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无声 作者:风中的失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班的时间是12小时,大家不要小看,劳动强度是不小的,水泥厂刚刚组建,只能克服一下,今后条件好了,实行三班倒,现在,招工的事情遇见困难了,要求进入水泥厂的人太多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事情,弄不好会形成矛盾,玉都区的干部职工不少,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人人都照顾到,所以,我有一个考虑,是关于水泥厂的招工的事宜,我们召开区委会,就招工的事情,形成统一的意见,当然,这件事情不需要下文件,只要具体执行的人,按照这个要求办理招工的事宜,就可以了,大家没有什么意见吧。”
所有人一一表态,都是表示同意的。
“好,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水泥厂是区公所筹办的,等同于区直单位,要说我们区委区公所的领导不能从中得到一点好处,是不现实的,现在,我们一共有17名班子成员,我是这样考虑的,张区长和我不占指标,剩下的15名班子成员,每人两个招工指标,我和老张的指标,让给赵德立和宋涛两位同志,他们每人也是两个指标,不管你是送给他人,还是照顾自家的子女,都是你的自由,这样,就用去了34名指标,剩下146个指标,水泥厂留下20个机动指标,6个乡政府,每个乡政府10个指标,其中乡政府可以安排2人,其余8人都是农民,30个指标安排水泥厂附近的农户,20个指标照顾区公所的干部,其余16个指标,适当照顾区直单位。招工的总体要求,身体好,吃苦耐劳,至少有初中的文化水平,”
徐少杰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剩下来的意思,自然大家表态了。
“我同意,我是区长,也是这次招工的负责人,我坚决支持这个意见。”
“我有一点想法,我是分管工业企业的副书记,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水泥厂筹建的事情,徐书记和张区长是主要领导,我不敢比,可我是主管领导,所以,我不要指标,腾出啦指标,照顾其他方面。”
徐少杰不知道田立新为什么会说出来这样的话,简直是榆木疙瘩,你提出来不要,其他的副书记怎么好意思要指标,副书记不要,区委委员不要,接下来,班子成员都不要了,到时候,大家恨的是你一个人,这样的时候,充什么好汉。徐少杰不等其他人说话,直接开口了,千万不能听田立新的。
“班子成员的指标不调整,我说过了,每个班子成员两个指标,你们自行处理,怎么处理区委不过问。”
田立新估计也想到了说漏嘴了,马上不发言了。
没有人表示反对,其实,这个分配方案中,还是有不少的漏洞的,比如说水泥厂的20个机动指标,该谁负责,区公所干部的20个指标,区直单位的16个指标,到底该怎么分配,都是存在可操作性的,可是,在短时间能够考虑到这个方案,已经很不错了,见到大家没有意见,徐少杰说出了要求。
“所有招工的事情,由张区长负责,我们所有的班子成员,都要起到带头作用,不要干涉招工工作,协助和配合张区长做好招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明天开始,三天之内,除开20个机动指标,其余的160人,全部要招募到位,这件事情不能耽误,绝对不能因为招工的事情,影响了水泥厂的正式生产。”
书记办公会很快结束了,接下来召开班子会之前,徐少杰和张世奎提前商议,所有的要求和指标分配办法,都有张世奎宣布,徐少杰在会上,宣布张世奎负责招工工作。、
会议的效果很好,班子成员每人两个指标,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有了指标,就很不错了,散会之后,不少家在附近的班子成员,或者是不太远的班子成员,连夜赶回家里,时间要求很紧,千万不能耽误,张世奎在会议上强调指出了,如果耽误时间了,无论是谁,指标都是作废的。
会议结束之后,徐少杰立刻准备离开区公所,暂时躲避一下,其实分配指标的时候,徐少杰知道,不可能平均的,总是有不公平的现象,这是没有办法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平均的事情,就说乡政府,有大有小,如果计算乡政府的大小,来分配指标,就要乱套了,所以,徐少杰知道,一定会有乡政府的书记乡长来找的,要求多解决几个指标,这两天的日子一定不好过,既然是张世奎负责了,他就要躲避这件事情,回到家里去,好好搂着张小玉睡觉休息,吃张小玉做的饭。不过,张世奎不蠢,在徐少杰准备离开的时候,找到了徐少杰。
“徐书记,你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啊,我估计这三天过不出来啊,好几个指标都是含糊的,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徐书记,要是真的遇见实际困难了,该怎么办啊?”
“老张,你尽管放手做,不是有20个机动指标吗,凡是有特殊困难的,记下情形,要求乡政府调查,掌握情况之后,和大家集体讨论啊。”
“好吧,我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做好,反正就是三天时间。”
“老张,我可没有要求你拼命,但这件事不能耽误,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招募的工人,马上培训,我看了,工作服至少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够做好,开工之后,就是全力上马了,没有停顿和协调的时间啊。”

第八十九章 水泥厂的风波(2)

 从今日开始,每天上午两更,一并上传,求推荐票,求收藏
当天夜里,徐少杰回到了淮扬市的家里,当他和张小玉在吹着电扇,看着电视的时候,张世奎已经开始已经开始应付第一批次的“上访者”了。
张世奎知道,徐少杰也是怕麻烦,徐少杰是主要领导,不能也不应该沉湎到诸多的具体事情中间去,主要领导主要是决策,比如建水泥厂、蔬菜大棚,都是徐少杰拍板,具体的筹办过程,徐少杰很少参与,遇到具体办事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徐少杰就出面了,一旦拿出了方案之后,徐少杰马上退居二线,不再过问具体事情。
张世奎暗自将徐少杰和刘志华进行了比较,两人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徐少杰是抓大放小,抓住了主要方向,一般不干涉具体过程,大都是看事情的结果,所以,管事的人手里有权,有自主权,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事情,就说蔬菜大棚的事情,胡德义整天泡在花冠村,徐少杰落实了建大棚的资金之后,将所有事情交给了胡德义,包括所有的开支事宜,包括建大棚的地方、雇用人管理大棚等,再说水泥厂筹建的事宜,徐少杰解决了贷款问题,根本就没有过问具体的事情,会议上做出布置安排之后,就不关心了。乍看起来,徐少杰似乎是有些放任自流的意思,其实不然,徐少杰抓住了主线,总是能够很巧妙的引导着大家跟着他的思路走,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领导艺术,是真正的领导方式。再看刘志华,差了就不是一个档次了,什么都想着管,什么都捏的死死的,不相信下面,分配工作任务的时候,不考虑到下面的困难,一律采用强行措施,办不好就是粗暴对待,刘志华落到这样的结局,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
张世奎感觉到,跟着徐少杰,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到底是名牌大学生,淮扬市委办公室派下来的干部,水平高,见识广,张世奎想到了自己,是区长,区长当然要面对具体的工作,可将来如果做了书记,学习的榜样,就是徐少杰。
不过张世奎来不及总结,晚上,得到了准确消息的董桂花和刘沐就到区公所的寝室,找到了他。
董桂花是女同志,众所周知,女同志本来就有优势,加上玉林乡现在的地位不同了,在玉都区是鼎鼎有名,所以,董桂花的大嗓门让张世奎有些发懵,刘沐不同,文文静静的,两人的性别似乎倒了,张世奎不听就知道两人来的目的,12个村,可只有8个指标,两个照顾乡政府的指标,自然不会分下去的。
张世奎早就跟着徐少杰学到了一些办法,此刻,田立新、赵德立都在他的寝室里面,众人一起给董桂花和刘沐解释,这是区委会定下的事情,众人当然不会抬出徐少杰,总之是集体研究决定的。董桂花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她表示,坚决支持区委的决定,可万事都有例外啊,玉林乡的情况特殊,应该照顾,刘沐在一边不紧不慢的补充,弄得张世奎、田立新和赵德立面面相觑,张世奎实在没辙了,最后询问,玉林乡存在多大的困难,董桂花倒也知趣,表示增加两个指标就够了,玉林乡知道区委区公所也是有具体困难的。
张世奎没有表态,赵德立已经记下了董桂花的要求,张世奎表示,这些问题,最后统一研究,不过,10个指标,三天内必须完成,否则,一切都是免谈。
董桂花和刘沐离开之后,张世奎要求田立新和赵德立,这三天时间,统一办公,秤不离砣、砣不离秤,具体的统计情况,让宋涛去办理,水泥厂的管理人员,安排具体任务,做一些登记的事宜。
晚上,张世奎跑到了财政所,财政所有客房,张世奎想着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之后,精神饱满的办公。
早上,张世奎出现在区公所院子里的时候,傻眼了,区公所没有通知开会,乡政府的书记和乡长全部到区公所来了,看样子都是赶早的,还有不少的站所负责人,张世奎安排食堂煮面条,大家总是要吃早餐的,令张世奎没有想到的是,食堂里的师傅,也悄声请张世奎关照考虑,吃面条的时候,张世奎开始抠脑袋了,躲是躲不过的,必须要解决问题,指标只有那么多,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吃完早餐之后,张世奎想到了办法,区直单位的负责人暂时在大会议室等候,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到小会议室,一个一个解释,耽误时间,索性一起解释,如果有具体困难的,到时候再说。徐少杰上任几个月时间,开了一些会,玉都区的会风有所转变,所以,这些书记和乡长也就大胆发表意见了,总之一个情况,指标少了,还要求解决指标,赵德立最先解释,接着是田立新,最后是张世奎,区公所里面几乎没有什么班子成员,都去落实自己的两个指标了。乡政府的领导,对区委研究的意见都表示支持,没有人质疑区委区公所领导,相反,有人提出,徐书记和张区长没有分配指标,有些不公正,经过了接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乡政府的领导提出了各自的困难之后,迅速回去了,毕竟,时间不多,现有的10个指标,要迅速落实,要将人直接送到水泥厂。
接下来是区直单位负责人,也就是张世奎最为头疼的问题,16个指标,平均一个单位不到一个指标,当然张世奎在头天夜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难度很大,张世奎大概考虑了一个方案,在会议室里面,和田立新、赵德立仔细进行了磋商,方案不是很完美,聊胜于无。
再次开始的会议,难度陡然增大,几乎所有的区直单位负责人都来了,大家的要求,至少一个单位一个指标,这当然没有可能性,听了大家的要求之后,张世奎亲自解释,这次,张世奎很严肃,要求区直单位体谅区公所的困难,指标重点针对的是农民,剩下的指标,经过区委会的讨论,已经形成统一意见,不可能变更了,所以,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克服,接下来,张世奎说出了自己和田学贵、赵德立商议的意见。
张世奎说出来意见之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张世奎也知道这样有些不公平,他主要是从工作关联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为了有利于开展工作,一些平时强势的部门,都有指标,一些无关紧要的站所,反而没有指标。要知道,这些强势的站所,一直都是占便宜的,看着会场的气氛,张世奎想了想,要求已经分到指标的站所负责人立刻回去落实,没有分配到指标的站所负责人留下来。
会议室的人少了很多,分配到指标的站所负责人,当然高兴,这个指标,就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谁都有需要照顾的亲戚朋友的。
张世奎想了一会之后,给剩下的站所负责人留下了希望,区公所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将再次研究,看看从哪个方面来想办法。这些站所负责人怏怏不乐离开了区公所。
张世奎感觉到很累,但是,还有一个大麻烦,区公所内部的指标,这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可现在不能耽误,时间要求很紧,必须要马上落实,否则其他地方的人都到位了,区公所落后了,可不是好事情。
水泥厂传来消息,请区委领导去看看,水泥厂附近的农户,问题基本解决了,一共招募了27人,其中有一户,家庭特别困难,破例招募了两人,请领导去审核。张世奎无奈,只好要田立新到水泥厂,那边必须有一个领导了,人员正在逐步到位,没有人主事,可是不行的,区公所,只剩下了张世奎和赵德立。
区公所里面的干部,历来都是有一些优越感的,特别是在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检办公室等工作的干部,大都是从基层上来的,甚至不愿意到下面去担任乡党委书记,这些干部,或多或少有一些资历,或者是与领导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作息时间,和市里机关干部是一样的,除了收税的时候,或者是烟叶收购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机关上班的,有些干部,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当然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所以徐少杰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为机关留下了20个指标。可机关里面干部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最牛的是办公室和组织人事办公室的,其次是纪检办公室、综治办公室等,至于团委妇联,就是弱势了,
机关里面的干部职工,加上食堂里面的师傅,刚好是20人,张世奎明白,徐少杰的意思,一定是每个机关干部一个指标,可是张世奎有顾虑,以前就有过这样的纠纷,办公室工作确实辛苦一些,团委妇联的,一年到头没有什么事情,在落实微薄的福利的时候,机关里面坚决要求进行评比,人本来就不多,还要评出一二三等,偏偏刘志华支持这样的做法。
会议开始之前,张世奎心里已经有底了。
“水泥厂招工的事情,已经传开了,不是什么秘密了,很多人知道,机关里面分配了20个招工指标,今天我想说一下个人的意见,我们区公所的干部职工,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争执,可是徐书记担任书记以后,大家可以感受到机关的变化,我不否认,机关工作,有些重要一些,有些相对清闲一些,但这是分工不同造成的,徐书记多次说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说到我们区公所机关的,我们的分工,不可能向市委市政府那样明确,我们的具体工作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很多时候,需要突击,需要加班,所以,我希望今后的争议尽量消失,今天,我不想说太多了,区委区公所研究的意见是明确的,我和田书记、赵厂长商议过了,机关工作人员每人一个指标,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我有一个要求,机关干部职工,代表了机关形象,必须更好执行区委区公所的决定,考虑到大家工作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工作适当挤一挤,分批次回家,算上几天,还有三天时间,人员必须到位,具体的要求,刚才赵厂长已经说了,我不重复,如果三天之内人员不能到位,不管是谁,指标一律作废,好了,散会吧。”
一天下来,张世奎筋疲力尽,落实招工指标,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事情,落实起来,竟然如此的困难,张世奎不禁想到了刘志华,如果是刘志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刘志华会将指标看作自家所有的,采用恩赐的方式,给一些自己亲近的人一些指标,自己会决定大部分进入水泥厂,根本不会出现开会的事情,更不会因为指标分配的问题,向下面做解释。张世奎感觉到了奇怪,尽管自己很累,可是心情愉快,无论怎么说,可以面对全区的干部职工,甚至是农户,可以理直气壮。
第三天的下午,张世奎赶到了水泥厂,160人,一个不少,全部在水泥厂里面集中了,有些早就来了,尽管住宿条件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可是,所有被招募的工人,都是精神抖擞,眼神里面,充满了骄傲。
张世奎、田立新和赵德立分别讲话了,他们的讲话都很简单,最为重要的是马工的讲话,马工从技术要求方面做了说明,这些人要参加为期10天的培训,接下来就要开始上班,培训的要求非常严格,马工的讲话很严厉,提出了诸多的具体要求。
徐少杰没有参加这次的会议,直接产生的效果是,水泥厂的工人,都认为张世奎是真正的负责人,尽管张世奎一再强调是徐书记领导的水泥厂的招工。
张世奎很是感慨,一般来说,这样的会议,主要领导都是要参加的,起码是一种权威的表现,也是一种脸面,可是徐少杰没有参加,徐少杰曾经说过,张世奎是水泥厂筹建工作的负责人,所以,在公开露面的场合,无论是简单的事情、复杂的应对,徐少杰都没有露面,全部是张世奎出面处理的,徐少杰严格遵守了自己设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徐少杰经常强调的。
张世奎扪心自问,他还做不到,跟着刘志华的时间长了,很多的观念,一时间还纠正不过来,需要时间,张世奎在工作中,不断反省,比如说这次的招工,张世奎和田立新、赵德立等人,常常在一起商议,众人共同来决定某一件事情,好处是很明显的,避免了不少的失误和头脑发热的情况,减少了纠纷。

第九十章 小人
更新时间2011…12…19 8:54:14  字数:4433

 孙健波这段时间来,感觉到特别的失落。他是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按照排名,在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之后,徐少杰出任区委书记以后,孙健波认为自己就应该出任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了,成为玉都区名副其实的三把手。可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徐少杰没有提到这件事情,市委也没有明确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
这段时间,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书记胡德义和分管工业企业工作的副书记田立新是风生水起,忙的不亦乐乎,他这个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倒显得无所事事了。
孙健波并没有坐等机会,他早就采取了自认为是很不错的办法,就在徐少杰上任的第二天,孙健波就找到了徐少杰汇报思想,他记得很清楚,那次的会谈,他是说了很多话的,所有的细节,至今是历历在目。那是在徐少杰的寝室里面。
“徐书记,我给您汇报一下政法工作。”
徐少杰面带微笑,孙健波开始了侃侃而谈,政法工作,他心里有数,说起来很流利,没有什么迟疑的地方,孙健波发现徐少杰的笑容很是真诚,于是,在汇报了政法综治工作以后,话锋一转,说起了其他的事情。
“徐书记,您担任区委书记,我是真心拥护的,刘志华这次犯了错误,也是咎由自取,您别看刘志华信任我,其实我也是没有办法啊,就说政法综治工作吧,刘志华每次都是要求我们做这做那的,从来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有些意见,我作为分管领导,认为不正确的,提出来要求改进,可刘志华不采纳啊,最为典型的就是每年的烟叶收购和农业税三提五统的征收,派出所的警力调配问题,刘志华不允许其他班子成员动用警力,我提过不少的意见,烟叶收购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班子成员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很多的工作,不好开展,可刘志华就是不听啊,还批评我没有大局意识,随便动用警力,出现了问题和麻烦怎么办,我就感觉到奇怪了,派出所本来就要维护玉都区的社会治安,就要服务中心工作,需要派出所出力的时候,却不准随意调动,说不过去啊。”
孙健波说这些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解释徐少杰担任区委副书记的时候,在玉林乡烟叶收购点遇见了混混,可自始至终派出所的干警都没有出现。
“徐书记,刘志华这样的作风,很多人是不满意的,大家表面上虽然不说,可内心里面是看不惯的,大家都是真心拥护您担任区委书记的。”
孙健波记得,他说出来这几句话的时候,徐少杰的脸上,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正是因为这样,孙健波才说了后面的话语。
“徐书记,和刘志华关系最为紧密的,是张世奎张区长,刘志华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和张世奎商量的,我相信,有些事情,一定是张世奎的意见,玉都区的情况,您也是知道的,主要就是区委书记和区长说了算,其余的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差不多,没有什么发言权,更不要提自主权了,召开会议,处理每一件事情,都是张世奎首先开口,按照刘志华的意思,说出来处理意见,然后就是刘志华表态,其他人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平时的具体工作,大部分都是刘志华直接安排,我们看见好几次,刘志华和张世奎商议之后,就直接提出了处理意见了,会议都没有召开。”
孙健波记得离开徐少杰寝室的时候,徐少杰没有怎么说话。孙健波认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只要自己及时表态,表示支持和拥护徐少杰,就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好处,对于刘志华的态度,孙健波彻底转变了,县官不如现管,如果说刘志华提拔了,到淮安市去担任领导了,孙健波会采取比较隐晦的方式,向徐少杰示好,不得罪刘志华的同时,获取最大的好处,可现在的刘志华,犯下了重大错误,一辈子没有任何的希望了,孙健波当然毫不犹豫抛弃了,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总是要想办法的,孙健波也觉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