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 与: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於”。

'7' 糠■(h é河):粗粝的饭食。| ,米麦的粗屑。

'8' 厌:通“■”,饱食。膏粱,肥脂与细粮,指美食。

'9' 翁姑:公婆。

'10'奁(lián ):此指闺中盛放什物的箱匣。

'11'笑姗:嘲笑。

'12'惕惕:耽心、忧虑。

'13'第,但。善谑(xuè血):善于戏耍玩笑。

'14'刺布作圆:缝布作球。刺,缝制,圆,球。

'15'数十步: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数步”。

'16'绐,哄骗。

'17'■(h ōng轰)然:形容踢球的声音。

'18'敛迹:躲藏,藏身。

'19'■(w án 玩):划刻。

'20'杖:棒打。

'21'乞宥:求饶。宥,原谅。

'22'收涕以忻:止住眼泪而欢喜高兴。

'23'“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及以下数句:这里是合写他们所扮演的两出戏。装公子作霸王,指扮演西楚霸王项羽;下文写小翠“乃艳服,束

细腰,婆婆作帐下舞“,指扮演虞姬;串演的是楚汉相争时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公子作沙漠人,指扮演发兵索取昭君的匈奴王;下文写小翠”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指扮演王昭君!串演的是汉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24'婆娑:舞蹈的姿态。

'25'丁丁(zhēng—zhēng争争)缕缕然:形容弹奏琵琶所发出的连续不

断的声响。丁丁,形容声音响亮。缕缕,形容声细不绝。

'26'给谏:官名,给事中的别称。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弊误等事。请代隶属都察院。

'27'素不相能;向来不相容。

'28'三年大计吏:明清时,每三年对官吏举行一次考绩。对外官的考绩称“大计”,对京官的考绩称“京察”。

'29'握河南道篆;做河南道监察御史。篆,官印。明代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给予印篆,分区负责考察各该地区刑名吏治情况。《明史,职官志二》谓“都察院衙门分属河南道,独专诸内外考察。故王给谏嫉妒而欲中伤王侍御。

'30'冢宰:周代官员,为六卿之首。明代以内阁大学士为相,中叶启多兼吏部尚书,故又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31'素丝:白色生丝。浓髭(z ī资):密集的胡须。

'32'虞候:宋时贵官雇用的侍从。此指侍卫、随员。

'33'厩(jiù旧)马:指家中的马匹。厩,马棚。

'34'侍御王:侍御王先生,指王太常。

'35'给谏王:给谏王先生,指王给谏。

'36'回辔:回马。

'37 ]蹈我之瑕,寻找我的过错。瑕,玉的斑点,比喻缺点或毛病。蹈,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盗”。

'38'诟让:责骂。让,责备。

'39'出:休弃。

'40'仪采服从:仪容、风采、服饰和扈从。

'41'相公:此指上文所说的“冢宰”。

'42'寝:停止、中止。

'43'改行(x ìng形):改变其所作所为。

'44'首相:也指上文所说的“冢宰”。

'45'善公者:与王公友善的人。

'46'觅中袍:寻找官服,拟穿戴出见宾客。巾袍,犹言冠服。

'47'衮(g ǔn 滚)衣旒(liú留)冕:此指穿戴帝王冠服。衮衣,皇帝所穿的| 龙袍。旒冕,前后悬垂玉串的皇冠。

'48'祸水:汉成帝宠赵飞燕的妹妹合德。披香博士淖方成唾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见《飞燕外传》。照五行家的说法,汉朝得火德而兴,因而说赵合德祸害汉室,如同水之灭火。后因称败坏国家的女性为“祸水”。

'49'指日赤吾族矣:不久就将诛灭我家全族。指日,不日,为期不远。

赤族,全家族被杀。

'50'抗疏:上疏直陈。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左传。隐公五五》:“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51'下之法司:把王给谏交付法司审理。明清时代,以刑部、都察院、

大理寺为三法司,负责审理重大案件。

'52'臧获:奴婢。《荀子。王霸》:“如是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1001业。”《注》:“臧获,奴婢也。《方言》谓荆淮海岱之间,骂奴曰臧,骂婢为获。或日,取货谓之臧,擒得谓获。皆谓有罪为奴隶者。”

'53 ]充云南军,充军到云南。充军为古代刑罚。宋代把罪犯发配往军内或官作坊服劳役,明代则大都发配往边远驻军服役,都叫充军。

'54'擢:提升。京卿:清代对三品或四品京官的尊称,或称“京堂”。

这里指从侍御擢升为大常寺卿。

'55'绝:气绝。

'56'坦笑:坦然而笑。

'57'冁(chǎn 铲)然:笑的样子。

'58'浸淫:渗渍。

'59'沾浃:湿透。

'60'如形影焉:如影随形,谓亲密相伴。

'61'■(guà挂)误:同“挂误”,语出《战国策。韩策》。此指官吏因公事受谴责。

'62'中丞:巡抚的别称。明清时,巡抚兼带副都御史衔,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故称之为“中丞”。

'63'忿: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和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奋”。

'64'而翁: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而公”。而,同“尔”

'65'爽然自失: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意谓深为内疚。爽然,茫然。自失,内心空虚。

'66'胶续:指续娶。旧时以琴瑟谐和比喻夫妇,因此俗谓丧妻为断弦,再娶曰续弦。《十洲记》谓海上凤麟洲,多仙人,以凤喙麟角合煎作膏,名“续弦胶”,能续弓弩的断弦。后来因称男子续娶为“胶续”或“鸾胶再续”。

'67'浇祷:酹酒祈祷。

'68'厩卒:马夫。捉:抓住。■(k òng控):有嚼口的马络头。

'69'索胜:总还胜过。

'70'榛梗:草木丛生,阻塞不通;喻隔阂,前嫌。

'71'迟暮:喻晚年。迟,晚。

'72'抵死:到老死;终究。不作茧,以蚕不作茧比喻妇女不能生育。

'73'纳币:下聘礼。见《青娥》注。太史:古史官。明清时,因修史之事归于翰林院,因称翰林为“太史”。

'74'玉■:玉饰,形为环而有缺口,古时常用以赠人表示决绝。《苟子。大略》:“绝人以■,反绝以坏。”

'75'再造:犹言再生。

'76'失声于破甑(z èng赠):东汉孟敏荷甑而行,甑堕地破裂,孟敏不顾而去,认为“甑已破矣,视之何益”。见《后汉书。郭泰传》。这里反用其意,借以指责王太常毫无涵养,竟然惋惜已碎的玉瓶,诟骂对王家有再造之德的小翠。失声,不自禁而出声。甑,陶甑,古代炊器。

'77'月缺重圆:指小翠盛气离开王家,后在园亭又与公子重新团圆。

金和尚

金和尚,诸城人'1'。父无赖,以数百钱鬻子五莲山寺'2'。小顽钝'3' ,不能肄清业'4' ,牧猪赴市,若佣保'5'。后本师死'6' ,稍有遗金,卷怀离寺'7' ,作负贩去。饮羊、登垄'8' ,计最工。数年暴富,买田宅干水坡里。弟子繁有徒,食指日千计。绕里膏田千百亩'9'。里中起第数十处,皆僧,无人'10';即有,亦贫无业,携妻子,僦屋佃田者也。每一门内,四缭连屋,皆此辈列而居。僧舍其中:前有厅事'11',梁楹节悦'12',绘金碧,射人眼;堂上几屏,晶光可鉴;又其后为内寝,朱帘绣幕,兰麝充溢喷人'13';螺钿雕檀为床'14',床上锦茵蓐'15',褶叠厚尺有咫;壁上美人、山水诸名迹,悬粘几无隙处。一声长呼,门外数十人轰应如雷。细缨革靴者'16',皆乌集鸽立'17';受命皆掩口语,侧耳以听。客仓卒至,十余筵可咄嗟办'18',肥醴蒸熏'19',纷纷狼藉如雾需。但不敢公然蓄歌妓;而狡童十数辈'20',皆慧黠能媚人,皂纱缠头,唱艳曲'21',听睹亦颇不恶。金若一出,前后数十骑,腰弓矢相摩戛'22'。 奴辈呼之皆以“爷”;即邑之人若民'23',或“祖”

之,“伯、叔”之,不以“师”,不以“上人”,不以禅号也'24'。 其徒出,稍稍杀于金'25',而风鬃云辔'26',亦略于贵公子等。金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可通,以此挟方面短长,偶气触之,辄惕自惧'27'。 而其为人,鄙不文,顶趾无雅骨'28'。 生平不奉一经,持一咒,迹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尝蓄饶鼓'29';此等物,门人辈弗及见,并弗及闻。凡僦屋者,妇女浮丽如京都,脂泽金粉,皆取给于僧;僧亦不之靳'30',以故里中不田而农者以百数。

时而恶佃决僧首瘗床下'31',亦不甚穷诘,但逐去之,其积习然也。金又买异姓儿,私子之。延儒师,教帖括业'32'。 儿聪慧能文,因令人邑庠'33';旋援例作太学生'34';未几,赴北闱'35',领乡荐'36'。 由是金之名以“太公”噪。向之“爷”之者“太”之'37',膝席者皆垂手执儿孙礼'38'。 无何,太公僧薨。孝廉衰■卧苫块'39',北面称孤'40';诸门人释杖满床榻'41';而灵帏后嘤嘤细泣,惟孝廉夫人一而已。士大夫妇咸华妆来,搴帏吊唁'42',冠盖舆马塞道路。殡日。棚阁云连'43',■■翳日'44'。 殉葬刍灵'45',饰以金帛;舆盖仪仗数十事'46';马千匹,美人百袂'47',皆如生。

方粥、方相'48',以纸壳制巨人,皂帕金销;空中而横以木架,纳活人内负之行。设机转动,须眉飞舞;目光铄闪,如将叱咤。观者惊怪,或小儿女遥望之,辄啼走。冥宅壮丽如宫阙,楼阁房廊连垣数十亩,千门万户,入者迷不可出。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49',上自方面。皆伛偻人,起拜如朝仪'50';下至贡监簿史'51',则手据地以叩,不敢劳公子,劳诸师叔也。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于道'52';携妇襁儿'53',呼兄觅妹者声鼎沸。杂以鼓乐喧■'54',百戏■■'55',人语都不可闻。观者自肩以下皆隐不见,惟万顶攒动而已。有孕妇痛急欲产,诸女伴张裙为幄,罗守之;但闻儿啼,不暇问雌雄,断幅绷怀中,或扶之,或曳之,蹩■以去'56'。 奇观哉!葬后,以金所遗资产,瓜分而二之:子一,门人一。孝廉得半,而居第之南;之北、之西东,尽缁党'57'。 然皆兄弟叙,痛痒又相关云。

异史氏曰:“此一派也,两宗未有'58',六祖无传'59',可谓独辟法门者矣'60'。 抑闻之:五蕴皆空'61',六尘不染'62',是谓‘和尚’;口中说法,座上参禅'63',是谓‘和样’;鞋香楚地,笠重吴1005天'64',是谓‘和撞’;鼓钲■聒'65',笙管敖曹'66',是谓‘和唱’;狗苟钻缘,蝇营淫赌

'67',是谓“和幛‘。金也者,’尚‘那?’样‘耶?’唱‘耶?’憧‘耶?

抑地狱之‘幛’耶?“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金和尚,诸城人:据季象先等编《五莲山志。诸师本传》,和尚姓金,名彻,字泰雨,原籍为辽阳。明末在山东诸城五莲山寺出家。王士■《分甘馀话》卷四云:“国初一僧,金姓,自京师来青之诸城,自云是旗人金中丞之族:公然与冠盖交往。诸城九仙山古刹,常住腴田数千亩,据而有之。益置膏腴,起甲第。徒众数百人,或居寺中,或以自随,居别墅。鲜衣怒马,歌儿舞女,虽豪家仕族不及也。有金举人者,自吴中来,父事之,愿为之子。

此僧以势利横行闾里者几三十年,乃死。中分其资产,半予僧徒,半予假子。

有往吊者,举人斩衰稽颡,如俗家礼。余为祭酒日,举人方肄业太学,亦能文之士,而甘为妖髡假子,忘其本生,大可怪也。“'2' 五莲山:山名,在今山东五莲、日照两县交界处,主峰原在诸城县境。

五莲山寺,即万寿护国光明寺,为明神宗万历年间奉敕修建。

'3' 小:少小。

'4' 清业:佛教指和尚诵经、打坐等。

'5' 佣保:旧称佣工。《史记。栾布列传》:“为酒人保。”《集解》:“《汉书音义》曰;酒家作保佣也;可保信,故谓之保。”

'6' 本师:佛教指释迦牟尼,意即祖师。此指剃度、授戒的师父。

'7' 卷怀:收藏。

'8' 饮(y ìn 印)羊、登垄:泛指欺诈牟利、独霸市场的卑劣行为。饮羊,谓羊贩以水饮羊,增其重量以骗取高利。见《孔子家语。相鲁》。登垄,垄断而登之。垄,垄断,冈陇之断而高者,喻网罗市利之意。《孟子。公孙丑》下:“古之为市也……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龙,同“垄”。

'9' 膏田:肥沃的土地。

'10'无人:无僧众之外的人。人,指俗家人。

'11'厅事:此指私宅所设处理家务的处所。

'12'梁楹节■(zhu ó茁),即屋梁、楹柱、柱端斗拱、粱上短柱。

'13'兰麝:兰与麝香,均为香料。

'14'螺钿雕檀为床,谓雕镂的檀木床上镶有精美的螺钿。螺钿,用螺壳、玳瑁等,磨薄后刻花鸟人物等形象,镶嵌于雕镂器物之上,称为螺钿。

'15'锦茵蓐(r ú褥):锦绣的褥子。茵,坐垫,褥子。蓐,陈草复生,引申为草垫子。此借为褥。

'16'细缨革靴者:指仆人,细缨,冠的系带。革靴,皮制长筒靴。

'17'乌集鹄立:犹言群集恭立。乌集,如乌鸦群集。鹄立,谓似鹄之延颈而立,恭敬翘盼之状,■,即天鹅。

'18'可咄嗟办:犹言可立即办好。咄嗟,犹呼吸之间,谓时间短暂。《太平御览》八五九《裴氏语林》:“石崇恒冬月得韭■,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19'肥醴:肥肉、甜酒。

'20'狡童,此指美貌的少年。

'21'艳曲:艳丽的歌曲。一般指以男女情爱为内容的歌曲。

'22'摩戛:碰撞。戛,击。

'23'即邑之人若民,此从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即邑人之若民”。人,指上层人士;民,指下层平民。若,或。

'24'“或‘祖’之”五句;言有的称之为“祖”,有的称之为“伯”、“叔”,而不称其为“上人”,不称其僧人名号。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见《圆觉要览》。此谓对僧人的敬称。禅号,僧人名号。

'25'杀:减。

'26'风鬃云辔:谓车马如风会云集,极言扈从之盛。凤鬃,犹言风驰电掣的乌,指骏马。鬃,马鬃毛,指代马,云辔,指宣侍前后的众多骑卒、仆役。辔,马缰,引申为骑行。因指骑卒。

'27'“金又,五句:谓金和尚结交甚广,能及时获得各方情况,并以之要挟地方大员,使他们不敢触犯自己。结纳,结交。呼吸,一呼一吸,极言时间短促。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方西,一个方面的军政事务,因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等。短长,偏义,指短处。

偶气触之,偶然有所触犯。辄惕自惧,就惊而自惧,谓惊惧不安。

'28'顶趾无雅骨:谓浑身无一点文难气。顶趾,从头到脚。

'29'未尝蓄铙鼓:未置法事之具,即谓从来未曾作法事。铙鼓,僧人用于作法事的两种乐器。铙,铙钹,亦称“铜钹”。铜制,形如圆盘,两只相碰擦以发声。

'30'不之靳:不靳之。靳,吝惜。

'31'决:割断。

'32'帖(tiě铁)括:唐代科考,明经科以“帖经”取土,考生为应付考试,将经文中偏僻的章句编成歌诀熟读记诵,叫帖括。明清时代,指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为帖括。

'33'邑庠:县学。

'34'援例作太学生:谓援例捐纳作监生。例,指捐纳之例。详《僧术》注。太学生,国子监监生的别称。

'35'北闱:清代指称顺天(今北京市)乡试。

'36'领乡荐:谓考中举人。

'37'向之“爷”之者“太”之:谓过去称爷的,现在称太爷。

'38'膝席者:谓恭敬者。膝席,谓跪于席。古人屈膝跪地坐,对人表示尊敬时,上身直起,两膝仍着地。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9'衰■卧苫块:谓穿孝服,守丧制,如丧父母。衰,■,孝服。详《咬鬼》“■服麻裙”注。卧苫块,“寝苫枕块”。古人居父母之丧,铺草席,枕土块。

'40'北面称孤:谓跪于灵前,自称孤子。北面,面北而拜。孤,无父之子。《孟子。梁惠王》下:“幼而丧父日孤。”后凡无父或父母双亡皆称“孤”。

'41'杖:苴(j ū居)杖,古代居父母丧所用的竹杖,俗称哭丧棒。《荀子。礼论》:“齐衰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

'42'搴帏:揭开灵帏。搴,揭。

'43'棚阁:指暂时搭架的孝棚。

'44'■■(f ānchuáng番床):同“幡幢”。此指用于丧仪的旌旗。

'45'刍灵:茅草扎成的人马,古时殉葬用品,见《礼记。檀弓》下。丁文“马千匹,美人百袂”,均为刍灵。

'46'事:件。

'47'美人百袂(m èi 妹):谓美人五十。袂,衣袖。

'48'方弼、方相:本古代驱疫避邪的神像,见《周礼。夏官。方相氏》。

原只有方相,《封神演义》又加上方弼,说为兄弟两人。殡葬时:将其用纸、竹等糊扎成高大狰狞的形象,作为开路神。

'49'盖相摩:车盖相碰撞。

'50'起拜如朝仪:谓礼节如同朝见君主一样。

'51'贡监:明制,生员入监读书者,谓之贡监。见《明史。选举志》。

簿史,指主管文书记事的小官。簿,主簿。史,府吏。见《后汉书。杨震传》“召大将令史考校之”季贤注。簿、史,泛指府县主管文书、财赋的杂职吏员。

'52'属(zhǔ主)于道:相接于道。

'53'襁儿:背负哺乳幼童。襁,襁褓。

'54'喧■(huī灰):嘈杂的响声。

'55'百戏■■(t āngt à趟沓):散乐杂技的锣鼓喧闹。百戏,古散乐杂技。||,锣鼓声。

'56'蹩■(biéxiè别卸):此谓歪歪倒倒,如跛行一般。蹩,跛不能行。

| ,行不正。

'57'尽缁党:全是和尚。缁,黑色。僧服色尚黑,因以指僧人。

'58'两宗:中国佛教禅宗自南朝宋末菩提达摩五传后,因北方神秀的渐悟说与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主张不同,衍变而为南北两宗。

'59'六祖:禅宗自达摩至慧能,衣钵共传六世,即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宏忍、慧能,称禅宗六祖。

'60'法门:佛教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

'61'五蕴:也称“五阴”、“五众”。佛教指色(形相)、受(情欲)、想(意念)、行(行为)、识(心灵)。玄奖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62'六尘;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认为六尘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接,而产生种种嗜欲,导致种种烦恼,因又称之为六贼。

'63'参禅佛教修行方法,即默坐静思,悟求佛理。

'64'“鞋香”二句:指僧人履地戴天,云游四方,寻师问道。鞋、笠,为其穿戴之物;楚地、吴天,言其奔走之地。

'65'鼓钲(zhēng争)■聒:钟鼓之声联耳。钲,钲铙,铜锣。■,钟鼓声。

'66'敖曹:喧闹。

'67'“狗苟”二句:指不顾羞耻,到处钻营,从事淫赌等卑鄙无耻的行为。狗苟,苟且无耻。蝇营,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韩愈《送穷文》:“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龙戏蛛

徐公为齐东令'1'。署中有楼,用藏肴饵,往往被物窃食'2' ,狼藉于地。

家人屡受谯责,因伏伺之。见一蜘蛛,大如斗。骇走白公'3'。公以为异,日遣婢辈投饵焉。蛛益驯,饥辄出依人,饱而后去。积年余,公偶阅案牍,蛛忽来伏几上。疑其饥,方呼家人取饵;旋见两蛇夹蛛卧,细裁如箸,蛛爪■腹缩,若不胜惧。转瞬间,蛇暴长,粗于卵。大骇,欲走。巨霆大作,合家震毙。移时,公苏;夫人及婢仆击死者七人。公病月余,寻卒。公为人廉正爱民,柩发之日,民敛钱以送,哭声满野。异史氏曰'4' :“龙戏蛛,每意是里巷之讹言耳,乃真有之乎'5' ?闻雷霆之击,必于凶人'6' ,奈何以循良之吏,罹此惨毒?天公之愦愦'7' ,不已多乎'8' !”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齐东:县名,故地在今山东省济阳、章丘、高青三县之间。

'2' 被物: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被”原作“备”。

'3' 白:禀告。

'4' 异史氏曰: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增补,原缺此下一段。

'5' 乃:竟。

'6' 凶人:凶恶之人。

'7' 愦愦:胡涂。

'8' 已:太,过。

商妇

天津商人某'1' ,将贾远方'2' ,往从富人贷资数百。为偷儿所窥,及夕,预匿室中以俟其归。而商以是日良'3' ,负资竟发。偷儿伏久,但闻商人妇转侧床上,似不成眠。既而壁上一小门开,一室尽亮。门内有女子出,容齿少好,手引长带一条,近榻授妇,妇以手却之。女固授之;妇乃受带,起悬梁上,引颈自缢。女遂去,壁扉亦阖。偷儿大惊,拔关遁去。既明,家人见妇死,质诸官'4'。官拘邻人而锻炼之'5' ,诬服成狱,不日就决。偷儿愤其冤,自首于堂,告以是夜所见。鞠之情真,邻人遂免。问其里人,言宅之故主曾有少妇经死,年齿容貌'6' ,与盗言悉符,因知是其鬼也。俗传暴死者必求代替'7' ,其然欤?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