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那些海岛上面寻找银矿。只要刘和手中的真金白银数量不断增加,那么北方钱行今后统一大汉货币市场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清算司的主要职责就是核查清算,今后不仅清算各级官府的账目,还会清算各个市场、商行、货栈、甚至是钱庄。清算核查的目的就是防止各种数据的造假,以免统计司辛苦一年下来的数字最终成了毫无参考价值的虚假数字。除了防止数据造假,更重要的是对各地的钱庄进行监督控制,以免他们在暗中以非法手段聚敛财富。为了给清算司壮胆,也为了增加清算司的震慑力,蓟城监察署和钱行总裁办共同领导这个部门,防止营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运营司的主要职责是审批开办钱庄之事,因为北方钱行的主要功能类似于后世的中央银行,所以需要钱庄这种类似于后世银行的市场机构在普通民众与钱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刘和借鉴后世银行业的做法,准许官办钱庄和私人钱庄共存,但都要接受北方钱行的统一监管,不允许出现恶意的垄断或者相互挤兑之事发生。

按照刘和的设想,今后每个州都应该设立一个州级钱庄,而在州级钱庄之下每个郡也需要设立一个郡级钱庄,这些官办的钱庄以本州本郡的土地、矿产和其他资源作为抵押,向北方钱行申请发展建设所需的资金额度。至于允许个人开设钱行,准入条件将会更加严厉,不仅需要个人拿出足够的财富放到北方钱行作为储备金,还要审查申请人的背景身份,从事的行业,总之会有一套严格的审查约束制度,不会轻易就将这种执照批准下来。

私人钱庄既是官办钱庄的有益补充,最适合一个具体行业联合起来创办,同时也能促使官办钱庄有一定的危机感,免得官办钱庄养着一群吸食民脂民膏的大爷们。

存贷司的主要职责就是揽储和放贷,对于一座国家银行而言,北方钱行不可能直接面向商户和民众去揽储,但却有一项所有钱庄都会眼红的特权,那就是发行债券。国家债券是一种政府向民众集资的合法行为,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同时给民众一定补偿也就是利息的重要经济手段。北方钱行目前无法明目张胆地发行国债,但却可以冠用其他的名称来行发公债之实。钱行从民众募集到大量资金之后,不可能将这些财富放在府库中发霉,而是要通过放贷的形式,再将这些钱借给各州和各郡,或者是借给大学科研机构,借给官府下辖的某个具体机构,比如说公路交通管理司,让他们拿着这些钱去架桥铺路,进行大项的工程建设。

投资司的主要职责跟放贷司联系紧密,但却不同于放贷司。投资司是钱行直接主导的投资行为,按照刘和的设想,钱行将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新兴行业和海外殖民,这样就能使得钱行的功能更加完备,也使得当权者们更加离不开钱行。

内务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钱行内部人员以及押运钱币。北方钱行一旦创立,今后的规模就会不断扩大,将来在这个庞然大物内部工作的人员会是成千上万,自然需要一个内部管理机构,负责对人员进行定期的考绩评优,吸纳新人进入各个机构,向各个机构提供后勤方面的保障。

上述七个司的设立,基本上已经可以支撑起北方钱行的运作,至于各个司的具体人选,也会经过反复的甄选才能定下来。刘和绝对不愿意看到承载着自己希望的这个货币组织在创立之初就出现因为用人不当而产生的问题,所以他这个总裁绝对不是仅仅挂名而已,他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将主要精力放在钱行的创办上。

正文 第五二二章 赤子之心

刘和返回蓟城转眼就是两个月过去,此时已至六月,天气渐渐炎热起来。

这天下午,刘和的一子一女午睡醒来,被蔡琰和糜贞揪着耳朵提溜到了后花园。

刘和的长子刘襄已经有四岁多,长女刘瑶也有两岁,两个孩子因为出身的原因,从呱呱坠地那天起就得到了精心的照顾,所以长得十分健康,比之普通人家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幼儿夭折率来说,不知道要幸运多少。

在邺城的大半年中,刘和虽然忙于政事和军事,但夜晚也没少在大乔的田地里面辛勤耕耘,所以大乔很争气地为刘和怀上了第三个孩子。

如果不是刘和有意用安全期来避孕,蔡琰和糜贞很有可能如今也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刘和之所以控制着孩子的出声节奏,也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他是出于对蔡琰和糜贞等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女人每一次怀孕和生孩子都要面临一场考验,特别是在这个医疗卫生落后的时代,就算有华佗这位妇科神医照顾,但也无法完全避免难产这种情况发生。

既然刘和身边不缺女人,那他完全可以通过在安全期内与妻子行房来避孕,这样既能控制与几位家眷行房的次数,同时也就拉开了蔡琰和糜贞等人怀上第二胎的时间,以便她们能够做好养育第二个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准备。

刘和这次返回蓟城后,因为大乔已经怀孕,所以更多的时候是与蔡琰和糜贞呆在一起,他在与这两位夫人行房时,便有意不避开蔡琰的排卵期,而只与糜贞在安全期行房。通过这个办法,等大乔怀的孩子出生之后,蔡琰也就会怀上第二个孩子,而糜贞的第二个孩子也就可以排上“日程”。

不过,现在刘和面临着一个令他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何时迎娶甄宓、小乔和吕娘蓉三位女子正式过门。刘和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但也不是一个纵欲过度的无道“昏君”,在对待女人这个问题上,他的态度是尽量真心对待,但也不去做那些有悖于这个时代三纲五常的惊世骇俗之事。今后刘和的后宫或许还会进人,但总数肯定不会很夸张,或许刘和这一生迎娶的女人不会超过十位数。与皇帝后宫中的三千佳丽之数相比,刘和这样的后宫数目绝对算得上是少得了。

刘和之所以迟迟不将甄宓、小乔和吕娘蓉几个女孩儿收进房内,主要是考虑到她们的年龄有些小,如果早早的有了夫妻之事,可能对她们的发育和今后的生育造成不好的影响。另外,去年以来刘和也实在没有多少精力和心情再娶老婆,光是抗灾、防疫和赈济灾民就把刘和累得够呛。

第二,刘和控制孩子的出生速度和顺序也是出于家庭内部平衡的考虑。如果几个女子当中有人不停地生孩子,有人却迟迟没有怀孕,有人内心难免担忧或者是怨恨。就像现在,如果大乔总是不怀孕,而蔡琰和糜贞又生了第二个孩子,那对于大乔而言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

虽然刘和知道像后世影视作品中那么惊心动魄的后宫争斗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家中,但刘和知道越是帝王之家的继承权斗争就越是残酷。刘和现在虽然还不是帝王,但他已经是位极人臣的大将军,虽然刘虞的权力似乎比他大些,可他们父子之间根本就不分这些,所以作为刘和的后宅,也必定有许多无法避免的暗流涌动。

前一世,刘和作为师范学院刚刚毕业的候补教师,他比谁都清楚在教育孩子时,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越少,那么每个学生能够接受到的教育就越好。这个道理放在父母与子女身上同样适用,刘和如果做了种马,娶了许多女人,然后生出几十上百个的孩子,那么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教导这些孩子,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孩子将会良莠不齐,其中大多数只能变成耗费国家和社会资源的米虫。

刘和在后宫规模和子女数量上走的是“精品路线”,用后世的通用术语来说,就是要做到优生优育。

刘襄和刘瑶来到后花园时,刘和已经先到了。每个星期的第四天下午,是刘和规定的亲子活动日,不管刘和有多么忙碌,只要他还在蓟城,那么必定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度过。

刘和今天要跟孩子们一起玩堆沙子的游戏,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前几天刘和特意让人从灅水上游运了一船干净细滑的白沙,堆在了后花园的水池边上。

刘和记得上一世所学的儿童心理学内容中特意提到戏水和玩堆沙子游戏,对于治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心理有着很好的帮助,联系到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玩水和堆泥巴,刘和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道理。去年,他将孩子留在蓟城去了邺城,大半年没有和两个孩子相处,就算孩子的嘴上还不知道如何表达真实的心情,但肯定会有不好的感受,所以刘和要跟孩子们一起玩堆沙子,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

睡眼惺忪的刘襄来到沙堆旁边,右手还牵着妹妹刘瑶,在刘瑶的身后还跟着一个比刘襄还大一些的女孩子。这个比刘襄还大一些的女孩便是当年刘和在马城外的死人堆中救下来的那个孤儿,也就是蔡邕收养的义女蔡钰。

刘和见孩子们还有点迷糊,便悄悄拿起沙堆下藏着的竹筒水枪,然后对着儿子“哧”的一下,将满满一竹筒的清水飙在了儿子的脸上。

刘襄被略凉的清水一激,好胜之心马上直线上升,顿时嗷嗷大叫着冲刘和冲了过来。

“爹爹欺负人!冲啊,我们一起包围爹爹,夺下水枪,用水枪射他!”

三个孩子叽叽喳喳地冲向刘和,后花园内顿时响起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坐在凉亭中的几位女子看着这一幕,都是摇头不已。蔡琰抱怨说道:“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若是被外人看见这一幕,他这大将军的名声可就难保了。”

“就是,夫君也太宠着孩子们了,我看不能这么惯着他们!前厅里等着拜见他的人急得都要把脖子给拉细了,他还有心思在这里陪孩子们嬉闹。”糜贞附和蔡琰的话说。

大乔轻轻地抚摸着已经明显隆起来的腹部,一脸幸福地说道:“我看两个姐姐呀,分明是口不对心。如君如此疼爱孩子,你们心里高兴还不来及呢!”

服侍在蔡琰身后的吕娘蓉撇着嘴说道:“哼,大将军真是偏心,明明有时间陪孩子们疯玩,却不带我们去军都山中纳凉和打猎!”

小乔挤兑吕娘蓉说:“我看你也是没长大的孩子,就知道骑马打猎,也不学一学女红和琴棋书画,大将军若是娶你进门,非得在蓟城修建一座上林苑才能栓得住你!”

吕娘蓉把杏眼一瞪,歪着头说道:“要你管!我虽然不会女红,但骑得了高头大马,使得出丈二大枪,射得下天上的鸿雁,不像有的人整日只会对着铜镜伤春悲秋、顾影自怜。大将军虽然是书生出身,却也天天早晨习武练剑,放眼整个后宫,却也只有我一人给他喂招,还真是辛苦啊!”

小乔跟吕娘蓉两个只要凑在一起就会斗嘴,小乔刚才挖苦吕娘蓉是个不会女红的疯婆子,还用了“栓”这个动词。偏偏女娘蓉虽然不会女红,却也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立即便用犀利的语言回敬了小乔。

甄宓的心思是众女子当中最为缜密的一个,她掩着嘴小声说道:“看你们两个,三位姐姐都在呢,还吵得这么热闹,万一传到沙堆那边,小心大将军晚上罚你们抄书!”

甄宓不说话还好,她一开口,小乔和吕娘蓉顿时一起联合起来对付她。

小乔说:“抄书就抄书,我又不是不会写字!别以为大将军夸你学简体字记得快,有本事你跟蔡姐姐去比,我可是听说当年蔡姐姐只用了半天时间,便完全掌握了简体字。”

吕娘蓉说:“就算是抄书,也要算你一个!我可不像有的人,写不到半个时辰,便哼哼唧唧地喊自己累到了,赖着大将军帮忙研磨。”

蔡琰见三个女孩子的嘴仗有升级的趋势,便急忙说道:“你们三个小丫头别忙着斗嘴了,过去看看夫君躲在沙堆那边干嘛呢,怎么三个孩子好半天都没有声音了。”

吕娘蓉早就在亭子里站得无聊,听了蔡琰这话,马上跑出了亭子,朝着不远处的白沙堆绕过去。小乔和甄宓也不甘落后,提起裙摆小步快跑起来。

沙堆后面,刘和正与三个孩子一起堆砌着一座圆形的沙堡,其中刘和主要负责外围的堡墙,刘襄在忙着挖一条壕沟,蔡钰在已经堆好轮廓的沙堡顶端用手指头掏窗户和大门,刘瑶则摇摇晃晃地把手中捏着的一些叶片插到城堡的后花园内。

“刘襄,你个傻蛋,哪有把壕沟挖进堡墙里面去的,赶紧填平重挖!”这是刘和的声音。

“小钰姑姑,别掏门洞了,再掏房子就要塌了!”刘襄在提醒蔡钰。

“瑶瑶,别种树了,你去把你卧房中的那些木人偶都拿来,这么大的城堡,里面得有许多的卫兵把守才行!”蔡钰在吩咐刘瑶。

“对、对!除了拿木人偶,还应该养几条大狗,我的房间里面就有几尊张叔叔送的铜犬,也一并拿过来!”刘襄跟着附和。

“刘襄,你去拿,妹妹还小,哪里拿的动那几尊铜犬!”刘和直接下命令。

正文 第五二三章 黄金哪去了?

快乐轻松的时光总是易逝,而刘和的作息时间表上排得更多的内容还是各种会见、视察和批阅公文,不论他在邺城还是蓟城。

这天夜间,北方钱行统计司司长徐岳、制币司司长夏侯兰和清算司司长李儒三人联袂而来,就钱行筹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向刘和请教。

徐岳首先向刘和详细汇报了对北方四州现存的黄金、白银和黄铜的数量统计结果。“将军,目前可以动用的黄金总量为八千三百四十二斤,可以动用的白银总量为四万六千四百三十九斤,可以动用的铜总量为一百二十万九千七百二十八斤。”

徐岳此时汇报所用的计量单位,已经采取了刘和规定的十进制,并非原来那种一斤十六两,一石六十斤的换算方法,所以徐岳汇报中涉及到的一斤重量大概在五百克左右,跟后世的重量基本一致。按照徐岳统计出来的数字,刘和目前可以调用的黄金重量大概在四吨半左右,白银大概在二十三吨半,黄铜大概在六百零五吨左右。

这个数字,咋看之下貌似不少,但如果除以一千万这个巨大的分母,那么立即就会显出原形。如果跟史书中记载的汉代大概有五百吨的黄金储备总量相比,那就更加是少的可怜。刘和如今控制着黄河以北的幽州、冀州、辽州、宁州和大半个并州,手中能够调用的黄金居然才只有区区的四吨半,连五百吨黄金总量的零头都不到呢。

那么,大汉朝原本丰富的黄金储备都到哪儿去了呢?刘和两世为人,带着后世的一些疑问,如今想要寻找到真正的答案。

刘和记得,从各种文献记录中可以看出秦汉两朝时黄金为流通的主要货币,官方赏赐、馈赠动辄就是以千斤和万斤来计算,当时中国的黄金之多,令后世都觉得惊奇。但在东汉年间,这么多的黄金却突然不见了,真令人百思而不得解。

后世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廿二史劄记》对这个奇怪的现象均有专门论述。

赵翼归纳写道:古时不以白金为币,专用黄金,而黄金甚多。尉缭说秦王,赂诸侯豪臣,不过三十万金,而诸侯可尽。汉高祖以四万斤与陈平,使为楚反间,不问其出入。娄敬说帝都关中,田肯说帝当以亲子弟封齐,即各赐五百斤。叔孙通定朝仪,亦赐五百斤。吕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斤。陈平交欢周勃,用五百斤。文帝即位,以大臣诛诸吕功,赐周勃五千斤,陈平、灌婴各二千斤,刘章、刘揭各千斤。吴王濞反,募能斩汉大将者赐五千斤,列将三千斤,禆将二千斤,二千石一千斤。梁孝王薨,有四十万斤。武帝赐平阳公主千斤,赐卜式四百斤。卫青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军受赐二十余万斤。昌邑王赐故臣君卿千斤。宣帝既立,赐霍光七千斤,广陵王五千斤,诸王十五人各百斤,赐孔霸二百斤,赐黄霸百斤。元帝赐段会宗、甘延寿、陈汤各百斤。成帝赐王根五百斤。王莽聘史氏女为后,用三万斤,赐孝单于千斤,顺单于五百斤。莽末年,省中黄金,万金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尚方,处处各有数匮。可见古时黄金之多也。

赵翼所列举的这些黄金数量,虽然据《廿二史记校证》的校证者王树民先生说,有一些小的笔误,但基本上都可以在《史记》、《汉书》的“本纪”和“列传”中找到出处,足以证明当时中国的黄金数量之大。

但是,到了东汉年间,巨量黄金突然消失,不仅退出流通领域,使商品交换倒退为以物易物,而且以黄金作为赏赐也相当少见。据学者考证,终东汉一代,仅汉灵帝光和元年就一次赐朱儁黄金五十斤。那么,西汉时的巨量黄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

对此,后世的学者们进行了种种猜测和考证,然后得出了数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大量的黄金被用于了佛事,因此导致黄金锐减。赵翼在《廿二史记》卷三《汉多黄金》载:“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而自佛教入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即无不用金涂。以天下之计,无虑几千万万,此最为耗金之蠹。加以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故老言,黄金作器,虽变坏而金自在,一至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如果说东汉的黄金被用于佛寺塑像涂金,有一些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从后世一些证据来看,佛事耗费的黄金的确惊人,看看西藏布达拉宫和青海塔尔寺,便可以知道所谓的“重塑金身”是多么的浪费。但问题是,佛事的兴盛并不是在东汉而是在南北朝,东汉末期时佛教才开始在大汉境内传播,如果不是因为黄巾起义导致道教在本土失去地位,加之各种灾害、瘟疫和战乱的横行,使得普通民众心理上需要宗教的慰藉,佛教在汉朝能否传播都未可知。所以说,纵观东汉一朝,根本就不存在大兴寺庙、塑像涂金的问题,即使有一些寺庙使用黄金,像大神棍笮融在下邳建造的浮屠寺,黄金的用量也十分有限,所以说佛事耗金不能成为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说法是东汉对外贸易逆差所致。后世有学者认为东汉黄金数量减少,是由于黄金大量赏赐外人,以及向大宛购买良马、明珠和玻璃等商货,导致贸易逆差很大,所以巨量的黄金流向了国外。

这种贸易逆差导致黄金外流的说法也缺乏根据。因为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输出国,中国所产的丝绸和其他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输向西方,换回来的除了一些马匹、明珠和玻璃之外,还应该有大量的黄金。大汉朝廷和王公贵族们虽然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需要,有时也用黄金向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这种行为并不常见,动用的黄金数量不会很大,而且当时大汉的军事实力如此强盛,对外号称的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所以很多奇珍异宝的得来并非通过贸易手段,而是赤果果的军事威胁,逼使外国称臣纳贡而得。

第三种说法是因为战乱频仍的原因,大量的黄金被人们埋藏到了地下。有学者认为西汉巨量黄金到了东汉时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就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黄金则以金币形态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在了地下。

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占有并窖藏。史书上记载: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藏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高厚七尺,号曰‘万岁坞’,坞中藏有黄金二三十万斤,银八九十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中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物之数量确实大的惊人。为什么这些王公贵族们贮存的巨量黄金没有被用掉呢?主要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着黄金以备用,而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窖藏的黄金如同后世纳粹德国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考察。

中国人确实有窖藏金银珍宝的习惯,所以说一部分黄金因此消失于地下是有道理的,但若是把绝大多数黄金都说成是随葬和遗忘于地下则难以说得通。因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黄金贮藏,少量除外,贮存巨量黄金的金库总是应该留有线索的,绝不会在一场战乱过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富所在。至于说因为陪葬而消耗了大量黄金也说不通。

因为事实上,许多厚葬的墓自埋葬之日起就成了盗墓专业户的目标,总会被掘墓贼发掘出来又流通于世的。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埋葬于地下的并不限于黄金,还有银、铜等种种珍宝,为何单单是黄金奇迹般地没有了呢?而黄金因为其优良的存储特性,是最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会出现锈蚀、风化、氧化等问题。

汉末三国时代,曹操为了解决军费问题,纵容部下成立了专门的掘墓大军,而且美其名曰发丘中郎将。按照老曹的办事风格,估计洛阳和长安周边的王侯公卿的墓葬都被他挖了一个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