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置面首左右三十人。“面首,指男宠。面,取其貌美。首,取其发美。

'40'覃恩:深恩。此指朝廷封赐之恩。

'41'侍御:侍御史,即“掌印御史”。

'42'侍御而夫人也者:指身为侍御,不能刚正执法,弹劾奸邪,却怯懦如妇人的为官者。

杜翁

杜翁,沂水人'1'。偶自市中出,坐墙下,以候同游。觉少倦,忽昔梦,见一人持牒摄去'2'。至一府署,从来所未经。一人戴瓦垄冠'3' ,自内出,则青州张某'4' ,其故人也。见杜惊曰:“杜大哥何至此?”杜言:“不知何事,但有勾牒。”张疑其误,将为查验。乃嘱曰:“谨立此,勿他适。恐一迷失,将难救挽。”遂去,久之不出。惟持牒人来,自认其误,释令归。杜别而行。途中遇六七女郎,容色媚好,悦而尾之。下道,趋小径,行十数步,闻张在后大呼曰:“杜大哥,汝将何住?”杜迷恋不已。俄见诸女人人一圭窦'5' ,心识为王氏卖酒者之家。不觉探身门内,略一窥瞻,即见身在■中'6' ,与诸小■同伏'7'。豁然自悟,已化家矣,而耳中犹闻张呼。大惧,急以首触壁。闻人言曰:“小豕颠■矣。”还顾,已复为人。速出门,则张候于途。

责曰:“固嘱勿他往,何不听信?几至坏事!”遂把手送至市门,乃去。杜忽醒,则身犹倚壁间。诣王氏问之,果有一豕自触死云。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沂水;县名。今属山东省。

'2' 持牒摄去:手持公文,拘捕而去。牒,公丈,即下文“勾牒”,拘捕犯人的公牒。摄,拘捕。

'3' 瓦垄冠:即瓦楞帽,明代平民戴的一种帽于,帽顶折迭似瓦楞,因称。

'4' 青州:府名,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

'5' 圭窦:墙上凿门,上锐下方,其形如圭,故称圭窦。窦,式作“窬”。

《文苑英华》三五一梁昭明太子(萧统)《七契》:“荜门鸟宿,圭窦狐潜。”

'6' 芳(l ì历):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原作“笠”。| ,牲畜的栏圈。《方言》三:“| ,国也。”| (h ùn 混),猪圈。

'7' ■(jiā家):猪的别称。见《方言》。禄数某显者多为不道'1' ,夫人每以果报劝谏之'2' ,殊不听信。适有方士'3' ,能知人禄数[4 ],诣之。方士熟视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禄乃终。”归语夫人。计一人终年仅食面二石,尚有二十余年天禄,岂不善所能绝耶?横如故。逾年,忽病“除中'5' ”,食甚多而旋饥,一昼夜十馀食。

未及周岁,死矣。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显者:位居通显之人,指高官权要。

'2' 果报:宗教所谓因果报应。详《聊斋自志》注。

'3' 方士:善方术的人士,古代诣求仙、炼丹,自称能长生不死的人。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此指相士。

'4' 禄数,指寿数。

'5' 除中:病名。旧注为消渴疾,即糖尿病。按《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谓:“若中气将绝而反能食者,称为‘除中’,属危象。”

柳生

周生,顺天宦裔也'1'。与柳生善。柳得异人之传,精袁许之术'2'。尝谓周曰:“子功名无分;万锤之资[3 ],尚可以人谋。然尊阃薄相'4' ,恐不能佐君成业。”未几,妇果亡。家室萧条[5 ],不可聊赖。因诣柳,将以卜姻'6'。入客舍,坐良久,柳归内不出。呼之再三,始方出,曰:“我日为君物色佳偶,今始得之。适在内作小术,求月老系赤绳耳'7'。”周喜,问之。

答曰:“甫有一人携囊出,遇之否?”曰:“遇之。褴褛若丐。”曰:“此君岳翁,宜敬礼之。”周曰:“缘相交好,遂谋隐密,何相戏之甚也!仆即式微'8' ,犹是世裔,何至下昏于市侩'9' ?”柳曰:“不然。犁牛尚有于'10',何害?”周问:“曾见其女耶?”答曰:“未也。我素与无旧,姓名亦问讯知之。”周笑曰:“尚未知犁牛,何知其子?”柳曰:“我以数信之'11'。 其人凶而贱,然当生厚福之女。但强合之必有大厄,容复攘之。”周既归,未肯以其言为信,诸方觅之,迄无一成。

一日,柳生忽至,曰:“有一客,我已代折简矣'12'。 ”问:“为谁?”

曰:“且勿问,宜速作黍'13'。 ”周不谕其故,如命治具。俄客至,盖傅姓营卒也'14'。 心内不合,阳浮道与之'15';而柳生承应甚恭。少间,酒肴既陈,杂恶草具进。柳起告客:“公子向慕己久,每托某代访,曩夕始得晤。

又闻不日远征,立刻相邀,可谓仓卒主人矣'16'。 “饮间,傅忧马病,不可骑。柳亦俯首为之筹思。既而客去,柳让周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借马骑归,因假周命,登门持赠傅。周既知,稍稍不快,已无如何。过岁,将如江西'17',投臬司幕'18'。 诣柳问卜。柳言:”大吉!“周笑曰:”我意无他,但薄有所猎'19',当购佳妇,几幸前言之不验也'20',能否?“柳云:”并如君愿。“及至江酋,值大寇叛乱,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21',中途为土寇所掠,同难人七八位,皆劫其金资,释令去;惟周被掳至巢。盗首诘其家世,因曰:”我有息女'22',欲奉箕帚'23',当即无辞。“周不答。盗怒,立命枭斩。周惧,思不如暂从其请,因从容而弃之'24'。 遂告曰:”小生所以踟蹰者,以文弱不能从戎,恐益为丈人累耳。

如使夫妇得相将俱去,恩莫厚焉。“盗曰:”我方忧女子累人,此何不可从也。“引入内,妆女出见,年可十八九,盖天人也。当夕合■,深过所望。

细审姓氏,乃知其父,即当年荷囊人也。因述柳言,为之感叹。

过三四日,将送之行,忽大军掩至,全家皆就执缚。有将官三员监视,已将妇翁斩讫,寻次及周。周自分已无生理'25'。 一员审视曰:“此非周某耶?”盖傅卒已军功授副将军矣。谓僚曰:“此吾乡世家名士,安得为贼。”

解其缚,问所从来。周诡曰:“适从江臬娶妇而归,不意途陷盗窟,幸蒙拯救,德戴二天'26'!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27'。 ”傅命列诸俘,令其自认,得之。的以酒食,助以资斧,曰:“曩受解骖之惠'28',旦夕不忘。但抢攘间,不遑修礼,请以马二匹、金五十两'29',助君北旋'30'。 ”

又遣二骑持信矢护送之'31'。 途中,女告周曰:“痴父不听忠告,母氏死之。

知有今日久矣。所以偷生旦暮者,以少时曾为相者所许,冀他日能收亲骨耳。

某所窖藏巨金,可以发赎父骨;馀者携归,尚足谋生产。“嘱骑者候于路,两人至旧处,庐舍已烬,于灰火中取佩刀掘尺许,果得金;尽装人橐,乃返。

以百金赂骑者,使瘗翁尸;又引拜母冢,始行。至直隶界'32',厚赐骑者而去。

周久不归,家人谓其已死,恣意侵冒'33',粟帛器具,荡无存者。闻主人归,大惧,哄然尽逃;只有一妪、一婢、一老奴在焉。周以出死得生,不复追问。及访柳,则不知所适矣。女持家逾于男子,择醇笃者授以资本'34',而均其息。每诸商会计于檐下,女垂帘听之;盘中误下一珠'35',辄指其讹。

内外无敢欺。数年,伙商盈百,家数十巨万矣。乃遣人移亲骨,厚葬之。

异史氏曰:“月老可以贿嘱,无怪媒妁之同于牙侩矣'36'。 乃盗也而有是女耶?培■无松柏'37',此鄙人之论耳。妇人女子犹失之,况以相天下士哉!”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顺天宦裔:顺天府官宦人家的后代。顺天,清代府名,治所在今北京市。

'2' 袁许之求:谓相人之术。袁许,泛指相术家。袁,指袁天纲,唐代成都(今四川戍都市)人,精相人之求。生平洋新、旧《唐书。方仗传\纲,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精相人之求。生平洋新、旧《唐书。方伎传》。

纲,俗作“罡”。许,指许负,汉初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善相术。事迹见《史记。绛侯周勃肚家》。

'3' 万锺:极言资财之多。锺,古容量单位。四升为豆,四豆为区(瓯),四区为釜,十釜为锤。《左传。昭公三年》:“釜十则锺。”杜预注:“(锺)

六斛四斗……

'4' 尊阃(k ǔn 捆):称他人夫人的敬词,犹言尊夫人。阃,指闺门,妇女所居处。

'5' 萧条,冷落凄清。

'6' 卜姻:占问婚姻之事。

'7' 月老系赤绳: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载,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向月,翻检一书。问之,说书为“天下之婚牍”:用囊中赤绳以系夫妻之足,虽优家异域,此绳一系亦皆谐合。后因以月老、月下老或月下老人为主管男女婚姻之神。

'8' 式微:谓家世衰微。语出《诗。邶风。式微》。

'9' 下昏于市侩:谓降低身分与商人的女儿成亲。昏,古“婚”字。市侩,此泛指商贩。

'10'梨牛尚有子:《论语。雍也》:“犁中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注:“犁,杂文;■,赤也。”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耕牛所生之子如果够得上作牺牲的条件,山川之神也一定会享用,不会拒绝。这里借以、说明虽其人低贱,其子却不一定不好。

'11'数:命数,运数。

'12'代折简:谓代为邀请。折简,书信,详《王六郎》注。此指请帖。

'13'作黍:谓备酒饭。语本《论语。微子》“杀鸡为黍而食之”。

'14'营卒:此盖指驻防京城的营兵。清代兵制,汉兵用绿旗,称绿营;在京师戍卫者为巡捕营,为京城南北东西中五营之首。详《清会典。兵部》。

'15'阳浮道与之:表面上虚与应付。

'16'仓卒(c ù促)主人:仓促之间作主人。意谓不及措办美食。仓卒,同“仓促”。

'17'如江西:到江西去。如,往。

'18'投臬司幕,投奔按察使,作幕僚。臬司,明清时代按察使的别称。

'19'薄有所猎:谓稍微得到一些钱财。猎,求取。

'20'几幸:希望。几、幸,义同,希冀之意。

'21'选日: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无“日”字。遵路:循路而行。遵,循,沿着。

'22'息女:亲生女。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23'奉箕帚:供洒扫之役,作人妻室的谦词。

'24'因从容而弃之犹言待事过之后,再找机会丢弃她。

'25'自分:自料。

'26'德戴二天:犹言感谢您再生之恩。二天,《后汉书。苏章传》载,苏章为冀州侧史巡视属下时,发现老友清河太守有奸弊,在惩办之前请其叙旧,太守自以为章庇护他,因“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后诗文中习以”二天“作为感恩之词。

'27'瓦全:本与“玉碎”相对,谓苟且偷生,见《北齐书。元景安传》。

此渭使离散的夫妻得以完聚。

'28'解骖(c ān 参)之惠:此指周生赠马救其困急之事。《史记。管晏列传》载:春秋齐越石父有贤名,系狱时,晏子解其左骖从狱中赎出,并延



上客。骖,一车三马或四马中的旁马。

'29'马二匹: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二马匹”。

'30'北旋:北归。旋,回归。

'31'信矢:作为信物的令箭。

'32'直隶:清置行政区,辖境略与今河北省相当。

'33'侵冒:侵犯占夺。冒,冒人名分,而己享其利。

'34'醇笃者:朴厚忠实的人。

'35'盘:算盘。

'36'牙侩:犹牙人。集市上为买卖双方说合成交,从中赚取佣金的经纪人。

'37'培■(b ùl ǒu 部篓)无松柏:谓小土堆上长不出大树。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培■”本作“部娄”,小土丘。

冤狱

朱生,阳谷人'1'。少年佻达'2' ,喜谈谑。因丧偶,往求媒媪。遇其邻人之妻,睨之美。戏谓媪曰:“适睹尊邻,雅少丽'3' ,着为我求凰'4' ,渠可也'5'。”媪亦戏曰:“请杀其男子,我为若图之'6'。”朱笑曰:“诺。”

更月余,邻人出讨负'7' ,被杀于野。邑令拘邻保'8' ,血肤取实'9' ,究无端绪;惟媒媪述相谑之词,以此疑朱。捕至,百口不承。今又疑邻妇与私,榜掠之,五毒参至'10'。 妇不能湛,诬伏。又讯朱,朱曰:“细嫩不任苦刑,所言皆妄。既是冤死,而又加以不节之名,纵鬼神无知,予心何忍乎?我实供之可矣:欲杀夫而娶其妇,皆我之为,妇不知之也。”问:“何凭?”答言,“血衣可证。”及使人搜诸其家,竟不可得。又掠之,死而复苏者再。

朱乃云,“此母不忍出证据死我耳,待自取之。”因押归告母曰:“予我衣,死也;即不予,亦死也:均之死,故迟也不如其速也。”母泣,入室移时,取衣出付之。令审其迹确,拟斩。再驳再审'11',无异词。

经年余,决有日矣。令方虑囚'12',忽一人直上公堂,努目视令而大骂曰'13':“如此愦愦'14',何足临民!”隶役数十辈,将共执之。其人振臂一挥,顽然并仆。令惧,欲逃。其人大言曰'15':“我关帝前周将军也'16'!

昏官若动,即使诛却!“令战惧悚听。其人曰:”杀人者乃宫标也,于朱某何与?“言已,倒地,气若绝。少顷而醒,面无人色。及问其人,则宫标也'17'。榜之,尽服其罪。盖宫素不逞'18',知某讨负而归,意腰豪必富,及杀之,竟无所得。闻朱诬服,窃自幸。是日身入公门,殊不自知。令问朱血衣所自来,朱亦不知之。唤其母鞠之,则割臂所染;验其左臂刀痕,犹未平也。令亦愕然。后以此被参揭免官'19',罚赎羁留而死'20 ]。年馀,邻母欲嫁其妇;妇感朱义,遂嫁之。异史氏曰:”讼狱乃居官之首务,培阴■'21',灭天理,皆在于此,不可不慎也。躁急污暴,固乖天和;淹滞因循,亦伤民命'22'。 一人兴讼,则数农违时'23';一案既成,则十家荡产:岂故之细哉'24'!余尝谓为官者,不滥受词讼,即是盛德,且非重大之情,不必羁候'25';若无疑难之事,何用徘徊?即或乡里愚民,山村豪气,偶因鹅鸭之争[26' ,致起雀角之忿[27],此不过借官宰之一言,以为平定而已,无用全人,只须两造'28',笞杖立加,葛藤悉断'29'。 所谓神明之宰非耶?每见今之听讼者矣:一票既出,若故忘之。摄牒者入手未盈,不令消见宫之票;承刑者润笔不饱,不肯悬听审之牌[30]。蒙蔽因循,动经岁月,不及登长吏之庭'31',而皮骨已将尽矣!而俨然而民上也者,惬息在床'32',漠若无事。宁知水火狱中'33',有无数冤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然在奸民之凶顽,固无足惜;而在良民株累'34',亦复何堪?况且无辜之干连'35',往往奸民少而良民多;而良民之受害,且更倍于奸民。何以故?奸民难虐,而良民易欺也。

皂隶之所殴骂,胥徒之所需索'36',皆相良者而施之暴。自入公门,如蹈汤火。早结一日之案,则早安一日之生;有何大事,而顾奄奄堂上若死人'37'似恐溪壑之不遽饱'38',而故假之以岁时也者'39',虽非酷暴,而其实厥罪维均矣[40]。尝见一词之中[41],其急要不可少者,不过三数人;其徐皆无辜之赤子,妄被罗织者也'42'。 或平昔以睚眦开嫌[43],或当前以怀壁致罪[44],故兴讼者以其全力谋正案[45],而以其馀毒复小仇'46'。 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竟属切肤之痛'47'。 人跪亦跪,状若乌集:人出亦出,还同猱系'48'。 而究之官问不及,吏诘不至,其

实一无所用,只足以破产倾家,饱蠹役之贪囊'49';鬻子典妻,泄小人之私愤而已。深愿为官者,每投到时'50',略一审诘,当逐逐之'51',不当逐芟之'52'。不过一濡毫、一动腕之间耳,便保全多少身家,培养多少元气'53'。 从政者曾不一念及于此,又何必桁杨刀锯能杀人哉'54'!“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阳谷:县名,今属山东省。

'2' 佻达:轻薄。

'3' 雅少丽:十分年轻美丽。雅,甚。

'4' 求凰:男子求偶。《玉台新咏》九载司马相如《琴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皇,《乐府诗集》六○作“凰”。相传相如以此歌向卓文君求爱。详《婴宁》注。

'5' 渠,她。

'6' 若:你。

'7' 讨负:犹讨债。负,欠债。

'8' 邻保,此指邻里。保,户籍编制单位。始于北来,明清相沿。初设时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每两人出一保丁;保年人犯法,保丁须检举、揭发。参见《文献通考。乒考》五和《清文献通考。职役》。

'9' 血肤取实:谓企图通过烤打刑讯,令其供出实情。血肤,打得皮破血流。

'10'五毒参至:极言施刑惨烈。五毒,五种酷刑,所指不一,此泛指各种酷刑。《后汉书。隗嚣传》:“(王莽)冤系无辜,妄族众庶。行炮烙之刑,除顺时之法,灌以醇醯,裂以五毒。”参,杂。

'11'驳,驳勘:上司驳回复查。《宋史。刑法志》三:“景定之年,乃下沼曰:比诏诸提刑司,取网异驳勘之狱,从轻断决。”

'12'虑囚;审查核实囚犯的罪状。前、后《汉书》作“录囚”。《汉书。隽不疑传》“录因徒还”颜师古注:“省录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否)也。

今云虑囚,本录声之去者耳。“'13'努目:犹怒目。

'14'愤债(kuìLuì溃溃):昏愦、糊涂。

'15'大言:大声说。

'16'关帝前周将军:即周仓,传说为三国蜀关羽的部将。旧时关庙中有其塑像,持大刀立于关羽之后。

'17'从“于朱其何与”至“则宫标也”,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增补,原无此八句。

'18'素不逞:平素为非作歹。不逞,本谓不满意、不得志。见《左传。隐公十一年》。此用引申义,即为非作歹。《后汉书。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

'19'参揭:弹劾、揭发。

'20'罚赎羁留而死:罚其以金自赎,并在被羁留期间死去。

'21'“培阴骘(zhì止)”三句:谓积养阴德,还是灭绝天理,全表现在如何处理讼狱方面。阴骘,犹言阴德。天理,天性。

'22'“躁急”四句:谓急于结案而滥施刑罚,固然有违自然祥和之气;而长期拖延,消极不办,也常常伤害百姓性命。乖,违。大和,自然的祥和

之气。语出《庄子。知北游》。污暴,犹贪暴,言贪术贿赂而滥施刑罪。淹滞,停止不前,此谓拖延不办。因循,谓不事进取,取消极态度。

'23'违时:谓违背农时,使农民错过耕种和收割的季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4]故之细:事之小者,即小事。故,事。细,小。

'25 ]羁候,羁留候审。

'26'鹅鸭之争;指邻里因小事发生争执。

'27'雀角之忿:喻指赴宫争讼。雀角,喻忿争。《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28'两造:指争讼双方,即原告和被告。《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传》:“两谓囚、证;造,至也。”

'29'葛藤悉断:谓讼诉纠葛,全部剖断分明。葛藤,葛和藤,均为缠树蔓生植物,因喻事务纠缠不已。此喻民事讼诉纠纷。

'30'“摄牒者”四句:谓经办案件的捕役、书吏填满私囊之后,才允许见官候审。慑牒者,指奉命捕系犯人的人。承刑者,指主办文案的官吏,即刀笔吏。润笔,本指旧时给予写字绘画者的报酬,此指文吏借人诉讼而从中敲诈的饯财。“见官之票”,此据二十四卷抄本,“票”原作“到”。

'31'长吏:此泛指听讼的主管长官。

'32'僵息在床:卧在床上养息。语出《诗。小雅。北山》,原作“息偃在床”。

'33'水火狱中:水深火热的牢狱之中。

'34'株累:因受牵连而致罪。株,树根,此谓株连。一人有罪而牵连别人,犹如树根向四处延伸一样。

'35'干连:犹牵连。干,关涉。

'36'胥徒:古代官府中的小吏及奔走服役的人。此泛指宫府衙役。

'37'“而顾”句:谓却只是因循之官长在大堂之上有气无力像将死的人。

极言官之拖沓,办案不力。

'38'溪壑之不遽饱:喻指如溪似壑之贪欲不能很快填满。溪壑,本谓溪谷沟壑,见《国语。晋语》八,此以之喻无厌的贪欲。

'39'岁时: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原无“时”字。

'40'厥罪维均:谓拖延对日以勒索诉讼者与刑罚酷暴之罪相同。厥,其。

维,语中助词,无义。均,等。

'41'词:讼词。

'42'罗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唐会要。酷吏》:“时周兴、来俊臣相次受制,推究大狱,……共为罗织,以陷良善。又造《罗织经》一卷,其意旨皆网罗前人,织成反状。海内震惊,道路以目。”

'43'以睚眦(y áz ì牙自)开嫌:谓以小忿而产生仇怨。睚眦,怒目而视,借指小怨小忿。语出《史记。范瞧列传》。开,启。嫌,仇怨。

'44'以怀壁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