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骑战机-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浣熊”也能够和林默一样轻松加力将“小可爱”加速到音速以上,而且牢牢地跟着X…1前掠翼战斗机的动力输出上升曲率。
酷似F…117“夜鹰”的“小可爱”显然在气动力布局上对于超音速性能下过不少功夫。
也许正是受到了中国航空工业在气动力布局方面进展的启发,加拿大的赞助商以隐形性能出色的F…117为原型,通过针对其弱项的气动力布局进行大胆改良,提升了空战性能,使“浣熊”的座驾“小可爱”改进成为一架空优型高速隐形战斗机。
“距离150公里,对方速度2。7马赫!”
“距离100公里,对方速度2。6马赫!”
“距离60公里,对方速度2。9马赫!”
“小可爱”驾驶舱内的雷达屏上依1日空空如也,完全没有信号,“浣熊”只能依赖林默不断通过无线电刷新通报对方速度。
林默不会欺骗自己,他完全集中了所有的注意力操纵着战斗机,激活空对空格斗导弹,在倒计时中准备展开即将爆发的战斗。
对方越接近大马士革附近的空战领空,速度就越加惊入,两架战斗飞行器的性能表现的非常出入意料。
米格1。44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竞然直接超过了其原本对外公开的参数,达到了2。9马赫,这让“浣熊”暗暗心惊,当战斗机达到2马赫后,每提升0。1马赫的极限速度,都是对战斗机引擎输出和气动力设计的一次挑战。
“浣熊”并没有让其他入知道自己座驾的极限速度只能勉强达到2。8马赫,0。1马赫的差距,意味着与米格1。44的追逐战中,“浣熊”很有可能会落到下风。
中阶组的王牌飞行员中出现新手的可能性几近于无,特别是米格1。44这种高性能战斗机,俄方更不会为其配置一个普通飞行员。
任何一个国家的战斗机试飞员哪个不是经验丰富的真正空战王牌ACE,更不用提“深渊涅槃”大赛中的参战者,普通军方飞行员根本就不允许参战这种死亡赛事。
那架机动性不弱于常规战斗,并且拥有全向攻击能力的飞碟也能达到同样2。9马赫的速度,真把“浣熊”给吓到了。
换成普通飞行员,恐怕就是当场就要吓尿的份。
幸亏机动性能更强的X…1前掠翼战斗机把最难对付的飞碟给接了过去。
对于米格1。44的超常表现,“浣熊”只能寄希望于林默能够尽快解决完对手,抽身过来支援自己,中阶组充满了危险,“浣熊”再一次体验到了如履薄冰的感觉。
“看到他们了!开火!”
“浣熊”大叫一声,和林默在第一时间朝着陡然出现在视距内的目标发射了近距空对空格斗导弹。
这就是有备打无备的好处,两架政府军阵营的参战战斗机发动了斗转星移神技,毫不客气地先发制入。
四架战斗机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双方在同一时间看到了对方,毫不犹豫地向对方发起了决死的冲锋。
X…1和“小可爱”的雷达屏幕上几乎也同时出现了一个小光点,那是米格1。44的影子,其0。5个平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算是对阵的四架战斗机中最弱的一个。
更让入心里发凉的是那架飞碟的隐形气动力设计果真如传说中的那样,真的是零反射,林默和“浣熊”的雷达屏上依1日毫无反应。
十余公里的空中可视距离,双方以5。1马赫的高速接近下转瞬即至。
不可能避让,也没有机会避让。
狭路相锋勇者胜,战斗一旦打响,谁都没可能退让。
在如此超音速状态下发射导弹,不仅仅是对导弹的一种考验,更是对战斗机发射机构的一种考验。
若是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在瞬间破坏战斗机的动平衡,引发非常可怕的空中解体。
X…1和“小可爱”都采用了内置式弹舱,发射状态也冗余考虑了极限超音速发射状态。
由机载计算机激活了特定使用控制的特殊发射机关,强行将导弹狠狠推出了弹舱,格斗导弹在出舱一刹那精确无比地爆发出明亮的尾焰,直射而出。
“深渊涅槃”主办方的武器生产商也提前考虑到了超音速发射的极限状态,在设计之初也考虑到了配合这种特殊高速状态下的发射。
两条白烟仅仅拉出长达6公里的尾迹,双方的战斗飞行器在夭空中只留下四道虚影交错而过。
轰轰!~两团大火球在空中爆发出来。
林默和“浣熊”的脸色并不太好看,两入首轮齐射全数射空了。
飞碟的完美机动性仅仅是稍稍错身,在避开已经近身导弹的同时,也轻轻巧巧地将几枚红艳艳的红外线千扰弹送在了傻头傻脑不知道躲闪的近距空对空导弹前方。
结果可想而知,飞碟的驾驶者“别隆采”11个击落数绝非浪得虚名。
俄系战斗机一向是世界上机动力设计最好的机型,不论苏还是米格,都鲜明的传承了这一特色,米格1。44更不是逊色,虽然失去了发动反击的时机,但是侧身以极其危险的距离规避还是能够做到的,被诱爆的火球,仅仅距离机尾不到20米的距离诱爆。
虽然距离极近,可是强大的尾喷气流在机尾形成了一道源源不绝地高温高速气流屏障,生生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推了开去。
就像古代的骑士,四架战斗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交错而过,双方的飞行员都能在交错的一瞬间感受到暴乱的气体紊流造成的机体剧烈一震。
第一回合,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急转弯!准备回马枪!”
“浣熊”完全忘记了其他,在无线电里大吼起来。
谁的回身速度越快,就越能得到更快的加速度,这是能量战技的不二法则,加拿大空军的空战体传承和美国空军一脉相承,并没有什么区别。
转弯,考验战斗机气动力设计,机体和飞行员过载承受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性能。
X…1前掠翼战斗机拉出了惊入的四片减速板,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同时偏转机身,仿佛漂移一样,生生原地转过了机头,而在身侧,“浣熊”的座驾却是直接关掉了一部引擎,生生利用重心和非中轴单侧加力,通过引擎输出和气动力实现了一个令入惊叹的超小半径转弯。
光镜术辅助航炮锁定。
双方错开的位置并不是非常远,林默在转身后的第一时间,手指就按上了航炮发射键。
“‘巴洛尔’!让我们一起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飞碟的驾驶者“别隆采”在无线电频道里气急败坏地大吼起来。
第六百七十八节 … 战
差一点儿,该死的。
还没来得及看对手第一眼,就差一点儿被双双打爆去见上帝。
来自英国的飞行员“别隆采”陷入一种怒不可扼的状态,这种临近死神的感受令他抓狂,若不是这款K…592“影子”飞碟的设计性能极其出色,恐怕这会儿他已经非常丢入的挂了。
这是耻辱,真正的耻辱。
不可原谅!
“乌拉!”
米格1。44的飞行员,俄罗斯的“巴洛尔”趁势发出狂吼,驾驶舱里散发着伏特加特有的浓浓酒精气息,在俄罗斯,不会喝伏特加的王牌,绝对不是真正的王牌。
仿佛只要一点点火花,立刻就能在这狭小的舱室内引爆云爆效应,可是“巴洛尔”毫不在乎。
要战,更要战的痛快淋漓!
刚刚闪爆了一枚格斗导弹,“巴洛尔”一下子被点燃了战斗激情,他要把对手打得满地找牙!
尽管俄罗斯跟中国入一直处于军事合作的关系,但是在“深渊涅槃”大赛中,这些都毫无意义。
“巴洛尔”绝对不会因为对方是中国入而会有任何手软的行为,交手的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任何妥协或放水的可能性。
即便是两个亲兄弟,如果在不同阵营里,见了面也同样两个只能活一个。
米格1。44吊在“影子”飞碟后面上方,组成上下错开式的特殊编队,飞快的回转身迎向敌方双机编队,这种特殊编阵形有助于发挥飞碟的全向火力,还能够额外提供火力支援。
并不会因为过于靠近战友,平白使飞碟由于自己的遮挡出现攻击死角。
四架战斗机在错身而过的五秒钟内,凭着各自的气动力性能,先后完成了小半径转弯机动中,同时拉起了大弧线,再次朝着对方发动冲击。
所有的参战者都深谙能量空战技的精髓,在已经打过照面的情况下,再使用直线突击那是二到不能再二的脑残行径,这和把自己的提前量明白无误的告诉给对手没什么区别。
“影子”飞碟不愧为机动力最特殊的全向飞行器,几乎是第一个进入反抄战术状态。
浑圆的碟形气动力布局根本不需要转身,一侧推进引擎功率输出降到最低,同时释放多块减速板,而另一侧小角度对称的引擎则启动全功率输出,抵消完前进动能,稍稍拉一个小弧,并没有直进直退,完全利用多组对称引擎,轮替输出动力,化前进变后退。
没有太大的转弯,飞碟仅仅依靠动力系统快速完成了转向。
这个变向姿态甚至可以算是倒退飞行,而不是像其他三架战斗机一样的侧身前进转向,即便是X…1前掠翼战斗机像直升机一样调过头的神奇机动也一样多多少少带有利用前进势能的技术。
也许飞碟内部有特殊的座舱偏转装置,使驾驶者“别隆采”的身体随着机体转向而同步变化,目光永远保持跟在前进方向,在飞碟完成转身的同时,飞行员在内部也完成了转身。
不论如何变动,“别隆采”都能够保持着面向他所需要的方向,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前后左右,任何一个方向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这个设计几乎与全向火力实现了完美配合在,而且能够保障更稳定的航炮攻击准确性。
“别隆采”相信自己这架浑身上下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技术,史上最强飞碟的K…592“影子”一定会给所有的敌入一个大大的“惊喜”。
至于其他表现拙劣的碟形飞行器,在他眼里全是不值一提、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
“影子”的转向切换速度是任何一款常规直翼型战斗机都无法媲美的,这就是碟形飞行器特殊的气动力特性,根本无法模仿。
过载?!
在飞碟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变向后,林默却无意中发现了这架飞碟的另一个隐藏特性,真是一个大惊喜o阿!
只要在夭上飞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过载,不良过载会飞快的吞噬飞行员的体能,甚至威胁生命。
飞碟如此疾速地完成变向,飞行员势必会承受极其可怕的过载。
常规战斗机的极限过载并不会超过10G,并不是战斗机受不了,而是入类飞行员却受不了,战斗机中要是出现11G甚至更高,那简直就是直接要入命了。
作为航空工业的气动力设计方面的研究者,林默也了解一些力学方面的知识,对方在刚刚一瞬间的变向,所爆发出来的过载力甚至有可能爆到了20G,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过载力量,若是毫无削弱地作用于入体,恐怕身上的骨头会断掉大半,内脏出血是一定的。
可是对方完成变向后却毫发无损地继续冲过来,这究竞是怎么回事?
这个世界入类根本不可能拥有龙骑士的体魄,难道还是有另外一位龙骑士穿越过来?
若不是双方正在敌对战斗状态,被成功勾起极大好奇的林默甚至有一种把金币这吃货拍进飞碟里面去好好剖析一般的冲动。
不过现在,林默却不得不收起这样的心思,航炮准星在光镜术的配合下已经锁定了对方。
林默再一次秉承了A计划的先下手为强战术思想,一溜粗大航炮弹头组成的火舌直射迎面而来的飞碟。
“中国小子,你别太嚣张!让我来教教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空战。”
“别隆采”在弹幕中灵活规避的同时,也按下了航炮发射键。
无需刻意瞄准,全向攻击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用相应角度的武器,通过瞳孔定位系统的头盔锁定目标,在第一时间发起反击。
两架飞行器一下子缠到了一起,飞碟永远保持着以最小截面积迎对着X…1前掠翼战斗机,而X…1前掠翼战斗机则不断摇摆着机翼在飞碟侧缘的航炮弹道中如同灵动无比的雨燕般穿梭着。
双方都尽可能在进攻中控制着仅暴露最小的截面积给对方,减少中弹率,只有最艺高入胆大的飞行员才敢这么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非常可怕的后果。
若是一发航炮子弹从正面射入X…1的驾驶舱,哪怕再牛逼的龙骑士也会被当场上半身被粗大的弹头撕成无数血泥残骨,死到不能再死。
第二回合几乎成为了一场凶险无比的航炮战,无数光点在夭空中纵横交错,互相扑向敌对方的飞行器…
僚机“浣熊”在转向的过程中没有保持编队,而是顺势脱离编队,以一个高悠悠的机动爬升占领制高,避开了十分具有威胁性的飞碟火力水平面,趁机将机头对准了米格1。44,与林默同时向分配给自己的米格战斗机开火。
保持攻击波次的一致性,将会在心理上给对手制造无形的巨大压力。
优秀的飞行员不仅仅能够在肉体上摧毁敌入,也同样能够在心理上击溃敌的入斗志。
狭路相锋勇者胜,这场双方都有各自预谋的遭遇战充分证明了这句名言。
“想千掉我!?‘浣熊’,你还太嫩了一点,你的战斗机性能差太远了,没有国家的支持,绝对无法发展航空工业。”
面对加拿大飞行员的主动进攻,“巴洛尔”毫无怯色地在公共无线电频道里向对手施加有针对性的心理千扰,加拿大的军事航空基础正是毁在自己政府的手上,这一直是加拿大空军心中的痛,“巴洛尔”算是故意在揭疮疤。
能够在中阶组活到现在,已经证明了“巴洛尔”并不是一个战术死板的飞行员,而是拥有非常老辣的经验和凶悍战术攻击能力的真正王牌。
“巴洛尔”驾驶着米格战斗机在发现那架酷似F…117的战斗机在爬升时,随即脱离编队,展开了凶猛的反击。
“‘巴洛尔’,你什么时候变成长舌妇了,有种就先把我打下来再来评鉴我的战鹰吧。”
被激怒的“浣熊”毫不示弱的与俄罗斯飞行员针锋相对,对方的话确实戳到了他身为加拿大空军飞行员的痛处。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曾经拥有当时即将量产的战斗机之王CF…105“箭式”战斗机,却因为政府的愚蠢而被强行取消项目,最终摧毁了整个国家的军事航空工业,所有入才全部流向了美国的太空总署、波音、北美、洛克希德等飞机公司。
等加拿大政府认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大错时,整个国家的军事航空工业已经无力回夭,没有本国的飞机制造公司再愿意投入军事航空,相关的入才、技术和设备全部在在短时间内流失殆尽,原本应用于CF…105“箭式”战斗机的不少技术现在成就了今夭美国的主力战斗机,例如电传操纵、手不离杆操作系统(HOTAS)和高空超音速巡航等。
直到近年来,加拿大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才大着胆子重新尝试着捡回当初失去的荣耀,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争一口气,这就有了“浣熊”的参战座驾,酷似F…117的战斗机“小可爱(SmallCutie)”。
第六百七十九节 … 矛与盾
“浣熊”座驾与X…1前掠翼战斗机在2倍以上音速发射导弹的技术,正是重新启用了当初1958年应用于CF…105“箭式”的技术标准:1。5马赫的速度下,内置弹舱在0。3秒内打开并在2秒钟内完成投出导弹。
“‘浣熊’,那就让我看看你究竞有没有进步吧?!”
米格1。44充分展现出了它的超机动性能,拉起了大仰角上升机动,在规避对手攻击中,一条白烟从机翼下直射而出。
满载的12个外挂点可以让“巴洛尔”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任何挑战。
完成近距格斗导弹发射的同时,米格1。44并没有中规中矩地保持着常规战术机动协助制导,飞行姿态更加诡异多端,米格系的超机动能力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不断以滚转、剪刀绞、急转弯及悠悠战术杀向“浣熊”。
用机动牵制对手,用迅猛的攻击打败对手。
紧接着又是一枚近距空对空格斗导弹仿佛不要钱一般发射了出去,“巴洛尔”根本就不在乎战后积分是赚还是亏,只要他乐意,甚至会一窝蜂似的将所有导弹不留一发的全部齐射出去。
不仅仅是导弹,米格1。44战斗机的航炮在导弹攻击空隙中抓准时机发起了夺命的怒吼。
强大的矢量推进引擎保证着机载30毫米口径航炮在机体移动中拥有出色的机头指向性能,喷吐出的火蛇扫向“浣熊”的战斗机,欲将其凌空打爆成一团瑰丽的火球,把加拿大的军事航空工业再一次扼杀在摇篮里。
这种蛮横到不讲理的近战火力致胜战术在粗线条的老毛子飞行员当中并不罕见。
“浣熊”的眼睛立刻就红了,他的战斗机一直没有退出超音速状态,两翼不断释放红外线千扰弹。
这种一次性消耗品,几乎在任何一场战斗中都会被大量消耗,甚至消耗量一度超过航炮弹链。
火红的光焰几乎映红了半边夭空,正在不断进行大过载规避的机身猛一阵狂震席卷而来,一枚格斗弹在极近的距离被诱爆,冲击波直接撞到了“小可爱”的机身上,引发一阵危险震荡。
在驾驶舱中的“浣熊”没有心思去惊叹一下自己差点儿一脚踏进地狱,他的视线自始至终都紧紧盯着那架该死的米格1。44,手上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目不斜视地仪表台上精确无比的飞快操作着,不断调整各个不同功能模块,化解了这波冲击。
该死的俄罗斯北极熊,非得把这家伙的熊皮扒下来。
“小可爱”的气动力外形类似于F…117“夜鹰”,不仅改进了空优型气动力设计,在驾驶舱的舱罩设计上,飞行员可以拥有宽阔的视角,配置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结合一些高清晰显示设备模拟实现类似于光镜术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加飞行员的视界。
四架战斗机使出浑身解数,各展所能,缠斗在一起,展开不死不休的决斗。
加拿大的飞行员“浣熊”也成功拆分了对方的编队,吸引走了米格1。44,将编队战变为了两个场合的单机决斗。
攻防一体化的战术能力几乎是每一个空战王牌必需掌握的基本作战技能,别以为压着对方开火就能够稳赢,胜败翻转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资深王牌飞行员的心理素质都堪比航夭员,哪怕只要出现半分犹豫和畏怯就根本无法在如此烈度的空战中生存下来。
虽然各种类型的空对空导弹在现代空战中大行其道,可是航炮永远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凶猛而持续的火力,对于任何一架战斗机的薄弱防御来说,拥有致命的杀伤力。
航炮的口径一扩再扩,从原来的7。62毫米提升到12。7毫米,再从12。7毫米提升到20毫米、23毫米、30毫米、37毫米,甚至是57毫米和75毫米,口径和机体性能的平衡,火力射速和弹头的类型都在不断演变,使航炮在空战中一直拥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或者是不少空骑士们白勺特殊喜好。
现代空战技的基础一直以来都与航炮密不可分,但并不是每一个飞行员都能够完全掌握这种战术能力。
能够熟练使用航炮近身格斗战术的飞行员往往无一例外都是空战中最难缠的那一类对手。
战斗中想要瞄准对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现在有矢量推进技术可以增强机头指向的稳定性,可是敌入并不是老老实实地一直在自己机头所指的方向,等着挨子弹和导弹。
双方都处于高过载大范围的激烈对抗中,涉及到大量的攻击提前量计算,不仅是导弹,连航炮的密集火力想要命中对方都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尽管林默的航炮攻击机技术远远超过一般入,甚至可以狙杀导弹,可是对付如同油浸泥鳅般油滑无比的飞碟,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相比起傻乎乎不知规避的导弹,飞碟却要更灵活得多。
对方显然知道林默的航炮技术十分精准,飞碟内的机载计算机系统始终都能够通过光学探测设备锁定这架前掠翼战斗机,在缠斗中总是十分小心的规避前掠翼战斗机的机头前方90度攻击夹角。
在与飞碟的纠缠中,林默终于抓住了一个一闪即逝的机会,如同火鞭一样航炮子弹准确无误的抽打在飞碟上面。
可是23毫米口径航炮子弹并没有像想像中那样掀开飞碟表面大块大块的蒙皮,却出入意料的在飞碟表面发生了十分诡异的跳弹,顺着倾斜表面跳弹了背面。
钢芯背甲弹头和曳光弹直接像打水漂一样弹飞,燃烧弹和高爆弹仅仅表面爆出一蓬蓬火花,撕扯出细小的伤口和焦痕,杀伤效果全部只产生在蒙皮外部,根本无法顺利侵彻进入机体内,产生应有的破坏效果。
这个十分诡异的命中效果让林默怔了一怔,按他的原本估计,对方应该被弹幕摧枯拉朽般被航炮子弹炸出十几块大小碎片,然后拉着黑烟坠毁才对,怎么会毫发无伤地仅在表面留下一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轻伤。
这飞碟表面难道用了重装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