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佛经解说-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是生业呢?
善男子,导致未来色身的出现,或使现有的色身能够继续存在下去的行为,就是生业了。
一切畏死慕生的行为,皆造成生业。
什么是持业呢?
业本身不足以生独立的果报,但在其他较强的业带来再生或果报的时候,却能助长和强化业报的苦或乐,使它更易于成熟和持续的,就是持业了。
什么是抑制业呢?
业本身不足以生独立的果报,但是在其他业导致再生或果报的时候,它却能对抗所生的苦或乐,把它减少或抑制,不让它持续的,就是抑制业了。
什么是破坏业呢?
能破坏一些较本身为轻的相对业,令它不能结果,而令自己能争取到结果机会的业,就是破坏业了。
(八)业果必要自受
善恶之果可否由他人代受,令作恶者能逍遥因果法外,令为善者失去行善的福报呢?
善男子,一切业报,皆是从业力而来,没有作如是的业,便不能受如是的报。
没有受苦报业力的善人,就是同行的人皆遇大灾劫,他乃可丝毫无损。
没有受善报业力的恶人,就是同行的人皆获大福祉,他也难分一杯羹。
因此,一切众生,必要随业受报,否则,因果律便不能成立,业力也失去它的作用。
若是果报可由他人代受,一切的修行持戒,便变得毫无意义了。因为,从此众生再不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须行善,便能受他人行善之果,虽自作恶业,恶果却可由他人代受。
若是如此,法界的—切,就变得黑白不分,紊乱颠倒,毫无秩序法则可言了。
善男子,所有提倡果报能代受的理论,皆是愚弄无知的邪见。
(九)业力不同,果报亦异
善男子,业力是同类相应的。
这就是说,某一类的因,会结某一类的果。就好像若要得瓜,就必要种下瓜的种子,若要得豆,就必须种下豆的种子一样。
以此原理,一切善的因,必然得到善的果报,一切恶的因,必得到恶的果报;而一切非善非恶的因,也必得到非善非恶的果报。
若是行为本质善恶难分的时候,会得到什么果报呢?
善男子,善与恶,是世间相对的观念,会因时间、空间和人物的更替而有所改变。因此,众生对因果之为善或恶,也随之而有所变动。
但是,无论众生的善恶观念怎样改动,某一类行为会导致某一类果报,是必然的宇宙法则,决无例外,并不随众生善恶观念的改动而有些微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因得如是果,是亘古不变、超越善恶观念的定律。
无论众生称它是恶或善,因果报应,始终维持不变。业力也忠实地随顺著因果律,使众生受报不爽。
善男子,
端正者从忍辱中来,
富贵者从布施中来,
贫穷者从悭贪中来,
高位者从礼敬中来,
下贱者从骄慢中来,
暗哑者从诽谤中来,
长寿者从慈悲中来,
短命者从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
六根具足者从持戒中来。
善男子,这就是同类相应,如是因生如是果的意义了。不论世人称它为善为恶,都不能使这些因果关系有丝毫更变的。
因此,众生要知什么因能导致什么果,才能避免种下苦因,建立恶的业力,而能改种善因,建立善的业力,使自己能远离苦恼,得快乐解脱。
(十)业果轻受重受不定
善男子,众生所作的业,错综复杂,有善有恶,轻重不一。
但是,有些业能相辅相成,使个别业果,较诸单独出现时,对众生的影响力显得更为丰硕。这样,便会导致轻业重受了。
同样的道理,果报的影响力,会为同时并起、与它互相排斥与抑制的业所削弱,较诸单独出现时,对众生的影响力便显得较为逊色。这样,便会导致重业轻受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众生虽心要依业受报,但是却因千差万别的业,于同样的果报,能轻受重受不定。
(十一)业果本身的不定性
善男子,有些业只能起极微弱的业力,单靠本身的力量是不能结果的。但是,若遇到极强的外缘,这些弱种便会受强缘所牵引,因而能够结出果报。
又有些业,本身专为对抗某些业果而作。因此,视它业力的强弱,能对它所要对抗的业生起破坏的作用,令他结出较弱的果报。若是它要对抗的业本身业力微弱,那么,更能令它不能结出果报。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业虽必生业力,但若非极重的业,业果多是不定,能为其他业力影响,因而结出轻重不一的果报,甚至不生果报。命运之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就是基于这原理了。这样,业便因果报的定与不定,而被称作定业与不定业。
(十二)忏悔对业力的影响
若是业力无私,有因必报,那么,作了恶业后而忏悔的众生,不是没有得到宽恕的机会吗?
善男子,一切已作之业,皆起业力,贮于心识之中。若遇处缘,便随缘现报,忏悔与否实难消已生之业力。
已作之事,已成所作,无人能注销。业力之必生,已是无可挽回之事。
善男子,谁能宽恕作恶的人呢?
叫他自己宽恕自己呢?
还是叫受害者宽恕他呢?
或是,叫业力去宽恕他呢?
善男子,他能否宽恕自己,是他自己的事,无人能过问。
受害者能否宽恕他,是受害者本身的自由,无人能替他作主。
至于法界的原理,自然规律的业力,是无亲无私的,不因个别自我或他人私下的宽容,而停止运动,或作改变,去迎合渺小个体心意的变动。
因此,要因果律与业力原理去为已忏悔恶行的众生作宽恕式的停止运行,是绝不可能的事,除非众生仗殊胜的缘,得到无边佛力随顺更高的法则,给予慈悲救度的恩赐。
善男子,火的性质是炽热的、能燃物的。
若有人强置他人之手于火中,此手必遭炙伤无疑。没有任何程度的事后忏悔、自我或受害者的宽恕,能令火焰因而失去它焚烧的功能,使至于火上烧烤之物,不受丝毫损伤,起不相称的因果。
法界的原理超越了是非对错,是不会为了个人的错误与忏悔而作基本的改变的。
宇宙的规律既是如此,众生不去随顺它,却偏要去违逆它,那么,就只好白吃苦果。怨天尤人,事后追悔,实无济于事。
那么,忏悔不是完全没有用处吗?
善男子,忏悔真诚,后不再犯,能止息更多恶业恶报的生起,可令重报轻受。但是作恶与忏悔是两回事,各有果报,基本上是不能互相抵消的,除非有极强的相对善业出现。
善男子,重报轻受,不是说忏悔减轻了业报,只是说,由忏悔与善行而起的业力,能使恶业同样的果报,可于受报者在较易接受的情况下出现,令苦恼因而减轻而已。
(十三)业力、轮回与公义
是什么缘故,众生与生俱来,便有著那么悬殊的差异呢?
为什么有些人生而长寿,有些人却夭折早死?
为什么有些人健康活泼,有些人却孱弱痴呆呢?
为什么有些人美丽高贵,有些人却丑陋卑贱呢?
为什么有些人聪明富有,有些人却蠢钝赤贫呢?
善男子,为什么世间的果子,有著不同的味道呢?
为什么有的是酸,有的是甜,有的是苦,有的是辛的呢?
善男子,这都是种子不同的缘故吧!
同样的道理,各人有不同的际遇,皆缘于他们会种下不同的种子,具有不同业力之故。
业是众生从自己行为所承继的遗产。
他们从业而生,也从业力而定他们的寿夭穷通、苦乐顺逆。
善男子,业导致了生死轮回。
轮回是什么呢?
就是在这里死了,然后在他处投生,即在彼处出生、彼处死亡,然后又凭业力,投生他处。如是依业往生,生死不息,就是轮回了。
轮回再生好比一颗成熟的种子,掉在地上,遇到适当的阳光水份的滋润,便会长出幼苗、枝叶,更且开花结子。虽然自己的母体已经死亡,它却承继了母体的生命力。
待它自己快要衰老死亡的时候,自身成熟了的种子,又承继了它的生命力,在他处繁衍后代不辍。
这株植物的生命力,将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直至没有新的种子为止。
善男子,同样的原理,众生将会凭自己业力的种子,轮回生死不息,直至再没有新的业力种子为止。
而在每次的生命里,众生就凭从前作业的好坏,得差别极大的际遇,—一皆合乎因果律无私的公义。
(十四)前生业力报于下生的需要
若要一个已经轮转新生的众生,接受前生业力的果报,对他来说,是否有点无辜呢?
他既是新生的众生,就不应对他未生之前的事情负责啊!
善男子,若有人带了火种在房子照明吃饭,一不小心,把房子烧著了,更波及邻近的房屋,继而把整个村庄也烧著了。他能否说火灾与他无关,因为他用来照明吃饭的火种,并不是烧掉整个村庄的火呢?
他能否说,烧掉村庄的火与他火种的火不同,因此,他是无辜的,是不须对火灾负起任何责任的呢?
善男子,不管他怎样说,火灾是由他的火种引起的,他必要负全责,绝不能抵赖。
同样的道理,虽然死了的前生的身与心,和新生的身与心不一样,但后者却是从前者而生,是前者的延续与蜕变。因此果报就落在他的身上了。
事实上,新生者,就是果报的显现、果报的本身。
善男子,说今生新生的生命体、不应对前生负责、而为他感到无辜的人,是不了解生命延续道理的愚人,错误地假设前一生的众生与下一生的众生是两个截然不同、毫无关连的生命体。
若真的如此,—生的业,不能在同一生受报,便永不能受报了。因为自己的业,是绝不能受于他人的身上。这样,轮回也没有需要了,而世上便会有因而无果,或有果而无因,—切合乎情理的因果关系也无法建立了。
—生的业能报于下一生,是因为生命体从没有—时绝灭,却只在不断地变易,作合乎业力需要的分段轮回生死。
生命体始终如一,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已。
因此,生命体要接受自己从前种下的业力果报,是公平合理、当然与自然的事。
善男子,若有一个负债的人,对上门追讨欠款的债主说:‘欠你们债的不是我,因为今天我没有向你们借贷。向你们借贷的,是从前的我。而从前的我,今天再不存在了,我可不要负担从前的我的债务啊!’你会表示同意吗?
善男子,认为今生不应为前生业力负责的人,与那人赖债的人,毫无分别。
(十五)思想与业报
思想重要还是行为重要呢?
善男子,思想比行为重要得多了。因为它能导致行为的生起,是一切做作之主,一切善恶之源头。
行为受思想驾御推动,因此,思想才是真正的行为者;而行为本身,只不过是思想的行动化而已。
以此之故,以思想作恶的众生,虽然他未能或尚未以行动表现出来,尚未为他人所觉察,他已经造下恶业。
同样的道理,心想行善的众生,虽然力有不逮,也没有为他人觉察,他已经造下善业。
善男子,一切使众生堕下无间地狱的恶业,皆从意起。
一切涅槃解脱之圣果,也从意生。
因此,要有清净无污之行,要摆脱恶业的枷锁,就必要从净化自己的思惟著手了。
善男子,恶的思想能带来恶的果报,善的思想能带来善的果报。因此,睿智的众生,善制自己的思惟,令恶意不生,却勤使善念持续增长。
心力越强的众生,以思想作恶的能力就越大。虽不以身口行恶,却能以思想念力害人。所作恶业,能倍于身口能行之恶。
同样的道理,心力强大的众生,以思想行善的能力也较大。虽不以身口行善,却能以思想念力助人,行大功德。所作善业,也能倍于身口能行之善。
善男子,以此之故,佛子必要自净其意,始得入诸佛神秘之境,能以心造物。否则玄机在手,只足作下地狱之资。千年道行,丧于一念之恶。
(十六)业与自爱
爱自己的是什么人呢?
不爱自己的又是什么人呢?
善男子,所有以身作恶业,以口作恶业的,以意作恶业的,都是不爱自己的人。
他们虽然口中说、心中想:‘我很爱自己,因为我的一切身口意业,都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作’。然而,他们毕竟是不爱自己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所作的一切恶业,其实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要亲身领受由这些恶业带来的苦报。
为了这缘故,作恶业的人,其实并不爱自己。
善男子,那些以身作善业、以口作善业、以意作善业的人,却是真正爱自己的人。
虽然他们心中想;‘我并非为爱自己而作善业,因为我所作的事,只在利益别人,没有想过要利益自己’,然而,他们毕竟达成了自爱的目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所作的一切善业,其实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会亲身领受由这些善业带来的福报。
为了这缘故,作善业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爱自己的。
(十七)业报的教育性
众生受苦报或受乐报的时候,他能否知道为什么他要受如是的苦或乐呢?
善男子,知晓佛法的众生,在他受苦的时候,当知他曾造能导致苦的业;又在他受乐的时候,也当知他曾造能导致乐的业。
但是,不懂佛法的人,在受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受苦;在受乐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受乐。
他不懂得造什么业能生苦,也不懂得造什么业能生乐。
愚昧的众生,只是心随物转,恒受外缘所动而作种种业。碰巧造了些能生苦的业,他便于未来受苦报;碰巧造了些能生乐的业,他便于未来受乐报。
他为了偶然随意的行为而机械地生死受报,不懂趋吉避凶,更不知悔改。因此常重蹈覆辙,不能自主自己的命运,不得不恒受业力与因果律的煎熬逼迫了。
这样浑噩地生死受报,不由自主,不是很无助可悲的吗?
善男子,不懂佛法的众生,确是如此。但是熟稔如来圣教的弟子,却能从现世的业报,推度前生所种下的因;也能根据今生的做作,预测未来生的果报。
他从佛法,知道何种业能生苦,也知道何种业能生乐。
他知道紧守佛陀的戒律便能离苦,也知道依佛法修行便能得乐。
未闻佛法、未亲近佛弟子的众生,岂不是虽轮转恶道不息,仍不能得断苦解脱之道吗?
善男子,众生在苦中,必求解脱之道;于烦恼之际,易起求道息苦之心;由受苦故,易开入佛的门;常亲近诸佛菩萨之因缘,从而得开悟解脱之道。
在苦中的众生,于同受苦恼者,以同病相怜故,易生怜悯慈悲之心。由是能成修道之根基,使慧命增长。
因此,无情的业力与因果律,实是令众生提升智慧慈悲、止恶行善之利器。
善男子,不舍世间的菩萨,能以种种形态,恒常随众生之因缘秉性,指点迷途;为其苦恼求救之时,以大慈悲力,起种种感应,令得安稳,以补因果法之无私情。
(十八)业报与进取
善男子,对业力了解不透彻的众生,往往有些错谬的想法,把现世—切的际遇,—切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事情,委于前生的业力。
他对—切大小的事情,都摆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不去努力改善环境,不去检讨得失的因由,却以业力为借口,颓废放任,不知进取。
他的懒惰与消极,悉足以建立新的业力,使他于未来,遇到更多的窒碍与苦恼。
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每天的行为,都建立了业力。若先有恶业要受苦报,还不知要持戒行善,那么受苦报之后,也难得福;若再作恶业,若报之再临,便绵绵无绝了。
善男子,业力相续、无一定结果之时,果虽能通于三世,但是在同一世结果的也多的是。因此,众生对身语意的活动,定要处处留神,不能一错再错,却要时常警醒,不入恶业的网罗。
怎样才知道哪些业果是缘于前生,哪些业果是缘于今世的呢?
善男子,善因结善果,不善因结不善果,同类因结同类果。若于现世,找不到如是的因,能结如是的果,那么,业报之因,便是种于前生了。
但是,无论业力起于今生或前世,只有彻底的负责、忍耐、忏悔与力谋改善,才可以减弱恶报的苦恼,使它能较易接受,及早点消逝。
也只有不断的善行,才能使现在享有的善果,得以持续和增长。
善男子,众生的时间与精力,应用于现在,随缘消去旧业,为未来的幸福与解脱努力,却不应花费光阴,苦苦追寻业力的缘起,而忘记了持戒修行,积德行善。
(十九)业力与自我的创造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业力因果网中,依各业力的强弱,决定他生存的境地,和所要经历的际遇。只在业力不及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自由。
众生的命运,基本上是操于他自己手上的。对他唯一的限制,只是他一手所造的业力。
业造成他的再生,也是他生存的累积,一个不能随意扔掉的包袱。
业使他处于许多他不显见到的掣肘之中,使他不得事事自主,不能处处自由。
业使他进入一些他所憎恨和恐惧的境地,令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究竟是谁使他丧失自由与自主,令他必要无助地受无情业力的逼迫呢?
善男子,除了他以外,还有谁呢?
一切的果报,皆是他从前行为的结果,是他自己的选择。那么,他可以责怪谁呢?
他不能怨天尤人,咒骂命运的拨弄,或者委过于一个恶毒的、处处与他为难的造物者。因为,除他自己以外,再没有人能编排他的命运,也没有人能替他营造他的身与心及轮转之所。
他若要咒骂,就咒骂自己好了。因为他就是自己命运的塑造者,他就是自己的造物主。
那么,面对苦报的众生,要采取什么态度呢?
善男子,恐惧是没有用的,厌恶是没有用的,咒骂是没有用的,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
因为,自己作了恶业,还不诚心忏悔及尽力作出补偿,以求重业可以轻受,轻业可以不生果报。如今苦报现前,却怨天尤人,这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他怎么办呢?
善男子,业果已经出现,不能逃避。那么,他就只好平静地面对—切,不要激动,不要埋怨,不要妒恨,也不要自怨,却要诚心诚意地接受果报带来的教训,从痛苦中参透苦恼的根由。不但要避免重蹈覆辙,更要从中增长智慧。
他不但要耐心忍受果报,还要积极地持戒行善,尽力改变环境,使现有的恶业可以轻受,又令未生的恶业不会生起,更要为果报消除了旧业而满心欢喜,对未来充满盼望。
善男子,愚蠢短视、不信业力、不知因果的众生,生生世世为业力所牵引,生死轮转,不能自主,不能逃脱,苦乐祸福,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为何而去。
但是,睿智的如来弟子,深信佛法,深知业力与因果,能依法持戒,精进修行,禁恶业于未发,又能行善积德,增长福慧。因此,便能渐次摆脱业力的系缚,成就更大的自由与自主,使命运由他塑造、环境:受他摆布。
善男子,依佛法修行的圣教弟子,就能如是地创造自己的将来,主宰自己的生命,常住于解脱之中了。
(二十)业与他力的救度
若是众生必要依业受报,那么,救助苦恼的众生不是很多余的事吗?众生若真的要依业受报,就是要救也救不来了。若是救得来的话,岂不是又破坏了业力因果的运行,令业报不能成立吗?
善男子,众生的确要依业受报,但是,业报能受作业者日后行为和外缘的影响,出现较轻或较重的果,或令同样的果轻受重受不定。因此,慈悲的救度,虽会因众生业力的深重,不能解其苦困于一时,但仍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假善巧开导,可为众生撒下未来解脱的种子,令他们在苦海之中,尚见明灯一盏,指引迷途,仍有所依怙,不致濒于绝望。
善男子,若行者看到苦恼众生而不生怜悯,不思救助,那么,便是自断慈悲之种,自盖佛性,有违救世的本愿,再不配称为佛子了。
因此,真正的佛子,终不会以众生该受如是业报为借口,舍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冷漠地袖手旁观,却只会以大无畏、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尽一切方法施以援手。
善男子,慈悲的救度,即使不能令众生受惠分毫,也会壮大行者本身慈悲之心,令他能进—步显现佛性,得到更大的灵力智慧,住于更大的解脱之中。因此,他的努力,其实是没有白费的。
第九章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
(一)三界
善男子,众生的生命,能以其有欲无欲、有色相无色相,分别存于三处性质迥然不同的境界,这就是三界了。
是哪三界呢?
善男子,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以贪欲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皆穷于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欲的满足,永不厌离,尤以淫食二欲,更为炽盛。此界领域上至天(欲界天)之底部,中至人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