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形而上学-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持有其义,或分沾其旨,或附丽其事①,或联类相及,也因而被称为“完全”。
章十七限〈定限〉②的命意(一)是每一事物的末点,在这一点以外,再不能找到这事物的任何部分,在这一点以内,能找到这事物的每一部分;(二)是占有空间量度各物的外形;(三)是每一事物之终极(极是事物活动之所指向,不是活动之所出发;但有时也可包括两者,〈以始点为初限,终点为末限〉)
;(四)是每一事物的本体与其怎是;因为这是认识之定限,既是认识之定限,亦即事物之定限。所以,明显地,“限”有“始”的各义而更有其它含义;“始”是“限”的一端,而每个“限”并不都是“始”。
章十八“由彼”
〈由何〉③有几种命意;(一)是每一事物的通式
①亚斯克来比诠释以荷马“伊里埃”中所叙亚基里(Achiles)全美,其手中所持长枪亦全美,为附丽之实例。
②πρα或译为“界”
,其要义为“定限”。
E I③αθδ,“由何”或“由彼”
(或“由此”)或译“由彼之故”
、“由彼性故”。
Jαθαι,“由己”或译“由于自性”
,或译“由自性故”。汉文“由”字应用的范围J G H不如αθ那么广泛,因此译本有时用“为了”或“缘于”等代替“由”。αθαι作J G H副词用常译为“绝对地”。
…… 135
形而上学。
31。
或本体,例如说“人之善也由彼”
,这“彼”就是“善”性,(二)是由以找到物性所在的近层,例如颜色由表面上找到。
这样“由彼”的基本含意是事物的通式,次级含义是物质与其切身底层。一般说来“由彼”与“原因”有一样多的含义。
我们常不经意地说(三)
“他何所为而来”
,或说他“由何”目的而来?以及(四)他“由何”而相涉,或“由何”而误涉?
或其相涉或误涉的“原因”何在?又(五)
“由彼”应用于位置,例如说他“由彼”而立〈他“为了”那个立场站住〉或他“由彼”而行〈他“缘着”那个走〉,所有这些短语都指位置与地点。
因此“由己”也应有相似的几种命意。事物之属于“由己”者如下:(一)每一事物的怎是,例如今日加里亚之为加里亚者“由己”
,昔之加里亚亦然;(二)凡“什么”之中,都有“由己”者存在,例如,加里亚之为一动物者必“由己”
,因为动物就存在于他自己的定义;加里亚是动物中的一个。
(三)
凡事物之任何质性直接得之于己,或部分受之于己皆称“由己”
;例如一个表面的白色是“由于自性”发白;一个人活着是“由己”而活着,因为生命所直接寄托的灵魂是人的一个部分。
(四)那些事物除了于它自身外,找不到其它缘因的亦称“由己”
;一人有多种缘因,——如动物,如两脚动物——但人总是“由己”而为人。
(五)一切质性之专属于一事物者,或分离于自性之外而可当作是专属的质性也可称“由
…… 136
。
431。形而上学
己“。
①
章十九“安排”
②的命意是指那些从部分合成的事物,各因其地位、能力、种类而加以安置;各个部分自有其应处的部位,“第亚色茜”
(διαθσι)这字的原义就是使事物各得其所。
E I章二十“有”
③〈持有过程〉的命意(一)是持有者与其所有物的一种活动,类如一个动作或动变。因为一个制造与一个被制造之间,应有一个“制造过程”
;这样在那个有一衣服,与他所有的衣服之间应有一个“希克雪斯”
(ξι)
〈持有过程〉。
实E I际上,这一类的“有”显然是不能有的;因为,如果容许这样的“有”
,“有”将累进至于无尽。(二)
“有”或“固有”
〈习惯或常态〉的含义就是安排,从安排来解释,有的安排得好,有的安排得不好,有的作内部安排,有的是依外物为参考而安排;例如健康是一个“常态”
,也是如此的一个安排。
(三)假如只是如此安排的一部分,我们也说是一个“希克雪斯”
〈常态〉;因为部分的好处亦必为整体所“固有”。
①此节末句以独立质性论“由己”
,辞未畅达。
原文经过各家诠疏造成各种不同解释,均难通晓。似原文有失漏。
②διαθσι(安排,音译:第亚色茜)由动字διαιαηπι(安定与部序之意)孳E I G生,或译“志趋”。
③ξι(音译:希克雪斯)
,名词由动字ω(“持”
、“有”
、“得”
、诸义)孳E I E J生。此字除了“持有”
(持有状态或过程)之本义外,在各方面转出若干实义,如“习惯”
(行为)
、“态”
(生理与心理)
,“方式”
(生活)等。此类由训诂说事理的文章,因汉文和希文构造相异,难得贴切。
…… 137
形而上学。
531。
章二十一秉赋〈感受〉①的含义(一)是一些素质,对于这些素质,一事物能被变改,例如白与黑,甜与苦,重与轻,以及其它类此者。
(二)
是这些变改的实现——已实现了的上述诸变改。
(三)以之专指有害的变改与活动,尤其是惨痛的损伤。
(四)不幸的遭遇与惨痛的经验,其钜大者被称为“巴淑斯”
(πθs)。
H章二十二我们说“阙失”
〈褫夺〉②,(一)倘一事物原应有的属性,它却没有(生来就没有;或以后失去)
;例如一植物说是“阙失”眼睛。
③(二)倘一事物,本身或其同族〈科属〉原应有的质性,它却没有;例如一个盲人与一鼹鼠虽同为失明而其义两异;以鼹鼠而论,动物皆能视而彼独失明,以盲人而论,则他原本有眼能视,以后失明。
(三)
倘一事物原应有的质性,在那原应有这质性的时间内,它却没有;例如盲是一个“阙失”
,可是人不一定一生全盲,他只应在能见的年龄内而不能见才被称为失明。
④相似地,有盲于介体的,有盲于机能的,
①παθ音译:“巴淑斯”
,本义指引起痛苦的情事,即感情所由以激动者。
H I古人以为感情冲动则致乐致哀,均为病态。
“巴淑斯”并见于“范畴”第八章,义为“被动”
,与“主动”相对。本书中此字或译“秉赋”
,或译“演变”
,或译“感受”时,均与被动意有关。
②σρρι出于动字σρω(剥夺、折服、失利、贫乏等义)。亚氏用此字与G E M I G E“希克雪斯”
(“有)一字相对(例如105a34)。此字引用于法律即为”褫夺“。论”阙失“另见于”范畴“第十章”相反“论题内;”释文“第七章亦涉及此题。
③说植物缺眼睛并非“阙失”之正例。
④动物婴儿期无视觉,未为失明。
…… 138
。
631。形而上学
有盲于对象的,有盲于环境的,①相应于这些,只在他原应能见的情况中而不能见时,才谓之“失”明。
(四)用强力取去任何事物被称为〈阙失〉“褫夺”。
实际,我们有多少个“不”
(α-)
〈或“无”
〉的字头②就该有多少种“阙失”
;例如一事物说是“不等”就因失去了相等性,而那相等性它原应是有的;又如说“不可见”
,当是因为它全没有色,或只有不明显的色,又如说“无脚”当是因为它全没有脚,或是只有不健全的脚。一个“阙失”辞可应用于虽有其属性而不良好的,例如“无核”
;或应用于虽有其属性而不顺适的,例如一事物缺乏可切削性,这可以说它全切不动,也可以说它很难切削。
“阙失”词也可应用于全无此物的;这样,我们所称为盲人应指那双目失明的,不是指那独眼的人。所以,这不是每个人非“善”即“恶”
,或“义”
或“不义”
,人也有在中间状态的。
章二十三“有”
〈“持有”
〉〈爱希音〉③的含义甚多;(一)依自己的性情或意向来处理一事物;这么,疾病“有”其身,暴君“有”其城,人民“有”他所穿的衣。
(二)事物之能接受而持存之者亦称“有”
,如青铜“有”雕象的形状,以及身
①人在暗夜不能见;不能以耳为视;不能看见声音;不能见背后或远处;在以上四情况,即介体、机能,对象与环境不相应者,均不应指为失明。
②以下所举“不等”
、“不可见”
、“无脚”
(αισ,αα,απδα)希文均F H F H G H I H有α-字头。
③ι为动字ω(持有)之无定式。或译“有”
,或译“持”。此论题另E J E F E J见“范畴”第十五章。
…… 139
形而上学。
731。
“有”疾病。
(三)事物之能容受而持存之者;例如我们说瓶“有”水,城“有”人,船“有”水手;全体之“持有”其部分也如此。(四)阻止别一事物依自己的意向而活动亦称为“持有”
,如柱持有屋顶的重压;又如诗人有亚特拉斯“持”
〈有〉天①之说,否则天就要塌落,有些自然哲学家也这样说的。
②推广“持有”的含义,凡使事物结合而不致因各自的冲动而分散者也称为“持有”那个所结合的事物。
“存在于某事物”具有相似与相符于“持有”的命意。
章二十四“从所来”的含义(一)是从某些事物来,如从物质来,可有两类,或从于最高科属或从于最低品种;其前一义有如可熔之物均从水来,而另一义则如雕象从青铜来。
(二)是从第一动因来;例如打架从何来?从吵嘴来,因为吵嘴是打架的起源。
(三)从物与形的综合体来,如部分从全体来,诗句从“伊里埃”来,石块从房屋来(所有这些,其整体总是物与形的综合;因为形是终极,凡物能达其终极者方为完全)。
(四)从部分来的通式,例如人从“两脚”动物来,音节从音注来,这与雕象从青铜来的含义有别;因综合实体从可感觉物质来,而通式则是从通式材料来的。有些事物从别些事物来,就是这样。
(五)另有一些事物是从其它事物中的一部分
①希萧特“原神”
517行αδραιρι谓亚特拉斯支持〈持有〉昊Y G M I H K F H K E H F E J E天。神话解释:亚特拉斯为古天文学家,常在山顶观天象,后世故神其能,称彼力能持天体(星辰)。
②“自然哲学家”
:据亚斯克来比注释谓指阿那克萨哥拉,参看“说天”
284a20~26。又本书卷亦有忧天这说,似指恩培多克勒等。
C
…… 140
。
831。形而上学
来的;例如小孩从父与母来,植物从大地来,它们只是“从”父母与大地中的一部分“来”的。
(六)另有些“从所来”是时间上在一事物之后,例如黑夜从白日来,风暴从晴朗来,因为一事物跟在别一事物之后。关于这些,有的象上所引两例指示先后的变化;有些则仅是时间相衔接而已,例如“从”春分开航,意即航程始于春分之后;“从”第雄尼西〈酒神〉节日“来”了柴琪里〈初果〉节日①,因为初果节是在酒神节之后。
章二十五“部分”的命意是(一)
(甲)一量元所可以成为区分的;例如二是三的一部分,在一量元中作为量而取出的,就称为为量元的一个“部分”。
(乙)
这只在第一义上被称为部分;因此,二称为三的一“部分”
,这只能以三作为一个全体看,方能成立,倘三不作为一整体,二就不算三的“部分”。
(二)一类事物不在量上作成区分,而在形式上作成若干区分,也被称为它的“部分”
;因此我们说品种〈宗姓〉是科属〈种族〉的“部分”。
(三)一个全体分成若干要素;或是若干要素组成一个全体,这全体就是具有通式的事物;例如对于铜球或铜立方,它们所赖以表达通式的物质,铜和圆弧或正方角,——这些要素都是这些全体的部分。
(四)
在定义中所赖以阐释这一事物的诸要素也是全体的部分;因此科属也可称
①第雄尼西节(ιησια)
(亦称巴沽节)庆祝酒神,在三月间。柴琪里节B H F(θαρηια)庆祝初果(收获节)
,祭日神亚浦罗与月神亚尔特密,在五月末,葡萄M新熟时,为雅典嘉节。参看卜德“希腊掌故”卷二第二十章。
…… 141
形而上学。
931。
为品种的一个部分,虽则在另一含义上,品种正是科属的一部分。
章二十六“全”
〈全体〉的命意(一)是说这个作为一个天然的整体,不缺少应有的任何部分,(二)这个包容了成为一个整体所必需包容的事物;这所包容的各事物可以本各是一而合成为整一,亦可并非各一而合成整一。
(甲)以类为“全”
,同类诸物原是各成一物的,但总持起来,以全类作一整体说也是真确的,例如人、马、神等本各是一生物,因此用一个普遍名词为之作成统称。但(乙)以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为一全体,延续而有外限,其部分只是潜存而未实现的事物(已实现的事物作为部分而包涵于全体之中也是可以的)。
关于这些事物,其天生为“全”的较人造的“全”为高,这是我们在上面释“一”时①已说过了,“全体性”实际上就是“统一性”之别格。又,诸量元之有始、中、末者,凡在各段落内没有差别的,这些量元被称为“共”。凡在各段落内位置有差异的称为“全”。再方面都具备的则既称“共”亦称“全”
②。
这些事物在其各个部分的位置移动后,形状虽变而本性不变,例如腊或涂料。它们就既为“共”又为“全”
;因为它们具备两种特性,水及所有的液体与数是以“共”计的,人们不说“全水”或“全数”
,(除了将“全”字含义予以推广。)事物
①见1016a4。
②译为“全体”
,δη照字义译应为“全体性”
,与第六章释一,H M H I M H G H I1016b13“统一性”
(η)相符。但在此处文义上须有所分别,故译为“共”。
E F H G H I
…… 142
。
041。形而上学
作为整一而集在一起时称“共”
;作为分离面独立的个体集在一起时称“总”。
“共计”就是“这些单位的总数”。
章二十七量性的事物没有任何境况可被说在“剪裁”
;这必需是一个“全”
〈整体〉而又能区分的事物方可应用这名词。再个被取去一个时,我们不说是“剪裁”
(因为剪裁所移去的部分总是不等于剩下部分的)
,一般的“数”不说“剪裁”
;凡说“剪裁”
,怎是〈要素〉必须仍留存在剩余的部分;倘一杯被剪裁,仍必不失其为杯;但于数而论就大不同了。又,即便事物由不同部分组成,也不能说这些都可剪裁;于某一含义上讲,数可以作为相同部分组成,也可以作不同部分组成的,(如三可以说是三个一组成,也可以说是一与二组成)
;一般说来,凡事物其中的位置无关的,如水,都是不能被剪裁的;凡事物可加剪裁的,必须其中要素有位置关系。而且它们必须是延续的;因为一句乐谱由不同音节组成,各音节是有一定位置的,可是这就不容许“剪裁”。此外,对一个整体的事物施以剪裁,并不是任何部分均可截去;截去的部分,不应是那个含决定因素的部分,也不是不管其位置而截去其任何部分;例如一个杯,倘穿透一个洞,这不是“剪裁”
;只有杯柄或其突出的部分被截去,方可称为剪裁;一个人被“剪裁”
〈截肢〉①不是说他的肌肉或脾脏割掉,这是说他的手足或指被支解,而那一经解去的部分还须是不能再生。所以发
①β(剪裁)出于动字ω(剪裁,割截)。作为技术名词,可为J H M H I J H M H K“裁衣”
,及外科手术之“截肢”等。
…… 143
形而上学。
141。
秃不算“剪裁”。
章二十八“科属”
〈种族〉一辞应用于(一)事物的生殖,同型而延续的,例如说“族类长存”就是“生命延续”而不绝的意思。
(二)这名词应用于生物的始祖;因此在“种族”上,有的称希腊人,为的他们是希伦的子孙,有的称伊雄人,就为了伊雄是他们的始祖,这字用于生殖者总以父系为主,虽则有时也用于供应生殖物质的母系,①人们也有由母系取得其族姓者。例如我们说是“妣拉”
②的后裔。
(三)科属的含义之一是以平面为一切平面形的类型,立体是一切立体形的类型;每个平面与立体图虽为形不一,而为类于平面与立体者则一;这就是异形间所可求得的类同。又,(四)凡在定义中“什么”所包括的基本组成要素即是“属”
,属内的差异就成为品种之质别。
这样,“属”就就用于(一)同类的生殖延续,(二)同类事物动变中的作始者,(三)
凡差灵异质别所从产生的底层称为物质,因此我们也将“属”作为物质。
那些事物称为“于属有别”者,(一)其切身底层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于生殖观念上以男性为式因(或动因)女性为物因(供应子体以营养物质)。
②妣拉(ρρα)在希腊传说中为洪水后再传人类的王母。希腊种姓始于杜d K加里雄与妣拉夫妇。二人生希伦。希伦王子铁撒利南部弗茜乌部落,其后裔遂称“希腊人”(希伦子孙)。希伦生埃乌卢,其裔为“埃乌族”。又生杜罗,其裔为“杜哩族”。又有孙伊雄,其裔为“伊雄族”。
(格洛忒[Grotē]“希腊史”卷一10页,卷二315页)
…… 144
。
241。形而上学
一事物的底层不能析为别一事物的底层,亦不能将两事物的底层析成同一事物,例如通式与物质“于属有别”
;以及(二)
事物隶于实是之不同范畴者;事物之所以成其为事物者,或由怎是,或由素质,或由上所曾分别述及的①其它范畴;这些也不能互为析换,不能析为同一事物(所以范畴有别即是“于属有别”
〉。
章二十九“假”
②的命意是(一)作为一事物,这是假的,(甲)因为这些不能拼合在一起,或则并没有拼合在一起,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其边来计量”或“你是坐着”
;因为前一句在任何时候都是假的,而后一句则有时是假的;如上两义,它们都是“无此事物”。
(乙)有些事物虽然存在,而其所示现的事物实不存在,或似有而实无,例如一个梦或一张草图;这些虽也是一些事物,但凭它们所示现的景象,我们无处可求得其着落。于是我们就说这些是“假”的,——或则它们实不存在,或则它们所示现者实不存在。
(二)一个“假”记录〈一句“假”话〉是那并不存在的事物之记录,事物既假,关于它的记录亦必为假记录。凡你所记录,并非你所实指的,这也是假记录;例如,一个“三角”
,你却做成“圆”的记录,这是“假”的。在某一意义上讲,一事物只有一个记录,就是它的本体之记录;但在另一意义上讲,一事物可有许多记录,因事物与事物本身而加之
①见上1017b24—27。
②此论题并见“诡辩纠谬”章三。
…… 145
形而上学。
341。
以其属性仍为同一事物,例如“苏格拉底”与“文明的苏格拉底”是同一个人(一个假记录则除了别有解释之外,并不是任何事物的记录)
,所以安蒂瑞尼认为一个主题只有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