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源帝国-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刘东的身份,仅仅是一个商人,而没有其他多大的背景,那就算叶利钦拿下刘东,也从华夏敲不出什么油水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和刘东一起干那件人才输出的事情,为自己攒下一份庞大的政治资本。但刘东却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华夏的刘家嫡孙,这样一个身份,运作得当,对于叶利钦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虽然那样的好处仅仅只有一次,能得到的资本也不会有和刘东合作那么多。但耐不住那样做,对于叶利钦来说,是一个见效很快的做法。并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简单。比起要累死累活,想要出成绩还是一个未知数的人才输出计划,可谓是各有所长。
这就要看叶利钦是否是一个短视还有对自己能力有所质疑的人了。如果叶利钦包含了以上两点任何一点缺陷,那么刘东仅凭刚才那一句话,就会让他重生回来所做的努力,化为乌有。并且,刘家也会损失惨重。
想明白了这点的刘东,更是冷汗直冒。虽然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叶利钦根本没有打算把他拿去邀功,还在继续跟着刘东的思路走。但是,这其中的危险性,并不是很低。刚才刘东那样做,的确是太大意了。
华夏古代就有着伴君如伴虎的说法,虽然现在的叶利钦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他以后,也是一个能够登顶的人物。揣测这样的人的思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刘东有着来自后世很多的解密资料,那也不可能有万全之策。
资料毕竟仅仅是资料,面对真人,肯定有很大的差距。刚才叶利钦那话,算是结结实实的给刘东上了一堂政治课。就算有着再大的把握,也别把自己放在危险当中。那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第二百一十二章 杀手锏(上)(继续求订阅)
有了刚才那翻叶利钦不知是提点还是威胁的话,刘东发现,主动权好象一下子就到了叶利钦的手中。如果之前刘东还感觉胜券在握,那么这个时候,刘东已经感觉到,如果自己还抱着刚才那样的心思,一定会被叶利钦扒得,连内裤都不会剩下一条。
像叶利钦这样的政治家,并不是他这样的人能够说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虽然刘东占据着重生者的优势,但对上这样的老狐狸,并不是很能占据优势。
毕竟,前世刘东最大的成就,也就不过是学术界的。学术界的手腕,比起官场上的凶险,那绝对是小儿科当中的小儿科。就好象面对着叶利钦,虽然之前他好象一直都占据着主动,但仅仅是因为一句话的误差,叶利钦就轻描淡写的把主动权拿到了自己的手中,不显山不漏水,比起之前刘东的上串下跳,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
想到这,刘东才切实的体会到。就算自己的手中拿着最好的牌,面对着这样的巨头,也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别看之前叶利钦还笑眯眯的,对刘东好象很和善。但真到了叶利钦想要拿东西的时候,刘东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手中的牌再好,打不出去也是枉然。
刚才刘东还想从叶利钦最重视的政治资本上入手,让自己占据更多的优势。可叶利钦一出手以后,他不但没有占据更多的优势,更是把之前的劳动成功,一分不剩的全交到了叶利钦的手里。现在看来,刘东自己,也就只有做做技术,像政治这么深奥的东西,他真没天赋。
看着说完那番话,又变得好象很和善的叶利钦,刘东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既然这话题都说到这份上,刘东也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一路走下去。
“叶利钦书记,您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计划书,虽然目前来说,仅仅是只有我们公司能够参与。对于整个苏联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毕竟,这能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您可能不知道,在来莫斯科之前,我就已经去过一个小镇,然后仅仅在那一个小镇上面,我们公司就招到了三十四名符合我们公司标准的人员。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刘东开口说到。
“哦?你们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情了?难道你觉得没有我们的同意,那些人员就能够自由的出入国境?”叶利钦眉头又皱了起来。
“当然不是,如果事情能够有那么简单,我想我现在,就应该不会出现在您的办公室里面。您知道我仅仅是一个商人,如果没有必要,一般情况下,是不怎么喜欢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无论是在我们国内,还是在国外。因为通常来说,和政府部门打交道,都意味着麻烦。商人是最讨厌麻烦的,即便是我和您之间有着一些友谊,但我其实也仅仅是希望我们能够在休闲的时间见面,而不是在您的办公室里面。”刘东一副愁眉苦脸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明显是在缓解气氛的话,叶利钦也微笑了一下,然后说到:“既然这样,那你招收那些人,岂不是毫无意义?如果我们政府方面不批准,那些人岂不是白让你们养着?做为一个资本家,你也不合格啊!”
“当然不是,就算我们不能把那些人才带到国内去,其实也可以在苏联研发我们公司的产品。我想这点并不违反苏维埃的法律。只不过那样一来,原本想要大规模招聘的行动,我们公司就不得不忍痛割舍。您知道,相比起我们国内低廉的物价,苏联这边,并不是很划算。如果你们政府部门一直不批准这项决议,那么我们公司就仅仅只有招收一小部分顶尖的人员,做为重点开发设备的实验室。而不是像我计划当中的那样,大规模的招聘,然后立即实行量产和扩大化。”刘东解释到。
听到刘东又说起了计划,叶利钦问到:“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果我们苏维埃通过了你们公司的这项计划,那对我们苏维埃,有什么好处?还有,你们会招收多少人才,关于哪方面的?”
叶利钦说这话,刘东就知道。关于计划的事情,现在算是切入了正题。叶利钦很想知道,自己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让整个苏维埃满意。
别看现在这些高级人才,一个个都过得惨兮兮的,好象他们现在的作用,仅仅是能够给苏维埃造成大麻烦。但如果这些人真是麻烦,毫无好处,那苏联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丢弃掉。想要找个理由把这些人打发了,那还不容易?
但是,这些人可是苏联这么多年来的劳动成果结晶啊,每一个高级人才,不论是工程师,还是教授、专家、甚至是一般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是宝贝一般的存在,不知道花费了苏联多少年的功夫,才辛辛苦苦养成的。
当年苏联打赢二战的时候,国内经济可以说是一团乱麻,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们不也依旧的把德国的那些技术人员给一窝蜂的拉回了苏联的国内。奥迪这个汽车品牌,就是在那个时候被苏联人弄垮的。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技术人员,抑或者是那些技术人员的家庭成员,都是一个不剩的拉回到苏联国内。而奥迪汽车,还仅仅是苏联那茫茫人才掠夺当中的一个小浪花。
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苏联都还坚持把这些人给带回苏联。如果这些人真是废物,那苏联还会这么费劲么?开什么玩笑,真当他们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家啊?
而现在苏联的情况,比起当年来说,还好很多。尽管苏联现在也是遇到了非常多的麻烦,那些以前非常宝贝的工业人员,现在的生活都是上顿不接下顿,但至少饿死人的情况,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得到这些人才,你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
要是仅仅因为这些人才吃不上饭,就要让他们自谋生路,去华夏,然后为华夏的建设添砖加瓦。苏联方面绝对会毫不犹豫,任由这些人才饿死,都不可能放他们出去。给潜在的对手增加综合实力,苏联才没那么傻!
所以,就要看刘东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果这个代价并不能让苏联方面满意,那就算是做成了这件事情,对于叶利钦自身,有着巨大的政治资本,他也不敢答应下来这个事情,并且还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刘东的计划。
好在,刘东在之前,就准备好了一个杀手锏。而这个杀手锏,绝对会让苏联方面非常满意。现在,也该是到了放出这个杀手锏的时候了。
于是,刘东坐直了身子,然后对着叶利钦说到:“叶利钦书记,我那份计划上面,有几条限制,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如果您没有注意到,我现在可以对您解释一下。我仅代表我们公司表示,我们初步的招聘计划,是不会少于三百人,而这三百人,我们给予他们的薪资标准,是无论他们之前在苏联薪资高低,我们都会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而且如果他们任何一个人作出突出贡献,我们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点我们公司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如果到时候我方任何一条违约,那我们和那些人之间的合同,就会自动作废,并且还会赔偿当事人一年的工资。他们随时可以从我们公司出去。”
“相当不错的薪资标准,这点对于那些人来说,相当优厚,非常不错。”叶利钦平淡的说到。
“第二点,我们公司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招聘苏联方面的武器专家,即便是他仅仅会做步枪和军刀,这类人才我们都是不会招聘的。毕竟,我们公司是民用公司,并不是军工企业,而且我们国内也不会允许有一个私人的武器生产厂家。”刘东又说起了第二点。
对于这点,叶利钦却不怎么满意。苏联的军工产业,比任何国家想象当中的都还要多。后世世界黑市军火交易市场上,卖得最多的步枪就是ak家族的产品。那还是在苏联解体以后,流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全是旧货。可想而知,能够提供全世界军火交易的苏联,当年的军工产业有多么的发达。
甚至可以说,苏联的小作坊里面,都可以生产这些杀人武器。这么泛滥,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们的从业人员有多少。而现在,刘东却作出了这样的承诺,那不是把这些人的出路给堵死了么?
苏联是很在意自己的军工产业人才的流失,但不代表一般武器的专家他们也很在乎。除非是那种高端的产品,火箭、卫星、导弹、航母、抑或者是核武器这一类的产品。一般的军工产品,即便是他们能做t72,对于苏联来说,也不是很重要。
因为这样的人,在苏联那强大的军事实力底蕴里面,实在是太多了。要是刘东仅仅需要民用的技术人才,而忽略这些人,那对苏联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相比起民用产品的人才,军用产品人才的范围更加宽广。就算现在苏联也很需要军事设备方面的人才,但就算淘汰下去的那些人,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对于这个消息,叶利钦反而觉得很不满。要一视同仁嘛,做军工的,也是能够做民用嘛,何必把这条路给堵死了呢?但是叶利钦也明白,邻国华夏,的确是不允许私人制造武器装备,对这类人,看管得非常严格。所以,就算刘家在华夏的力量不小,但这点也必须遵守。不得不说,这点对叶利钦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杀手锏(中)
说了两个条件的刘东,看着叶利钦那略显不满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打着什么主意。虽然刘东的政治敏感度很低,但关系到商业方面的东西,多少也能触类旁通。
要说苏联现在失业工人当中,最大的一块是哪个方面,那绝对是军工。说来很好笑,苏联在这世界上赖以生存的东西,就是他强大的军工,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他们那庞大的军工,才导致了苏联现在经济的困境。大家都去做军工了,那别的行业还要不要发展?
戈尔巴乔夫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始裁撤苏联的军工项目。这并不是他自废武功,而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苏联虽大,但要想一直保持这种强盛的武力,显然是行不通的。
要说强大,美国强大吧?要真正论起军事实力,苏联奋斗了这么多年,最鼎盛的时期,才能达到美国百分之六十的综合国力。而美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也很强大,但他们的军事力量,都还控制在自己可消化的范畴当中。
而且美国卖的军火,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外销,还能赚上很多。但苏联呢?为了保持对抗的局面,军火是生产出来了,但要说起军火创造财富,那是百分百的赶不上美国。
为什么?那还不是因为苏联的小弟,那都是真正的小弟,一个二个都是穷光蛋,就算想要买武器,也没钱。但苏联为了让这些国家不倒向美国,即便是那些国家没钱,苏联也得做亏本买卖,让那些国家武装起来。
可美国呢?他却做得比较用脑子,那些他控制的小弟,别人不叫小弟,那叫盟友。单单是一个称呼上的区别,就能够看出其中的差异。而且美国人还很会做生意,别人好歹是资本主义国家,做买卖那是天赋机能。
他们知道只有把蛋糕做大,利益才会更大,所以美国很会培养自己盟友的造血能力,但这种培养,又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下。就像他们对以色列,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可以算作是中东的霸主,那些阿拉伯国家,根本就不是对手。
但为什么直到后世,以色列都没有一统中东半岛?不是因为他们征服不了阿拉伯人,而是因为美国的制衡。因为美国人知道,如果让以色列全吞下中东,即便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那也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中东地区,虽然打打闹闹,但没有说把国家都灭掉的时候。
这就是制衡,正是因为有美国的制衡,以色列才不能吞下中东这块肥肉,空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依旧只有缩在那么小的一块土地上。虽然他们时不时的就要欺负一下巴勒斯坦,但他们也不敢真把巴勒斯坦人给全都赶出去,最多弄个聚居点,然后驱逐巴勒斯坦人。
而有了以色列这么一头恶狼在侧,中东地区的人就不得不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美国人的军用品,又有了一个很好的销路,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人,有钱赚干嘛不赚?
有了多个像中东这样的地区,美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强大,但他们却可以靠着别人以战养战来补充自己的能量,端是一桩好买卖。而苏联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的力量被以美国为首的联盟,牢牢的固定在了亚洲北部和欧洲东部,想要去美洲非洲,那根本就不可能。
而没有了外来的血液补充自身军事力量的发展,苏联的军事实力就算再强大,根基也不可能安稳。再加上现在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军工这个超级吸血怪兽,当然得大刀阔斧的砍下去一部分。要不然,戈尔巴乔夫哪里有钱来推动自己的改革?
这样一来,军工产业的从业人员,就成为了一个包袱。原本叶利钦还想着让刘东从这里面做点什么。但刘东可不想碰触这个雷区,所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限制说了出来。
当然,刘东也不是毫不眼馋这些人。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刘东不要这些人,可以说是为了避免刺激苏联。但当他这段时间来实地考察以后,却发现自己之前的担忧完全是毫无道理的。苏联就算常规武器生产的人员,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就算弄上几千这样的人,对于苏联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眼中,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改革的障碍,需要被清除掉。有人能出一定代价解决这个麻烦,对于苏联来说是好事儿。
而现在之所以不要,是因为这些人虽然让刘东眼馋,但实际上对于刘东的意义并不大,他又不能做军工,拿这些人来有什么用?真正在意这些人的,是华夏的政府,而不是他这个个人。
军工人才,对刘东来说,不但不是一个能够增加实力的东西,相反,还是个麻烦。要谈这些问题,不应该由他来解决,而是由政府来。当然,如果到时候政府需要他的帮助,刘东也会义不容辞,但这并不是现在。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公司的事情搞定,通过计划,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其他的,都可以拖到以后来做。
要现在他就把什么事儿都办好了,那政府就可以白捡便宜。不是刘东不想让政府捡便宜,主要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谁都不会珍惜。政府要是很容易得到这些人,那自然不会觉得刘东有多大的功劳。只有等到那边碰壁以后,找不到门路,不得不让刘东出面,才会体现出刘东的价值。这点,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都是有共通之处。
看到刘东说完两点之后,就不再说话,叶利钦大致也明白了。刘东的条件就这么多,但是,这个条件,叶利钦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还没有听到什么关于有利于苏联的消息。
虽然之前刘东说了,会给予那些人才应有的待遇,并且还相当不错。但是,这其中并没有包含苏联的利益,注意,这个苏联,并不是个人,而是苏联政府。
刘东的条件的确是有利于那些工人,但对于苏联政府来说,这其中的利益并没有体现出来。别看这些人现在好象是苏联的包袱,还需要大笔的资金,让这些人稳定下来,是个不择不扣的麻烦。
但是,别忘了,这些人的价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能因为苏联的一时窘迫,就把他们本来的价值给忽略了。苏联这么多年来攒下的家底,耗费了无数的资源,岂是说丢掉就丢掉的?要真这样,苏联政府大可以不必维持这些人的基本生活条件,让他们自谋出路,那样,绝对会有大把的国家和企业,争相跑到苏联来挥舞自己的小锄头。
人才,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即便他们现在再怎么窘迫,只要他们还没变成白痴,或者已经死亡,他们脑子里面的知识,就足以让他们生活无忧。现在他们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政府方面造成的。如果没有苏联政府方面的制衡,他们去了国外,个个都能生活得很好,又岂会是现在这样连面包都吃不起?
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价值,现在的苏联,只要是没有人能出得了让他们政府心动的条件,宁愿让这些人在苏联国内连饭都吃不起,也不能让这些人随意的走出国门。而刘东,刚才虽然给予了那些工人很不错的利益,但却没有考虑到政府的利益。如果刘东的计划仅仅是这样,叶利钦绝对不会答应实行这个计划。
“刘东先生,你的筹码,在我看来,确实不错。至少,对于那些工人的筹码,非常不错。但是,你不要忘了。这些工人是属于伟大的苏维埃,苏维埃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他们的最终利益,都应该是属于苏维埃。而在你的阐述当中,我并没有看到有多少有利于我们苏维埃政府的条件。你觉得,这样合适么?”叶利钦眼睛微微一缩,质问道。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依旧不急不徐。因为他早就想到过这个问题,所以对于叶利钦的问话,并没有感到诧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了国家的利益,哪里来的小家利益?
“叶利钦书记,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向您说明,并不是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是早就有了应对的方案。当然这份方案,暂时来说,仅仅只能应用于我们公司,至于因为这个方案而衍生出去的另外的方案,可以以这个条件为参考,但最终选择权,并不在于我们这里。”刘东平静的说到。
因为刚才的一句话,而造成了之后交谈当中对自己不利的因数。所以,现在的刘东变得非常谨慎。说话的时候,都要细细的思考,想着自己的话里面,是否会存在漏洞。
他实在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更多的代价。之前叶利钦那话,就是一个警钟,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第二百一十四章 杀手锏(下)(求订阅)
听到刘东并没有忘记这么重要的问题,叶利钦脸上的微笑又露了出来,说到:“那么,你们公司,准备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刘东听到这话,又从包里面,拿出一份资料,然后递交给叶利钦,并且同时开口说到:“鉴于苏联现在的形势并不是非常好,我代表我的公司,私人捐赠苏维埃政府一亿美金,用以执行这项计划。不知道叶利钦书记,是否满意?”
一亿美金,不是个小数目,就连身为苏联最高层的叶利钦,也不由得微微动容。现在的美元,可不是后世那样经过美国再三贬值后的美元。别看刘东好象很轻松的就赚了三十多亿美元,就以为现在的美元不值钱。
那纯粹是妄想!日元升值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时有发生,这还是在美国再三考虑之后,才作出的决定。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美国财团,在里面动用了自己的力量。要知道,日本这个时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的实力,并不像表面当中的那么脆弱。换个国家,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这样操作。
就算是苏联,身在日本的一侧,想要动日本的经济,都百分百不可能。但由于美国的先天优势,是日本人的保护神,日本人就算再不情愿,那也就只有捏着鼻子认栽。就算这样,最开始的时候,美国那些财团,也被日本人弄得相当难受,要不是最后美国政府出面,还不一定能搞得定这件事情。
别看刘东好象很轻易的就从日本赚取了大笔的美金。但实际上,这件事情,除了刘东这个重生者之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