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方圆兵法-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快,却是自残肢体,终落得自己害了自己。倘若希望国泰民安,则须先正自身,鲜有人言,直立的身子会映出弯曲的影子,也很少有人说,端正开明的君主治理国家,百姓会胡作非为。汉代文景之治,休养生息,与民为善,国富民安,值得借鉴。

“自古凡自取灭亡之为政者,莫不是为满足一己之私欲而铸成大错,贪歌舞,荒美色,兴土木之功,动无用之费,不理政事,沉溺其中,陷万民于困苦。则国君稍有不公之言,民心弗平,谋反逆叛之人便趁势叛乱,于国不利,变载舟之水而成汪洋之势。由鉴于此我极力压制自己的私欲。”

魏征听后,非常赞颂,说:“自古圣君,皆努力做到这一点,才开创出理想政治,一旦背离,则会丧家亡国。从前楚庄王向詹何问询为政要义,詹何便言,君主应首先正其身。楚庄王细问,詹何便说,尚未闻听过国君行得正而国家糟乱不堪的事情。陛下方才所言,正是与古代贤者的思想暗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为职者必须做到胸怀宽广,不要为小名小利斤斤计较。所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互谅互让”。待人要宽厚和善。

否则、为职者一味计较个人小利,因为芝麻而丢了西瓜,岂不愚笨?绝不可因为某人与自己看法不一致,便对其侧目相向,排斥打击,盲目地排挤别人并不能给自己争得空间,正如物理学上所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挤压皮球的同时有可能会被皮球反弹回来,更有可能皮球被压破而崩了自己的眼睛。

为职者对人更要热情,当然不是失掉原则的热情,热情是体现在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上,应当关心别人,帮助他人,不计个人小小的恩怨,给人一种和善可亲可近的感觉,甚至于反对过自己的人更应注意自己的热情,因为往往再炒一次的肉更容易嚼烂。

历史名将吴起,不仅伐杀骁勇,威猛善战,而且在笼络手下士卒上也颇有高明之处。士兵们对崇敬异常,甘愿随他苦战。

吴起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睡在一起,吃在一处,衣服也穿一样的布料,受到士兵爱戴和拥护。

有一次,一个士兵因伤不愈,伤口溃烂,里面脓汁不断,痛苦不堪。吴起见此,丝毫没有犹豫,俯身用口将伤口的脓血吸出、吸净,当场士兵感动地痛苦流涕,其他人也无不啼嘘。

那位士兵的母亲闻知此事,竟大哭起来,别人不解,问她:“你的儿子本是一个小卒,今蒙吴将军如此关爱,亲口吸出脓血,你不高兴反而大哭,却为何故?”

士兵的母亲哭道:“你们有所不知,先夫也是吴将手下的一个士卒,前番也因感激吴将军吸脓血之思,誓随将军左右,结果惨死于战场之上。今我儿又蒙将军此等大思,想必亦是以死相报,又不令我伤心呢?”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为职者如果能与下属同甘共苦,有时往往一件小事便能收得众人之心。

汉代名将李陵,率兵北击匈奴,非常关心军士饥苦。在出击匈奴时,不幸遭劫,受到包围,所率士卒被杀得丢盔弃甲,浑身是伤,却没有一个肯丢下李陵逃去的。最后,李陵大喝突围,士卒们摇晃着从地上爬起来,举着空荡荡的弓弦,满脸血污,却勇随李陵冲杀。若非李陵平日宽厚待人,又怎会有如此之事发生,更不可能有全军士卒宁愿冒死而跟从李陵的事了。为职者只有宽厚和善,待人不计小节,方可得人心。为职者应当将眼光放远,不重眼前小利。

古语有云:“卑让,德之甚。”意思是说,做人应有意压低自己的地位去谦让于对方,这便是“德”的根本。为职者则应注意以德服人。也就是说,为职者不要因图一时威风而故意摆出官架子,高高在上,让别人仰你鼻息,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方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为职者在别人心目中高大的地位和形象应是由别人甘心情愿为你树立的,而且一旦树立,就会以你为偶像,尽心尽竭力地为你服务。这当然是每个为职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以德感人,敢于为小善于为小。在这一点上,刘备做得很好,为了兴复汉室,争得霸业,刘备与关羽、张飞两个平民百姓结为兄弟,桃园三结义,历史上有名。刘备当时身为皇室宗亲,世称刘皇叔,与关羽、张飞拜把,当然令关、张二人受宠若惊,拼死效命,无异于刘备的左膀右臂。后来,刘备又三顾茅庐,以皇叔之躯,半百之体,去请诸葛亮一介平民,弱冠之人,可以说是“德之甚”了,终于请得诸葛孔明,竟又好似添了一部百科全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知前料后,神机妙算。

同样,曹操为杨修牵马,虽群臣反对面不顾,为的也正是收买人心,使众臣敬服自己的同时,责怨杨修的过分,从而为以后杀杨修造下铺垫。

为职者不妨把空间留给别人,精彩留给自己,也就是说,当说则说,不当说或可说不说时则少说,做到深藏不露。

戏剧开始之前,戏幕不开,观众便令有各种揣测,揣度即将开演的戏会有多么奇妙。然而等戏演完了。未必就会人人认为好,或许有好多就会以为差劲了,所以说,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到火候不揭锅。”

《三国演义》中刘备阵前摔阿斗的故事众所周知,一般认为是刘备爱惜四弟大将赵云赵子龙,而不愿让他为了自己的小儿子去出生人死。借将才而不惜弱子,传为佳话。

当时,形势危急,军心浮动,要想收住军心,冲出重围,刘备便故意将爱子摔在马前。正如诗云:“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马亲儿掷马前。”

刘备这一举动却收到了鼓舞军心、振奋军心的效果。

 方圆兵法(兵法四)

不拘小节 任人为贤

 吴起的故事

国家的统一安定,仅靠领导者统治者的英明是不够的。再英明的领导者、再贤明的君主,没有贤才的辅佐,没有群众的拥护,要治理好国家,都是不可能的。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且古今通用,一无例外。而要想安邦、治国、平天下,就必须顺应民意,争得民心,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地用人才。

试想,如果有才能的人都得到合理的任用,那么国家势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人们所衷心祈盼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能如此。有些领导者眼高于顶,或是眼光一直追随“远亲近邻”,而导致了用人不得其才,领导机构矛盾重重,人人不司其职。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毕竟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因而提醒我们的领导者们眼光要放远一点,知人善任。

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没有合理的用人制度,那么我们的国家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更不用说在先进之林取得一席之地了。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这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很好的例证,我们不妨追寻历史隧道,访一访历史的源头。

吴起是魏国一员大将,但他的求仕之路却是非常坎坷的。

吴起是卫国人,家中极为富裕,但却不是贵族。那个时候,非贵族不能人仕。吴起虽有雄心壮志,想要报效国家,却苦于人仕无门。

他不惜花费重金,但仍未求得一官半职。他如此的想要报效国家,不仅无人支持,反而遭到冷嘲热讽,受尽白眼闭气。累万家产消耗殆尽,却一官半职未尝到手。一些人更加嘲笑他,笑他的穷困潦倒,甚而至于有人欺负他。吴起一怒之下杀了欺负他的人,逃到外地。临走之时对母亲发下重誓:“不孝儿今日一别,若不位置卿相,绝不回来,望您老人家好好保重!”

做母亲的理解吴起的一片者心,淳淳教诲让吴起记于心:“儿啊,此一去前途未卜,为娘的知道你心意已决,放心去吧,不用牵挂为娘。一切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母子洒泪作别,殊不知这一别便是永生诀别。

吴起一口气逃到鲁国,拜见孔子的学生曾参为师,学习儒家义理。吴起学习刻苦用心,也曾得曾参喜爱。但后来却发生了场变故,二人师徒情缘就此切断。吴起在鲁国学儒术,未曾想母亲在家一病不起,转而去世。按儒家札教之规,父母丧须回家守孝三年,且这三年中任何事情也不能做。吴起虽悲痛万分,却末遵守儒家的规矩,因而被曾参一气之下除名。吴起离开曾参后,开始弃儒学兵,这期间一直呆在鲁国,学成后也就在鲁国做事。

公元前410年,齐鲁之战爆发。鲁国的国君听说吴起很有才能,便召见他,想任用他为大将。但询问得知,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两国交战,容不得半点疏忽。鲁君细想之后,便没有启用吴起。后来,有人上报鲁君,说吴起的妻子死了,鲁君这才放心,任命吴起为大将,派他率军出征。吴率的军队,大败齐军,得胜而回。很多人传说,吴起为了当将军,取得鲁君的信任,把自己的妻子杀了。但毕竟无人亲见,此事真伪莫辨。无论如何,吴起这次是率领的兵少将弱的鲁军打败了强大的齐军,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至此,报国之志才有所抒发。然而鲁国软弱无能,胸无大志,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不肯重用吴起,吴起壮志再度受挫,心知在鲁国实难施展自己的雄伟抱负,四处打听之后,得知魏文候求贤若渴,广募贤才,便离开鲁国,来到魏国。

吴起来到魏国之后,也是人地两生,正苦于无策之时,遇到了魏国将领瞿璜。这瞿璜也是个惜才之人,他知道吴起是个有才能的人,便先把他迎到自己府中,供他吃住,等到适当时机,再把他推荐给朝廷。

正巧这一日,魏文侯想派人去守西河。商议之时,瞿璜向魏文侯推荐吴起,说他是个有才能的人,能当此重任。

魏文侯思考之后说:“爱卿,孤听说吴起虽有才能,品德却不怎么样。他母亲死了,他都不回去守丧;为了当将军,又把自己的妻子杀了,这样的人……”

“大王,您想要成就大业,而吴起又有真才实学,您选拔人才,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点小毛病也是在所难免的。再说,儒家的礼教我们也不是一定非遵守不可。吴起杀妻只是传闻,就算他真的杀了妻子,也是因为他急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呀。咱们不正应该利用他的这种进取心吗。大王,您认为如何?还请您三思。”

瞿璜说罢,便默然不语,站立一旁,专等魏文候开口。

魏文侯想了好半天,才说道:“既然爱卿已经想得这么周全,那就召吴起进来吧。”

“是”

瞿璜出去不大功夫,便将吴起带了进来。吴起见上座一人,必是魏文侯,倒身便拜:“参见大王。”

“噢。起来吧。这位可就是霍爱卿口中所说的吴起吴大将军?”魏文侯边说边细细打谅吴起。

“末将不敢。末将便是吴起。”

吴起穿了一身书生衣服来见魏文侯。魏文侯国心有顾忌,一开始便对吴起没什么好印象,便不冷不热地开口道:“先生是学文的,还是习武的?”

吴起岂是愚钝文人,见魏文侯这种态度,便知道他是瞧不起自己,于是,顺口答道:“大王,文、武在下都曾习过,且也研究过孙子兵法,行过军,打过仗……”

哪知魏文侯认为他是夸夸其谈,根本不愿多听,便打断他道:“先生不知,我不喜欢多谈打仗的事。”

吴起微微一笑,说道:“各人喜欢谈什么,是各人的志趣。爱好决定的。但是,您说您不喜欢谈打仗的事,恐怕不是您的心里话吧?”

魏文侯听罢吴起的话,心中暗暗一惊,暗想:我心里想什么,难道你会知道?想到这里,魏文侯想要试探一下吴起,便装作不在意的样子,随口说道:“听先生这话的意思,是能测知人的心理吗?我到想领教领教。”

吴起是何等样的聪明人,一听魏文侯这话,便知他是在试探自己,于是从容答道:“大王,恕在下冒昧,有些事想请教一下大王。您整日派人训练军队,难道只是单纯为了增强军队素质?您的兵器作坊里日夜打制刀枪剑戟,难道是为了观赏吗?您又打造了那么多战车,单是出游、打猎,我想恐怕用不了那么多吧?”吴起这一番话说得魏文侯心服口服,暗暗为吴起的精明、细心伸大拇指。

至此,魏文侯才相信吴起确是一个有真才实学之人。于是,立即站起身,走到吴起面前深施一礼,说道:“先生,您就是我要拜访的贤才,刚才冒犯之处,还请您多多包含。依您之见,要想富国强兵,该如何去做呢?”

吴起一见魏文侯这态度,知道他是真心请教,便也谦恭的说道:“大王,要想富国强兵,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现在您已经好了准备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再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国家本身必须首先要自强。不能等敌人来攻打才开始防御,这就晚了,我们必须及早防御,巩固边防。您现在应该访求有才能的人,统领、指挥军队,做到有防有守,能敌能御。”

“先生,您就是我要访求的人啊。”于是立即任命吴起为大将军,派他去做西河守。

吴起到西河后,整治边防,加固城墙,训练军队。带领百姓改良土壤,耕种梯田,又时刻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深得百姓爱戴。不几年的功夫,把个西河治理得进可攻、退可守。

公元前409年,吴起带领军队渡过黄河,攻克了秦国的临晋、洛阳、合阳等重要城镇,最后打得秦军大败而逃。吴起率领军队一直追过渭水,打到郑国,把秦国西河一带的要塞全部夺了过来。

如果当初魏文侯只注意吴起的一些缺点和毛病,而忽视了他的军事才能,那他的损失将会多大呀。由此看来,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领导,在选用人才之时,一定要不拘小节,不能求全责备。

要慧眼识珠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如饥似渴。但是由于领导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使得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被拒之门外,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情况很值得深思。

在一家国有单位里,某局长坐镇全局,局里一切员工的接收,调度都要由他亲自审批。一次,从外局调来一位王姓科长,这位科长组织能力很强,办事效率也高。报到之日,局长打量又打量,观察又观察,发现这位科长头发较长,衣服穿得也很随便,便对人家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总觉得王科长的工作鉴定与他的行为、衣着不相称。便开了口:“同志啊,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从基层锻炼上来的,你刚来,还不厂解这里的情况,还是先到下边去体验生活吧。啊,你觉得怎么样,”说完,便眯起小眼,不再开口。

这位王科长偏偏脾气倔强得很,听局长这一席话,是没把他放在眼里,转身背起行李就住到了传达室。结果,这个局的工作还是老样子,一些有本事的人也都纷纷要求外调,因为在局长眼里,根本就没有他看得上的人才。

王科长是个有能力的人,却因为外表不符合局长的要求而被打人“冷宫”。显而易见,领导者在选用人才时,不能太过于苛求,要根据工作的性质选用人才,不要拘于一定的程式。

另外,领导者在选用人才的时候,还要注意任人为贤,一定要考虑到工作性质是否符合做这项工作的人,而且这个人也必须真正具有相应于实际工作的真才实学。否则,再好的工作,任用不得其人,也会事倍功半,甚至事得其反。

吕蒙是东吴的大将,当时是把守陆口,陆口隔江与荆州相望。而关公在刘备、孔明人川后,独挡一面,把守荆州,后队他来主动出击,把已被曹军占领的襄阳也打下了,且水淹七军,擒获了曹操的猛将于禁、庞德,一时名声响震大江南北。关公虽占领许多地方,但因战线过长,心中忧患也是一天天加深。

陆口守将是名将吕蒙,关公不敢抽空荆州的兵去援打樊城。这样,魏、蜀、吴三国在这时便展开了混战:关公乘机袭击曹营,而东吴又对他虎视耽耽。曹军对关公深恨不己,暂时抛弃嫌隙与东吴联手,协助东吴进攻关公。

孙权看准战机,决定在这种形势下进攻荆州。他把自家的堂弟孙皎与吕蒙叫来让他们共作领军之将。吕蒙对此心有不满,便说:“主公若以蒙可用则独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则独用叔明。”

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心下暗自揣测:吕蒙此话到底何意?独用,莫非吕蒙已有破敌之计?想到此,孙权恍然大悟,一定如此!于是他便把吕蒙召来,说道:

“吕将军,孤就任命你为领兵大都督,总管江东诸路军马。”

“臣领命。”吕蒙领了军令,转身走出营帐。

而孙权则让孙皎在后方接应粮草,与指挥权相差千万里。

孙权独用吕蒙,吕蒙带领东吴兵偷袭了荆州。而失去荆州,对关公的军队来讲,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因为这一来,关公军心涣散,后方给养断绝,终致麦城败绩。

吕蒙取得的胜利与孙权的信任密不可分,当然也与孙权的慧眼识珠密不可分。假若当初孙权不认定吕蒙有真实的本领,而是一意孤行,那么,吕蒙必不为孙权所用,则收取荆州就又另当别论了。

这些都应是我们现代的领导者引以为鉴的。

 方圆兵法(兵法四)

投石再看水深浅

 三年的哑巴

领导者识别人才有很多方法,但关键一点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

无论什么样的领导者,都希望国泰民安,繁荣富强,而且绝大部分的领导者也都清楚,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领导者们在选择人才时是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管先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把工作做好,尽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中国古代的庄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在识别人才上有着自己的方法。

庄王即位之初,并不是一位让人称道的好皇帝,相反的他却纵情享乐,不理朝政。其实,这只是庄工的一策略,但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自己暗暗地进行,并在暗中观察。

有三年时间,庄王将国家大事抛在一旁,置之不理,整日纵情享乐,沉涵酒色。他不但不理会诸大臣的非议。反而在国内贴出告示,实行“‘谅者处以死刑”。命令一下,朝中大臣们终日惶惶恐恐,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一些奸诈之人开始想尽办法,曲意逢迎。心想,只要哄得大王欢心,不愁升官发财。每个朝代都是这样的奸臣,但也必然会有敢于直言进谏之忠臣,庄王的身边也不例外。

一开始,有些大臣觉得大王刚登基,难免有享乐之念,便没有指出什么。但时间一长,大臣中便有些人开始对庄王的行径表示担忧。尽管庄三张贴了“诵者处以死刑”的告示,仍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敢于冒死求见庄王,直言进谏。

大臣伍举乃忠心之臣,一心辅佐庄王坐稳江山。谁知庄王一登基,便终日享乐,不理朝政。伍举的担心日渐加重,因此他决心甘冒一死,也要直言相谏。

伍举冒死求见庄王,庄王让他进来。伍举一揖到地,对庄王说:“大王,臣想请您猜一个谜。”

“哦,爱卿好兴致呀,快说来与寡人听。”庄王一所玩猜谜,表现得眉飞色舞。

伍举见庄王如此,心中暗暗一沉:大王怎么光知道玩呀。但他仍然回答道:“大王,在山岗上有一只鸟,但有三年的时间它既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这还能算是鸟吗?”

庄王一听此话,心中便已有数,但表面仍不动声色。沉吟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三年不飞,但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但一鸣惊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

“可是大王……”

“怎么,寡人的话,爱口即不爱听。”庄王眉头一皱,表明了不想再往下听。

伍举见此情景,’知道多说无益,便退了出来一面走还一面想:莫非大王知道我的意思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可是,过去了几个月,庄王依然如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利。伍举闻知,只能终日唉声叹气,却也无计可施。

朝中大臣眼见伍举上课却有喜有优,一些奸臣们暗自窃喜,而那些忠臣则忧患日深。

这一日,大臣苏从再也忍不住,他直言不讳地对庄王说:“大王,臣认为您是一国之君,不能终日只知纵情享乐,而应该勤于朝政,治理国家。”

庄王未置可否,反而提醒他:“苏爱卿,你应该看到寡人贴出的告示了吧,进诵的人将被处死,你不知道吗?”

“臣知道,但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觉悟,臣甘愿一死。”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寡人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好好想一相”

退朝后,大臣们聚在一起,面面相觑,谁也不知庄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被庄王宠幸的那些奸臣们暗自窃喜:没准这次把那些老头子们一块处决了呢,谁叫他们爱多管闲事。

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庄工自此以后便不再纵情享乐,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对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与他一起吃喝玩乐的馅媚之人子以处分,接着又任命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苏从为最高顾问,使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