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末年当神棍-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羽蛇神太过强大力量。他是整片大地之上,最为古老的神祇。他有着数以百万计的信徒,他的信徒还有着强大的国家。不论从哪方面来看,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帮着羽蛇神来对付我?”

文飞眉毛也不眨一下的说道:“你搞错了,我并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帮你。若不是我将他的部队带进去,你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机会消灭他们!”

太阳神沉默了,似乎觉着文大天师所说的有些道理,但是还是说道:“我曾经和斑族人的祖神联系过,他说自己遇到过一位丛林深处出来的大神,同样也是羽蛇神的敌人。还留下了联系的方式!”

话都没有说完,文飞已经暗自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把那大蜘蛛一起算计进去。他手一翻,就出现了那个小小的蜘蛛阴影,顺坡下驴的道:“我为死者之神,一切灵魂的归宿都应该掌握在我手中。可是那位羽蛇神,却吞噬信徒的灵魂,这种事情是法则所不允许的。必将被毁灭!”

听了文飞这话,太阳神的神情松动了一些。他虽然也讲究祭祀,甚至很多时候也会用到活人。

但是羽蛇神那般的大规模的,动不动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血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太阳神的神力,并不依靠吞噬灵魂而获得。

文飞早已经料到了太阳神的反应,这是一个几乎还处在蛮荒时代的大陆,文明都开始初起,神系更是都还在原始的时候,对于各种法则了解不全。就连这些神灵也都一样。

他这番说辞应该很容易说动太阳神,如果他文大天师真的是死者之神的话。那么确实应该享受他口中所说的,和羽蛇神势不两立。

但是他文大天师并不是,甚至都不是土著神灵。但是如果能推一把,干掉羽蛇神的话,文大天师绝对会顺水推舟。

“我该如何相信你的话?伟大的死亡之神!”太阳神的语气果然软了下来。

文飞笑道:“我们两个的神职从来不会起冲突,你是太阳,我是死亡。你掌管大地上的光明,而是掌握阴世之中的死亡宁静。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但是阴世并不存在!”太阳神闷声闷气的说道。

“是的,现在并不存在。但是我会创造出阴世出来,让所有的死者安息!”文飞笑道。

“那么我的信徒呢?也可以安息在你的怀抱么?”

“是的,你甚至有权救赎你的信徒。只要你的信徒们同时信奉于我!”文飞摊开手,敞开怀抱。

太阳神的想了一想说道:“好吧,我的信徒在死后也可以交由你来管理。但是你的信徒在活着的时候,同样也要信仰我。”

文飞大喜,说道:“没问题!”不管怎么说,太阳神统治下的印地人也要他手下抚远城的人口多了太多。这桩生意他赚打了。

事实上,文飞早已经有着七八层的把握太阳神不会拒绝。因为他既然不血祭的话,那么就要照顾庞大的信徒的灵魂。

而在这个神道都还没有健全的地方,连阴世都没有。恐怕太阳神也不会有神国,凭着他自己庇护那么多的信徒灵魂,想来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那我们来发誓吧!向着生我们的至高之天。”太阳神说。

文飞同意,尽管很多时候他都如此自称。随着两个神灵的发誓,昊天元气之海疯狂的滚动起来。

到了他们这个程度,几乎都是言出法随,一举一动,都有着法则的力量。更何况是如今这支郑重其事的发誓了。

第六十八章 燕云的剧变

“期待我们的再见!”太阳神的身隐去。文大天师同样飞了起来,扯起一团的雨云遮蔽着身体,向着来路飞去。

一股极其强大愤怒的意志从无尽的雨林之中生了出来,似乎是雨林之中的一草一木,每一块土壤每一块石头所共同发出。

无数的最为微小的生命在这一瞬间融合成为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意志,发出愤怒的咆哮。周围数百里似乎都起了大风,让无数的大树不住的摇晃。

天空之中一朵黑云如同奔马,险之又险的躲了过去。

看起来羽蛇神已经发现不对了,文飞微微一笑,不过他现在已经飞出了羽蛇神的神力范围。便是羽蛇神号称是雨林意志所化,但是神力也不是无远弗届。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文大天师所在的抚远城,他恐怕从来不知道。

文大天师按落云头,降临在那个小岛上。看到他的回来,每一个人都是大喜,跪在地上向着文大天师虔诚的祷告。

原本文大天师只说是出去一夜的,没有想到一下子就出去了这么久。害的他们如同热锅上蚂蚁一般等了这么久。

“伟大的神灵,你终于回来了!”南施欢喜的说道,作为神的侍女,才有资格随意上来和神说话。

而就连作为武士首领的李鬼,没有吩咐,就不能随意的说话。甚至一般的平民奴隶,根本都不允许抬眼去看伟大的神灵。其中等级相当森严。

“你们现在可以称呼我为死亡之神!”文飞淡淡的说道,发布了神谕。

“是。”所有人都恭敬的听令。虽然没有一个人会明白文大天师会把自己称为死亡之神,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他们应该去问的。只要老实遵守就好。

“我为死亡之神,为死者得到安息,庇护亡者进入我的世界安眠。每一个生命只要出生就有死亡,都将在我的怀抱之中安眠。”文飞简简单单的宣布了自己新的教义。

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也足够让这些人清楚自己的神职所在了。

至于成为什么样的神灵,文大天师并不关心。反正这些神职对于他来说,也并没有什么重要。

这里是美洲大陆,不是他所在的地方。这一方的昊天元气之海,就算不排斥他,也休想对他有半点的好感,更不可能占据法则,成为化身。

就算是可以,文大天师对于这一点也毫不动心。

他似乎能够感觉到,在遥远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着一个强大的意志,突破了那一种无形的阻隔,让自己感觉到了。

※※※

幽州城现在变得热火朝天,好像一个大工地一样。整个城市都在不断的扩建。

有着充足的人力,那么多因为战乱而导致的灾民聚集在这里。完全可以以工代赈,免费征集庞大的劳力来重新修建一座燕京来。

虽然从感情上来说,文大天师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地方。大概是在现代时空所带来的恶劣印象。毕竟在后世给人的印象之中,那就是一个不适宜人居的所在。

但是同样的,文大天师不得不承认,明清以后在此立都有着天然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文飞看来,中国历史从地域上来看,有着两个时期。一个是以关中洛阳为核心的时代,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这个时代往往就是强汉盛唐,生机勃勃。

而后一个,却就是以燕京为核心的时代。却往往给人以暮气沉沉,或者日暮途穷的感觉。这般说似乎有些夸张了,但是就连现代时空的首都,同样都没有给过文大天师什么好印象。

不过在文飞看来,其实这都可以从神秘学和和经济因素上面来分析。从气运上来说,龙脉东移。

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在汉唐时代,西域经济发达,东西方往来的丝绸之路。因此关中之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到了后世,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却阻隔了东西方商路的往来。关中之地,从此之后就再无兴起的机会了。

同样受到巨大影响的还有西方,大陆上的通道被阻隔之后。西方人就开始想方设法的要从海路上寻找到通向东方的航道。

从而开始了大航海的时代,找到了可以轻易掠夺的美洲大陆。完成了血腥的原始积累,打败了以前强大的敌人。

在西方和他们在大陆十字路口的敌人们为敌的千多年时间里,占据了地利,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十字们,拥有庞大的财力和物力。凭借优势,在绝大多数的时间之中压着西方打!

但是自从全球大航海之后,西方得到了美洲大陆的庞大财力之后,量变引发质变,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就迅速的占据了上风,以至于绝对的优势。

而受此影响,中国也被迫的从一个进取型的国家变成了保守型的国家。

一切离开经济因素来讨论人性民族性这些东西,都是放狗屁或者是狗放屁。

当随着丝绸之路这个东西方交往通道的断绝,西域衰落下来之后,中原政权就再缺少西进的动力。

汉唐时代的赫赫武功,也是建立在对于西域财富的渴望上面。所以大唐的军队甚至最远都还打到了恒罗斯去。这都是有着强大的财力来支持,而并不是靠着农耕文明创造的那么一点富余的财富。

但是西域衰落下去之后,原本自然环境就恶化的西域就越发变得越发荒凉,再也吸引不了中土政权的目光。

同样的,原本匈奴突厥也是借着东西方商路的巨大财富而支撑强大的帝国。在西北方向变得荒芜之后,那能够耕种,物产丰饶的东北就变成了强大民族温床,并从此困扰中土政权以后上千年的时光。

而蒙古人却不同,蒙古人的背后财力支持的却是大食人。帮着蒙古人理财,甚至是帮忙他们处理劫掠的各种财富,换成源源不断的军资的都是那些善于做生意的大食人。

文大天师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留下契丹人,压缩蒙古人或者后来草原民族的生存强大的空间。

这是一招险棋,后患如何谁也不知道。但是没有一种具体的政略能够管千秋万世的,只要在眼前弊多利少,就完全可以做了。后面就看自己对于形势的调整了!

而大宋,从地理上来看,依旧处于关中洛阳这个圈子。但是西夏还有大陆十字路口的动乱阻隔了丝绸之路,而东北方向的富饶和广袤开始孕育出中原的强大对手。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同样是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整个全球大势,都在这个时代进行着悄无声息的巨大变化,并且开始影响着以后千年的全球格局。

都在这个时代所奠基!

所以不管如何,文大天师下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在这个以全世界为棋盘的棋局上面率先布下了两颗子。

一个是占据东北,解决滋养外患温床。另外一个,却就是能够让大宋在这全球竞争之中,笑到最后的美洲的!

得美洲者,得天下!

所以,这靠近关外的燕京城就算是文大天师在个人感情上面再不喜欢,也要立都于此。

而且在此地建立国都,有着一个其他地方都没有的好处。在中国的历史格局之中,不管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都是以北统南。

就算是有朱元璋的北伐成功,或者后世的炮党以南统北。但是结局每一个都看到,朱棣迅速的迁都北方。而炮党,甚至连最终的统一全国都没有做到。

因此,中国历代帝都只能选择在北方。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百万人口的巨大城市的物资运输的问题。在古代技术条件下,最可能的大宗物资输送,靠的还是水运。

长安的物资输送在大唐时代,甚至在初唐都已经到了顶点。连皇帝都不得不在荒年粮食涨价的时候,带领大量的军队,王公贵族们前往洛阳就食。

从洛阳运输到长安这么一段,已经成为了运输力量上面的巨大瓶颈。

而开封,此处战略上面的劣势先就不谈,单单只是水运上面,也已经到了极点。

如今大宋的运河,已经全然靠人力来维护。各种各样的解决水力问题的办法,都没有成效。黄河淤泥越堆越高。完全需要大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维护!

只要看看原本历史之中,那次大伾山下黄河为之改道的大水灾就可以知道。北宋政权垮台之后,没有人维护的运河是多么的脆弱!

而燕京却有着北方帝都最大的一个好处,那就是离着海岸并不远。在后世的到燕京的运河运力也陷入极点,却可以轻易的改成海运。

事实上,在元代大都一直都是通过海运来把各地物资运去的。

因此燕京之地首先就能解决这么一个天大的问题!有着其他地方代替不了的优势所在,所以才成为元代之后,将近千年的帝都所在。

第六十九章 牛耕和码耕

若是以前的赵佶,可能很难和他讲通这个道理。他也绝对不是有着那么大的魄力的迁都的人物,但是现在前生后世都已经明了的赵佶,却就已经下了决心。

不过想想离开繁华富庶,人间天堂一般的开封,跑到这燕京这个破地方来立都。只要想想这难度就有多大了!

现在还不急,先把燕京建设好之后,再宣布迁都,就容易的多了!

没有人知道,文大天师的脑海之中想着什么。只是看着他悠闲的在各处工地上绕圈,到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所到之处,那些灾民民夫们像是风吹麦浪一般的跪倒在地。如果不是凭着大宋强大的,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运抵而来,他们这些人恐怕能活下来的并不多。

不过恐怕没有人知道,现在的问题是,大宋也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或者确切的说是朝廷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尚父,如今已经免除了三年的赋税。你和官家有这般大手大脚的花钱,现在又要再进行这么大的工程建设,朝廷财力可支持不下去了啊。”户部尚书聂昌哭丧着脸。

“嗯……”文大天师的目光罩在聂昌身上,让他心惊肉跳,却不得不咬着牙关说道:“连官家都减膳撤乐,宫里面的太监宫女都放出去不少。现在皇家开支都不到原来的三成了!”

文飞微微一笑,看来赵佶这货大受刺激,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了。

“现在国库之中都快干净的可以饿死老鼠了!”聂昌继续哭穷。

“那简单,我看朝廷的冗官和冗兵不少,干脆就撤掉了吧!连官家都开始节省开支了,朝廷也不能养那么多的废物吧?”文大天师轻描淡写。

但是让聂昌一下子就有力量五雷轰顶的感觉:“尚父,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有什么万万不可的,说出来听听吧?”文大天师不以为意。

聂昌的嘴巴张了张,很想说连王荆公变法,都不敢碰这问题。更早的范魏公倒是碰了,却碰的头破血流。

不过想想,现在这两个人能和尚父比么?可以说现在大宋最有权力的都不是大宋的官家,而是眼前这位。

眼前这位尚父,功业之盛,超迈千古。当年他在赵佶面前夸口说出,要灭亡西夏辽国,混一天下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当成笑话来听听。

没有想到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文大天师不仅真的把西夏和辽国都给灭了。甚至还打败了更加凶残的女真人,一下子为大宋扩张了一倍还有多的领土,恢复汉唐旧治。

如今以他在大宋朝之内的民心,再加上手中掌握这的巨大的军权,财力。可以说就算是改朝换代,都是易如反掌。

偏偏看起来眼前这位文大天师没有一点改朝换代的心思,便是连官家赵佶那么多疑的人物,也都丝毫没有疑虑这位尚父天师。倒真的是史书之中,难得的佳话了!

聂昌肚子里啧啧称奇,嘴上更是说不出任何反对的意见来了。

凭着现在文大天师的声威来说,就算是一朝开国太祖都不为过。挟带着刚刚打败辽国和女真的巨大声势,以霹雳手段行改革之事,这个时候,还真没有半个人敢跳出来反对。除非是自己找死!

文飞冷冷淡淡的说道:“聂户部已经去过辽东沃土了吧,比河南路如何?”

聂昌苦笑:“便是两湖都比不得,更别提河南了。我从来只以为关外都是苦寒贫瘠之地,却从来没有想到辽东居然也有这等沃土,难怪汉代会在关外立四郡。”

文飞点点头:“这是最为难得肥沃的黑土地,乃是天赐之沃土。是我汉家屹立于世的根基。天与不取,反受其殃。难怪会有契丹女真等国从这里强大起来!”

他指点江山:“我欲移民到那辽东去,将这块天赐之地给开发起来。”

聂昌微微蹙着眉头,他见过那片土地到底是如何的肥沃了,自然不会反对,只是觉着棘手,说道:“此事自然是好事,但是移民过去,需要强大的财力和物力,现在朝廷拿不出钱来……”

“本朝不抑兼并,穷者往往无立锥之地。这些地方都是好移民的,还有那四方冗兵,该裁撤的都要裁撤。至于补偿么,一人可以在辽东分得一百亩地,如何?”文飞早已经盘算过了。

聂昌一听,脑中顿时活络了起来:“不错啊,要是朝廷说关外土地如何肥沃富饶,不信的人肯定是多些。但是若是尚父来说,想来大家都会相信的!这样一百亩地,不知道能够吸引多少人过去。就怕这原本的许多地主家里,找不到足够的长工了……”

这就是信用问题了,历代官府在百姓眼里都没有足够的信用。反而有事的时候,却埋怨百姓不相信。却忘记了自己平日所作所为,凭什么让人相信?

而文大天师就不同了,天人下凡,行走大地。天然就有种神秘的色彩,再加上他文大天师可从来不会滥用自己的信用。

因此在普通百姓那里,却要比朝廷的话管用多了。再加上宗教的信仰的因素,这种煽动力就更加强大了!

文大天师只是指引个方向,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靠聂昌自己的。这货在历史上也是个能臣,虽然名声貌似不怎么大。

聂昌马上就考虑起了细节和各种可行性的问题,算来算去,又被一桩难事给困扰到了,为难的道:“只是有一样,尚父,那牛可不够用!按照历代惯例,新开垦移民,往往由着官府来组织。会向百姓借贷种子农具,还有耕牛。这其他都还好说,耕牛却是肯定不够的。”

文飞脸上露出了一个笑意:“这简单!”

聂昌精神一震,想不到自己觉着是天大难事的问题,在文大天师面前根本不是问题。尚父果然是尚父,就要听文大天师能够说出什么好主意来。

文飞微微一笑:“这北地什么东西都缺,就是不缺马。牛耕不成,那就用马来耕!”

聂昌听的目瞪口呆,几乎以为文大天师在开玩笑了,用来耕地?这能行?

文大天师彷佛没有看到聂昌的表现,说道:“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聂昌顿时冷静下来,这两句话出自道德经之中。如今现在天下间道教大盛,道德经自然是家家都有的经书。莫说是聂昌这种大臣了,便是升斗小民家中,也不会缺少。

他毕竟是饱读史书之辈,后来想想,连史记之中都多处记载着马耕的资料。想来在古时马耕也不是什么多新鲜的事情。

只是汉代以后,这马儿在中国可就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原本的大宋,养马之地全都丢尽了,莫说是用马来种地了,便是军马都不够用。

现在既然不仅河套之地拿了回来,这幽燕关外之地也都拿了回来,马匹不缺,尤其是这关外,拿马儿来耕地想来也是可行的吧?

却不知道这不是可行的问题,是在北方这种旱地作业之中,效率远远超出了牛耕。

西方世界大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就开始使用牛耕地。而在牛耕地使用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使用马耕地。而且后者在欧洲应用是相当的广泛了。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马耕同牛耕的竞赛中,马耕最后在西方世界获得胜利。根据《世界通史》的内容所说,马耕的效率要比牛耕地块3倍。

不过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应当归功于从中国传过去的重钉马蹄铁和新式轭挽的传入,而这两样东西,却使得马牵引的功效提高了4倍。

加之“三圃制”在欧洲的广泛应用,能够使马得到充分的食物。因此,马在耕种的效率上面就在那段时期集中的体现出来。

从此在欧洲牛耕就全面被马耕给取代了!

世界上最早的马耕地技术是产自于中国,而不是欧洲。即便到了解放后,马耕地在中国也有,详情可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的正面,便是双马耕作。

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马耕最后并没有在中国大面积的普及开来。这里面地理环境起到了极大的关键。

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种植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国的北方主要是旱地作业,而南方则是水田作业,也就是种植小麦和水稻的区别。

马耕适合旱地作业,在西欧国家,他们的作物种植则是以小麦、大麦和燕麦为主。因此,都是比较适合于马耕的旱地作业。

南方不管,现在要开发辽东,这用马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了。正是大规模提倡马耕的好时机。

这其中还有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更加牢固的把契丹人绑在大宋这架战车上。

游牧民族劫掠成性,首先就是在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获得财富。就凭着他们养的那些马羊之类的东西,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很难卖出价钱。而抢劫中原国家更加容易。

第七十章 出血的商人

而现在文大天师既然把契丹人打发到了高原上,没有了最为富饶的地方,这些契丹人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搞不好就要想祖先一样的靠劫掠为生了。

而马耕只要流行开来,就可以知道需要多少的马匹,可以为契丹人开辟一条财路。让他们可以放着马羊,就能够把钱给赚了……

能够舒舒服服的挣钱恐怕没有人想要刀头舐血的去抢劫。尤其是在这抢劫成功率不高,很容易丧命的时候。如此这般,时间长久下来,就能把契丹人或者后来的游牧民族变成大宋的牧羊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