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汉语-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合形辅势,配合自然的形势。
'19'效,献。伎,通技。庑(wǔ),廊。
'20'外,指新堂外边。
'21'林麓,布满树木的山脚。崖,边际。
'22'间(jiàn)厕,互相交杂。隐显,若隐若现。
'23'迩,近。
'24'谯(qiáo)门,城门上的高楼,用来眺望敌人的,又叫谯楼。因为新堂设在城内,所以说〃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1',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2',岂不欲因俗以成化'3'?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4'?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5'?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6',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7',措诸壁'8',编以为二千石楷法'9'。
'1'延,引进。
'2'因,藉,这里指顺着。胜,胜景。因土而得胜,顺着山水的自然而获得胜景。
'3'因俗以成化,顺着风俗而形成教化。
'4'佑,助。
'5'适,指适意。
'6'理,治理。继公之理者,即下任刺史。
'7'志,记载,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志〃。
'8'措,置。措诸壁,嵌置石刻於墙壁上。
'9'编,指编入卷册。二千石,袭用汉代郡国守相的称呼,这里指当时州的行政长官刺史而言。楷法,楷模法式。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参知政事(副宰相)。最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辞官退休,死后谥文忠。
欧阳修出身较寒微,对人民疾苦、社会弊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居官时曾提出许多改革时政的主张,要求减轻人民的负担。在当时革新派范仲淹与守旧派吕夷简的政治斗争中,他站在革新派一边,曾因此数次被贬。可是当他晚年王安石变法时,他又采取保守的态度而反对新法。
欧阳修又是当时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和尹洙、梅尧臣等人一起,极力反对当时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文风,提倡写平易朴素的诗文,强调内容重於形式,实际上继承了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经过多年的努力,加以三苏、曾巩、王安石等的支持,这一革新运动蓬勃地发展起来。
欧阳修的散文、诗、词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留下的作品很多,现存的有《欧阳文忠公集》共一百五十三卷。
醉翁亭记'1'
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4',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5',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僊也'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7'。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等由於守旧派的陷害,相继去职,欧阳修上疏力争。守旧派给欧阳修加上别的罪名,贬知滁州。这篇文章是他在滁州时写的。於写景叙事之中,蕴蓄着抑郁的心情。
'2'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县。
'3'琅琊,山名,在滁州西南。
'4'回,转弯。
'5'翼然,像鸟展翅的样子。
'6'僊,同仙。
'7'太守,即郡太守,这是袭用前代郡的行政长官的称号。宋代有州无郡,没有太守的名称,一州长官叫知州,全名是知某州军州事。这里是欧阳修的自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云归而岩穴暝'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林霏(fēi),树林中的云气。
'2'暝(míng),昏暗(指夜色)。
'3'秀,茂盛。
'4'四时,四季。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山肴野蔌'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4',弈者胜,觥筹交错'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6'。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7',太守醉也。
'1'伛偻(yǔ lǚ),叠韵连绵字,腰弯背曲的样子。伛偻提携,指乡民背上背着东西,手里拿着东西。下面虽说〃滁人游也〃,这种〃游〃并不像太守与众宾的游。
'2'洌(liè),清。
'3'肴(yáo),鱼肉等荤菜。山肴,指山里得来的野味。蔌(sù),菜。
'4'射,指投壶。这是古代举行宴会时常玩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里,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要罚酒。
'5'筹,这里指酒筹,用来计算饮酒的数量。
'6'欢,同欢。
'7'颓,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制后用此名),封荆国公。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他的新法是在北宋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新法的目的在於给大官僚大地主等特权阶级以一定的限制,以增加朝廷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因而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屡受排挤,最后只得辞职。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他的散文有较大的成就,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作文章一定要〃有福於世〃,因而他写文章的态度很严肃,目的性很明确。他的散文大多数是政论性的,抨击时政,指责时弊,多精辟中肯,富有说服力。他的诗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的作品辑为《临川集》,共一百卷,由南宋詹大和核定。南宋李壁为他的诗作了注。清沈饮韩为他的文作了注,并补正了李壁所注王诗的阙误。沈氏注中华书局有重印本。
游褒禅山记'1'
'1'翳(yì ),遮蔽。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2',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6',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7',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9',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褒,同褒。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
'2'浮图,梵语译音,佛家认为僧人之中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叫浮图。慧褒,唐代高僧。址,基,这里指山脚下。
'3'庐,庐舍,指墓旁的房舍。冢,坟墓。
'4'其,指华山。这是说,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花山〃二字还可认出来。
'5'〃花〃〃华〃不同音,王安石认为读华是读错了。
'6'记游,指题诗文在洞壁上以记游。
'7'窈(yǎo)然,深远的样子。
'8'十一,十分之一。
'9'咎,责怪。
於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2',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4',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1'得,指收获。
'2'夷,平坦。以,连词,等於说而。
'3'瑰(guī)怪,珍贵而奇特。
'4'不跟随别人中途停止。
'5'相(xiàng),辅助。
予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2'、长乐王回深父'3'、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4'。
'1'谬其传,以讹传讹。莫能名,不能称名,这里泛指古说失传。
'2'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下文王回深父,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仿此。
'3'长乐,地名,今福建长乐县。
'4'至和,宋仁宗年号,至和元年,当公元1054年。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翰林侍读等职,死后谥为文忠公。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因而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他一生的宦途是不平静的,曾屡次遭到贬黜,最远被贬到琼州(今海南岛),为琼州别驾。六十六岁时死在常州。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散文与诗词都很有名。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方面,他和辛弃疾齐名。豪放是他的诗文的特点。
有时在作品中也流露出消极颓废的感伤情调,且常常阐发老庄的哲理,这就给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带来了不少的糟粕。
苏轼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共一百一十卷,收入《东坡七集》。南宋郎晔把他的文章选出四百几十篇,编成六十卷,为之作注,定名为《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这两种本子,解放后都有重印本。关於诗,有宋施元之的《施注苏诗》、清王文诰的《苏诗编注集成》、翁方纲的《苏诗补注》等。关於词,有《东坡词》和《东坡乐府》。
贾谊论'1'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2',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3',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4',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5',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贾谊,见本册883页。苏轼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了贾谊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原因。他归结为贾谊不能自用其才,不能等待和不能容忍。其实根本原因在於贾谊对朝廷的建议不利於当时的当权派,因而遭到排挤。
'2'贾生,汉代的儒者称为〃生〃,如贾生、董生(董仲舒)。
'3'所取者,指功业。
'4'所就者,也是指功业。
'5'致,指致功业。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1',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於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2'。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3',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4'?〃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1'汉文,汉文帝。
'2'见上册《有子之言似夫子》。此处与原文略有不同。
'3'昼,齐地名。孟子曾在齐国为卿,后来见齐王不能行王道,便辞官而去,但是在齐地昼停留了三天,想等齐王改过,重新召他入朝。事见《孟子·公孙丑下》。
'4'《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充虞,孟子弟子,苏轼这里误为公孙丑。豫,喜悦。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1',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2',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3'?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4',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5',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6'!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7',萦纡郁闷'8',趯然有远举之志'9'。其后以自伤哭泣,至於夭绝'10',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
'1'绛侯,周勃。参看本册721页注〔3〕。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二子,初封为代王。吕后死后,诸吕想篡夺刘家天下,於是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刘邦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刘恒回京城路过渭桥时,周勃曾向他跪上天子玺。
'2'诸吕作乱,齐哀王听到了消息,便举兵讨伐。吕禄等派灌婴迎击,灌婴率兵到荥阳(今河南荥阳)后,不击齐王,而与周勃等共谋,并屯兵荥阳,与齐连和,为齐王助威。周勃等诛诸吕后,齐王撤兵回国。灌婴便回到长安,与周勃、陈平等共立文帝。
'3'这是说他们君臣之间,比父子兄弟还亲。
'4'贾谊为太中大夫时,曾向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以及列侯就国,更改律令等一系列建议,得罪了周勃、灌婴等人。他做梁怀王太傅时,又向文帝献治安策,对治国、御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5'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浸渍(zì),双声连绵字,渐渐渗透的样子。
'6'遽,副词,迫不及待地。贾谊《治安策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7'贾谊因被朝中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路过湘水,作赋吊屈原。
'8'萦纡(yíng yū),双声连绵字,缭绕的样子。这里比喻心绪不宁。
'9'趯,同跃。跃然,跳跃的样子,形容远举。远举,原指高飞,这里比喻退隐。贾谊《吊屈原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正是远举的意思。
'10'贾谊在做梁怀王太傅时,梁怀王骑马摔死,他自伤未能尽职,时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夭绝,指贾谊早死。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1'。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2',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於草茅之中'3',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4'。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5',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6',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7',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8'!
'1'累,忧虑。
'2'睿(ruì),智慧通达。
'3'苻坚,晋时前秦的国君。王猛,字景略,初隐居华山,后受苻坚召,拜为中书侍郎。
'4'王猛被用后,受到苻坚的宠信,屡有升迁,权倾内外,遭到旧臣仇腾、席宝的反对。苻坚大怒,贬黜仇、席二人,於是上下皆服(见《晋书·载记·王猛传》)。
'5'匹夫,指苻坚。略,夺取。当时前秦削平群雄,占据着北中国,与东晋对抗,所以说〃略有天下之半〃。
'6'狷(juàn)介,孤高,不同流合污。
'7'沮(jǔ),颓丧。
'8'发,泛指立身处世,也就是上文所谓自用其才。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1'。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2';汉武得鼎,以名其年'3';叔孙胜敌,以名其子'4'。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1'志,记,后来写作〃志〃。
'2'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异禾。这种禾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而合生一穗。於是献给成王,成王送给周公。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嘉禾》文已佚亡,今《尚书》仅存篇名。
'3'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五月,得宝鼎於汾水上,於是改元为元鼎元年。《通鉴考异》认为得宝鼎应在元鼎四年,元鼎年号是后来追改的。
'4'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sōu)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御敌,打败了鄋瞒,并俘获了国君侨如,於是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以表其功。
予至扶风之明年'1',始治官舍。为亭於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於岐山之阳'2',其占为有年'3'。既而弥月不雨'4',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5'。官吏相与庆於庭,商贾相与歌於市,农夫相与忭於野'6'。忧者以喜'7',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於嘉祐六年(1061)到任。
'2'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
'3'占,占卦。年,年成,收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4'弥,满。弥月,整月。
'5'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6'忭(biàn),高兴,喜欢。
'7'以,介词,因,省略了宾语。
於是举酒於亭上,以属客而告之'1',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2',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於此亭'3',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於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1'属(zhǔ),后来写作〃嘱〃。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2'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3'优游,见本册1054页注〔5〕。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1',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2'。〃
'1'造物,造物主。
'2'珠襦押韵;玉粟押韵;日力押韵;守有押韵;功空押韵;冥名亭押韵。
第十一单元 文选
沈约
沈约(公元441…513),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历仕宋、齐、梁三朝,梁武帝时官至尚书令。博通群书,著述很多,有《晋书》《宋书》《齐纪》《四声谱》等书。他主张作诗必须讲求声律对仗。他和谢脁、王融作诗就努力在这方面下功夫,世称为〃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就是指这一时期诗的风格)。永明体偏重形式,忽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助长了当时绮丽柔靡的文风。但是他的声律论对诗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谢灵运传论'1'
史臣曰'2':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3',刚柔迭用'4',喜愠分情'5'。夫志动於中,则歌咏外发'6'。六义所因'7',四始攸系'8',升降讴谣'9',纷披风什'10'。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11',禀气怀灵,理无或异'12'。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注释】
'1'谢灵运,南北朝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袭封祖父谢玄的爵位康乐公,所以后人称他为谢康乐。他的诗文都很好,特别长於山水诗。他先做永嘉太守,游山玩水,不理政务。后来做临川内史,放浪无异过去。被人弹劾,徙广州。不久,因有人告他谋反,被杀。这篇是附在《宋书·谢灵运传》后的一段议论文字,《昭明文选》列入〃史论〃一类。文中共谈两个问题,一是情和文的问题,一是声律问题,并以此来评论前人的作品。全文以后者为主,因为这在沈约看来是他独得之秘。
'2'史臣曰,史臣即指沈约自己,这是仿《史记》〃太史公曰〃之例。
'3'五常,即五行,指水、火、木、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