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情局档案-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私饣裘纺崾呛涡砣宋铮恢乐С炙脑硕惺裁茨苣汀!敝星榫治蘼廴绾味疾幌嘈乓桓隼辖淌烤尤换岫崛∫桓龉业恼ǎ⑿娉闪⒐埠凸!拔颐羌蛑彼懒恕!币晃恢星榫止僭卑媚盏厮怠V星榫植坏哉馕煌蝗幻俺隼吹睦辖淌恳晃匏砸晾室彩侵跎佟!拔颐俏烁冻龃郏颐窍衷诓胖酪晾拭裰诘南敕ǎ约八腔嵊姓庵窒敕ê托形脑颉R坏┨缘闷淅值叵嘈庞胱约耗勘晗喾氖挛铮突嵊写舐榉场!
霍梅尼渐渐被中情局所了解,他公开宣称:“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而美国居然不悔改,还将伊朗的“罪犯”全名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伊朗伊斯兰什叶派领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高领袖。原姓印地,1930年改为霍梅尼,意为霍梅恩人。霍梅尼1902年5月17日出生于波斯中央省霍梅恩镇。霍梅尼是1979年伊朗革命的政治和樯神领袖,他从推翻伊朗国王开始担任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直至1989年去世。当霍梅尼逝世时,成千上万的伊朗人拼命挤上前去试图撕下一星半点的裹尸布以带回家去永远供奉。他们在失去精神领袖的巨大悲哀中,仍相信与他贴近过的物品便可以传递他的精神。霍梅尼用极端的方式调动起了当今世界最激烈的宗教愔感,以此对抗西方的入侵。在他的死敌眼里,他是“近代最恶名昭彰的独裁者”,并且让伊朗“倒退了几个世纪”。但对热爱他的人来说,他却是一位无法替代的神。不管是反对他或支持他,人们都承认: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极其睿智的人,同时是一位极其俭朴、体恤民心的人。
当做尊贵的客人,这不能不使人愤怒。1979年11月4日,德黑兰的4000多名学生在霍梅尼的支持下上街游行,强烈抗议美国接受巴列维国王。这些学生高呼口号,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附近的一条街上集会游行。半个小时后,游行队伍失控,他们绕开大使馆的海军陆战队,从高墙上翻了过去,拼命冲进大使馆,把美国国旗降下,升起了一面写着“真主伟大”的白旗。美国大使馆内包括秘书、武官在内的外交官共66人全部被当做人质扣押了。当天晚上,伊朗外交部发表讲话,语言强硬地要求美国必须把巴列维送回伊朗,如果美国拒绝,大使馆的66人将作为间谍受到审判。卡特总统最不喜欢别人威胁他,他也发表讲话,声称绝不会让好朋友巴列维回伊朗。然后下令停止向伊朗运送军事装备的部件,并命令司法部驱逐在美的伊朗学生,同时宣布停止向伊朗买石油,冻结伊朗官方在美国的95亿美元。美国的态度很不好,霍梅尼于11月7日释放了16名人质里的妇女,发表电视讲话,警告美国,如果不把巴列维送回伊朗,那么,剩下的人质将受到审讯,有的可能会遭到“枪毙”的待遇。
中情局遭到了卡特总统的怒斥,因为他们没能在大使馆危机来临前预测到此事。事实上,中情局在伊朗的工作状况非常糟糕。在革命未成功前,很多伊朗人都认为中情局在伊朗是个操持生杀大权的势力。可就在革命胜利,大使馆被侵占后,伊朗人才发现,中情局伊朗工作站事实上只有四个人。而这四个人都是刚到伊朗的新人。他们是:一直待在日本的新站长艾亨、经验老到的主事官凯尔普、通信技师华德,还有32岁的陆战队退役老兵道格提―此人加人中情局还不到一年,他后来回忆说:“我对伊朗所知不多,对伊朗人所知更少。我所接触到的伊朗,除了夜间新闻和国务院开办三个星期的区域研究课程,就是我伏案苦读五个星期的运作档案了。”道格提后来回忆说,审讯他的伊朗人说他们知道我是中情局中东间谍网的头子,又说我计划暗杀霍梅尼,挑动库尔德人反抗德黑兰政府。他们指控我意图摧毁他们的国家。这些伊朗人认为,中情局居然派个对当地文化和语言如此无知的人到伊朗这么重要的地方来,简直不可思议。几星期后,他们好不容易得知果不其然,在匪夷所思的同时,也感到莫大的侮辱。他们很难接受中情局派个“菜鸟”到他们国家的事实,而这个“菜鸟”居然还不会说伊朗话,对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和历史毫无所知,简直是欺人太甚。
事实上,伊朗人围攻美国大使馆已经不是第一次,就在五个月前,一些伊朗人在美国大使馆外准备冲进去,但这一次没有成功。伊朗革命后,美国政府要求中情局对大使馆情况做一个评估,中情局保证:“别担心使馆再遭受攻击,唯一可能触发攻击使馆的事是我们让巴列维人境美国,但这儿没人167会笨到出此下策。”当大使馆被攻击的消息传到中情局总部的时候,很多人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美国政府希望中情局能拿出策略来解决人质问题,但中情局束手无策。
直到1980年1月间,中情局才有所行动,展开一场典型的谍报行动,救出了六名已经设法逃到加拿大大使馆寻求庇护的国务院官员。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解救六人组
就在那天,也就是1979年11月4日,那群伊朗人在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抗议并最终进人“正题”的时候,有六个美国人趁着混乱成功地从后门逃脱到加拿大大使馆。他们通过电话告诉了美国人,让美国人知道他们已经逃脱。美国政府立即展开了营救这六人(约瑟夫·斯塔福德和妻子凯思琳、签证官罗伯特·安德斯、里杰克夫妇和亨利·李·沙茨)的计划。中情局承担起此项任务。
中情局经过讨论,任命前中情局伪装部门负责人、现制图与甄别部门主管托尼,门德斯为此次任务的负责人。门德斯是个老员工,曾在中情局技术部门担任“身份转换师”达14年之久。就是他的这个部门,曾想用“炸弹雪茄”暗杀卡斯特罗。门德斯制订计划:先派特工进人伊朗,给六人假的身份证,然后让这六人带上假身份证,大摇大摆地走进机场,登上飞机。这么高难度的任务,只有门德斯可以完成。
这可以看做是中情局秘密行动的一个变种,当这一“变种”秘密行动传到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的时候,加拿大人有些意见。他们认为,应该尽快让这六名美国人离开使馆,前往靠近土耳其的伊朗边境,他们很担心夜长梦多,这六个扫帚星会牵连到加拿大。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加拿大许诺可以提供六辆自行车,美国人简直哭笑不得。门德斯想出了好方法,那就是给这六个人提供加拿大证件。但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伊朗此时大乱,加拿大使馆已经门可罗雀,为什么这六人还在呢?
美国国务院给出解释:六名美国人可以是退休教师啊。这一提议刚一抛出,便遭到反对,因为伊朗的英语语言学校都已关闭。加拿大人也给出解释:六人是到伊朗考察农作物的营养学家。门德斯大笑:“你们1月份去过德黑兰吗?遍地白雪皑皑,哪来的农作物?”
最终,还是门德斯想到了方法。他可以把自己变成爱尔兰制片人凯文·科斯塔,霍金斯,为了拍摄一部好莱坞大片,率摄制组前往伊朗进行实地考察。这也是伊朗人所喜欢的,因为真的有这样一个摄制组到伊朗,伊朗人就会得到很多钱。门德斯将制订的行动计划呈给总部。在反复讨论后,门德斯的计划终于被中情局和白宫认可。
门德斯开始行动,他拿了1万美元飞往洛杉矶。他向获得过奥斯卡奖的资深化妆师兼好友约翰·钱伯斯求助,钱伯斯为他引见了一位从事特技的同行鲍勃·希德尔。三人于1月中旬会面。仅仅用了三天,门德斯、钱伯斯和希德尔就创建了一家子虚乌有的好莱坞电影公司。接下来,三人不分昼夜,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制作名片,熟悉六名被困美国人的身份等。
万事倶备,只欠电影了。钱伯斯手中恰巧有一个剧本一科幻片《亚哥》。钱伯斯受邀为该片进行形象设计,在他手中还留着影片的剧本和插图。让他们欣喜的是,伊朗的地理风貌恰好可以提供剧本中所要求的许多背景:崇山峻岭、蜿蜒崎岖的山路,德黑兰一处著名的地下集市简直就是影片的某个背景地。新成立的制作公司像模像样,电话线、打字机等设备一应倶全。门上写着“六工作室”。门德斯返回华盛顿前夜,“六工作室”还煞有介事地举行了一场小型宴会。不久,新片广告登了出来,称影片主要拍摄部分将在本年的3月结束。这个广告登出去之后反响居然异常的强烈,不断有好莱坞记者致电询问相关细节。
门德斯的准备工作是相当专业的。他准备了健康卡、驾照、在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住宾馆的收据等,还有六本护照。1980年1月25日,门德斯从欧洲转机抵达伊朗。他用德语对伊朗当局解释:“我与公司助手将在这里开一个商务会议。他们明日从香港乘机抵达。”伊朗人居然放了他过关。
在一天晚上,他见到了那六个美国人,他郑重宣布:“我们已为你们逃离这里做好了充分准备。”随后,他将计划和盘托出,并将假名片和护照发给他们。安德斯当上了导演,科拉里杰克是作家特里萨哈里斯,马克里杰克是一名门德斯非常谨慎,他带着假护照和假身份证经由正当管道从波昂搭商务飞机入境伊朗后,任进德黑兰喜来登饭店,并预定瑞士航空下星期一飞苏黎世的机位,然后便搭出租车到加拿大使馆见那6位美国同胞。
通讯调度员,凯思琳斯塔福德是布景师,约瑟夫斯塔福德则成了制片人助理。“通讯调度员”马克·里杰克注意到,为了同爱尔兰电影制片人的身份相符,门德斯当时还穿上了英式的衣服。
1980年1月28日凌晨,六个美国人在进行了几天的排练后,最终都进人了角色。凌晨4时,他们动身前往梅赫拉巴德机场。在车里,他们再次检查了自己的口袋,以确保身上没有任何显示真实姓名的东西。快到机场时,门德斯先打探了一番,全副武装的伊朗革命卫队就站在他们身后,海关也有伊朗革命委员会成员,但他们只注意着那些试图走私地毯或金子的伊朗人。
看到机场的伊朗革命卫队人数减少,门德斯向拍摄组人员发出警报解除的信号。六名美国人浑身颤抖地进入机场。经过瑞士航空公司的登记处和机场海关时,一切都很顺利,似乎没有人关心他们。但走近检查处,门德斯出示他们几个人的护照准备让伊朗检查人员盖章时,事情发生了。只见那位移民局官员拿着其他几人的护照转身不见了。几个人被吓得魂不附体,但只过了一会儿,那位官员端着水杯回来了,并示意他们去候机室。
原来是一场虚惊。
但在候机室的日子更难熬,几个人胆战心惊,只要不登机,他们就永远都会这样。约瑟夫·斯塔福德拿起一份当地报纸。可他突然哆嗦着想起加拿大拍摄组的人是不会读波斯文报纸的。而且,紧张之下,他还在叫着其他人的真名,弄得大家神经几乎要崩溃了。
正当大家都非常紧张时,广播说,由于机械故障航班可能要晚点,此时,他们发现伊朗革命卫队开始将目光转向外国乘客,其中就包括他们。他们想从门德斯那里找一点镇静。可突然发现门德斯不见了。原来他去向机场的工作人员打探航班延误的原因。不一会儿,众人听到机场便播宣布:“乘坐瑞士航空公司363次班机的乘客,请准备马上登机。”
当七个人穿过停机坪,登上飞机时,他们悬着的一颗心才慢慢放下。飞机离开地面的那一刻,门德斯靠在椅子背上,得意地一笑。事后他回忆说:“我们把它视为一切顺利的象征。我们一直等到飞机飞出伊朗领空,才竖起大拇指,吩咐送上血腥玛丽。”
但解救其他的人质可就没这么神了。一塌糊涂的“沙漠一号”1979年11月9日,美国人质被扣押的第五应该按常理局来这样秘密之动天,卡特召集人员开会,最终决定使用特种部以没有把这一营救任务交给中情队,把53名人质抢回来。计划代号为“沙漠一局”是因为中情局还从未建立过代号,制订得相当完美。指导思想就是,采用远执行这类任务的特别行动队。
愔局的准军事部队有许多设备对程空中突袭的万式以武力一举解救出人质。计拯救人质很有用,但没有人对此划由陆军的反恐怖特种部队选派经验丰富的突击,务进行训练二这:气只好由队员组成一支突击队执行营救任务;海军方面陆军反恐怖特种部队来承担。
出动舰载直升机,负责提供战斗支援;空军出动C…130运输机负责撤运人质。行动步骤为:一、六架C…130从美国本土起飞抵达伊朗中部的卡维尔沙漠降落;海军的八架扫雷直升机也飞到卡维尔沙漠降落点,与C…130运输机会合。二、在卡维尔沙漠降落点上,运输机要为直升机添加燃料,突袭队员把装备和武器从运输机上搬到直升机上。然后,直升机运载90名突击队员飞往德黑兰东南80公里处的加姆萨尔附近,由提前潜人德黑兰的美国特工人员用带遮布的卡车,趁着黑夜把突击队员运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突击队员用武器击溃伊朗革命卫队后,将人质运到使馆附近的足球场,等在那里的另外几架直升机将人质空运到伊朗西部的一个秘密机场,然后换乘提前飞往那里待命的C…130运输机离开伊朗。
太完美了。那么,中情局都做了什么呢?首先是,中情局派出了一架飞机秘密潜人卡维尔沙漠的预定降落地点,取走了土质样品,并设置了标志。其次,为海军的飞机提供了陆上导航系统。最后,中情局物色到了一位60多岁的已经退休的情报官,让他秘密潜回伊朗德黑兰,不久后,又派了一位间谍到伊朗进行铺垫工作。两个间谍把主要精力用在搜集情报和使已经瘫痪的伊朗间谍网恢复工作,同时还搞了几辆卡车,藏在郊区租来的仓库中,预备用来把突击队员从第二个降落点迅速运往大使馆。这两名特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做,那就是搞清人质的确切位置。因为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占地很大,使馆院内美国空军的C…130运输机的大型建筑物多达14个,人质究竟被关押在哪座建筑物中是营救行动成败的两名特工继承了中情局多年以来“愚蠢”与“无知”的传统,他们无法得到这样的情报。老天开了眼,在营救行动发起的前三天,伊朗人突然允许一名在美国大使馆工作的巴基斯坦厨子离开伊朗回国。两名特工立即找到这个厨子,知道了很大一部分人质都被关在大使馆领事处内。这个厨子还提供了伊朗警卫人员在领事处楼内的部署情况。
白宫兴奋不已,计划开始了。
4月24日晚上,卡特总统下达了“立即执行”的命令。
六架C…130运输机起飞,从阿拉伯的方向飞人伊朗领空。与此同时,八架扫雷机从海上的航空母舰起飞,向伊朗进发。如果中情局的情报能够细致那么一点点,就应知道4月份的伊朗高原正值冬春交替季节,迅猛的狂风时常引起使人胆战心惊的沙暴,席卷着整个伊朗高原。扫雷机进人伊朗不久,便遇到这样的沙暴。在狂沙中,扫雷机如同茫茫海上的几叶小舟,渐渐地失去了控制。最后,有两架不能飞到约定地点。六架飞机与C…130运输机会合。但25日凌晨,又有一架扫雷机出了故障。指挥官报告说,必须终止此次行动,因为五架扫雷机不可能完成“将53名人质和90名突击队员安全运出伊朗”的任务。卡特颓唐地瘫在椅子上,宣布取消行动。
但厄运随即就发生了,慌乱之中,一架扫雷机与一架C…130运输机相撞,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八名突击队员被活活烧死,伊朗沙漠的夜空被瞬间点亮;经过长达五个多月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准备的远程空中突袭营救战,以失败而告终了。
当天晚上,卡特发表电视讲话,将这次行动的经过公布于众,并表示自己将承担一切责任在伊朗人手中的那些人质根本不知道这个行动,用一位人质的话说,他们还在受到折磨。他在九个月的时间里掉了很多肉。美国人对生命与健康非常关注,所以只是掉了几斤肉,他们也会大声叫唤几声。
本年秋天,卡特总统竞选连任失败,罗纳德·里根上台。53名美国人质于1981年1月20日被释放,他们被扣押了444天,而1981年1月20日这天正是里根就任美国总统的那天,伊朗人是为了表示对美国政府的蔑视。
1月21日,已是一介草民的卡特飞到德国军事基地探视获释的美国人。一位人质记录道:“我还留着那张照片。前总统神情尴尬,我则像是面无笑容的活死人一般。”
里根(1911…2004)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7…1975),第40任总统(1981…1989),历任总统之中,里根的就职年龄最大,他也是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在踏入政坛前,他担任饼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演员和励志讲师等,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
里根任内对内采取措施解决经济问题,对外被认为是拖垮前苏联的主要推手。里根的总统任期影响了美国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1980年代也常被称为“里根时代”。图为1986年里根在自由女神像建立的100周年发表纪念演说。
中情局老牌中东情报分析员波拉克写道,挟持人质是针对中情局1953年在伊朗搞政变的“报复行为”,这起陈年往事余波所及,已不仅是美国的严酷考验而已。伊朗的革命热情将纠缠往后四任美国总统,造成数百名美国人在中东送命。中情局最伟大秘密行动的光荣火焰,成了后人的悲惨大火。
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可信,中情局仍然是继续向前。卡特时代,中情局非常失落,不仅仅在伊朗人质事件上,还有在苏联人侵阿富汗事件上。
阿富汗败局
1979年3月17日,苏联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在苏联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失去阿富汗!”
苏联始终把阿富汗当做自己的小弟。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莫斯科就在阿富汗苦心经营,一直奉行对各派政治力量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基本原则。对莫斯科而言,阿富汗的掌权者姓谁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阿关系能够稳定发展。70年代时期,苏联的经济援助占阿富汗全部外援的70%,任何一个阿富汗当权者都惯性地指望在苏联的援助下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阿富汗曾与英国人三次交手,每次都是靠着莫斯科的支援全身而退。在安德罗波夫说那句话的两天前,驻扎在距苏联边境仅70公里的阿富汗第二大城市杰拉特的政府军第17师发生哗变。阿富汗总统塔拉基向莫斯科请求苏军进驻阿富汗。在苏联高层讨论了三天后,最终决定陈兵阿富汗。当3万名苏联士兵搭乘卡车、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在阿富汗边界一带集结的时候,中情局在给总部的报告却这样写道:“苏联想必极不愿导人大批地面部队到阿富汗。”
詹姆斯·厄尔卡特
美国第39任总统。他早年一直在军队中生活,1971年开始任佐治亚州的州长。1976年代表美国民主党当选总统。在任期间推行能源保护政策。外交方面,卡特积极调停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战争,美国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卡特跟其他国家外交时注重人权保苇。他为了阻止通货膨胀,曾将利息增加到最高20%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1980年,伊朗霍梅尼政权绑架美国大使馆人质,卡特派“蓝光突击队”救援但失败,因此他在同年竞选连任时,输给了罗纳德里根。卸任后,他积极参与调停战争的斡旋工作,反对小布什政府攻打伊拉克。他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中情局的报告纯粹是经验主义的结果,多年以来,苏联军队根本没有大量进人过阿富汗,于是,他们也认为这一次,苏联不可能进人阿富汗。但是,如果他们略有一点审时度势的能力,就会发现,此一时彼一时也。
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阿富汗的教徒们也蠢蠢欲动。他们开始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暴动与武装革命活动。在苏联领导人眼中,美国失去了伊朗后肯定会寻找另一个国家充当这个地区的卫星国,而杀掉塔拉基后担任总统的阿明在苏联领导人眼中是个极不稳定分子,他很有可能在局势不稳的情况下站到美国那边去。
可是,中情局从苏联军队陈兵苏阿边界直到1979年12月27日正式进人阿富汗的九个月时间里,情报居然错误连连。1979年7月,阿富汗的起义者势力大增,各军事要塞陆续出现兵变,苏联立即派了一个营的空降部队前往位于阿富汗首府郊区的巴格兰空军基地。卡特总统要求中情局给阿富汗起义者提供物质援助,局势很危急,但中情局在8月下旬的时候还向白宫保证:“形势恶化未必预告苏联会把军事介人的程度升级到直接战斗形态。”
美国军方多次斥责中情局的情报应该做得精细一些,军方在9月初认为:“苏联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