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汉语-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6'行旅,指外出行路的人。
  '27'诉,通诉。赴诉,跑来告诉[你]。
  '28'其,语气词。若,像。御,阻挡。
  王曰:〃吾惛'1',不能进於是矣'2'。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3'。我虽不敏,请尝试之'4'。〃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5',惟士为能'6'。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7'。苟无恒心'8',放辟邪侈'9',无不为已'10'。及陷於罪'11',然后从而刑之'12',是罔民也'1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14',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15',乐岁终身饱'16',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17',故民之从之也轻'18'。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19',奚暇治礼义哉'20'?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1'。〃
  '1'惛,昏,思想昏乱。
  '2'不能做到这种地步了。进,进一步。
  '3'明,明白地,指把王政之道讲清楚。教,教导。
  '4'尝,试。在这里〃尝〃与〃试〃是同义词连用。
  '5'恒,常。恒产,指能长久维持生活的产业,如田里,树木,牲畜等。恒心,长久不变的心,这里的〃心〃是指善心。
  '6'只有〃士〃是能够这样的。
  '7'若,至于。因,因而。
  '8'苟,假如。
  '9'放,放纵。辟(pì),指行为不正。后来写作〃僻〃。邪,和〃辟〃同义。侈,和〃放〃同义。这里〃放辟邪侈〃是泛指一切不守封建社会〃规矩〃的行为。
  '10'已,通矣。
  '11'及,等到。
  '12'从,等於说跟着。刑,用如动词,对……用刑罚。
  '13'罔,纲,用如动词,张罗纲。罔民,对人民张罗纲,也就是促使民陷於罪的意思。
  '14'明君,明智的君。制,规定。
  '15'畜,养活。因为在孟子看来,妻子比夫父低一等,所以说〃俯足以畜妻子〃。
  '16'大意是: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乐岁,丰年。
  '17'驱,驱使,督促。之,到……去。
  '18'轻,容易。
  '19'此,指上述情况。惟,只。赡(shàn),足。
  '20'哪里有闲工夫去从事礼义。暇,闲暇。
  '21'以上一段,参看《寡人之於国也》注。
  文王之囿(梁惠王下)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1',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2'。〃曰:〃若是其大乎'3'?〃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4',雉兔者往焉'5'。与民同之'6',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7',问国之大禁'8',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9',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10',则是方四十里,为阱於国中'11',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文王,周文王。囿(yò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2'传(zhuàn),记载史实的古书。
  '3'是,指方七十里。
  '4'刍,牧草。荛,柴。〃刍荛〃在这里都用如动词,指割草,打柴。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
  '5'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
  '6'和人民共同使用它。
  '7'始,初,刚。境,指齐的国境。
  '8'大禁,重要的禁令。
  '9'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依朱熹说)。
  '10'麋(mí),鹿的一种,较大。
  '11'则是,那么这是。阱(jǐng),捕兽的陷坑。
  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1'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2'。王无亲臣矣'3',昔者所进'4',今日不知其亡也'5'。〃
  '1'本章表现了孟子的〃进贤〃的主张,这是其王道内容的一部分。文中还反映了他的倾听国人意见的思想。
  '2'人们所说的〃故国〃,不是指的有乔木,而是指的有世臣。之,指示代词,复指〃有乔木〃和〃有世臣〃。故,旧。乔,高。世臣,累世修德之臣。
  '3'亲臣,可以亲信的臣。
  '4'昔,从前。者,语气词。进,举用,提拔。
  '5'亡,逃亡出走(依朱熹说)。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1'?〃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2',将使卑逾尊,疏逾戚'3',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4'。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5'。〃
  '1'何以,根据什么。舍,指不用。
  '2'不得已,不能不如此,指不能不进贤。
  '3'逾,超过。戚,亲。在当时各国用人都只注意用尊者亲者,孟子则主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打破这种等级和宗族的限制来进贤。
  '4'去之,去掉他,指不用。
  '5'封建统治者把自己说成是保护抚养人民的。〃为民父母〃,就是用比喻的方法说明爱民,这完全是虚伪的。
  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1'
  公孙丑问曰'2':〃夫子当路於齐'3',管仲晏子之功'4',可复许乎'5'?〃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6':'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7':'吾先子之所畏也'8'。'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9':'尔何曾比予於管仲'10'!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11'!行乎国政'12',如彼其久也!功烈'13',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於是!'〃曰'14':〃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15',而子为我愿之乎'16'?〃
  '1'本章反映了孟子反对〃霸道〃、提倡〃王道〃的思想。
  '2'公孙丑,孟子弟子,姓公孙名丑。
  '3'路,指仕途。当路,即当道,指身居要职,掌握政权。这句是假设之辞。
  '4'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人,曾相齐灵公、庄公、景公,是有名的政治家。功,功业。
  '5'许,兴起。
  '6'乎,通〃於〃。曾西,孔子弟子曾参(世称曾子)的孙子。
  '7'蹴(cù)然,恭敬不安的样子。〃然〃是词尾。
  '8'先子,指曾参。古人称自己已死的前辈时,常称〃先子〃。畏,敬畏。曾子自认为学问不如子路,所以敬畏他。
  '9'艴(fú)然,生气的样子。
  '10'何曾,等於说〃何乃〃(依赵岐说),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为什么竟〃。
  '11'得君,指与君相得,也就是遇君,指受到齐桓公的赏识。如彼其专,即〃其专如彼〃的倒装。下文〃如彼其久〃、〃如彼其卑〃的结构相同。专,专一,这里指管仲一人得君。
  '12'行乎国政,就是行国政。
  '13'功烈,功业。卑,卑劣,不足道。在孟子看来,〃得君〃、〃行乎国政〃是管仲的有利条件,应该成就〃王道〃的事业,但管仲却以〃霸道〃辅佐齐桓公,所以孟子斥之为〃卑〃。
  '14'这个〃曰〃字不表示另一人说话,而是表示〃更端〃(换一个话头)。参看《论语·宪问》〃曰未仁乎〃注。
  '15'为,做。所不为,不做的那种人。
  '16'为,通谓,以为。
  曰:〃管仲以其君霸'1',晏子以其君显'2',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3'!〃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4'。且以文王之德'5',百年而后崩'6',犹未洽於天下'7'。武王、周公继之'8',然后大行'9'。今言王若易然'10',则文王不足法与'11'?〃
  '1'以,介词,凭着。霸,指行霸道。
  '2'显,显名。
  '3'王,音wàng。由,通犹,如同。反手,翻手,这是极言王天下之易。
  '4'滋,益,就是〃更〃。
  '5'且,连词,等於说〃再说〃。
  '6'百年,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举整数。崩,古人称天子死叫崩。
  '7'[其德泽]还没有浸润到全天下。洽,沾,润。
  '8'武王,文王之子。周公,武王之弟,曾辅佐武王。文武周公,都是儒家所推崇的统治者。
  '9'大行,指德化大行於天下。
  '10'王,音wàng。若,像。易然,很容易的样子。
  '11'法,效法。
  曰:〃文王何可当也'1'?由汤至於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2',天下归殷久矣'3',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4',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5',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6',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7',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8',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9',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10',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11';虽有鎡基,不如待时'12'。'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13',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14'。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15'。地不改辟矣'16',民不改聚矣'17',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18'。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时者也'19';民之憔悴於虐政'20',未有甚於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21'。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22'。'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23'。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24'。惟此时为然。〃
  '1'当,相配,等於说配得上。
  '2'汤、武丁,都是殷代的君王。贤圣之君,指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等。作,兴起。六七作,兴起了六七次。
  '3'归,归附,这里是指天下人愿意作殷的属民。
  '4'朝诸侯,使诸侯来朝。
  '5'纣,商代末世君,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去,离。
  '6'故家,有功勋的旧臣之家。遗俗,先代留下的良好习俗。流风,流传下来的好风尚。
  '7'这五个人都是纣王时的贤臣。其中微子、比干、箕子被孔子称为三仁。
  '8'相与,等於说共同。辅相(xiàng),辅佐协助。
  '9'没有一尺地不是他所有的,没有一个民不是他的臣子。
  '10'犹,通由。起,兴起。
  '11'势,时机,形势。
  '12'鎡(zī)基,锄(依王念孙说,见《广雅疏证》)。时,指农时。
  '13'夏后,即夏代。盛,指最强盛的时候。
  '14'其地,这样[大]的地方。
  '15'大意是,鸡犬之声延绵不断,一直达到四面的边界。这是极言人多。
  '16'改辟,再开辟。
  '17'改聚,再聚集。
  '18'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他。之,〃御〃的宾语。
  '19'疏,指时间隔得久远。
  '20'憔悴(qiáocuì),困苦。
  '21'这是说,在人民困苦时行仁政,最容易为人民接受。
  '22'置、邮,都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置驿,即马递;邮驿,即车递(依朱熹说)。
  '23'好比解下倒吊着人的绳子。
  '24'事情比古人少做了一半,而收效高一倍。
  许行(滕文公上)'1'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2',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3':〃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4'。〃文公与之处'5'。其徒数十人,皆衣褐'6',捆屦织席以为食'7'。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8',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1'在本章中,许行等人出於对当时暴政的厌恶而提出恢复到原始共产社会的主张。孟子着重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事物间的质的差别性批驳了许行之说。
  '2'为,这里指研究。神农,传说中的远古酋长,是〃三皇〃之一,因为相传是他开始教人民耕种的,所以叫神农。言,等於说〃学说〃。先秦诸子中有一派是〃农家〃,认为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从事耕作,天下就会不治而治,因此假托神农之言主张〃君臣并耕〃。许行即属这一派。
  '3'滕(téng),国名,在今山东滕县西南。踵,脚后跟,用如动词。踵门,足至门(依朱熹说),指走到门上。
  '4'廛(chán),一般百姓的住宅(依孙诒让说,见《周礼正义·地官·载师》)。氓(méng),自外地迁来的民(依段玉裁说,见《说文解字注》)。
  '5'与,给。处,名词,住所,这里即指〃廛〃。
  '6'衣(yì),穿。褐(hè),粗毛编织的衣服,是当时贫苦人的衣服。
  '7'捆,砸。屦,鞋。捆屦,即做鞋。编麻鞋草鞋时要边编边砸,可以使鞋结实。以为食,等於说以此为生。
  '8'耒耜(lěisì),犁。铧叫耜,犁柄叫耒。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1'。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2',未闻道也'3'。贤者与民并耕而食'4',饔飧而治'5';今也,滕有仓廪府库'6',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7'!〃
  '1'第一个学字用如名词,指所学的。第二个学字是动词。
  '2'虽然这样。
  '3'道,名词,指许行所认为的古圣贤治国之道。
  '4'贤者,指古代的贤君。并,一起,一齐。
  '5'饔(yōng),早餐。飧(sūn),晚饭。〃饔飧〃在这里用如动词,指自己做饭。治,指治理天下。
  '6'仓廪(lǐn),粮食库。府库,藏财帛的地方。
  '7'则是,那么这是。厉,病。厉民,使人民困苦。自养,供养自己。恶(wū),哪里。恶得贤,哪里够得上称为贤君呢?许行认为滕君在当时虽然可称为贤君,但是还不能达到古圣贤的标准。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1'。〃〃许子冠乎'2'?〃曰:〃冠。〃曰:〃奚冠'3'?〃曰:〃冠素'4'。〃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5'?〃曰:〃害於耕'6'。〃曰:〃许子以釜甑爨'7',以铁耕乎'8'?〃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1'褐是用毛编织的,所以不算是织布(依赵岐说)。
  '2'冠,用如动词,戴帽子。
  '3'奚冠,戴什么帽子。
  '4'素,生丝织成的绢帛,不染色。这是说许行戴生绢做的帽子。
  '5'奚为,为什么。
  '6'对耕种有妨害。
  '7'釜(fǔ),锅。甑(zèng),瓦做的蒸东西的炊具。爨(cuàn),炊,烧火做饭。
  '8'铁,指铁制的农具。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1';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2'?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3'?何许子之不惮烦'4'?〃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5'?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6'。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7',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8'。故曰:或劳心'9',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10';治於人者食人'11',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12'。
  '1'陶,烧制陶器。冶,冶炼铁器。〃陶、冶〃在这里指制造釜甑和铁制农具的匠人。
  '2'[一切东西]都只从自己家里拿来用。舍,止(只)。按:〃舍〃字不好懂,姑从旧注。宫,室。注意:上古时〃宫〃还没用来专指帝王的宫室。
  '3'纷纷然,忙碌的样子。百工,从事各种工艺生产的人。
  '4'不惮烦,不怕麻烦。
  '5'独,单单,偏。
  '6'在《孟子》中,〃大人〃与〃君子〃同义,指统治者;〃小人〃与〃野人〃同义,指被统治者。
  '7'所为,所做的东西。备,具备。这是说,一个人的生活要具备各行各业所生产的东西。
  '8'路,疲劳,羸弱(依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
  '9'或,代词,有人。
  '10'劳心者、劳力者,指上文〃大人〃、〃小人〃。治於人,被人治。
  '11'食(s),等于说供养。
  '12'通义,一般的道理。案:这段话反映了孟子的政治观点与历史观。他主张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有所分工,同时又认为人民群众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养活统治阶级,更把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看成永恒不变的合理的社会秩序。这就为历代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统治劳动人民提供了理论根据。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1'。洪水横流'2',泛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3',禽兽逼人'4'。兽蹄鸟迹之道'5',交於中国'6'。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7'。舜使益掌火'8',益烈山泽而焚之'9',禽兽逃匿。禹疏九河'10',瀹济漯'11',而注诸海'12';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13';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14'。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15'?
  '1'平,平定,指治理好。
  '2'洪,大。横流,不顺水道,乱流。
  '3'登,成熟。
  '4'逼,后来写作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
  '5'兽蹄鸟迹形成的道路。
  '6'交,纵横交错。中国,指中原一带。
  '7'敷,治(依赵岐说),指治水土。
  '8'益,舜的臣。掌火,掌管火。这是说使益任主火之官。
  '9''益在山泽燃起大火来烧它。烈,用如动词。
  '10'疏,开通。九河,相传是禹在黄河下流为了疏浚黄河而开凿的九条支流,其故道已不可考。
  '11'瀹(yuè),疏导。济(jǐ)、漯(tà),都是水名。故道都在今山东省。
  '12'注,使……流入。诸,之於。海,指今黄海。
  '13'决,打开缺口,导引水流。汝,汝水,在今河南,东流入淮河。汉,汉水。排,排除,指排除水道淤塞。淮,淮河。泗,泗水,源出山东泗水县,古代泗水在今江苏淮阴附近入淮,今泗水流入运河,只是古代泗水的上游。江,长江。案:汝汉淮泗四水,只有汉水流入长江,这里可能是记述的错误(依朱熹说)。
  '14'指洪水退了,才可以耕种并收获粮食。
  '15'得乎,等於说〃成吗〃。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1',五谷熟而民人育'2'。人之有道也'3',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4',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5',使契为司徒'6',教以人伦'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⑧⑧。放勋曰:'劳之来之'9',匡之直之'10',辅之翼之'11',使自得之'12',又从而振德之'13'。'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1'后稷,名弃,周的始祖。〃稷〃本是主管农事的官名,尧任命弃为稷,周人因称弃为后稷(〃后〃是〃君〃的意思)。稼穑(sè),农业上种叫稼,收叫穑,这里泛指农事。树、艺,都是种植的意思。
  '2'育,生养,这里有得以生存、繁殖的意思。
  '3'人之有道也,等於说〃人之为道也〃(依王念孙之说,见《经传释词》引)。这句引起下文,是说关於人的道理。
  '4'等於说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受到教育。
  '5'有,通〃又〃。这是承上〃尧独忧之〃而言。
  '6'契(xiè),尧的臣子,商的始祖。司徒,官名,掌管教育等事。
  '7'人伦,古代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以下五句即所谓五伦。
  '8'别,分别。叙,通序,等次。
  '9'放勋,尧的号。劳(lào),慰劳。来(lài),使……来(来归顺)。
  '10'匡,正,使……正直,即纠正。
  '11'翼,保护。
  '12'自得,指自得其善性。
  '13'振,救济。德,用如动词,指对人民施恩惠。以上是尧嘱咐契的话(依朱熹说)。(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1'。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2'。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3';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4'。孔子曰'5':'大哉,尧之为君'6'!惟天为大,惟尧则之'7',荡荡乎,民无能名焉'8'!君哉,舜也'9'!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10'!'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1'皋陶(yáo),舜的法官。相传禹和皋陶曾帮助舜治理天下。
  '2'以田地种不好为自己的忧虑的人,是农夫。夫(fú),句首语气词。百亩,参看《寡人之於国也》〃五亩之宅〃注。易,治。
  '3'这里的〃惠〃、〃忠〃、〃仁〃,是孟子随文而做的解释,并不能概括这三个词在当时的全部涵义。
  '4'把天下让给人容易,但是要为天下找到更贤的人却很难。
  '5'见《论语·泰伯》,但文字颇有出入。
  '6'大哉,等於说〃伟大啊〃,是全句的谓语。下文〃君哉〃同。
  '7'则,法则,用如动词,效法。
  '8'荡荡乎,广大辽阔的样子。名,用如动词,指用言语来称赞形容。
  '9'君哉,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