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等待哈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级学院对民办高校肯定会带来冲击,首先他们有着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在吸纳民间资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这种冲击,我们也想好了应对策略,就是和公办大学对接,一块牌子两套人马,苦练内功,提高质量,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
张渝州学院正在创新办学理念,您提出了“经营”学校的理念,即教育就是服务,能否具体谈谈您的大学“经营”之道?
杨名权所谓“经营”之道,首先是经营好学校,就是要通过市场产业运作建好学校。就拿渝州学院的发展来说,原来是租房办学,现在是融资发展。我们1万多生源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所以利用现有场地,以楼养楼,可以经营一些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学生并能带来可观的收益,由此已经在学校外围形成了市面繁荣的“消费一条街”。
其次是经营好教育。我们提出“教育就是服务”,学生花钱购买我们的教育服务,就必须使学生满意。所以,我们的教学课程每年都推出新产品、新专业,不断跟踪市场亮点创新课程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统招专业就有20多个,学院共设有40多个专业,堪称“求学超市”,构建了初、高中毕业生升入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互通的平台。
张渝州学院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目标:“新余龙头、江西一流、中国名牌、世界知名”,目前可以说它继续保持着江西省内民办高校的领先优势,力争逐步缩小与国内一流民办高校的距离。您如何看待渝州学院在中国民办高校中的位置?您心目中国内一流的民办高校是哪些?
杨名权我们提出的这个目标可以说是有梯度的、逐步实现的。“新余龙头、江西一流”,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所谓“中国名牌”,就是要力争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美誉度,较强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往“世界知名”方向上发展。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前几年我们的生源60%—70%来自江西省内,现在这种状况慢慢在改变。从长远看,我们还会以办学特色来吸引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
说到国内一流的民办高校,没有很明确的概念,我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就办学特色来说,西译突出的是外语专业,我们渝州学院在电子、机电方面则特色鲜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还有一件堪称自豪的事,就是师资力量上没有过分依赖公办高校资源,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占了95%以上。
“我是个危机感挺重的人”
张渝州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办学成绩也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您的座右铭是:“时时念危机,天天求发展”,看来您是个危机感挺重的人。为什么?您如何评价作为一个民办大学校长的您?
杨名权我觉得自己是个市场敏感性很强的人,非常关注中国企业兴衰存亡的发展历程,其间沉痛的教训时时向我敲响警钟,成为我办学的良好借鉴。民办学校是从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有生必有死。学校刚刚起步时,这种生存意识格外强烈,学校发展壮大后,我的危机意识并没有因此而削弱。我想这与我自身性格的敏感有关。当然,现在我们的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张《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正式实施,《实施条例》也即将出台,您如何看待《促进法》对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作用?您认为目前阻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杨名权《促进法》出台一年来,从条文来看并没有实质性“促进”的表现,而《实施细则》还远远没有到位。比如说,在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权益上并没有得到多大体现,当然统招生的待遇得到了保障,但是对自考生、学历文凭生购买半价火车票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促进法》中规定的民办学校及其师生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权益,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
现阶段阻碍民办教育发展的因素,首先是传统观念的偏见,这是根深蒂固,非一日所能改变的。其次是地方领导的认识不足,现在不是有“五论”足以说明问题吗?就是“无用论”、“多余论”、“无效益论”、“冲击论”、“赢利论”等。从民办高校内部来说,资金不足是困扰大多数学校的最主要因素,资金积累主要靠收学费,所以招生成为学校一年中的头等大事。由于招生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隐蔽性、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一年只有一次机会,每逢招生季节,各高校都是使出浑身解数,这就是生存竞争。
从1998年至今,渝州学院的生源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2001年招生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了50%,成为学校规模壮大的重要转折点。公办高校年年扩招,现在又面临着二级学院的挤压,但我相信,凭着多年的办学实力和鲜明特色,我们一定会战胜难关,不断超越自我。
第四部分居安思危杨名权(3)
【渝工大事记】
1983年10月,在江西钢厂(新余良山镇)举办无线电培训班,第一期招收学员20多名。
1986年9月,经新余社会力量办学管委会批准,创办家电维修培训中心。
1988年9月,经新余市教委批准成立新余市电子技术学校,培养中专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1992年12月18日,经江西省教委批准成立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培养大专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1994年5月,投资3000万元,开工建设第一校园,由新余市政府赠地30亩,在新余市城北优惠区,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同年9月,设立新余渝州高级职业学校,同时招收了280名中专生。
1995年4月29日,第一校园建成,近千名师生搬进新校园,从此结束渝工学院租借校舍办学的历史。
1997年3月,经江西省教委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更名为江西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
1998年5月23日,首次选派26名学生参加江西省第九届大学生电子制作现场赛,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26名选手中有17名获个人奖。
同年12月,被中国民办高教委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名校”,跨入全国十大声誉卓著的民办高校行列。
1999年3月8日,举行第二校园开工奠基仪式。征地30亩,投资5000万元,兴建第二校园,计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同年12月2日,学院选派学生参加江西省第十届大学生电子大赛,获大专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夺得6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
2000年6月3日,江西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上,电脑竞赛获大专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电子创新设计制作赛获大专组团体第三名。
2001年4月26日,经江西省政府批准,学院在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同年10月25日,江西省第十二届电子电脑大赛(航天杯)现场电子制作赛,学院获大专组团体第一名。
2002年4月13日,由中国青年报择校俱乐部、新浪网、择校网、厦门大学民办高校研究中心联合组织评选“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江西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学院举行。学院被授予“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牌匾。
同年5月26日,江西省第十三届(航天杯)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上,学院获大专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电脑知识竞赛大专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与航天并列)。
同年8月1日,中国青年报、教育部、团中央举办首届中国民办高校“就业之星”评选活动,学院毕业生黄帅民被评为“十大就业之星”之一,毕业生贺文生获提名奖。
2003年6月4日,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大学生风采大赛(江西赛区)上,学院全能组、演唱组均获特等奖2名,书画摄影组、特长组获特等奖1名,江西十大民办大学生创业(就业)明星7名。
【名权警句】
民办高职教育,是我国庞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将再一次打造自己的坐标,寻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示出其生机与活力,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办高职教育可以弥补国家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时至今日,民办高等教育已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多年,其数量尽管不像公办高校那样稳定,但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仅据2000年的统计,全国有民办高校1300余所,在校生100万人,其学校数量超过了公办高校。这些民办高校基本上国家没有投资,而且有70余所获得了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证书资格。江西省是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势头较好的省份之一。截止2002年底,全省兴办各类民办学校4150所,在校生36。2万余人,其中高等学校45所,在校生8。7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正撑起全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积极地填补了江西民办高校学历教育的空白,有力地壮大了高等教育事业。但同时还必须看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仍然过于偏低,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远远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发展民办高职教育势在必行,已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办高职教育能够扩大高等教育的外延,为更多适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时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需求。我国的民办高校兴办之初,着重于高等职业技术和理论培训,学生毕业后不发文凭,而是向市场自谋职业或由学校采取双向选择式的推荐就业。以后随着自学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相当多的民办高校主动承担了自学考试辅导的任务。这无疑对于在自学成才路上坎坷奔波的广大青年是一个福音。现在民办高校所举办的“全日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班级,只是自学考试辅导的延伸。这两种形式,使通过自学考试拿到高等教育文凭的人数大大增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当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收入问题。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其中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给农民传授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是最重要的一环,而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无疑会大有作为。另外还要看到,我国职工的素质还比较低。有数字表明,我国职工队伍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日本的1/26,美国的1/25。目前我国产品的市场合格率平均只有70%,不良新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如果我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里流行的一句话非常具有说服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一定是直接过问培训,但重视培训的企业家一定有战略眼光。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更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求生存、谋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吸纳力量。我国的高等教育,总体说来人口基数大,底子薄,设施差,高等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2。46%(1995年发展中国家为4%),国家没有更多的财力投入高等教育。因此,我国在2001年,各类高等院校共招新生388。5万人,毛入学率在11。5%左右,仍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陡然崛起,并且迅速发展壮大,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吸纳力量。国际比较表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都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注重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功能)1996年达1471所,占高校总数的41%;在校生653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0。9%,其中新生占全部入学者的50%。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正在努力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在这“大众化”与“普及化”之间的一个时段内,高等职业教育必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拥有更加广阔的运作空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庞大的人口“包袱”变成人才资源。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包袱”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一直在困扰着自中央至基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至2002年,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我们一方面在惊叹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1/5的人口奇迹,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为庞大而低教育水平的人口基数而发愁。在这庞大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只是发达国家的1/7,所以,把人口“包袱”转变为天下第一的人才资源,既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要求,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使命,高职教育理所当然地要担负起历史责任。
目前企业的人才结构十分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已成断档。因此,我国已经存在这样一种怪圈: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大量的高技能岗位又找不到人干。有关调查显示,电力行业目前45岁以下已无高级技工,行业检修时急用的高技能人才基本没有。冶金行业甚至出现30万元年薪聘不到一位炉前长的严峻局面,如此等等。联系到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现实,关于农民的教育、职工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无不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完全可以作出巨大的贡献。
突出区位优势,选择适宜区域办学。一所高校所在的区域,对其发展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区位优势,不仅是指地理位置、水陆交通等条件的优势,而且还包括自然环境(风光),文明底蕴,现实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优势。美国哈佛大学是举世闻名的私立大学,其校址在马萨诸塞的剑桥镇,创办者认定那里远离闹市,清静幽雅,正是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好地方。
当初学校选在新余,一是新余范围不大,相对集中,社会秩序和环境管理对办学比较有益。二是新余属于工业城市,潜在“洼地”效应,具有后发优势,而且工业门类齐全,可资助教育的技术、知识资源蕴藏丰富。三是新余与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毗邻。这些地区尤其是广东省,思想解放,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学校可凭借区位优势,一方面能迅速收集利用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有关用人情况,另一方面能较好地与上述地区的各类企业及时沟通,形成校企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10多年来,我院已培养了6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5万多名在上述地区就业发展,占当地吸收大学毕业生总人数的82%以上。四是新余的党政领导对发展民办教育非常重视,并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使学校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壮大——上规模、创品牌阶段。
突出服务宗旨,构建新的教学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必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市场服务,为普通群众服务,为广大学子服务。办学伊始,我们就把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主动自觉地与这三个“服务”紧密结合,确立了“办学方向——瞄准市场:开设专业——跟踪市场;培养学生——适应市场;学校育人——服务市场”的办学方针。根据这个方针的特定内涵,我们又确定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自己创名牌”的办学思路,围绕“方针”和“思路”,构建了学校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近两年来杨名权的文章、讲话摘编而成)
第四部分“托星举月”章跃进(1)
“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出打造‘中国的哈佛’?!”
张您很早就提出“打造像哈佛一样的世界级一流高校,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方能强国、兴国、富国”。这让我联想起丁祖诒先生提出的“创东方哈佛”的口号,在教育界内外一直引发了诸多争议。到了今天,您如何看待这种争议?
章跃进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出“打造中国的哈佛”?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三点。首先,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否应该有一批一流学校?当然应该。那么,现在有多少学校以此作为目标?很少很少。其二,为什么有人反对这样的提法?不排除有些学校在空喊口号,炒作自己,有招生策略上的考虑,但我们的公办大学就不可能提这样的口号,他们的校长几年任期一过,短期行为的多,真正能思考这类问题的少。第三,民办学校目前还在草创阶段,存在着资金等方面的弱点。因此,它的发展就更需要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海尔不就是在发展中跌跌撞撞地壮大起来的吗?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不是也有人嘲笑,哪里能想到建设起新中国?就这个问题能谈到这三点,在民办教育界并不多。所以说,无论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都应该有长远打算。民办教育和公立教育一样是属于公益事业,需要用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它,应该看到它的光明前途。
也许像我这样有志于创建哈佛的中国民办学校会不少,这其实是好事。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又怎么谈得上行动?科教兴国单靠一两所学校还不足,需要一大批世界级一流学校,目的在于缔造一流的世界强国。
张招生是民办大学的生命线。大宇学院创办10年来,招生情况怎样?创办初期,招生无疑很艰难。现在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目前民办高校生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宇是怎样做招生工作的?
章跃进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没觉得招生难。当年刚刚起步时,我们只能租房子做校舍,3分钱的招生简章就招来了大批学生,谁也想不到哇。即便现在,我们的招生和其他民办学校一样,他们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我们每年的广告投入大都要1000多万,花在每个学生上的招生费用是1000多元。其实,上了一定规模的民办大学招生上相互已经很透明了,没什么秘密和特色,大多数也比较规
“民办大学生必须获得与众不同的谋生与创新能力”
张我去过许多民办大学,有个突出的感受是,无论是从专业设置、师资构成还是从校园设施、招生就业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以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专业设置都以市场为导向。在民校间的竞争渐趋激烈的背景下,您认为未来竞争的核心将会聚焦在什么地方?
章跃进尽管有许多相似处,但办学者及其群体接受的办学理念有着很大差别。不要抽象地看待办学理念的问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看。
从宏观上来看,国家资金有限,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教育需求。在这样的大框架下,民办教育是整个中国教育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比较成熟,不亚于国外。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还很薄弱,大学忙于扩大硬件,各地在盲目扩建大学城,北京有个东方大学城,广东就有好几个,我们江西也在搞,各校盲目比拼硬件和资金,但不能很快地出人才、出科研成果。我觉得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普及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应该集中资金建设几个世界一流大学,其他的1000多所大学应该下放,都实行民办!在竞争中求发展。
民办学校要和企业结合,着力培养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大宇学院每个系都要签两个实践合同,比如说加工业,不仅要与国内的先进企业结合,更要加强和国外先进企业的结合,和他们先进的管理结合,像世界500强的企业需要的是既忠于企业又懂得现代管理的人才。教育应该具备这样超前的眼光。
从微观层面来看,民办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生存发展能力,必须具有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入学的第一天,我喜欢和我们的学生说一句话:你们来大宇是为了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谋生与创新能力。公办大学的毕业生往往把出国当作最好的出路,要么找个好单位,吃皇粮。那么,民办大学生和他们比什么?比放下架子,比技术,比实用性。民办大学生和公办的一样是国家的建设者、劳动者和主力军,因此,我们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必须具备灵活的机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独特的精神力量。
“面向市场”要求我们的师资不同于公办大学。大宇学院提出要引进和培养双师型的师资。比如,我们的美术系主任是个画家,但对装饰艺术和市场也很精通,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有好处。这里,我要向国家提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工程师来评定教师职称,让更多的教授来评定工程师职称呢?我们聘请了洪都机械厂的一个高级工程师,那个厂是我们国家第一个造飞机和摩托车的机械厂,可是这个高工来学校任教后却没法给他评个教授。知识+技能的培养方向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从老师开始,然后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