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方社会思想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自由和所有权”

    ,你也须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由和所有权”

    ,这是洛克所设想的和平的自然状态。很清楚,无论是哪一种状态,其基础是坚持其天赋权利的平等的个人。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这种所谓天生独立的个人,“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形式解体的产物,另一方面是16世纪以来新兴生产力的产物”

    ,而在自然法学者看来,“这种个人是一种理想……在他们看来,这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因为,按照他们关于人类天性的看法,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这样的错觉是到现在为止的每个新时代所具有的”。

    而这种错觉,“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①这段对自然法人性观和自然状态说的分析中,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运用唯物史观批判地分析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学说的范例。

    有两种自然状态概念。一种以霍布斯为代表,把自然状态描绘为个人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状态;另一种以洛克为代表,在自然状态中已有一定程度的社会联系,并且,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这里专指市民社会,而非一般的社会结合)

    的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6—87页。

…… 125

    81西方社会思想史

    分际在洛克的体系中是被置于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中来考虑的:在这个时代,资产阶级急切地为在自然法原则下自发产生的各种关系寻求必需的政治保护。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与其把人视为本质上反社会的,以及个人利益绝对互不相容的人性观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彼此平等——他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于是就出现争斗与对抗。

    参加角逐是因为恐惧被对手所伤害。这样,自然状态不免成为一场人对人的全面战争状态。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权者可以中止这场战争,这个主权者为所有人所服从,以此为代价提供对个人生命和财产的保护。只有这样一种政治权威可以保障秩序。这样的权威不仅是由人的理性所发现的,也是由人们对自然权利的自愿让渡所产生的,在由这种契约所产生的权力之外,不再有任何权威。

    ①而且只有这样一种权威使社会结合成为可能。

    洛克的解释同样基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但其人性假设不同于霍布斯。人固然是趋利避害的,但人也是社会性的存在;在平等状态中,霍布斯想的是每个人都有权做任何事,洛克想到的则是另一面:一切都是相互的,没有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这种自然的平等成为人们互爱义务的基础。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彼此不只是潜在的对手,也是同类,可以建立对彼此都有利的合作关系。人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作斗争,这惟有合作才有希望成功。因此自然状态不必是一种战争状态,也可以是一种和平的、友善的、互相尊重的状态。

    依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97—401页。

…… 126

    第五章17世纪社会思想:古典自然法91

    理性行事,就是自然法的要求。

    ①

    自然状态在这里已是一种社会状态,其特点是遵守自然法原则,该原则规定了个人之间的关系,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权不受侵犯,这包括广义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以及狭义的单指通过劳动获得的产品。

    ②

    货币的发明使情况变得复杂,它刺激人们积敛超过满足自己所需财物的欲望,人们所享有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开始没有保障,常常面临他人的侵犯;此外,在惩罚违反自然法的行为时,每个人在自己的案件中都是法官(按洛克的规定,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有执行自然法的权力,并可亲手处罚违反自然法的犯罪行为)

    ,而且在报复犯罪行为时易于超越理性规则。

    ③为了结束由此而产生的混乱与无序,就需要从这样一种自然的社会状态进入到一种政治的状态(市民社会)

    ,也就是说,从一种个人独自无力保护自己的社会,转向另一个设有专门机构、依据实定法发挥作用的社会。

    “公民政府是针对自然状态的种种不方便情况而设置的正当救济办法”

    ,④须注意的是,建立市民社会(国家)并非人类合群性的第一个行动,而仅仅是以政治保护接替在自然状态下不再能维持的个人所需的那种保护,因此,进入政治社会,人们仍然保留其在自然状态中所拥有的自然权利,“自然法是所

    ①洛克:《政府论》下卷,第5—7页。

    ②同上,第53页。

    ③同上,第77页;第9—10页。

    ④同上,第10页。

…… 127

    021西方社会思想史

    有的人、立法者以及其它人的一种永恒的规则“

    ,①在霍布斯,所以需要建立国家是为了使自然法付诸实行;②在洛克则是为了继续自然法的作用和效力。

    以上的不同导致另一个不同。对霍布斯来说,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威是不可推翻的,因为任何反叛都意味着社会的解体和回到无政府状态。人们必须同意建立一种主权以免在人对人的全面战争中同归于尽,但他指的是独一无二的约定,一经授权,再无机会撤回,不论主权者做什么,其权力是无限制的。

    正是主权者的这种性质使社会得以存在。

    ③

    而根据洛克,权威是现有的共同体建立起来的,旨在执行共同体本身已不能执行的特殊使命。因此,如果政府不能贯彻这些任务或享有与这些任务不符的特权(如采取威胁公民生命或财产的行动时)

    ,它就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对社会还是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有权革命并重新组织自己的市民社会。

    ④

    霍布斯的绝对主权论与洛克的人民主权论的差异固然与其各自的人性观不无关系,但更应与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考虑。

    霍布斯生当君主专制在整个欧洲的全盛时代,“他是专制制度的拥护者”

    ,⑤“在一个社会冲突是全面引人注目的问题并且是第一次被人们从理性上加以认识的时代,在一个经

    ①洛克:《政府论》下卷,第84页。

    ②《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98页。

    ③同上,第400页。

    ④洛克:《政府论》下卷,第103、124、13、15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3页。

…… 128

    第五章17世纪社会思想:古典自然法121

    济势力正在迫使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力机关的时代,他的理论是必然会产生的“。

    ①洛克的理论,体现了对中古时代斗争的胜利,也象征了商业资本在它与封建主义战斗的初期所建立起来的专制国家权力的衰落,而其直接的意义,是为通过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而奠定的议会制的资产阶级国家进行辩护,洛克“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产儿”。

    ②

    54社会契约论A社会契约概念,即国家经由契约或相互同意而产生之说由来已久。智者学派中就有人持类似主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提及这一说法并予以批评。中世纪封建制度下贵族与附庸的关系基于双方的自愿同意。

    16世纪开始,契约论再见流行。社会契约是使人从自然状态不是进入到社会状态就是进入到市民社会成为可能的行动,这对所有的自然法,尤其对近代自然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先假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就无法解释市民社会的存在。因为如果这些成员是自由的和平等的独立个体,那么只有他们之间的一致同意才能解释加诸于他们的种种限制以及相互依赖的形式。洛克说,“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

    ①罗尔:《经济思想史》,第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3页。

…… 129

    21西方社会思想史

    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办法,是同其它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

    ①洛克担任过英国殖民地的行政官员,这种经历使他接触到了贸易。通过那些受管制的公司,他看到商人在从事商业冒险时所表现的那种井然有序的自愿结合,在他看来,这种自愿结合乃是管理组织的自然形式。

    169年他为南北卡罗莱纳起草了第一部宪法,写进了得自于经验和思考的上述思想。

    在这里,还应注意区分政府契约与社会契约。两者自古即为人所知,在中世纪,前者居上风。到近代社会契约思想再度走到前台,这是与日益强大的个人主义思潮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契约是关于一种未来社会的成员间的契约,涉及的是那个未来社会的国体;而政府契约则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契约,涉及的是统治的形式。这个问题对霍布斯似乎很单纯,因为他认为订立契约是一次性的,他把社会的创立视为契约的主要问题,个人只要宣布为了设立主权者,自愿放弃自己在自然状态中拥有的权利就大功告成了。洛克虽未明言,但确已承认社会(市民社会)与国家(政府)实有区别,因此这里涉及两种契约关系,全体公民之间的契约,这关乎社会的自我组织问题;以及全体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这关乎社会与治理者之间的相互义务与权利关系。他关心的首先是社会契约。至于而后订立的政府契约,在他看来,它转让给政府的仅仅是实施自然法的权力。

    ①洛克:《政府论》下卷,第59页。

…… 130

    第五章17世纪社会思想:古典自然法321

    一位法国学者说过,“任何思想家都不直接对他的历史作用负责,即使他的名望主要归功于他的历史作用”。

    ①我们不妨将这句话的意思再引申一下,评价一位思想家,一种学说或一个学派,似应区分两类不同的价值:学说本身的理论的、方法的价值与由学说造成的社会的、历史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并不总是一致的,遇到这类不一致的情况时,正确的态度是如实地分别加以分析。

    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论价值与社会作用不相一致的例子。我们给予自然法理论的批评是它的非历史的、简化的、任意假设的和思辨的特点,作为其理论分析起点的个体是非历史的抽象原子,这种个人被抽象掉了一切具体的社会属性,所有的人都被放入同一个不变的人性图式;在这个图式内,既看不到人与大的社会过程和结构的互相作用,也看不到人与人的具体的社会交往;自然法学者对理性的信赖带有孩子气的大胆与盲目,居然认为人类理性可以有条有理地设计出一个理想社会的全部细节;历史、文化、传统在自然法中几无地位;如果抽出他们的哲学思维方式、分析工具、论证程序加以一番历史地考究的话,的确如熊彼特所说与经院哲学没有什么不同。

    ②方法论而言,自然法仍还是一种社会哲学,然而,说他们无视历史,不等于说他们游离历史。他们的思想与时代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他们是注重实际的改革者,他们在与在他们看来是“不合理的给定历史现状”作斗

    ①埃尔:《文化概念》,第24页。

    ②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第180页。

…… 131

    421西方社会思想史

    争。在这种斗争中,他们的过分简化反倒帮助他们赢得了群众。他们撇开人性的具体性,抽象出人性的普遍性,概括为平等、自由、财产,理性的“天赋人权说”

    ,是对超现世的神圣权利与义务体系作出的最好反击;它被写入《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使千百万人热血沸腾为自由而战;社会契约论高扬人的理性,着重人的自由意志,给在与封建主义斗争中的人们以莫大的鼓励。自然法学说认为存在着一种优于政治力量并独立于政治力量的自然法,并把自然法等同于人性、理性、财产所有权,这包涵了区分自然的社会(市民社会)结构与人为的政治结构的思想萌芽,包涵了经济自主原则与政治第二性的思想,从而有利于近代社会学的发展。他们的功利主义人性观简洁明了,极其彻底,成为社会科学中一种十分流行十分有用的分析模式,并对现代社会学的自然主义流派发生很大影响。他们通过无视历史的实际条件、进程和限制,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发现一种理想的社会和正义制度,从而完成了一项社会任务,奠定了现代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的基石。

…… 132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521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

    61启蒙运动A法国革命(1789年)前的六、七十年,史称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在社会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时期的思想家更自觉地将他们以为是科学的原则运用到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反思上去,他们对人、人性及社会的研究更具社会学的意向与敏感。他们理所当然地被许多研究者视为社会学的先驱或奠基人。

    关于启蒙运动的精神,康德有一段名言:启蒙就是人从由他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走出来。不成熟是指一个人若无他人指导便不能运用他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由于缺少理智,而是由于若无他人指导便缺少运用理智的决心和勇气,这种不成熟就是由他自己所造成的。因此,启蒙运动的格言是:有

…… 133

    621西方社会思想史

    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①

    康德的定义使我们了解启蒙运动的精神是运用理性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一切进行批判:批判传统的宗教;批判所有剥夺人们自由思考及自我确证其意见真理性的权力的权威,在社会生活中这意味着怀疑传统的权威;批判当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特别是专制的君主,批判矛头所及包括社会等级制和私有制。情况正如恩格斯所说,“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②

    在这一自称理性的时代,人们对理性主义的观点是五花八门的,不存在一种为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所共同确认的理性主义,以下所述是那时代关于理性主义的最流行的观点。

    (1)

    进步概念 启蒙学者全都相信人类持续进步的前景。

    历史进步的基础是理性,推动力是理性所能掌握的无限积累的知识,可以说,进步理论最好地表达了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但这种历史进步观本质上是反历史主义的。因为进步只是(或主要是)知识的进步,是为永恒不变的人性(理性)所保证的;这样,社会历史的进步、倒退或停滞全然取决于理性是否被人所发现。而理性、真理何时被认识到,“这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纯粹是

    ①《康德政治著作选》(剑桥,1970年)

    ,第5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4页。

…… 134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721

    一种侥幸的偶然现象“。

    ①如果人类早五百年发现启蒙运动的理性原则,那样人类就会免去五百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

    “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进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

    ②启蒙运动的进步观在鼓吹社会变革,高扬理性精神,传播进步观念等方面自有伟大贡献,但它在双重意义上是非历史的:它既非指真实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只是观念的进程;又非黑格尔所说的那种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绝对精神,而只是抽象的不变的理性,因此它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

    意大利哲学家维科的《新科学》代表了18世纪历史科学的真正诞生。熊彼特建议用“思想与社会的进化科学”这个短语来形容他的“新科学”。

    “但不应把这理解为人类思想的进化决定人类社会的进化;也不应把这理解为社会的历史进化决定人类思想的进化,虽然这样理解较为接近真理;而应该理解为人类思想和社会是同一进化过程的两方面”。

    ③从人类思想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地起作用这个意义上说,理性并不是这个过程的决定性因素,维科是以反理智的态度看待这种过程的。他认为当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时,我们谈论的不是一个可用理智推断的世界,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和我们直接参与其间的世界。他否认人性这类东西的存在,如果人性指的是一旦获得便永远不变的本质的话。人是与他的实际发展过程不可分的,他同时具有物性、德性、悟性、灵性、社

    ①同上,第406页。

    ②同上,第405页。

    ③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第210页。

…… 135

    821西方社会思想史

    会性、政治性和艺术性。人性只有依人与他人及其身外世界的各种关系才能得到理解。

    人性因此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从半动物变为完全的人性状态,这正是在历史中长成的和发现的,而非从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在维科的理论中,哲学与社会学已合二为一,也就是说,思想与行动已合二而一,而这种合并实质上是历史性的。”

    ①维科远远超越了18世纪的一般思想潮流,即超越了启蒙运动,所以他不为他的同代人所理解,直到几乎二百年后才享有他应得的声誉。

    (2)自然概念 自然概念,包括其所有的派生概念,(如自然秩序、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人性、自然体系等)在理性思想中是一关键概念。启蒙学者继承了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概念,赋予自然一词更多人文的、政治的及社会的涵义。

    G。

    霍索恩(G。

    Hawthorn)

    说“自然概念在18世纪被人奉为真、善、美的试金石”

    ,自然的就是善的,反自然的就是恶的。

    ②多数启蒙学者主张师法自然,顺从自然。卢梭崇尚自然,则有其将自然与社会、人为完全对立的特殊涵义,《爱弥儿》第一卷的第一句话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③另一个常见的倾向是从自然概念引出这样一类问题:在所有的因素中何为第一性的、必然的,恒久的或自然的,何为第二性的、偶然的、流变的或人为的。答案很少是一致的,关于何为自然的社会条件的问

    ①同上。

    ②G。霍索恩:《启蒙运动与失望》(剑桥,1987年)

    ,第12页。

    ③卢梭:《爱弥尔》中译本上卷,第5页。

…… 136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921

    题则更加难求统一,然而唯理论的思想仍然热衷于这类问题。

    (3)利益概念 启蒙学者依感觉主义、人文主义观点肯定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爱尔维修(Helvetius,1715—172)

    将自身利益在人类世界中起的作用,等同于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世界中起的作用,认为“快乐和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动的唯一原则”。

    ①但他们都强调人们追求私利应当是合理的或开明的,他们力图用功利主义原则统一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

    “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爱其他的人,因为他们是他的存在、他的保存、他的快乐所必需的”。

    ②理性已经消除了除公共利益外的所有超个人的价值,功利主义的原则又将公共利益视为用理性指导与调和而实现的自身利益及其满足的总和,这样启蒙学者就在利益概念中发现了社会价值的合理基础,发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联系,并发现了唯一有意义的行为规范准则。

    当然,并非所有的启蒙运动人士全都接受上述的功利主义道德观。哈钦森(F。

    Hutcheson,1694—1746)追随沙甫茨伯里(Shaftesbury,1621—1683)

    ,以利他主义的同情心及快乐主义的道德感作为合理行为的根据,根据这一假说,有德的人会从行善中感到快乐,而不管他们对行善的结果有何看法。这样,合理的善的行为既非出于利己的快乐,又非基于理智的计算,而完全源于一种直觉的道德情感。这种学说在英国启蒙学派中影响颇大,而其直觉论则预示了康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