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子重生-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如此,在1997年的中国,这也已经是绝对的“狗大户”了。

王林伟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干笑道:“没想到咱们国家竟然有这么大、这么先进的高科技企业,今天我可真是大开眼界了。”

人是段市长亲自领来的,王林伟倒不怀疑麻友公吹牛。只是没想到之前还以为来的是哪个山沟里的暴发户,却不想真是摸鱼摸到大白鲨。

这泛翰集团的水平,恐怕在世界500强里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王厂长客气了,我们泛翰集团这次派我来,是希望能够与江光总厂在发展中国高科技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麻友公诚恳的说道:“我是泛翰集团子公司泛翰光学的总经理,从公司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都是光学企业。不同的是,我们公司做的是光刻机业务,江光总厂主要经营的是相机业务。但是我们泛翰光学手里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其实完全可以用到相机镜头的制造当中。我们有信心相信,应用了这些技术之后江光总厂的生产技术能够推进到一微米甚至是亚微米级别。”

“光刻机?那不是日本人的强项么……”

王林伟话没说完,就被麻友公笑眯眯的摆手拦住了话头,骄傲的说道:“那是去年以前的事情了,我们泛翰集团收购了尼康最先进的光刻机生产线,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就是我们生产的!”

“啊!”

王林伟这下可是无话可说了,江光总厂不是一心只闭门造相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企业。对光刻机这种光学工业的顶级明珠,当然有一些了解。他也确实是不知道泛翰集团收购了尼康的生产线,但麻友公只这么一说,他顿时就知道了代表的难度。

江光总厂不是不想升级自己的技术,之前好不容易挪出一笔钱来,想从日本进口一批先进的数控磨床,结果正赶上日本签署瓦森纳协定。

日本政府随即以这批磨床可能有军事用途为由,叫停了这笔交易。而经过这个事情,日本人尖端数控设备的价格,也真的是让王林伟领教了一下。泛翰集团竟然能收购一整条光刻机的生产线,这得是多么的财大气粗?

“所以,我想向王厂长问个问题。江光总厂能否同意,泛翰集团对你们的收购?”(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势

“收购?”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王林伟还是被这个问题问的愣了一下。

他江光总厂是什么企业,诞生全国闻名的凤凰相机的工厂啊,王林伟何曾想过自己这样的企业,也会有被一家私企收购的那天?

他先是下意识的看了看段市长,见段市长也在拿着期待的眼神看向自己,不由意识到他早就麻友公站在一起了。

是了,麻友公他们应该是早就已经取得了国资委的认可,不然不会让段市长亲自来打掩护。江光总厂虽然是在信州的地面上,但却是省级单位,所有权归属于江。西省国资局。没有上级单位的点头同意,段市长不可能当这个马前卒。

但这就让人想不通了,江光总厂假假也是个上市企业,虽然油水不多,但也不是濒临破产的那种。在国内没有流行起数码相机之前,凭借传统相机上的品牌和成本优势,活的还能滋润点。

这么一个还能下蛋的母鸡,为何上面会同意放手呢?

“我能问一个问题吗,泛翰集团收购之后,准备如何处置江光总厂?”王林伟谨慎的问道。

麻友公和李超凡对视一眼,呵呵笑道:“王厂长请放心,我们会以凤凰光学实时股价的1。5倍价格,对江光总厂进行收购。而收购之后,还会继续投入20亿人民币的资金,对整个江光总厂的技术水平进行升级。具体的计划,还需要和咱们江光总厂的技术人员进行接触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不过我们大体的愿望。是要在1998年里将江光总厂的加工能力提高到0。8微米级别。”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江光总厂提供两个新的业务。泛翰集团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子企业。正在投入巨资开发数码相机技术,我们提供数码技术。江光总厂提供相机技术,相信我们可以及早拿出国产数码相机系统。”

“而第二个业务,就是与定州玻璃厂合作,为我们泛翰光学制造公司提供光刻机的光学镜片加工。”

一般来说,像这种邀约收购或者强行收购,以当前股价的两到三倍收购,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那是因为收购买的是预期、是未来,硅谷经常上演的车库传奇,甚至往往是提高十多倍的股价进行收购。

何解?因为这些企业拥有未来。但放到江光总厂这里。如果泛翰集团不出现,他们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吗?

八十年代的时候,普通人要买相机,海鸥凤凰是首选!而九十年代之后,凤凰也就只能凭借性价比,勉强维持了10%多一点的市场占有率。

到了二十一世纪,凤凰光学的存在感就更薄弱了。整个数码相机领域,已经被日本品牌所占领,没它什么事儿了。

这个时候的凤凰光学。可以明显看到未来将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

能有个1。5倍的收购价,真的不能要求更多了。

对于这一点,王林伟心里也是清楚的。未来相机的发展方向,已经是比较明确的了。数码相机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就江光总厂来说,它并没有能够生产数码相机的技术积累。未来的道路,恐怕就要从一个相机生产商。逐步退化成一个低端镜片代工企业了。

而从国家的角度讲,光学工业并不适合成为一个垄断行业。当国内政策不再提供产业保护。外资和民资相继进入这一领域之后,凤凰光学的未来恐怕并不值得看好。

当听到麻友公声称。将与江光总厂合作开发数码相机技术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不由的跳了一下。

如果真能实现数码相机技术,那对江光总厂来说不啻是一颗续命仙丹。

王林伟颇为意动,按捺下心中的犹疑,谨慎的问道:“麻经理说的是真的?不知道泛翰集团有多少把握能够实现数码相机的电子部分技术?”

“我们已经从日本索尼公司手里,得到了ccd技术的全套资料和技术授权。同时也在美国成了了一家研究院,准备研发相关的影像芯片。而我们泛翰集团的芯片制造水平,更是世界领先水平。”

麻友公自信的笑道:“对我们泛翰集团来说,只有重视不重视的问题,没有做不做得到的问题。”

王林伟点了点头,作为江光总厂的厂长和凤凰光学的总经理,他并非是没有上进心或者不学无术。对未来大趋势的数码相机技术,也是有些了解的。知道整个数码相机最关键的两个技术,就是ccd感光芯片和影像处理芯片。

ccd芯片是数码相机感光的关键设备,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片,能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它的感光过程就是相机拍照的过程。而数码相机除了拍摄以外,数据存储也同样重要。能够将数据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到存储介质当中的影像处理芯片,是仅次于ccd的重要部件。

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技术问题,实现数码相机的设计生产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想到这里,王林伟心中倒是不怎么排斥泛翰集团的收购了。这毕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对江光总厂是有好处的。

“那,不知道我们的职工和干部,在被收购之后贵公司会做出什么安排?”

“职工培训合格之后就可以重新上岗,甚至我们还会将江光总厂从现在的规模,再扩张两到三倍。我们投入技改的20亿人民币,完全能够支持这种扩张,所以王厂长不必担心会有下岗裁员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担心的不是裁员,而是人手不足。至于领导干部,也可以重新竞聘上岗,只要技术水平和群众评价过关,我们会慎重考虑职位安排。”

说到这里,麻友公转头看了段市长一眼,见他也点了点头,于是这才接着说道:“至于水平不够或者不愿意在私企供职的干部职工,市里也会另有安排,王厂长完全不用担心。”

王林伟手上攥了攥拳头,顿时感到手心里竟然已经出了一层细汗。

这样严密的安排让他知道,泛翰集团对江光总厂真的是志在必得。能说服市里给竞聘失败的干部安排其他工作,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困难。如今国企体制改革,各家国企内部多少都算是自成体系。想互相调动比七八十年代大家都在一个坑里的时候困难了许多。

现在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家清理出来的萝卜,在其他地块里也要占了别人坑的。

关键还是这20亿技改资金,以及扩张两倍工人规模的承诺。如今的江光总厂可是将近两千多人的大厂,再扩大两三倍,岂不是要成为五千人级别的企业?从这一点来说,对信州市府的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当年绣城前市长江大桥为了解决下岗就业问题,敢跟副省级的大港市叫板。而信州市为了这三千多个新增岗位,肯定也是要逼着江光总厂被收购啊!

王林伟心里无奈的叹了口气,罢了,正如麻友公所说,这是合则两利,分则——江光总厂的大害啊。

得罪了省国资局变现的钱途,得罪了信州市府未来几千人就业的前途,这不是自己能背得起的责任。

“能否请麻经理多留几日,我需要先召集厂里的高层开个会,讨论一下再做出决定的好。”

“好、好,王厂长这话说得对,咱们不搞一言堂,要民主集中嘛!就冲这个觉悟,王厂长如果想去市里,我安排个处级主官位置给你!”

说话的是段市长,作为官场上的老手,当然轻而易举的听出了王林伟的意思。他见此行最大的目的达成,为了这个会议不出叉子,随口就先给了王林伟一个承诺。处级领导最大可是有县长、县委书记这样的百里候的。就算不可能下去县里做主官,能在市局级单位里做个一二把手,那也相当滋润了。

王林伟至此再也没有犹豫,重新端起酒杯来,诚恳的向着麻友公和李超凡以及段市长三人说道:“市长放心,麻经理和李经理也请放心,我一定做好厂里职工的思想工作,不给市里和投资商添乱,请三位看我的行动吧!”

“呵呵,王厂长放心,我认为王厂长的管理能力还是很好的。不说别的,江光总厂可是在你的领导下,在沪市a股成功上市的,对江光总厂来说您是居功至伟!我也表个态,能够重新上岗的高层干部,我们一定一视同仁!”

“有麻经理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我先干为敬!”

说着王林伟酒杯一端,吱溜一口就喝了个底朝天。麻友公这边也不含糊,段市长也给了个面子,都端起酒杯来,痛痛快快的喝光了杯中的酒。

“来来,我给您们满上,咱们今天不醉不归!”

“好,希望以后能和王厂长合作愉快。这次我就借花献佛,也敬您一杯——”

如今的泛翰集团只要认真起来,在大势面前,王林伟竟是连反抗的心思也生不出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五章 掮客

“麻友公做事我是放心的,江光总厂只要能够完成数码相机技术的开发,就是值回了票价。”

“当然,当然要纳入泛翰集团的体系。不过泛翰集团发展到今天,多少也有了和某些人讲讲条件的资本。证监会的态度重要,可也不重要。”

“我会让六耳基金吃进一部分银行股,作为对这次收购的支持,提升一下国内股市的热度,配合他们的动作。”

“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咱们不愿意惹事,而不是怕了他们。放手去做,不要有顾虑。”

周硕挂掉了电话,身后传来一个爽朗的笑声,得意的说道:“周总在证监会那里遇到了麻烦?要不要我帮忙?我老余别的不敢说,就是路子野嘛!”

“余先生,请坐吧。”周硕没有接话,只是皱眉看着从门外走进了的余景华,指着自己身前的沙发面无表情的说道。

余景华是个三十多岁的“成功人士”,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我事业有成、我手段通天”的气势。说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倒不至于,但那种“你们这群乡巴佬”的优越感简直宛若实质。

“哎,早听说周总是国内难得的商业天才。年纪轻轻就创下偌大家业,实在是让人佩服啊!”余景华拍着胸脯,自报奋勇道:“我老余对周总是仰慕已久,有什么用得到的地方,您尽管说就是!”

周硕在他对面坐下来,淡淡的说道:“余先生客气了,我那都是一些小事。无需挂齿。喝茶吧,小雅。给余先生倒一杯茶来。”

他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毫不客气的说道:“不知道余先生今天过来。究竟是有什么事情?我这边一会儿还有些事情,如果可以的话,咱们的交谈最好能够有效率一点。”

“周总是大忙人嘛,可以理解,那我就开门见山了。”

余景华也收起了之前表现出来的自来熟,变的矜持了起来:“我的来历,不知道周总知道多少?”

“商务厅的贾厚伟厅长给我打了电话,但我对余先生知道的并不多。”

之前商务厅贾厚伟厅长亲自打来电话,让周硕如果方便的话见一见这个叫做余景华的商人。在电话里。他隐隐的点了一下这个余景华,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有背景、有手段的人。言下之意如果事情不难办,就当给他个面子,照顾一二吧。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不是说斗不过,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斗倒的成本太高,而受益却只是原本应得的正当权利,两厢一比较忍忍也就过去了。不能说对,但多少也算是市井生存的哲学吧。

周硕家里是工人出身。多多少少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等闲也确实不愿意跟官面上的人因为一点小事儿而死磕。

但先入为主的成见在此,想让他对余景华有点好脸色,却也是难。毕竟贾厚伟只是打了个电话过来。面子要给,但也不用太委屈了自己。

余景华咧开嘴笑了笑,看起来似乎很满意贾厚伟的做法。笑道:“贾厅长其实也是受人所托,不知道我的来历也并不奇怪。那我就先介绍一下自己吧。开诚布公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我叫余景华,这个周总是知道的。现在忝为帝都华景科技公司的总经理和法人。我们华晶科技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主营的是各种高科技技术的进出口贸易。为中外科技交流事业,嘿嘿,也算是做出了一丢丢的贡献。”

“科技公司。”周硕端起茶杯,也不看余景华,直接问道:“不知道余先生是想买还是卖呢?贾厅长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贾厚伟是渤海省商务厅的厅长,绣城市长何夕的老领导,这个面子多少是要卖的。在周硕看来,这余景华大概就是从哪个认识了贾厚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让他给自己亲自打了一个电话。

既然贾厚伟打了这个电话,看在过往的面子上,没多有少总要照顾一下这个余景华的。

余景华声称贾厚伟不知道他的来历不奇怪,这说明他的靠山并非是贾厚伟,而是比贾厚伟级别还大,但手不能直接伸过来的存在。

这对周硕来说,毕竟是隔得有些远了。他不认这个藏头露尾家伙的人情,而是强调了一句贾厚伟的面子,意便在此。

余景华笑了,不是谦和高兴的笑,而是骄傲自得的笑。他摆了摆手,轻松的说道:“周总误会了,我之前就说了,贾厅长也不过就是个牵线搭桥的人而已。至于贾厅长背后的人是谁,这个就是无所谓的事情了,关键的还是咱们的生意。我今天来,可是给周总带来了一笔好大的生意!”

“哦,不知道是什么生意?”周硕听到余景华撇清了他和贾厚伟的关系,语气自然而然的冷淡了下来。

但是说实话,他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贾厚伟这个人,他接触过几次。渤海省商务厅厅长,说是泛翰集团的现管也不算错。他和何夕之间多少算是有些香火之情,后来在成立渤船重工集团的会议上,贾厚伟这人做事也算不偏不倚。

周硕对他的印象算是不好不坏,感觉就是一个有些能力、善于协调的老好人。

上一次在渤船重工的协调会上,贾厚伟虽然没有偏帮自己,但也没有给另外两家国企撑腰。说起来,还是他这边承了人情,毕竟贾厚伟和大港船舶、大远船务才是真一家人啊。

这种时候两不想帮,本身就是帮了一个小忙了。

得知贾厚伟并非是一个会乱伸手的人,周硕心里就舒服多了。

而这个余景华的来历,周硕心里也有了一番猜测。若是估计不错的话,这人就是所谓的“白手套”了。

这个名词前世周硕倒是经常听说,在商界里、技术界或者各种聚会的酒桌上,大家酒酣耳热之际互相吹吹牛皮的时候,冷不丁的就会冒出这么个名词来。

何谓白手套?戴上手套再去摸脏东西,自己的手就不会脏了嘛。

某些能够指使得动贾厚伟的人,不想自己出面、又想获得某些利益,就要通过一个“白手套”来达到目的。而真正主事的人,则会隐身幕后。

余景华神秘的笑了笑,说道:“这笔生意可不得了,我们华景公司受到韩国三星集团的委托,想要购买分段造船法的全套技术和专利。周总,这可是赚钱的大好机会啊!韩国人铁了心想拿到这个技术,为此不惜提出了一亿美元的收购价。啧啧,咱们国内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还没出现过能出口这么高价技术的时候呢!咱们泛翰集团,也是开创历史的头一份了!”

“分段造船法?韩国人……”

周硕愣了一下,确实是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件事情。分段造船法的技术并不太难,以国内的水平想要完成都很容易。光学定位等技术都很成熟,配合上计算机建模和网络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对船舶分段生产精度的控制。

虽然造船业也是个很值得投入的行业,但泛翰集团毕竟不是传统重工业企业,在这方面投入的兴趣有限。所以只是拿出技术来,和渤海省内三家造船国企合作,成立的渤船重工集团。

成立之后很长时间里,周硕对渤船重工的关注度都不是太多。这样一手偏棋能生效当然最好,没有生效也没有关系。

所以在他听说三星对分段造船法感兴趣的时候,不自觉的微微笑了起来。看起来,渤船重工在新式造船法上的应用,已经引起了韩国人的注意。这起码说明,他们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威胁。

余景华股东三寸不烂之舌,猛点头道:“周总别看如今东亚金融危机,人家韩国人人心齐啊!家家户户拿出自家的金子来,就是为了支持自己国家度过危机!这次三星集团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决定拿一亿美元的巨资来收购这项技术。我老余说一句劝,过了这村儿只怕没这店儿了!”

“哦,有道理啊!东亚金融危机,韩国人的造船企业!”

周硕忍不住一拍额头,叹道:“是了、是了,我怎么早没想到!”

余景华还以为周硕颇为意动,大感振奋的点头道:“怎么样周总,这笔生意不错吧?”

“不错,确实不错!我也是一时糊涂,竟然没想到这个事情!余先生,实在是太谢谢了!”

看着周硕情不自禁抓住自己的手晃起来,余景华眉开眼笑道:“怎么样,周总这如果没问题的话,咱们赶早不赶巧,立刻就把协议签了吧。”

“协议?什么协议?”

“向三星集团出售分段造船法全套技术和专利的协议啊!”

周硕咂了咂嘴,坐回自己的沙发上,笑道:“这个啊,我看这个问题还是缓一缓的好。”

“呃,周总,韩国人能拿出这么大的诚意收购这项技术可不容易,缓一缓到时候就怕会节外生枝啊!”

“节外生枝?唔,没错,我就是在等他们节外生枝!”(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六章 重生科技

直到送走了余景华,周硕也没有在出售分段造船法上面松口。区区一亿美金的价格就想买走这项技术,三星只能说未免太过异想天开。

也许从头开发这项技术远远用不了一千万美元,但它能实现的价值却也远远超过了一亿美元。正值东亚金融危机,日本造船业必将向外转移。历史上正是韩国接收了日本转移的造船业份额,周硕可不会让他们再得意一次。

不过周硕的“冥顽不灵”让余景华的脸色非常难看,华景科技贸易虽然主要是从国外引进技术,但也曾经做过几单出售国内技术的生意。

过往那些技术所有者,听说自家技术能卖到国外去,哪个不是欢天喜地敲锣打鼓?自己这边稍微拿出一丢丢的利益来,就能把人乐个够呛。

怎么到了泛翰集团这里,连一亿美元的出价都打动不了对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造船技术,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领导,对方没有同意这笔生意。”

“哎,我嘴皮子都磨破了,百分之一的回扣我怎么会不上心?就差给那个周硕跪地上了,简直是油盐不进!”

“我是看出来了,他对渤船重工应该抱有不小的期待。您看,要不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好好,那我就等您的消息了!”

余景华面色阴沉的挂掉了电话,回首看了高耸的泛翰集团总部一眼,这才冷哼一声开车离去。

“周总。”

公关部赵经理敲了敲门,恭谨的站在了周硕的办公桌前面。

周硕点了点头。随手将余景华留下来的名片递给他,说道:“查查这人的底。看看他是谁的人。具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