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茅蓬语录-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下,从善、恶、财富、名誉、地位、苦、乐的困扰中退出来吧!

这个世间在哪里呢?它就在迷恋着世间的生灵心中!黏着于称赞、获得、名誉、乐与苦,就叫做「世间」。当它在心中时,世间便生起,世间众生便出生了。

如何使诸行平静下来呢?我们就只是单纯地去除执着,并且看清它们本然的样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夫学道者,先须屏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

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观功利如土苴(苴:渣滓之意。);观家国如牢狱;观财色如疮痈(痈:皮肤蓄脓肿之意。);观荣誉如谷响。

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所谓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着,成为一个无心道人。

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它不下,因为无始劫来,习气薰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

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

只因妄念执着,爱缠世间幻法,所以弄得四大不得空,生死不得了。

十二时中如金刚利剑在手相似。最先向八识田中尽力一挥,如斩一握丝,一斩一齐断。眼之所见既断,耳之所闻亦断,乃至鼻舌身意香味触法同时俱断。过去事已断,现在事今断,未来事当断,遍搜胸中无可断者。

既舍外尘,妄心随息,妄心息故证会中道。

心识念念攀缘,系缚尘境,不得自在,即是众生苦。若了境空无缚,内结不生,

证会一心,根尘俱寂,即入性空法界,证无相菩提。

但向非空非有,无住无依之一念,痛下工夫。似从绝壁之巅,悬崖之顶,放身直下。更不顾后虑前,境智俱亡,亡亦叵得。设不如是,皆非究竟。

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圣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

掷骰子的方法,只有一种是赢的,那就是把它们掷到九霄云外去。

对于自身的不幸挂念愈久,它伤害我们的力量就愈大。

或向溪前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磐石。

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多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若内心常怀着罪恶感,放不下,此乃修行上最大的障碍。

假如你有一件忿恨的事,或者和某人有点纠葛,不要老是翻来覆去,把你想的、感受的,或者想说的,在心里一遍一遍的煎熬,因为神经就是这样磨损的。正如同鞋带,在每天拉扯的地方磨损一般。

修行要有志气,乃在于肯与不肯之间(放下即是)。

把热心于俗事的力量,转为热中于佛法,即能转烦恼为菩提。

学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牢执不放——不舍,终无成就菩提。

赌博就是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赢。

生命本来就很单纯,若我们硬把它想得很复杂,那也会形成一种负担。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的修行,如果他的心灵并未远离贪欲与执着的话,就像想要在湿润的木头上起火一般,绝对无法达成目的。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佛道近矣!

执成病,着成魔,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不要执着于此时、此地,要轻轻放松,放下即是,那么你的内在就会充满着宁静。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舍之又舍,以至于空。

直下承担,不要愈求愈远——「放下」就是。

无牵无罣,得大自在。依法解脱,是名修行。

若用烦恼心期待开悟,则永远不会悟,放下即是。

生命的主宰,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而内心深处的智慧,是由放下开始做起。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舍(放下)尽一切(包括烦恼),当下自在。

交通拥挤、车辆多,找不到停车位;内心执着、放不下,找不到安详处。

别人教的方法再好,还得你肯放得下烦恼才能受益。

鸽恶铃而高飞,不知敛翼而铃自息;人恶影而疾走,不知处阴而影自灭。

歇即菩提,悟即自在。

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多虚不如少实,大丈夫应直下休歇,顿息万缘,超生死流。

由于执着,我们经常遭受不幸。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看破是真精进,放下是真功夫。

过去事能丢则丢,现在事能了则了,未业事能省则省。

能放下烦恼自可安眠。

有好子孙方是福,无多田地不为贫。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追求真理的人必须先抛弃不必要的负荷。

应用你施舍的力量,放弃所有不能给你真正快活的心理动机。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至道之要,唯有息心。心既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五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现。

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

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于一切事但知无着。

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顿止诸缘,妄想永息。

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瞋痴爱泯灭。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心,随心转变。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

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当下一歇,便是。

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但识本心,息却思惟,妄想尘劳,自然不生。

一切世间法,虽应而能休,虽休而能应。所谓提得起,放得下。

如人卧疾,攀缘都息,妄想歇灭,即是菩提。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举世尽从梦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七凸八凹山下路;有谁来叩白云扉?披云常啸千峰月,闲却人间是与非。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道即心性,如虚空不增不减。但随时随处息业养神,自然神妙,此为圆悟。

大凡修行须是离念,此个中最是省力,只要离却情念,明得三界无法,方解修行。

道无方所,明之在人;法离见闻,断之在智。若能顿舍从来妄想、执着,于一念顷,顿悟自心,顿明自性,不染诸尘,不落有无,自然法法成见。

顿止诸缘,妄想永息。放舍身心,虚壑其怀;不缘而照,起作恒寂。

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

不为物转是智,随缘转物是慧,离缘离物,即是「生死解脱」。

山静云闲,如是机缘如是法;鸟啼花放,尔时休息尔时心。

放下有限,你就拥有无限。

经验的烙印

伟人们并非始终聪明。

在生活中未曾作过任何傻事的人,决不如他想像中那么聪明。

人们的聪明并非以经验为依归,而是以接受经验的程度为依归。

当你犯了错误,不要惘然回顾,应紧记教训,然后向前看。

任何人都可能有错误,但只有愚者才会一错再错。

经历重大变故的人,容易变成智者。

今天是昨天的学生。

一生中没有过失的人,就是一生中毫无作为的人。

不承认错误是个过失。知道犯了错,还顽固不改的人,更是大错特错。

最宝贵的学习是你亲自体验中得来的。

经验只供你自己用,听来的知见,充其量不过是知晓而已;如果没有历炼,那些知识绝少有实用价值。

很多人生的智慧,需要经验累积到某一种程度才能开悟。

你必须时时刻刻学取别人的经验,警惕自己别犯下相同的错误。

唯有勇敢面对伤口,才有从灾难中走出的可能。

以他人之不幸而学得谨慎乃善事也。

除了「经验」,没有什么可让「理论」相形见绌。

智慧来自经验的累积。

最糟的范例可能是最佳的老师。

智慧来自精确的判断,精确的判断来自经验,而经验则来自判断错误。

如果能从失败中记取教训,那就不算是失败。

智者从错误中学习,愚者则重蹈覆辙。

记取教训,活在当下,仰望明天。

人生像战争,采取最少错误行动的人,并不就是最好的将军,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从矫正错误中获得辉煌战果的人。

失败是教育,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阶梯。

我们多半是乘着我们所抱的计划底残迹登上天堂,而发觉我们的失败就是成功。

只有一个灯笼引导着我的脚步,那便是经验的灯笼。

经验若是智慧的朋友,就是它最好的朋友,否则就是最坏的敌人。

借取经验,而非购买经验的人是幸运的。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是一种耻辱。

永远不要因承认错误而感到羞耻,因为承认错误也可以解释作你比昨天更聪明。

虚心接受错误便是胜利。聪明人往往从别人的错误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历史是一种用实例教训世人的哲学。

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练能够使他成熟。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过往的苦痛是让果实更加甘美的肥料。

如果想早一点到达目的就走老路。

生命是经验的河流,你游得愈广愈深,就愈丰富。一生从未当过傻瓜,就永远成不了聪明人。

任何人都可能犯错,只有愚者才会一错再错。

事情如何发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处理,且最后学到了此什么。

一个伟大的失败,有时也可能和一个出色的成功一样有价值。

在你通往成功之路时会发现,以前的失败只不过是一些必要的绕路。

人不怕失败,只怕不知道失败的原因;不怕跌倒,只怕跌倒了不肯爬起来。

生存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累积经验,累积经验就是无休止地创新自己。

所有的不幸,都是走向未来的踏脚石。

挫折是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人生求胜的秘诀,只有那些失败过的人才了若指掌。

不能从失败中记取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一次小小的失足也许会防止重重的跌落。

那些不能牢记过去的人,命中注定要一再重复自己的过去。

引致我们成功的最大向导者,便是我们由自己的错误所得来的教训。

「经验」是智慧的粮食,潜能的起源。

经验是一把在你丧失头发后,生命给你的梳子。

让生活的每一个经验,都能成为有价值的经验。

懂得运用生命偶尔的失足,有时会成为转机。

错误是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事,重要的是如何面对错误。

从失败中获得的,远比从胜利中获得的更多。

以失败为师。

眼前的失败也许孕育着成功的胚芽,它将在日后绽放花朵,结出永恒的甜果。

对大多数人而言,经验宛如一艘船的尾灯,它只照亮已驶过的航道。

经验的代价是昂贵的,但愚人只能从经验中学习。

每一个人都要亲身经历,才知道炉灶是烫的。

唯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的那一处挤脚。

实力是要有人生体验才能培养出来的,从人生的体验中,自然就会获得很好的觉悟。

外界事物之意义,即是你生命经验本身之意义。

经验所得来的定理,往往胜过光靠想像所得来的理论。

注意!别让错误紊乱了整颗心。你的过失,是最具有意义的教训,这也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失败」是很好的教育,如果善加反省思考,就能在失败中,获得和成功一样多的珍贵事物。

经验是优良的老师,只是学费很贵。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减少我们对生命无谓的浪费。

当你跌倒的时候,不要白白地爬起来。

不要怕犯错,因为当你老时,这就叫经验。

错误不一定是罪恶,如果错误就是罪恶,那么「成功者」便是满身罪恶的累积。

聪明的人,从别人的错误中警惕自己。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小小失败的碎石,会铺成成功的大道。

用经验来品尝人生的道理。

梦幻泡影

如果苦生起,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它。

名字并不是固有的实体,它们只是暂时性的事实。

有些人终生向幻影追逐,所得到的也只是幻影般的满足。

所有完美无瑕的东西总是让人像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投身而去。

越能够看得清这个世界的真实面,我们就越有能力去顺应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

我们的名字,都是黑夜的海波上生出来的闪光,死时不留一点痕迹。

如来真正要你做的,是去超越苦,去探究事物以及舍弃对色、受、想、行、识的执取。

心的活动、愉悦的感觉、不愉悦的感觉等等,都是法尘,它们是「世间」。

世俗的认同里,根本没有任何的真实存在。

大家都来看这犹如彩饰拉车的世间,愚笨的人会足伫观看,智者却不然。

如果你无法放下你的幻相,你将永远得不到解脱。

根本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没有一样坚固、不变的东西是我们可以掌握得住的。

痛苦是欢乐的影子;但不幸的是,影子是人生的真相,而空幻乃真相的根源。

人生的荣华不过是一场疯狂的胡闹。

野心的本身,不过是一个梦的影子。

声名——夜空的烟花。

看人打电动玩具可以悟道。玩的人面对一台冰冷的电视频频顿足捶胸,喜怒悲欢不一而足,旁观者不免哑然失笑——面对幻景,居然可以如此!但玩的人何尝不知?身在局中,情难自己。

历史上的故事不乏这样的例子:男子的生命以追求名利和权势为目标,女子的生命以追求爱情为目标——其实都只是在追求一个幻觉。

你的心犹如一间房子的主人,而种种的感觉就如来来去去的客人。

人生看似拥有一切,其实是一片虚无。

生死未了的人都是睁眼做梦,还不晓得是梦!

梦不能醒,生死不了;邪念不除,妄生枝节。

人生位于着了颜色的影子上。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所有的生物跟我们并无两样。我们同是生、老、病和死的朋友。

感觉是虚假而变迁的。

事实上,人们对于他们的身体担忧太多;由于错误知见(邪见)的关系,他们担心且黏着他们的身体太多,无法放下。

「苦」,会在我们一无所求、觉悟没有任何事物值得拥有时远离。

众生都紧紧执着于芝麻绿豆的小事。他们执着别人说的话,或是他们所作的回答,乃至他们做过的事或没有做的事。人生的舞台真是虚妄。

回观世间,俨如昨梦,生死大梦,随倒想生,如从梦觉,倒想自离,若得大觉,生死永尽,究竟涅槃,得大安乐。

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

内而身心,外而世界,毕竟幻化,皆不可得。

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法,依正危脆,无坚牢者,倘以为实,与体不应。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

心名大幻师,身为大幻城,名相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无有幻外事。

凡夫不识幻,处处迷幻业。佛则转幻生灭,得不生不灭。

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

若依佛法言,于一切境,皆应视如幻梦。

镜花水月,当体非真;如是妙观,可谓智人。

诸法本空无着,境似浮云会散。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世间诸法如幻,生死犹若雷电。法身自在圆通,出入山河无间。

命如风里之残灯,刹那磨灭;身似潭中之聚沫,条尔消洋。

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

观一切法如梦幻而空之,便契入如如不动之性。

一切如幻,其幻不实。知幻是幻,守真抱一。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虚幻不能产生真实,就像肮脏不能产生清洁一样。

记忆只是意识中的残影,不值得执着。

纵有珍宝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

无明与业识幻化所产生的,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

人生与世间,一切皆是一种「潜在意识」所幻现的。

「境界」——乃是自心或业力所变化出来的假相。

不学佛的人,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

生命无常,刹那生灭,莫被幻境所骗。

人睡着了,梦境就真实不虚;人不觉醒,世俗琐事也成真。

于虚妄处,强加分别执着——即是业障。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世间真如梦,财宝亦如幻;如同画中的高低,虽可见但并非实有。

事如春梦了无痕。

我们的肉体是个缘生之舟。

当意识作用时,一切变化的显境,亦如影片般的虚幻不实。

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旁边的人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追求虚幻的结果,最后所得到的必定是幻灭。

时间是由人类的妄想刻划出来的,并非真实。

迷妄的世界,不外就是唯心所现的心影而已。

若要临死不动心,必须平生看得破。

人生因缘际会,皆同影尘幻事;人我过往酬对,本是游戏三昧。

维摩经上说:是身如影,从颠倒起;是身如焚,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起。

当你知道生命就如梦境时,那么,生命就是一种修持。

好好体会下面这句话——一切如天上浮云。

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

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汤消冰。

生死与涅槃,凡夫与诸佛,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为谁辛苦,为谁忙?

你到底在追求什么?

开悟的人:我真的一无所有,连立锥之地亦无。

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

心性与根尘,皆属幻化。

可怜凡夫,梦时固是妄心,即其所谓醒时,亦全是妄心也,故其所谓醒,依然是梦。

五浊恶世,种种虚幻,无一真实。

随境有无,境来即生,境去即灭,因境而起,全境是心,又因心照境,全心是境,各无自性,唯是因缘。

知幻即离,所以无身心受彼生死,则法性如如矣!

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

是身如梦,从妄见生;是身如影,由业缘现。

我及众生皆是虚妄。

虚妄之法,体性皆空,如梦枷锁,寤则已离。

一枕黄粱梦,千秋汗血功,只知常不朽,谁信转头空!

诸行无常

不论谁见到事物的无常,就是见到它们不变的真理。

如果我们真正清楚地洞察无常,就会见到所谓的常。所谓的常,是事物不可避免的都必定会如此,不可能有例外。

修行,从你自己的心和身开始,视它们如无常,其他一切的事物也都如此。

无常的意思是指,没有恒常的实体存在,也没有任何事物是稳固不变的。

根本没有所谓的旧和新的时间,有的只是不断地变异。

万物皆会变迁,而其不变迁的即是「法」。「法」不曾变迁,因为它就是真理。

「法」的定义是「自然法则」。

如果这颗心要想,让它想,但别被它的念头骗了、抓了。

这世界所提供的,没有什么是永远、持久的。不光只是外在的事物,你内里的事物也是一样。

对平静与因缘法的执着,势必会带来恐惧与担忧,因为,任何因缘法都会毁灭。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应该观照我们所拥有的生活,反正,生活是会一直变化的。

身和心不断地在跟我们说法,聆听它们的教导便可以断除疑惑。

过去二十年间不曾发生的事,仍有可能在二十秒内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