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黄埔军校-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军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批准后,全部转入了军校。
湘籍青年有志之士大量涌入黄埔军校,充分反映出湘籍青年爱国心强、革命性烈的气质,也显现了“惟楚有材”的盛况。据统计,军校第1至第5期的师生被列为国共两党名将的总数为313人,其中湘籍名将达81人,占25。87%。包括共产党内的毛泽覃、左权、黄公略、陈赓、陶铸、李富春、鲁易、王尔琢、蒋先云、段德昌、夏曦、张平化等,国民党阵营内则有邓文仪、刘戡、李文、李默庵、张镇、郑洞国、贺衷寒、袁朴、黄杰、文强、廖耀湘等。因此,在黄埔军校中,众多的湘籍师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黄埔军校也是“无湘不成军”。
据湖南省档案馆所收藏的《黄埔同学总名册》,黄埔军校第1至第5期学生籍贯分布如下:
籍贯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合计河北 4 2 3 48 11 68山东 11 6 26 58 17 118山西 10 2 12 105 9 138河南 10 10 152 33 205陕西 57 4 7 149 29 246甘肃 3 3 6江苏 24 10 100 78 53 265浙江 37 66 173 148 160 584安徽 25 15 76 48 43 207江西 42 52 100 127 155 476续表
籍贯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合计湖北 16 23 78 155 232 504湖南 197 75 220 844 853 2189四川 21 49 100 202 264 636福建 11 6 10 55 56 144广东 108 107 226 263 332 1036广西 37 15 37 88 41 218云南 13 3 18 46 28 108贵州 15 13 26 25 84 163辽宁 9 2 11吉林 1 1 1 3黑龙江 1 1察哈尔 1 1 2绥远 21 4 25热河 1 1 2蒙古 2 1 2 1 6台湾 1 1 2朝鲜 4 24 6 34新加坡 1 1越南 1 1总计 645 449 1233 2654 2418 7399从以上表中可看出,这5期中的黄埔学生分布在国内外29个地区,数量在500名以上的省份依次是:湖南、广东、四川、浙江和湖北。本表中的各期学生总人数,与有些资料略有不同。
当时祖国四面八方的志士英豪,云集黄埔,广州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中心。短短的几年里,“革命的黄埔”培养了不少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学生军”驰骋沙场,开展了极其壮丽的伟大斗争,取得了巨大功绩,为完成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历史任务,开辟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在大革命的风暴中诞生的黄埔军校,不但给中国觉悟青年带来了希望,而且吸引着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东方各国众多的有志青年,他们纷纷冲破艰难险阻,不惜颠沛流离投奔黄埔,学习革命本领和政治、军事技术,谋求救国之策。
黄埔本校时期:首批到中国学习军事的外籍学生是1925年1月参加黄埔第3期学习的朝鲜青年刘铁仙等4人,其中3人学航空(当时革命政府在广州大沙头建有航空学校),1人学步兵。学步兵的名叫李彬,毕业后留校,在第4期政治科大队任区队长。第4期有朝鲜学生22人,其中学步兵的有李箕焕等15人,学炮兵的1人,学工兵的1人,朴益济等5人学政治。越南青年洪水也是第4期学生。第5期学生是在第4期学生还未离校时就入伍了。朝鲜学生金浩元等5人和越南黎国望、新加坡邱中植,他们学的都是步兵。第6期有朝鲜学生8人,其中崔文镛等5人学步兵,金明山等3人学骑兵。学骑兵的还有越南的阮振南,他是魔术表演艺术家,抗日战争时期留在中国,领衔组建“新中国魔术团”和“军中魔术队”,积极为抗战做宣传工作。
南京本校时期:第7期,有越南黄国寿等11人和爪哇的刘庆仁等3人,全都学的是步兵。第8期,只有1个外籍学生。他是朝鲜青年李根浩,学的是步兵。第8期学生在1930年入伍,这时正当“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内控制、镇压,对外侵略、扩张。英、法帝国主义也加紧对殖民地人民的镇压和掠夺,因此,到黄埔学习的各国青年一时锐减。一些有志青年侥幸逃出虎口,就直接参加到抗日联军和中国军队中对敌作战。在《中国抗日阵亡将士传》一书中,可看到不少外国籍烈士的名字。抗日战争开始后,黄埔军校从南京迁到成都。1941年第18期学生入伍时,才有一位越南青年谭锡江到黄埔军校学习辎重兵。
成都本校时期:第20期学生入伍时,值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在1944年3月投身到黄埔的朝鲜青年有4人:金重镇、姜弘模学步兵,李建国、张哲夫学骑兵。在结束入伍生教育升入军官教育阶段,法国政府还派步兵中尉赖武颂来学军语,他是黄埔军校中仅有的欧洲学生。第21期学生入伍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1945年初。来学习的有朝鲜学生金英勋、赵东麟、朴胄泽3人,寮国(老挝)学生唐苏温、道凡2人,他们学的都是步兵。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国和越南政府都派人到校学习。韩国派了50人学习步、工、通信;越南派了20人学习步兵。
从第3期至第22期,到黄埔军校学习的(不包括原籍是中国的侨生),现能找到名字的外籍学生共有140多人,实际数字可能还要多。有文章说,第7期有朝鲜籍学生34名、越南籍学生13名,还有蒙古、新加坡等籍贯的学生。并说越南高级将领武元甲也在黄埔军校学习过。
在黄埔军校外籍学生中,第4期学生洪水的经历比较独特,他后来成为中越两国将军,这在黄埔军校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洪水原名武元博,1908年10月出生于越南河内。他从河内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追随胡志明去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在巴黎,他认识了周恩来、陈延年、李富春等中国战友。1924年,胡志明来到广州,他号召国内以及旅居国外的越南爱国青年到广州来。洪水响应号召,放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于1925年到达广州。在中国大革命风暴中,他和黄文欢、范文同等一起参加了胡志明主办的越南革命青年训练班,在课堂上,他认识了毛泽东、刘少奇和彭湃等。训练班结束后,经蔡畅介绍,洪水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4期学生。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洪水毅然退出国民党,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洪水原来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鸿秀,意在成为越南革命斗争中的俊杰。1928年时,他有一次看到国民党一张传单上把红军说成是洪水猛兽。他觉得对敌人来说,自己就是要当“洪水猛兽”,吞噬一切反动派,遂改名“洪水”。在中央根据地,洪水先后被王明、张国焘以高级特务、“国际间谍”等罪名开除出党。但是,洪水始终不渝坚信马列主义,没有离开革命队伍和中国。
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洪水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外国人之一。长征途中,他两次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辛万苦。抗战爆发后,洪水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工作。曾任晋察冀军区《抗敌报》第一任社长。洪水是惟一经历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到抗日战争胜利全过程的外国人,并随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1945年8月,胡志明领导了越南“八月革命”,迫切需要军事干部。洪水毅然辞别妻儿,回去报效祖国。洪水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先后任第4联区司令员、第5联区司令员兼政委,授少将军衔。1954年底,他回到中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1955年洪水被授予正军职少将衔,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世纪50年代授衔的惟一外籍将军。洪水同时兼有越南人民军少将衔,是世界少有的两国将军之一。
1956年初,洪水患晚期胃癌。他要求回越南养病,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9月,毛泽东按照国家元首的规格,为他安排了专列,并亲自送行,送行到车站的还有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黄克诚等中共领导人。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亲自到河内火车站迎接。10月21日,洪水在河内病逝,年仅48岁。
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征集来的黄埔军校文物中,就有一条陕西榆林地区特产的手纺毛毯,它的主人就是中越两国将军洪水。
黄埔军校培养出的众多军事人才,毫无疑问地曾影响和引导过中国历史车轮的前进。
美籍华裔、著名民国史专家唐德刚在接受《青年参考》的记者提问时,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军事意义,他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北伐,没有北伐就没有国民党的政权;没有国民党的政权,抗战期间中国就没有政府。国共两党的高层人士都和黄埔军校有关系,可以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现代中国。整个一部中国近代史,逃不掉黄埔的影子。黄埔军校诞生于中国的军阀时代,它的诞生统一了中国的革命军,打掉了军阀,开启了中国的一个新时代。”国共两党的军队都与黄埔军校有着深厚的渊源,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黄埔军校,中国20世纪的历史必定要重新改写。
第六章 黄埔军校各地分校
黄埔军校除本校外,还在各地开办有10多处分校,皆遵照本校教育大纲实施教学。由于这一期间处在特殊的战争环境,前线急需基层指挥员,在分校学习的学生受训时间普遍较短,学期比较灵活,有的甚至仅有两三个月,在学会某一项兵科技术、战术后即算是毕业。因此,从分校毕业的各种学生、学员、军官超过了总校毕业生的数量,有资料统计约为8万余人,实际上远大于这个数字。本书经考证统计认为,以下12所分校的毕业生共计约有144300余人。
遍地开花结果的12所分校
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所分校,驻广东潮州。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黄埔军校分校之开端。
1925年2月,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妄图推翻国民革命政府,其反动势力盘踞东江。为粉碎其阴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政府组织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东征。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带领军校本部学生以国民革命军教导第2团名义出征东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3月,东征军胜利占领潮州。东征军指挥部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能补习课程,“因见潮州位居韩江下游,与闽赣相毗连,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其间不乏青年有志之士,遂拟设分校于潮州”。国民政府拟定潮州军校“以招收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授以军事及政治之训练,灌输革命知识,使其能与本党(指国民党)宣传主义效力疆场”。不久,由于广州发生刘震寰、杨希闵叛乱,国民革命军回师广州平叛。校军奉命返回黄埔军校本校,筹办军校潮州分校之议“因之遂寝”撤销。
9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2次东征。10月,东征军再次到达潮州,收复潮汕。11月初,国民革命军东征指挥部开始恢复筹办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最初定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11月12日开始正式招收学生,12月10日任命何应钦为校长兼教育长。12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和入伍生计800余人,各编3个队,于23日正式开课。
1926年4月1日,教育长改由邓演达担任。由于黄埔军官学校本校易名,5月潮州分校也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潮州分校校长,汪精卫任党代表(属国民党),委派何应钦任教育长(后代理校长职务),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任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后由刘康侯继任),王昆仑为秘书(后由王逸常今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正门继任)。分校仿照本校建立组织系统,设立校长、党代表、教育长,政治部(设总务、宣传和党务3个科)、教官部、校长办公厅、军需处、副官部、总队部和卫兵排。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校址设在潮州城湘太马路(今中山路)李氏公祠。公祠旁边搭草棚作为学生教室和寝室。初定招生人数为学生1个队,入伍生3个队,后因为第1军各师、教导师、独立第1师先后送来编余人员达400名,人数大增,故设3个学生队。因李氏公祠房屋不敷分配,乃将入伍生分驻于金山中学及李氏公祠后面的郭家祠。在1925年12月下旬,入伍生第3队入校后,潮城再也没有地方容纳,又把驻扎在海阳县儒学宫的第1师第1团迁入李氏公祠对面的黄氏公祠,儒学宫略事修葺作为入伍生宿舍。潮州分校形成一座有完备机构建制的分校,因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称:“本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
当年的潮州分校门口周恩来担任潮州分校的早期政治部主任,为分校创立和开展政治工作倾注了一腔心血。他聘请黄埔军校本校的熊雄、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聘请共产党员李春蕃(马克思主义原著翻译家)、李春涛(国民党左派、周恩来称之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到校授课,并指示政治部宣传科长、共产党员杨嗣震创办校刊《韩江潮》,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周恩来主持分校政治部,着重对学生开展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他那充满感染力的演讲,和恽代英讲授的社会发展史,萧楚女讲授的经济学概论,都非常吸引学生。政治部为学生开设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华史、世界革命史、社会主义等15门课的政治教程。
潮州分校培养了一批具有奋斗精神,为打倒帝国主义及军阀而战斗的革命战士。1926年6月1日,第1期学生毕业,共348人。因与本校第3期毕业时间相近,故此期又称为本校第3期。学生毕业后,均分发到第1军独立第2师及第20师见习。6月6日,第2期入伍生升学,并补考第1军未受军事政治教育的军官50多人。12月底期满毕业280人,是为本分校第2期毕业生,又称为本校第4期毕业生或本校第4期独立大队毕业生。这期毕业生分配后,该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自1925年12月正式开办,至1926年年底结束,存在1年时间,共举办2期,毕业生728人。这些毕业生在北伐军各部队中担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的历次战斗,先后有近200人伤亡。这些烈士的名字载入黄埔军校同学会荣哀录。
长沙分校:开办于1926年6月12日,1928年7月停办。原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3分校,后并入南京本校。1926年3月10日,蒋介石任命石醉六为校长,在两湖地区开办分校,校址选定在湖南省长沙。先期在湖南、湖北招生,录取1000余人,编成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科及政治科。正在训练时,学生因不满学校的教学管理,主动离分校到南京本校的有500余人,编为南京本校第6期步兵第3大队,未离开长沙的一半学生500余人,继续学习至1928年5月毕业,两个月后本分校宣布解散。
洛阳分校汉中办公地——石堰寺大门旧址南昌分校:开办于1928年5月,1929年7月停办。设校长、教育主任各1人,第一任校长刘体乾、教育主任邹兆衡。本分校学员由第5路军所属各师、旅、团中考选,计700余人,于1928年5月1日在江西省南昌举行开学典礼,8月初再复行甄别考试,淘汰100余人,其余学员编为步兵3个队,炮兵及工兵各1个区队,每个区队80余人,分为5个教授班施教。10月,由原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昌分校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1929年6月初,举行联合演习,本月中旬举行毕业考试。前后历时5天,6月25日举行毕业典礼,蒋介石派代表监察考试及训话。600余名毕业生分发至第5路军第7师、第12师及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所辖各部队中见习。自这批学员毕业后,蒋介石以南昌没有再设分校的必要为由,命令撤销该分校。
第1分校(洛阳分校):开办于1933年8月18日,1945年春停办。开办此分校的宗旨是施行本校学生(员)的转地教育,及对于军官志愿赴西北服务或屯垦者,施以屯垦教育及军事训练,军官训练第2期学员开始在本分校召集训练。本分校组织,设主任1人,先后由祝绍周、钟彬等负责,下设有学员总队、入伍生团。本分校共调训第2至第5期学员9000余人。1937年7月,奉命招收学生。校址原在河南省洛阳,1938年1月迁往陕西省汉中,3月改称军校第1分校,并扩大编制。
1944年,国民政府采取精兵简政政策,所有军事机关大量缩编,当时黄埔军校所辖的各分校也奉命分别裁撤。1945年春,该分校编并入第9分校。本分校第14期学生分3个总队,毕业学生2170人;第16期学生分2个总队,毕业学生1935人;第17期学生分3个总队,毕业学生2182人;第18期学生分2个总队,毕业学生1098人。计毕业学生7385人。毕业学员(短期训练班队)共计7413人。共计毕业学生、学员14798人。
1927年拍摄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大门口景象
第2分校(武汉分校、武冈分校):该分校是本军校分校中著名的一所分校,其规模与影响最大。1936年出版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称:“武汉分校规模之宏大不亚于黄埔本校,有男女学生及入伍生6000余人,实为中国腹部武装革命势力之大本营”。在教学分类上同南宁分校一样,是一所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办学时间上分为3个阶段。
1926年10月,北伐军光复武汉,国民革命的浪潮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流域。为迎接革命大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的需要,国民党中央先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校址定在位于武昌文昌门、平湖门之间的两湖书院旧址。两湖书院为张之洞1890年创办,旧址在原湖北医院住院部,今武汉音乐学院、武昌实验小学一带。
建校之初全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0月27日宣布成立。确定将黄埔第5期政治科学生移往武昌就读,同时面向全国招收新生。新录取男生986人,女生195人,他们先称入伍生,后成为黄埔第6期的正式学生。未被录取的考生,多数进入设在武昌南湖的总司令部学兵团,少数女生被介绍进入设在汉口的妇女运动训练班。12月,黄埔本校第5期政治科学生抵达武昌;同时又决定将黄埔本校第5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当时武汉军校本部驻两湖书院,第5期政治科、第6期男生也住在这里。第5期工兵科、炮兵科分驻大东门外华中师大旧址和平湖门外旧骑兵营,女生队驻在与书院一墙之隔的两湖中学。
1927年1月,黄埔本校第5期炮兵、工兵科学生陆续到武昌学习。武昌的军校有了政治、炮兵、工兵3科。1月19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蒋介石兼任校长,张治中任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学生总队长,共产党人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校务实际由代校长邓演达代理。2月12日军校正式开学,宋庆龄、孙科、吴玉章、董必武等出席开学典礼。宋庆龄的祝词由中共湖北省委妇委书记袁溥之(后为吴晗夫人)“大声转述”,言简而意赅,师生为之动容。此期间,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曾来武汉检阅分校的学生。3月22日,鉴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已迁至武汉,决定将分校正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取消分校名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取消军校校长制,蒋介石遂离职,月底张治中也辞去教育长职务。改由以谭曙卿、邓演达、恽代英3人组成校务委员会,管理校务。“四·一二”政变后,夏斗寅叛变,由军校学生组成独立师讨伐夏部。6月30日,撤销建制,恢复正常学习。汪精卫策动“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形势骤变。7月18日,黄埔第5期学生被迫毕业离校,一部入叶挺、贺龙部,一部入张发奎部。接着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全部移驻南湖营房。
在武汉分校这个大熔炉里锻炼出来的数千优秀儿女,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恽代英和几百名分配或转移到叶挺、贺龙部队的师生,包括70多名女兵,参加了南昌起义。曾负责分校党务工作的陈毅率领一批师生没有能赶上起义,却在江西临川赶上了起义队伍。起义军在潮汕失败后,陈毅与朱德率余部转战湘南,接着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分校教导团后转移到广东,著名的广州起义就是以这个团的1300多名武汉军校师生为主而发动的。起义失败后,又成为叶镛、徐向前(政治大队第1队队长)领导的红4师第10团,转移到海陆丰。在这两次起义的师生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陈毅、徐向前,大将罗瑞卿、许光达,上将陈伯钧及程子华、刘型等都担任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女兵危拱之、周月华、张瑞华(后为聂荣臻元帅夫人)也在随后的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过贡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