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些化归之后,只有Aba或Iab能够作为前件留下来。

    现在可以表明这两个蕴涵式,CAbaAab与CIabAab,根据我们的排斥公理都是被排斥的:

    X。

    pAcb,qAba,rIac,SAab×C27—108'108。

    CAabAbaCKAcbAabIac(X。

    CKpqrCsqCKpsr;

    108×CP109—P5927。

    CKAcbAbaIac)

…… 187

    3。三段论系统的初等表达式A                                                                                571

    P109。

    CAabAbaP109×P110。

    baab' P10

    CAbaAab。

    如果CAbaAab被排斥,则CIabAab必定也被排斥,因为Iab是比Aba更弱的前提。

    (d)后件是Aab并且有Aaf型的前件(其中f不同于a)。

    如果有一个由a导至b的系列,根据公理3(Barbara式)

    这个表达式被断定;如果没有这样的系列,这个表达式就被排斥。

    证明:我把一个由a导至b的系列了解为一个有序的全称肯定前提的序列:

    Aac1,Ac1c2…,Acn1cn,Acnb,C序列的第一项有a作为它的第一个变元。

    最后一项有b作为它的第二个变元。

    而每一个其它项的第二个变元都与它的后承者的第一个变元相同。

    很明显,从这样一个表达式的序列,重复应用Barbara式就得出Aab。

    所以,如果有一个从a导至b的系列,这表达式就被断定;如果没有这样的系列,我们能消去Aaf型的前提(将它们的第二个变元等同于a)

    ,用这种方法这表达式被化归为从属情况(c)

    ,而它已是被排斥的。

    第六种情况:所有前件都是肯定的,而后件是一个特称肯定命题。

    这里我们也必须区分几种从属情况。

    (a)后件是Ia;这表达式是被断定的,因为它的后件是真的。

    (b)后件是Iab,而出现为前件的或是Aab,或Aba,或Iab,或Iba;很显然,在所有这些情况,这表达式必须被断定。

    以下都假定以上四者都不作为前件出现。

…… 188

    671第五章 判定问题

    (c)

    后件是Iab,而没有前件是Afa型的(f不同于a)

    ,或者是Agb型的(g不同于b)这表达式是被排斥的。

    证明:我们把所有不同于a,b的变项都等同于c;于是在Acc或Icc型的真前提之外,我们只得到以下前件:

    Aac,Abc,Iac,Ibc。

    Aac蕴涵Iac,而Abc蕴涵Ibc。

    所以,前提的最强的组合是Aac与Abc。

    然而,从这个组合,不会得出Iab,因为公式

    CAacCAbcIab等值于我们的排斥公理。

    (d)

    后件是Iab,并且在前件之中有Afa型(f不同于a)

    的表达式,而没有Agb型(g不同于b)

    的表达式。

    如果有Abe或Ibe(Ieb)

    ,并且有一个从e导至a的系列:(α)Abe;Ae1,Ae1e2,…,Aena,(β)

    Ibe;Ae1,Ae1e2,…,Aena我们从(α)

    得到Abe与Aea,从而用Bramantip式得到Iab,而从(β)

    得到Ibe与Aea,从而用Dimaris式得到Iab。

    在两种情况中,这表达式都是被断定的。

    然而,如果不满足条件(α)

    和(β)

    ,我们能够消去Afa型的前提(用把它们的第一个变元等同于a的办法)

    ,根据从属情况(c)

    ,这表达式必须被排斥。

    (e)后件是Iab,并且在前件之中有Agb型(g不同于b)的表达式,而没有Afa型(f不同于a)的表达式。

    这个情况能够化归为从属情况(d)

    ,因为a与b就后件Iab而言是对称的。

    (f)后件是Iab,并且在前件之中有Afa型(f不同于a)

    的表达式与Agb型(g不同于b)的表达式。

    我们可以设想条

…… 189

    3。三段论系统的初等表达式A                                                                                        771

    件(α)与(β)对于Afa是没有满足的,或者同样的条件对于Agb也是没有满足的;否则,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个原表达式将是被断定的。

    现在,如果有Aca与一个从c导至b的系列:(γ)Aca;Ac1Ac1c2,…,Acnb,或者Adb与一个从d导至a的系列:(δ)Adb;Ad1,Ad1d2,…,Adna,我们从(γ)得到Aca与Acb,从(δ)得到Adb与Ada。

    从而在两种情况下,用Darapti式都得出Iab。

    进一步说,如果有一前件Icd(或Idc)与两个系列,一为从c导至a,另一为由d导至b:Icd;Ac(∈)1,Ac1c2,…,AcnaIcd;Ad1,Ad1d2,…

    Adnb我从第一个系列得出前提Aca,从第二个系列得出前提Adb,而这两个前提与Icd一起,基于复合三段论(polysylogism)

    CIcdCAcaCAdbIab得出结论Iab。

    我们这样来证明这个复合三段论:从Icd与Aca用Disamis式推出Iad,然后从Iad与Adb用Dari出式推出Iab。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这个原表达式都必须被断定。

    然而,如果条件(γ)

    ,(δ)或(∈)没有一个是被满足的,我们可以消去Afa与Agb型的表达式(用将它们的第一个变元分别地等同于a或b的办法)

    ,而根据从属情况(c)

    ,这个原表达式必须被排斥。

    现在穷尽了一切可能的情况,并且证明了每一个有意义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的表达式,在我们的公理和推论规则的基础上,或者是被断定的,或者是被排斥

…… 190

    871第五章 判定问题

    的。

    34。三段论系统的一个算术的解释A莱布尼兹于1679年发现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的一个算术的解释。

    从历史的以及从系统的观点来说,它应当受到我们的注意。

    ①它是一个同构的解释(isomrphicinterpretation)。

    莱布尼兹并不知道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可以公理化,而且他也不知道关于排斥及其规则的任何东西。

    他为了相信他的解释是不错的,他才检验了某些换位定律与某些三段论的式。

    所以,他的解释满足我们的断定的公理1—4、排斥的公理P59,以及斯卢派斯基规则等等,好像仅仅是一种巧合。

    无论如何,在他的研究中他的哲学直观指导着他产生了一个如此圆满的结果,的确是一桩奇事。

    莱布尼兹的算术解释是基于三段论系统的变项与自然数彼此互素的有序偶(ordered

    pairs

    of

    natural

    numbers

    prime

    to

    each

    other)之间的相关关系(corelation)。

    例如,对于变项a,对应着两个互素的数,a1与a2;对于变项b,对应着两个其它的也是互素的数,b与b。

    当且仅当a1可被b1整除,并且a2可被b2整除时,前提Aab才是真的。

    如果这些条件之一没有满足,Aab就是假的,从而NAab就是真的。

    当

    ①见L。库杜拉特:《莱布尼兹未刊行的著作和残篇》(OpusculesetfragCmentsinéditsdeLeibniz)

    ,巴黎1903年版,第17页以下。

    又参看杨卢卡西维茨W《论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Osylogistyce

    Arystotelesa)

    ,《克拉科夫科学院院刊》xliv,第6号(1939年)

    ,第20页。

…… 191

    34。三段论系统的一个算术的解释A                                                                                                            971

    且仅当a1与b2之间没有公因数,并且a与b1之间没有公因数时,前提Iab才是真的。

    如果这些条件之一没有满足,Iab就是假的,从而NIab就是真的。

    容易看出:我们的断定的公理1—4都是被确证的。

    公理1,Aaa是被确证的,因为每一个数可由它自己整除。

    公理2,Ia是被确证的,因为已经假定,对应于a的两个数,a1与a2是互素的。

    公理3,Barbara式CKAbcAabAac也是被确证的,因为可整除的关系是传递的。

    公理4,Datist式CKAbcIbaIac,也是被确证的;因为如果b1可被c1整除,b2可被c2整除,b1与a2之间没有公因数,并且b2与a1之间没有公因数,那么,a1与c2之间必定没有公因数,并且a2与c1之间必定没有公因数。

    因为,如果a1与c2有一个比1大的公因子,a1与b2也将有这个相同的公因子,因b2包含c2。

    但这是与a1与b2之间没有公因数的假定相违背的。

    同样,我们证明a2与c1之间必定没有公因数。

    表明公理P59CKAcbAabIac必须被排斥,也是容易的。

    举以下数字为例:a1=15,b1=3,c1=12,a2=14,b2=7,c2=35。

    Acb是真的,因为c1被b1整除,并且c2可被b2整除;Aab也是真的,因为a1可被b1整除,并且a2可被b2整除;但结论Iac不是真的,因为a1与c2不是互素的。

    斯卢派斯基规则的确证较为复杂些。

    我将借助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让我们取排斥的表达式:(P1)CNAabCNIcdCIbdNAad与(P2)CNIbcCNIcdCIbdNAad。

…… 192

    081第五章 判定问题

    我们用斯卢派斯基规则,

    PCNαγ,PCNβγ→CNαCNβγ,从(P1)与(P2)得到第三个排斥的表达式,(P3)CNAabCNIbcCNIcdCIbdNAad。

    例如用以下一组数字,表达式(1)就被反驳了:a1=4,b1=7,c1=3,d1=4,(4)a2=9,b2=5,c2=8,d2=3。

    能够很容易地证明:根据这个解释Aab是假的(因为4不能被7整除)

    ,从而NAab是真的;Icd是假的(因为c2对于d1不是互素的)

    ,所以NIcd是真的;Ibd是真的(因为b1与d2,b2与d1两对数,彼此都是互素的)

    ;但是NAad是假的,因为Aad是真的(a1可被d1整除,而且a2可被d2整除)。

    所有前件都是真的,后件是假的;所以表达式(1)被驳倒了。

    相同的这样一组数并不反驳表达式(2)

    ,因为Ibc是真的(由于b1与c2,及b2与c1两对数,彼此是互素的)

    ,从而NIbc是假的。

    但如果一个蕴涵式的前件是假的,这个蕴涵式就是真的。

    为了反驳表达式(2)

    ,我们必须取另外一组数:a(5)1=9,b1=3,c1=8,d1=3,a2=2,b2=2,c2=5,d2=2。

    根据这个解释,表达式(2)的所有前件都是真的,而后件是假的;所以,这表达式就被反驳了。

    但这第二组数并不反驳表达式(1)

    ,因为Aab是真的,从而NAab是假的,而一个假前件产生出一个真蕴涵式。

    所以,(4)组与(5)组数都不能反驳表达式(3)

    ,它包括NAab以及NIbc。

…… 193

    34。三段论系统的一个算术的解释A                                                                                                             181

    有一个一般的方法能使我们当表述式(1)与(2)被反驳后,就反驳表达式(3)。

    ①首先,我们写下构成反驳(1)与(2)的数组的所有素数,我们得到对于(1)的一系列数2,3,5与7,以及对于(2)的一系列数2,3与5。

    其次,我们用完全不同于第一系列的素数的新的素数来代换第二系列的数,例如,以1代2,13代3,17代5。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组新的数:

    (6)a1=1313,b1=13,c1=31111,d1=413,Wa2=11,b2=11,c2=817,d2=311W这个数组也反驳(2)

    ,因为可整除性与互素性的关系保持着和它们在代换之前的同样情况。

    第三,我们把(4)组和(6)

    组中出现的对应的变项的数相乘。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新组:a1313,b13,c1111,d13,(7)1=41=71=31=4Wa2=911,

    b2=511,c2=817,

    d2=311W这个数组反驳(3)。

    因为很明显,第一,如果对于前提Aef或Ief对应着数组:e1,e2,f1,f2与e2互素,f1与f2互素,并且有另一数组eD1与eD2互素,fD1fD2与eD2互素,它们全都由不同于前一组数的素数组成,从而e1与eD1的乘积(即e1eD1)

    ,与e2与eD2的乘积(即e2eD2)必定是互素的,而且W①这个方法是由斯卢派斯基发现的。

    《关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理论的研究》第28页—30页。

    ②如果有一个变项出现于被反驳的表达式之中,但不出现在另一个之中,我们在最后的置换之后,就简单地取它的对应的数。

    ②

…… 194

    281第五章 判定问题

    f1fD1与f2fD2也必定是互素的。

    其次,如果Aef被第一组数确W证,亦即如果e1可被f1整除,而且e2可被f2整除,并且同样情况对于第二组数也是真的,使得eD1也被fD1整除,而且eD2也被fD2整除,那么,e1eD1必定可被f1fD1整除,e2eD2必定可被f2fD2整W除。

    再有,如果Ief被第一组数确证,亦即e1与f2互素,而e2

    与f1互素,并且同样情况对于第二组数也是真的,使得eD1与fD2互素,而eD2与fD1互素,那么,e1eD1与f2fD2必定是互素的,e2WeD2与f1fD1必定是互素的,因为所有第二组的数对第一组的数W都是互素的。

    相反地,只要可整除性或互素性这些条件之一未能满足,那么,这相关的前提必定是假的。

    从我们的例子中可以看出:Aad和Ibd都被(7)确证,因为它们都被(4)和(6)确证,并且Icd同时被(4)和(6)两者反驳,从而也被(7)反驳。

    Aab仅被(4)反驳(但这也足以使得用(7)来反驳它了)

    ,并且Ibc仅被(6)反驳(但这也足以使得用(7)来反驳它了)。

    这个方法可应用于这一类的任何情况,从而斯卢派斯基规则就由莱布尼兹的解释所确证。

    莱布尼兹曾经说过:科学的和哲学的争论总能够用一个演算来解决。

    依我看,他的著名的“演算”似乎是与以上的三段论系统的算术解释相联系,而不是与他的关于数理逻辑的观念相联系。

    35。结束语A在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的历史的和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所达到的结果,在许多点上都与通常的介绍不同。

…… 195

    35。结束语A                                                381

    亚里士多德逻辑不仅被来自哲学方面的逻辑学家所误传,因为他们错误地把它与传统的三段论系统等同起来,而且也被来自数学方面的逻辑学家所误传。

    人们可以在数理逻辑教科书中一再地读到:A前提的换位定律以及从它引出的有些三段论的形式(如Darapti或Felapton)都是错的。

    这个批评是基于这个错误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的全称肯定前提“所有a都是b”与量化的蕴涵式“对所有c而言,如果c是a,则c是b”

    (其中c是一个单一词项)

    的意思是一样的,而且特称肯定前提“有些a是b”与量化的合取式“对于有些c而言,c是a并且c是b”

    (其中c也是一个单一词项)的意思是一样的。

    一个人如果承认这样一种解释,那么,他当然能够说定律CAablba是错的,因为a可以是一个空词项,以致没有c是a,并且上面的量化的蕴涵式成为真的(因为它的前件是假的)

    ,而上面的量化的合取式成为假的(因为它的因子之一是假的)。

    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不恰当的误解。

    在《分析篇》中没有什么段落能说明这样一个解释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把单一词项或空词项或量项引入他的逻辑。

    他把他的逻辑仅应用于普通词项,如象“人”或“动物”。

    并且甚至这些词项也仅仅属于这个系统的应用,而不属于这个系统本身。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只有带有变元的表达式(如Aab或Iab)及其否定式。

    并且这些表达式中的两个乃是原始词项而不能被定义;它们仅仅有那些由公理陈述的性质。

    同样的理由,像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系统是否是一个类的理论(a

    theory

    of

    clas)这样的争论,在我看来,是没有益处的。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系统既不是一个类的理论也不是一

…… 196

    481第五章 判定问题

    个谓项理论;它独立于其它演绎系统而存在,有它自己的公理系统和自己本身的问题。

    我曾试图陈述这个系统使之从各种外来因素中解脱出来。

    我不把单一的、空的、否定的词项引入其中,因为亚里士多德未曾引进它们。

    我也不引入量词;我只试图借助量词来解释有些亚里士多德的观念。

    在形式证明中,我使用了演绎理论的断定命题,因为亚里士多德直观地把它们用在他的证明中,并且我使用排斥,因为亚里士多德本人排斥有些公式,而且甚至还陈述过一条排斥规则。

    凡是亚里士多德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地方,我曾企图改正他的解说的缺点,例如,有些不能令人满意的使用归谬的证明,或者通过具体词项的排斥。

    我所关注的是根据作者本人画定的轮廓并且符合现代形式逻辑的要求来建立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原来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顶峰是判定问题的解决,而这是由斯卢派斯基的排斥规则而使之成为可能的,而且这是亚里士多德或其他逻辑学家所不知道的。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是一个系统,其严格性甚至超过了一门数学理论的严格性,而这就是它的不朽的价值。

    但是,它是一个狭小的系统,并且不能够应用于所有种类的推论,例如,数学的论证。

    或许亚里士多德本人已经感到了他的系统不是适于每一种目的,因为他后来在实然三段论理论之外增加了模态三段论理论①。

    这当然是逻辑的一个扩展,但也许并非是

    ①我认为由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第Ⅰ卷第8—22章所说明的模态三段论理论是后来插进去的,因为第23章明显地是第7章的一个直接的继续。

…… 197

    35。结束语A                                                           581

    一个正确的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