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意三国-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色?那不合礼仪啊。”司马徽闻言一愣,轻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得这个不够鲜艳是吗?事实上现在的婚礼已经比以前要好上许多了。至少有点喜庆的样子!”
“怎么说?”李晟不解的望着他。
“你读过礼记吗?”司马徽问道。
“嗯!读过。”李晟点了点头。
“那你应该知道其中的一句:‘不贺婚礼,人之序也。’”司马徽微笑的说道,他看到了李晟脸上的疑惑,便耐心的解释:“在本朝以前,婚礼并非被人看作是喜事。人之序即为人之道,不可祝贺婚礼。在以前,新娘的娘家必须三天不熄灯,以表示双亲和兄弟姐妹为新娘的离别而伤心,以致夜不成眠。新郎之家也要三天不唱歌不听岳,因为迎娶意味着双亲年老,自己继承其后,必须表达出悲哀双亲衰老的心情。因为是属于阳的新郎迎娶属于阴的新娘,所以包括新郎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穿上黑色的缁衣,乘坐的车子也全漆成黑色。”
“啊……?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怎么这么恐怖啊。”李晟听说古时竟然还有这样的婚礼习俗顿时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的模样。
“这个?是本朝以前的礼仪,多少算是周礼吧。”司马徽想了想说道:“自本朝以后,便逐渐出现了庆贺婚礼的习俗。人们将婚礼看作一件喜事,自然也就觉得原来的那那种黑色太过阴沉。于是,他们便把这黑改成了蓝色。”
“原来是这样啊!”李晟总算对这汉朝的婚礼有些了解了。原来看书时并非没看到这些,只是书上根本不可能说得如此详细。在李晟的眼中似乎所有的古文都是那么言简义张的。
这边李晟和司马徽在小声的聊着,那边诸葛铃也撩起的新娘车的窗幕看着自己的弟弟诸葛亮。在家中的几个兄弟之间,她与诸葛亮的感情向来是最好的。眼下,她虽然作为新娘而坐在车上,但她还是特地鼓励自己的弟弟:“阿亮,你可不要紧张啊。表现的成熟一点,大气一点嘛!你现在可是我们诸葛家的栋梁呢!琅琊诸葛家是决不能输给襄阳庞家的。像阿晟那样放轻松一些哪!”
诸葛亮闻言苦笑起来:“姐姐就是姐姐。今天明明是她自己的大喜之日,最紧张的应该是她自己吧!却还会有心思先来安慰我。也许在姐姐的心里,我永远都是需要她照顾的弟弟吧。嗯,不管怎么样,被人关心的感觉总是非常不错的。”
苦笑变成了一脸陶醉的微笑。在那一瞬间,看着诸葛亮表情变化的李晟几乎有些怀疑:“我的这位兄弟啥时候变成花痴了?真是古怪的!”李晟轻轻的摇了摇脑袋。
庞家人多地大,宅第都是一片连着一片的,只是由于他们祖训要求艰苦,因此他们的房子盖得都不是那么奢侈。
婚宴是在庞家主宅的院子里进行的。来得客人不是很多,但大都是像司马徽这样的名人。面对脸上一直都挂着憨憨笑容的庞山民,与宴的客人无不向他发出真诚的祝贺。
“这真是一场令人满意的婚礼啊。”大家都这样想着。
凡是来到庞家祝贺的人都不是什么俗人。根据他们的需求口味,庞家的婚礼自然不曾像世俗的那般铺张浪费。婚宴是很朴素的。除了一些山里打到的野味之外,就是庞家人自己种得蔬菜瓜果了。这些食物也就是平时庞家人自己吃的,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毕竟,庞家祖先早已定下了一条祖训:“身为庞家之人,当以耕读传家,勤简自然。”
说实话,诸葛玄这么快就把自己的二侄女嫁调,举行一场喜庆的婚礼,其实际上也多少带了些冲喜的想法。他觉得自己最近的霉气太多了,一直卧病在床,那保证是因为煞气压身的缘故。虽说子“不言神怪”,可鬼神的力量总是让人有些担忧。明面上不说可以,但私底下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然而,对诸葛玄来说“冲喜”的效果却不是那么有用。在短暂的几天高兴之后,他那因喜悦而略略有些好转的精神迅速的衰落下去。他的病势越发无效起来,声音日微,喉咙里清痰的力量也一天比一天衰弱。他现在所吃的要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是为了治病而吃,他现在只用药把自己的命吊住罢了。可就是这样,他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
随着诸葛铃的出嫁,家中能照顾诸葛玄的亲人又少了一个。诸葛玄的妻子王氏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因此家里大半的事情就落在了诸葛亮和李晟的身上。虽说其间还有诸葛玄的朋友,如司马徽、张机这样的人帮忙,但主要的事情还是直接交给了这两个半大孩子去做。就这两位大学者看来,适当的给朋友的子侄加一些担子,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其实是对自己朋友的另一种报答。
诸葛玄躺在榻上,幽幽的清新过来。他看到自己两个子侄那忙碌不已的身形,心中不由得感动万分:“谁说直接没有儿子了。眼前的这个义子和侄儿,不是比那些个所谓的亲生儿子更孝顺吗?”他满意的笑了起来,觉得老天并没有亏待自己。
“阿亮,晟儿。”诸葛玄虚弱的笑着,轻轻的呼唤道。
“义父,您醒啦!”李晟和诸葛亮听到了诸葛玄的叫唤,登时一个跨步走到诸葛玄的面前,一脸关切的问他:“怎么样?您感觉好点了吗?”
“好,好!”诸葛玄笑得眯起了眼睛。虽然他现在身上依旧难受的紧,但他怎么也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子侄为自己的难受而担心了。
“像你们这个样子的孩子,应该多出去走走才是。若不是因为我的病,只怕你们也该在这襄阳闯出什么名堂了吧。”“诸葛玄轻声的说道,言语中包含这那么些许愧咎:“想来是我拖累了你们啊。”
“义父别这么说,我在这里可是每天都能接触到各位天下闻名的人物呢!”李晟摇摇头,肯定的说道。
“就是啊!而且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向仲景先生学习很多东西呢。”诸葛亮诚恳的点了点头。他不想让叔父为自己担心,因为在这里他过得很自然,并不觉得因此会有什么损失。
“那就好。等我去了之后,你们可以到德操先生的私塾里去学习的。”诸葛玄看得很开,他毫不避讳的就提到了自己两位子侄在自己过世之后的学习问题:“你们现在的水平是很高没错,若是直接出去就仕,也能胜任一般的官职。但我希望你们能多学点东西,以便以后能做得更好。明白吗?我希望你们是最好的。”
“明白!”李晟和诸葛亮点点头,眼里充满了泪水。对于这样一位即使在病危之中,也始终关心着你,惦记着你的长辈,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自然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了。
这边絮絮叨叨的陪着诸葛玄说了一小会话儿,诸葛玄又沉沉的昏睡过去。以他现在的体力,说刚才的那么许多已是很难得,很吃力的事情了。重病之人嘛!自然还是多多休息为好。看着诸葛玄闭上了眼睛,枯燥的脸上痛苦的神色略略有些放松了,李晟和诸葛亮便对视这一笑,轻轻的将门带过。眼下给病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是最重要的事情。
没过几天,外出收集情报的甘海又匆匆忙忙的回来了,他给李晟和诸葛亮又带来了一个大消息:荆州的主君刘表收留了张济的侄子张绣,将南阳郡的宛城交给张绣居住。
“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对着甘海发问道。这人自然是诸葛亮。因为李晟是从未来来得,对于这件事情早已知晓,所以他只是在一边仔细的听着。
这件事情其实是一场误会。在袁术称帝之后,曹操虽说向全天下召告袁术是叛逆,但他的行动正如诸葛玄和张机所预料的那样并没有迅速的出兵去讨伐袁术。他将兵马都派向西面,正式向三辅一带进军。
三辅一带现在正乱得很。李傕和郭汜两家人马正在那儿大打出手,其间又有张绣得兵马掺夹着。突然听闻已经将皇帝接到许昌的曹操领兵顿时慌张起来。眼下的曹操已经不是讨伐董卓时候的那个曹操,他在天下已不再是默默无名了。此刻正式取得大义名分的他,领兵十五万而进,令三辅震动。李傕郭汜的手下因为自己的主子对他们并不信任,而且又不愿意被天下人视为叛逆,便发动兵变杀了李傕郭汜二人,挟长安而降。
至此原来属于董卓派系的军阀就只剩下张济一人了。
说实话张济这个人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这从他当初不参与郭李二人的长安内斗就可以看得出来。面对曹操的大军压迫,他不愿意与曹操交战,也不愿意投降曹操。于是,他想来投靠荆州的刘表。毕竟在荆州的主君没人听说他有什么闻名天下的战功,但他“仁”的名誉还是响当当的。而且他还是汉室宗亲,对于洗脱他张济头上那个董卓叛逆的身份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为了这个目定,张济带队翻过秦岭进入穰地,准备投靠刘表。然而因为事先没有和荆州通报,未曾商定好接纳之事宜的缘故。张济的军队与刘表军发生了冲突。在战斗中张济中流矢而亡,其军队被荆州的大将文聘围困起来。文聘派人向刘表报告这边的情况。
由于张济事先没有和刘表进行联络,故刘表军的人都认为张济是入侵了荆州。当他们听到张济中流矢而亡的消息之后,不由得弹冠而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啊?”
“好消息?”刘表闻言皱起了眉头:“张济因为走投无路而来到荆州。身为荆州之主的我,未能尽得待客之礼,而与其交锋。这绝非我的本意,对于张济的事,我们应该哀悼而不是庆贺。”
“那么眼下……?”僚幕们一看自己的主君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微微一惊,细声询问此刻的任务。
“帮张济举办盛大的葬礼,派人向朝廷说明这个事情,为张济洗脱头上的帽子,同时将宛城交给张绣,撤去包围,供给他们粮食吧。”刘表思索了一下,迅速的下令道。
“好的!”众人点头。然后迅速的在刘表的关注下将这一系列事情都办成了。
于是失去主子的张济军,在其继承人张绣的带领下,衷心的归顺刘表,成为刘表保护之下的势力。一时间刘表被誉为明君中的明君。
张绣被刘表接纳之后,被视为刘表系的将军。他驻扎在宛城,窥视两京,承担了荆州北方大部分的防务。宛城那是一个战略要地。如此的战略要地被敌人所掌握,这着实让曹操讨厌。为了解决掉这个随时会产生危险的麻烦,曹操与今年的年初,向宛城进兵。
张绣打不过曹操,败北投降。这本来也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然而由于曹操纳张绣的叔母,也就是张济的未亡人为妾的时候,引起了张绣的愤慨。他觉得曹操如此行径是对他们张家的侮辱。在满腔愤怒的驱使下,张绣夜袭曹操军。曹操战败,因此而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战败的曹操军无奈的撤退了,而张绣并未深追,也带兵回到了荆州,继续在宛城驻扎。
“原来如此。”听了甘海的解说,诸葛亮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他转身询问也在一旁听着的张机,笑着问他:“仲景先生您看着事儿怎么样?能和叔父说吗?”
“不行,这事情远比袁术称弟严重?”张机沉沉的摇了摇脑袋。
“为什么?”李晟游离于远处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来,颇有积分急躁的问道。
“袁术称帝那是发生在寿春的事情。从我们自己来看并不是什么大事,即使爆发战乱也影响不到我们。但杀死曹操长子大将的张绣返回我们荆州,那可就不同了。曹操的个性很激烈,我害怕他会像对付徐州那样对付我们。”张机如此解说到。
“这实在是有些危言耸听了,我认为曹操并不会来攻打荆州?”李晟微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说?”张机和诸葛亮的兴趣都来了。
“咱们的主君是汉室宗亲,同样也拥有为数众多的军队。曹操即使心里再讨厌咱们的主君,他们也不得不估计到刘表大人得名字和那为书众的水军,所以对于眼下的事情,曹操也只能暂时先暂时忍耐了。他不太可能在近期就对张绣军发动进攻。”李晟笑着解释道。
“这样说是没错。但还是对阿玄保密吧。毕竟这事情就发生在荆州,只怕阿玄会对此产生种种不必要的联想。阿玄的身体很不好,所以你们就不要提这些大事了,也不要再提去年、前年的事情,就连提豫章这个地名也不行。”张机偷偷的看了一眼屋内的诸葛玄之后,皱了皱眉头,还是小心的告诫李晟等人。
“说得也是。这些事情会让义父思考,从而消耗他原本就不多的精力。”李晟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
“唉,看着自己的朋友从好好的一个人变成这样,还真让人难受啊。”张机感叹道。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诸葛亮无奈的说道。他想起了旅途仲徐海和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人世是虚无的。”
无论是冲喜,还是张机的医术终究都不曾留下诸葛玄的生命。随着一天一天日子的过去,诸葛玄那日益衰败下去的身体,使他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弥留之境。
也许大家都感觉到了什么吧。在这一日来到诸葛玄床前的人特别多。张机早已开放了一切,让这些诸葛玄的旧友们一一都进到诸葛玄的卧室之中。因为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恐怕都很清楚:“今天的这一面,只怕是与阿玄相见的最后一面了。”
与诸葛玄关系最好的就是司马徽和张机了。眼下张机正在外头,帮诸葛玄张罗着一切,只有司马徽站在诸葛玄榻前。他看着诸葛玄那出气多入气少的辛苦模样,便轻声的在他耳边说:“正礼和子将都过世了。”
诸葛玄闻言脸上的气色又黯然不少。他的嘴唇微微张起,略略的蠕动了一会,似乎在说什么,但终究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声音。司马徽专注的看着他的嘴形,看着他的嘴张着蠕动到了一般就闭上了,浑浊的两眼还张着却是早已没有一点生气。
司马徽怅然的叹了一口气,伸手将诸葛玄的眼睛合上,点着头像是最后对诸葛玄告别:“是啊!你说得一点都没错!”
这是一句很古怪,也很让人琢磨不透话。直到后来司马徽才将诸葛玄临终时最后的话语告诉诸葛亮和李晟:“是吗?他们都先走了一步在那儿等我吗?就像徐海所说的那样,在另一个世界里吗……”
话到这里就停住了,诸葛玄停止了呼吸,逝去了。或许这对在重病之中挣扎了半年的他而言是一种解脱吧。
“逝者如斯。在这一个世界的终结很可能就是令一个世界开始。”已隐隐的有些相信浮屠教义的诸葛玄正是带着这个想法,离去的。
建安二年七月十六,在蓝色的婚礼过去了半个月之后,白色蒙布罩在了诸葛家的宅院上。
第五章 三年之守
作者:易飘零诸葛玄的葬礼按照正规的礼节进行着。在襄阳这种不被战火袭扰的地方,有的是时间让他们从容的完成其间的每一个步骤。从殓衣到入棺,从祭奠到出殡,再从下葬到头七,全都漫天敝日的白纸花的披撒下完成。
荆州的主君刘表放下了手中的政事亲自主持了诸葛玄的葬礼。他在祭奠上大哭,其中悲切让听闻的与葬者都感到深沉的悲哀。有感于诸葛家的朴素,刘表甚至宣布诸葛玄葬礼上所有的一切花费都由他自己负责。
“诸葛先生是我手下重要的谋臣,我对他寄予很高的期待,受他以豫章太守之职。他没有辜负我希望,而坚守豫章,屡败强敌。最后虽败返荆州,却是因为兵力不济的缘故。那是我们没有及时其给予增援错误,而不是他自身的过失。他因此而深受重伤,也是因为我们,所以我们我们不能亏待他和他的家人。”刘表含着如花的泪水说道。
“州牧大人真是明君啊!居然对臣下如此之好……”对于刘表的行为,参加葬礼的大多数人都如此感叹道。他们都认为刘表是一个难得的人物。诸葛玄的葬礼无疑成为刘表的舞台,在这儿刘表做的十分出色。
作为诸葛玄的好友之一,司马徽自然是参加了这次葬礼,他冷眼旁观着刘表的举动,在事后,不屑的告诉已然成为自己弟子的诸葛亮和李晟:“景升大人的表现,真是令人厌恶,这简直是惺惺作态嘛。”
“为什么这么说呢?刘表大人的表现真的很令人感动啊。”无论是诸葛亮还是李晟都因为刘表在葬礼上的表现,而对刘表抱有相当地好感。他们并不相信司马徽对此的判断。
“你们每天都呆在阿玄的身边,难道没看出来吗?”司马徽反问两个晓得,他不等他们回答而自顾自的说下去:“这世上有不像昏君的昏君,这是麻烦,尤其是像明君一般昏君。那更是人欺骗许多人。说句不好听话,阿玄的才能并不足以在混乱的环境下独当一面,若是让他去做江陵这种地方的太平太守还好些,让他去负责豫章这样的地方实在是太难为他了。刘表急功好进看不到这一点,所以就有了阿玄这样的牺牲者。这完全都是刘表造成的。不懂得用人,将人派到适合他的岗位上,这就是主君昏庸的表现。”
“原来如此。”李晟用心的听着,适当地发表自己看法:“这么说刘表大人确实不怎么样。他用人看得不是能力,而是出身、名位。像黄忠、魏延将军那样的人才足可以独当一面,但刘表大人却给他们以低阶的官职,让他们根本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这本身也是一种昏庸。为君之人最关键的不是其自身有什么才能,而是其用人之道是否高明,是否有为民的心。一旦为君者会用人,会爱民,那就能够成为明君了。”
“呵呵。看来晟儿对为君之道很有感触啊。”司马徽听了微笑起来,“你说说看眼下有多少算是明君的?”
“明君嘛!我认为天下有三个人。”李晟想了想,板着手指说道。
“哪三个?”司马徽微笑的看着不说,另一边的诸葛亮追问道。
“第一个,兖州的曹操。他善于用人,善于把握时机。虽其个性之中有很强的疑心和功利,但他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的用人手段及才华,使他卓尔于群雄之上。眼下的北方只怕最终会落入他的手中。”李晟笑着说道:“第二个,则是汝南地刘备。虽然他现在只是托庇于曹操之下的一个客将,但他爱民,素有仁义之名。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称他为一个仁者。他之所以到现在还是颠破流离,没有一点发起的迹象,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的谋士,那不是一般的谋士,而是像古之姜尚、子房那样的谋士。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即使有能力如曹操者也不敢正面对抗其之锋缨;至于这第三个嘛……”李晟说道这里却停顿不说了,猛地掉起了诸葛亮和司马徽的胃口。
“快说,快说。”司马徽和诸葛亮对此很有兴趣,顿时连连追问。
“这第三个人就是我哪。”李晟略略有些腼腆,却是笑谈无忌的说道。
“你……”听李晟说出竟是这么一个答案,司马徽和诸葛亮顿时愣住了。他们认识李晟这么久了,一直都认为李晟是那种多做少话的人。虽然时不时有一些新奇的观点闪现,但大体上却是一个务实而不张扬的少年。此刻猛地听说李晟将自己也算作天下明君之一,不由得心下觉得奇怪: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啊。怎么尽说胡话呢?
司马徽是长者,自然站在那儿没有动作。而诸葛亮却是十分奇怪的靠了上来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衡量了一下温度,又摸了摸李晟的脑袋,看看他究竟有没有发烧。
“奇怪了,不都是好好的么?”诸葛亮查不出一个结果,便只好悻悻而退了。只是看向李晟的眼睛充满了担忧。他始终认为自己的这位兄长实在乱说呢?虽然李晟以前也有告诉诸葛亮自己想为君的理想,但诸葛亮也只是听听算了,他终究认为那个还不是很现实。毕竟白手起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司马先生,你看呢?”李晟不理会诸葛亮那担忧的目光,而直接问上从自己刚才话落就一直打量着自己的司马徽。
“你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因为你对如何成为明君有着深刻的判断。但你不曾拥有明君的一切,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曾在你的手中。你的机会未到,你没有地盘,没有钱粮,没有官职,没有将领,没有自己的军队。眼下的你,若要说君可算是一无所有,只怕除了你的那两位家将师父,你的几位玩伴和阿亮之外恐怕没人会辅佐你吧。”司马徽直视着李晟的眼睛平静地说出了李晟眼下的处境:“你没有一切,所以你不能说想成为君主。即使你真的准备朝这个方向去做,你也必须将自己想法埋藏在心底。嗯,我想你如果想走这一条路的话,那么还是去出仕刘表比较好些。毕竟他不算是明君,在他的手下你或许能有出头的机会。”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晟郑重的点了点头。他看了看站在一边的诸葛亮,后者给他一个肯定的微笑,那似乎在说:“兄长你若是有心的话,我自然会跟随你的。”
“好了,你们两个就不要在那边眉来眼去的了。我常说我的弟子不要去出仕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