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汉语-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则,法则,用如动词,效法。
  '8'荡荡乎,广大辽阔的样子。名,用如动词,指用言语来称赞形容。
  '9'君哉,指得人君之道。
  '10'巍巍乎,高大的样子。与(yù),参与。不与,等於说不相干(依朱熹说)。有天下而好像跟自己不相干,是说不以有天下为荣。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1'。陈良,楚产也'2',悦周公、仲尼之道'3',北学於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4'。彼所谓豪杰之士也'5'。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6'。昔者,孔子没'7',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8',入揖於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9',然后归。子贡反,筑室於场,独居三年'10',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11'。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12',秋阳以暴之'13',皓皓乎不可尚已'14'!'今也,南蛮嘀耍15',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於曾子矣。吾闻出於幽谷,迁於乔木者'16',未闻下乔木而入於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17'。'周公方且膺之'18',子是之学'19',亦为不善变矣'20'。〃
  '1'夏,指当时中原各国(这些国家当时文化较发达)。变夷,使夷同化。变於夷,被夷同化。夷,见《齐桓晋文之事》〃四夷〃注。
  '2'楚产,出生在楚地的人。当时楚地文化也已很发达,但孟子仍斥之为夷。
  '3'周公,见《夫子当路於齐》注。
  '4'或,有人。先,用如动词,指超过。之,〃先〃的宾语,指陈良。
  '5'豪杰,才能出众的人。
  '6'倍,通背,背叛。
  '7'没,通殁,死。
  '8'任,担子,指行李。治任,收拾行装。上古时代,弟子为老师服心丧三年(哀痛与丧父相仿,但不服丧服,所以称心丧),所以三年过后门人散去。
  '9'向,向。相向,面对面。失声,悲不成声。
  '10'场,墓前供祭祀用的场地。子贡因对孔子感情深挚,所以又守墓三年。
  '11'有若,即有子,参看《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注。圣人,指孔子。强(qiǎng),勉强。强曾子,勉强曾子[也这样做]。
  '12'濯,洗。以,介词,用。〃江汉〃是〃以〃的宾语。下句结构同此。
  '13'秋阳,秋天的太阳。周历的七八月相当於夏历的五六月,正是阳光最强的时候。暴(pù),晒,后来写作曝。
  '14'皓(hào),光明洁白。尚,通〃上〃。不可尚,指任何人达不到孔子的境界。
  '15'╦ué),鸟名,又名伯劳,叫的声音不好听,孟子用〃唷ɡ幢扔餍硇械幕澳烟P硇惺浅耍悦献诱庋怠U馐敲献悠缡臃腔闹钠
  '16'〃出於幽谷,迁於乔木〃,是用《诗经·小雅·伐木》的话。幽谷,幽暗的山谷。《诗经》是说鸟,孟子则用来比喻人改邪归正。
  '17'引自《诗经·鲁颂·閟宫》。膺,击。荆,国名,就是楚。舒,南方的小国,从属於楚。惩,使人受创而警惧。
  '18'方且,将要。
  '19'是,指戎狄荆蛮。〃是〃是〃学〃的宾语,提前用〃之〃复指。
  '20'变,即承上文〃用夏变夷〃的〃变〃。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1';虽使五尺之童适市'2',莫之或欺'3'。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4';麻缕丝絮轻重同'5',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6':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7'。子比而同之'8',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9'?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1'贾(jià),价格。后来写作〃价〃。贰,同二。国中,都城中。
  '2'五尺,相当於现在的三尺多。适,到……去。
  '3'等於说没有人骗他。之,代词。或,句中语气词。
  '4'相若,相像,也就是相同。
  '5'缕(lǚ),线。
  '6'情,指自然之理。
  '7'或,有的。蓰(xǐ),五倍。什百、千万,都是说的倍数。什,十倍。
  '8'比,平列,等於说同等看待。同,等同起来,等於说划一。
  '9'孟子是说物之不齐是自然的道理,它们有精粗的分别,就和有大小的分别一样。假如大鞋小鞋同价,人们岂肯做大鞋出卖呢?若不论精粗,使之同价,人们又岂肯做精的出卖呢?(参用朱熹说)。
  攘鸡(滕文公下)
  戴盈之曰'1':〃什一,去关市之徵'2',今兹未能'3';请轻之'4',以待来年然后已'5'。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6',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7',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8',何待来年?〃
  '1'戴盈之,宋国大夫。
  '2'什一,孟子所主张的古代田赋法,即征收农产品的十分之一。关市之征,指在关市征收的商业税。征,抽税。戴盈之是说,实行什一之赋,去掉关市之征。注意:什一指农业税,关市之征指商业税,这是两件事。
  '3'今兹,今年。
  '4'轻之,使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
  '5'来年,明年。已,停止,指完全废除。
  '6'现在有个每天偷邻家的鸡的人。这是假设之词。攘,本指扣留自己跑来的家禽牲畜,和〃偷〃有些不同;在本文中就是偷的意思。者,代词,指前面的〃人〃。
  '7'损,减少。
  '8'斯,则。已,停止。
  陈仲子(滕文公下)'1'
  匡章曰'2':〃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3'!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4'。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5',匍匐往将食之'6',三咽'7',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1'陈仲子,有人说就是於陵子仲,参看《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注。陈仲子是齐国的隐士,不食不义之禄,孟子在这里指出陈仲子不可能彻底体现自己的操守。
  '2'匡章,齐人。
  '3'廉,廉洁,指不取不义之财。
  '4'闻、见,指听觉、视觉。
  '5'井台上有李子,螬虫吃掉果肉已经超过一半了。螬(cáo),树上的一种虫。
  '6'匍匐,爬。将,拿过来。
  '7'咽,咽,吞。三咽,吞了三口。
  孟子曰:〃於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1'。虽然,仲子恶能廉'2'!充仲子之操'3',则蚓而后可者也'4'。夫蚓,上食槁壤'5',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6'?抑亦盗跖之所筑与'7'?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8'?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9'。〃
  '1'巨擘(bò),手的大拇指。孟子用来比喻陈仲子在齐国的士中是最好的。
  '2'恶(wū),疑问代词。恶能廉,怎能做到廉呢?
  '3'充,满,这里是说无一处不贯彻体现。操,操守。
  '4'蚓,蚯蚓。这是说假使要彻底体现陈仲子的操守,只好变成蚯蚓。
  '5'槁壤,乾土。
  '6'伯夷,殷时孤竹国君长子,反对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伯夷在封建时代一直被统治阶级推崇为廉洁之士。
  '7'抑亦,作用同〃抑〃,还是。盗跖(zhí),相传为春秋时的大盗,名跖。
  '8'树,动词,种植。
  '9'孟子的意思是:陈仲子不能脱离别人而生活,一与别人发生关系,〃廉〃的原则就被打破了。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1',妻辟纑'2',以易之也'3'。〃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4'。兄戴,盖禄万钟'5'。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於於陵'6'。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者'7';己频顣曰'8':'恶用是鶃鶃者为哉'9'!'他日,其母杀是也,与之食之'10'。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11'。以母则不食'12',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13'?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1'身,自己。
  '2'辟(pī),绩麻,就是把麻分开,把短的续长。纑,练麻,即漂麻(依段玉裁说,见《说文解字注》)。
  '3'之,指〃粟〃、〃室〃。
  '4'世家,世世代代为卿大夫的家族。
  '5'戴,陈仲子兄之名。盖(gě),齐地名,戴的采邑(戴收租税的地方)。钟,六斛四斗(一斛等於十斗)。
  '6'处(chǔ),居住。
  '7'他日,另一日,等於说有一天。馈(kuì),赠送。,即鹅字。生鹅,活鹅。
  '8'频,通颦,皱眉。顣(cù),皱着鼻子。频顣,指皱着眉不高兴的样子。
  '9'鶃(yì)鶃,鹅叫的声音。为,语气词。
  '10'与,给。第一个之字指陈仲子,第二个之字指鹅。
  '11'哇(wā),吐。
  '12'以,因。以母,因为是母亲[的食物]。下面三个〃以〃字同。
  '13'这还算是能够把自己的操守体现在一切行为当中吗?类,同样的事情。
  弈秋(告子上)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2',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3',吾退而寒之者至矣'4',吾如有萌焉何哉'5'!今夫弈之为数'6',小数也。不专心致志'7',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8'。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10',思援弓缴而射之'1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2'。为是其智弗若与'13'?曰:非然也'14'。〃
  '1'无,勿。或,通惑,想不通。乎,於。
  '2'暴(pù),晒。寒,用如动词,使……寒,等於说冻。
  '3'见,指见齐王。罕,稀少。
  '4'寒之者,比喻和孟子抱不同主张的人,指奸佞谄媚之臣。
  '5'在王身上有点为善的萌芽,我又能怎么样呢?萌,植物的芽,这里是比喻齐王在思想上接受孟子学说而为善的苗头。〃如……何〃,等於说〃如之何〃,即奈何。
  '6'弈(yì),下围棋。数,指技艺。
  '7'致,极,即〃尽〃的意思。致志,等於说用尽心思。
  '8''弈秋,〃秋〃是人名,因善弈,所以称〃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通国,全国。
  '9'等於说〃唯弈秋是听〃,即只听弈秋的。
  '10'鸿鹄(hú),就是鹄(依朱骏声说,见《说文通训定声》),天鹅。
  '11'援,取过来。缴,见《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注。
  '12'弗若,不如,不及。两个〃之〃字都指上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13'为,通谓,认为。是,这个人。
  '14'这个〃曰〃字表示同一人自问后的自答。非然,不是这样。
  舜发於畎亩之中(告子下)
  孟子曰:〃舜发於畎亩之中'1',傅说举於版筑之间'2',胶鬲举於鱼盐之中'3',管夷吾举於士'4',孙叔敖举於海'5',百里奚举於市'6'。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行拂乱其所为'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
  '1'发,起,指被起用。畎(quǎn),田间的水沟。亩,田垄。〃畎亩〃连用泛指田野。据说舜耕於历山,三十岁才被尧举用。
  '2'傅说(yuè),殷代高宗武丁的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筑墙时先把土倒在夹板中,再用筑捣结实。据说傅说在傅岩(地名)为人筑墙,后来武丁就命他以傅为氏。
  '3'胶鬲(gé),参看《夫子当路於齐》注。胶鬲最初贩卖鱼盐,被周文王举荐於纣。
  '4'管夷吾,即管仲,参看《论语·宪问·桓公杀公子纠》注。士,狱官。举於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
  '5'孙叔敖,姓孙,名叔敖,春秋时楚人,隐居海滨,后楚庄王举以为相。
  '6'百里奚,春秋时虞人,曾被楚人捉去放牛,秦穆公知其名,把他赎买到秦,举以为相。举於市,等於说从奴隶市场中被举拔。
  '7'任,责任,担子。
  '8'空乏,资财缺乏,使动用法。〃空乏其身〃就是使他身受贫穷之苦。
  '9'拂,违背。乱,扰。
  '10'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使他们增加了能力。动心,使心惊动。忍,坚。曾,通增。益,与增同义。增益其所不能,大意是说对他们本来不能做的事有所增加,等於说增加了他们的能力。
  〃人恒过'1',然后能改;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2';征於色,发於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6'!〃
  '1'恒,常。过,犯错误。
  '2'困,苦,指苦苦思索。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利。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征,察验。色,容色,脸色。喻,了解。这几句是说一般人没有预见性,要等到犯了错误然后能改;要等到困难来了才着急,才能奋发有为;显出脸色来,然后才被人们所了解。
  '4'入,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bì),通弼,匡正过失。拂士,能直谏匡过的臣。
  '5'出,指国外。
  '6'孟子的意思是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可使身亡。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五单元  文选
  墨子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约生於公元前480年,死於公元前420年。他是一位出身於小生产者阶层的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因而提倡〃兼爱〃。墨子同情人民的疾苦,他认为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莫过於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因此他反对不义的战争,提倡〃非攻〃。他还反对统治者挥霍浪费,所以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希望限制王公贵族的奢侈,减轻人民的负担。他还提出〃尚贤〃〃尚同〃等主张。这在当时来说,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墨子也有落后的一面,如他提倡迷信,相信鬼神等。
  《墨子》一书是墨翟的门徒们根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的,现存五十三篇。最通行的本子目前只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
  非攻'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2',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4'。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5'。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6'。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7',罪益厚'8'。至入人栏厩'9',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10',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11',扡其衣裘'12',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13',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14',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非攻》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非难,责备。
  '4'为政者,执政的人。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5'以,因为。
  '6'至,至於。攘,见《孟子·攘鸡》注。豚(tún),小猪。
  '7'兹,通滋,更。
  '8'厚,这里当〃重〃讲。
  '9'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这里栏厩泛指牛马的圈。
  '10'苟,假如。
  '11'辜(gū),罪。也,语气词,引起下文。
  '12'扡(tuō),同拖,这里指拽(zhuài)下来。
  '13'当此,对此。
  '14'为,动词。〃攻国〃是动宾词组作宾语用。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1'。若以此说往'2',杀十人,十重不义'3',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4',故书其言以遗后世'5';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6'?
  '1'一,一重(chóng)。
  '2'假如按照这种解释类推。若,假如。此说,指〃杀一人,必有一死罪〃的道理。往,这只是习惯说法,没有〃去〃的意义,而只表示类推。
  '3'十重(chóng),即十倍。
  '4'情,诚,实在。
  '5'所以把称赞攻国的话记载下来遗留给后世。
  '6'奚说,怎样解释。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1';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
  '1'辩,通辨,下同。
  '2'乱,混乱,指混为一谈。
  老子
  关於老子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他就是春秋时楚国人老聃(dān),和孔子同时而年长於孔子。并说他〃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但是《老子》一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的色彩。它不可能是春秋时代的产物。大概是老子的后学者根据他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成的,成书於战国时代。
  老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观,同时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老子的哲学思想也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命题,并且讲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等祸福依一定条件互相转化的道理。
  《老子》凡八十一章,约五千字,基本上是韵文。其较重要的注本是魏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后人假托题作〃汉河上公撰〃的《老子章句》。今人对《老子》作了不少整理研究工作,如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正诂》,都可参考。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8',行不言之教'9',万物作焉而不辞'10',生而不有'11',为而不恃'12',功成而弗居'13'。夫唯不居,是以不去'14'。
  '1'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斯,则。恶,丑。已,通矣。
  '2'生,存。相生,等於说互相依存。
  '3'成,成就,即〃相反相成〃的〃成〃。
  '4'形,表现,显现。一本作〃较〃。长短是相对的,有了长才显出短来。今人还有〃相形见绌〃的说法。
  '5'倾,倾斜,等於说依靠。
  '6'音,单音。声,和声。和,和协。
  '7'这几句是说正反两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分割开,即相反相成的意思。这种相对观念是合乎辩证法的。
  '8'处事,等於说〃行事〃。处无为之事,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
  '9'施行不用言词说教的教化,实际上是采取放任主义。
  '10'作,兴起。〃不辞〃二字不好懂。魏源解作〃万物作焉而后应之不辞耳,此因应无为之道也〃。〃不辞〃就是不拒绝。完全随应万物,也就是无为而治的意思。(见《老子本义》)
  '11'有,据为私有。
  '12'有所施为,但是不倚靠,这是说不求达到什么目的。
  '13'这句也是指顺着自然,并不自己居功。
  '14'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也离不开〔功〕。去与居是反义词,有居然后有去,没有居哪里还有去?老子是说,不居功的人正是有功的人。 (二)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2'。埏埴以为器'3';当其无,有器之用'4'。凿户牖以为室'5';当其无,有室之用'6'。故有之以为利'7',无之以为用。
  '1'本章说明〃有〃〃无〃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辐,车的辐条。毂(gǔ),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里边贯轴,外边承辐。
  '2'就在於它的无,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无,指毂中空处。
  '3'埏(shān),造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zhí),黏土。埏埴,把黏土放到模子里。
  '4'这里的〃无〃,指器中空。
  '5'户,户门。牖(yǒu),窗子。
  '6'这里的〃无〃指室中空。
  '7'这里的〃有〃和下文的〃无〃都是抽象了的哲学概念。利,实利。 (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1'?高者抑之,下者举之'2';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3':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5'。其不欲见贤邪'6'!
  '1'道,这里相当於现在所说的规律。其,表测度的语气词。张弓,把弦安在弓上。
  '2'抑,指把弦压低。举,指把弦升高。
  '3'人之道,指社会上通常奉行的法则。
  '4'奉,供给。有道者,有德的人。
  '5'处,居,参见(一)〃功成而弗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