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未都说收藏-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远的山村,一万块钱是巨大的钱。她怎么能开出这个价钱,你想过吗?我说现在你那椅子上,有一个证据,铁证如山,你这椅子是个假的。然后他说什么证据?我说:“你注意看没有,过去的圈椅底下全是综绳绷着,你这椅子上绷的是尼龙绳。”

我记得很清楚,我坐在他那个椅子上,我手在底下拉那个绳,嘣嘣,跟琴弦似的,我说你这都是尼龙绳,你注意到了吗?然后他翻过来说这东西怎么变成尼龙绳了呢?他就不注重这个事情,不注重细节,我觉得收藏当中,有很多时候,要注重细节,细节很容易漏出破绽。

【“风光和雅”太师椅】

我买过一个很重要的太师椅,这把椅子靠背上有四个字:风光和雅。你听着不觉得新鲜,就是很美的一组文字。但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家具中,刻有文字的非常罕见。所有有案可查的,刻有文字的家具,都是阴刻,就是家具做好了,再用刀子把字刻出来,一般都是这个状态。这个椅子的四个字,是突起来的,那就明摆着,是在他做之前,就设计好了,非常规矩的四个篆字,风光和雅。

这个字,我就开始考虑,这个椅子是怎么回事?我在一个人的家里看见的。他当时不知道这椅子是紫檀的,他就跟我说,是一红木椅子。说你来看看,就一只,我看完了这是一很好的椅子,我说多少钱?他说五千块,因为当时的行情,红木的一只太师椅,就值五百块钱,但是他要五千块,可是当时这只紫檀的椅子能值一万块,他要了一个中间价,他没有按紫檀,他不懂嘛,他不知道是紫檀,他没有按紫檀去要价,但是他以红木要价,要了一个红木十倍的价钱,当时我还觉得,心有不甘,觉得这便宜得占到底,就想占这便宜,就说你这是红木的,没有这价钱,这人说的很好,说我不知道这椅子值多少钱?我就知道我自个儿,现在缺五千块,你给我五千,我就卖了,你给少于五千,我办不了事,我也就不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认帐,我就五千块钱把这椅子买了。

这椅子后来据考证,可能是和羌业模蛭泄糯谖难Х矫妫彩怯性煲璧娜耍枷M谀持质焙颍炎约旱拿智督ィ兜囊煲挛薹臁1热缢怠胺绻夂脱拧保瞳|说自己很风光,又很高雅,所以他这嵌进去了,据说这椅子的另外一只在恭王府,可是我去到恭王府转了转,没找着,因为恭王府很多地方都关着门,我很希望能看到另外一只椅子,能给它凑成一对。

清代的扶手椅到了后来以后,厅堂的摆设,我们有时候去苏州,比如到苏州拙政园里参观,可以看到很多的摆设,它一般都是八椅四几,甚至更多是十六椅八几,就是每两个椅子之间,搁一个茶几,这样摆着,作为厅堂的一种庄重的摆放。我们一般看电视剧,看电影都能看到这种状态,显得非常庄重,这是我们清代太师椅的一个普遍的摆法。

晚清以后,椅子零碎就越来越多,到了民国以后,它就受西方的文化的影响,椅子的曲线就增加地比较多,我们的椅子,你注意看,清代的都是四平八稳的,后来的曲线比较多。俗称“中山式”,孙中山的式样,受西方影响的,这种式样,这是民国的椅子。

元明之际太师椅的官椅概念非常重,就是给官员坐的椅子。到了清代以后,这种椅子逐渐走入民间的大户人家,普及性大大增强。

【官帽椅】

官帽椅,是中国椅具中最为舒展的椅具。官帽椅的名称也来自于宋朝,我们的椅子大部分宋朝就定型了。它是指搭脑两头伸出的地方,像宋代的官帽。我们欣赏宋代的人物画,都可以看到官帽旁边有两个大帽翅。官帽椅就取这个形象命名。这个官帽椅中,后来有很多变种,它还有一个俗名叫“四出头”,是指搭脑这两头,扶手两头,这四个位置都伸出一个头。

还有一种两出头,可能扶手两端不出头了,也可能是搭脑两端不出头了,这种都是特例,比较少。后来出现了四个位置都不出头的椅子,这四个地方都变得非常圆润,这种就叫南官帽椅。是不是南方先流行的,我们不做探究,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是由南方先流行起来的。但一般来说,南官帽椅比官帽椅的年代要偏晚一点。官帽椅和南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两种非常漂亮的椅具。

【玫瑰椅】

那么还有一种椅子还有意思,它的名字非常俗,今天叫玫瑰椅,玫瑰是一种花,叫玫瑰椅,很多时候,人们在探讨这名字怎么来的?我们的椅子,刚才说了圈椅很形象,官帽椅也很形象,这玫瑰椅就没形象了,玫瑰椅早期的形象,是靠背和扶手是齐平的,到了明代以后,就定型为这样,它是在所有的椅具中,最矮的一种椅具,一般情况下,它的靠背高度,不高于窗台,不挡光,搁在窗户跟前,临时坐一坐不挡光。玫瑰呢,这个词最早是指美玉,玉器,我们将来讲玉器的时候可能要讲到这些,那么后来才只 是一个花名。

玫瑰椅的来历怎么来的呢?有人推测这个椅子,也是南方开始流行,尺寸比较小,南方人管这种小椅子,叫鬼子椅,南方人管小一点的东西,都叫鬼子,是昵称,并不是有歧视。你比如说我们过去红军,有红小鬼,这个北方人是不习惯这个词汇的,鬼子,鬼子,这个听着不好听,所以鬼子椅,到了北方以后,被北方的文人改为了叫玫瑰椅,是有可能是这么改过来的,就是找一个美化的词,又有一点谐音,给改过来了。

我大概在80年代末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碰到过一对紫檀的玫瑰椅,紫檀的玫瑰椅是非常罕见的,那次是人家找到我说有这么一对椅子,在北京的一个老户家里,那人很缺钱,想卖,就要我去了,去了是什么时候呢?是年三十,除夕夜,我印象很深,我买东西,因为那时候年轻,容易冲动。就是有时候,钱差距觉得不大,可以付清的时候,就多给一点,但是带我去的这个人,知道我这毛病,告诉我说,你不能多带钱,我告诉你,他要2300块,你就带2000块,他肯定卖你了,说你要多带钱,你到时候一激动,又多给钱不好,你就揣着2000块。那时候就揣着2000块,2000块厚厚一沓,不像现在,现在是100块钱一张,那个时候没有100块钱一张的钞票呢,我就去了,晚上。到了以后呢,那人不在家,门还锁着,你知道那时候信息是不沟通的,没有手机,就在那儿等着,挺冷的,等了半个小时,那人跑回来,开开门,就指着这椅子说,就这椅子。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个卖椅子的很怪,人家一般都是在家等着,沏着茶,倒着水,这个好,怎么跑进来指着就要卖。

然后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没看我连家都不敢回,我欠人家债,怕人家找我,他卖椅子,是为了还债。但我忽略了他这一点,我就给他2000,他不卖,他说必须2300,少了我不卖。然后我朋友就劝我,你不懂,你跟我走,他一会儿就追出来了。我记得很清楚,看着鼓楼,清冽的寒风,然后我们就从那个小胡同里往外走,然后我就幻想着那个人追出来,追着我说,马先生,我卖给你了,我最后都走到大马路上了,看着出租呼啸而过,他也没追出来。那时候,我就不懂人家的心理,当时他就差2300块钱,他卖这个钱一定要够数,我不能因为这点钱,就放弃了这个东西,我当时特别喜欢,而且我也知道,紫檀的玫瑰椅,是非常非常少的。但当时就碍着面子,又不愿意再翻过去求他,后来再找他,他们家永远挂着锁,永远找不着。据说后来卖给别人了,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都很痛苦。

【靠背椅】

刚才讲到的椅具都是带有扶手,椅子里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就是不带扶手,今天特别常用的椅子。这类椅子也有两种形制,一种靠背椅,搭脑的两端很圆滑,不出头,俗称“一统碑”。另外一种两端出头,叫“灯挂椅”,也很形象过去墙上有一些挂油灯的架子,掰过来就把油灯挂在这个位置,所以就叫灯挂椅,也很形象。

这两种椅子处于次要地位,不是特别正式的椅具。我们注意看,西式餐厅,一般两头的椅子,都是带有扶手的,表明了主人和重要客人的身份。两侧的椅子一般就不再设有扶手,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它就显示了一个等级差,这个等级差在中国的家具中是细微的体现,它不跟你说,但是你能看出来,你注意看,明代的那些版画,可以看出来,主人坐的椅子,往往是带扶手的,客人或者一般下人坐的椅子,是不带扶手的,表示了一个等级差。但是早期不是这样,你看韩熙载坐的那个样子,他盘腿坐,他垂足坐,都是坐一个大灯挂椅上,那个椅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叫禅椅,禅椅是什么意思?是参禅打坐,坐的椅子,它一定要留出盘腿的位置,所以禅椅的座面都比较大。你比如故宫有这样的禅椅,我们博物馆里也买过这样一只,这个禅椅就非常大,可以盘腿坐在里头。

【禅椅】

我早年在天津买过一对红木的禅椅,那个椅子很怪,扶手缩进去,非常短,前面伸出来一块非常长,你坐在那个椅子上靠不到靠背,因为你只有全都坐上去,盘腿才能靠上那个靠背,非常舒服。但是卖我椅子这个人,是不懂这事,他是不知道的,他不知道,他就说这椅子很怪,搁在我们家,谁都不爱坐,一坐,还靠不上靠背去,前面伸的这块,几次想把他锯了,就又不知怎么接,然后就把我叫去了。我一看,心中大喜,我觉得我碰到这么一对禅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那个椅子,大家要是有机会可以到博物馆去看看,它形制上非常怪异。

这种特殊含义的椅子,是有专属作用的。对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家具,如果你每天能盘腿坐一会儿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看我们很多僧人,宗教的人士为什么长寿呢?他在生活那么清贫的情况下,他还能长寿呢?打坐是非常好的,不要老没事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中间摆一禅椅,盘着腿看完《新闻联播》,每天看半个小时《新闻联播》,盘着腿,一定对你的寿命都有好处,盘着,不要坐在软的上面,你图安逸的同时,就要丧失一个生命的代价,所以有时候要考虑自己叫正襟危坐。这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我看到天津那个禅椅以后,心中大喜,喜欢得不行。行话说“褒贬是买主,喝采是闲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家说你这东西不好,是准备买,才说你不好,比如说你这瓷器,看这边磕了一小口,挑毛病,就是想买了,人家要这么说话,就是不想买了,说这你碗真漂亮,别少卖了,他肯定就不买了是不是?他就是褒贬,过去行话说褒贬,其实是贬,他贬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是想买,当时我就贬这东西,我说你这个椅子多难看,这什么比例?坐着也不舒服,那人说是,我说你坐上面,扶手都摸不着,因为扶手在后头。然后他就说多少钱呢?后来用很便宜的价钱买了。后来以后又碰到过那样的一对,是在一个拍卖会上,卖的很贵,没能力去买,就没再买,有一对做展览就足够了。

【鹿角椅】

禅椅是很特殊的一种椅具,一般人很难见到实物。但更难见到实物的是什么呢?鹿角椅。除了上故宫,没有人收藏过。鹿角椅是满清皇家专用的椅具。皇帝用他亲手打来的鹿,命造办处的工匠造了这种椅子。从皇太极开始一直到嘉庆,除了雍正,每个皇上都打过鹿,都做过这样的椅子。沈阳故宫有一把鹿角椅,是皇太极用的,那时还没入关呢。故宫和避暑山庄里都有,八国联军来了以后损失了很多,现在故宫里大概还剩下四把鹿角椅。

乾隆皇帝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一个人写的诗,跟全唐诗差不多。他每打一头鹿,命令工匠造完椅子,就写首诗。比如在乾隆二十七年的时候,乾隆就写了诗 “猎获八叉角”,鹿角是八叉型;“良工制椅能”,是说找一个好的工匠,把鹿角变成椅子。乾隆活到89岁,当时才52岁,年富力强,心态还比较好,总去打猎,制作这个椅子的时候很高兴。十年以后,乾隆三十七年,皇帝62岁时又在另一把鹿角椅上题了诗,这时他写的诗就跟前面那个不太一样了。他说“制椅犹看双角全,乌号命中想当年。”他开始回忆了,人一开始回忆就进入老年了。年轻的人都不回忆,说的全是未来,赶明儿我买房子,我买车,是吧?这都是未来。那老年人都说我早年买的那车,怎么样,怎么样,都说的是这个,所以人一到回忆的时候,就进入老年了,乾隆62岁的时候,按照今天的标准,都退休了,也进入了老年阶段。所以他写的这个诗,也反映他的心境。

【凳】

中国语言非常严谨,凳的第一个概念,就是没有靠背,没有扶手,是平面的。凳是怎么来的呢?椅是倚靠,凳是踩踏,蹬踏。凳的第一个、初始功能是踩的,不是坐的。今天残留的痕迹就是上马凳,过去上马,马背高,得踩着那马凳上去。有的大户人家跟前,干脆就有上马石。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榻登施于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凳是一种上床前踩的家具。我们今天家里使用凳的一个简单的功能就是增高,比如你够高处,换个灯泡,拉个凳子就踩上去了,对吧?

凳子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凳子没有方位感,它方便,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坐下去。椅子则不行,椅子有方向,必须从一个固定的地方坐下去。

后来凳子又出现了其它式样,比如鼓凳,它是一个长圆的鼓形。鼓凳又叫绣墩,过去常绣一个绣片罩在凳子上面,所以叫绣墩。鼓凳是临期性家具,我们的家具一般都是方的,屋里就会感觉缺少变化。有一个圆形的家具,会在陈设上富于变化,视觉非常舒服。但鼓凳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因为它是鼓形,非常容易翻。坐的时候要极为小心。有一年,我去一个人家里,那个人给我够书柜上的瓶子,他当时搬了一个鼓凳,踩上去就够那个瓶子,我当时就差说一句,嘴里不好意思说让他小心。还没说呢,那人连瓶子带凳子全翻了,瓶子当场就碎了。所以,鼓凳坐着不安全。它在早期的设计当中,不是为了坐,更多是为了看。让视觉获得一个满足,这是鼓凳一个设计初衷。

凳子的总体形制,从明到清,由长方转向正方。明代的凳子长方形居多,清代的凳子是正方形的居多。后来就出现了鼓凳,还有椭圆凳、梅花凳、海棠形凳,都是为了装饰我们的生活。再有就是板凳,属非常常见的家具,城市里非常少,农村非常多。还有午凳,原来是从北京话“杌凳”这个名字音变而来。

还有一种凳子,是比较宽大的二人凳,叫“春凳”。今天除了在一些边远地区还能看到,城市很少用了。春凳这个名字,来历不明。有一种说法是春天来了,可以搬到院外去坐,所以叫春凳。还有一种说法是它过去跟春宫画有很多不解的关系,所以它叫春凳。《红楼梦》33回宝玉挨打以后,凤姐就指挥小丫头说“你们还搀着呢,都打成这样了,走得了吗?赶紧把带藤屉的春凳抬出来,抬着宝玉走。”可见春凳比较大的,能躺下一个人。

最矮的一种凳子叫脚凳,也叫脚踏,踩在脚底下的,最符合它的原始的功能。古人很聪明,在脚凳的基础上设计出来一种凳子,叫滚凳。

凳子中间有四个轴可以转动,可以按摩脚底。当时的读书人,一边写文章,一边把脚在上面来回来搓动。今天不是有足底按摩吗?古人早就有了,不花钱,自己做,这就是我们的滚凳。

这一讲讲的是中国的坐具,跟坐具息息相关的就是桌子、案子。下一讲讲中国的桌案。

05 拍案惊奇……桌案

【举案齐眉】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东汉有一位名士叫梁鸿,有气节,有文采,在当地非常有名。他的同乡有一个女子叫孟光,一心一意想嫁给他。孟光长得不好看,肤色比较黑,但特别有劲儿,史书上记载她能“力举石臼”,像个举重运动员。孟光到了30岁还没嫁出去,她父母就问:“你为什么还不嫁啊?”30岁很大了,不要说是在古代,就是在今天,30岁没嫁出去的人,父母也得问。是不是?她回答说:“我非梁鸿不嫁。”梁鸿一听这话高兴了,心想:还有这样的女子?那我就娶回来吧。我估计当时就是请媒人牵牵线,搭搭桥,也没见过真人,就把孟光娶回来了。孟光很高兴,就紧着饬,描眉画眼。但梁鸿一见她这样,就不高兴了,连着七天没有搭理她。孟光就慌神了,不知道因为什么:怎么娶了我又不理我呢?她就向梁鸿请罪。梁鸿说:“你描眉画眼不如素面朝天好看,我得要个能过日子的老婆。”我估计他也不敢说你长得不好看,怎么画都没有用。孟光说:“那我就不画了,咱好好过日子。”于是孟光每天把饭菜弄好了,端到丈夫面前,高高举起。

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这个成语也变成今天夫妻相敬如宾的一个象征。这里的“案”,当时就是一个托盘。今天的托盘就是一个盘子,当时的托盘“案”,带有四个足,四足是缩进去的。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案的“案”,形制上非常接近。这种托盘今天日本还在用,日本很愿意沿袭我们的古制。

【案和桌的区别】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何为案、何为桌呢?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 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

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如果我们说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拍案惊奇是惊讶,拍桌子瞪眼是愤怒,它表达的情绪不一样,这是它的精神层面。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是吧?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感觉到了吗?凡是跟桌子相关的事都偏低,跟案子相关的事都偏高。

中国人把一个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是我们的文化高于别人的精髓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都跟案有关。因为我们过去办公,都使用案,与桌相对来说无关。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家具,形制上不一样。那么西方呢,没有这个概念,英文中就是一个“table”,没有桌案的区别。中国人把事情分得特别细致,比如做菜的方法就分成煎、炒、烹、炸、汆、熬、咕嘟、炖,分得特别清楚,对吧?外国人做菜估计就一个方法,我看就是煎,恐怕连炒都不会。

【翘头案】

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首先一种叫做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和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今天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汇就是“案件”,原义指案子上的文件。“审案子”,原义指在案子面前审理事情,最后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审桌子就是要拍这桌子了。

对于文人而言,他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非常温和,它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气氛都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嘛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为什么呢?如果在桌子上看,手卷打开时,它的轴很容易滚到桌边,你一把没抓住,它咣当就掉下去了,很可能就把画撕了。但你在翘头案上看,轴走到案子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古人的生活非常讲究,看画时都要设计一个小小的机关。翘头的部分既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变化,又有实际的功能。

我当年在上海碰到过一个特别好的红木翘头书案,它的翘头极为特殊。一般的翘头,都是在案子的平面上单做翘头,那个案子的翘头是一木连做,就是用一块木头整挖出来。案面是瘿木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它,漂亮至极,古人称为“满架葡萄”,是一种文学形容。瘿木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木材,后面在讲家具用材中,会专门讲到。我当时非常喜欢,就跟人家磨。那人是想卖了条案,拿钱买电视。我跟他磨合了半天,最后都出门了,那人还说你能不能再加五十,一会儿吃西餐什么的,说明他很注重这种小钱。我想他今天一定很后悔,当年拿了一个上辈子留下来的红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