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

    亚里士多德的确似乎细心地区分了∈‘δ∈D L F∈δθαι的两种涵义,当他说到,例如在阐述带有两个或然前提的第一格的各式时,在这些式中,∈’δ∈D     ∈δθαι一词按照他F         L所给的定义,即作为“偶然的”

    ,而不是在“可能的”的意义上去理解。

    但是,他又说,这有时是被忽略的②。

    谁能忽略这一点呢?

    自然是亚里士多德自己或者他的某些学生,正由于∈‘δF∈D     ∈σθαι一词的歧义性而造成的。

    在《解释篇》中,∈‘δ∈D L Fóμ∈与δαó表示同一涵义③,而在《前分析篇》中,它L F J F H F①大卫罗斯编《前分析篇》,第4页;也参阅载于第286页的有效各式的表。

    W②《前分析篇》,i。

    14,3b21……“不应该在‘必然的’意义上来理解‘可能的’,而应该按照上面引述的定义来理解,但是这有时被忽视。”

    ③参阅第16页。

…… 280

    862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

    具有两种意义。

    一个词在两种意义上使用总是危险的,这两种意义可能在无意中被混淆,这种危险正象使用具有同一意义的两个不同的词一样。

    亚里士多德有时说‘γωριf以代替∈’δM L M F∈∈αι,而也将后者在两种意义上使用①我们不能总有把握L H地确定他在什么意义上使用∈‘δ∈∈αι一词。

    或许正是这F         L      H个名词的歧义性导致了他和他的朋友德奥弗拉斯特斯和欧德谟斯的争论。

    因此,亚里士多德在引进偶然性以前,没有分别论述具有可能前提的各式。

    这是深为遗憾的。

    我们将弥补这个缺陷,而这个缺陷至今仍未为学者们所注意。

    我们首先考察换位律。

    亚里士多德是在《前分析篇》第一卷第三章开始说明这些定律的,在那里他说∈‘δ∈∈σθαι一F        L词具有几种涵义。

    然后他在对这个名词的不同涵义没有给予解释的情况下说:肯定命题的换位律对于∈‘δ∈∈σθαι的各F L种涵义都是一样的,但是否定命题的换位律对此却有区别。

    他明白地陈述了:或然命题“每一个b可能是a”和“有些b可能是a”

    (我使用“可能”一词,为的是包括两类或然命题)

    ,可以换成命题“有些a可能是b”

    ,它给出了可能性的公式:121。

    CMAbaMIab和12。

    CMIbaMIab。

    全称否定命题的换位律只是用例子解释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公式:123。

    CMEbaMEab。

    ①例如,参照《前分析篇》,i。

    3,25a10(见注本页③)和i。

    9,30a27(第234页注①)以及i。

    13,32b30(第238页注①)。

…… 281

    58。有可能前提的各式A                                                                              962

    特称否定可能命题不能换位就被默然假定了①。

    由此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可能命题的换位律时多少有些粗心。

    他显然不认为“可能性”概念具有任何重要意义。

    公式121—123是正确的,并且容易从类似的关于实然命题的换位律借助于定理。

    19。

    CpqCMpMq而推出。

    这同一定理,即强的M-扩展定律,可以使我们建立带有可能前提的整个三段论理论。

    借助于古典命题演算我们从19式得出下述公式:124。

    CpCqrCMpCMqMr和125。

    CpCqrCpCMqMr。

    公式124得出带有两个可能前提和一个可能的结论的式,因此,我们只需要在有效的实然式的前提和结论前面加上可能性的记号就行了。

    例如,按照124式,从实然的Barbara式通过替代pAba,qAcb,rAca,我们就得出三段论:'                '                  '126。

    CMAbaCMAcbMAca。

    公式125产生了带一个实然前提和一个可能前提的式,究竟是怎样排列,那是无关紧要的,例如:127。

    CAbaCMAcbMAca 和 128。

    CMAbaCAcbC①《前分析篇》,i。

    3,25a37—25a14,“‘可能的’一词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所有那些肯定判断,其换位的情况完全是一样。

    的确,如果A可能属于所有的或有些B,那末B也可能属于有些A……(25b3)而否定判断的情况却不是这样。

    但是,在我们将‘可能的’理解为或者是必然不属于、或者是不必然属于的地方,其情况却完全是一样……(25b9)因为如果任何一个人可能不是马,那末,任何一匹马也可能不是人……(25b13)特称否定判断的情况也是一样。“

…… 282

    072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

    MAca。

    这个系统是非常丰富的。

    任何前提可以借助于以必然命题去代替相应的实然的或或然的命题而得以强化。

    除此以外,还有带一个或然前提和一个必然前提的式,它按照下述公式得出必然的结论:129

    CpCqrCMpCLqLr。

    这样,我们就有了例如下式130。

    CMAbaCLAcbLAca,它与德奥弗拉斯特斯和欧德谟斯所断定的结论最弱部分规定的规则相矛盾。

    我认为,亚里士多德仅仅承认了(自然不是最后一个三段论式,而是)

    带有可能前提的式,特别是126式和128式。

    确实,在《前分析篇》中有一个关于或然三段论理论的有趣的导言,照我看来,这个导言既可以用于可能性,也可以用于偶然性。

    亚里士多德说:“为b所表述的任何东西,a都可能加以表述”

    ,这个表达式具有两重意义,这句话最好的翻译看来是这样:“对于所有的c,如果每一个c是b,那末,每一个c可能是a”

    和“对于所有的c,如果每一个c可能是b,那末,每一个c可能是a”。

    后来他又说,表达式:“为b所表述的任何东西,a也可能加以表述”

    与“每一个b可能是a”

    具有相同的意思①。

    这样,

    ①《前分析篇》,i。

    13,32a27,“……如果说:‘A可能属于B所表述的东西’,这表示两种意思中的一种:或者它属于B所表述的东西,或者它属于B可能表述的东西。

    ‘A可能属于B所表述的东西’与‘A可能属于所有的B’表示同样的意思“。

…… 283

    59。偶然命题的换位律A                                                                         172

    我们就有两个等值式:“每一个b可能是a”

    或者意味着“对于所有的c,如果每一个c是b,那末,每一个c可能是a”

    ,或者意味着“对于所有的c,如果每一个c可能是b,那末,每一个c可能是a”。

    如果我们是在可能性这个意义上来解释“可能”

    一词,那末,我们就得出公式:131。

    QMAbacCAcbMAca和‘132。

    QMAbacCMAcbMAca,‘它们在我们的模态逻辑系统中都是真的,而从它们就容易推出128和126式来。

    但是,如果是在偶然性意义上来解释“可能”一词,(亚里士多德似乎正是这样认为的)

    ,那末,上面所得的公式就成为错误的了。

    59。偶然命题的换位律A亚里士多德在继续阐述他的模态命题的换位律时,于《前分析篇》的开始部分说道,全称否定的偶然命题不能换位,然而特称否定的偶然命题却是可以换位的。

    ①

    这个奇怪的断定要求细心地加以研究。

    我首先不是从我的模态系统的观点,而是从亚里士多德和所有逻辑学家都接受的基本模态逻辑的观点去批判地讨论这个断定。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偶然性是既非必然也非不可能

    ①《前分析篇》,i。

    3,25b14,(继续第236页注③引述的原文)“而如果说的是作为最常发现的和事物的本性的可能,(按照我们给可能所下的定义)

    ,那末关于否定判断的换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全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而特称否定判断可以换位。“

…… 284

    272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

    的。

    偶然性的这个涵义是明显地包含在亚里士多德的有点臃肿的定义之中,并且为亚历山大精确地证实了的。

    ①我们重复这一点是为了保证充分的清晰性:“‘p是偶然的’,它的意思与‘p不是公然的并且p不是不可能的’完全相同”

    ,或者用符号表示;48。

    QTpKNLpNLNp。

    这个公式显然等值于表达式50。

    QTpKMpMNp,即:偶然的东西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

    公式48和50是非常一般的并且适用于任何命题p。

    让我们将它们用于全称否定命题Eba。

    我们从50得出:13。

    QTEbaKMEbaMNEba。

    因为NEba等值于Iba,我们又有:134。

    QTEbaKMEbaMIba。

    现在我们从换位律:123。

    CMEbaMEab和12。

    CMIbaMIab可以推出:MEba等值于MEab,而MIba等值于MIab;由此我们有:135。

    QKMEbaMIbaKMEabMIab。

    这个公式的第一部分KMEbaMIba等值于TEba,第二部分KMEabMIab等值于TEab;由此,我们得出结论:136。

    QTEbaTEab。

    这个公式表示,偶然的全称否定命题是可以换位的。

    ①参阅上面的第45节,特别是第190页注④和第192页注①。

…… 285

    59。偶然命题的换位律A                                                                        372

    为什么当亚里士多德有其为此所需的一切前提的时候,会看不到这个简单的证明呢?

    这里我们接触到他的模态逻辑的被污染的另一部分,这比亚里士多德的必然性观念使之所受的创伤更难医治。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他是企图怎样否证公式136的。

    亚里士多德非常一般地陈述过:带有对立主目的偶然命题,它们的主目可以相互交换。

    下述例子将说明这个不十分清楚的公式。

    “偶然地b是a”

    ,可以与“偶然地b不是a”

    互换;“偶然地每一个b是a”可以与“偶然地每一个b不是a”互换;“偶然地有些b是a”可以与“偶然地有些b不是a”互换①。

    这一类的换位,我按照大卫罗斯爵士的意见,称之为W“补充的换位”。

    ②

    亚里士多德会由此断定,命题“偶然地每一个b是a”与命题“偶然地任何b都不是a”可以互换,或者用符号表达:(ι)QTAbaTEba(为亚里士多德所断定)。

    这是他的证明的出发点,这个证明是用归谬法作出的。

    他实际上是这样证明的:如果TEba与TEab可以互换,那末,TAba与TEab也可以互换,而因为TEab与TAab可以互换,我们就得出错误的结果:

    ①《前分析篇》,i。

    13,32a29,“由此产生,所有关于可能的前提都可以互相换位。

    我指的不是肯定前提可以换成否定前提,而是指可以转换为和它相互反对的具有肯定形式的前提,例如:‘可能属于’换成‘可能不属于’。

    而也可以将‘可能属于所有的’换成‘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或‘不属于所有的’,也可以将‘可能属于有些’换成‘可能不属于有些’“。

    ②大卫罗斯,所编《前分析篇》,第4页。

    W

…… 286

    472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

    ()QTAbaTAab(为亚里士多德所排斥)

    ①。

    G对这样的论证我们需要说些什么呢?

    十分显然,亚里士多德所采用的偶然性定义引伸出偶然的全称否定命题的可换位性。

    因此,否定这种换位必定是错误的。

    因为它在形式上是正确的,错误一定出于前提,而由于这种否证所根据的有两个前提:被断定的公式(ι)和被排斥的公式()——因此,或者G断定(ι)是错误的,或者排斥()是错误的。

    然而这不可能G在基本模态逻辑的范围内加以决定。

    在基本模态逻辑的范围内,俄们只能说,被断定的公式(ι)的真不是由所采用的偶然性定义所证实的。

    从定义:50

    QTpKMpMNp通过替代pNp,我们得出公式QTNpKMNpMNNp,而由'于按照基本模态逻辑命题9,MNNp与Mp等值,我们有137。

    QTNpKMpMNp。

    从50和137推出结果:138。

    QTpTNp,将这个结果运用于前提Eba,我们得出:139。

    QTEbaTNEba或140。

    QTEbaTIba,

    ①《前分析篇》,i。

    17,36b35,“首先应该证明的是:可能属于的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例如,如果A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B,那并不必然地B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A。

    假设是这样,而且假设B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A,由于可能属于的肯定判断允许将它换成否定的与它相矛盾的或相反对的判断,而B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A,那显然,B还可以属于所有的A。

    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这种东西可能属于所有的那种东西,则不是必然地所有那种东西可能属于这种东西。

    所以,可能属于的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 287

    59。偶然命题的换位律A                                                                         572

    因为NEba与Iba意义相同。

    我们看到,QTEbaTIba从偶然性定义得到证实,但QTEbaTAba未得证实。

    这后一公式却被亚里士多德错误地断定了。

    如果我们考察了亚里士多德对用归谬法证明TEba的换位律的企图所作的反驳,我们就会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个错误。

    这种企图就是:如果我们假定偶然地任何b都不是a,那末,偶然地任何a都不是b,因为,如果后一命题是假的,那末,必然有些a是b,而由此必然有些b是a,这和我们的假定是相矛盾的①。

    用符号形式表示就是:如果假定TEba是真的,那末,TEab也应当是真的。

    因为从NTEab可推出LIab,从而又推出LIba,这与假定TEba是不相容的。

    亚里士多德驳斥了这个论证,正确地指出LIab不是从NTEab推出的②。

    确实,按照48式,我们有等值式:141。

    QTEabKNLEabNLNEab或者142。

    QTEabKNLEabNLIab。

    ①《前分析篇》,i。

    17,37a9,“但是用归谬法不可能证明这些命题的可换位性。

    例如,如果谁允许自己作出这样的推论:由于B可能不属任何一个A,这是假的,那B不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A,这就是真的,因为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矛盾。

    但是如果这是正确的,那末B就必然属于有些A,所以,A也必然属于有些B,就是真的。

    但这是不可能的……“。

    ②《前分析篇》,i。

    17,37a14(继续上面的注释)。

    “因为如果B不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A,那末,不是必然地它就属于有些A,因为表达式‘不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可以在两重意义上使用:第一种意义是必然属于有些,第二种意义是必然不属于有些。”

…… 288

    672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

    于是将QNKNpNqHpq,即所谓“德摩尔根定律”之一,①用W于NTEab,我们有公式:143。

    QNTEabHLEabLIab。

    可以看到,借助于143式和断定命题CCHpqrCqr,我们可以从LIab推出NTEab,但是逆换的蕴涵式却不能成立,因为从NTEab,我们只可能推出析取式HLEabLIab,从这个析取式自然不能推出LIab。

    这个企图要作的证明是错误的,但不能由此得出被证明的结论是假的。

    在这化归的过程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代替143式,亚里士多德明显地断定了公式:()QNTEabHLOabLIab,Q这个公式不能用定义48加以证实。

    对于NTAab的情况也相同,他断定了公式:②

    (μ)QNTAabHLOabLIab,它仍然不能用48式加以证实,而正确的公式是14。

    QNTAabHLOabLAab。

    从()

    和(μ)

    ,亚里士多德可以推出等值式QNTAabNTEab,Q而后推出(ι)

    ,而(ι)不是由他的偶然性定义所证实的。

    ①它们真正地应该称为奥卡姆定律,因为据我所知,奥卡姆第一个陈述了它们。

    见:波埃纳尔:《经院哲学中德摩尔根定律的历史的考察》,BemerkungenW

    zurGeschichte

    der

    De

    Morganschen

    Gesetze

    in

    der

    Scholastik,载《哲学文库》(《Archiv

    für

    Philosophie》)

    ,1951年9月,第15页注。

    ②《前分析篇》,i。

    17,37a24,“因此,‘可能属于所有’以及:‘必然属于有些’和‘必然不属于有些’相反对”。

…… 289

    60。纠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A                                                                   772

    60。纠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A亚里士多德的偶然三段论的理论充满着严重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从他的偶然性定义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他否定了全称否定偶然命题的可换位性,虽然这种可换位性显然是可以允许的。

    但是,他的威望是这样的高,以致很有才能的逻辑学家们在过去都不能看出这些错误。

    很明显,如果有人(例如,阿尔布列希特贝克尔)接受了以p作为命题变项的W定义:48。

    QTpKNLpNLNp,那末,他也应当接受公式:141。

    QTEabKNLEabNLNEab,这个公式是从48式通过替代pEab而推出的。

    而因为通过正'确的逻辑变换,公式141产生断定命题143。

    QNTEabHLEabLIab,他也应当接受143式。

    但贝克尔为了偏心于自己虚构的产物即所谓“结构的公式”

    ,却排斥了这个断定命题。

    ①

    前一节的评述是从基本模态逻辑的观点作出的,而基本模态逻辑是一个不完整的系统。

    现在让我们从四值模态逻辑的观点来讨论这个问题。

    从亚里士多德的偶然性定义我们得出结果138式,

    ①参阅A贝克尔,《亚里士多德的可能性推论的学说》第14页,那里公式WT1=48(用另一种符号记述的,不过带有命题变项P)是被接受的。

    而在第27页,公式143是被排斥的。

…… 290

    872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

    QTpTNp,从它我们可以推出蕴涵式:145。

    CTpTNp。

    现在我们从前提:51

    CδpCδNpδq(C—N—δ—p系统的公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