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冷漠和麻木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引起父母的主意。对孩子来说,冷漠和麻木是最具杀伤力的行为。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这是很多父母的毛病。他们把自己的选择强加在孩子头上,用自己的希望制造孩子的遗憾,当孩子在父母的道上疲于奔命,成功也就遥不可及。而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懂得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和才能,走自己的路。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为什么不看看孩子的优点呢?父母自己不也是很多缺点吗?过分的挑剔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6.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1955年的一个晚上,日本松下音乐学院迎来了一群尊贵的客人——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为了迎接客人的到来,音乐学院的孩子们——30名幼儿和小学生拉起巴赫的《罗迪协奏曲》。
合唱团的成员赞叹不已。他们想不到一群孩子能把这么难奏曲子诠释得如此精彩。“奇迹!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合唱团指挥者说,“我可以听听小孩子的独奏吗?”
被点到的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他拉了巴赫的《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
下一个被点到的是最年幼的孩子,她拉了维瓦特的《G·莫尔协奏典》,同样精彩。
合唱团员们震惊了,继而被深深地感动。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早在松本音乐学院创立之初,铃木就表示:“我对办音乐学院不太感兴趣,我在东京一直从事的是帮助那些艺术界的人们纠正其存在的某些缺点错语。我想干的是幼儿教育,借我的新思想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们,而不是去培养天才。通过多年反复研究,我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因此,我打算今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如果赞成我的意见,我可以在这方面协助做一些工作。”就这样,铃木以松本音乐学院为中心,开展了才能教育运动。这一运动被美国媒体评价为“铃木发起的小提琴教育法革命”。
所谓的“小提琴教育法”,是通过教会孩子们拉小提琴,使孩子的大脑充分活跃起来,从而获得优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表现在音乐上。铃木所培养的那些在音乐上有出色表现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也同优秀。一项对幼儿园的才能教育训练毕业幼儿进行的智力测验表明,这些幼儿的平均智商在160左右,而一般孩子的智商是100。
然而,这些孩子并不是铃木为了实验而特别挑选的。也就是说,他只是普通孩子的一部分。铃木认为,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的。特别是幼年期旺盛的生命力决不能被抵制,教育者应该有正确的能力,即开发孩子的内心感觉。这就是铃木的“能力培养法则”。
铃木强调环境、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他的家庭生活必须是欢乐和充满爱心的。那么,孩子的能力培养到什么程度呢?铃木的回答是,到那个时代文化能力的最高点。“假若将石器时代的幼儿由现在的我收养教育的话,大概不需要多少时间,那幼儿将会被培养成为能演奏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的青年。”铃木如是说。
铃木很注意体会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认为,大人应该与孩子“交心”,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孩子们喜欢张扬而不喜欢责备,喜欢从游戏中学习,喜难遵循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究,喜欢由易到难的深人,这些都是自然、科学的规律。而大人们的功利心态、怀疑态度往往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7.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教育随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已不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持这种新教育观的教育家不在少数,多湖辉就是其中一位。
与众多理论见长的教育家不同,多湖辉更重视教育的实践性。他认为,增强孩子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还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多湖辉的著作颇丰,下面仅就他的观点举例介绍:
教导孩子思考怎样让孩子的大脑变得聪明?多湖辉认为,人的大脑带有节约思考的组织,譬如我们每天习惯的刷牙吃饭,可以不用什么思考就能处理。“节约思考组织”使得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但也容易使人陷入墨守成规的陷阱。对于孩子来说,后者是尤其可怕的。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如果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大脑不仅会“生锈”,还有可能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因此,要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就应该寻找机会让孩子的大脑进入思考的状态。
如何与孩子交流多湖辉曾经在美国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四五岁的男孩问一位男子:“你为什么赤着脚走路?”男子注视着孩子的脸,慢慢地说:“这是我的哲学。不想隔着鞋,是想与地球直接接触”孩子像是理解了,于是小声说:“噢,是哲学。”男子像对待大人一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一方面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一方面也切身体会到了“哲学”的意义。多湖辉还建议人们用反问的方法回答孩子的问题。譬如问小男孩:“你认为我为什么要赤着脚呢?”这样就会给孩子思考的余地。大人的提问也是如此。如果问:“那边是什么?”孩子就会开始观察和思考,给出多种答案。
允许孩子失败多湖辉曾经讲过一个“沉默儿童”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一句话也不说,大人怀疑他神经出现了问题,就带他去看医生。没想到,孩子神经很正常。他说“我在学校一有差错同学们就嘲笑我。因此,我想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多湖辉借此告诫家长,不要使用“不许失败”的论调,应该允许孩子失败,然后告诉他“失败了也没关系”。实践证明,“可以失败”比“不准失败”更能减少孩子的失误。很多人都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变不利为有利的。对于那些愿意尝试的孩子来说,即使家长知道可能会失败,也不妨让孩子试看。
后记
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什么?
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人家都有”的教育、最奢侈的教育,还是最适合教育?
如何才能让孩子从自身的局限、文化的困境逃离,进入属于他自己的最广袤无垠的天地?
也许真理并非绝对存在,但我们希望通过以上10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探讨,可以使我们离她更近一些,也希望本书能够对中国的家长们有所启发。
在我们的讨论即将结束的时候,以一首教育家陶行知的诗与读者共勉,感谢您读完这本书。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全书结束!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