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道之步步高升-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后来被称之为“重要讲话”的演说。
“同志们,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战国赵括的‘纸上谈兵’,两晋学士的‘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之大忌。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大至国家,小至青原,发展无论快慢,成绩不论大小,靠的都不是空想清谈,而是实干苦干。”
朱敏文讲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会儿,在座的人以开始并没有太在意电视里在播放些什么,还在谈笑风生,等到讲话的声音听了下来,众人的注意力才转移到了电视上,而且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儿了,因为伊海涛的眼睛盯住了屏幕。
朱敏文提高了声音:“同志们,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宣传工作,要多宣讲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少报道领导干部的个人活动;要多推出真抓实干的先进典型,少把镜头对准只唱高调的空谈干部。”
坐在朱敏文旁边的郭鸿泽和党校常务副校长带头鼓起掌来,引发了会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朱敏文最后说:“同志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的宣传工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提供舆论支持,加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宣传力度,汇聚正能量,开创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头条新闻在掌声中结束。
伊海涛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第二条新闻播发的是伊海涛在红星街现场办公的场面。
在朱敏文刚才一番话之后紧接着就播出这一条新闻,实在是太富有讽刺意味了。
区委书记走上前去按了关机键,笑呵呵地请伊海涛往首席上坐。
这饭吃得就有点味同嚼蜡了。
从收到向晚晴的短信开始,楚天舒心里就开始忐忑不安,等到听完了朱敏文的讲话,他联想到了苏幽雨怀疑有人动了她的邮箱。至此,他终于可以肯定,两份资料的事被人利用了,而且还在持续发酵。
果不其然,饭局不冷不热地进行到中间的阶段,楚天舒接到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舒一凡的电话。
舒一凡打来电话的意图很清楚,她要在楚天舒面前洗刷一下自己,声明朱敏文的讲话脱离了她提前帮他撰写的稿子,完全是即兴的发挥。她担心伊海涛会认为她在搞两面派,当面投靠,背后作对,如是,将会对她以后的前途大大的不利。
女人在这一点上比男人强,她认准要跟一个人就会很执着,一般很少会中途变卦,而男人则很难说,一旦有风吹草动或者诱惑当前,变节的可能性远高于女人。
其实,舒一凡的这番表白是多余的,楚天舒可以肯定,不是她有没有这个胆子的问题,而是她根本站不到朱敏文的那个高度。
这背后一定有一双甚至几双的黑手在操控!
这会儿,唐逸夫也在看青原新闻,听完了朱敏文的讲话,他得意地笑了,看来希望郭鸿泽去做的他已经做到位了。
他拿出手机,给黄如山打了个电话,说:“如山,你自己开车,把上次付大木送的冬虫夏草带过来,到了小区门口给我打电话。”
唐逸夫从来不收下面的礼物,但是完全拒绝,送的人面子上难看,所以,凡是下面送来的钱物,他都让黄如山替他收着。这样,送的舒心,收的放心。
一旦唐逸夫有送礼的需要,他就给黄如山打电话,黄如山一般都会按照他的需求把礼物安排好。
接到唐逸夫的电话,黄如山自然要问:“老板,你要它干什么?”
唐逸夫问:“如山,你看了今晚上的青原新闻吗?”
“看了,”黄如山不愧是唐逸夫的铁杆心腹,而且也足够聪明,他马上就猜出来了,问道:“老板,你要去看望朱书记?”
唐逸夫没好气地说:“少废话,赶紧过来。”
对于像黄如山这样忠心耿耿的心腹,唐逸夫有时候说话很不客气,这一招很有效,说明了他与他们之间的亲密,反而不存二心了。
黄如山说:“好,好,我马上就到。”
其实下午与郭鸿泽分手之后,黄如山就拼命地撺掇唐逸夫要抓紧时间各方面活动活动,资金问题不要担心,需要多少由他来筹措,看到形势不利,他显得比唐逸夫还着急。
能有这样的下属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唐逸夫没理由不对黄如山另眼相看。假如日后真的当上了市长,市府秘书长肯定是黄如山的。
当然,唐逸夫非常明白,黄如山对他之所以忠心耿耿,也是基于此。
既然已经绑在了同一辆战车上,那就想办法让这辆车跑得更快一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黄如山无疑是一个聪明人。
而事实上,处在官场中的人哪个不聪明,如果不聪明,也就到不了这一步。
表面上看是唐逸夫与伊海涛的市长之争,实际上,将来确定了鹿死谁手之后,所有参与逐鹿的人都可以分到或大或小的一块鹿肉。
当然,伊海涛的后面、郭鸿泽的后面肯定都不乏这样的聪明人,例如楚天舒。
不过这一次,楚天舒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过了一会儿,黄如山开车过来了。
车开出来一段,唐逸夫问:“东西带来了没有?”
黄如山笑着说:“带来了。老板,这点东西恐怕少了点吧?”说着,他拿过一个礼品袋说:“这是我准备的两条好烟,你也带上吧。”
唐逸夫疑惑了看了他一眼,从黄如山手里将礼品袋接了过来,他自己是抽烟的人,对于烟的分量是有感觉的,现在拎着的礼品袋却是沉甸甸的,明显不是两条烟的重量。
不过,唐逸夫没有追问,而是说:“如山,还是你行,想事儿周到。我和朱书记共事很多年,相互知根知底,送点滋补品是个意思就行了。朱书记本来就不怎么抽烟,要不,这烟就暂时收起来,等用得着的时候再送。”
黄如山笑道说:“老板,早知道你是这想法,那我还不如弄几粒伟哥给你带来,这玩意朱书记估计用得上。”
“如山,这话你敢当着朱书记讲不?”唐逸夫见黄如山摇头,也笑了:“我说实话,你就是弄来了,我也不敢送,送那种东西,不等于是骂人家不行吗?我跟朱书记还真没有亲到那个份儿上,你让我送那玩意,岂不是想坏我的事?”
黄如山说:“正是因为没有亲到那个份上,所以我就给你准备了两条好烟嘛。我总觉得,仅凭那点冬虫夏草,还是分量不够,就算是投石问路,也要投一块大一点的石头。”
唐逸夫沉吟半晌才说:“你说的有道理,好钢用在刀刃上,我就把烟也带上吧。”
黄如山只“嘿嘿”一笑,见唐逸夫摸出了一颗烟,赶紧按下了点烟器,等它跳起来之后,拔出来递给了唐逸夫,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问道:“老板,朱书记下午出席了开班仪式,这会儿应该还在酒桌上吧。”
“是的,他不在家正好,东西放下就可以走了。”唐逸夫点着了烟,把点烟器塞了回去,说:“朱书记刚刚作了一个重要讲话,我立即就去登门拜访,他应该更能看得清我的想法,今晚是最佳时机,错过了再去就不太合适了。”
黄如山听了赞叹道:“老板就是老板,看问题你我们看得都透。”
“哪里呀?官场中的学问太深了,永远都看不透的。”唐逸夫着,狠狠地抽了一口烟,无奈地说:“如山,我要是看透了,用得着这么低三下四地到处求人吗?”
第510章 险恶残酷
“古时候,这就叫英雄不问出处。想当年,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呢。电影中还有过这么一句台词,当人们看见你成功的光芒,就会忘记你手段的黑暗。只许伊海涛他们敢玩两面三刀,就不许我们适当地采取一点小策略吗?”黄如山搜肠刮肚地把他所能想得起来的东西,乱七八糟地凑到了一起。
唐逸夫笑了:“如山,你这巧嘴不愧他们要叫你小诸葛,经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如果哪一天让你当了市政府秘书长,三分成绩也能让你说出十分来。”
黄如山故作认真的说:“老板,那不行,要像你说的那样,我岂不也成了朱书记说的那种浮夸干部吗?”
黄如山这话明显是在嘲讽伊海涛。
唐逸夫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他把车窗按下来,将手里的烟头扔了出去。
朱敏文的家,唐逸夫是熟悉的,一年最少得过来四次,春节,端午,中秋,再有就是朱敏文阴历的生日。
他熟练地按了门铃,里面传出声音,问。谁呀。
唐逸夫说,老唐。
门开了,朱敏文的夫人刘秋芬站在门口。
唐逸夫招呼道:“嫂子,在家呢?”
刘秋芬是市文化局的副局长,嫁给朱敏文之前,是南岭县剧团的戏剧演员。今年40岁出头,面容姣好,嗓音柔美,尤其是魔鬼身材保持得非常好。
当年还是常务副市长的朱敏文到南岭县检查工作,付大木安排刘秋芬全程陪同,恰好朱敏文的原配刚刚因病去世,这一陪就陪成了市长夫人。据传,朱敏文就是看上了她这副好身段,黄如山刚才开送伟哥的玩笑,也是基于此。
刘秋芬泡了茶端上,说:“唐市长这么忙,晚上还找敏文有事啊?”
“哦,也没啥事,刚才在电视中听了书记的讲话,就过来想跟他谈谈学习体会。”唐逸夫说到这,猛地拍了一下脑门子,笑道:“嫂子,你看我这脑子,书记在党校检查指导工作,这会儿怎么会回来呢?”
刘秋芬笑道:“呵呵,唐市长太投入了。”
唐逸夫说:“是啊,今天书记一番话发人深省,我听了一激动,就情不自禁地跑来了。”
刘秋芬说:“你们啊,都是些工作狂,一天到晚忙,有时候好几天都见不着人影。在电视上见到的回数,比在家里见到得还多哦!”
“嫂子,你真幽默!”唐逸夫笑着,说:“不打扰了,明天我去办公室向书记汇报,改天再来看望嫂子。”
刘秋芬说:“既然来了,就坐坐嘛,也许一会儿就回来了。”
来到门口,刘秋芬盯着唐逸夫换鞋时放在门口的礼品袋,说:“唐市长,这是什么?”
唐逸夫轻巧地一笑说:“没什么,就一点冬虫夏草,也是别人送的。”
刘秋芬说:“你看看,老唐,来就来呗,还带什么东西。敏文回来又该批评我了。”
“要批评也该批评我嘛。”唐逸夫说着打开了门,说:“嫂子,外面热,留步吧!”说完,出了门,顺手把门带上了。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官场上,即便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做一只出头鸟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更何况像伊海涛现在的处境,还有好多双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
朱敏文强调的“两多两少”的宣传方针出来以后,青原市自上而下照例要组织学习贯彻,这个重要讲话,身处基层的乡镇科级干部们学习之后当然是倍受鼓舞,他们大多看不清高层的政治斗争,还以为以朱书记为核心的市委市政府重视真抓实干,明年换届要以实绩论英雄了。
到了区县和市直机关部室负责人这一级,多半都是明白人,他们也有些看不太懂,刚刚省委书记显示出对伊海涛很是欣赏,才几天的时间风向就变了,市委书记又对伊海涛不太满意了,这么一来,人心就处于动荡之中,多数人不敢轻举妄动,纷纷改为了观望的态度。
到了市级这么一层,各自心照不宣,大家捏着鼻子哄耳朵,凑到一起也尽量回避这个话题,表面上依然是一团和气,背地里都知道这其中的暗潮涌动。
伊海涛不可能主动去对号入座,还得像无事人一样照常抓工作。但是,闲下来也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消除留在朱敏文脑海中的负面印象?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在汇报工作时不显山不露水地讲出来。倘若直接找上门去,见了朱敏文就开门见山噼里啪啦地去开脱,非但洗不清自己,搞不好还会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坏印象。
楚天舒却是在暗中观察,朱敏文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有几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警觉,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预约要向伊海涛汇报工作的官员明显减少;第二,楚天舒审定过的材料经常被打回去要求返工;第三,沿江商贸圈追加项目的审批手续依然毫无动静。
第一个现象表现出来的是众人对伊海涛的信心不足,也有故意拉开了距离的意思,毕竟青原的一把手是朱敏文,干部人事的任免权抓在他的手上,他不感冒的人,走得过于亲近了落下个不好的印象,日后的前途就不好预料了。
对此,楚天舒完全可以理解。
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无论哪个单位,哪个部门,无论市委还是政府,都是一把手说了算,产生这样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人嘛,谁都一样,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如果他们这会儿跟伊海涛跟得紧了,朱敏文会怎么想?
换言之,如果伊海涛当了一把手,他们同样会对他忠心耿耿。
第二个现象表现出来的是领导们对楚天舒经手的材料心存排斥,担心他又留了一手万一哪句话没说好惹朱敏文不高兴了,被怀疑和伊海涛沆瀣一气,岂不是惹了一身的骚,当然,这也让楚天舒确信,毛病果然是出在了汇报材料上。
前几天伊海涛春风得意时,他们一个个跑得比谁都积极,连对楚天舒都有巴结讨好的意思,现在风声一变,他们开始有意地拉开距离,也未免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官场中的人,难道在利益的驱使下果真就这么善变,这么薄情寡义吗?
这两个现象,楚天舒的疑问很快从综合一处的处长谭广德那里找到了答案。
这天下午,楚天舒又拿着一份被打回来的材料去综合一处找谭广德,看楚天舒一脸的无奈,谭广德没有说材料如何修改,而是告诉楚天舒,说前任市委书记郭子春有一个爱好是打乒乓球。
混过机关的人都知道,单位一把手的爱好,时间一长,就会变成这个单位的集体爱好。
一个市委书记的爱好,也自然会成为这个市里领导干部的集体爱好。
郭子春上任之后,市委一楼的健身房立即添置了几张乒乓球台,部长、主任们每天下午活动时间几乎倾巢而出,互相切磋提高技艺是假,等着又机会向书记讨教几招才是真。
这一热身不要紧,也直接影响到了市委和政府的下属各单位,过去不会打乒乓球的人也转移了兴趣爱好,在各自单位的健身房支起了乒乓球台,没事的时候就练球,楚天舒就记得关浩宇专门请过教练指导,因为年纪大了技艺没太大长进。
当然,各单位的领导们口号都是强身健体,等到郭子春下来指导工作,就可以向书记请教几拍,几个回合下来,关系也就亲密了许多,关系亲密了,该说不该说的话就可以借机说一说了,不少的人因此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可惜,朱敏文不会打乒乓球,偷偷练了几天也没提起兴趣,干脆就挂拍,在他身边就经常只有几个不会打球的人了。
郭子春突然调离,朱敏文接任了市委书记。
朱敏文不喜欢打球,却喜欢书法。
这一来,机关里就多了许多练字的人,一些局级领导把球拍扔了,在办公室里放上了笔墨纸砚,开始像模像样地练字。
几个有书法基础的领导更是如鱼得水,经常到朱敏文那里去讨教交流,时间久了,这些人都成了朱敏文的红人,而此前那些坚持不懈练球的领导,一个个都被悄然撤换到了非实权部门和单位去了。
谭广德讲完了,什么其他的话都没说,拿着被打回来的稿子开始修改。
楚天舒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不由得要感叹官场险恶与残酷,也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别看朱敏文平时对谁都很和蔼,大有书法家的沉稳与静气,但是,谁要敢冒犯他的权威,动起真格的来一点儿也不心慈手软。
因此,楚天舒便感觉到第三个现象比前面两个性质更为严重。
擎天置业投资沿江商贸圈建设是朱敏文暗中极力推荐的,具体事情却是伊海涛在抓,追加项目迟迟没有一个结果,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朱敏文一定要怀疑伊海涛在阳奉阴违,没把他交代的工作当回事。
朱敏文明里肯定不会说什么,但暗地里会怎么想,只有天知道。
第511章 惊出冷汗
楚天舒敏锐地感觉到,有一张网在默默地张开,但是它是什么人编织起来的,又要捕捉什么东西,的确让人太费思量。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过去好几天,楚天舒在空闲下来的时候,把自己的忧虑做过暗示。可是伊海涛却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他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要沉得住气,越是艰难的时候越不能轻举妄动。
从伊海涛的话语中,楚天舒看到了一股胸有成竹的意味。虽然他心里还有太多的疑问,但是他不得不相信伊海涛。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只有听从伊海涛的安排,也许自己贸然行事会打乱了他业已形成的计划。
楚天舒总有一种危机感,对手躲在暗处还没有爆发,什么时候会爆发,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爆发,这都不得而知。
但愿伊海涛是在以静制动,等待时机吧。
楚天舒、王少磊、简若明、向晚晴等人聚到一起的时候,都对当前的局势有些担忧,苦苦思索怎么才能消除朱敏文对伊海涛心生的嫌隙,可是,议论来议论去,一时找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
想不出办法来,心里烦躁加郁闷,就开始分析和猜测谁会是这个阴谋的幕后策划人。
很自然,他们都一致怀疑是唐逸夫。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郭鸿泽的嫌疑更大。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苏幽雨的邮箱里讲材料扒下来,除了负责政府网站管理的赵永昌之外,其他人很难做得到,而能够第一时间把材料送到朱敏文的手上,也只有陪在身边的郭鸿泽。
“会不会两人联手了?”简若明的突然发问把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几个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几个人都没有说话,但心里都是一个想法:太有可能了!
都说女人有第六感,看来此话不假。
王少磊在市政府呆的时间长,对这几个人都有一定的了解。
据他分析,郭鸿泽与唐逸夫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孤立和打击伊海涛,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是,郭鸿泽和伊海涛既没有工作上的矛盾,也没有个人的恩怨,从个人喜好来说,他更看不惯唐逸夫颐指气使的霸道,因此,郭鸿泽与唐逸夫之间的联手绝对不会是牢不可破的联盟。
向晚晴对青原的官场属于一知半解型,她冷不丁冒出一句:“既然是这样,那你们就不会照葫芦画瓢,让他们之间也起内讧啊。”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向晚晴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
是啊!何必要苦苦纠结于如何解开朱敏文的心结呢?
追根溯源,为什么不从源头治理着手呢?
堡垒往往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没有办法让他们的结盟土崩瓦解,甚至让唐逸夫的内部互相猜忌呢?
暂且不说楚天舒等人在忧心忡忡地苦思冥想,其实,有一个人比他们还要惴惴不安,他就是唐逸夫。
一连几天,唐逸夫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
礼物送出去之后,一直没有得到朱敏文任何的信息和暗示,看着伊海涛带着楚天舒照常的忙出忙进一副镇静自若的样子,唐逸夫想放松却始终松不下来。
黄如山准备的两条烟,从分量上来判断,绝对不是烟而是钱。
有一点唐逸夫不用担心,朱敏文不会利用自己来当反腐先进人物。
这年头,哪一级领导没有遇到给自己送礼的?谁都遇到过,送不送是别人的事,收不收是你的事,如果你把送礼的事儿拿出来炫耀你如何廉洁,遭到的一定是表面上的赞扬,背后的嘲笑,说你为了出名不惜把别人踩到脚下。
领导们都不愿意把自己的手下拿来示众,更不愿意当反腐英雄。
如果你成了反腐英雄,也许上面会表扬你,号召下面深入地学习你,可是无论是上面还是下面,大家内心里不但不敬重你,反而会鄙视你,觉得你为了出名,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
我们平常听过过情妇反腐,小偷反腐,可什么时候听说过,某个腐败分子是因为给上司送钱送物遭到上司告发而被查出来的?
唐逸夫最担心的是朱敏文根本没看到礼品袋里的东西,而刘秋芬真当成了烟放到储藏室里,然后哪一天随手送给了她家南岭县的亲戚,或者为了防止朱敏文抽烟,直接扔进了垃圾箱。
那样的话,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前几年曾经闹出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婆,在市委家属院的垃圾桶里捡到了一只发臭的鸡,回家准备收拾收拾烧了吃,没料在鸡的壳囊里装着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嘿,里面包着一万块钱,可把那个捡破烂的老太婆高兴坏了,一激动得了脑中风,竟卧床不起。
有好事的媒体把此事倒腾出来,那几天市委家属院的垃圾箱被捡破烂的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出动了十几名警察才把这帮捡破烂的轰了出去。
唐逸夫觉得在这关键的时刻,他不在乎失去钱,而是最怕失去机会。
有人按照春晚小品上的模式编了一个笑话,说官场上最怕的是,上面有人的时候,下面没有位子,好不容易等到下面有了位子,上面又没有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