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嗖移铡!把纤本涞忝骷窘冢八臀摇本渲毙此驮崆樽础!八拿妗倍湫茨沟厥悼觯得髯约阂仓荒苡牍砦诹恕H缓笠痪湫础奥怼保痪湫础胺纭保阉驮嵫赝揪拔锒济杌娉隼矗浣龅愕蕉梗蠢缁H缓笠浴坝氖摇倍渥饕恍〗幔得髹劭右槐眨斯硎馔荆氲诙啄┚湎嗪粲Α5陨现皇切撮朐崾敝种窒窒螅髡呋姑挥邪颜嬲纳拦郾硐值猛赋钩浞郑谑前选扒辍本渲馗戳艘淮危幼耪娴愠觥跋痛镂弈魏巍闭庖徊阋馑肌8遣宦巯褪看锶耍杂猩赜兴赖淖匀还媛勺苁俏弈芪Φ摹U獠⒎窍凳且蚩钡闷瓶吹猛付芙岢隼吹摹6黄罹蚀Γ谧詈罅洹!跋蚶础庇萄浴案詹拧薄8詹爬此烷氲娜耍毁构兹胙ㄖ校氖矣辣眨阕匀欢坏胤追咨⑷ィ髯曰丶摇U庥肷衔男此勒叽哟擞啦荒芑丶矣忠O喽哉铡!扒灼荨倍洌鞘锻溉松孚兄筇崃冻隼吹幕啊<胰饲拙欤蛭约河醒倒叵担赡芟氲剿勒呋褂械愣压欢切┩约汗叵挡簧畹娜嗽蛟缫寻阉勒咄簦酶墒裁淳透墒裁慈チ恕!堵塾铩な龆罚骸白佑谑侨湛蓿虿桓琛!闭馐撬悼鬃尤绻骋惶觳渭恿吮鹑说纳ダ瘢磕钏勒叨奁敲此谡庖惶炖锩婢鸵欢ú怀琛U獠坏捎谒枷敫星橐皇弊还矗腋湛尥晁勒弑阌指咝说爻鸶枥矗参疵馓唤饲椤F涫悼鬃诱庋觯故且桓鲇薪萄娜怂咧罾硇缘谋硐郑蝗绻且话闳耍怂驮岵还抢窠谛缘闹苄Τ辏痈星樯纤担久挥惺裁幢耍灰崂褚槐希匀豢梢愿璩恕L赵魇强赐噶耸浪兹饲榈模运从谩堵塾铩分猓灾苯亓说钡匕岩话闳说谋硐执铀枷氲叫卸既缡档匦戳顺隼矗獠攀亲髡咚枷肷系恼嬲锕鄱廖藿檬蔚牡胤健L罩晒蟠σ嗾诖恕6以谧髡叩娜松壑谢故怯凶盼ㄎ锏乃枷胍蛩氐模运诖耸淖詈罅骄湫吹溃骸八廊ズ嗡溃刑逋桨ⅰ!贝笠馐牵怂乐蠡褂惺裁纯伤档哪兀咽逋懈陡笞匀唬顾唇景#浇畔碌哪嗤烈谎U庠诜鸾搪只毓勰畲笪餍械慕沃唬媸鞘帜涯芸晒蟮奈ㄎ锕鄣隳亍

至于我前面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作者:吴小如



游斜川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

——《陶渊明集》

——————

这是诗的小序,辛酉一作“辛丑”,但诗的开头说:“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辛丑为东晋隆安五年(401),陶渊明才三十七岁,非五十岁。有的本子,“开岁倏五十”作“开岁倏五日”,即仍以为是三十七岁时所作,但这时陶渊明尚在官场中,和序的“悼吾年之不留”,诗的“吾生行归休”,皆不相符洽。

有的本子,辛丑作“辛酉”。这辛酉是纪日子的干支,意即正月五日辛酉,年份为义熙十年(414),陶渊明正五十岁。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本年正月朔日正为辛酉,序中的“五日”之“五”当误。其次,陶渊明所以择孟春酉日游宴,乃遵晋朝旧俗。详见逯钦立《陶渊明集》附录的《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

此序可说是《兰亭集序》的具体而微,王羲之兰亭之会,也是五十岁。义熙元年冬,陶渊明辞彭泽令返里。九年,诏征他为编纂国史的著作郎,不就,与雁门周续之、彭城刘遗民并称“寻阳三隐”。《游斜川》作于次年,更表明归隐之志。

斜川在江西星子县,本汉豫章郡柴桑县地,唐为寻阳县地,也即陶渊明故乡。南阜意为南山,指庐山。曾城即层城,这里指鄣山,在庐山之北。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中皋指泽旁高地。前人曾以斜川比作桃花源。

出游时乘扁舟而往,故只有二三邻人。鲂鲤跃鳞,水鸥翻飞,正是舟游实况。跃鳞写日丽,翻飞写风和,时尚正月,虽是南方,也见这一年春气来得早。诗中说:“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湍弱鱼可从容驰游,谷静鸟乃高飞啼唱。下文写旅游心理,南阜已是旧识,所以不复叹赏,鄣山却是独秀中皋,慕名已久,所以令人遐想。但光凭视觉上的欣赏还不够,还须大家来赋诗,依然回到诗人本色。

诗中又说:“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则去时是带着酒的。陶公非酒不欢,既醉而百忧可忘,他的大半生都在醉乡中度过,却又写出了那么多的好诗。

作者:金性尧

与子俨等疏

告俨、俟、份、佚、佟: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①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②,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③,室无莱妇④,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⑤。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⑥。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⑦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⑧,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⑨;归生、伍举,班荆道旧⑩。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集》

〔注〕 ①四友:指孔门弟子。②孺仲贤妻之言:东汉王霸字孺仲,年轻时就有高节,避世隐居。他的朋友令狐子伯后来做了大官,子伯的儿子也做了官。一次子伯叫他的儿子给王霸送信,王霸见人家的孩子做了官,那么有排场,而自己的孩子蓬头粗服,很是惭愧。他的妻子说:你立志不做官,生活自然艰苦,儿子自然也要耕田,耕田的人怎能像做官的人那么讲排场?你怎么忘了当初的志节为儿子惭愧起来了呢?王霸听了十分佩服,就和她安心隐居了。③二仲:指西汉求仲、羊仲两个隐士。当时兖州刺史蒋翊辞官归乡,在院中辟三径,只与这二人来往。④莱妇:楚老莱子的妻子。她曾坚阻老莱子接受官位。⑤羲皇上人:意谓伏羲时代以上的人,据说那个时代的人是没有多少欲求的。⑥好疏:很疏远。⑦大分:指寿命。⑧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⑨鲍叔、管仲:《史记·管晏列传》载二人分财利的事,“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后二人各事其主,管仲失败,鲍叔又荐举他做齐相,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⑩归生、伍举二句:归生、伍举皆楚国人,相友善。后伍举因罪避害逃亡到晋国做官,归生作为楚使者使晋,途中与伍举相遇,遂坐地共食,谈起旧日情好。归生归国后在执政面前讲起楚材晋用于楚不利的情况,并保举伍举,执政就把他召了回来,伍举归楚后协助公子围,继承王位,立下功劳。

——————

陶渊明挂冠已10年多了,安静的田园生活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可是,毕竟是“岁月掷人去”,老境不觉来临了。不久前,又发生了刘宋代晋的大变故,这似乎也预示着他的人生道路离终点不远了。一场大病过后,他给自己的五个儿子写了这份疏札。这篇文字虽是带有训诫、遗嘱的庄重性质,可读来大体絮絮如家常,叫人觉着亲切。

中间一段是在小辈面前回顾自己的一生。照理说,要谈的话很多,像他这样的读书人,也该谈谈阅历、成就;但他没谈那些,只谈了两件关乎儿子和自己的“人伦日用”之类琐事。他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家贫游宦四方,后来考虑到自己性情与世俗多不投合,这样下去怕要招惹祸事,于是打定主意辞了官,又叫儿子们吃苦了。这样的话头他在其他好几篇诗文中都谈过,疾患之中又一次提起,显然是有看重的意思,辞官归田看来就是他平生可以称说的大事业了。不过,这次提起语气有别,不像《归去来兮辞》那般“载欣载奔”,也不像《五柳先生传》那般的“忘怀得失”,话语中明显有一种歉疚感和怅惘的意绪。他面对的是孩子,面对的是目前家计和将来孩子的生计,来不得那么浪漫了。这里的“使汝等幼而饥寒”、“抱兹苦心,良独罔罔(惘惘)”和下段的“汝辈稚小家贫……”等语,都是发自内心的至情至性的话语。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面对儿子们的饥寒,抚躬自省,怎能无动于衷呢。下面他又谈到自己的爱好,说自己从小就喜好琴书,喜好闲静,这两桩喜好都曾叫他获得极大的乐趣。也许“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这样的话不算挺特别,而“见树木”以下几句则是难得的妙语了。他说,见树木荫影重叠,季节换了,鸟鸣也变了,他感到十分的高兴。五六月炎天,躺在北窗下,承受那阵阵袭来的凉风,又多么快活啊,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了。多么具体、细腻,又多么坦诚,只有那具有诗人的锐感、又能以童稚之心对待生活的人,才能说出这些话来。病中说这些话,除了表现出自己热爱自然的禀性外,还表现出目下对生活的眷恋。他把这些话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会是如何感动啊。下面他感叹“缅求在昔,眇然如何”(想想那些过去的时光,实在叫人渺茫啊),心里又不平静起来了。

陶渊明就是这样回顾自己的一生的,文字简短而具体,就像回答“您平生最大的满足与遗憾是什么”的问卷一样,他从于子、于己两个角度作了回答。回首平生,没有什么勋绩伟业,这不是什么谦虚,正是他的真诚、可爱处;也没有一味地“达观”,无悔于退隐,又挂虑儿子们的饥寒,无惧于命终,又叹息日月易逝,佳时难再,这也是他的真诚、可爱处。“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杜甫这两句诗,若排除讥讽的意味,正说到陶渊明的实处,他也是一个有情有性、有爱有憎的凡人,这临“终”遗言不正托出了他的心迹么?

作者:汤华泉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集》

——————

这篇所谓“传”,实际是作者抒述自己志趣的小品。林云铭《古文析义》,谓赞末“无怀”、“葛天”二句,“暗寓不仕宋意”,吴楚材《古文观止》谓“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刘裕之篡晋为宋,在永初元年(420),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采林、吴之说,因而假定为陶渊明五十六岁前后之作。陶渊明的贫困,也至晚年而益甚。

全文共用了九个“不”字,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以为“不”字为一篇眼目。既然称为“传”,岂有不知自己为何许人,不详其姓氏籍贯之理?现在这样写,“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地者而破除之尔”。说得也对。总之是对世俗势利的一种蔑视。文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即《庄子·外物》的“得意而忘言”之意。

其次,文中的“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云云,推测陶渊明的原意,大概以此表白自己无意于仕进,不以得失为怀,因而希望人家不要推荐劝诱,最后的无怀、葛天之民,便是“帝力于我何有哉”之意。但张廷玉《澄怀园语》卷一说:“余二十岁时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为此后人代作,非先生手笔也。盖篇中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诸语,大有痕迹,恐天怀旷逸者不为此等语也。此虽少年狂肆之谈,迄今思之,亦未必全非。”也确实是“未必全非”。因为不慕荣利、不忧贫贱这一类志趣,即使产生于其他文士,也是被人看作清高雅洁的,如今由陶渊明自己来说,反而成为标榜,率真还得有一个界限。

作者:金性尧

自祭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①。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②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③。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④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⑤,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馀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⑥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⑦。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⑧?捽兀穷庐⑨,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⑩。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陶渊明集》

〔注〕 ①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律中无射:指夏历九月。古代将乐律与历法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陶渊明卒于此年十一月。②祖行:古人出行时的祭神仪式,这里指出殡前一夕的祭奠。③“候颜”二句:指晤面和闻声都已不可能。④絺绤(chīxì):葛布精者称絺,粗者称绤。⑤素牍:指书籍。⑥夫(fú)人:众人。⑦愒(kài)日:贪爱时日。⑧涅:黑色染料。缁:黑色。⑨捽兀(zuówù):意气傲然貌。⑩肥遁:隐居。?窅(yǎo)窅:隐晦、深远貌。?“奢耻宋臣”二句:宋臣桓魋作石椁(棺),三年尚未完成,孔子叹以为奢。汉代杨王孙临终,遗嘱命其子裸葬,未免又过俭啬。?封:封墓,积土成高坟。树:墓地植树。

——————

旷达不羁的陶渊明,也做过许多美丽的人生之梦:从《桃花源记》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老人、孩子身上,人们看到了他憧憬的理想之梦;从《咏荆轲》那“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的嗟叹中,人们看到了他的金刚怒目之梦;还有那些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之梦,那些个“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自得之梦……正是这些缤纷、断续的梦,给了陶渊明一生以莫大的慰藉。就是到了沉疴不去、即将辞世之际,他似乎还流连在这些梦中,凄怆却又坦然,悲凉而仍平静;甚至还有心境编织了一个自我悼祭的梦——这就是他的临终绝笔《自祭文》。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作者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自己却将停卧棺中,再听不到那幽幽悲泣之音,看不见那吊衣如雪之景。这是一种怎样令人心酸的情境:秋气的萧瑟与将死的哀情相融相映。一句“呜呼哀哉”之叹,更使开篇蒙上了几多苍凉气息!

在辞世的弥留之间,追索飘逝而去的一生,不知会有怎样的感觉?当陶渊明抚视那“逢运之贫”的清素出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窘困生涯时,想必也曾为之黯然的吧?不过令他宽慰的是,清素养育了他的淳真之心,窘困也未移易他对人生的热爱。虽然不免要宵晨“谷汲”,荷锄“负薪”,朝夕出入的也只是“翳翳柴门”。然而他有欢乐,有歌声,有“载耘载耔”的怡然和“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自得。《自祭文》所展示的陶渊明之平生,似乎很琐碎,很平淡,远没有官场中人车骑雍容的气象、笙歌院落的富丽。但这恰恰是作者引为自豪的人生!人们从“含欢”、“行歌”的轻笔点染中见到的,不正是一位遗世独立、超逸不群的高蹈之士的身影么?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冬曝其日,夏濯其泉”的简朴生活中,在“乐天委分”的淡然一笑中,领略到了“我心常闲”的劳作之乐趣,体会到了自由不羁的人生之价值。这样度过的一生看似平淡,但较之于巧取豪夺,较之于“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独立之人格,岂不是更充实、更富足的吗?这一节的行文,正如作者平日的田园诗,疏淡、平远,字里行间淌满了深情。浓浓的人生意趣,融入悠悠的哲理思索,更令人久久回味而不尽。

人生百年,谁不珍惜?倘若陶渊明亦有世人所不免的“适俗”之韵,它原本可以作另一种安排的,那就是追求虚幻的尊宠和声名,“愒日惜时”地钻营于仕宦之途。对于这样一种“存为世珍,殁(死)亦见思”的人生,陶渊明在辞世之际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嗟我独迈,曾是异兹”一节,正表明了他回顾平生后无悔无怨的态度:营营惜生、追名逐利的生涯毫不可慕;在那污浊的世界里,适足以秽污了人的美好本性而已。我洁身自好,不以尊宠为荣,肮脏的东西又岂能沾染我的身心?置身于陇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间,“捽兀穷庐,酣饮赋诗”,才是值得追求的傲岸率真之人生!陶渊明正是这样做了,这一生已无所遗恨。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死生之变,他也显得格外平静。他知道帝乡之“不可期”,他知道死去之“何所道”,自己既然已“寿涉百龄”,“从老得终”,那就任它“托体同山阿”好了,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在“外姻晨来,良友宵奔”的凄清氛围中,一位哲人就要离去——他似乎不喜不惧,显得异样地安详。

然而,陶渊明对自己的一生,也并非真的一无憾意。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仍蕴蓄着几分悲怆和苦涩。《自祭文》写到结尾,陶渊明的辞世之梦也已编织到了最幽暗的一幕:当他看见自己在昏昧中告别“逆旅之馆”、踽踽飘临“萧萧墓门”之际,虽然还表现了“不封不树,日月遂过”的淡泊,“匪贵前誉,孰重后歌”的超旷,毕竟还是发出了“廓兮已灭,慨焉已遐”的苍凉慨叹。此刻,陶渊明似乎对过去的一生,又投去了最后的一瞥,他忽然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少年意气,到“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壮年怀抱,从对“荆轲”抗暴精神的讴歌,到对“桃花源”无压迫社会的向往。在他的一生中,除了“性本爱丘山”的率真外,原也有造福世界的雄怀的呵!令人痛心的是,他所置身的时代,却是一个“网密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专制时代。理想被幻灭,壮志被摧折,他纵然“怀琼握兰”,又能有什么作为?最终只能如一只铩羽之鸟、一朵离岫之云,在归隐林下的孤寂中了其一生。这深藏在内心的悲怆,在作者离世的最后一瞥中,终于如潮而涌,化作了《自祭文》结语那撼人心魄的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这嗟叹之音,震散了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