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四分之一-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没说话。陈思达回答道:“老实说,我们有些猜到了,只是不敢肯定。”

王警官把办公桌的抽屉打开,摸出一个纸袋。“我这里有几张刚才拍摄的,安玟自杀现场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我和陈思达对望了一眼,猜不透这警官拿这照片给我们看意欲何为。

“要看吗?”他再次问道。

“……好的。”陈思达咽了口唾沫,把纸袋接了过来。

陈思达看了我一眼,似乎是在征询我的意见。我的目光没有躲避。他缓缓从纸袋里抽出一张照片。

我的眼光刚一接触到这张照片,全身的血液都冻结了起来,令我浑身冰凉——一个身穿睡裙的女人吊死在客厅中间,绳子是系在顶灯上的。那张脸和我记忆中令人憎恶的面孔已相去甚远。她一脸青紫,眼球外凸,舌头伸出口腔外长达十厘米,恐怖骇人到了极点——我不敢再多看一眼,立刻将头扭到一边,并紧紧捂住嘴,害怕会突然忍不住呕吐起来。

陈思达也不愿再看下去了,他将那张照片塞回纸袋,递给王警官。

王警官将照片重新放回抽屉里。继续向我们提问:“你们是昨天才到S市的?”

“是的。”陈思达回答。

“来干什么?”

我觉得如实回答会让人觉得非常可疑,但我只能如实回答,“……我们就是来找安玟的。”

“找她干什么?”

“了解关于她那本书的事。”

“那你们找到她了吗?”

“没有。”

“为什么?你们昨天什么时候到的?”

“下午三点左右。”

“然后呢,你们做了些什么?”

“我有些累了,就去酒店休息。六点在附近一家韩国烤肉店吃饭。之后我们去逛老街的夜市。”我索性把所有行程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非常休闲和惬意的安排。”王警官带着些许讽刺的腔调说,“但是,你们不是来找人的吗?”

“没错,但我们必须当天就找吗?不能第二天找?”

王警官突然说道:“也许你们知道没有‘第二天’了。”

我心中一惊,问道:“王警官,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随便说说,没什么意思。”他继续问道,“安玟知不知道你们要来找她?”

“不知道。”

“你事先没和她联系?”

“是的。”

“但她却在晚上跟你打了电话,好像知道你来了S市。”

这点也是令我感到困惑的。“我不知道……也许她根本不知道我来了S市。这只是个巧合。”

“总而言之,你来了之后几小时,她就死了。”王警官意有所指地说,“当然,的确有可能是巧合……”

突然,他锐利的眼光向我射来。“那么渔歌呢?据我们的调查,渔歌自杀之前,你也到他所在的T市去过,而且目的就是去找他。之后,他也吊颈自杀了——千秋小姐,这会不会也是巧合?”

他这番话令我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显地表示出了对我的怀疑。我的脸因愤怒和窘迫而开始充血发烫:“警官,坦白地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我也非常想弄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上吊自杀。实际上,不止这件事——对于近段时间我所遭遇的种种难以解释的怪异状况,我都非常困惑!只有一点是我可以理直气壮告诉你的,那就是他们两个人的死,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话说回来,我有什么方法能使得两个人自杀?警官,我不得不提醒你——他们是自杀的!但你刚才说那些话的意思,就像是我杀了他们一样!”

“他们是不是自杀,我们会调查清楚的。”王警官不温不火地说。

见鬼,他连这个都开始怀疑了。我懒得继续跟他说下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太好了,警官,希望你尽快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别的事,我想回酒店睡觉了。”

陈思达有些迟疑地跟着我站了起来。王警官十指相扣,稳坐在皮转椅上,对我们说道:“没问题,你们可以回酒店休息了。只是,近几天内可能还要麻烦两位配合我们警方调查,所以你们暂时不能离开S市了。”

我和陈思达面面相觑。陈思达带着愠怒说道:“王警官,我们已经非常配合了,把所有实情都告诉了你。你还要我们怎样呢?”

“你们说的那些话,我都要去挨着考证。”他明确地说出了对我们的不信任。“所以你们当然不能马上离开了。”

“那是你们警方的事情——你恐怕没有权利强制把我们留在S市吧?”陈思达有些不客气地说。

王警官缓缓地从皮转椅上站起开,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盯着陈思达的眼睛,轻声道:“相信我,我可以采取若干种官方形式把你们暂时扣留在S市。但我不想这样做,所以只是口头上告知你们。希望你们不要逼我采取那些强制性的措施,好吗?”

他说话的口吻很温和,却蕴含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我和陈思达无奈地瞪视着他。半晌之后,陈思达牵起我的手,一言不发地离开公安局。

第十八节

回到万泰酒店,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但我和陈思达却没有一丝睡意。恐惧的阴影笼罩在我们心头,周围的空气压抑而沉闷。

我们俩一起靠在床头,沉溺在各自的神思中。过了许久,我望向陈思达,问道:“你在想什么?”

陈思达扭头看我,微微张了下嘴,显得有些欲言又止,“……没什么。”

我凝视他好一阵,畏怯地说道:“其实你在想的跟我一样,是吗?——三个写这个题材的作者,已经死了两个,下一个就轮到我了吧。”

“怎么会呢?千秋。”陈思达吃惊地看着我,“他们两人是自杀的呀。只要你没那个念头,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我黯然道:“是吗?你真的认为他们是在‘自愿’的情况下上吊自杀的?渔歌我是不清楚,但是安玟——她在死之前跟我打了电话!她说的话你也听到了……还有,她那种惊慌失措、不由自主的感觉——怎么看都不像是自杀前该有的样子!”

我悲哀地望向陈思达:“虽然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我知道,你其实比我更清楚——他们两个人绝对不可能是简单的自杀,而是有一种恐怖而神秘的力量在驱使或逼迫他们这样做!你没把这点说出来,是不想吓着我。实际上你心里知道——他们之后,我就是下一个!”

“别这么说,千秋!”陈思达抓住我的双臂。“我才不会这样想呢!没错,我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我想的是——怎样通过目前的线索揭开他们两人自杀之谜!”

“那样能救我吗?”我战栗地问道。

“你不会有事的,千秋,我向你保证!”陈思达将我抱在怀中。“相信我,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找出真相。在那之前,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我在陈思达怀中啜泣着:“思达,我真的很害怕……我有种很不好的感觉。不是现在才有的——安玟跟我打过电话之后,我就有这种感觉了——这次,我恐怕真是遇到了邪门儿的事。所有迹象都表明,我们真的被诡异、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缠上了。费云涵告诉我的那件事,就像是一个致命的病毒,它蔓延到我们身上,令我们遭遇或面临死亡的危机!”

陈思达沉寂了片刻,疑惑地说道:“可是,费云涵和另外两个真正经历这件事的人,他们本身却没事——为什么是记录这件事的作者遭遇不幸呢?”

“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最终也逃不过同样的命运。”我悲观地说。

陈思达摇着头说:“不对,现在的状况,怎么看起来都不对。”

我迷茫地望着他:“你说什么不对?”

“千秋,你听我说。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哪怕是一个疯子,他所作的事情也不会是毫无道理。那么,不管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人为事件还是灵异事件,都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律,但是现在的所有逻辑都是乱的!”

我没听懂他的意思。“你能说具体一些吗?”

陈思达的双手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我们这样来看——另外两个提供构思的人,我们不认识,就暂且不说他们吧。”他将大拇指弯曲到掌心,表示这是第一点。“费云涵说他在二十年前就出现这种状况了,但他直到现在还没事。而渔歌和安玟安玟显然是在不久前才得知这件事的——他们很快就死亡了。这就令人十分费劲——到底导致死亡的‘契机’是什么?”

我颔首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么,抛开费云涵不说,渔歌和安玟的死亡顺序有没有什么规律?”

“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陈思达眉头紧锁。

我暗自思忖了一阵,突然想到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是……”但还没说出口就自己否定了。“唔,不会是这样。”

“你想到了什么,说出来吧。”陈思达说,“任何可能性都值得探讨。”

“我本来想说——会不会是我们出版书的顺序,但是不对。”

“为什么不对?”

“我记得罗敏告诉过我——安玟的书是六月出版的;我的是在七月;而渔歌的书是八月出版的。也就是说,以出版顺序来排的话——安玟第一,我第二,渔歌第三——但现在是渔歌最先死,安玟第二个。顺序完全不对。”

陈思达若有所思地点着头:“那么,可能是其他顺序……”

沉默了一刻,我“啊”地低呼了一声,对陈思达说:“对了,我想起渔歌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出版公司明明知道,他不可能抄袭——我当时就有些疑惑,可惜没及时问他。”

“你觉得他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吗?”

我向陈思达解释道:“以我对出版界的了解,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一个知名的大牌作家完成了一部书稿,出版公司会很快就安排出版;但是像渔歌这样的新人,有时候完成的稿子已经交给出版社很久了,却还在排队等候之中……”

陈思达非常聪明,没等我说完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渔歌实际上可能是你们三个人中最快写完这部小说的,但只是出版的时间被拖到了最后?”

“对,所以他才会说,出版公司非常清楚他不可能抄袭!”

“我懂了。”陈思达点着头说,“如果是按照写完稿子的顺序来排的话,可能正好就是——渔歌第一、安玟第二、你第三。”

我全身发冷。“这……就是目前的死亡顺序。”

陈思达见我吓得脸都白了,赶紧安慰道:“别紧张,千秋。不一定真是这样。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而已。”

“如果这真是死亡契机的话,意味着什么呢?”我心悸胆寒地问道。

陈思达埋头思索一刻,猛地一拍大腿:“对了!安玟在死之前说了一句‘所有答案就在我们三个人写的书中’!我差点儿把这个都忘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没错。”我连连点头。恐惧和忧虑差点让我把这个重要的提示都忘了。“她一定是想在死之前提醒我什么!”

陈思达急切地问道:“你看过安玟和渔歌那两本书吗?”

我摇头:“没看过。我只是从媒体资料上了解过这两本书的内容简介——和我那本书的题材和情节非常接近。”

“就是说你一直没细看过?”

“是的。”

“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现在赶紧睡觉,明天一早我们就去书店买那两本书。”陈思达显得非常激动。“我敢说,将你们三个人的书放在一起比较和研究,一定会有重大发现!”

第二天上午,我和陈思达来到S市最大的图书城。安玟那本《镜中的女人》和我的《反光》很快就找到了,分别买了一本。我在书店的电脑上查询渔歌那本《诡脸》,竟然没有。回想起渔歌告诉我们的情况,估计是书店嫌销路不好,退货了。我和陈思达只有到别的书店去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苦苦寻觅,终于在一家中型书店找到了唯一一本《诡脸》,我们俩如获至宝,赶紧将它买了下来。三本书在我手中凑齐了。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俩中午饭都没有吃,在路上买了几个面包,就匆匆回到酒店,像病入膏肓的患者找到了治病的医书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一看,我们几乎忘记了时间——倒不是说安玟和渔歌写得有多吸引人,而是我完全没把他们的书当做小说,而是作为重要资料来仔细研究。下午六点钟的时候,我看完了那两本书。陈思达还在埋头苦读——他要比我多看一本(我不用看自己那本)。利用这段时间,我找出酒店的便签纸,将三本书中的一些关键之处记录下来,以便一会儿和陈思达探讨。

七点过一点儿,陈思达把三本书都看完了。他揉着酸痛发涨的眼睛说:“真要命,自从大学毕业以后,我很久没有这样连续几个小时看书了。”

“我也是。”

“你饿了吗?”

“有一点儿。”

“那我们就在这里吃吧,请服务生送过来。”

“好的。”

陈思达拨通酒店餐厅的电话,点了几个菜,要求二十分钟之内送到我们房间。在等待的这段时间,我们暂时没有谈论关于三本书的事,各自活动筋骨,放松精神——我想陈思达跟我一样,在看这些书的时候是全神贯注、神经紧绷的。几个小时下来,自然非常疲累。

饭菜送到了,我们迅速地进餐,然后打电话请服务生将碗盘收走。接下来,我们开始探讨正事了。

我问陈思达:“你有没有通过这三本书发现什么问题?”

“你呢?”他反问道。

“三本书的共同点是——都是以一个人会在反光的物体中看到一张上吊女人的脸为线索,引发后面的一系列事件或谜案。”我总结道。

陈思达点着头。

“但是,之后的情节设定就不一样了。”我把刚才用于记录的便签纸拿过来,指给陈思达看。“我把每本书的内容简单归纳了一下——渔歌写的那本《诡脸》,讲的是男主角搬到一所新房子居住后,经常在反光物中看到一张上吊女人恐怖的脸。他向附近的人了解情况后,得知这所房子之前曾有一个中年女人在这里上吊自杀。而现在这个幽灵似乎在暗示自己,其中有着隐情。最后男主角经过调查发现,当初这个中年女人并非上吊自杀,而是被人谋杀后假装成自杀现场。这个幽灵的目的,就是要他为自己找出真凶并报仇雪恨。”

“嗯,概括得很好。”

“安玟那本《镜中的女人》,其实我认为在情节设置上更加新颖——他写的是女主角因为失恋而上吊自杀了,变成了一个无法超度的孤魂野鬼。这个鬼魂因为始终忘不了自己的男友,悄悄到男友的住所去看他,没想到竟然发现了男友抛弃自己的真正原因。这个鬼魂被彻底激怒了,变成一个凶恶的厉鬼,想尽各种方式恐吓和折磨那个负心的男人——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让他在各种反光物中看见自己上吊自杀时的恐怖模样。最后,那男人在开车时看到反光镜中的诡异面孔而出了车祸,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鬼魂。”

“这个故事的确很有新意——女主角不是人而是一个鬼魂。而故事最后两个鬼魂的对话也让人意味深长。”陈思达说。“好了,最后是你的《反光》。”

“我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我太清楚了,不用记在便签纸上。“主角从十多岁起,就会在所有反光的东西中看到一张上吊女人恐怖的脸。他凭记忆把这张脸画了出来,并四处搜寻关于这张脸的信息。最后,他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在几十年前真实存在过的女人,而各种情形表明,这个女人可能正是他的前世。”

“你的故事好像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是的,因为这是上部,原计划还有下部。”

陈思达思索片刻,问道:“千秋,你当时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为什么会想到用‘前世’来做解释?这是你自己的构思吗?”

“不完全是……”我回想着,“是费云涵说的一句话令我想到这一点的。”

“他说了什么?”

我咬着嘴唇想了一会儿。“他告诉我,他时常会有种感觉——那个(出现在反光物中的)吊死鬼女人好像就是他自己一样。”

陈思达蹙起了眉头。

“你在想什么?”我问道。

“没什么。”陈思达看了下便签纸。“你还记录了些什么?”

“我将每本书中‘吊死的女人’的资料做了下统计——包括她们的名字、年龄、外貌特点。我不知道这些有没有意义。”

“名字应该是没有意义的。很显然,谁都不会把提供故事素材的人的真实名字写进书中。但年龄和外貌应该是有意义的。”陈思达望着我,“其实,我在看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年龄这个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我问他。

“你的故事和渔歌的故事中,那个上吊自杀的女人都是四十岁左右,但安玟的故事中,这个女人的年龄是二十岁。”

我费力地思索着,却理不出个头绪,只有问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先问你,你为什么会将那个上吊女人的年龄设定为四十岁?”

“这是根据费云涵提供的素材而定的——他看到的就是一张四十岁左右的女人的脸。”

陈思达伸出双手在我面前比划着。“好,那么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安玟和渔歌会不会也和你一样?”

“你是说,他们设定的年龄也是来源于各自的提供者?”

“没错。”

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提供故事给他们的人——其实也就是亲身经历这些事情的人——分别在反光物中看到的是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和一个二十岁的女人。”

“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也许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曾经有三个女人,两个四十岁左右,一个二十岁左右。因为某种原因,一起上吊自杀了!”

我吓了一大跳。“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

“不能说是‘结论’,只是‘猜想’。”陈思达更正道。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三个女人是‘一起’自杀的?”

陈思达看着我。“千秋,从目前的所有状况来看,难道你会认为这三个上吊自杀的女人是毫无关系的吗?”

我缄口不语了。过了一会儿,我问道:“那么,假如你的猜想是真的,又说明了什么呢?”

陈思达将床头柜上的一支笔抓过来,将便签纸翻开一页,一边写一边说道:“千秋,心理学当中,有这样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情毫无头绪的时候,就将它化繁为简,只关注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拿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件事来说吧——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那么,现在我们将这件事中的几个关键词提炼出来,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说完这番话的同时,他已经在纸上写好了几行字,将便签纸递给我。“这几个关键词令你想到了什么?”

我接过便签纸,看到上面这样写着:

年龄不同=出生日期不同;

一起上吊自杀=同一天死亡;

原因疑为:约定自杀。

我将纸上写的内容反复读了几遍,突然想到了一句话,一下就冒了出来:“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没错……”陈思达刚要说什么,突然从窗外刮进来一阵冷风。随即,屋内的顶灯和床头灯都开始忽明忽暗地闪烁起来。我的背脊骨立刻泛起一股凉意,全身的寒毛都直立起来。

我们是关了窗子的。

是我亲手关的,我记得很清楚。但现在,我们瞪着一双惊惧的眼睛,看到阳台上的窗户已经向内推开了。

我赶紧抱住陈思达,但深深的恐惧却同时攫住了我们俩。灯泡还在闪烁着,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紧张得呼吸短促、动弹不得。

大概半分钟之后,异常状况消失了,一切又复归于平静。我们等待了一阵,陈思达站起来,迅速地走到阳台上去将窗子关拢。他走回来,惊骇地对我说道:“千秋,我想我们大概猜对……”

“别说了!”我按住他的嘴。他感觉到我在瑟瑟发抖,将我拖过去紧紧抱住。

陈思达用他宽厚的手掌轻轻抚摸着我的背,安慰着我:“好的,我们不说了……”

我们抱在一起,许久才捱过这恐惧的时刻。

本来,我以为刚才那一刻就足够恐怖了。但实际上,这天夜里发生的事,才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做心胆俱裂。

第十九节

小山坡的一棵大枣树下,三个女孩用细竹竿打着树上的枣子,有说有笑。几个人看起来都是十三四岁模样,看那还没发育的身子就能明白。成熟的红枣掉落一地,三个女孩用手捡起来,也不擦两下,就直接送到嘴里去吃。打累了,地上的落枣也够多了,三个女孩就坐在树下,随手捡着地上的枣子吃。一边吃,一边望着对方傻傻地笑,然后聊一些女儿家的事,看上去好不惬意。

但过了一会儿,一个扎着麻花儿辫子的女孩便显出忧愁来,说道:“唉,我们三个这样玩耍的日子,以后怕是不多了。”

接话的女孩儿生得浓眉大眼,看上去像个小子。她纳闷地问道:“巧妮儿,干嘛这么说呢?”

那个被唤作巧妮儿的女孩垂着头,呐呐道:“我娘叫我嫁人了……”

“这是好事呀!”另外一个穿着件花棉袄的女孩儿拍起手来,“这可好了,巧妮儿也要当媳妇了,跟我一样咯!”

巧妮儿瞪了她一眼:“别乐了双凤,你知道我要嫁的是谁?”

双凤问道:“谁?”

巧妮儿苦着张脸说:“牛庄的老杨头。”

“哎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