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合大拳师-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常家过去自包头押运银两回榆次,未防抢盗,都是当地熔银重铸,打造千斤锭,骡车驮运。都知道带着银票比货物白银实在。可是这票号背后更多是信誉于实力抵押,兵荒马乱,命都难保,说给谁都不放心。
貌似在感叹时事,实际也说出了几个大道理。一是银票不过一张纸,说废就废,所以保镖危险。还是货物实在,可以当饭吃。二也是暗示袁凤吟此道的凶险,就是镖师,掌柜这些内部精英的信誉与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为了捍卫信义智勇,必然要正确看待生死。人不能轻生,自己都保不住命,又怎么保护人家的东西,人家又怎么能放心。而又不能贪生,贪生恶与轻生。因此不能为这些必然之时而过分伤悲,既然上路了,就要风雨无阻。
理是这个理的,但人之为人,是因为有人性。都是爹妈生养,谁又能忍心看着一条性命瞬间消失。
凤吟中午没吃饭,青面也回避修养,不再登台。凤吟找着冯老三道:“三哥,拿个主意吧。”
冯老三道:“凤吟,你放心的,看三哥的。”
袁凤吟也知道冯老三辛苦,而且又带着伤。跟自己过去又无交情,能帮自己纯属义气。
凤吟找着老三商议,是看中了老三的打法技术。老三虽然是个跤手,功夫有点偏,四门功课少好几门。但一点不含糊。他跟其他武师打他还占便宜。
因为过去江湖凶险,拳师兴旺起来也就这几年。过去都是带刀子上路的,少有赤手空拳。赤手空拳是因做店护院等行业兴起,逐渐形成。也是门派拳理发展的一个高峰表现。
这个时间标志着拳术达到一个趋于完善的阶段,上接江湖打斗,中承技艺交流,往下广传的事情,都说不准。
其中有几个大拳种,是自早就很完备的,就通臂、关中、少林、太祖这些。而且器械之法都并行传承,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很多拳种的完善,多是在戚继光《拳经》的基础上,而拳经与通臂长拳,太祖长拳,陈家炮捶,关中拳这些又极其相似。
只是在明时因为刀枪技术、布阵、火器等相当发达,在戚帅后期编整《绩效新书》的时间都把《拳经》给去掉了。但他编他的,民间该练还是练,非但练了,还发扬起来。新拳种的形成也就分了多种方式,首先得肯定,必然要承接一门拳法。然后在文化理法中寻找永恒规律。引自于枪,引自于经,就多了。在这个发展中,就隐隐地强调了徒手。徒手可以表现理法,独立长进。很多套路开始分解,规整,逐渐争多,百花齐放。
实战首先看环境,不明环境,拳法不能活用后果不堪设想。三魁就是个例子。所以拳法的运用表现,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所限。
就比如向东兄弟,拳脚功夫不能说多高明,也志不在此。但是向东兄弟刀子却不是一般武师能挡的住的。所以很多拳法都是拳械综合的,为了这个共用性,必然要牺牲一些东西。源于所用而的理法,就是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马上步下,长枪短棍,各有特色。所以,拳还是有高低的,刀枪弓拳肯定不一样。只是看在什么大环境下,看谁更适合发挥。
所以看一个拳种风格,或者人的修为,不只要看一拳一脚的风格特点,而是支撑他战略战术的真正根基所在。就是心意二字的灵变程度。简单点可以权当做反映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把握能力等等。
因而,看二人较技,不单是看风格特点,更应看背后的内涵,是后发先至,还是强攻硬打。
就冯老三的跤,是完全冲着徒手训练的,在徒手的原则下,相对很多拳法就占了不少便宜。不能说谁绝对高,但专攻必有报。
冯老三求得是个制服对手,摔多于打,可以不取对方性命而分出高下。所以袁凤吟这才找冯老三商议。
冯老三也果然不负嘱托,就替了孙青铜。孙青铜的打法是巧打制服,比得是个灵便。所以开始袁凤吟才安排他撑门面。
像裴秋实那种出手就要命,虽能立威,却失人心。人无德不能立。
(说了一点用得着的问题,明天再发点目前都关心的,或者在某个阶段用得上,感觉用得上就拿去好了。小说点到为止就行了,再说细了也没有参考价值,还破坏了文章。乱拳打死老师傅,有点基础的话可以这样跟太极者玩玩。朝鼻子戳,照耳门扇,跑着扇,搂脖子劈脸的扇。听不着拿不着的。但凡有点整劲搂上就是一个跟头。一定能把老师傅逼得出手扑你,那个扑不用怕,很短的还不连贯。踹他髋骨,踹上就管用。回头要正气起来,哪怕跟亲爹,感觉有疑问也打打看。如果不凑效,那么恭喜你,跟着学吧。
为人民服务。只希望大家别糊弄自己糊弄别人就好。敬天地,知羞耻。)
第三十四章 中路翻车辘轳锤
第三十四章中路翻车辘轳锤
挠羊汉对挠羊汉的跌对摔跤,如果水平相当的话很难看。因为都防着,上身几乎找不出破绽,都从腿上想办法。结果俩人都趴着身子掐在一起,生怕被人抽了腿。那样子就是俩人弓身趴腰跟地面都平了,叉开腿支在后边,两手互掐互推,一阵推搡纠缠,不是很好看。一旦抓上劲了就带着圈转,得机会踢腿上绊子。
通常水平相当,绊子都用不上,就在这个当口再找机会抽对方的腿。所以好看的地方基本就是抱腿摔。
现在冯老三对得是武术拳脚,就用不着这么小心了,站直了身子反而更放得开更灵活了。拳头过来,身子一侧就闪过贴进去了,一转就是个抱腰。对方得扎马沉劲了他一顺下去就给把腿镐起来,人就给扯小狗一样掀翻了。
后边的几场打斗就不用大肆渲染了,动作千万,其理相通。冯老三的打法很有特色,繁杂多变不易描叙,但又可以总结为几个大要领。
就是或拉开或贴近,以步控制,以手阻挠,逢打必闪进,闪进必缠绕,缠绕必牵绊,搬倒了就算。让对方的拳头打不顺畅打不实在,一旦有机会就近身摔跌,没摔成就一阵纠缠。特别的是他的摔跌不是起手就抢把抓衣服,是抄手进去挽挎手臂,脖颈,或抽腿,或抱腰,顺手一带衣服抓住。
但是不做多余纠缠,一旦三五手还不能成功一膝盖护身顶来,拉开来连踹带打以图再进。一般人被他三摇两拽就给撂翻了。
冯老三将败者手脚连挽带拿,控其关节或扼其咽喉,拖拉两下就算分了胜负。通常就是简单的几个拿法,最多是蹬倒在地,用腿踹开对方跨根让他使不上劲,没有太复杂的锁拿。而且也是尽量减少纠缠。但都看出来了,冯老三的手又快又准,如果五指稍稍一偏,就是搬脖颈搬大胯,而是抓脸抓裆了。所以一旦被放翻,一旦都认这个人情,知礼而下,算是死过了一回了。
但就这样,冯老三的眼睛也被人给划出了淤血,两个眼里边都带着血点。耳朵也在混乱中给人抓出了血道了。冯老三本来左耳朵就是裂开少一快,那就是过去在纠缠中给蹭掉的。
这些都在所难免。后来底下也都挺佩服冯老三的,一般就是上来尝尝滋味,客气一下就回去了。冯老三这个打法太耗精力,得紧盯着对手。亏得平时练习多,就这样每晚下场,肩胯关节处都有一种脱节的疼,心中还有一种担心撕裂的慌张。
老三总是笑呵呵对凤吟讲:“兄弟,怕明天真不行了。”凤吟也劝他算了,但老三也上瘾,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凤吟非常感动。
这些天还真没出过大事,最多是个关节挫伤。
外行看热闹,看着高手被撂翻是感觉热闹,但长了也就没意思了。老三那个跤太难看,弓着个身子两个手抓来握去的,太磨叽,真不如一拳放倒干脆。
内行看门道,很多玩巧的就发现老三挺巧的,他拿人不是靠指力臂力这些,就是缠绕反别,总能恰到好处地躲过对方的攻击将对方缠住摔翻。
这时很多人才发现,两手合握连成一手竟然能破不少擒拿玩意儿。
通常的小缠丝就是扣抓着对方的手,切别腕子一压,对方腕子一疼就跪下了。不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来这么一手还凑合,一旦两人警惕起来,这些都很难凑效,就拿着了一抬一抽也就出来了。所以很多小手都不实用。
冯老三却有一套,他不是去切那个腕子,是直接用整个胳膊讲对方的胳膊夹在腋下,这样一拿是拿一个膀子,一拖一抬就能给卸了。但是又不纯是摔,带着打法,一旦形成局面,就不整个身子缠上了,而是顺着对方的重心一扒拉人就甩出去了。
就发现冯老三大多的拿法都是用腋夹再放开,给对方一个挣扎的余地,接着挣扎就往外扔。再不久拖趴下,两手抓着对方的胳膊一拉一压就给夹上了,夹上就支开腿在对方腿前一拦,拽着一拖一准就给拖倒了。
只要对方的胳膊给拉直,就一准能拖倒。周旋的时间就是拉直与抗挣之间,想法给他反关节拐住。
这对内行来说,算是看了门道了。
冯老三跟其他跤手比有个特点,就是拖。他一旦拿住对方,不去继续抗劲拿死,也不用身子去捆,就是扯着一拖。实际这一拖就是一种拉直。人的关节被反了,或者两手合力找着力点就给搬回来了。但是一旦把关节给拧上了一扯,关节再有力也受不了。
冯老三就是这么硬扯。他扯得快跟得也快,一扯一送之间,那腿往对退后一套,那人一个踉跄就摔出去了。通常冯老三跟上在地上跺一脚,算是踢着头了,对方也都知恩领情。
台上这几位都看出来了,冯老三绝对不是一个场子上培养出来的跤手,就看他这摔拿法,明显是有防备的。
他防备的不单是敌手的插眼抓裆,而是外人的救助。
什么意思,就是再拿这一位的时间,精力更多是用来防备场外人的偷袭。换句话说,冯老三不是玩的一对一。
能在摔法上一对多,打法上就更灵便了。这个人不简单,有心眼。袁凤吟心想,以后出镖一定得请上三哥,就三哥这个谨慎程度跟义气,还有这拿捏的分寸,有他在身边,可以说万无一失。
冯老三给凤吟盯了三天场子,非但守擂成功,而且博得了大家的尊重。
但眼看冯老三撑不下去了,凤吟也一再劝告“三哥算了。”冯老三总说“有数”。
第三天就是冯老三摔着伙计表演了,这次用得正经的跤法,演了不少活儿,冯老三自卖自夸说辞一套一套的,搞得大家都挺高兴。眼看太阳西沉了,冯老三喝口茶道,“恩,行了。也是得个机会跟各路好汉学习学习。差不多了,再玩就耽搁事了。”
这就准备收擂,可就在这当头上,台下有人喊了一声:“冯大哥,看冯大哥跌对,真是开眼。我也爱好掼跤,您给我指点指点?”
听着是京城口音。
京城出鞑子跤,也很厉害,敢上场就不简单。
古有力听着声有点熟,不是纯北京口音,带着家乡味。探身一看,还没做反映,边上的杨万里道:“怎么他也来了?”“梁铁锤?”
梁铁锤跟古有力是同门不同支,也是胶东的螳螂。擅长连贯摔打,赶马三劈捶,中路翻车。他的打法就是两臂猛轮猛砸,但是配合着玉环鸳鸯步,远了就砸上了,近了合上步子就是个摔。就貌似胳膊形成一个轮子,跟腿铰剪在一起,对方进了这个当口,手脚一切,铡刀铡草一般就挘倒了。
气势就是莽夫瞎轮,先声夺人。轮的时间是用腰胯带起来的,所以周身一体,劲路通达。两臂开始相距不远,随着轮砸变化,分合曲直,就生成了许多招数,也就不单单是轮圆了。
但是劲路始终是含在前臂。螳螂拳特别注重双刀跟秘肘的练习,双刀就是前臂,秘肘就是腕子。
这一路却是捶法。胳膊轮起来又带着身子,最后一击前腿脚跟一刺地,重心一坠,扎一个四六马步,一捶定心,左手护于肘腕,跟八极还真有些像。
在胶东土话里,用皮带抽打叫做“捆”,用棒子磕碰叫做“梆”,所以这一套就叫双捆双梆肘。
基本就是两臂兜起来写着往下劈砸,然后一返劲又挂起来,连环用。练得时候就是对捆对梆或者打桩了。
后手稍微慢半拍两个胳膊就分开,就是一捶接一捶,合一起就是双捆。分开后的基本就是王八拳了,急上加急打倒还嫌迟。要点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蹭,两臂尽量轮成立圆,护住中线。因为不是弓步翻身的劈挂,所以相对快捷,反映也方便,一看不行前腿直接就能起来。
所以见面一个正蹬冲过去,照头盖一肘,接着轮就行了。一条胳膊大翻车的一个方向轮的也有,单王八拳,双王八拳,正王八拳,反王八拳。这是硬上的。
如果走巧,就可以不走大轮的立圆,把圆缩小,每一轮正好砸在对方的出拳胳膊上,就恰到好处了。对方右拳一出,让咱右拳一轮给挑偏,左拳跟着就到了,他要后手一挡,咱前手正好又抽出来轮回去了。反过来也一样,挥个“义”字再翻回来。
实际这个也不盲目,舞棍花,刀花,穿剑,甩鞭,都是这个理。
捶上就捶上,捶偏了步子一上就是个切别摔。他就不是单纯砸脸捶锁口了,比如对方跟自己同势子,就把前脚探他脚后,胳膊自他腹部往胸上一横轮,就人轮翻了。如果他跟自己是顺撇,还是前脚插到他腿后,用胳膊轮起来横胸别摔。
梁铁锤出了名的轮起来没完。他轮起来不是光轮,而是能轮成一条绳镖往前穿。一旦身子顺畅能打出整体劲来了,就不用这么傻乎乎的大轮了,就是前臂做个小圈翻背一崩就可以了,前手崩了后手补捶,后手反背前手补捶,勾搂挂劈,崩补集连。
实际是就连贯起来的反背锤与后直拳。胳膊轮起来了,腿也一样的道理。身子仰俯拧旋,腿就勾挂截拦。也有专门的练法,破法,就是传说的秘门螳螂了,对这一手都极为重视,成为破螳螂拳的螳螂拳,实际没什么破不破的,就是这个劲用活了。
有套说辞听着跟故意气人似的:“你快我短克,你靠我点破。钩搂用提拿,番车迎辘轳。闪来我挪开,腾进我转外。一肘遮半身,猿猴步法进。全身秘了门,任意随敌人。”
这个简单实用,只要能把劲摔畅快了,打一个也是打,打两个也是打,虎入羊群,基本就能杀出一条血路。梁铁锤叫梁雪江,靠这一手打通了南北镖路,又加上拳头过硬,江湖人称梁铁锤。
前腿弓后腿蹬,碾脚送身,拧腰摆臂,浑身的力气打上也不轻,小臂反崩又补手开路了,肘子一坠就回护上了。
对方不远躲必然潜身闪进,就式揪着头发压住,盖肘加膝,又是一个闭门脚,前手反崩。
四六偏马步,前捶占中后捶护肘,双采双封闭门式。
用活了也是缠丝绞炮,大有无坚不摧之气势。
如果孙氏兄弟也这么用,裴秋实也架不住。
梁铁锤自早就看不起孙家的拳,他跟古有力都是山东大汉,自幼的罗汉铁臂排打,身大力不亏,一力降十会。
山东再早是太祖、弥祖拳比较多,但快书里津津乐道的却是秦叔宝、武二郎,铁鞭铜锏,醉打连环。玉环步绞错捆拿,鸳鸯脚奔裆挂面,不信后发制人以慢打快。光打个措手不及还不行,好招巧手让你没有机会用,吞吐开合爱吃管够。路都封上了,手都见不着,哪还有招架。
当初戴老拳师一下社旗也是遭老罪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千斤闸式。
按说成了名的人物一般不爱打这种擂,但是刚到太原就听人讲,有个年轻人神锤铁肘,几天打死了好几个人,梁铁锤感觉这亮镖擂也太猖狂了,就打算来打一打。
他不知道裴秋实,见冯老三占了一天了,一打听说这几天就没下去,这才要登台比试。
刚才喊了一嗓子的不是他,是边上的一个伙计。
(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由外入手,僵了根本玩不起来,呼吸,肢体,自己就找着调整办法了,比空想强多了。所以也不怕练死,轮一轮气血流畅,肢体舒畅。打倒意淫派。有人说这样太累了,累点正好练体能。)
第三十五章 艺高不在个子上
第三十五章艺高不在个子上
古有力起身相迎,道:“梁老师近来可好,怎么亲自登台?后台说话。”
就把梁雪江给往后台引,后边那个粗矮短矬的青面也跟着优哉游哉地跟了过来。
古有力对他这么客气,是因为虽然二人不是同枝,但从老祖宗那排,梁雪江跟自己的老师是一辈。
古有力属于跟师早小辈分,他跟他老师实际差别都不大。
螳螂拳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一个完善进展的高峰,实际螳螂拳自早就是有少林罗汉短打演化而成的崩补八肘。然后在历代的学习总结中逐渐添枝加叶,不断完善。后来越来越多有了十八凑之说,而这还没完。因为历代学习螳螂拳者多是半路出家,折服而转学,所以随着历代的编整,分成了各家风格。或者由于齐鲁大地礼仪只邦的缘故,这些人还真爱凑在一起琢磨。而且一经盘道发现之前的旧拳还都能论上辈,这就亲上加亲大锅乱炖。后来套路是越来越多,风格也越来越多,最后都泛滥了。但是就核心内容,各家还都有各家的玩意儿。
古有力自早就习练家传铁砂掌、罗汉拳。已有名气。后随魁德堂王云升先生学习螳螂拳。而王云升先生在得螳螂拳前已是武举功名,而且已经在家开设武馆了,教得是弥祖长拳跟地功拳。
他这一支的拳功成型,实际是在古有力身上。
王的恩师“闪电手”快手李之箭,是正经的螳螂拳,先在南方做事,后回山东济南开设镖局,但一直没有衣钵传人。金盆洗手之后独身云游,盛名不减当年。至烟台福山闻听王云生善拳法,登门访见,但见王云升演习之后不赞一语。王很不服气与李较技难,数招架而数败。于是拜快手李为师,数年尽得其技而有成。
李之后便一路向北云游访友,再无定所。传闻至京津、奉天,再无踪迹,也不知再有无传人。
他这一支再往上到了生霄道人就不好核对了。
古有力是武松般的大汉,高人一头乍人一背,提一条单刀的话能凑足三百斤了。
出道之时行经田野,适有二牛抵角,见之来疑相犯,乃共奔面前欲用角抵之。二牛先后到来,先到之牛,被一脚踢中腹部应声倒地。后到之牛被其握角,照前脊一掌,一掌击毙。之后因为农户要求赔牛,闹将起来,名声腾播遐迩。
他是个人物,后来有俄国人在利亚设擂较技。时正值祖国蒙辱之时,力倡武道,以期振奋民族之精神,率先垂范,身赴异邦海参葳,登擂连连力挫沙俄拳击高手,击败擂主取而代之,经多场比赛均无对手,勇夺锦标而归,威名远振,有“螳螂王”之称。
古有力之后的是七星螳螂,梁雪江之后的是梅花螳螂。
而梁雪江那一支从他师爷双钩李冰霄这就跟那边分家了,往上就是祖师王朗了。到这就对不上了,但东西又一样。
李冰霄,因为双钩耍得绝,当地人称李二钩。后来他这又传出另一支跟六合、劈挂合了的马猴螳螂,也对不上头。传着传着就出了个叫“李二狗”的字号了,到这胶东螳螂三大枝都对不上了。
再之后的太极梅花,六合,光板摔手,秘门、八步那些个,都是从这分出来,光板摔手秘门八步在当时都不能算大枝,只能说是个风格。
太极梅花在梁雪江的弟子姜阔龙身上得到了大发展。姜跟大财主宋子德、地功拳李仲祥是把兄弟。宋是烟台第一庄园主牟二黑的女婿,家资丰厚,痴迷武学,因为身份所在不方便亲自求习,遂出资供兄弟学习后来切磋研究,合以梁氏编整的《可使有勇》拳经,在梅花螳螂拳的成型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之后才有了“螳螂三山”。
但有一样有趣的是三支螳螂各自都参了地躺拳,而这地躺又不是出自一人。就一支隐秘的小架螳螂,传说为祖师王朗妻舅后传,竟有四路地躺。孙青麟学那套,就是这套,都不知道是什么拳了,
杂七杂八。
说梁雪江是山东好汉,是因为其性忠厚而火爆,嫉恶如仇。分量是有,个子不高。但拳风硬朗,硬接硬砸。身子不大但拳力劲道,也喜好比武较技。螳螂拳招式繁杂,本来也是速成的拳法,技术的提高多赖切磋。
他家“德顺堂”在京城有丝绸庄,成艺后时常自京城押运货物归烟台海阳,恃艺高而胆大,时常独自押运。终于一次出事了,从这次的事件上,很容易看出这门螳螂拳的风格。
咱一直没描写梁氏的相貌。此人气势逼人,却不凶悍。不是那种带有文气的超脱威严,又不是那种吹胡子瞪眼的粗狂威猛。像是努力压着火,又不屑左右的样子,充满自信与骄傲。他的帽子下额外斜出一条黑布。梁铁锤还有个外号叫梁一眼。
那一次是遇劫匪数十人,虽为兵刃群都,却依然是中路翻车的路子。双臂兜裹开合连绵不断,头顶盘的辫子散落开,扎在眼上。但生死攸关无暇顾及,虽然打死打散歹人保住了性命物资,但之后不久右眼便完全失明,从此又多了一个外号。
这之后他广收门徒,悉心培养后人,但火爆倔强的脾气却一直未改。所以今日听说有善揣顶的高手占擂,几日打死数人,心下愤恨,特来挑战。
在梁与弟子姜阔龙身上,非常容易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