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地主-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会为了些许小事,责斥这帮将军不成?相当于自毁长城的事情,李世民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做的,态度和煦,饶有兴趣道:“这是象棋,怎么不像呀,为何引得你们如醉如痴。”
  “陛下,这象棋有日月星辰之象,非等闲游戏。”李靖兴致勃勃说道:“两军对垒,横纵退进,运筹帷幄,可寓兵机,颇考验为将之道。”
  李世民自然惊讶,有点儿怀疑,弯腰坐下,微笑问道:“怎么个走法?”
  “将军不离九宫内……”把韩瑞教授的歌诀吟诵出来,李靖迟疑道:“陛下,棋盘棋子简约,怕是……”
  什么简约,简直就是粗陋不堪,以纸片与树叶为棋子,也亏李靖等人不计较,换成李世民却不行了,身份不同,更要讲究。
  李世民略微皱眉,发现随行的御史言官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自然不会给他们机会,挥手吩咐下去,片刻就有几个工匠匆匆忙忙奔来。
  其实,在御史言官看来,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更加不用说其他玩物丧志之类的事情,不过劝言进谏,有的时候,也要分清场合,比如今日,游园集会,君臣对弈,也是高雅的事情,只要天子不沉浸其中,无须那么在意。
  所以,见到李世民招来工匠,也没有劝阻,反而安静侍立,颇有冷眼旁观的意思。
  能在宫里听差的匠人,手艺肯定超乎寻常,听闻要做副象棋,心中松了口气,小心翼翼打听清楚需要的规格与材质之后,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现场动手起来,而且配合十分默契,有人琢磨棋子,有人削画棋盘,时间不大,一副崭新的象棋制作出来。
  由于太过简单普通,若不是李世民不肯再等下去了,几个工匠肯定大胆奏言,请求让他们在棋盘或棋子上,雕刻龙纹图案之类,制作得更加精美,不然宣扬出去,实在是有损他们大匠师的脸面。
  挥退工匠,执起一枚平滑圆润的棋子,李世民满意点头,微笑问道:“你们,谁陪朕对弈一局?”
  众将对望,你推我让,和皇帝下棋,分明是自寻烦恼,赢,自然不敢,输,那是必然的事情,不过,怎么输,也非常讲究,一定不能留下丝毫的痕迹,不然皇帝又该动怒了,觉得你故意放水,其实就是一种蔑视。
  伴君如伴虎呀,皇帝从来都是不好伺候的主,这点李靖等人深有体会,如果是自己在场,没有其他选择也就罢了,现在这么多人,凭什么让自己受罪,自然推让起来。
  哼,李世民暗怒,觉得这帮粗莽匹夫越欠收拾了,头都没抬,随意伸手指点,淡声道:“你,过来。”
  什么叫做君臣相知,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在李世民低头的刹那,众将瞬息退步散开,诺大的亭台之内,只剩下寥寥几人,多是随行的宫女,自然,还有,直到现在依然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的韩瑞,而且,立于李世民手指方向的正中位置。
  其实,韩瑞本来不是站在那里的,非常不巧,站在他旁边的那个将军,见势不妙,施展移形换位的绝技,一个拉扯,把韩瑞拖到自己位置,自己却悄然无声的遁走远去,手法步法之巧妙,绝对是高手无疑。
  不管怎么说,反正韩瑞气运加身,让李世民点名陪同对弈,旁边观望,发现这个情况,李靖顿时皱眉,没有再避退,上前笑道:“还是臣与陛下对局吧。”
  李世民抬头,虎目扫视,淡然笑道:“新棋走法,朕尚未熟悉,怎敢与药师兄对局,待朕与他过招几局,再与你决一胜负。”
  能让皇帝称之为兄,李靖的压力一向很大,而且听到李世民这句话,也不禁苦笑起来,旁边众人的表情也十分怪异,若是皇帝知道,在场之中,棋艺最厉害的就是韩瑞,还敢不敢与之对局。
  也清楚皇帝的心意,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李靖微不可闻地叹息,走到韩瑞身旁,交叉而过之时,悄声道:“许败不许胜。”
  韩瑞轻轻垂头,表示自己明白,也不敢怠慢,微步上前,近了,心脏不受控制,缓慢而沉重的跳动起来,抽咽了下喉咙,韩瑞长跽,挪动到李世民对面,仿佛察觉他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掠过,紧张的情绪开始蔓延,额头隐约冒汗。
  十分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明白皇帝意味着什么,就应该是这种反应,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旁边的将军,甚至寺人宫女,没人觉得奇怪,反而觉得,韩瑞算是比较镇定了,有些人初次面见皇帝的时候,表现更加的不堪。
  当仁不让,自然是李世民先行动棋,天资聪颖,下了几步,就明白了象棋的原理,立时与李靖等人一样,露出兴致勃勃的神情,仅是第一局,李世民就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天才,杀得韩瑞溃不成军,仅剩下两只残棋在打转,覆灭在即。
  自然,兵锋相对,李世民也损失了几个棋子,却是挟大胜之势,席卷棋盘,然而他似乎有些不悦,脸色微沉,开口道:“迟不动棋,是否要弃子认输?”
  旁人暗叫不妙,这是动怒的前兆,不过他们却是知道李世民为何要生气,因为韩瑞的表现实在是太守拙劣了,就是想输,也不要那么明示,临危不动也就罢了,居然走子送吃,别说是李世民,他们也看不过去了。
  纷纷摇头,心中理解,感情上却接受不了,李靖轻叹了声,准备上前解围,却见韩瑞犹豫了下,伸手跳马,低声说道:“陛下,小臣将军,困毙之局。”
  呃,众人惊望,只顾看李世民杀棋威风爽快,却没有留心韩瑞的马已经悄然潜伏,随时可以拔旗夺帅。
  目光如炬,李世民没有泄气,反而朗声笑道:“甚妙,是朕疏忽了,再来。”
  的确是疏忽,个个都以为韩瑞不敢赢棋,主动走子送吃,却没有料到,人家是故意为之,攻其不备,跳马将军,最终笑到了最后。
  掩袖抹汗,韩瑞下意识的望了眼李靖,见他微微颔首,眨了眨眼睛,表示明白,重新又摆开了棋局,估摸着李世民已经熟悉象棋走法,韩瑞便不再藏拙,立即变幻风格,展开了凌厉的攻势,三下五除二,就以绝对的优势取得胜利。
  随之,风卷残云,连爆七局,然后第十局开始了,韩瑞只顾低头下棋,却是没有注意,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脸色阴霾,亭中众将瞧见,个个心惊胆战,有心提醒韩瑞,却不好直接开口,只得干瞪眼,在旁边暗暗着急。
  天子龙颜怒,空气之中也仿佛弥漫着凝重的气息,韩瑞好像毫无所觉,保持低头垂首的姿势,手上的动作却也不慢,好像快攻上瘾了,采取最极端的方式,以棋换棋,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李世民的车马炮,尽管自身损失不少,但是再动三步,就能取胜,也值了。
  就在韩瑞盘算得失的时候,李世民却迟迟没有动棋,一边以丝巾抹汗,一边皱眉思考应该怎样化解危局,临阵不慌,要镇静,轻轻吸了口气,李世民抬头,左右打量韩瑞,这个小子,真是……等等。
  突然发现,韩瑞似乎在注视什么,李世民心中略动,顺着他的视线观望棋盘,心中顿时大喜,伸手执棋横移,再有一步,就能困死韩瑞的将棋,而且绝对没有解救的办法,再三确认之后,憋积了许久的闷气一扫而空,李世民只觉得神清气爽,心情舒畅之极。
  韩瑞也十分干脆,直接弃子说道:“陛下,小臣输了。”
  “哈哈,再来。”李世民捋须笑道,摆明了是想乘胜追击,矢志报仇解恨。
  借这个机会,一个宫女连忙上前说道:“陛下,宴会即将开始,皇后请你过去。”
  众将也纷纷帮忙劝说,有几人更是直接抱着肚子叫饿,取胜之后,李世民心情畅快,自然听得进人言,从善如流,拂袖而起,唤上众人,摆架而去。
  恭送,直到李世民消失眼前,韩瑞才长长吁气,揉搓着几乎已经僵硬的脖颈,还有麻木酸痛的膝盖,叫苦不迭。
  “小子,好大的胆子,居然连陛下也敢赢,也不怕他大怒之下,让人拖你出去斩了。”李靖说道,有点吓唬的意味。
  “什么?”韩瑞有些茫然,连忙说道:“不是李公你说的么,许胜不许败,我可是按照你的吩咐行事的。”
  李靖微怔,想了下,哭笑不得,摇头说道:“小子,是你太紧张,听岔了吧,我明明是让你只能败,不能胜。”
  。。。。。。。。。。
  第二更到了,求月票,要月票,讨月票,啊~~~~~
  第二百一十四章 颂诗(求月票)
  第二百一十四章 颂诗(求月票)
  啊,韩瑞立时傻眼,消失的汗水又冒了出来。(…)
  “哈哈,放心,不会有事的。”李靖也没有多少恶趣味,含笑解释道:“我们之所以不想取胜,主要是担心陛下输了,总是想要翻盘,没完没了的纠缠,而且那些言官也借此弹劾,不想招惹这个麻烦而已,你却是不必担心。”
  韩瑞立即松了口气,觉得也是,因为输棋而杀人泄愤的帝王,只有可能是杨广,绝对不应该是李世民的行事风格。
  “宴会开始了,我也要走了。”李靖起身,微笑道:“给你个提醒,若是陛下还找你下棋,能输的话,就尽量不要赢,不然陛下兴起了,封你为棋侍诏,那就容不得你推托了。”
  韩瑞连忙应声,站了起来,目送李靖离去,舒活筋骨,等到气血畅通,才快步离开,拐弯抹角,终于找到了贺兰楚石,只见他神情恍惚,嘴角泛着呵呵笑容,一看就知道是已经沉醉于爱河之中,全然不顾身外之事。
  在他面前挥了挥手,果然没有任何反应,韩瑞无奈叹了口气,自语说道:“刚才,我与陛下对弈……”
  “什么?”贺兰楚石惊呼,连忙说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怎么,不想你的彤儿了?”韩瑞没好气道。
  腆着脸,贺兰楚石厚颜道:“彤儿什么时候想都行,可是陛下却没有那么容易遇见的,而且还与之对弈,你的运气真是好得令人妒嫉。”
  “焉知非祸。”韩瑞喃声道。
  “什么意思?”
  与此同时,骊宫苑中,可谓是轻歌曼舞,欢声笑语的场面,管竹弦乐之声,悠扬婉转,几十个轻衣薄纱的少女,翩翩起舞,广袖如云,姿态美妙,伴随着曲乐节奏,舒展着玲珑浮突的身材,充满了轻风流云之美。
  这种节奏轻慢的曲乐,只有几个精通曲律的官员,才懂得欣赏,沉醉于美妙的意境之中,至于其他人,也非常欣赏少女的舞姿,同是艺术,不过观赏的角度不同罢了,自然那种目光赤/裸,恨不能把人吞下的表情,绝对不会出现在这种庄重的场合。
  就连一向粗犷的武官将军,此时此刻的表现,也比以前文雅了许多,起码有妻女在旁边盯梢,不敢太过放肆,更多是专心致志的对付案前的美酒佳肴,使得宴席的气氛十分祥和,觥筹交错,十分融洽。
  亲自给上皇李渊,敬了三杯醇酒之后,李世民归还席位,接过长孙皇后递来的丝巾,微抹唇角,轻笑道:“适才与人对弈,好久没有输得那样畅快了,一时忽略了时辰,幸得皇后提醒,不然真是失礼了。”
  “咦,终于有人敢赢陛下了么?”长孙皇后微笑道:“还是这些个将军较有胆略。”
  “魏徵、虞世南之流,也是敢赢朕的,不过与他们对弈,走几步就要劝诫几句,让人索然无味之极。”李世民摇头叹气,埋怨说道:“不过皇后却是猜错了,那些将军个个狡猾如狐,让他们陪朕下盘棋而已,却视朕如洪水猛兽,你推我让,不肯相随……”
  长孙皇后浅笑,既没有附和赞同,也没有反驳谏言,只是安静的聆听,眸光似水,充满了柔情。
  仿佛是在抒泄,尽情的将那些将领从头到尾责斥了遍,李世民才心满意足,微笑道:“还是少年人心思纯朴,毫不避讳,一点也不谦让,步步紧逼,若非朕机警,恐怕要全军覆没,而不是九死一生了。”
  “既然如此,陛下可封其为棋侍诏,也不愁没人陪你对弈了。”长孙皇后笑道,说出了自己的提议。
  “棋侍诏?”李世民微怔,忽然笑道:“不成,那太屈才了。”
  嗯,长孙皇后美眸微闪,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李泰举杯,走了出来,依次礼敬李渊、李世民、长孙皇后,自然官员权贵也没有落下,饮了几杯,笑容可掬,扬声说道:“今日游宴,才俊高贤齐集,若有佳作新篇,自可吟咏唱颂,以求众赏,小王不才,欲以抛砖引玉,请诸位莫要见笑。”
  众所周知,李泰素有才名,况且帝后当面,谁敢不给面子,自然纷纷应喏,而且有些人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待会不论李泰的诗赋怎样,直管喝彩叫好就成。
  长孙皇后蛾眉微蹙,似怜似责道:“青雀,这孩子,就是耐不住性子。”
  “那是洒脱,没有什么不好。”李世民笑道,人家是严父慈母,到了他这里,却是完全相反过来了。
  “陛下,不要总是替他维护。”长孙皇后微微摇头,叹气道:“体形又增了,日后怕是趋拜亦难,如何是好。”
  李世民笑言宽慰道:“你多心了,辅机也是这样,没见他如何。”
  长孙皇后稍微有些释然,这个时候,李泰也作了首诗出来,自然是赢得满堂喝彩,夸赞之声,不绝于耳,尽管不是极尽的阿谀奉承,但是长孙皇后却听之不下,皱眉道:“陛下,佞语顺耳,然而也容易助增青雀骄纵之气,却非是福。”
  李世民心中不以为然,表面上却赞同道:“皇后言之有理。”
  察觉出来,长孙皇后嗔怪道:“二郎,你是在敷衍我么。”
  “怎么会。”李世民笑了,柔声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吧。”
  沉吟了片刻,长孙皇后说道:“几个学士不是在么,也让他们写诗吧,也要让青雀知道,天下英才繁若星斗,不可听了几句夸赞,就骄傲自满。”
  旨意传下,一众学士欣然答应,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立即挥笔而就,也迎得阵阵喝彩,不过既然是奉诏制诗,水平自然也不怎么样,说是平庸之作,可能有些过了,但绝对称不上佳品。
  “二郎,或许是我的错觉,”翻阅手中的笺纸,长孙皇后秀眉悄然微蹙,轻声道:“怎么感觉,几位学士的诗作,好像不及从前了。”
  “是么?好像也是。”李世民迷惑了下,接过笺纸翻阅几张,心里也有几分赞同,却含笑解释道:“或许今日,他们不在状态吧。”
  “不对。”长孙皇后微微摇头,沉吟说道:“就是文思苦涩,也没有理由全部如此,其中肯定有什么原因。”
  李世民也在考虑,目光游移,落在长孙皇后衣裳上的牡丹图纹上,忽然笑了,轻声道:“观音婢,朕好像明白什么原因了?”
  “那是怎么回事?”长孙皇后好奇问道。
  “常言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李世民笑道:“你现在就是如此,穿惯了绫罗绸缎,再着粗布麻衣,自然有几分不适。”
  长孙皇后美眸掠动,低声道:“陛下教训甚是,妾身明日就换装易服。”
  呃,好像有些弄巧成拙,李世民连忙解释道:“观音婢,你误会了,我是在比喻,我的意思是说,有珠玉在前,几位学士的诗赋,就显得普通了。”
  长孙皇后若有所思,眸光微闪,迟疑道:“陛下说的可是……”
  “嗯,传言,有他在场,无人敢抡笔,也不知真假,怕是夸大其词。”李世民说道,轻手招来一个宫女,低语吩咐几句。
  见到宫女盈盈而去,长孙皇后心中好奇,却也没问,倒是李世民忍耐不住,微笑说道:“观音婢,那人过来了,你帮朕过目,看他是否当得诺大的盛名。”
  “盛名之下,应无虚士。”长孙皇后笑道。
  “拭目以待。”
  帝后在前,窃窃私语,自然引人瞩目,不过却没人敢打扰,继续觥筹交错,片刻,忽然发现管弦曲乐停了下来,那些身材曼妙的少女,也敛起了长袖,却步盈出,脂香渐飞,也是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就在这时,在一个宫女的引领下,一个俊逸少年飘然而来,眼睛清澈,步履沉稳,看似从容不迫,心中却忐忑不安。
  “是他,什么时候来的?”有人轻呼,迷惑不解。
  立即有人问道:“那是谁呀?”
  “就是那个……韩瑞。”
  “哦,是他啊。”一阵恍然大悟,这个名字没有丝毫的陌生,时常听人提及,只不过很少见到本人罢了。
  议论之声隐约传来,韩瑞却充耳不闻,更加没有理会的心情,不过瞧见席间几双关怀的目光,还是稍微滞步示意,随之加快速度,走到前台边沿,离了好几尺,顿首而拜。
  “韩瑞。”
  李世民的声音飘来,事到临头,韩瑞反而镇静下来,连忙应声,抬起头来,光明正大的看望高台之上。
  李世民不动声色,以寻常的口吻说道:“前些时候,你作诗赞颂牡丹,深得皇后欣赏,并予以嘉奖。”
  “小臣甚幸,拜谢皇后恩赐。”韩瑞自然说道。
  “当日,朕将其中两句,以喻皇后,可惜非是你之真意。”李世民玩味说道:“而今皇后当面,朕令你以诗颂之,作为弥补,如何?”
  你都说了,谁敢反对呀,韩瑞心中嘀咕,知道没有拒绝的余地,飞快瞄了眼长孙皇后,的确是国色天香,至于具体什么模样,那就说不出来了,毕竟李世民就在旁边,除非不要命了,不然谁敢盯住不放。
  “父皇,儿臣有颂言,坤德既轨,彤管有炜……”
  。。。。。。。。。。
  第三更来了,求月票支持,谢谢。
  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阵乐
  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阵乐
  “青雀,退下,胡言乱语,不成体统。(…)”长孙皇后轻斥,却掩饰不住其中的溺爱意味,别人也就罢了,听到自己儿子的歌功颂德,她自然有点不好意思。
  “父皇觉得儿臣颂诗如何。”李泰笑眯眯道:“肯定贴切之极吧。”
  “那是自然。”李世民大笑道,儿子夸赞母亲,丈夫赞誉妻子,没有什么好避讳的,况且长孙皇后的品行,也是朝廷上下公认的贤良淑德,无可挑剔。
  长孙皇后自然是嗔笑摇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一时之间,却是把旁人冷落了,韩瑞习惯成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就是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想法。
  望了眼李承乾,发现他没有异样,韩瑞感觉松了口气似的,这个时候,一个宫女盈盈走来,手里托着笔墨纸砚等物,搁在小案上,铺开清香透鼻的金花笺纸,滴水于砚中,嫩白的小手轻研光泽鉴人的墨块。
  底下,众人悄声议论起来,毕竟歌功颂德的诗文,才是最考究功力的,是拐弯抹角,还是直截了当,是媚于俗流,还是超凡脱俗,也要仔细选择,最重要的是,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待会诗写出来了,或许帝后喜欢,官员权贵却未必欣赏,这就是所谓的众口难调,而且也不能光顾讨好帝后,却忽视权贵官员们感受,毕竟众人喝彩才是佳作,反之亦然,帝后心中不喜,众人喝彩也没用,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然而,面面俱到,诗作又沦于俗流,让人徒叹奈何,因为有过这种经验,所以欧阳询心有疑虑,忽见旁边脸色如常的虞世南,不由悄声说道:“伯施兄,你不担心么?”
  “有什么好担心的。”虞世南毫不在意道:“反正诗文歌赋,是他最为擅长的,若是写不出佳作,我们也没有办法帮忙写出更妙的。”
  “也是。”欧阳询赞同笑道:“我等有心无力啊,那他只能靠自己了。”
  案前,墨锭缓缓研磨,转了几圈,砚中墨汁便已化开,浓黑如油,更有一股幽幽的香气,随着墨色淡淡地传散开来,宫女停止研墨,抽了支精美的毫笔,在案台旁边水盂浸泡片刻,待笔锋湿润,这才在砚中饱蘸了浓墨,舔拭了两下,呈予韩瑞。
  接过毫笔,韩瑞沉吟,以最认真的姿势,一笔一划,在花笺上书写起来,字体成方,棱角圆润,十分内敛,自然没有任何特色,不过非常工整,让人看得舒服,四行二十八个字,毕了,待墨汁微干,韩瑞才将花笺递予宫女,让她呈上。
  宫女盈盈,纤步而去,来到高台席上,却是将花笺呈献给皇帝,李世民观望,心中默默细读了两遍,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居然把花笺折叠起来,堂而皇之的塞进怀中,若无其事的说道:“不错,来人,增席,与之列坐。”
  礼官听令,怎么安排?心念百转,顷刻就有了决定,立即在末尾增加席位,轻快引领韩瑞而去,自然不忘奉上一份美酒佳肴,大部分人对于这个安排,感到十分的满意,毕竟韩瑞不过是白身,在场的却是三品以上官员,自然不能居于其上。
  自然,这是小插曲,众人现在最感兴趣的,却是李世民藏于怀中的那首诗,不必多言,肯定是精妙绝伦的佳作,问题在于,是何原因,不当众吟诵,反而藏匿起来,难道其中有什么需要避讳的言辞,可是这样也说不通,若是有忌讳的言辞,李世民岂能若无其事的模样。
  百思不得其解,反而更加激起了众人的好奇心,目光灼灼,猜测纷纷,若不是顾及宴席有礼官在场,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