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等待哈佛-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早日创建中国的名牌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摘自罗晓明《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
第二部分锐气勃发周延波(1)
“我们更注重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张思源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依托交大的资源,这个可能对思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考生和家长都会看重这点。
周延波我们思源的领导和一些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交大在职的和退休不久的领导干部,到目前我还是交大机械学院的副教授。学校的管理是效仿交大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就是要学习公办学校较成熟的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结合民办大学的灵活机制。所以我们学院发展得很快,很稳定,很健康。学校成立至今没有发生一起罢课、罢餐、非正常死亡等事件。我们的管理非常严格、到位。我们有交大产业集团总公司作为我们办学的后台背景,如果没有他们做担保,我们的贷款也成问题。其他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学校从来没有发生这类问题。
张您刚才讲到依托交大百年名校的资源,一个是领导班子,一个是在管理方面把它的传统优势延伸过来。另一方面,我注意到你们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交大也是一脉相承。西安光上了万人的高校就有5所;生源的竞争也很激烈;在这个形势下;思源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不是它的专业?
周延波我们的专业设置和西安其他4所民办高校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主要是以文科类的管理、外语、经贸为主,我们是以工科为主,这种专业上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开了同类竞争。另外,我觉得现在的竞争还没有到白热化地步。去年(2002年)全国报考大学的人数是490万人,实际录取了330多万,还有160万人没有机会上大学。2003年报考人数是630万,录取370万,还有两三百万人没上大学,这个空间挺大的。
西安学校之间的竞争固然激烈,但其他省的竞争也一样激烈,这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竞争,还有学校知名度、教育质量、学生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竞争。反映在收费上,西安要比江西明显地高出1/3左右,江西学年收费大约4—5千之间,西安大约6—7千元。
我们学校学费是6000元,在西安是偏低的,但比外省的还是要高。当然还有生源质量上的竞争,我们去年招收的计划外学生95%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生,92%都参加过当年高考,参加高考的学生中86%都在陕西省的高考分数线之上。
张思源的生源质量还是不错的;是不是你们的把关意识比较强?
周延波我们从2003年开始就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必须要有高中毕业证书和普通中专毕业证书,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都不行。我们还试着去把民办高校按普通高校那样去做,不像有些民办大学特别注重实际动手能力,我感觉他们不是在培养大学生,而是在培养大学水平的技工生或技术工人。
谈到学校的定位,一是从管理思路上要借鉴普通公办院校的相对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也要充分发挥我们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二是我们不要什么样的人都培养,什么样的人都收,我们还是培养高级应用型的人才,从生源的质量上逐年提高生源质量,逐步缩小和公办普通高校的差距。我们是以落榜生为主,但要求至少是普通高中和普通中专水准,二是要求都参加过当年的高考,第三高考分数要尽可能地高。
张我认为各个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要有多元化的定位。
周延波我们是从普通高校里出来的,所以既注重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始竞争力,更要注重他们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培训,包括专业基础课的扎实程度、思维能力的训练。我们既不是清华、北大那样培养研究性的人才,也不是培养那种蓝领工人,我们是介于两者之间,就是那种高级应用型的人才。
就拿计算机专业来说,我们的学生应该是能进行简单的编程,很复杂的系统级的编程可能不行,但针对实际岗位的能够进行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创新,比如编一个人事管理软件,或计算机实时控制等。所以我们在把握生源的素质和培养方式上,要达到在他们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有比较强的技能,两三年后他还有适应工作、进一步开创工作的能力。
我们打算把汉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和创新性思维训练作为我们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课程是给学生一个入职的敲门砖,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计算机都要很厉害;汉语言课程呢,要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的方式,要能分层次或逻辑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一个人不学外语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个很清醒的头脑,这就需要语言文字方面的培养。通过这门课要养成学生们喜欢阅读的习惯。这些问题本应该在中学就解决了,但我们的学生恰恰是高考落榜生,他们多半是语文没有学好。
张您刚才提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注意到你们有一块牌子是“创新能力实验单位”,它是怎么落户在思源的?
周延波我们从2002年初提出要注意教育创新,从创新的角度全面审视我们的教学、管理及其模式。创新思维课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也包括动手方面的。我们专门有几个老师负责这事,这不但要教思维方法,还要留作业,做得好的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老师还会给予辅导,帮助他们把设想变成一种方案,再变成一种实物或一种设计。就在我们2002年考虑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的时候,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有一个培养计划,就是在全国的大中专学生中间推广一整套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它有专门教材,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和一级、二级考试,可以获取创新能力培养证书。2002年我们学校有7000多人参加培训,可见学生对这个课的喜欢程度。除了这个课程外,我们最近还出台了鼓励师生进行科技发明的一系列文件,其中有一条规定,学生申请专利如果缺乏资金的话,可以由学校来提供;如果专利能转化为产品,学校可以和他分成。
张我注意到1999年,也就是思源成立的第二年,正赶上全国高校以20%的速度扩招,大部分民办学校都感到了生存的压力,思源当时是怎么面对这个形势的?
周延波我们在1999年非但没有放缓发展的脚步,还开始了我们新校园的建设。1998年我们是租用校园,从1999年底开始搞新校园的建设,到2000年7月第一期工程结束,这期间国家宣布了连年扩招。我们分析应该是有我们这类学校的生存空间,再扩招也赶不上高中生的毕业数量,实际看来我们当初的分析判断没有错。一般省市的录取率都徘徊在60%左右,很少有超过70%的,2003年对我们有了更大的契机,因为全国各个省的录取率都低于60%,还有40%多的人没学上呀!240多万!1999年倒掉了很多民办学校,都是没有规模的学校,没有自己的独立校园,学校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加上扩招带来的冲击。从1998年后民办学校的竞争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了,那些寄居在一些中小学里的培训学院恐怕就不行了。到2003年绝大部分办得好的学校都有几个亿的资产。
“我们的‘千人教授库’很管用”
张西安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但民办高校异军突起。另外还有一个江西。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很多人也在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西安民办教育的突起?
周延波我想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陕西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还是蛮强的,曾经一度超过上海,成为全国第二,现在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还是排在第三。这给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我们几个校长在一起的时候也常说,在西安最不发愁的是请教师。在其他地方象郑州、济南不但别的方面困难,教师也很困难。至少请不到很优秀的教师。在西安不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再有5所万人的民办高校也没问题。西安很优厚的高等教育资源是西安民办高教发展很重要的成因。
另外,西安民办高教能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厅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前段时间,陕西省教育厅厅长跟我说,陕西的高教综合实力比较大,唯一拿得出手的、在全国能够称雄的还是民办教育这一块。陕西民办高校有今天的成绩,和教育厅领导多少年来的悉心爱护、倍加培植是分不开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它创造了政策上的、教育环境上的基础。从我一加入这个行业我就感觉到教育厅的领导永远都是开绿灯的,对民办高校尽量给予支持和帮助。
张我听说思源学院建立了一个“千人教授库”?
周延波对,我们把那些在我们这里教学的和准备到我们这里来教学的教师情况都输入到师资库里,分门别类。比如一个老师教过高等数学课,那么教学时间、情况、学生和班主任的评价,都以数据库的方式存起来。以后不管哪个系请老师,就可以到师资库里去调。这个好处很多,比如给老师付费问题,你就有个参考,以前某个老师每节课是多少钱,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教课老师的付费就统一起来了,以前他们是分属两个科管理的,资源不共享,容易引起矛盾。当然我们也有一套确定老师讲课费的办法,比如根据学生的人数,老师讲课的质量和知名度等,当然还是有可自由调配的部分。所以没有数据库,可能差了几块钱,老师会不舒服。这个东西很管用。前一段时间防非典,有的民办学校老师不敢来授课,他们有10%—15%的课就开不出来了。那么我在开会的时候就说你们哪门课开不出来你跟我说,我们的“千人教授库”里人很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锐气勃发周延波(2)
“民办高校的竞争还没有到白热化的地步”
张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我听说有的学校就出了这样的制度:招多了就奖励,没完成就和工资、奖金挂钩。
周延波是的。我们过去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太够,现在也在重新审视西京大学的全员招生政策。它是这样的:招生干部按照各个点的承包数来考核;你不是招生干部,你也要通过书信联系、在亲朋好友中宣传,也要把招生工作完成,都是有指标的。但我们不鼓励学生到外面去拉横幅、摆摊设点招生,而鼓励他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协助老师工作,增长社会实践经验。
张现在招生中地方保护主义也很严重,思源如何应对?
周延波是很严重,但还没有到没有办法的地步。比如2003年河北省就有很严厉的规定:没有计划内招生资格的民办学校不允许到他们那边去招计划外的。那么有了统招资格的学校,既可以招计划内的,又可以招计划外的。通过这个方式来提高进入河北招生的门槛,河北省教育厅下了很明确的通知。一开始我们也很害怕,因为我们2003年也有招生资格,但在河北省没有列入招生计划,是不允许在河北招生的单位。但实际上我们该进的也进了,该做的也做了。
张我听说西安的民办高校每年花在广告招生上的费用都在1000万多,思源的情况怎样?
周延波我们没有这么多,2003年包括招生代理的费用、宣传成本700多万吧。我们2003年的生均招生成本是1100元,包括招生宣传、印刷材料、差旅费全部算在内。这个成本并不大,占每年学费收入的8%左右,我觉得只要不超过10%都是划算的。
张现在民办学校之间是不是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我在和一些民办大学校长交谈的时候,他们认为有时候还存在一些低水平的比赛,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延波再恶性也没有到家电行业的竞争那种白热化的地步。另外,在规模较大的学校之间,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小。比如说,我们这5家学校的校长经常通话,有些想法能互相协调,起码不会说坏话。现在在中低规模的学校之间竞争可能是非常厉害的,在我们学校初期也存在这种情况,这几年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张那几年是不是大家都有一种危机感?为什么现在反而没有了?
周延波我2003年招了6500多名学生,我再笨2004年招4000名学生没有问题吧?
张有些问题可能只能在发展中慢慢解决,比如生源的问题。
周延波对,我们学校的影响已经初步具备了。我们有时候去晚了,有学生和家长就会问:思源怎么没来呀?
张这说明品牌影响力提升后对招生就不一样了。
周延波我2004年就是不派人出去,招一半学生也没有问题,可能是这个原因,大家都有君子风度了。
“最大的困难是解决多渠道融资的问题”
张思源发展到今天,您作为创办人,感觉最艰难的是什么时候?
周延波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上半年,我们进行第一期建设的时候。一个招生数量从1999年的1900人必须要上升到4900人,不然校舍住不满呀。另外,刚开始银行觉得你没有建立信誉,你的校园能不能建起来?建起来后能不能招到那么多的学生?学费收入是否有把握?所以第一期建设是我们最艰难困苦的时候。
组织资金、施工、生源、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有了校舍没学生不行,有了学生管理队伍跟不上不行,学生来了一哄而散更不行。还有资金的筹集和工程管理,这对我们都是新课题,等我们有了第一期工程的基础和招生的圆满成功,第二期的时候银行就愿意给我们贷款。但在第一期的时候,尽管交大产业集团愿意提供担保,但如果学校的收入达不到应有的规模,他就不考虑给你贷款的问题。
张刚才讲到经费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是在负债经营,对很多学校来说这都是个“瓶颈”。思源不愁这个,那思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周延波恐怕是进一步解决多渠道融资的问题,银行的贷款那是要还的。目前我们还没有来自社会一分钱的捐赠。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国外的私立大学究竟是个什么概念?通过看书和各种资料才知道国外的私立学校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甚至比公办大学还好,主要是解决了从社会的各个角落、层次、企业、团体来募集资金的渠道。
从长远来看,民办学校不能很好地解决资金问题,和公办学校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光靠学生的学费、勒紧裤腰带和拚命提高管理效率是不行的、有限的。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家,充其量是一个教育企业家。我们前几年是通过大规模的招生,向银行借款,冒着风险先垫资,把学校先建起来,然后靠收学费滚动积累慢慢给银行还本付息。如果说我们前5年靠的是这种资金积累模式的话,那么今后光靠这个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我考虑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一个是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可以是一个项目的捐助,比如我们现在准备筹建一个图书馆,很快会向社会发布这个消息:你给我们捐款1万,我们将来在门口给你刻个字;捐款10万我给你搞个什么东西。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淡化企业办学的背景,不要给人一个印象:你是交大产业集团办的,企业办的学校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这样的印象很难让社会来给你捐助。另外就是从现在开始建立校友会的捐助制度,我们最近准备在网站上公布每一个毕业生的姓名、简历和现在所处的工作单位,校友会经常向校友发送我们学校发展建设情况,要把校友这支力量动员起来。
张所以学校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形成。
周延波我们可能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和国际上的著名高校来联合办学,这种联合办学不应该是低层次的“2+2”、“3+1”这样一个模式。最好是能不能把它的教育资源吸引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办成他们的一个分校|Qī|shu|ωang|,这样可以非常快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有了这样的高知名度和高质量,筹集资金的渠道就可以畅通了。
另外是和国内的著名高校建立一种区域互补、专业互补的合作办学。比如说西安的高校也很多,但上海、北京或其他省市学校的专业可能是西安没有的,那我们可以采取专业区域互补的方式,作为它的一个分校,或是我们内部的一个系或专业拿出来和它合作办学,提高稀缺专业对当地企业的吸引力来提高知名度。作为校长和教育企业家,关键的是要给大家把钱找回来。前几年靠向银行贷款,而后靠学费还本付息,这种模式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要是不另辟蹊径,再过5年你说你还是飞速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行了。所以今后一段时期我要把精力放在提高学校的品牌,建立更广泛的集资渠道上。
张有没有考虑到培养自己的企业呢?强化自己的造血功能?
周延波这对我们来说还有点为时尚早。一方面我们的教师中,那种研究型、开发型的还不太多,另一方面办教育和办企业是两码事。我们知道怎样办教育但不一定知道怎样办企业,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不宜办企业,连一些著名的公办学校办的企业,教育部都要求脱钩,学校以投资人的面目出现,来参与原来是由它所创办的企业管理。现在校办企业的风险大于收益。另外呢,也不利于社会捐助,大家觉得我把钱捐给你了,你把钱拿去办企业了,企业赚的钱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说不清楚。
张我注意到民办高校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大家都在比规模,比生源,比投资,尤其是西安的民办高校,这点非常明显。校园都建得很漂亮,生源也都很丰富,那么您认为以后民办高校的竞争核心在哪里?现在,这些民办学校打的广告有很多雷同之处,说专业适应市场,还有培养方向,还有师资,那么以后的竞争方向在哪里?
周延波应该是教育质量,具体反映在办学特色和毕业生就业能力两方面。
第二部分锐气勃发周延波(3)
“我就是喜欢做些开创性的事情”
张能不能谈谈您自己?我很想听听您个人的创业故事,还有,您认为作为民办大学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我采访过一些公办大学的校长,他们的身份更纯粹些,但民办大学的校长不同,您刚才讲到了每天得考虑更多的问题。
周延波我们原来有句话,既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也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我们的角色比公办大学校长要复杂得多,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努力钻研它的规律;在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时候,我们更像中学的教师。非常具体、琐碎,要培养出学生们原来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在中学有各种欠缺,到了我们这里要给他补齐,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很合格的大学生,所以我们也要经常扮演一个中学班主任的角色。那么,和银行家、信贷部主任谈贷款的时候你又要像个企业家,把自己打扮得富丽堂皇,把财务报表做得漂漂亮亮。你在金融界面前,必须表现得有实力,尽管你很迫切地想得到他的几千万贷款。
张这可能是您以前在交大当老师的时候无法想象的?
周延波是。根本没有想那么多,但一出来现实逼着你必须学会。还是得有种做学者的锲而不舍精神,比如今天和这个银行行长谈得不成功,我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再一个就是要以诚信为基础,比如我会尽量展示我的亮点给他看,但我不会无中生有。正是这种知识分子的学究气让我们对很多事情掌握得很快,我们这些从学校出来的人喜欢把事情琢磨透,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别人交流,要让他们感到你和他们能打成一片,但又比他们高一筹,你善于总结,善于提炼,你受过教育。这样一种关系我觉得就是非常好的。
张我感觉您是一个很执着的人。我今天和思源的老师交谈,他们评价您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有眼光的人,您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周延波我是一个很务实又很谦虚的人,一些重要的决策我绝对不一个人说了算。我一定通过会议,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意见都听透,商量着来定。但定下来的事情,我会监督行政系统不折不扣地去做。我有时的情绪是对问题的一个态度,而不是对人,就是实事求是,但不是那种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态度。
张我今天采访了思源学院的两位首席教授,他们认为思源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你们这个领导班子非常团结,很有协作精神,我想这可能和您个人的性格魅力有很大关系?
周延波我觉得学院的第一把手不务实是非常讨厌的事,说了话不算,定下来的事也不做,不积极地去推动,久而久之,你这个人的威信和信誉就没有了。但作出一个决定时,你不集思广益,听取大家的意见,那么你的这个决策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而且听取大家意见的过程就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
我是个喜欢反省的人。我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的错误,或工作低效率,或还是用公办学校的落伍的思路来思考和做事的人,有时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着众人和大会上我就会批评得很重。我有时就自我反省:这是不是太过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