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首不用了,大家已经习惯它独立存在的方式了。”
徐晴“嗯”了一声,忽而又斜眼盯着柳敬亭,问:“你不会只有这一个准备吧,我警告你,如果你敢对我言之不尽,我就把你丢爱琴海里喂鲨鱼。”
柳敬亭笑起来,说:“晴姨我旅游经验少,你别骗我,爱琴海里有鲨鱼?”
徐晴回之以冷酷眼神。
柳敬亭讪讪说道:“我毕业论文写了一个两幕悲喜剧,荒诞风格,我让康园长帮我联系出版并在九月份报名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
“这么说,这个诗集也是为明年做准备?”
“嗯,此外,还有一个中篇小说,后年的。”
徐晴闻言脸上变色,她见识过柳敬亭的手段,也详细地知道他与黄河文艺交恶的全部过程,但那些信息都是听闻和间接所得,如今亲眼所见他为了诺贝尔,居然准备了戏剧、诗歌和小说三种题材的作品,用心不可谓不深刻。
然而转念一想,诗歌他曾有过《西风颂》、戏剧他写过《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小说则有《阿Q正传》,这样一算,那三个准备倒也合乎情理。
“说封笔三年,事实好像不是如此嘛。”
“第一篇是毕业论文,第二篇是和晴姨的打赌,第三篇是我自己练习翻译的作品,不违背封笔的承诺啊。”
徐晴心中的惊讶更甚,原来他不只是准备了迎战的作品,连后期应对的言辞都做了准备!
“第三篇是什么?”徐晴忽然发现哪里不对。
“那个中篇小说,我准备直接用英文写出来。”
“你?”
“晴姨不要小看人嘛,我英文也很不错的,高中的时候,得过演讲比赛和指导教师两个奖项,后来又跟半仙学过翻译,可谓……”
“行了,你写完,我让璐璐帮你修改。”
“谢谢晴姨!”
……
柳敬亭和徐晴在雅典机场降落的时候,康园长已经安排好《等待戈多》的出版事宜。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世界波(下)
与江海机场相比,雅典机场显得古旧而窄小,与它闪耀两千多年的辉煌文化似乎不衬,不过转念一想,古希腊先哲,乃至同时代横东方天空而出的孔子和老子,他们思考的问题更多偏向深邃和自然,而非排场和刻意。
“直接去爱琴海吧。”柳敬亭提议。
徐晴一听,立即摆出老江湖姿态,说:“出门在外,讲究‘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只有住宿安排妥当,才能玩得放心,懂不懂?”
“就是所谓的兵马未动,酒店先定吗?”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那就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了晴姨,那……”
徐晴冷笑道:“你一路坐头等舱过来,还说什么说走就走,先去酒店。”
“噢。”
柳敬亭到了酒店,直接把行李丢在床上,然后换了件衣服,上了个厕所,就给徐晴打电话催着出门,结果居然占线。
柳敬亭突然一阵内疚,到希腊的第一件事,难道不是应该跟父母报平安吗,自责了一句,拨通家里的电话。
果然,妈妈一直在等他电话,那种“总算放下心”的语气让柳敬亭更加内疚,想起那句“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担忧儿”。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而且晴姨来过这里好几次,认识很多当地的朋友。”
柳敬亭耐心地跟妈妈解释,再也没有高中时代那种嫌她啰嗦的心态。
“那就好,记住少吃点凉的,冷了就要穿衣服,好了,你这是国际长途,挂了吧。”
“好,你跟我爸也注意身体,打麻将不要熬夜。”
柳敬亭挂了电话,一边顺手打开房间里的电脑,一边再次拨通晴姨的电话,这次晴姨终于接通,说:“半小时后出发,我要洗个澡。”
“行。”
柳敬亭打开电脑,把语言调成中文,下载安装了WC,刚一登录,头像闪到卡机,等了五六分钟,点开杂志工作群,输入:“已到希腊。”
发完之后,突然伊水安回复道:“你去了希腊?”
柳敬亭大吃一惊,定睛一看,发现点开的居然是千红的作者群,他在这个群里常年潜水,拢共发言不超过两句,第一句还是伊水安拉他进群时,礼节性打得一个招呼。
如今蜚声文坛的古庸生突然主动露面,还引出了同样蜚声和潜水成性的伊水安,该作者群立即炸开锅,先是千红老总陆艺筹回顾了一下当初去希腊的往事,接着是编辑匡衡出面介绍希腊的地方小吃和几个比较出色的景点。
之后是各种作者乱入,拜大神的拜大神,给攻略的给攻略。
陆艺筹截了一个图放到千红工作群,感叹道:“咱们作者群何曾这么热闹过,一二三线的作者集体出闸。”
“我感觉老古他是发错群了。”
“也有可能啊。”
柳敬亭的确被自己的乌龙搞得哭笑不得,只好先回答伊水安的问题,然后感谢大家的推荐和介绍,最后私聊伊水安一句:“真心发错群了。”
伊水安回哈哈大笑的表情,说:“我是不敢轻易去希腊,那两个字感觉对我来讲,太神圣。”
“也是,不过总要来看看的。”
“如今你既然打了头阵,我下次就不用避让了。”
“我会做好攻略。”
“哈哈,好了,你去忙吧。”
柳敬亭赶紧点开跳得正欢的《匠录》工作群,确认好几遍之后,回:“已经到希腊,大家想要什么礼物报上来。”
……
从酒店到爱琴海不过半小时车程,这也是徐晴当初订酒店时,柳敬亭特意提出的要求之一。
“爱琴海的水色和地中海比较类似,浩大但很温和,没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徐晴化身导游,给柳敬亭讲解。
“是的,而且我看这海域附近别墅群也不多,房屋都倾向简朴风格,感觉还挺与众不同。”
“和那些被开发出翔来的海域来说,爱琴海绝对可称为业界良心。”
柳敬亭微笑颔首,忽然想到什么,纵目四顾,果然看到那个矗立着许多洁白石柱的峭壁,柳敬亭指着那个峭壁说:“有人说过,当此石柱矗立时,东方的孔子、老子、释逝牟尼正在沉思,与此同时,这个海岸线徘徊着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苏格拉底、希罗多德和柏拉图,这样阵容的精神星座们出现在那样的时代,用空前绝后来形容都一点不夸张。”
“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失衡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
柳敬亭点头,然后说:“可以近距离去看下那石柱吗?”
徐晴指着警戒线摇头,柳敬亭也没什么叛逆的想法,说:“那就远观呗。”
柳敬亭想到那个伟大而孤高的诗人的名字,沉默地望着某一根石柱,半晌之后,忽然听到徐晴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徐晴,问:“晴姨怎么了?”
就在那一晃眼间,柳敬亭突然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喜悦,又有不安和疑惑,但完全摸不着具体痕迹。
“明天去奥林匹亚。”徐晴答。
“永恒的神殿。”柳敬亭丢开那道突如其来的错觉,接道。
柳敬亭的希腊之旅正式展开,爱琴海之后,开始密集刷希腊各大圣地,奥林匹克发轫地奥林匹亚,“地球的肚脐”德尔菲,以及“希腊文明的封面”巴特农神殿……
……
柳敬亭和徐晴在雅典待了一个月,从雅典到迈锡尼,再到希腊第一大岛克里特岛,平时游览时,都以徐晴讲解为主,柳敬亭尽量保持安静地学习和记忆,直到离开希腊,积累许久的柳敬亭才终于爆发。
“希腊文明的核心,体魄和思想,他们的思想家常常也是肌肉男,这对我们现代人都有很强的启发。”
“思想达到极大丰富,会渐渐忽略身外物,我甚至想到邋遢道人张三丰。”
“希腊文明在不停地探索个人潜力,我们从古至今一直在考虑人际交往,这种区别具体体现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吧啦吧啦……
徐晴睁着眼睛,久久不愿接话,最后实在不耐烦,回道:“你说我们国家功利和技巧书籍太泛滥,你怎么就不说那些‘XX之道’和‘XX秘籍’加起来的销量没有你一本《射雕》的五分之一多呢?”
“晴姨你其实并没有听我说话对不对?”
“很显然。”
“你是不是不止带着我一个人来希腊?”
“你说什么?”
“第一天我就在好奇,那时我正在看石柱,总感觉远处有人在看着我。”
“废话,海边那么多人,有个别中国游客认出你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别废话了,你的诗集和那篇戏剧怎么样了?”
“都已经正式出版,现在有好几个国家的戏剧团在排《等待戈多》。”
“我是问报名的事情?”
“已经在去瑞典的路上。”
……
亭穿九年十月,《等待戈多》历史重演,率先在法国上演,并引起巨大轰动,随即波及整个欧洲;另一方面,《吉檀迦利》在印度学术界掀起盛大的讨论热潮。
“威尔特”和“戈明克”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传统文学界最炙手可热的两位作家,相比之下,“古庸生的封笔”以及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归属者都失色不少。
“不出意外的话,威尔特和戈明克基本预定了明年和后年的诺贝尔,这样算起来,古庸生的诺贝尔之路更加前途难料,真是让人担心呢。”
网红东方之客的言论适时且应景地出现在各大文学论坛,由于他在黑古庸生上面别出心裁、花样繁多,连常有道都忍不住偷偷地去看他的帖子。
实际上,这个世界除了极个别几个人,根本不可能有人猜到“威尔特”和“戈明克”就是柳敬亭,毕竟按照柳敬亭的安排,《等待戈多》是在法国首发,《吉檀迦利》率先出现印度,想象力再丰富也没办法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康园长等几位万象教授自然知道“威尔特”,但对戈明克就了解不多,同理,负责诗集联系出版的宫承恩知道“戈明克”,但《等待戈多》什么的就不在他关注范围内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世界波(完)
当然,同时知道威尔特和戈明克是柳敬亭的,还有瑞典文学院的五位院士,也就是现在的诺奖评委会,因为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申请材料中,作者要登记真名和身份验证。
“维尔特、戈明克,这算什么奇怪的笔名?”一位女院士的提问打破了一时的沉默。
“中国没有这种笔名,但是据我所知,这位柳敬亭先生曾以四个笔名同时在一本杂志上写小说连载,轰动一时。”作为诺奖评委会唯一的汉学家,牛开朗教授面带微笑地说道。
“很不安分的一个大男孩啊。”
“也是很天才的一个少年作家。”
“先不讨论柳敬亭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先说说怎么选?”委员会主席隆德夫问道。
“我先说我自己的观点,”牛开朗点点桌子接道:“不论是《等待戈多》还是《吉檀迦利》都已经具备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要求,这两部作品也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杰出的作品,我认为可以进入决选。”
“现在外界舆论可能还不知道这两部作品同属柳敬亭,不过两部作品的呼声却旗鼓相当,看来那位柳敬亭先生是有备而来嘛。”另外一位院士接道。
“对诺贝尔文学奖来说,呼声何尝准确过。”那位女院士不知是自嘲还是另有他意。
“而且,家略萨今年递交的新作品《天堂杀》同样非常优秀,进步和提升非常清晰,因此,我仍然坚持家略萨。”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不选柳敬亭,外界可能会有声音质疑我们的公正性,会认为我们故意刁难柳敬亭,毕竟他喊出的那个赌约还在世界读者群中流传。”
“这同样是关节所在,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作家这么不知所谓过,倘若今年我们把奖颁给他,不知他又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语。”
几位院士争论不休,隆德夫却始终沉默不语。
“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是,奖励每一位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作家,至于其他方面的因素,可以暂且不考虑,或者说,柳敬亭他之所以敢许下三年之约,就是因为他拥有这个自信,而他之所以敢把真名交给我们,就说明他对我们的公正性也抱有期待,所以……”
“格兰(牛开朗外文名)院士,我们并没有忘记诺奖初衷,不然就不用坐在这里讨论是否将柳敬亭送入决选,只是我认为申请了两年的家略萨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
牛开朗不以为然地说道:“我现在正在翻译柳敬亭的《西游记》,坦白地说,他这部作品也拥有了申请诺奖的资格,同时,据我了解,这部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也在中国掀起极大的观看热潮,可谓兼具了通俗和艺术两大特质。”
“遗憾的是,他没有报名这部作品,是不是可以说他终究对我们的公正没有那么多信心呢?”
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记录和讨论会都是为期五十年的绝密,但是大家从诺奖之后记者对评委会评委的采访中也能大致看出出评选时的唇枪舌剑。
此时牛开朗和那位白发教授的争锋只是预告片,等进入决选阶段,十五位院士共同裁定最后结果时,那才叫一个兵荒马乱。
“我已经了解了大家的意思,”隆德夫终于开口,“诺贝尔文学奖永远遵循诺贝尔先生的本意进行评奖,永远秉持最公正的态度评选,为的就是挖掘出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作品,所以我们有自己的尊严和坚守,虽然中国作者柳敬亭的这两部作品非常优秀,但是他本人的品格和对诺奖的态度,都非常令人不解,既然格兰院士刚才提到他的另外一部作品《西游记》也同样具备评选资格,那是否可以等这部作品翻译出来之后,再次进行筛选呢?”
“我反对,”牛开朗立即举手发言:“《西游记》卷帙浩繁,如今我的译本只能一册一册地出版,等到全部翻译完毕,可能是两年后的事了。”
“格兰教授岂不知有作者已经连续申请七年诺奖?”
“不一样的,如果主席阁下也认为柳敬亭不能竞选今年的诺奖,那我建议,还是把这个最终裁夺权交给文学院全体同仁吧。”
“格兰教授是否坚持?”隆德夫主席问。
“我坚持这么做。”牛开朗斩钉截铁地答。
“是否有人附议。”
“我同意格兰教授的提议。”说话的居然是那位女院士。
隆德夫主席点点头,说:“那就把《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交到学院,由所有院士集体投票裁选。”
……
“你有几成胜算?”
已经从希腊辗转来到罗马的徐晴和柳敬亭,此时正在一家海味小馆里吃面,忍了好久没提这个话题的徐晴终于放弃跟柳敬亭这个妖物的心理战,带着愤愤的语气问道。
“没有胜算。”柳敬亭干脆地答道,然后继续吃面。
“你不要跟我来这一套。”
柳敬亭停下筷子,解释说:“两部作品报名的真名都是我的‘真名’,晴姨你觉得我胜算几何?”
徐晴恍然,然后皱眉,最后刚想开口,又停止,最最后终于问:“那为什么还要用真名?”
“彼此试探一下,表示我的诚意。”
徐晴略作沉思,明白了柳敬亭的意思,笑着说:“你未免对自己太有信心了。”
柳敬亭也笑,说:“人不信不立。”
徐晴黑线,道:“这里的信是诚信吧?”
“看自己解释嘛,还有人说‘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是实习呢,不也一样说得通?”
徐晴语塞,只好低头吃面。
“就比如这个面摊的老板吧,他认为自己家的面是全意大利最好吃的面,那种牛气何尝不是一种自信,何尝不是支持他坚持自己事业的动力呢?”
徐晴哪里容许一个后辈一直对自己说教,反击道:“我只知道,今年你再错过得奖,就只有一年机会,而且如果你试探失败,我可以确定你必输无疑,难道说你真的准备舍弃掉‘古庸生’这个笔名?”
“如果走到那一步,我也没办法,说起来,前几天伊水安还跟我说起改笔名的事情呢。”
徐晴不赞同地摇头道:“你们是否认为养一个笔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
柳敬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心里其实根本没做好这方面的打算。
“至少要考虑那些笔名对读者的意义吧?”
“读者只在乎好故事。”
“你这么说,那些费尽心思打造个人品牌的文艺工作者只怕不能赞同。”
柳敬亭忽然苦笑。
这个时候,小馆进来一位老人,在柳敬亭徐晴旁边的桌子旁坐下,用地道的意大利语叫了一碗面。
“晴姨你看,不是所有意大利人都喜欢吃意大利面。”
“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吃拉面吧?”
两人正低声聊天,那老头突然看着柳敬亭,说了句抑扬顿挫的中文:“泥是顾用僧?”
柳敬亭指了指自己,先用刚学的意大利语跟老头打了个招呼,然后用中文问:“你、认、得、我?”
老头点头,说:“泥是中国的,作家,我去中国的,见过泥。”
柳敬亭微笑颔首,又客气地说了句你好,准备结束谈话,不料老头十分健谈,征求意见:“我可以一起坐?”
徐晴不等柳敬亭说话,用意大利语答:“可以。”
在接下来半小时的聊天中,柳敬亭震撼地发现这个老头居然是个外交官员,因为现在正在度假,跑到这里吃面,让徐柳二人又感叹了一番“罗马假日”的真谛。
“中国的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假。”
当老头知道他们下站是威尼斯时,立即推荐了叹息桥、黄金宫和彩色岛等景点,徐柳二人刚要点头答应,那老头话锋一转,对柳敬亭说:“希望您能在威尼斯留下诗篇。”
柳敬亭下意识地就要拒绝,不过忽然心中一动,答道:“我会尽力的。”
……
柳敬亭徐晴与老头告别,从罗马赶往威尼斯,一小时之后,飞机在马可波罗机场降落,二人下了飞机,还未出机场,就被几位身穿黑色西服的男子拦住去路。
“我们是受市长委托,特地来迎接邀请来自中国的柳敬亭先生和徐晴小姐,这是我们的工作证。”
徐晴先是一怔,随即认真地检查了一下他们的工作证,回头跟柳敬亭说:“来请你写诗篇的。”
柳敬亭跟徐晴说:“晴姨你跟他们说,市长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而且我们明白市长的意思,不会让他失望。”
为首的那个男子说:“我听得懂柳先生的意思,既然如此,柳先生、徐小姐,希望你们在威尼斯玩得愉快。”说完转身就走。
“还好。”徐晴舒了一口气,“接到的命令应该是‘不要有任何为难’。”
“挺有礼貌的。”
“你面子够大。”
“就说坚持低调嘛。”
第二天,威尼斯早报副版头条:“中国作家柳敬亭献身威尼斯!”
“不愧是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地之一。”
徐晴、柳敬亭第二天晚上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第三天荡舟游城时,两人的通关密语是:“听说柳敬亭也在威尼斯哎。”
遇到人就说一遍,屡试不爽。
“这叫贼喊捉贼之计。”徐晴笑着吐槽道,“不过他们对你的‘诗篇’是势在必得,看你怎么应付?”
……
……
三个月之后,“莎翁早期最重要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在威尼斯火爆公演,与《等待戈多》不同,《威尼斯商人》一经公演立即赢得观众和评论家的如潮好评,接下来连续三十二场的演出,观众场场爆满,“鲍西亚的智慧”以烽火燎原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意大利,之后向欧洲各国波及。
亭穿十年,柳敬亭路过意大利,该世遂有《威尼斯商人》!
第三百五十四章 无冕之王(上)
柳敬亭最早接触《威尼斯商人》,是在彼世中学的课本中,鲍西亚智斗夏洛克的事迹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奸商夏洛克为了谋害对手的性命,宁愿不要贷款,也要按照合约割下对手的一磅肉,假扮律师的鲍西亚欲扬先抑,先大肆强调要按照合约办事,然后针锋相对地指出,夏洛克只能割一磅肉,不能多一克也不能少一克,更加不能流血,否则就是谋害基督徒,夏洛克因此败诉,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该剧作为莎翁四大喜剧之一,除了对当时唯利是图的高利贷商人进行讽刺,同时热情地歌颂了爱情、友谊、和智慧,是莎翁笔下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虽然时地有移,但剧作中呈现出来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人性仁爱的讴歌,一经上演,立即再次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柳敬亭过威尼斯留《威尼斯商人》的新闻迅速成为文坛一大佳话。
3月初,罗马公演《威尼斯商人》,特别邀请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到场观看,引起中国媒体,包括每日新闻的热情报道,不过消息在中国传开之后,很快有人开始猜测柳敬亭此举是在向《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叫板,毕竟后两者是目前诺奖呼声最高的作品,而柳敬亭身负诺奖赌约,难免心中焦急。
“说好的封笔呢?”
“这么说,古庸生的封笔宣言只在中国有效吗?”
“翻墙在YouTube上看了《威尼斯商人》的演出,戏剧是不错啦,但确定要报名诺贝尔文学奖吗?”
当国内的质疑和调侃之声刚刚兴起时,大家习惯性地把目光锁定在东方之客身上,想看看他关于这件事又有怎样令人捧腹的段子,不过东方之客还没来得及出手,《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