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英才家庭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一些学科竞赛。对待竞赛,能进能退。进可以获奖,一等奖高考可以加20分。退呢?获不了奖,或者压根就不竞赛,只培训,你也能受益匪浅。
俗话说:不知道哪一块云彩能下雨。曾经在竞赛这里多了一些努力和开发,灵感和思维品质悄然得到了提升,将来某一个时刻一定会发生作用。有一天,你突然感觉到,我怎么比别人学得轻松了呢?因为努力必有回报。
1903年,有位怀抱演员梦的男孩,终于获得了在纽约出演话剧《向上,向上》的机会,他的戏份很少,就是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
结果,话剧反响不够好,剧团转移到一家小剧院去演出。演员的薪水也削减了,男孩的前途一片黯淡。
这是男孩银幕生涯的起点。日后,他成了非常著名的电影明星———帕特·奥布瑞恩。
2002年,我在沈阳给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集训队的学员上课,其中有一个男学生,来自湖北,才读初三。一开始,他经常被大孩子欺负得哭哭啼啼的。有次我去拉架,他长的男孩样,一开口,'奇''书''网'说话竟然是女孩的声音!一看就是发育不成熟,营养又不良,我不禁一阵心酸。
和带队的老师聊天,我才知道,这孩子是山沟里长大的,家里很穷,有些数学天分,被学校发现了以后,就免了他的学费,让他去上学。初二的时候,他的数学老师借给了他一本书《初等数学竞赛教程》。一开始这孩子看不懂,经常向数学组的那些老师请教。看懂了以后,他觉得数学特有趣,越学越想学,越学钻得越深。后来他再上数学组,老师们一看他来,就知道是问问题的,太难应付了,都躲着,不敢见他。这一本书,大概用了两个多月,叫他啃下来了。
从此以后,小男孩一发而不可收拾,每本新书到手,基本上两周就都能看完。再后来,所有的老师都辅导不了他了,他的数学老师就把教师借书证给了他,让他自己借,自己学。一年多时间,小男孩把学校里几乎所有的竞赛书都读了一遍。
结果,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他在省里得了一等奖,经过层层选拔,进了国家集训队。
竞争是不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在我看来,竞争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
小男孩本来很自卑,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他感悟到了竞赛的魅力,这种魅力一直吸引着他,走向一处很美的景点。万事开头难,前期他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到处受阻;一旦走出了第一步,以后就快多了。
最后,八轮大赛下来,小男孩的总分竟然排名第一,狠狠地回应了所有的捉弄和嘲讽。在颁奖台上,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衣短裤,露出腼腆的笑容。他依旧瘦小、寒酸,在大孩子艳羡、惊诧的目光中,谁知道尊严、胜利,一切竟始于一本数学书?
平庸的博士和优秀的木匠,我先选择做一个优秀的木匠。从我的长项做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度。
有个沈阳的男孩,上小学的时候,父母领着他到北京来找我,说这个孩子根本不学习,天天就是音乐、跳舞。
我笑着说:“孩子这个爱好不是挺好的吗?”
他妈妈说:“就是不学习呀!”
“不学习到什么程度呢?”
“反正在班里很差。”
我就问那个男孩:“你喜欢音乐?”
他点点头:“嗯。我特别喜欢那种节奏旋律特别强的音乐,有时候听着听着就想跳舞。”
我一看那个小男孩,还真帅,体型也挺好。于是问:“你练过舞蹈吗?”
“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报过一个舞蹈班。”
“你会跳什么舞?”
“桑巴。”
“扭两下。”我一看挺俊爽,别有韵味。
于是,我建议他的父母让孩子练习舞蹈。“能不能让孩子先报个少年宫的舞蹈训练班?”孩子高兴极了。
舞蹈就是在音乐中散步,在音乐中运动,那种感觉,比运动更美。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我觉得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整体素质都是非常好的锻炼。但是,要想练好舞蹈,也需要有坚强的毅力。一段桑巴跳下来,心脏的跳动,比跑一个100米冲刺还要激烈。
“你还要能吃苦。”我提醒他。
“我能。”
孩子就这样一路练习舞蹈,体型越来越好,吃苦精神也越来越强。中考的时候,他作为舞蹈特长生,进入了重点高中。
高中期间,男孩又到北京舞蹈学院训练了一个假期,技艺大有提高。
于是我和他谈:“你将来可以走舞蹈的特长之路,但是你的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的‘一本’线,才可能进北京的重点大学;如果达到当地的‘二本’线,你也可以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要是连‘二本’线都达不到,你就没戏了。所以高中这三年,你既要保证练好舞蹈,学习上还得抓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孩子郑重地点点头。
这以后,孩子更加懂事了。舞蹈玩命地练,学习也没有半点放松。去年高考,够了“一本”线,作为艺术特长生,他被录取到北京科技大学。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舞蹈扭屁股抡胳膊的,那不是大老爷们做的事。其实,各地重点高校中,舞蹈特长生的需求量很大,竞争也很激烈。女孩跳舞严重过剩,男孩跳舞恰好是冷门,占有更大的优势。
很多家长整天为孩子操碎了心,又迷惘,又痛苦。为什么?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设计孩子,头脑中只有一件事:学习。只要孩子学习好,一好百好;学习不好,什么爱好都是不务正业。
巴菲特认为,比尔·盖茨卖热狗也会成为世界热狗大王。真是这样,特长让孩子体验成功、感受自信,最后全方位也会跟着优秀起来。如果不让这个男孩去发展跳舞特长,他可能一直是个“差生”。家庭剑拔弩张,孩子也找不到感觉。给他自由,让他跳舞,孩子找回了自信,成绩也迅速上来了。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的一份报告上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一点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批示:“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灿烂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胜地。
上天不会给你太多的特长,只要一点点就足够了:上天给杭州一个西湖,杭州成了人间天堂;给海南一个三亚,海南成了海角胜地;给曲阜一个孔子,曲阜成了圣城;给赵普半部《论语》,赵普治平了天下;给了司马迁一次磨难,成就了《史记》的史家绝唱;给了李广一把弓,练就了千古“飞将军”;把一个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牛顿运动定律横空出世;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动画帝国平地而起;给了卡罗琳一个小巫师哈里·波特,卡罗琳的资产就超过了英国女王……
1。喜欢是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沂水县城一中,每个月工资不到一百元,生活清贫。有一年,我们几个老师合编了一本书,卖得还挺火,一次挣了一万多。不久,我上济南开会,第一次看到钢琴,一弹,“叮叮咚咚”,声音还挺清脆。当时女儿刚出生,我怀着一种模模糊糊的期望,就交了钱。钢琴送到家的时候,死沉死沉的,我只好招呼一群老师跟我去抬。
大伙儿都议论纷纷:“啥东西啊,这么稀罕?”
打开一看,钢琴。在那个年代,那个小地方,花一万块买那样一个大家伙,我可是出尽了风头!
我当时的愿望也很朴实,怎么也得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点高档的东西。实际上,女儿学得很不愉快,成天都要我们逼着她练习。
有时候,她一边弹就一边哭,抽抽巴巴地:“这是为什么?学钢琴的目的是为了考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排名,这到底是为什么?”那种痛苦的呼喊,我一看,一想:算了,别逼她了,顺其自然吧!
钢琴梦就这样搁浅了。
孩子上初一以后,我发现她的乐感还行,虚荣心又开始作祟了。咱们当年没考上名牌大学,我的孩子要再不能上一个名牌大学,那真是遗憾。人们常说,笨鸟有三种飞法。一种是先飞,一种是后飞,还有一种是不飞,然后从容不迫地下个蛋,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愿望,都交付给这个蛋。做父母的就是这种心理,自己完不成的任务,未酬之志,光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实现。
以女儿当时的学习水平,肯定考不上北大,必须另辟蹊径。于是,我开始为孩子选乐器。为此,我真动了脑子,在清华、北大四处找人咨询。经过多方考证,几次修整,最后选中了中阮。乐器选好了,又怕孩子不学。得吸取钢琴的教训,万一孩子犯拧,中阮也不学咋办?
有一天,吃了晚饭,父女俩出去散步。
我开讲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民乐。知道么?”
女儿莫名其妙地点点头。
我继续说:“你看你长得漂漂亮亮的,将来穿着一身民族服装,站在国际舞台上———一曲民乐蓬勃而出,技惊四座,眼光都朝着你来了。那感觉……真是……哎呀……”
女儿被我描述的美景打动了,兴致勃勃地说:“老爸,有意思。要不,您给我选一种乐器?”
我说:“听说全国学中阮的人很少,那个特好。”
“要不,您给我买把琴,咱练练试试?”
其实我早给买好了。这一回,真没想到,一个对钢琴根本不感兴趣的孩子,竟然如此钟爱中阮。我那天描绘的美景,深深地缠绕着女儿。孩子把中阮完全当成一个爱好,而不只是特长wωw奇書网,一天不弹都觉得难受。我陪她回老家,她背着琴;参加夏令营,她也背着琴。车站机场,人来人往,一眼就能看见她一个小女孩背着一把大琴,真是一处风景。看女儿那股子执著的劲头,我就想:这孩子进清华、北大,没问题了。
2.没有条件不必硬上
有一年,我接了高一的一个班,班里有个男孩,身材长得比较匀称,但是个子不高。孩子从小对篮球如痴如醉,可是家长老犯拧:“你不把学习搞好,就不能打篮球。”孩子的不满可想而知。
家长无计可施,就找到我:“您看这孩子怎么办?”
我提议:“你们能不能陪着孩子去测量一下骨龄?看他适不适合发展篮球特长。”
家长摇摇头:“他不去。”
我安慰他们:“你们别着急,我先跟孩子谈谈。”
从哪里谈起呢?我们先说篮球。
我说:“你喜欢NBA吗?”
“喜欢。”
继续问:“你最喜欢NBA的球星是谁呢?”
“我最崇拜乔丹。”
我一拍大腿:“咱们两个人太有共同语言了,我到现在也是特别喜欢打篮球。上学期间,只要见了篮球,就什么都不顾了,忘了回家的路,忘了看书做作业,叫父母揍个半死,还是‘旧情难忘’。哎呀,这个篮球确实是有魅力。”
他一听:“太有同感啦!”
我又问:“你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考上大学的呢?”
“想知道。”
“我们那个时候上学,学习任务基本没有,又不考试,精力就有一点过剩。当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只有篮球可以打。慢慢地,我就打上瘾了。我的篮下动作很漂亮,是篮球队里的得分手。比赛一看,谁进球最多,谁动作最潇洒,同学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我感觉自己好像当了英雄一样。但是,后来恢复了高考,我想考学了。我这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翻开课本的第一页,突然发现,连初一的内容我都不会。这才感觉时间紧迫,我必须用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钻研带来的乐趣,比打篮球还要大。对篮球渐渐就淡了。在痴迷的状态中,我努力学习一年,考上了大学。很快,我的篮球特长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了班里的?力中锋。比赛开始,周边一帮女孩给你加油助威,那感觉,特棒!”
孩子觉得我特别够意思,就开始提问:“老师,您说我将来该走哪一条路呢?”
终于上道了,我赶紧夸他:“你这个孩子真懂事。你是高一的学生,前面还有两年时间,一旦错过,你一生的黄金季节就没有了。你可以继续打篮球,这是一个很好的运动习惯,总比有些人没事,天天瞎折腾强多了。但问题是,咱们必须设计将来走哪一条路了,要不考虑这件事,一天到晚晕头转向的,光知道打篮球,肯定是不明智的,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孩子点点头。
我继续引导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打篮球呢?那你应该知道,篮球是一项巨人运动。一旦你把篮球作为一种职业,个子却不高,身体的弱势就暴露出来了。为了克服这个弱项,你可能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十倍的代价,还很难成功。将来大学招篮球特长生,也有一个基本的身高要求,你达不到,那是一票否决的。所以,我建议你到医院去测一下骨龄,看看你能长多高。然后咱们再商量下一步,篮球怎么打。如果你能长到1。80米以上,打篮球的基本素质就有了;如果你到不了1。80米,你也知道,在中国这个巨人云集的国家里,你想走篮球之路,真是比登天还难。那么,我们只能把篮球作为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专业了。”
这下男孩心服口服了:“我妈叫我测骨龄,我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告诉他:“骨龄一测,就知道你能长多高。”接着,我把我的表妹拿着测骨龄的诊断书,从县体校、市体校一路打进国家青年队的故事,给他讲了一遍。
那是我舅舅家的一个表妹,15岁的年纪,个子已经长到1。70米了。她的学习不好,干啥呢?天天在家里种地,推着小车子送粪。高个子对她来说,是件丢人的事,于是她故意弓腰驼背地,成天缩着身子。我一看这个小女孩,腿特长,将来肯定能长得很高。
我于是随口说:“这孩子个子挺高啊。”
他爸说:“光长这么一个高个子,在农村里,好吃好喝还多穿衣服,你就别笑话她了!”
我笑着说:“这样行不行?让孩子跟我到县医院去测一下骨龄,看看她到底能长多高?”
一测骨龄,能长到1。92米。我拿着这个测骨龄的报告,送到县体校篮球队。教练一看我表妹,才15岁,个子长得挺苗条的;再一看骨龄报告:1。92米,就收下了表妹。所以,这孩子从15岁开始练篮球,身板也挺直了,三年长到1。92米,在运动员的路子上发展得挺好。
男孩听了表妹的故事,津津有味,答应去测骨龄。结果也就是能长到1。75米。
我说:“你1。75米的个子,把篮球作为一生的专业,太艰难了。郭永林当年还有1。76米呢,那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了。咱们是不是换一个思路?篮球还是继续打,但只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就像我当年一样,在大学里打球还是很帅气的,人家也很佩服你。”
这孩子不吭声了,兴趣开始往学习上转。之后,他顺利地考进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大学期间,他球打得漂亮,人缘也好起来,威信就比较高。
特长在高考中的加分幅度是很大的。确实有很多学生因为走了特长之路,成就了一生的辉煌。但是,特长≈最爱。因为特长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还要注意他的自身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特长培养中是没有必要的。当然,家长也不必对此强行反对。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发。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有益的爱好,日后总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未可知。
我有一个朋友,培养女儿从小学小提琴,孩子拉得也不错。而小提琴各有各的规格,有的很袖珍,一点小的孩子也可以拉。到了初二,孩子个子也长到1。69米了,亭亭玉立。
有一次,我们两家一块出去爬山,在路上谈起孩子的特长来。
我说:“你这孩子拉小提琴,将来的路怕是越走越窄。”
夫妇俩还不服气,一回去就向北京大学交响乐团咨询。
我问:“你们学校的乐团里,最需要什么人?”
对方说:“我们现在比较缺的是大提琴手。”
“为什么?”
对方回答:“一来,拉大提琴需要个子高的人,个子矮的拉不了。二来呢?拉提琴还得从小抓起。可是,大提琴那么大,一般的小学生达不到拉它的那个高度。小孩子拉大提琴,就像小不点骑大象一样,力度上不来,手指按琴弦还费劲。培养不到位,导致大提琴手断档了。”
我们于是跟那个女孩商量:“你的身高都1。69米了,还有拉小提琴的基础,现在改拉大提琴,行不行?”
到了初三,女孩转向大提琴。今年就以大提琴的艺术特长,考进了北京大学。要是拉小提琴,她就不具备那么明显的优势了。
因此,在特长培养方面,家长们还需要避开三大误区。
第一点,特长最好和孩子将来的发展对接起来,不能盲目。看见人家学得热火朝天,咱们也跟跟风。学了干什么?有什么用?不知道。家长能不能再往前看一步?孩子学了这个乐器、画画、跳舞,能不能为他的将来做一个铺垫,让他在今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走得平坦一点,轻松一点?小学离高考,看似遥远,可一旦把小学这个时机错过了,到了中学,孩子15、16岁手指就僵硬了,腿脚也不灵活,你再来选特长,就有点晚了。
女儿学中阮之前,还试过一段时间的二胡。
老师教了她一段,感觉女儿指法有点生硬,于是跟我说:“学二胡的人很多,高手如云,你孩子要是只把它作为一种爱好,我可以教她。如果你们想通过二胡走高考特长的路子,她一个初中生,才开始练,我没法保证成功。”
听老师这么一说,我才开始慎重地选择了中阮。
第二点,特长的培养要精,不宜战线太长。家长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中国的达·芬奇,音乐、美术、哲学、科技样样精通;成为当代的曹雪芹,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于是,他们就给孩子选择太多的学习项目,有些孩子的特长甚至有四五种之多,休息时间都排满了。长此以往,一是孩子身体吃不消,再一个,他的能力也上不来。
什么是特长?特长就是特别突出的本事或能力。你想让他什么都会,最后是什么都不强;什么都懂,只能是什么都不精。当孩子的精力不济、兴趣锐减的时候,很可能过早地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和生活的激情。“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其他学科、其他方面:性格、毅力、心态,能够健康、阳光、全面地发展,已经是很不错了。
第三点,特长要长足发展,最好找一个比较专业的老师,不可随意。如果你只是单纯让孩子粗通点吹拉弹唱,参加普通的业余培训班就行了。但是你要看准了,让孩子走特长之路,起点一定要高。中国古话说得好:“学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学艺就要拜高明的师傅。否则,艺术上一旦形成了坏习惯,改起来可比一张白纸困难多了,成材率也大大降低。
女儿学中阮,我刚开始就没有准备充分,找了一个北大的学生来教她。等到后来,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再来纠正她的一些不规范动作时,可就费了大劲了。所以,培养孩子的特长,一开始就要找专业水准比较高的老师,把基础打好,为将来奠定一个好前程。
我有个学生,从班里倒数第一考上了北大,也是源于设计。这个学生在班里的起点很低,在大家逐步地鼓励、帮助下,学习进步越来越大,最后他竟然给我表态:“王老师,我一定要考上北大!”
但是,倒数第一考北大,不是说吹就能吹上去的。以他的成绩,相当困难。我就在考虑,孩子的劲头也鼓起来了,信心也树起来了,学习也学得发疯似的,得想办法让他如愿以偿啊。
于是,我找到他的家长。
我建议:“咱们能不能挖掘一下你孩子的特长?”
其实,直到高三开学,这个孩子什么特长也没有。但是,如果没有特长做铺垫,他上北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怎么办呢?我们就找一些专业人士来评判,他们感觉这个男孩子:第一,形象好;第二,喜欢唱歌,音准、音色也还可以;第三,有时候在班里搞一个小品什么的,这种表演的素养还有。
进入高三了,过了十月份,我们才开始启动学生的特长培养计划。最后,我们给他选的是什么特长呢?影视表演。影视表演的专业测试就是唱一首歌,演一个小品,朗诵一首诗;比较轻松。而北大那一年有10个影视表演的特长生指标。目标选定以后,白天孩子在学校学习,晚上他妈妈就拉着他出去,满北京城转悠,风里来雨里去,找专业老师辅导。
考完大学后,这个学生跟我讲:“王老师,您看看我妈,那么一个中年妇女,冬天开车陪着我,在人家门口一等两个多小时,冻得浑身发抖,才能够跟老师说上一句话,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呀!我要是再不好好学,简直就不是人了。越是大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