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我们的孩子按照道德教育的准则,完成了一件事情之后,家长就务必要给予其公正而又及时的评价,其目的就在于用语言的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回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来,继续尚未完成的教育任务。
比如说,家长可以尝试着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一些必要的责任、有义务遵守一些必须的道德准则。与此同时,我们的家长还可以继续对孩子进行示范,教给他们如何可以更好地处理事务,让他们既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更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养成其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培养其全面的道德观念。
反过来,假如我们的家长未能及时地做到正面引导,那么孩子便很有可能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过是可有可无、左右兼可的赘余。这样一来,在下一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时,他们便很可能采用截然相反的态度,由此带来的将是道德缺失的开端。
9.自尊与他尊
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将是快乐的,更是符合道德规范的。
——佚名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讲,道德的核心全部体现在“尊重”这两个字上。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尊重构成了道德的一切基础,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必须先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这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社会道德准则。同样,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在对孩子的道德培训中,实现互相尊重,特别是实现对孩子的尊重,就构成了道德教育的第五条法则。
就家庭关系而言,孩子拥有与家长完全对等的人格,基于这一点的存在,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家长,必须要实现对孩子的尊重。
在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家长在家庭之中的地位,势必要保持一种必要的权威性,假如和孩子在地位上过于平等,在家庭环境上过于民主,是否会对这种权威性造成损害呢?
关于这一点,其答案是肯定的。
很清楚的一件事实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尊重孩子与维持家长权威性构成了冲突。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于事务的认知,缺少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念。这也就是说,许多孩子的是非观念,都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因此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做出各种有违道德观念的不良行为,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而这时就需要家长以权威性的面目出现,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把孩子的行为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如果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过于淡化这种权威性,对孩子的行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那么孩子便很可能无法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孩子和家长才在家庭生物链上处于不同的层面。
而这一点的存在,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必须在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学会在维护权威与实现教育目标中做出准确的权衡。
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必须要了解这样一点:家长给予孩子的尊重,决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你最好的朋友,而是通过实现对孩子的尊重,将爱赋予孩子,将人与人互尊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我们进行这样的工作,所为的就是让孩子成为关心他人的杰出社会成员。
正因为如此,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保障孩子们能够拥有健全的道德观念,家长就势必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出一些可能在感情上较难接受的决定,帮助我们的孩子从迷惘中走出。
一旦我们孩子了解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了解到家长赋予他们的高贵人格时,了解到家长对他们心中秘密、目标、愿望与需要的重视时,也就意味着一个良好家庭关系的开端。而对于孩子的道德观念来说,这种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过来,假如家长不能在家庭生活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便很可能会对家长产生对抗的态度。这时,当我们的家长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其效果便难免大打折扣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孩子无法从家长那里得到尊重,无法找到个人价值的认同感时,那么他们就必然会在与其他人交往中寻求弥补。而为了实现这种目标,孩子们甚至会以一种倨傲的面目出现,以求得身份上的优越感,这样一来,便很难展示出对他人的尊重。
正因为如此,想要培养一个有道德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实际生活的接触,来让道德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人,那么家长就必须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尊重他们。
10.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而这正是爱,正是主动。
——穆尼尔·纳素
在我们开始这一节的探寻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著名学者龙永图先生,曾经经历过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龙永图先生在日内瓦开会,在会议的间歇,当他上完卫生间正准备离开时,龙永图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他听见在他旁边的一间厕所内一直发出一种声响,而且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于是,好奇的他就轻手轻脚地打开门想看个究竟。门打开了,见一位小男孩正在吃力地试图放水。因为该男孩太小,所以他够不着水箱的拉绳,于是他就在一次又一次地做努力。
这件事情令龙永图感到十分感慨,在这样一个小孩子的身上,却发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感。对于他而言,上完厕所放水冲洗,是必须尽到的责任,因此尽管这件事对他来说存在着困难,却仍然坚持着去独立完成。
当我们看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是否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呢?
毫无疑问,责任心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更是能力培养的催化剂,当一个人认清了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与社会应当负的责任时,也就意味着他必然会因此而遵守一系列规范、拥有自动自觉履行义务的态度。
反过来,一个缺乏责任心的社会成员,很难谈得上拥有什么高尚的道德标准,也就自然难以指望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社会成员的义务。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今日中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责任心的缺失。
假如我们的官员拥有责任心,腐败现象就会自然终结;当医生拥有责任心的时候,举不胜举的医疗事故就不会发生;建筑商拥有责任心,那些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就会大大减少;记者拥有责任心,那些炮制出来的假新闻也就自然会烟消云散……
正因为如此,有关责任心的培养,已经成为道德教育中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就找到了道德教育的第五条法则,这就是在家庭道德教育之中,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家长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由此促生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现象。
在家长的庇护下,我们的孩子往往不用做任何事情,所有的问题都有家长替其包办解决。正是在这样的包办代替下,孩子自身无任何责任可言,久而久之,其责任意识就被逐渐抹杀或淡化了。
然而,就孩子的天性而言,尽管其能力上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并且乐于去做一些事情,而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一种责任意识,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
除此之外,榜样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
通过前面的探寻,我们已经了解到榜样在道德教育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样的,由于孩子的自我独立判断能力较差,他们往往需要通过观察“权威”人物的行为,来作为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并且通过模仿而习得相应的行为方式。
因此说,在对孩子的责任心教育中,家长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在儿童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
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负有责任心,关心他人,做事认真负责,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注重自己对他人承诺的家长,无疑为孩子树立了一个积极、良好的正面榜样;反过来,一个缺乏责任心,做事拖拉,自私自利的父母,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造成其缺乏责任心的后果。
由此,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家长就必须强化道德教育中有关责任心培养的意识。除了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和发展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其进行责任心教育之外,还应当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注意对儿童积极的责任行为的强化。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孩子在道德观念的形成中,不至于有所缺失。
本章后记
古语云:“治国先治学,治学先修身。”而当下的中国社会,也正在积极倡导“以德治国”的思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才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将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培养,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上来。
当我们完成了对这六大法则的探讨之后,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一轮探寻的终结。
事实上,这六大法则的发现,只是相当于打开了一扇如何进行孩子道德教育的大门。在此之后,无论是我们的家长,还是社会上的教育工作者,都务必要继续对道德培育的方法进行探寻,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行为,认真地向孩子表达道德教育的期望,努力地挖掘更完善的教育方法。
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仅意味着孩子的进步,更意味着家长道德价值观念的加强。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将进一步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已经教给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而这中变化的出现,无疑意味着为整个家庭、整个社会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唯有如此,我们才真正地找到了一条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观的途径,当我们伴随着孩子走完这条道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将会培育出一批富于道德的新公民。而在那个时候,塑造一个充满关怀与温情的社会,将不仅仅是一句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话。
·第九章 生活训练短缺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通常情况,孩子从小所接受的金钱等物质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成绩达标后的“奖金”;二是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三是家长每天给的饭钱和坐车费用;四是亲戚朋友给的奖励,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五是节假期间打的小零工。大体上的这些来源,却根本无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相提并论。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导读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羞于谈钱”的国度。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从生产生活方式来说,人们的普遍观念是“重农轻商”;从思想文化角度来说,人们尊奉的是“勤于教子,耻于经商”、“君子不言利”、重义轻利”。这使得“金钱”这个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被”异化”,甚至“丑化”,追求金钱成为腐朽、堕落的思想。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虽然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羞于谈钱”仍然是人们的普遍心理,针对少年儿童的金钱和理财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片空白。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闭口不谈钱,担心跟孩子谈钱或者让孩子过早地接触钱,会使孩子“钻进钱眼里”,或者给孩子造成阴暗、负面的心理影响。这使得很多孩子从小不能对金钱形成正确的认识,“不会花钱”,以至形成畸形的消费观。
然而,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社会,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便作为一个天然的“消费者”来到这个世界。因此,与物质和金有关的教育——孩子的理财教育,便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每个家庭无法回避的一项任务。
本章从介绍、分析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错误的金钱观和不合理消费行为开始,根据孩子的心智和行为能力水平,为家长们如何开展并实施理财教育,提供一系列细致的理论和实用的方法。
1.孩子的畸形消费谁之过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美国著名财商教育家罗伯特。清崎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讲述了的关于他“一贫一富”的两个爸爸的故事,这不失为家庭理财教育的经典。他说“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我的两个爸爸身上的。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另一个则未完成中学学业;一个是政府部门的高薪雇员,另一个则是非常富裕的雇主和投资商;一个是我的亲生父亲,另一个是我最要好朋友的父亲。两个爸爸都是身体健壮、精力充沛、事业成功的人;都是诚实劳动,努力工作的人。但谈到金钱这一主题时,两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这种不同决定了两个爸爸不同的人。”
罗伯特。清崎说,我的那位受过高等教育,但又很贫穷的父亲(穷爸爸)深信: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工作稳定和人生成功所必需的。另一方面,富爸爸——那位在父逝世之后辍学,接管家族生意的人,他相信在校外学到的知识也同样重要,甚至比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要重要。他赞同“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很重要”这一观点,但他认为这些知识不能够确保一个人一生经济上的成功。因此,他积极、并富有趣味地向我们进行“金钱”方面的教育。他花费大量的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我们讲述他的想法对我们的学习和人生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在学校学不到的,但它是我们今天学习和生存的基础……
其实,孩子们的畸形消费观念与孩子们缺少一种亲身的体验有很大关系。我国许多少年儿童的父母,在童年时代都经历过困苦,体验了物质生活的贫穷和辛苦工作养家糊口的艰辛。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苦难不要落到孩子们身上。于是,在家里承担所有的家务,即使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忍心让孩子亲自动手。家长总是嘴教育他们,父母挣钱多么的不容易,父母干活多么辛苦,却不孩子亲自实践一下。结果往往是孩子们明白的道理比大人要清楚,甚至还没等大人指出他的缺点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可实际做起来事情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就像是老师教给了孩子一米等于100厘米,却不给他看一米到底有多长,就像孩子们只知道概念,但他看到一米长的绳子时候却不知道这到底有多长;孩子们知道“烫”的概念却不知道“烫”是什么样的感觉一样。中国孩子听的大道理太多,实践和体验太少,因此,他们根本不会清楚100元、200元的真正含义。作为家长、学校、老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充分的生活训练、社会实践机会。
2.尴尬的理财教育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
也许会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应该让他(她)过早地接触金钱,更没必要也不适合学习如何理财。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他们对少年儿童的理财知识教育就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和要求。比如他们要求3岁左右的孩子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在5岁时要灌输“等价物”的概念;而在我国,3岁的儿童大部分还不知道钱为何物,或都只是对硬币感兴趣却不识钞票。下面就让我们看两个事例。
事例一
有一天傍晚,在一个国有企业的家属大院里,天上突然雪片般飘下百元大钞,路人纷纷擦亮眼睛,发现钞票竟然是真钱,于是哄抢空中、地下的钞票。虽然有小区保安员紧急制止,但也只是找回一部分。
原来,钱是从家属区10楼的陈先生家里掉下来的。陈先生和妻子曾经都是这家国企的职工,后来,企业破产之后,陈先生和妻子便在大院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做起了水果生意。每天傍晚当人们外出回来,是水果的销售高峰时间,陈生生的妻子便经常出去帮忙。因为这段时间不是很长,陈先生的妻子通常就把5岁的儿子旭旭一个人留在家里,而旭旭一般都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电视动画片。
可让陈先生夫妇后悔莫及的是,这一天,陈先生的妻子临出门前,把半个月来卖水果的将近3500元有零有整的钱装在了一个信封里,没有封口就直接放在电视柜上。等她出门后,好奇的旭旭竟然将信封拿了出来。看到花花绿绿的票子,对金钱一无所知的旭旭不但把钞票扔得满地都是,还从阳台的窗户上玩起了“天女散钱”。结果,人们便看到了开头的一幕——一张张钞票从天而降。
这次“事故”让陈先生夫妇损失了1000多块钱,这对一个以卖水果为生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只是小孩子不懂事演出的一场闹剧,然而只要我们往深处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针对少年儿童金钱和理财方面知识的教育十分欠缺,或者说基本上是个空白。这就使得很多孩子,特别是文化水平有限的父母在对孩子金钱和理财的认识上,表现出不合乎智力发展水平,甚至不合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低能”现象。做家长的一定要早教孩子一些金钱方面的知识,省得犯下连自己都想不到的错误。也要以此为鉴,转变观念,从“我”做起,从“早”做起,加强对孩子金钱和理财知识的教育和培养——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事例二:
如果说5岁的小旭旭“散钱”,其中有父母疏于看管的外在客观原因,那么一群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大摆生日宴所反映出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有一天傍晚,在一家颇具档次的饭店里,一群人正忙着给一位同伴过生日。在一个豪华包间里,墙壁、天花板上张灯结彩,音箱放着时下流行的歌曲,各种经过精心包装的大大小小的生日礼物堆满了沙发。餐桌上则摆了十多道菜和各种饮料、啤酒……
当生日歌曲唱完、酒足饭饱之后,大家自然又少不了去卡拉OK高歌一曲。最后,在饭店消费1000多元之后,这几个人三三两两地打的回了家……
如果说这是几位成年人组织的生日聚会,倒也正常,可是如果这几位出手动辄上千元的“消费者”是几位年龄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你又作何感想呢?
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有许多已失去了朴素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奢侈。在他们之间,盛行各种聚会:生日、离别、节日、考试等等,都能成为聚会的理由,档次也越来越高,相互间赠送的礼物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往昔表达友谊的形式如生日卡、祝福卡早已相形见绌。至于校园“新贵族”们的消费就更令人瞠目。
另外,不少做父母的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对孩子的吃、穿、住都是尽量满足,惟恐孩子生活上受委屈或因条件不如别人被瞧不起,而孩子之间盲目的攀比心理,也助长了他们盲目的消费。
同时,这件事情反映出父母对孩子在理财方面教育的脱节。从孩子的角度说,现在的孩子,一般都会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甚至数额相对不小的压岁钱,他们愿意拥有自己的钱,更想自由支配自己的钱,但是具体如何支配,他们心里大多没有具体合理的计划。因此父母在把零用钱交给孩子支配的同时,应该主动教会孩子如何“理财”,至少应该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体会钱的意义、价值,最终养成合理支配、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3.孩子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从何而来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在一家百事用具专卖店里,身穿一身李宁运动衫、脚踏康威运动鞋的高一学生明明在为一个标价178元的百事书包跟妈妈进行着激烈的谈判:“您给买不给买?咱们可说好了,您要是不给买,我就不去上学!才178元您都不肯出,我们同学300多、600多的书都有,我这算什么呀?”“你爸爸不是刚给你买了一个吗?大小跟这个也差不多,质地也很像,多少钱的不都是一年换一个,买这么贵的多浪费呀?”妈妈说。明明斜了一眼妈妈:“我爸买的那个多土!钉是背着它走进教室还不让同学笑话死?您能背您背,反正我是不要……”妈妈拿着书包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出哪里好来,可终究还是耐不住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