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慧人格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回到家园也一无所有。 农业的毁灭,带来市场的凋敝;大批小商贩业主破产。 这一批人加上脱离生产的两万人,使得本来就空虚的国库濒于枯竭,城邦再也养不活这么多人,这批人便成为丧魂落魄的流浪汉,生活没有着落,对政治没有兴趣,参加陪审法庭也仅仅是为了领取津贴维持生活,民主制也就流于形式了。这种时候,有一些权力欲望极强的民主派首领,利用突显虚名的民主工具讨好群众,愚弄群众。 打击异己,堕落成“蛊惑家”。
最早被称为“蛊惑家”的是继伯利克里之后被称为雅典
…… 81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57
民主派领袖的克莱翁。 公元前427年雅典人镇压了米提利亚的暴动,克莱翁建议将米提利亚的全部男人处死,雅典公民通过了这项决议,但第二天,雅典人民觉得太残酷了,要加以改变。 克莱翁就发表长篇演说加以煽动,他说:“怜悯是你们的弱点,这对你们是危险的。”
阿里斯多芬在喜剧里把他描写为“最卑鄙的流氓”
、“爱诽谤的家伙”。
在克莱翁之后的阿尔基比亚德则是一个朝秦暮楚、毫无原则,然而又很博学长于雄辩的人,进入政治之前,他追随苏格拉底学哲学,进入政坛初时,他标榜自己是民主派的代表。 公元前420年选举时,他向尼基亚发难并击败了他,被选为将军,后来被斯巴达打败后他却把责任推给尼基亚。 他同另一个平民领袖叙培尔波卢勾结,想用贝壳放逐法赶走尼基亚,没有能通过,他就反过来将叙培尔波卢放逐了。 他煽动雅典远征西西里,青年人贪婪地听他的讲演,实业主和船主等与海洋事业有关的人都站在他这边,于是公民大会便通过他远征的决议。 这次出征时开始失利,后来围攻叙拉古正获得进展时,雅典城发生赫尔墨神像被毁一事,雅典人怀疑是阿尔基比亚德的人所为,要召回他受审,他中途叛逃去斯巴达,在那里发表长篇演说为自己辩护。 他说:“我的祖先常常是斯巴达在雅典的代理人,由于某种误会他们放弃了这个职位,现在我自己担当起这个职务来,愿尽我的力量供你们驱使。”
“虽然过去我有热爱祖国的美名,现在我要帮助它的死敌去进攻它,请你们不要因此将我看作最坏的人;你们不
…… 82
67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要认为这出于一个流亡者的强烈情绪因而怀疑他的论点。 我被放逐是因为放逐我的人的邪恶,这不能免除我帮助你们的能力,只要你们听我的话就行。“他向斯巴达献策,派舰队援助叙拉古攻击雅典海军,同时以主力进攻阿提卡。 斯巴达人接受他的建议,打败进攻西西里的雅典海军,阿尔基比亚德则亲自参加围攻雅典,洗劫阿提卡。 但到公元前411年雅典温和派执政时和他谈判成功,第二年阿尔基比亚德又返回雅典。当时雅典海军正因反对四百人会议的寡头制而遇到困难,阿尔基比亚德宣称他自己有力量左右安托利亚的将军提萨斐尔涅,让他从斯巴达那边转到雅典这边来,便可以解救危机。雅典军队立即选举他作将军,事实上,他是利用雅典人去威胁提萨斐尔涅,又利用提萨斐尔涅来威胁雅典人。公元前410年和407年,阿尔基比亚德两次战胜,回雅典担任将军。公元前410年,阿尔基比亚德返回雅典时,他原来的许多朋友都已视他为陌路之人,离他远远的。 苏格拉底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无德无行,痛心疾首,可他又不愿抛弃他,要帮他找回那”迷失的理性“和”人格“。
他找到阿尔基比亚德,想再同他讨论“认识你自己”的话题,可阿尔基比亚德除了冷冰冰的礼貌外,对这类问题再也提不起兴趣,苏格拉底怏怏地走回自己家中,路上碰到年轻的卡利克勒,谈到这次不快。卡利克勒感叹道:你有什么理由指责阿尔基比亚德不正义呢?人们发明什么正义和道德,就是用来改造我们中的强
…… 83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77
者和优秀分子,从年轻时开始就像驯狮子一样驯服他们,诱惑他们就范,成为驯服的奴隶,还宣称什么他们必须同意平等的原则,说这就是正义和公平!但是有朝一日这些人由于天然禀赋变得足够强大了,我相信他们自己就要摆脱这些限制,冲击这些罗网,放纵不羁,践踏和诅咒一切纸上的协议和反自然的约定。 他们会咆哮起来,自己要做主人,虽然他们曾经做过奴隶。 阿尔基比亚德不就是这种强者吗?
苏格拉底赞赏了一番卡利特勒的坦率,问他话中的“强者”是否指体力强壮的人,奴隶比主人的体力强,难道说他们比主人优越?
卡利特勒说他所指的是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又问,医生、裁缝和鞋匠比他人更聪明,难道就能占有更多的衣食吗?卡利特勒退而又辩称:他说的强者是指治理城邦事务,最有智慧最勇敢的人,他们有能力成为统治者统辖居民,这才是正义。 他们有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能享有获得权势的快乐;而多数人充其量只能怯懦地谈论自制和正义,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能处于不幸的屈辱地位。他最后说:“无限制地满足欲望就是美德和幸福,这才是真理,其他种种关于美德人格的说法不过是华而不实、违反自然的废话。”
你这是把灵魂当作一只永远注不满欲望的破罐子。 苏格拉底说,人满足欲望是一个过程,总是先有痛苦后有快乐,苦乐是紧密相联的,口渴是痛苦,饮水止渴才有解除痛苦的快
…… 84
87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乐。 快乐和痛苦可以相随并存,善和恶却是水火不容。 因此,不能将善等于快乐,将恶等同于痛苦。人生应该追求的是善,是灵魂的和谐有序,是人格的尊严和完善。要获得人格的健全,必须接受教育和训练,并运用法律约束人的欲望,引导他们过理性的生活,如果像智者一样,唆使人们在满足私欲中寻求快乐和幸福,一味追求强权,效法僭迁,妒贤嫉能,滥用权力,掠人财富,只能误入歧途,恶果累累。苏格拉底说:不培养人的灵魂,就会自食恶果,伯利克里就是这样,他不注意使公民的生活正直,富有价值,却热衷于建造舰船、军港、围城等设施,并用发放津贴的办法刺激公民,结果公民们反过来咬噬他,谴责他,骂他是恶棍,这是自取其咎,因为是他自己培养了人的兽性。真正的政治就应该是净化人的灵魂,而你卡利克勒和其他一些智者唆使人们一味追求满足欲望的快乐,使他们追求错误的生活目的,变得骄纵而邪恶,毒化人的灵魂。 苏格拉底不无自豪地宣称:“我以为在雅典人中,我不说是唯一的,也可说是为数甚少从事政治术的人之一,现在只有我在实现政治家的风范。”
卡利克勒是当时厌世愤世的人群中的代表,他的观点在当时社会很流行,也是当时当权者蛊惑人心时常用的逻辑,卡利克勒威胁道:“你这样做,小心坐牢哟!”
苏格拉底:“如果我被带到法庭,那也是恶人在指控我,
…… 85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97
因为善良的人不会将一个无罪的人拖到法庭,要是我被处死,那也不必惊奇。“
如果因为教人为善被城邦审判,这个城邦就是幼稚的病人“不过像一位医生在一群幼稚的法官面前受到一些专以甜食哄人的烹调师的指控,而这位医生本来只要给城邦动手术、吃苦药或者用饥饿疗法,从而幼稚的病人变得嗔怒疯狂了。”
卡利克勒是一位智者,像其他智者一样,鼓吹毁灭一切,但是对毁灭之后,重建什么,他们很茫然,也不去思考,于是很多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们就利用这个空隙,蛊惑盲目的人们,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苏格拉底深感这就是危机的根源所在,这是社会道德体系分解的原因所在。 看到自己的学生阿尔基比亚德如今人格沦丧,竟然不以为耻,他们不相信,他果真会堕落得不可救药。阿尔基比亚德呆在雅典的那段时间,苏格拉底几乎每天登门求访,话题慢慢多了起来,但也只限于日常生活之类。苏格拉底几次开口,要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都被他的无言挡了回去,苏格拉底不甘心,想拿过去的话题引出自己的劝诫,阿尔基比亚德一天却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老师啊,我奉劝你再别这样固执,否则要吃亏的!”
苏格拉底感到自己越来越孤立,四周有看不见的幽灵在游荡,雅典大地上弥漫着污泥浊水,欲望之河在奔流,要淹没一切善和崇高。他第一次感到一阵寒冷,雅典文明的冬天是否来得太早
…… 86
08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了点。 他不愿退却,不愿看到这个伟大的城邦就此毁灭。“雅典人啊,该学会认识自己啦!”
六、“乔装跛脚的人优于真正跛脚的人”——人格悖论
见苏格拉底愁眉不展,阿斯巴拉这天和他一起回忆起雅典的辉煌来,“最令人难忘的是人们的清醒!”阿斯巴拉说。“现在最令人痛心的是盲目”
,苏格拉底说。阿斯巴拉长叹一口气,当人们蒙上自己的眼睛,只是循着人群的叫嚣往前窜的时候,人还能叫人吗?当人们鄙弃或遗忘道德知识,人还能叫人吗?
苏格拉底深感引导人们学习道德真知的必要,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智慧和知识是人的灵魂的本性,实现自己的灵魂本性,就拥有知识和智慧,苏格拉底说,美德既是善的,那么它就是有益的;美德既是有益的,必定是当它被正确利用时才是有益的,而正当利用的美德一定是由理性指导的,也就是由智慧来指导的。 所以,如果美德是有益的,它必是灵魂的一种性质,是灵魂的一种智慧。 美德就是知识。对一个人来说,首先知道什么是善,这种精神状态本身就是美德,能分辨善恶,心中自立一个天平,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正确行动的基础,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智慧,是人
…… 87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18
格成长的基石。知道公正、善恶之后,努力去做高尚公正的事情,造福民众,完善自我,获得人格的独立和尊严,这是处世行事的智慧,是更高层次的美德。生活的智慧也就是选择明智的生活方式。 人们选准了要干的事情,必然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的那些事情,风是不能辨别和认识的事情,一定不会选择,也没有能力去做;即使试着去做,也必定要做错。 明智者有自知之明,愚蠢的人总是盲目蛮干。有明智的指导,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之前,就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了明智的头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总能清醒自主;有了明智的灵魂,在杂多的需求王国里,就能避卑微,低俗而就高尚,避情欲而就理性。要想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就必须掌握理性这种智慧,这种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观照和认同,勇敢的人不仅要有勇气,而且他的勇敢行为本身就是知识的行为,是明智的认识前提下明智的选择。有些有知识的人,并不勇敢,这样的人并不真正拥有知识,因为他的灵魂没有接受“勇敢”这种智慧。 只要灵魂接受了真理的智慧,他就一定会朝着真理的目标前进。 所以,了解了几何定理并能正确运用,才算有几何学上的真知;了解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并付诸行动,才算有道德的真知。知识必须化为人格,才算智慧的最高境界。为强调知识的重要,苏格拉底甚至提出这样几个命题:
…… 88
28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自觉为恶优于不自觉为恶;自觉说谎骗人、犯错误及至伤害人,都比不自觉为错为恶的行为好;有能力跑得快而故意跑得慢的人优于没有能力只能跑得慢的人;故意乔装跛脚的人优于真正跛脚的人;宁愿要有能力犯过错的奴隶,不愿要没有能力老做傻子的奴隶。这是著名的人格悖论。 在苏格拉底看来,技艺上是否高超,能力上是否卓越,事关人的灵魂是否完善,事关人的人格是否健全,愚昧无知尤如残废人,不能称作一个完整的人。然而人们不禁要问,知善而不为,知恶而不避,能算一个高尚的人吗?
苏格拉底是一个典型的街头教育家。 对那些自以为禀赋好而轻视学习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需要接受教育。他举动物为例:性情暴烈、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的时候加以驯服,就会成为最有用、最骁勇的千里马,但如果不加以驯服,则始终难以驾驭的驾马而已。品质最良、最耐疲劳、最善于袭击野物的猎犬,如果经过良好的训练,就会最适于狩猎,但如不经训练,就会变得无用、狂暴、而且最不服使唤。 人如不学无术,不知正确选择,就会狂傲激烈、倔强放肆,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干出坏事来。
七、面对牧人
阿斯巴拉曾经私下劝苏格拉底,积极投身政界,以实现
…… 89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38
自己改善人的灵魂的报负,他说他鄙弃权势和地位,不愿意让烦人的政务打搅自己改善人的灵就的工作。 但是作为一位雅典公民,有时又不能不参加一些政治活动。公元前410年,阿尔基比亚德又再返雅典。 担任海军统帅,他率领雅典舰队几次战胜黑海舰队,打通黑海粮道,雅典又恢复了民主政治,公元前407年阿尔基比亚德凯旋归来时,雅典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但是不久斯巴达海军主帅吕珊德尔在波斯支持下打败雅典舰队,阿尔基比亚德被撤职,离开雅典到波斯后被杀。就在阿尔基比亚德被杀后不久,苏格拉底担任了胞区议事会主席。公元前406年的夏天,雅典的军队,雅典的海军在阿吉纽西岛打败斯巴达海军,但雅典海军也损失了二十五艘船舰和四千名军人,当时暴风雨阻碍将军们去拯救这些军人,也不能将阵亡者的尸体打捞起来安葬,当时雅典人认为,如果不是由于指挥官玩忽职守,这些人是能得救的。由五百人评议事会选出的五十名委员对这次战争的八位指挥官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作为委员会的一员也参加了审判。一些人在会场鼓噪胁迫投票处死这八位将军,并威胁苏格拉底,如果他不赞同也要对他起诉。 许多议员都胁从了,苏格拉底却毫不动容坚持认为这样做不合乎法律,投了反对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曾有记载:
…… 90
48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那时,执行委员中只有我一人反对这种残酷的判决,其他议员想要弹劾我,逮捕我。我相信,如果我害怕坐牢或被判死刑,我随时都可以放弃我的主张而同意大家的观点。但囚禁和死刑都吓不倒我,我永远是法律和正义的信徒。另外有一却事,发生在寡头统治时期。有一天,三十僭主下了一道命令,把我和其他四人叫到他们的本部,要我们到萨拉米把逃到那里的勒翁抓回来处死。 他们常常下这样的命令,整日忙着害人,似乎要杀尽异己才快。我没有服从他们的命令,而且用行动表明,我对死的事也不在乎。所以,尽管当时统治者十分凶狠,他们仍然不能逼迫我做出不义之事。其他四人前往萨拉米抓来勒翁,处他死刑,我却独自一人回家。要是当时的政权没有马上崩溃,可能我也会被抓去处死。我曾经想过,只要我担任公职,我就一定用好人的好办法来办理公事,主持正义。如果我早就担任公职,我可能活不时这个年龄。无论是担任公职时,还是在私人生活中,我都决不改弦易辙。
苏格拉底抱着“理性”
的信念,甘愿冒一切生命危险,他相信自己已掌握了处理事务的方法,掌握了人生的智慧。 面对死亡和正义,他是宁取死亡而不放弃正义。而对于母邦雅典的命运,他却是忧心忡忡。 和伯利克里的小儿子谈话中,小伯利克里讲到城邦战争中滋长大量罪恶,“经常怀着恐惧的心情怕有忍受不了的灾祸降临城邦”
,苏格
…… 91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58
拉底却满怀信心地说:“决不可以为雅典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当时雅典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批自由民依赖帝国的殷厚收入过着闲散的寄生生活,战争中城邦经济崩溃,他们又不屑从事建设与奴隶为伍,只好变成穷光蛋,在民主制的蜕变中成为动乱因素,成为政治野心家利用的“工具”
,苏格拉底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危险性,他利用赫西阿德的诗句“做工不是耻辱,闲懒才是耻辱”
,指斥这种寄生生活。 这种指责犯了大忌,后来成为控诉他的罪状之一。战争末期阿里斯塔库向苏格拉底抱怨说他自己养活大群自由民亲属,窘困之极。 苏格拉底劝他组织他们参加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并批评说:“因为他们是自由民又是你的亲属,你以为他们就应该无所事事只是吃吃睡睡吗,你看到这样生活的自由民能比那些从事有用的技艺的人们生活得更愉快更幸福吗?”
智者安提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不从政,他坦白地剖明心迹:“安提丰,是我独自一人参预政治,还是我专心致志培养尽可能多的人参预政事起更大作用呢?”
公元前404年,雅典对斯巴达无条件投降,按照斯巴达将军来山得的命令,雅典的民主政体解体了,继而产生了一个“三十僭主”
独裁政府,逮捕勒翁的命令就是他们下的。苏格拉底一直坚持他的理想,不因局势改变而变节。公元前403年,在苏格拉底六十七岁时,雅典又恢复了民主政治。 但是,这种民主政治不是苏格拉底理想中的人格
…… 92
68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化的国家制度。这时的苏格拉底被某些人称为“败坏青年”
的人。 说这话的人有苏格拉底过去的朋友克里底亚和查尔米底斯。克里底亚是柏拉图母亲的堂兄弟,是“三十僭主”中最极端的一位,查尔米底斯是柏拉图的舅舅。查尔米底斯同欧绪德谟过从甚密。 欧绪德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查尔米底斯曾利用他,诱惑他。 苏格拉底看到这种情形,就说:“君子不会像乞丐讨食一样,对自己的朋友哀求。这不是自由人应有的行为。”
但是,查尔米底斯不听他的话,也不改变自己的做法,因此,苏格拉底大骂道:“查尔米底斯的脾气简直像猪一样。 猪在石头上蹭痒,就如同查尔米底斯的身子磨擦欧绪德谟的身子一样。”
查尔米底斯听到这话,对苏格拉底怀恨在心。 当他成为“三十僭主”
中的一员时,他就在法律里针对苏格拉底增加了一项规定——“禁止教授传播演讲术”
,不许苏格拉底和青年人交谈。苏格拉底看到“三十僭主”草菅人命,又煽动人们干坏事,他无法再保持沉默了;因此,他发表了一番议论。 他说:
“一个牧人,他放牧的牛群一天天减少,牛也一天天消瘦,而他仍不承认自己是个不好的牧人,这不是很好笑吗?
就如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他国内的人口一直在减少,国家的道德也一直在颓废,可他并不觉得这是耻辱,也不承认自己
…… 93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78
是个不称职的政治家,这不是太不可思议了吗?“
有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议论,揭发了他,克里底亚将他召去,再次重申:禁止他与青年人交谈。“这是法律!”克里底亚拍着桌子吼道。“你们到底是什么目的,不准我和青年人交往,是我讲了废话假话还是讲了骗人的话?那我以后讲事实!”
“你蛊惑青年,怀疑现行的法律?”
苏格拉底说:“我担心我会在无意中违背你们的命令,因此请你们告诉我,青年人的年龄界限究竟是多少?”
“凡是没有能力明辨是非以及尚未成熟的人,都不许你和他们交谈,讲清楚一点,就是不能充当议员的年龄,也就是说,你不能和三十岁以下的人说话。”
“如果我上街买东西,而那位老板不到三十,我也不能问他东西的价钱吗?”
“这是可以的。 不过,苏格拉底,你好像对你自己了解、熟悉的事情,有一种偏要提问的毛病。 你应该知道,这种习惯不好。”
“照你这么说,如果有年轻人问我一些我知道的事情,比如问我某某人住在何处,问你克里底亚住在何处,我也不能回答吗?”
克里底亚说:“你不要再跟我绕圈子。以后你再也不能去打扰木匠和铁匠了,因为根据我们的观察,如果你时常和他
…… 94
8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们交往,就会害了他们。“
“如果那些工匠问到我有关正义、信念或者别的思想方面的问题,我也不能回答吗?”
“是的,你不能回答。 而且你也不能再讲牧人的事。 如果你再不改,那你要小心你自己的牛会减少。”
尽管当权者一再威胁他,苏格拉底仍然我行我素,从克里底亚的官邸出来,在一条狭巷中碰到一位二十多岁左右的俊美青年。 苏格拉底用手杖挡住他的去路,问他在哪里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