用这座桥头堡来控制北方的茫茫草原。

同样的,云州城这里日后也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前线出发基地。大道会一直向北延伸,随着大军的脚步布满整个草原。高阳对草原的重视超过一切,不提日后的铁木真。中原大地自从有记载以来受到的威胁全都是北方草原!

高阳想要终结这一切,牢牢掌控整个草原就是他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南边已经修建到了太原城的大道将会继续一路南下,一直修到黄河岸边,和对岸洛阳城过来的大道隔河相望。

至于修建跨河大桥什么的那就别提了,那纯粹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窄一些的河道还勉强可以修建石桥,但是像黄河这样的宽大支流,那还是痛快点的用渡船吧。

在汴梁城北边同时开工一条全新的大道。这是一路向北。过了黄河之后就沿着一条近乎于直线的方式奔向燕京城的大道。贯通华北,日后掌控东北地区就全看它的了。

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无论是现在跑出来的那些女真人。还是依然留在东北茫茫林海之中的那些野女真,像是还没出头的爱新觉罗部落什么的。高阳都不能放过。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敌!不管是眼前还是未来。

第三条开建的大道在汴梁城的南边。基本上就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河岸修建。最终的目的地是南边的扬州城。这条路不着急,有京杭大运河在,慢慢来就好。

一般来说冬天是不会征发民夫们上工的。天气寒冷不说,土地也被冻的很硬,想做什么都不容易。如果是征发民夫的话,那绝对是一件会激起民愤的事情。

高阳当然明白这些事情,只不过他的时间紧张,不可能就这么浪费几个月是时间等到来年开春。再说了,就算是等到开春,那还要做春耕呢,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高阳选择了最为简单,最为有效的方法,给钱!

他没想过去说什么大道理,说这些大道修好之后是多么多么重要,对国家,对百姓们有多么多么大的好处。说这些都没用。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作用谁不知道?结果呢?修建这条运河的杨广被全天下反对,最终身首异处,大好的江山都便宜了李世民。

人都是要看自己眼前利益的,真正能够以大局为重的人能有多少?高阳直接就选择给所有上工的民夫们送上眼前的利益。

首先就是给钱,不是那种毫无用处的交钞,而是实实在在的大钱。现代工业社会里面铜和铅并不怎么值钱,尤其是在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

不需要付出太多,找一家拥有一些冲压机,锻造机等等机器的小工厂就能做到。为了避免被人当成仿制古币的造假分子,高阳买下工具机器和原材料之后,就统统带到非洲基地交给那些生化战士们去大批量的制造。反正他们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

规模化生产的时代生产效率可是非常恐怖的。根本就用不了多少时间,高阳就带着堆的像山一般高的钱币来到汴梁城。

钱的事情非常容易就解决了。但是光有钱也不行,没有相应的物资供给的话,那只能是无尽的通货膨胀。没东西再多的钱也成了不能吃,不能喝的废物。

好在高阳身后有着一整个极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作为支撑,要什么有什么。他可不会缺少物资,他只是少人罢了。无论有多少困难的事情,高阳都会坚定不移将既定战略推进下去。

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并且通过这个时代获得了自己急需的东西。那他就必须要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

姜虎在进入常胜军之后,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而且在汴梁城外的那场大战之中英勇奋战,立下了战功。战后封赏的时候被提升成了一名队正,坐到了他的父亲都没有坐到过的位置上。

他所属的部队这次没有跟着陈方亮的大军外出扫荡,而是留在了汴梁城驻守,同时训练新近招募的新兵们。

今天离开军营带队来到城外的工地上是因为燕王今天要来这里视察。他奉命带着兵马来做外层守卫。

衣甲鲜明的姜虎蓄起了浓密的络腮胡子。经历过了生死之间的血火淬炼之后,他整个人的身上都流露出一抹与以往完全不同是气息。那是一种沉淀的,成熟的男人气息。战场上永远都是催发男人气概的最好地方。

此刻汴梁城外整个一大片场地都已经变成了巨大而又混乱的工地。数不清的穿着草绿色军用大衣的民夫们犹如搬家的蚂蚁一般来来去去,各种吆喝之声不绝于耳,此外还有奇怪的机器轰鸣声响。

高阳从现代时空带过来的各种机械工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用燃油发电机带动着的简易碎石机,搅拌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生化战士们教会民夫们如何使用之后,就专心的投入到设计规划和全方位的指挥之中。

开挖地表,平整地面。沉重的木头桩子在民夫们的吆喝声中高高抡起,再重重落下,将地表砸平。

一旁摆放成排的简易搅拌机轰响着倒出混泥土,一旁排着队的民夫们推着独轮车,一车接一车的将混泥土推到标号记号线的指定位置上。在路基两旁的民夫们一拥而上,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将混泥土抹平。

第五百六十章 道路(下)

这是一座巨大的工地。数不清的人在冷风之中卖力的干着活,眼前这个热火朝天的场面让姜虎用力的揉了揉眼睛,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看的的一切。

那些个被征发来到民夫们一个个的脸上都红扑扑的,这应该是风吹的。但是为什么都带着满足的笑?这可是在干活啊?!拜托!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汴梁城本地人,姜虎也是在这里见过世面的人。这种征发民夫干活计的事情他以前也没少见到过。他在做都门禁军的时候也曾经被派去看管过上工的民夫。没错,就是看管。

被征发的民夫们干着最累的活计,却没有什么回报,完完全全就是白白付出,也就是服徭役。

这种事情换做是谁也不愿意啊。一般这个时候都会消极抵抗,要么偷懒,要么乱来,甚至还有那悄悄逃跑的。为了保证朝廷安排下来的活计,例如疏通汴河河道什么的这种非常重要的工程,派出军队去看管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以前每一次看到那些民夫们的双眼都是仇人一般看待的眼神。姜虎什么时候见过能够笑呵呵的用心做着活,甚至周边一个看守的军士都没有,却做的极其认真的时候?

“这是怎么了?!”姜虎傻傻呆立的看着眼前的巨大工地。在这种日渐寒冷的时节,居然还有这么欢快着的上工的民夫?姜虎表示这个世界变化的实在太快,他已经开始弄不明白。

“难道我已经老了?”姜虎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拉远一点,闲杂人等全都不许靠近。”姜虎的上官来到他的身边,对他下达着指示。

“是,大人。”回过神来的姜虎急忙躬身行礼。

数百名常胜军军士们很快就拉出长长的半圆型警戒线,将一大片区域都给围了进去。等到冬日里的阳光升到头顶的时候。从汴梁城方向开来大队骑兵,那是高阳和他的亲卫队到了。

高阳今天也是心血来潮的想要来工地上看一看。毕竟这些基础道路系统对这个时代的远程投放和国家发展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

一身棕色的骑士套装,长长的带着马刺的马靴。皮手套,绣纹披风。神色轻松的高阳就像是在郊游。要是能够摆上烤架,来上两瓶啤酒那就更好了。

高阳来到这边的时候正是工地上开饭的时辰。随着沉闷的汽笛声响,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民夫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按照早就规划好的区域前往各自的临时营地。

临时营地里面早就支起了数量众多的大锅,此刻都已经揭开了盖子,翻滚着大块鲜肉的肉汤飘散着让人倒吸鼻子的浓郁香味。自觉排成长队的民夫们取出各自的不锈钢饭盒,满脸欢喜的等待着开饭。

“这和俺们在军营里面吃的一样啊?!”在一间临时营地附近站着的姜虎傻傻的看着那些个大锅,心里面犹如千只羊驼奔涌而过。大宋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富裕这么大方了?这些个被征发来做徭役的民夫们也能吃的这么好了?

他还不知道这些民夫们在下工了之后还能够去领钱。而且身上的衣服、不锈钢饭盒水壶还有其他一些东西例如简单的工具什么的全都能带回家!要是他知道这些,那估计也得羡慕的眼红起来。

“积极性啊。”看着眼前的繁忙场景,高阳微微点头,对于这一切都表示满意。

“不就是最正常的给工钱,包吃饭,还给点不值钱的东西吗?你至于这么开心吗?”原点满心不解的问道。

“这些在我们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生产力落后,被征发的民夫们都是免费干活服徭役的年代根本就不可能有。”高阳笑了笑,挺直身躯,策动胯下战马缓缓向着不远处的一间临时营地行去。边行边说道“人的天性之中就带着为自己好的性格,白干活谁愿意去做?那样只会消极怠工,给钱和东西就不一样了。这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反正我也不缺这点东西。”

“那这和现代时空之中上班干活不是一样的吗?”原点出声说道。

“就是这个意思。”高阳笑着说道“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啊。不然的话这些道路要修到什么时候去?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明年一定要北伐去消灭女真人。”

“说的也是。”原点应声说道“不过你也不用太过着急。我一直都在监控着时空通道,最近一直都很稳定。你的时间足够用了。”

“嗯。”高阳点点头,双腿用力催动胯下战马,一路小跑着奔向前方的营地。“今天就在这里吃午饭好了。”

哪怕天气日渐寒冷,工地上面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高阳的到来也让那些民夫们非常兴奋。这些被征发来的民夫们从来就没有想过会有这种好事情,给朝廷干活居然还能得到赏钱和东西?这种事情以前想都没有想过。

等他们真的拿到钱之后,所有人的眼神都变了。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没有谁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了。更何况每天都能大吃一顿,至少一餐之中会有肉食!这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在这些淳朴的民夫们的心中,高阳的位置扶摇直上。如果不是心里面还存着最基本的认知的话。那高阳出现在临时营地的时候就该有人高呼万岁了。

高阳的突然视察只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建设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物资充足、人力充足、工具充足、各方面保障同样充足的情况下,这些大道的建设速度非常快。

高阳原本是想弄沥青道路来的。毕竟从耐磨性、实用性、建筑速度等等各个方面来说,沥青道路都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大规模的沥青运输太麻烦了。而且建设沥青道路需要专门的一些工具。在现代时空的时候不算什么,但是在这边可就是极其为难的一件事情了。同样的,日后的日常维护也非常麻烦。毕竟这里可不出产石油。

高阳最终还是选择了修筑水泥道路。简单,方便。有了碎石机之后,到处都有石头可以用。沙子的话,这个时代的宋国境内到处都是河流。沙子多的是。

至于水泥那就更不用说了。世界工厂每年生产的水泥高达数十亿吨!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大半。这个恐怖的数字甚至到了无法全部消化的地步。

在这个时空之中建筑多条漫长的大道需要的水泥数量看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在世界工厂那恐怖的生产能力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至于工具,那就更不用说了。随便一家小五金厂就能够生产出足够数十万名民夫使用的器具。

时代的差距,生产力的差距是如此的巨大。巨大到高阳只要能有足够使用的人力资源,就足以改变整个时空的格局!

……

常胜军在面对女真人的时候连番胜利,还有全国范围之内大规模的军队重编之后待遇的极大提高。都让军士这个原本不受所有人待见的职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走入了所有人的视线之中。

汴梁城内某位被高阳抄了家的大人物的广阔宅邸被重新改建出来。这里将会成为全新的军事学院所在地。

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年轻的、有前途的军士们将会被分批送到这里进修,系统的学习专业的军事知识。为他们授课的都是接受过知识灌输的生化战士。这里是培育种子的地方。

等到一批接一批,接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军官走出学堂进入军队之后。那种传承千年之久的武将天生世袭的规则就将被渐渐打破。

军队属于武将的私人武装这种事情可是极其危险的。高阳可不愿意看到等他离开之后,这片土地再次陷入腥风血雨般的内战之中。尽可能的限制原有军阀世家力量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全国范围之内改编军队就是一次重大的手术刀行动。乖乖接受整编的就给个好的封爵,一个闲散差事来到汴梁城里面养老享福,还能有个好的结果。

要是有那不开眼的,说这说那想要给自己找后路的,那就不好意思了。陈方亮带着大军外出是做什么的?那可不是武装游行去的!

谁敢反对那当即就给你按上一个私通金贼的罪名,接下来的就是大军围剿!一旦动了刀兵,那可就真的六亲不认了。上了战场,谁还管你是谁?再辉煌的名头也没有任何作用。

承平百年之久的大宋地方军队怎么可能是和女真人连番激战,士气正盛的常胜军的对手?哪怕常胜军之中大部分都是新兵也一样!

更何况那些反对者们还要被按上一个叛逆的罪名。在这个年代,大义的名分依然还是极其重要的。被按上叛逆的罪名之后,大部分的军士都不可能再继续追随着你。失去了军队的地方军将们哪里会是如狼似虎,士气爆棚到连女真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常胜军的对手?

大部分人都做出了艰难的,但是正确的选择。少数负隅顽抗,看不清形势的家伙,那就只能被汹涌的洪水冲进历史的垃圾堆之中。就此消散不见。

军队整编进行的比较顺利,在大势之下真正敢于反抗的并不多。陈方亮的大军所到之处很快就能完成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