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认识马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破绽,而这个破绽对于开设淘宝网赌局的庄家来说是致命的,也无疑让这场本就悬念丛生的赌局更加扑朔迷离,这个破绽就是:这场赌局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它是一场后知后觉的“豪赌”,因为易趣早已强大。
幸亏马云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有着敏锐嗅觉的“赌徒”。
湖畔花园的一群“地下党”
湖畔花园的一群“地下党”
2003年5月,阿里巴巴内部网上出现过一个帖子:“注意,有一个制作思路与阿里巴巴极为相似的网站正在迅速地聚拢人气,它的名字叫淘宝。”
议论越来越多,终于有人把议论搬到了网下。几天以后,有人在休闲吧里议论这件事。奇怪的是,阿里巴巴高层在此事上麻木不仁,有人不禁愤怒:他们为什么对这样一个网站不闻不问?
2003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投资1亿元人民币,欲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此时,阿里巴巴的绝大多数员工恍然大悟,淘宝网竟然是自己家的“孩子”。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淘宝网原来就是他们马总的杰作,因为马云将秘密掩盖得如此完美。这个被马云戏称为“韦小宝开店”的计划一直在十分机密的状态下筹备与运作着。
其实,马云有一个秘密武器是组织结构,而且要求每个员工都对此严格保密。“我们的组织结构是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以往很多错误和教训而来。”马云这样解释他的谨慎,“我也不知道新浪是如何运营的,它的组织结构如何。如果知道,要攻破就容易多了”。
据了解,2003年4月7日,马云召集了约10名阿里巴巴员工紧急开会。会议内容在当时十分机密,对此,参与者大都讳莫如深。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马云还让大家签一份保密协议,告诉大家阿里巴巴正准备兴建一个项目,而项目具体是什么则表示在签协议之前无法告知。马云要求签了协议的员工必须承诺保守秘密,并单独与一个团队工作一阵子,甚至连最亲密的家人也不能告知,但是签不签协议,马云并不为难大家。
出于对马云的无比信任与支持,所有的人都在这份据说“全部是英文,一时之间都来不及去读懂”的保密协议上签了字。之后,他们便转移到阿里巴巴初创时的“风水宝地”—湖畔花园进行网站的开发工作。
“我们当时想的是完全秘密地把淘宝制作出来,因此他们应该在制作过程中被完全隔离。”马云事后这样补充道。
接下来的情形便是空前绝后的“非典”战役,这支队伍不得不被隔离起来。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马云决定5月初在网上正式公布淘宝网站的全部消息。
1亿元:胸有成竹的“豪赌”
1亿元:胸有成竹的“豪赌”
阿里巴巴宣布注资1亿元人民币创办淘宝网的时候,互联网冬天的阴影还很沉重,淘宝网的投资实际成为冬天之后互联网业界的第一次大规模投资。与此同时,提供类似网络市场服务的易趣已经占领了中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外的eBay也早已在2002年以3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易趣1/3的股份,并在2003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易趣余下的股份,并允诺继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增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
马云在这样的时刻选择进入C2C领域,被当时的一些媒体形容为“非理智”、“疯狂”和“豪赌”。而eBay易趣网的拥有者eBay全球总裁惠特曼则更是毫不掩饰地预言:“它(淘宝网)最多只能存活18个月。”
但18个月后,2005年1月,eBay易趣首席运营官郑锡贵宣称:“我们在中国要打的是一场‘持久战’,做的是100年的计划。”
即使不能为天下先,马云也会不甘人后。“我希望阿里巴巴做的事情永远和别人不一样。”马云经常表现出“不按常理出牌”的一面。
马云开设淘宝网的做法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对于阿里巴巴自己人而言,却对此习以为常。马云经常讲:“在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机会的时候,我们不会去凑热闹。而越在大家都还没有开始准备,甚至避之不及的时候,往往正是最大的机会所在。”
投资淘宝网的想法诞生在2003年年初,当时马云认为个人电子商务市场开始逐渐成熟,而且阿里巴巴的业务已经相对稳固,需要做更长远的打算。“eBay易趣当时在中国的确做得很大,但我们发现它有很多弱点。客户对它的抱怨很多,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孙彤宇说道,他当时正是淘宝网项目的负责人。他所说的弱点,其中的重要一点是eBay易趣坚持的收费原则。“在那个时候就采取收费模式,我们觉得在时间上并不适合。所以我们一直呼吁大家以培育市场为目的,不要急着去收钱。”孙彤宇说。
瞄准了对手的弱点,短短的120天之后,孙彤宇就完成了从详细的市场调研到组建10人团队的“创业”过程。在前期没有进行任何市场推广的情况下,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正式上线。20天后,淘宝网迎来1万名注册用户。
血战:广告宣传夹缝中求生
血战:广告宣传夹缝中求生
利润是指引商家的风向标,市场经济的最大特色是,只要有足够的资本,你就能进入大多数可以进入的领域。所以,即使Google与百度将搜索引擎市场做得几近天衣无缝,雅虎中国与新浪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贪吃的“嘴”想来分一杯羹。于是,在B2B市场有了马云的阿里巴巴,又有了慧聪;而在C2C领域,有了eBay易趣,马云还是抛出了淘宝网。
另一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做广告的产品就像在黑夜里向情人抛媚眼的美女,产品服务要推广靠的还只能是广告。
2004年7月底,慧聪耗资近千万元投入广告,目标明确,就是剑指其对手阿里巴巴。此前从事B2B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已投入数百万元在央视做广告,据说在吸引潜在买家方面收效甚佳。“我们将不惜成本打广告,将跟阿里巴巴把广告战一直打下去。”
而此前国内C2C市场的广告大战早已硝烟弥漫。
在获得eBay的大笔投资后,eBay易趣与各大主流网站签署了一年的排他性广告合同。合同注明,一旦发现这些网站与eBay易趣的竞争对手产生任何有关宣传和推广的合作,就要支付高额的罚款。eBay易趣将其竞争对手圈定为:网易拍卖站点、雅宝、易必得、嘉德在线、雅虎拍卖和淘宝网。
更有意思的是,淘宝网在国内主流门户网站上做宣传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但只要其在一家网站上投放广告没几天,eBay易趣就会用两三倍的价格独家买断该网站所有关于在线交易的广告。最后,走“投”无路的淘宝网只好将广告投放在公交车、电梯和地铁列车上。
“为了扩大淘宝网的知名度,几千万元的广告费一定要花出去。”时任淘宝网总经理的孙彤宇如是说。
淘宝网的广告推广可谓夹缝里杀出一条路。在淘宝网,有一个共识—最好的传播是“口碑相传”,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注册成为淘宝会员的忠诚度比较高。在淘宝网成立前期,这也是最主要的传播推广方式。因为广告遭遇封杀,淘宝网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显得很沉默,但淘宝网仍然吸引了许多有志于个人网上交易的忠实会员,这些成绩基本上都是靠口碑相传的方式得到的。竞争是把双刃剑,在遭到对手封杀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对手的一些东西,就连马云也认为:“我们以前开创性的东西太多,现在可以学习一下别人,轻松一下。”
很多人觉得当时淘宝网靠口碑宣传的路子是被逼出来的。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最好的C2C网站的广告载体是类似的门户网站,但是它们对淘宝网说“No”,因为eBay易趣已经和国内的门户网站签订了排他性的广告协议。“既然大的网站不能做广告,我们就做小网站的广告。”淘宝网的策略是以较低的成本,在成百上千个小网站上投放广告,而这些网站在当时是eBay易趣无法顾及的。另一方面,当时淘宝网对会员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国市场真实特点的了解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实际上,淘宝网的推广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就是完全依靠口碑相传,这种方式给淘宝网带来了第一批会员,正是这批高素质和高忠诚度的会员,为淘宝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因为当时的大环境对淘宝网来讲,是没有办法在门户网站做广告的,而且那个阶段由于国家加紧了对短信的规范力度,使得一大批靠短信业务赖以为生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网站失去了利润来源,难以为继,所以在网站的基础初步完备之后,淘宝网针对这一群体成功地做了大规模的推广,可以说关键性的第二阶段推广基本奠定了淘宝网今天的局面。
从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淘宝网推广的第三个阶段,因为这个时间段,业界对淘宝网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据悉,淘宝网相继跟搜狐和MSN建立了联盟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打破了一度被垄断的排他性惯例。一方面此时的淘宝网已经跃居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之一,另一方面很多业内网站开始对淘宝网的未来寄予很高的期望。这种联盟不是看谁出的钱多,它更多的是押宝未来。例如MSN中国网站与淘宝网的合作,当时拍卖领域出价比淘宝网高的还有几家,但是MSN出乎意外地选择了淘宝网,MSN在全球其他国家拍卖合作伙伴里,全都是选择与eBay合作,而在中国,这是一个例外。
除此之外,淘宝网还尝试一些一般同类网站不会采用的广告推广形式,例如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以及户外媒体上投放广告,甚至在公交车的拉手上都可以看到淘宝网的广告。在eBay易趣设置的“十面埋伏”中,淘宝网竟找到了突围的缺口。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马云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境”之中豪赌着他的淘宝网,同时也磨炼着自己的韧性与坚毅。
马云曾多次表示,要在3年内把淘宝网打造成中国最大的C2C电子务网站,这也使得淘宝备受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淘宝网的发展速度和其所遇到的阻力,都有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特例。马云往往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真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逆境英雄。
发展:集天下大利
“集四面各种资源,成八方受益事业”,说的其实就是成功需得集利,而集利要集天下大利,合天下之心。所以长久的商道是人心,而不是投机;真正的商道是赚取人心,而不是赚取金钱。
同样的道理,要想淘宝网“门庭若市”,就必须舍得先让利,后得利。借局布势,力小势大。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条,淘宝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上演了一出好戏。
移植阿里巴巴公司经验
尽管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一个是B2B,一个是C2C,但它们有着本质的相同点,那就是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所提供的都是一种服务。
服务就是商务。优质的服务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是否优质决定着服务提供商的命运。马云深知,要留住消费者,就必须让他们满意;要让消费者对服务心满意足,就必须打好“服务牌”。服务的好坏甚至决定着企业在其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是加速还是减速。
于是,马云创办淘宝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阿里巴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移植到淘宝网。他频繁地与会员进行沟通,广泛搜集客户的需求,甚至为了一个问题在论坛里跟淘宝网的会员泡到深夜。淘宝网的员工都熟悉一个词—“练内功”,就是研究如何让这个网站更贴近会员,让会员怎么能够一目了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在800多万件商品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淘宝网有很多从阿里巴巴公司移植过来的经验。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做了5年多,最熟悉客户,最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但是同时淘宝网也一直在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学习,并曾多次邀请亚马逊网站前首席科学家来淘宝网进行讲学和调研,具体到一件产品如何分类才算科学,一个页面中产品摆放的细微位置变换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他们研究的范围。
优质的服务让淘宝网上线没有多久就聚集了很高的人气。据说,淘宝网曾经有一个会员给他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们发了1314封邮件推荐淘宝网,以表达他对淘宝网一生一世(1314)的忠诚。
“三年内不准备赢利”
“三年内不准备赢利”
“没有赢利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在这样一个硝烟弥漫酷似战场的商战中,这也早已成为所有企业所遵奉的不二法则。于是,企业家们纷纷寻找赢利空间和赢利模式,因为只有赢利企业才有后劲,才可以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回报股东、企业和员工。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主流经营理念下,马云却反其道而行之,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中国个人网上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实行全面免费的措施,在今后12个月的时间内,淘宝网将继续实行免费的政策,淘宝网3年内不准备赢利。”他近似疯狂的决策不禁再一次吊起大众的胃口。相当多的人不会理解马云的做法,甚至也不会赞同他这种“烧钱”的方式,然而,马云的精明之处便在于他的高瞻远瞩,在于他犀利而独到的眼光。唯有如此,才能为淘宝网的用户带来收益的最大化,而当淘宝网借助3年免费的优惠吸引到众多的人气时,大部分人才顿悟马云的良苦用心。
原来,马云早已成竹在胸,在他心中,算盘早就打好了:“积聚这么多现金,我们是用来准备打仗的。”从马云杀气腾腾的话语中不难体会,他所制定的淘宝网免费政策所挑战的显然并非自己的腰包,其目标直指培育市场多年、刚刚在收费上尝到甜头的eBay易趣。淘宝网所发出的信号暗示:eBay易趣如果不实行免费,则其大部分客户将很可能向淘宝网转移。因此,在国内的C2C市场,免费的淘宝网已经开始让收费的国内最大的C2C网站eBay易趣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是马云所想要的,但并非他最终想要的结果。如果说企业孜孜以求的便是利益和利润,那么马云也不例外。之所以一直维持不赢利的网站运作,马云走的是一条不得已而为之的“曲线救国”道路。
马云认为,收费制度一旦出台就要支撑赢利。如果一种收费模式既不能够被客户认可,又不能够令企业赢利,那一定是大错特错了。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觉得它们最大的财富是会员,更注重并更具备买卖的需求和消费的能力。马云相信淘宝网将来一定会赚到钱。
面对外界对淘宝网赢利能力的诸多怀疑和揣测,马云的回答是:“我们觉得真正大规模收费的时间还没有到,目前个人电子商务网站采用的收取交易费等方式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也有充足的信心,阿里巴巴目前的赢利能力以及现金储备,完全可以再造3个类似于淘宝网的网站,而且阿里巴巴在收费之前,也经历了3年的免费阶段。”
另一方面,免费使得每个部门都没有赢利的指标和压力。对于网站运营部门来讲,他们的目标就是把网站变得更简易,更方便使用,更让会员感到亲切;对于技术部门来讲,他们要把这个网站变成最稳定也最安全的购物场所;对于公关市场部门来讲,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尽最大的力量去普及网络购物的概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我们知道花钱和烧钱的区别,我们也知道费尽心机去赚小钱与将来水到渠成规模赢利之间的选择。”在面对众人的不解甚至是嘲讽时,马云和他的淘宝网依然自有一套。
淘宝网的高层心里对何时赢利有着明确的时间表,但是对员工却强调,不要过多关心收费赢利的事情。马云经常讲:“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着人民币,眼睛看到的是美元,嘴巴吐出来的是英镑,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真正地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的。”而实际上,只有在淘宝网的绝大多数会员真正赚到钱的时候,才是淘宝网大规模赢利的时候。“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讲,所谓的客户第一,简单地说就是让自己的会员赚到钱,这并不是说会员口袋里有了5块钱,然后我们拿1块钱,而是要帮助客户把口袋里的5块钱变成500块甚至更多,这个时候会员会非常愿意给你50块钱。”
淘宝网高调出击B2C
淘宝网高调出击B2C
穷则思变,困则欲图。当传统B2C模式坎坷跌宕,鲜见成效,中国的制造企业群又普遍陷入了利润渐薄、创新乏力的困境之时,也就是马云颠覆传统B2C模式之日。
传统B2C模式需投入巨资建立仓储、配送中心,中间成本极大,利润则仅可维持在5%左右。难怪马云不大看好传统B2C,认为“即使美国有那么好的配送和物流基础,但是亚马逊只有5%的利润。在中国,B2C市场已经很成熟,但你看卓越、当当还是活得很辛苦,这说明这个模式有问题”。
于是,2006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依托亚洲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淘宝网,正式推出全新B2C(企业对个人)业务,而淘宝网这种B2C新模式则完全迥异于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传统B2C模式。
事实上,2004年马云表示:“未来的电子商务,将没有B2B与B2C的界限,最大的好处是电子商务将像身边的自来水一样方便。”
马云还为此预言:“各种电子商务形态在未来都将融合,结合在一个大平台上运行。连通B2B和C2C平台之后,一种全新的B2C模式将会产生。”从2005年开始,按照马云的设想,阿里巴巴开始尝试将阿里巴巴的买家和卖家引到淘宝网,鼓励淘宝网的卖家去阿里巴巴进货,并把产品批发给下面的消费者,打通了B2B和C2C的界限。
对此,孙彤宇说:“传统B2C的赢利模式在于压低生产商的价格,进而在采购价与销售价之间赚取差价。而新的B2C模式将帮助商家直接充当卖方角色,把商家直接推到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前台,让生产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和产品创新上,最终让最广大的消费者获益。”孙彤宇还表示:“淘宝网全新B2C模式的目的就是帮助厂商赚钱,帮消费者省钱,最大限度压缩中间环节成本,最终达到厂商和消费者双双受益的结果。”
此次阿里巴巴酝酿已久的全新B2C模式,将依托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强大的人气、可靠的支付体系及诚信大社区,把电子商务模式真正还给企业和商人,把利润还给制造商,从而提升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最终让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获益。
传统B2C模式的核心仍然是基于传统商务流程,而阿里巴巴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的极大创新,使电子商务模式直接介入了企业流程,把电子商务的工具真正还给厂商,帮助它们在各个环节上省钱和赚钱。
凭借占据国内80%B2B市场的阿里巴巴和70%以上C2C市场的淘宝网的领先优势和经验积累,阿里巴巴集团无疑是创造B2C模式的不二人选。淘宝网创新的B2C模式对企业来说,有助于其提高有效竞争力和利润。而阿里巴巴1500多万企业会员以及淘宝所拥有的2000多万个人会员,又会形成巨大的消费能力,并将为众多客户提供一个广阔的未开辟的市场。
淘宝新B2C模式,从表现来看实质是完全融合了B和C的B2B2C模式,而这也是整个电子商务的走向。整个供应链是一个从创造增值到价值变现的过程,阿里巴巴若能将从生产、分销到终端零售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其必将大大增强服务能力,并获得高增值服务机会。家电行业的格兰仕、摩托车领域的隆鑫都已经在阿里巴巴上进行采购和销售,海尔更是已经在阿里巴巴采购并入驻淘宝网。显然一旦机会成熟,所有的厂商完全可以将平台转移到淘宝网上,直接面向消费者。
事实胜于雄辩。淘宝网新模式一经实现,摩托罗拉、诺基亚、海尔、联想、长城电脑、爱国者、李宁、阿迪达斯、佐丹奴、UT斯达康、苹果IPod等国际性或国内知名厂商“趋之若鹜”,纷纷在淘宝网上开设了专门的网上店铺,而华硕电脑、迪士尼家电、马克华菲等厂商还专门为淘宝网的B2C平台推出了定制产品。
一个新B2C模式的问世,一种商业行为的颠覆,所有一切都昭示着马云设想中的电子商务帝国初现端倪。
双龙戏珠,花落谁家?—淘宝Vs。易趣
双龙戏珠,花落谁家?—淘宝Vs。易趣
商界双龙戏珠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就如谈可口可乐时避不开百事可乐,谈麦当劳避不开肯德基一样。在中国,谈eBay易趣网时,也绕不开淘宝网。
有人说:eBay踌躇满志欲征服中国C2C市场,却半路杀出个淘宝网。不过,淘宝网与eBay易趣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向eBay易趣挑战是个大胆的举动奇書com网,幸好,从现在来看,淘宝网还算是胜券在握,马云也算笑得阳光灿烂。
淘宝网挑战巨人的策略很特殊:倒立。与eBay易趣竞争,马云给员工打气说,倒立过来换个角度去看这场竞争,eBay易趣就没那么可怕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