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屁经-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在马棚,你在厅堂,
我吃骨头,你吃蹄膀。
弄得不好,大人肝火旺,
拿我出气,遍体鳞伤!
大人自称公仆实在冤枉,
把我叫做主人更不敢当。
你的名字应该修改修改,
我也不愿再于这一行。
我想辞职,你看怎样?
主人翁的头衔原封奉上。
我情愿名符其实地做驴子,
动物学上的驴子,倒也堂皇!
我给你骑,理所应当;
我给你踢,理所应当:
我给你打,理所应当;
不声不响,驴子之相!
我亲爱的骑师大人!
请骑吧!请不必作势装腔,
贱驴的脑筋简单异常,
你的缰绳,我的方向!
但愿你不要打得我太伤,
好让我的服务岁月久长,
标语口号,概请节省,
驴主,驴主,何必再唱!
马诗人的“山歌”是针对“公仆”与“百姓”的关系而唱的,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今天,尽管我们已经当了家、做了主,可…泊公仆”的毛病却和过去一个熊样!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乡下。我们说,“拍”本身就反映了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现实。但是如果我们琵琶反弹,就不难得出“距离论”的结论。当然,如果我们的“公仆”都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还有什么怕头!可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啊!既然怕了,干吗不“敬而远之”?
倘若不信,我们来一个反面的例子说给诸位听听:一个号称“公仆”的县交通局局长“得道”之后,将一帮自己的“哥们”拉进了局里。看看他们是一群什么鸟吧!这九个人中,有四人是当地的地痞,还有四人是劳教释放人员,最好一位曾因盗窃罪劳教三年,后来又因抢劫被判刑五年。
这伙人对局长的拍马行为自然不用再说。他们狼狈为好,连不吃“窝边草”的兔子也不如。局长的小学时的同学是他手下一个部门的副经理,就因为在一次开会时喊了他一声小名,于是局长大动干戈,在宣布“会不开了”之后,电话叫来几名打手,不分青红皂白,将那位经理打得哭爹喊娘,大小便失禁。这位本以为比较亲密的同学只因喊了一声小名就遭如此下场,可见这类人是怎样不能沾惹!对这类人,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远远地避开。
我们说保持距离,并不是说越远越好。事实上,凡是都有一个度,因此我们在与“公仆”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还要保持一点的温存。切不可“老死不相往来”。否则,“公仆”的小鞋很快就会到你的脚上,君不见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语:“乌纱帽本来也可以给你,但是由于你离公仆大远,公仆够不着你,所似就落到了离他较近的人头上。”这话的水平比哲理还哲理。
一是要怕,二是要“不怕”,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离近的时候闲话少说。老百姓也有自我的处世格言:“吃好些,穿烂些,闲话少说走慢些。”你还别说,颇有“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味道。老百姓面带莱色,但是却有聪明的绝招等着对付“公仆”呢!
这些经验来的够残酷了。宋代还有泼皮牛二和杨志,以及镇关西、鲁提辖,为何到了现在中国人大多都变成了“窝囊废”?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颇能解决问题:这都是“统治阶级的治绩”。
其实,这种“治绩”来的并不突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学背景,就看我们平时注重不注重修练这方面的“内存”。如果你个人“内存”不够,自然就会被抛弃。“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又一个姓马的)就曾通过对人格的研究提出过”需要说”。
在这位洋“马”先生看来,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难发现,愈是到后来,人的需要愈是高级,愈是显示出其“精神性”。作为领导的“公仆”自然亦不例外。上面说过,很多领导做“公仆”的历史来之不易,他们一般都有“千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历程。当初的拍马就是抱着“骑马”的动机而来,来了以后自然就“芝麻打油油更油”了。一方面,他会“瘦狗还要炼出三斤油来”的贪婪,另一方面他在面于上会更为讲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这种“公仆”的最好写照,由此说来,驾御拍马的方法中少不了“多栽花,少挑刺”的古训。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比真理还真理,还有谁不服气,领导要得到尊重,要满足马斯洛所说的第四个层次的需要,谁不愿意满足他,谁就别想好过。尊重他的最好方法无非就是多说些捧他的话,让他飘飘然,整天里觉得自己了不起,天地之间唯有他最有能耐。这就是“自大狂”生成的历史根源。你常常看到那些在领导面前吹吹捧捧的人多是些能“得志”之人。还不是人家会来事,会巴结,会挠痒痒,会溜须。
在国外,人家都推崇有个性、自成一格的人才。在中国,你要想成功,则要来个逆向思维。驾御拍马,并不是说说就会的。第三个就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或说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傻子过年看邻居”。这句俗语在今天并不过时。川在我们这里就是“随大溜”。“溜须”的“溜”字可就与这有千丝万屡的关系。有人说,我就是不“溜”。但是你要知道,“江山代有人才出”,你不溜自然有人溜。你个人不随大溜,结果还是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为什么说“随大溜”是一种驾御拍马的方法呢?大家都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你不顺着“公仆”的意志去说,自己另搞一套,肯定你先“烂”,这是一条不容置疑的判断。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告诉你了。上海人中流行这么一句话,叫“捣浆糊”,河南有句话叫“和稀泥”,说的是一个意思。你一定常常听到中层领导在传达上级的指示时说过口头禅,“领导说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也是这么看的。”一是坚决执行,二是奉承附和。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可夫笔下的“变色龙”就是世界拍马历史上一个极为典型的典型,他这个“随大溜”就是随上司的大溜。在他心目中,上司最大,这是最大的“溜”。
不过,在本节最后,我还想提醒诸位一句,拍马,拍马,顾名思义,要讲究一个“拍”字,要掌握好火候,千万不可变成“打马”。“打马御街前”是高官、附马的事,与咱无关,假殷勤拍马法固然不是不可用,但是万万不能表演过火。
“流泪拍马术”给拍马者的教训是深刻的相当的:唐代贤相姚崇有位儿女亲眷成敬奇。此人十分有才干,文思敏捷也是出了名的。作文章往往是一挥而就。他曾任大理寺正卿。有一次,姚崇生病在家休息,成敬奇到姚府探视,一见姚就显示出感伤万分的样子,一开口就潜然泪下。然后从怀中掏出几只活麻雀,这是他特为姚崇准备的放生除灾的祈灵物。成敬奇让姚崇一只一只拿在手上再放掉,自己在一旁念叨着“愿苍天保佑令公赶快痊愈吧”之类的祈祷语。姚崇顺着他的意思做了。成敬奇走后,姚崇对自己的子弟说,“这人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从此不再信任此人。的确,拍马拍的要轻巧,要恰到好处。
嘘!到此为止,你千万要小心的运用此道!
6.拍马圣经:献给被拍者的一朵鲜花
拍马者辛苦,被拍者倒霉。这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规律。不要看被拍者曾有过一时的快意,但在很多情况下,处于不利地位的往往就是他。“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讲的就是这种人。何以故?马是马,但是匹“瞎马”。
我们要告诉你的是,当你被拍的时候,千万要当心!
一则寓言故事已经在幼儿园里都学过了:“一只狐狸看到一只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他馋得直流口水。怎么才能得到这块肉呢?百思万想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设计。他对着乌鸦恭维道,‘哎呀!乌鸦大哥,您的歌唱得太好听了。可以说是大底下最美妙的声音。我真想再听听您的歌声啊!’乌鸦听了之后心里想,‘这狐狸一贯狡猾多端,不知今天又要打什么坏主意。以前好多同伴都上过他的当,我可要注意点!’想到这里,乌鸦警惕地对狐狸摇了摇头,表示不予理睬。但是狐狸并不甘心,于是他又摇唇鼓舌道,‘乌鸦大哥,您是十里八里无人不晓的歌唱家,今天在这里能听到您那美妙的歌喉是我一生的荣幸,请您可一定要赏光啊!’乌鸦被狐狸的甜嘴给吹得飘飘然起来,接着就张开他的乌鸦嘴‘喳喳’起来。还未等他发第二个音符,他嘴里的那块肉就已经掉下来了。这时狐狸叼起肉就跑,那还有功夫听他唱什么鸟歌呢?”从这则寓言故事里或许我们能体味到一些故事之外的东西。
其实生活中的拍马情形无不浸透着这种味道。您的一生快意,很可能就是终身的遗憾。古今中外被拍倒的上司并不乏其人。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二丑艺术》中曾经讽刺过“二丑”说:当着他主子的面,他满脸堆笑,说不完的好话,都是主子的优点;可一转身,他就会对着观众说,“看吧,他要不倒霉才怪呢?”生活中的拍马者不一定想要他的主子倒霉,但是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至于上司犯不犯法、倒霉不倒霉,他是不关心的。以古代国君南唐李后主为例,对其重新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过去,人们对李煜是这样评价的:一个治国无能的国君;一位才华横溢的雅士。而且,多把南唐亡国的原因归咎于“迷酒色”。在我看来,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如果说李煜治国无能的话,那么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过于听信了他周围的人对他诗词能力的肯定,而忘乎所以。
本来,治国与作文并不矛盾。而我们看到,李煜在这个问题上“马失前蹄”。只是由于他的诗词功夫甚好,才有了一批文人雅士相随,而且拍马附和之声不断,他在一片赞扬声中走向了一个悲剧的偏至。他甚至相信以诗词就可以治国。这就好象一些人认为的“什么什么一抓就灵”一样,过度相信了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要知道,“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只是一个比喻,“文章乃兴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也不过是文人雅士将治国之理的诗意化、浪漫化。试想,在一群书生的重重包围下,整天吟文弄墨,光听浮夸的喝彩声,自然成不了大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些诗句未尝不是他对当年自己好大喜功历史的一次深刻仟悔。然而,为时已晚,他终被宋太宗下毒害死,年仅42岁。陶醉于拍马的卧榻自然好景难长。这正如赵匡胤总结的那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历史惊人的相似,这句话可是有些年头了。我们不必去考究是谁的发明,也不必担心是谁的版权。这里我们关心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的精神事件也是举不枚举的。最常见的一个例子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到了年近三十尚未出嫁。有好些人不是实事求是地好心劝她不要太挑三拣四,而是一味地奉承说:“没关系,像你这样的条件还不是随便挑,街上追你的保证一大群。”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可谓扑朔迷离。飘飘然的结果成了一个老处女。这时候,被拍者最好能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别以为人家对你奉送的都是实话。
你在大街上买东西,千万小心!这时的商家是你的天敌。他或她会用最甜蜜的语言来迷惑你、麻醉你,直到你买下他或她的商品。一转身,你已经成了他们嘴里的“傻蛋”或“笨蛋”。“这件衣服你穿上可真得体:,因为你的身材好,所以穿上特靓。”这时他根本不管你是胖还是瘦,反正一个劲他说好。这种拍马效果并不差,你回到家后对着镜子一照,会体会的更深。
说假话的拍马令拍马者哭笑不得。我在下乡回城的那一年,县长是一个“大老粗”。他在传达粉碎“四人帮”的文件时有这么一句话:“想当年,我们的中央领导同志就已经看出江青的破绽了。”但是由于他不知道“绽”字怎么念,一下念成了“破脏”。顿时,全场一片笑声。他回头问他的秘书大家笑什么,而他的秘书为了拍他的马屁,就矢口否认有念错的地方。按理说,秘书给他指出来后在下一次报告中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位,可结果与之背道而驰。换了一个地方作报告,又是一阵笑声,他担心错了又问秘书,但由于第一次未能指出来,这一次更不敢纠正,以至于让这位县长丢了一圈人。县长在一个人面前保住了面子,而在大家面前失足了面子。
有一次我参见县里的运动会,因体委主任是一个外行“冒号”,所以他的讲话除了引起大家发笑以外,没有丝毫的“幽默感”——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幽默。他一见到跑一百米第一名的运动员就间:“小伙子!跑了多少秒?”运动员答道:“12秒。”我们的体委主任很是带劲地称赞说:“不错,下次争取跑到二十秒!”在场的人一片掌声,我则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这掌声我不明白从何谈起?难道他周围的人都是这个水平,众人的“随嘻”难逃“逢迎拍马”之嫌。而被拍者又得到什么好处了呢?历史与现实的绝妙讽刺尽在其中!
另外,我们最后要强调的是,当局者要谨防“假殷勤的拍马”者。这类人的言行最可怕,吴烈祖扬渥时,权臣徐温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这都是他假殷勤拍马换来的“歪果”。早在烈祖未即位时,地位低微的徐温就不失时机地巴结烈祖。他曾在一次关键时刻对烈祖说:“太祖(扬渥的父亲)生病卧床,而把你这个亲生儿子派出去,这里面必定有奸臣作祟,以后招会你,如果见不到我的属下和太祖亲笔令,千万小心,不要从命。”这番话深深感动了烈祖。烈祖当朝时遂重用徐温。令徐温未料及的是后来居然为自己最信任的人所杀。拍马亦有真假,野心家的马屁无异于裹着糖衣的毒药。
面对形形色色的拍马族,我们不可不保持清醒的头脑啊!
7.拍马智商: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尴尬的局面。而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拍马老手来说,他常常能转危为安,把僵死的局势给激活。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拍马者在匆忙中“站错了队”,差点要了命。好在他会今天盛行的“脑筋急转弯”,否则子弹费都要他自己掏了。那时他整天喊着“打倒某某某,保卫某某某”的口号,俨然一副“革命”的形象。谁知有一天在慌乱中竟然喊颠倒了。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拍马拍得昏了头。然而,“智者”毕竟是“智者”,人家集中生智,当喊到“打倒XX”时,忽然加了个“XX的敌人”,于是,他很快就从革命小将的敌人变成了“同志”。
南唐皇帝李煜的父亲因一文人写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甚是不悦,于是发难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那位文人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者”。他的回答一下“拍”掉了满身说不清的污垢:“不如君之小楼吹彻玉竹寒也。”因为李氏也是著名的词人、所以听罢甚为高兴,免了即将发生的杀身之祸。
历史上的拍马智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贪官田秀栗生平曾以三招化险为夷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田秀栗祖籍陕西人,捐资买了个知县的位置。他在成都任职期间,丁文诚出任四川巡抚。当他得知田秀栗的贪婪劣迹后,准备予以处置。田秀栗知道后十分恐慌。于是挖空心思讨好上司。
当他得知巡抚大人祖籍山东、讲究官衙气派后,就急忙派人赶修督署,耗资数万,面貌一新。丁文诚一见,果然满心欢喜。这是第一招。虽说这一招未能完全抹去自己的污点,奇…书…网但是却给自己留下了一条“缓刑”的后路。接着,田秀栗特为巡抚大人雇了两位女仆,供其驱使。他私下同女仆讲好条件,每年给她们百两银子,随时禀告巡抚的一举一动。有了两头“电报驴”,田秀栗如鱼得水。巡抚大人也是乐悠悠的,哪里还会急着查办自己挠痒痒的“肉刷子”。不久田秀栗从自己的雇佣的“电报驴”那里得知巡抚大人在山东时欠了别人三千两银子一时拿不出来,田秀栗则以“马上就办”的速度将丁文诚的账给还上了。三招过后,田秀栗的“乌纱帽”又和以前一样的稳了。
对于一般的拍马者来说,拍马是为了骑马。这类人即使拍马成功、平步青云,也不一定说明他特有能力、智商超人。说的明白些,好多靠拍马走上阶梯的马屁精都是些非常平庸的无能之辈。然而,对这类在关键时刻保住屁股不挨打、死里逃生的智者,我们就有必要另眼相看了。谁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陷入困境,所以说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倒不失为一“种具有“实际效益”的人生选择。
“女附马”无疑是死罪一条,然而她却能绝处逢生。这充分说明“马”字的社会功能有着非凡的运筹能力。智者的拍马是一个自御的护身符,也许其中不乏低劣的勾当,但是智慧的火花是不能忽略的。这种人最大的特点是见风使舵、八面玲成、左右逢源、炉火纯青,真乃“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他们除了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外,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他人不可取代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的“明哲保身”上。其实,在你身边就有这类拍马者。在此,你不妨回想一下,你的周围是否有?对领导,他从来不发表评论,对领导的意见历来表示赞同、拥护;要是下属和领导发生了冲突,那他一定会站在领导一边据理力争。他若是表扬你,总是带有点夸张的色彩。
俗语说的内容往往并不俗。比如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用在我们讲授拍马的讲义中也颇为得体。上面我们谈了智者的拍马经历,这是正面的论述。换一个角度,从反面来看一看因为缺乏拍马之智者的不幸遭遇,或许更能引起我们对这样一问题的重视。翻开中国历史,文人造难的事件几乎不绝于耳。文人并非无才,关键是他的“愚忠”误了终身大事,我们能说这些文人元智吗?当然不能,然而他们办出的事却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思索空间。西汉的司马迁遭受腐刑以及宋朝苏轼屡屡被贬就是绝好的个案。
大家知道,拍马与“直”无缘。在很多情况下,拍马者应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来防身。司马迁的人生遭遇给我们的命题找到了一个答案。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率骑兵三万,出击匈奴右贤王,又令李广的孙子李陵率五千步兵抗拒单于的八万骑兵。两军交战后,李广失利大败,因他是李夫人的哥哥而没有间罪。李陵在双方力量悬殊较大的情况下奋力拼搏,兵死过半,且战且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招降。汉武帝得知后十分愤慨,朝中文武百官对李陵的招降也是义愤填膺。
这时,汉武帝问太史公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司马迁和李陵素来无往,只是凭借一位知识分子的正直正面回答了皇上的询问:“陵事亲孝,对士信,常奋不顾身赴国难,这是他一贯的表现,有国士之风。如今不幸失败,那些拥妻抱子的官员只责备其短,实使人痛心。李陵率领步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抗击数万强敌,却能重创匈奴,实在难得。李陵转战千里,箭尽路绝,战士张空弓冒白刃,用拳头与强敌进行肉搏。李陵得到部下如此出力,虽古代名将亦不能超过。他虽然失败了,但是其重创敌人的业绩也足以激励天下。我以为李陵不死,可能是想立功以赎罪。”不就是因为司马迁没有顺着皇上的意思往下说吗?结果太史公面临着这样两种选择:一是交纳五十万罚金可以免死罪;二是接受腐刑。对一位文人来说,既然不可能选择前者,为了完成家父的嘱托,只有接受后一个奇耻大辱了。
不错,司马迁在《服任安书》中是说过这样的话:“人固有一死,但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是像司马迁的这类“死”未免太可惜了。假如他再委婉一点,或许就不会留下这样的后遗症。司马迁后来对此后悔不已。他曾这样写道:“我能写成此书,将藏之名山,通过适当人使传给后世。这样,就可以补偿我以前所受的耻辱。”洗刷耻辱,毕竟是要费点迂回周折的,早知如此,当初的出语要能在“马”字上下点功夫该多好啊!历史就是这样造成了无穷的遗憾。司马迁如此,苏轼也不例外。
是的,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
“乌台诗案”是众人都了解的历史事件。苏拭的人生际遇在较为开明的宋朝也好不到那里去。事在人为,其中的奥秒就在这里。“人为”,这里的学问大着呐!人们尽说(尤其是知识分子)“宋代是知识分子的乐园”。但是要知道,乐园也不是谁都能进的。失乐园事小,惨遭不幸可就事大了。《宋史·;苏轼传》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苏拭从老家到京应试,就以才华震惊朝野。欧阳修读了他的文章之后,拍案叫绝。宋仁宗每读其文,也都赞赏说:“奇才!奇才!”然而,就是这个奇才,因为深得几代皇上的赏识,说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