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功高权重-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工人略微想了一下,说道:“有,有好几种。如皮带蜡、烯乙三胺、模具塑料都可以。但它们有什么用?”
郭拙诚指着那根轴说道:“我们先将这种东西加热熔化,然后灌入这些孔里,把这些半球全部暂时封死在里面,让它们不能出来,结果会怎么?”
老工人一听,全身都颤抖起来,大声说道:“好!妙!小师傅,你真是……”
他的话很突兀,让周围的人都大吃一惊,大家一齐看着他们俩。
郭拙诚也被老工人的动作吓了一跳,连忙扯了他一下,说道:“至于将套筒压进去……”
老工人的脸立即又变为着急,急忙问道:“那……怎么办?强压下去的话会……”
郭拙诚哭笑不得地说道:“老师傅,你听我说完好不好?”
老师傅连忙点了点头,说道:“你说,你说……”脸色又激动又尴尬。
郭拙诚说道:“至于将套筒压进去,就更不是问题了。先将套筒在烘箱里加热,热胀冷缩的原理你也知道,它一加热是不是变大?而轴放进冰冻室遇冷呢,是不是变小?一个变大一个变小,那它们之间的公差是不是……”
老工人双手紧紧握住郭拙诚的手,兴奋地摇着:“小师傅啊,我真的佩服你。你真是帮我们一个大忙……”
虽然周围的人听的不是很真切,但技术这东西有时候也就隔了一层纱,只要有人捅破它立即就失去了神秘。
明白了道理的人们都激动起来,一双双看向郭拙诚的眼睛里充满了佩服。
郭拙诚见大家没有异议,马上当仁不让地吩咐起来:“你们几个马上去找材料熔化备用。你们两个马上将套筒放入烘箱烘烤,温度不要太高,摄氏400就行。你们两个给我量好轴上各孔的内径和深度,我要用。你们两个给我拿两张图纸和几支铅笔过来,我要画图。你们谁是车工?我要车几个木模。另外,还要用铁桶煮一大桶机油,到时候用来熔化那些灌入孔中的皮带蜡。”
朱主任、戴书记、王厂长和几个总工办的人目瞪口呆地看着郭拙诚,实在无法想象这个指挥若定的人仅仅是一个孩子。
他们怎么能想到这个孩子在前世当过一厂之长?这点小事能让他手忙脚乱不成?
当然,郭拙诚临时想出来的办法还是有一些纰漏,但这里并不缺技术人员,更不缺执行者。就在执行的过程中,郭拙诚的方案也在不知不觉地被完善,大家都以最佳的方式改善着他提出的方法。
实际上,郭拙诚的图纸还没有画完,一个车工就完全领会了他的意思,十几分钟就把他所需要的木模车了出来。
套筒的加热温度、轴的冷冻温度,以及机油的数量都被总工办的专家拿出了最科学最稳妥的数据。
后面的事情完全不用他插手,因为厂里的人对自己厂的了解远远比郭拙诚了解清楚得多,很多数据郭拙诚只能靠在记忆里寻找,而这里的工程师们随时可以从有关技术书籍中查到。
整个工厂就如一台被加速的机器,高速地运转着。
一个小时刚刚过去,陶主任就喜滋滋地跑到郭拙诚跟前高兴地说道:“郭师傅,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现在大家都喊郭拙诚为郭师傅,只有朱主任、戴书记、王厂长还是矜持地称他为“小郭”。不过,郭拙诚更喜欢别人叫他“小郭”,他觉得“郭师傅”太正规了,特别是被老工人称为郭师傅的时候,良心很不安。
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都不是问题,又花了一个小时,所有零件都安装到位,再经过十几分钟的紧急保养、维护和擦拭,整台机器与刚进厂时的样子无异,甚至连蒙包机器的塑料布都如还没有开封过似的。
等待工人们都离开这台机器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两个美国技术员在翻译的带领下正好到了车间门口。
听到那几个说着英语走进来的外国人,车间里所有人都在心里感叹道:“好险!”
大家脑海里都出现了那个从容镇定的小孩身影。
郭拙诚此时正在餐厅里,老老实实地坐在父亲身边吃着饭。
郭知言感到很奇怪,刚进来的时候一个厂领导都没看到,好久才有一个副厂长出面接待。就在他准备告辞离开时,厂党委戴书记来了,又是道歉又是热情地和他交谈,亲自为他泡茶续水,但就是不提议去食堂吃饭。
过了半个小时,省科工委的朱主任——省政府机关里正正经经的厅级干部——来了,其热情的态度比戴书记还要热情,也是不断地装烟,不断地热情交谈,就是不说去吃饭。
又过了半个小时,王厂长来了,一脸喜色地走进来,又是道歉又是赔罪。
过了好一会,郭知言实在忍不住想说吃饭的时候,黄副总工带着儿子来了,所有的人都站起来迎接,热情地和儿子握手,寒暄,把他这个老子甩在一边。
等戴书记亲自问郭拙诚喝茶不,而郭拙诚回答说不喝茶之后,朱主任这才大手一挥:“走!吃饭去。真是饿死了。”
戴书记、王厂长、曾处长等人一致点头:“真的好饿。都几点了?”
莫名其妙的郭知言心道:“原来你们也知道饿啊……这小兔崽子又做什么事了?”
虽然儿子乖乖地坐在旁边,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但郭知言知道这小子在这里肯定做了什么大事,要不人家怎么可能对他这个小屁孩客气?
想起自己的官帽都是这个小子赚来的,郭知言断定自己的儿子有这个本事。但他没有问,也不点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继续和那些人应酬。
他可不想更多的人知道儿子的异常,更不会说出儿子做的其他事情。他就是要别人以为儿子刚才碰巧想到了办法,只比别的小孩聪明一些而已。
第73章 功率提高百分之五
果然,看到郭知言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朱主任、戴书记、王厂长等人以为郭拙诚平时在家里的表现只是比其他孩子聪明一些而已,并没有很特殊的地方。
想到这些,他们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不再将郭拙诚看成神童。再说刚才郭拙诚也没有用得什么高深的技术,只不过脑子反应迅速、点子巧妙而已。
当然这个“而已”二字他们是不可能说出来的,说出来的话无异于抽自己的耳光:既然这么简单,为什么你们厂这么多专家都没有想出来呢?
最后王厂长还是忍不住把郭拙诚今天的表现说了出来,衷心地夸奖了几句。
郭知言装着很惊讶的样子,连说想不到,脸上的得意溢于言表。这种得意自然半真半假,毕竟儿子做出让这些级别比自己高的人都惊讶的事,实在让他这个做父亲的自豪一番。
郭拙诚没有喝酒,很快就吃完了饭。
放下筷子后,他对戴书记、王厂长说道:“各位领导,我想再到车间里去看看可以吗?”
黄副总工也吃的比较快,他这种级别的人在这里吃饭并不是什么享受,见戴书记、王厂长点头,又自告奋勇地说道:“小郭师傅,还是我带你去转转吧。”
郭知言连忙说道:“我吃完饭就出发,你可不要玩久了。”
戴书记笑着道:“不用急,慢慢看。等下我们用车送你去目的地就是。”
显然是因为郭拙诚刚才做了大贡献,也因为他是县委书记的儿子,加上年纪又小,工厂现在对他几乎不设防了。黄副总工带他看了外面的几个车间,又带他进了大院深处,掩藏在山体里的真正军品车间。
看着车间里的设备,看着悠闲的工人,郭拙诚问道:“订单不多?业务不饱满?”
黄副总工对这个孩子总问出大人才问的话已经免疫,说道:“是啊。现在上级分的任务越来越少,一年最多干三个月的活。”
其实现在根本没有什么订单一说,都是上级安排下来的任务。生产什么东西、生产多少都是由上级决定,工厂自己根本无法作主。
郭拙诚围着一台老式铣床转了转,问道:“为什么军品车间的设备还没有普通车间的好?是不是等工人们熟悉掌握了再将那台美国佬的设备移进来?”
黄副总工一副被打败的样子,说道:“知道了你还问?……我们总不能让美国佬看见我们的设备吧?不能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现状啊……如果他是间谍,很快就能分析出我们的技术水平,我们岂不是损失巨大?”
郭拙诚笑道:“想不到你们的保密意识很强啊。”
黄副总工自豪地说道:“那是。我们是军工厂,如果连这点保密意识都没有,哪还行?如果不是你今天帮了我们的忙,你想进来都不可能。”
郭拙诚看了一眼不远处一台悬臂钻床上的工件,好奇地问道:“那是坦克发动机部件?”
黄副总工脸色大变,惊慌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郭拙诚心道:我前世在机床厂就指挥过坦克部件的生产,坦克发动机外壳就生产过好几个批次,我能不熟悉吗?呵呵,我现在脑海里的发动机理念至少比你们工厂的理念先进几十年。
他不以为然地说道:“这还用问?电影里面就见过这个样子……再说你们这里是军工厂,随便猜都可以猜出来,不是坦克就是飞机,这个不是铝制品肯定不是飞机,那就只能是坦克了。”
黄副总工觉得他说的有点理,不由偷偷地嘘了一口气,虽然他一时想不通那部电影里有坦克发动机图像,但总算是一个理由。
心有余悸的他准备就此带这个不省心的小家伙掉头回去,不想郭拙诚说道:“我不记得看过一本什么书,说是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将发动机功率提高百分之五以上。黄总工,你知道吗?”
黄副总工心不在焉地说道:“哦,我知道……你说什么?!提高百分之五的功率?”
说话间,他不由自主地抓住郭拙诚的双手,急切地问道:“哪本书?你说的哪本书里有?”一双眼睛变得通红,就如兔子眼睛一般。
郭拙诚装着回忆的样子,说道:“好像……好像……好像不记得了。不过,我对那些图纸有点印象,原理也还能大致说清楚。黄总工,要不要听听?就是不知道对坦克的发动机有没有效果,我可对它一点都不了解。”
刚开始失望的黄副总工很快就如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连连点头,说道:“我想听,我想听。你快给我说说,快给我说说,发动机有时候原理是相通的,相互之间可以借鉴。”
看到黄副总工如此急迫的样子,郭拙诚心里有点感动,周围的几个工人则忍不住想笑。
自从黄副总工带着一个孩子在车间里走动,好几个工人都注意到了他们。几个没事做的工人还跟了过来。这些工人并不知道发生在外面车间的那件事。
痴迷于技术的黄副总工没有理会周围人的反应,他动作迅速地从旁边帮来一个零件箱请郭拙诚坐下,自己则蹲在郭拙诚旁边,如好学的学生一样看着郭拙诚,嘴里同时问道:“要不要图纸,要不要铅笔?”
郭拙诚说道:“暂时不需要,如果我说出来你觉得有道理,我们再去画图。”
黄副总工连忙说道:“好,好。”
郭拙诚没有急于说如何改良现在的发动机,而是好整以暇地说道:“黄总工,我先给你说一个故事吧。”
郭拙诚想说什么,黄副总工都不敢反对,虽然他心里只想这个小孩子马上把那个将功率增加百分之五的方法说出来。
现在很多有技术的专家被打倒、被驱赶出军工厂,所有技术员时常都要参加各种政治运动,真正沉下心来搞技术的凤毛麟角。这些留下的人同样还担心被戴上资产阶级权威的帽子,没有多少心思用在技术研究上。
第74章 移花接木
因为没有人潜心技术,所有工厂生产的无论是零件还是部件或整体,都很难达到严格的技术要求,加上其他工厂供应的材料也越来越不过关,导致军品的质量严重滑坡。
现在坦克发动机功率能达到标称功率的百分之八十就算不错了。
因为坦克的质量实在太差,部队训练时它们常常趴窝,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让军队领导异常恼火,军队自然不愿意接收这些让人侍候的老爷。
这样一来,工厂的订单大量减少,工厂的效益更加低下,更加不愿意投入资金研究,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差……以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本来的历史上,这种情况维持了很久,军品的很多问题在中越边境战争中集中体现出来:炮弹不能爆炸、步枪卡壳、坦克开不动。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有一个这样的镜头:无后坐力炮手“小北京”因为炮弹哑火而牺牲。
这种情况一直到84年前后才逐步改变。
虽然这个厂不生产发动机整体,但他们生产的几个主要部件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对于一个有良心的技术人员,深知内情的黄副总工心急如焚。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办法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动机的某些缺陷。
不要小看了这个百分之五,懂技术的人都知道,哪怕是提高百分之一,其意义也是重大的,能让坦克整体性能更协调,战斗性能大大提高。更何况采取这种办法提高的功率可不止百分之五,郭拙诚不敢说多了吓着他们。
郭拙诚冒着被人怀疑的风险说出这个方法的原因,是他不想让士兵在后年的边境战争中因为武器原因而死伤太多,能挽救几个年轻士兵的生命也是功德无量的事,自己冒点风险算什么?
郭拙诚煞有介事地说道:“相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开始的时候德军势如猛虎一路过关斩将,将苏联红军杀得大败。但是,没有多久,红军就站稳了脚跟,开始反攻,通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扭转战局,将德军杀得屁滚尿流节节败退。你知道不,在苏联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有一件武器功不可没。是什么呢?T…34坦克!这个我没有说错吧?”
黄副总工虽然郁闷,但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谁都知道。”
郭拙诚说道:“大家都知道这个战争的历程,也知道T…34坦克。但你们未必知道T…34是因为一个错误的情报引发苏联研发的。对不对?”
“错误的情报引起T…34的研发?不会吧?”果然,黄副总工和围过来的几个工人都不知道,一个个都好奇地看着郭拙诚。
郭拙诚继续装逼地说道:“当时一个苏联的特工从德国发回情报说‘德国正在研制更强大的重型坦克’,苏联当时的坦克都无法与之匹敌。苏联领导人一听,那还了得,怎么能让法西斯德国的坦克比我们强?于是,斯大林同志一声令下,命令著名的坦克设计师柯锡金马上研制威力更大、防护力更强的坦克。这就是T…34坦克出笼的经过。
柯锡金这个人很牛皮,牛皮就是很厉害,他只用了短短二年多时间就研究出了T…34。
等苏德战争一爆发,苏联军队才发现德国根本没有什么大型坦克。参战的都是他们已知的坦克。但苏军的高层领导并没有愤怒,反而欣喜,因为苏联最新研制的T…34在战场是无敌的存在,苏联坦克师能横扫德国坦克师。德国只能靠数量优势才能打一个平衡。
苏联领导一看,现在的T…34太强了,生产周期长、成本大、驾驶员要求强,很有一种浪费资源的感觉,也影响了坦克的建造速度,影响了坦克师成军的速度。
斯大林同志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毅然下令道:你们研发人员必须给我大幅度地降低坦克成本,简化制造工艺,简化驾驶员的素质要求,容许你们把它的性能稍微降低一些,但建造速度必须加快。他给技术人员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的坦克在质量上不差于德国坦克就行,但在数量上必须超过德国军队。
于是T…34坦克的部件大量简化,工序大大降低。在成本方面,在1941年制造一辆T…34需要269500卢布,在两年内,其成本一度减少到135000卢布,几乎只有一半。而且一般的妇女和儿童,甚至是伤兵和老人也能投入生产。”
周围的工人听得津津有味,也有感叹苏联人太牛了,短短二年多的时间就研究出一种著名的坦克。我们仿制这么多年还是仿制不好。
黄副总工的脑子比周围工人的脑子要聪明得多,听了郭拙诚的话,他想到了什么,就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发动机可能是在他们的简化版上仿制的?”
郭拙诚说道:“不是!……但也差不多。”
黄副总工虚心地问道:“那么我们怎么改变呢?”
郭拙诚说道:“提高发动机功率,方法不少,比如采取增压,比如增加压缩比,比如增加气缸直径,比如增加发动机的转速极值,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工厂而言太复杂,投资大,一时也难以成功。”
终于谈论到与技术有关的问题了,黄副总工连连点头:“是啊,是啊……”
郭拙诚说道:“合理选择发动机的配气正时,保证最好的充气效率,就能改善发动机性能。如果我们能把苏联开始设计出来的那套系统学过来,就能提高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自然增加。”
这是一套灵巧的控制系统,采取机械和液压的方式来实现功能。与前世的采取电脑控制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自然无法相比,但比没有采取这套系统的传统发动机却好得多。
其实这套系统并非苏联设计的,而是前世德国设计的,现在提前五年在这里出现。
郭拙诚编造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移花接木,将这套系统的发明权安在苏联的身上,以减少别人的怀疑。
他顺手拿起一根铁条,在地上画着原理示意图,一边画一边讲解。
其他人听不懂,也不知道这个小孩子是说真的还是假的,他们散开了一些。
黄副总工却是越听越心惊,眼睛死死地盯着地上移动的铁条,耳朵死死地听着郭拙诚说的话,生怕漏掉一个动作、一个词。
第75章 最高礼遇
确认郭拙诚已经讲完后,黄副总工一跃而起,就准备狂奔回去向领导汇报,不想因为蹲的太久,双腿发麻,起来太快导致脑部缺氧,身子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
幸亏郭拙诚站在旁边,见势不对连忙伸手扶了他一下,这才避免摔倒。
黄副总工尴尬地笑了一下,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然后大声说道:“郭老师,郭老师,你先等我一会,我到办公室拿了纸笔就来,你要等我,千万要等我……”
说着,他如年轻人一样飞奔而去。
郭拙诚笑了笑,铁条在地上随意地画着,将那些若隐若现的线条画得更加凌乱,几不可视。
让郭拙诚和车间里的工人惊讶的是,黄副总工离开大约十分钟后,他带着一大群人蜂拥而至,一个个如狼似虎地扑向郭拙诚。
他们凶猛的动作让车间里的工人吓了一跳,也惊动了正在工艺室和技术员讨论问题的车间主任。这个车间主任看着王厂长、曹副厂长、总工办的赵总工程师以及好几个副总工一齐跑来,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故,吓得脸都白了,连声说道:“我怎么不知道,我怎么不知道?是哪里?是哪里出了事……”
王厂长一把抓住郭拙诚的手,生怕他跑掉似地说道:“小郭师傅,郭师傅,你今天无论如何不能走,你爸爸那里我让人打电话过去了,帮你请了假。你不用担心,我们明天送你过去。你的行李我们也拿下来了,衣服、书籍、洗簌用品都拿下来了……”
那样子就如一个热情留客的老太太,让郭拙诚很是无语。
赵总工是第一次看见郭拙诚,他不相信地问道:“你就是上午帮我们装好美国铣床的人?不可能吧?”
他身后的副厂长马上拖了他一把,说道:“嘘——要是让美国鬼子听见就麻烦了。”
赵总工虽然知道自己理亏,但狡辩道:“美国鬼子能听懂我们的中国话?川昌话就是外省的人都听不懂,更何况洋鬼子……我就是不相信啊,这孩子多大?十五岁有没有?”
旁边一个副总工说道:“我们当时都在场,总不会我们眼睛都瞎了吧。你问王厂长。”
王厂长一把抱起郭拙诚,说道:“走,我们到会议室去!”
郭拙诚慌了,急忙喊道:“放我下来,放我下来。我自己走!我自己走!”
被一个大男人抱着实在有点难为情,郭拙诚很坚决地要求下来。
大家一起簇拥着郭拙诚来到了会议室。这里早就准备齐全,连茶杯里的茶都泡好了,只是才泡不到几秒钟,一时还不能喝。
郭拙诚装作认真回忆的样子,一边思考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心里道:还是前世好,油墨笔在磁板上写又快又清晰又干净。不过他有点得意和惬意的是他们的态度和他们给自己的礼遇,绝对是超高级的。
画完,郭拙诚正准备讲解的时候,黄副总工连忙举手道:“郭老师,你那里画错了一条线,应该是这样画的。”说着,他站起来用笔指着黑板比划了几下。
这自然是郭拙诚故意画错的,以表示自己记性有偏差,他一边修改一边说道:“差点又记错了。我是去年在废品收购站的一本破书上看到了,当时觉得好奇,就死劲地记,结果还是记不准。”
王厂长惊讶地问道:“去年的一本破书?是中文还是俄文?”
郭拙诚回答道:“肯定是中文啊,俄文我可不懂。还是竖排的字呢,从上念到下,从右念到左,就像报纸上有的文章一样。故意为难我,好好地从左边念到右边多好。”
几个人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