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一卷 细说中国浙菜 第八十章 浙菜的特色

  浙江风味菜肴,风味独特,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浙江不仅盛产鱼虾,而且山清水秀,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奉化芋头”、“蜜汁火方”、“东坡肉”、“宁式鳝丝”、“三丝敲鱼”、“三丝拌蛏”等。

  从整体上看,浙菜具有其明显的特色风格,概而论之,主要有四个方面。

  选料

  精心追求“细、特、鲜、嫩”。浙菜多来自民间,其传说奇趣迭出,这样就注定了其原料趋于大众,如鱼、虾、肉、蛋、蔬菜等,但选料精良,加工精细。

  1、细即“浙菜”选料特别追求精细,取用物料的精华部分,使菜品达到高雅上乘;

  2、特即“浙菜”用特产,使菜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吸引人的胃口;

  3、鲜即“浙菜”尤其讲究鲜活,使菜品保持味道绝对地纯真;

  4、嫩即“浙菜”追求的是柔嫩,使菜品食之清鲜脆爽。凡海味河鲜,则以新鲜腴美尤其是以节令取胜;凡家禽、畜类,大多都是特产,比如萧山鸡、奉化鹅、绍兴麻鸭、金华火腿、湖羊、南肉等;凡蔬果一类的,以时鲜为上,即所谓的“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褰(谦)裳去之”。

  烹调

  擅长炒、炸、烩、溜、蒸、烧。“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有三十多种,因料施技。口味多变,尤其擅长这六类:

  炒菜以滑炒见长,力求快速烹制;炒菜则外松里嫩,恰到好处;烩菜追求滑嫩醇鲜,羹汤之类风味独特;溜菜脆嫩滋润,卤汁馨香;蒸菜重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彩用鲜嫩之品;烧菜入口柔软、浓香适口。

  江南人民喜爱清淡鲜嫩的饮食,此类烹调方法大都符合原料质地的特点,正好满足人们的口味。浙江名厨高手烹制海味河鲜也独见一功,与北方烹鱼有显著不同。浙江烹鱼,大都过水,突出鱼的嫩鲜,保持本味。比如说著名的西湖醋鱼,是活鱼现杀,经沸水氽熟,软溜制成,不加任何油星,滑嫩鲜美有口皆碑。

  口味

  注重清鲜脆嫩,保持主料的本色和真味。这是食物原料、烹调方法和人民的饮食习俗等客观特性的综合体现。现代的烹饪展表明;一物烹成,必须辅佐,才能达到“和合之妙”。

  “浙菜”多以四季鲜笋、火腿、冬菇、麻菇和绿叶时菜等清鲜芳香之物辅佐,同时十分讲究以绍酒、葱、姜、糖、醋调味,借以去腥、戒腻、吊鲜、起香。如东坡肉用绍酒代水焖制,醇香甘美;清汤越鸡则以火腿、嫩笋、冬菇清蒸为衬托,原汁原汤馥香四溢;雪菜大汤黄鱼以雪里蕻咸菜、竹笋配伍,汤料芳香浓郁,诸如清蒸桂鱼、芙蓉蝤蛑、之江鲈莼羹等海味河鲜菜肴,都以主料突出,口味纯真而见长。

  形态

  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当今,浙江名厨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刀法、配色、成熟、装盘等烹饪技艺和美学,把精与美,细与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道道美味佳肴。如传统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薄均等,长短一致,整齐划一,每片红白相间,造型尤似江南水乡的拱桥;创新佳肴锦绣鱼丝,9厘米长的鱼丝条条不断,乳白色的基调,缀以几丝红绿柿椒,色彩绚丽和谐,深得美食家赞许。

  烹饪技艺的发展,有赖于历代厨师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浙江名厨和烹饪工作者,经常与海内各流派相互交流,切磋技艺,采众家之长,致力于浙菜的普及与提高,并努力加以发掘创新,使传统风味菜、创新菜、官府菜、地方菜、寺院菜等共登大雅之堂。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孙中山先生早就过:“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调之妙,亦足表明进化之深也。”“浙菜”的特色和精美始终吸引着我们的味蕾,真是山水菜肴皆佳品。

  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广大厨师在浙江浙江菜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使之达到平衡膳食,更加有益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要求,为浙江烹苑增添了朵朵奇葩异卉。



第十一卷 细说中国浙菜 第八十一章 浙菜的经典流派

  浙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菜主要是由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四个地方流派为代表,特点是用料精细,注重火候,擅长用炒、炸、烩、熘、烧、氽等烹调技法,口味侧重清鲜脆嫩,讲究辅佐主料,突出主料本色真味,轻油、轻芡、轻酱、轻辣,菜肴造型美观,整洁细腻,注重刀工,讲究菜品内在美与形态美的和谐统一。

  杭州菜

  杭州菜是浙菜中最主要的一支。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人文地志,自唐宋以来一直为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宋时更曾建都在此(当时名为临安)。也许是得益于天时地利,杭州菜兼收江南水乡之灵秀,受到中原文化之润泽,得益于富饶物产之便利,形成了制作精细,清鲜爽脆、淡雅细腻的风格。

  杭州菜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是“清淡”。这也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趋势。有人说,判断一个吃的“段位”高低的标准很简单--用盐的多少。如果盐多味重,自然无法品尝到原料本身的味道,但通常人们日常饮食大多如此。但是,真正的美食家崇尚的却是原料本身的味道。

  杭州的素菜是鼎鼎有名的,讲究时令性。比如吃杭州菜一定要点笋,笋被杭州人认为是“蔬菜中第一品”,笋的吃法就很有讲究。春夏之交食春笋,比如杭州名菜“油焖春笋”;夏秋之交食鞭笋;十月之后食冬笋,如名菜“虾子冬笋”。再比如,杭州西湖的特产莼菜最为有名。以其做的“西湖莼菜汤”色泽悦目,清香奇异,具有清热消渴、解百毒的作用。

  事实上,杭州菜中还有很多乡土气息很浓的菜。比如现在杭州就很流行“怀旧菜”,像咸豆烧肉、咸鱼肉丝、糖醋排骨、炒酱丁等,被杭州人称为“妈妈的菜”

  宁波菜

  宁波菜是浙菜的主要流派之一,宁波菜又叫“甬帮菜”,擅长烹制海鲜,鲜咸合一,以蒸、烤、炖等技法为主,讲究鲜嫩软滑、原汁原味,色泽较浓。像腐皮包黄鱼、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鲜笋,便宜又好吃。想要吃到地道的宁波菜,要到城隍庙,既热闹又有特色,蟹粉小笼包、锅贴米线、猪油汤团、酒酿圆等。

  宁波菜十大名菜:冰糖甲鱼、锅烧河鳗、腐皮包黄鱼、苔菜小方烤、火臆金鸡、荷叶粉蒸肉、彩熘全黄鱼、网油包鹅肝、黄鱼鱼肚、苔菜拖黄鱼。

  宁波菜十大名点:龙凤金团、豆沙八宝饭、猪油洋酥烩、鲜肉小笼包子、烧卖水晶油包、宁波猪肉汤团、三鲜宴、鲜肉蒸馄饨、豆沙圆子、地栗糕。

  绍兴菜

  绍兴菜是浙菜的主要流派之一,在江南水乡菜肴中,绍兴菜比沪菜、杭菜更加清雅淳朴,乡土自然。

  绍兴菜很讲究用料,主要有鸡、鸭、鱼、虾、蔬菜、竹笋等,讲究的是香酥绵糯,鲜咸入味,轻油忌辣,菜味醇和适中,发醇成鲜,“霉和腌”为其地方特色。

  绍兴菜中不可缺少的是酒,当地有许多菜肴都是用绍酒烹制,因而其菜有一种独特的品性,借酒发威。绍兴菜中最知名的要数“清汤越鸡”了,人称“菜中皇后”。

  绍兴家常菜的一个特色是“霉”,其实这个“霉”是“腌”的派生词。绍兴人常吃的霉笋、霉毛豆、霉千张、霉豆腐、霉干菜等“霉菜系列”,又咸又香,最适于下饭、佐酒,也迎合农家口味。事实上,“臭豆腐”是霉的另一种叫法,经油炸后,色泽金黄,闻之,异香扑鼻,再在外面涂上红辣酱,令人垂涎欲滴!

  温州菜

  温州菜是浙菜的主要流派之一。温州菜又名瓯菜,因温州古名东瓯,建国后,为了提高温州菜的知名度,经过餐饮专家共同研究,将温州菜改称“瓯菜”。

  温州吃鱼的习俗,可谓是源远流长,传统深厚,见于史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有着浓厚历史积淀的温州菜,是在长期的温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古籍记载和调查,在清时已初具雏形,当时,以海鲜人的菜肴已十分流行,建国后,经过厨师们的努力创造,在八十年代终于完成了瓯菜的定型,奠定了“以海鲜入为主:轻油轻芡,重刀工;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细巧稚致”的地方特色,并跻身于全省菜系的行列。到了九十年代,温州瓯菜又取得了更多的成绩,名厨辈出,并以全国瞩目的地方菜系驰名国内外,如今瓯菜的烹调方法达30多种,已列入《中国菜谱》的名菜46个,同时,还拥有各种瓯菜多达250个,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瓯菜菜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温州菜也在不断发展,以温州风味为代表的温州菜,在菜肴上种类繁多,但多数是采用近海鲜鱼与江河小水产类,活杀活烧,其传统烹调方法擅长于鲜炒、清汤、凉拌、卤味。

  浙菜集天时地利于一身,是中国八大菜系中内容丰富、华贵高雅的代表。浙江素称“山水形胜之地”、“文化之邦”,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文化和自然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浙菜也深深地烙上这一印记,耐人品味和推崇。



第十一卷 细说中国浙菜 第八十二章 浙菜的制作要求

  浙菜是我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久负盛名。浙菜菜品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浙菜的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顾浙菜的制作颇为讲究:选料讲究,烹制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致雅观,讲求“细、特、鲜、嫩”四原则。此外,浙菜在刀工、火工、装盘、配色上也颇为讲究。

  浙菜的制作要求

  浙菜的用料非常讲究品种和时令,所用海鲜、果蔬全以时令为上,借此体现出原料的质地的柔嫩与爽脆,所用家禽、家畜之类,多以地方特产为主,借此体现出浙菜选料讲究鲜活、用料讲究部位,遵循“四时之序”的选料原则。故此选料苛求“细、特、鲜、嫩”。

  选料的讲究即“细、特、鲜、嫩“四原则:

  细:即精细。注重选取原料精华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

  特:即特产。注重选用当地时令特产,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

  鲜:即鲜活。注重选用时鲜蔬果和鲜活现杀的海味河鲜等原料,以确保菜品的口味纯正。

  嫩:即柔嫩。注重选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证菜品的清鲜爽脆。

  只有做到以上四原则,菜能作为做出上好的浙菜打好底色,才能保证浙菜的鲜美滑嫩、脆软清爽。

  独到的烹制。“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有三十余类,丰富多彩的烹调技法名扬海内外,其中以炒、炸、烩、溜、蒸、烧6种烹制方法最为擅长。但由于主料、配料、口味的不同,这六种烹制方法也是各有千秋。

  炒:在烹制河鲜、海鲜上有独到之处,以滑炒见长,烹制迅速,使成品口感质地滑嫩,薄油轻芡,使菜品口味清爽鲜美不腻。

  炸:要把握起到好处的火候,使菜品外松而里嫩,力求嫩滑醇鲜。浙菜的炸以包裹炸、卷炸见长。

  烩:同样追求滑嫩醇鲜,所烩制的菜肴汤汁浓醇。

  溜:注重配料,多为鲜嫩腴美之品,注重细嫩清脆,讲究火候,突出原料的鲜美纯真之味。

  蒸:讲究配料和烹制火候,主料作到鲜嫩瞍美。

  烧:以火工见长,原料要求焖酥入味,浓香适口,软烂入味。

  浙菜讲究刀工、制作注重精巧秀丽雅观、变化多彩丰富并富有乡土气息,口味偏好嫩滑爽甜,汤汁保持原味,浓而不腻,咸中带甜,故浙菜大都轻油忌辛辣,从而凸显出江南饮食文化色彩。

  浙菜装盘色彩搭配及造型都颇为讲究。清新淡雅的颜色搭配,制作成各种精细小巧修秀丽的造型,并以各种风景名胜命名,用以提升其雅致感。

  浙菜注重清鲜脆嫩,保持主料的本色和真味,所以选料以四季鲜笋、火腿、冬菇和绿叶的菜味辅佐,同时十分讲究以绍酒、葱、蒜、醋、糖调味,借以去腥、戒膩、吊鮮、起香。所以做浙菜时一定要选时令材料,并辅以多种去腥、戒腻、吊鲜、起香的调味料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上等浙菜。



第十一卷 细说中国浙菜 第八十三章 浙菜中的经典菜式

  浙江菜系,具有悠久历史,其菜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在中国众多的地方风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浙菜中的经典菜式

  西湖醋鱼

  作为杭州传统风味名菜,其制作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谓是历史悠久。这道菜选用鲜活草鱼作为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这道菜对烹制时火候要求极为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别具特色。

  东坡肉

  杭州传统名菜之一,主要是用猪肉炖制而成,流行于江浙地区。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所创制。制作方法是将五花肉切成大块,用葱姜垫锅底,加上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一般是一块约2寸许的正方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肉呈乳红色,汁浓味醇,酥而不碎,肥而不腻,香气四溢,增人食欲。大诗人苏东坡曾作诗介绍过自己的烹调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这道菜是色、香、味俱佳,深受大众喜爱。

  龙井虾仁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是富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菜中堪称一绝。传说,杭州有位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

  雪菜大汤黄鱼

  这是一道宁波的传统名菜,由黄鱼加雪菜、笋片烧制成汤菜。用浙江舟山渔场的大黄鱼烹制,鱼体肥状,肉质结实,汤汁乳白浓醇,口味鲜咸合一。这道菜不但是宁波酒楼、饭店常年供应的传统名菜,而且还是沿海民间筵席上的上等菜肴。

  宁式鳝丝

  从古至今,这是在宁波筵席、婚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老少皆宜,深受大家的欢迎。原料简单,为黄鳝、韭菜、笋丝、葱姜丝、青红椒丝,但营养价值极高,具有促进食欲和养生杀菌的功效。不过,不能过量食用,以免上火,吃后浓烈的韭菜味,可用生茶叶、口香糖及时嚼一会儿即能消除。

  干炸响铃

  这道菜的做法是:把豆腐皮切成正方形,卷上用猪里脊、精盐、味精、绍酒和成的馅,再切成段,放入五成热的菜油中炸至松脆捞出,装入盘中。吃的时候,再搭配着葱段、甜面酱、花椒盐佐食。此菜,色泽黄亮,食时脆如响铃而故名。

  西湖莼菜汤

  这道菜又叫“鸡火莼菜汤”。材料是选用杭州西湖特产莼菜,不但味道清香,而且营养也非常丰富。它的嫩茎,嫩芽,卷叶周围都有白色透明的胶状物,含有较高的胶质和其他成分。烹调的时候,用西湖莼菜、火腿丝、鸡脯丝烹制而成。这道汤,可谓是将色、香、味演绎到了极致,莼菜翠绿,火腿绯红,鸡脯雪白,色泽鲜艳,滑嫩清香,营养丰富。

  叫化童子鸡

  这道菜的特点就是鸡身白净,肉酥离骨,食不嵌齿。传说,古代有一个流落到江南的叫花子,一天由于饥寒交迫而昏倒,难友为他偷来一只小母鸡却又苦于缺锅少灶,就用泥把鸡包起来放入火堆中煨烤,剥开食时,竟意外地发现此鸡香气四溢,味道极好。渐渐的,这个方法传到了饭店,经过厨师的不断改进,终于成了一道传统名菜。

  冰糖甲鱼

  这道菜是宁波名菜之一,口感软糯润口、香甜酸咸,风味独特。此菜是一种滋补品,甲鱼与冰糖同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碘、铁质、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这道菜还具有保健作用:其滋阴、调中、补虚、益气、祛热等功效明显。

  干菜焖肉

  这道菜源于绍兴,是当地的传统风味名菜。绍兴干菜是全国著名的特产,鲜嫩清香,与肉共煮,滋味鲜美可口。观察成品,这道菜干菜乌黑,香味浓郁,肉色红亮,富有黏汁,肥而不腻,鲜美可口。

  三丝敲鱼

  这道菜是温州民间传统菜之一,其基本材料为鲩鱼、熟火腿、水发香菇和熟鸡脯。这道菜成菜以后鱼片透明亮丽,光滑洁白,味道鲜美,别具一格。

  与其他菜系不同之处在于,浙菜因时因地而异。例如杭州是全国著名风景区,宋室南渡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游览杭州风景者日益增多,饮食业应运而生。浙菜制作技法精细,变化多样,并喜欢以风景名胜来命名菜肴,烹调方法以爆、炒、烩、煨、蒸、氽、煸、熘、焖、炖、炸为主,清鲜爽脆。



第十一卷 细说中国浙菜 第八十四章 浙菜的美丽传说

  与浙菜发源地的美丽风光一样,浙菜中许多菜肴也富有美丽的传说,文化色彩浓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作为杭州的传统名菜,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宋代时西湖旁边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里以打鱼为生。有次生病时,他嫂嫂亲自到湖里打鱼,用醋加糖烧成菜给他吃,吃后病就好了。后来此菜名即成“西湖醋鱼”,杭州地区各家菜馆均有供应。很早以前,在孤山楼外楼墙壁上曾留有“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的诗句,慕名而来品尝的日益见多。相传清康熙皇帝南巡之时,曾指明要品尝西湖醋鱼,可见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扬全国。

  龙井虾仁

  顾名思义,“龙井虾仁”是因为取杭州最佳的龙井茶叶烹制而著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为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据传此茶起源于唐宋、明清以来,经当地人民精心培育,品质独特。有史载“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乃至味也”。清朝时期,龙井茶被列为贡品。在当时,安徽地区用“雀舌”、“鹰爪”之茶叶嫩尖制作珍贵菜肴,杭州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配以鲜活河虾仁制作炒虾仁,故名“龙井虾仁”,很快就成为杭州最著名的特色名菜,遐迩闻名。

  新风鳗鲞

  “新风鳗鲞”作为浙江宁波地区的风味名菜,鱼鲞是东南沿海渔民最喜欢食用的佳品,用黄鱼制作的叫“黄鱼鲞”,用鳗鱼制作的“鳗鲞”。传说,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和越国交战,带兵攻陷越地鄞邑,也就是现在的宁波地区,御厨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猪肉外,取当地的鳗鲞,代替鲜鱼做菜。吴王食用之后,发现这个鱼香浓味美,和往日宫中所吃的鲤鱼、鲫鱼不同。待到回宫,虽餐有鱼肴,但总觉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于是,吴王便差人到鄞县海边抓来一位老渔民,专门为他制作鱼肴,用鳗鲞加调味品后蒸熟,令夫差赞不绝口,鳗鲞自此身价百倍。

  从清朝时期开始,鳗鲞在民间流行开来,当时浙江台州温岭县松门地区出产的“台鲞”,闻名全国。袁枚在《随园食单》上曾提到“台鲞好丑不一。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生时拆之,便可当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则为鲞冻。绍兴人法也。”在宁波当地,人们习惯在冬令及过春节时制作“新风鳗鲞”,略微风干,即可食用。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



第十一卷 细说中国浙菜 第八十五章 浙菜的现状与发展

  浙菜就地取材,原料特产极为丰富。一个地区的民间饮食文化总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间性,总是与一方水土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浙菜贵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而与其他七大菜系分庭抗礼至今。

  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